晶闸管保护电路反向极化 rc 缓冲电路
IGBT特性研究及驱动缓冲电路设计——毕业论文

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自动化指导教师工作单位自动化学院设计(论文)题目: IGBT特性研究及驱动、缓冲电路设计设计(论文)主要内容:了解和熟悉目前国内外IGBT产品现状和技术现状,分析IGBT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工作特性。
研究和设计多种IGBT驱动电路、保护电路,并对比分析。
针对具体一款IGBT FF600R06ME3设计其驱动电路及缓冲电路。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1.了解研究IGBT的目的以及意义,产品和技术的发展现状;2.IGBT驱动电路的设计;3.IGBT保护、缓冲电路的设计;4. 针对FF600R06ME3 IGBT设计其驱动电路,要求正向开通电压15V,反向截止电压-15V,工作频率≤20K,可驱动IGBT承受导通电流600A,耐压600V。
5.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字数不低于15000左右;6.完成外文文献翻译2万字符(其中汉字5000字)。
必读参考资料:[1] 王兆安.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 周志敏.IGBT和IPM及其应用电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3] 王飞军.IGBT关断特性分析及设计优化问题[D].浙江大学微电子与半导体系,1990.[4] 陈去非.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的研究—静态、动态和终端模型及优化设计[D].浙江大学:电力电子技术,1993.[5] 李岳生.IGBT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研究[D].上海工业大学:工业自动化,1994.指导教师签名:系主任签名:院长签名(章):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目录1.了解研究IGBT的目的以及意义,产品和技术的发展现状; (I)摘要 (1)ABSTRACT (2)1 绪论 (1)引言 (1)课题研究意义 (2)研究现状 (3)1.3.1 产品现状 (3)1.3.2 技术现状 (4)主要研究内容 (5)2 IGBT工作原理及特性研究 (6)IGBT的定义 (6)IGBT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7)2.2.1 IGBT的结构 (7)2.2.2 IGBT的工作原理 (7)IGBT工作特性 (9)2.3.1 静态特性 (9)2.3.2 动态特性 (10)2.3.3 IGBT的开通与关断 (11)3 IGBT驱动及缓冲 (12)IGBT驱动电路的选择 (12)门极驱动的要求及电路设计 (14)3.2.1 栅极驱动电压 (14)3.2.2 对电源的要求 (14)3.2.3 对驱动波形的要求 (15)3.2.4 对驱动功率的要求 (15)3.2.5 栅极电阻 (15)3.2.6 栅极布线要求 (15)3.2.7 隔离问题 (16)典型的门极驱动电路介绍 (16)3.3.1 脉冲变压器驱动电路 (16)3.3.2 光耦隔离驱动电路 (17)3.3.3 驱动模块构成的驱动电路 (17)大功率IGBT驱动保护电路的分类 (18)3.4.1 单一功能型 (19)3.4.2 多功能型 (19)3.4.3 全功能型 (21)大功率IGBT驱动保护电路的功能 (22)3.5.1 隔离功能 (23)3.5.2 死区隔离功能 (23)3.5.3 驱动功率的缓冲功能 (24)针对FF600R06ME3这款IGBT设计的驱动电路 (24)4 IGBT保护电路的设计 (26)IGBT栅极的保护 (26)集电极与发射极间的过压保护 (26)4.2.1 直流过电压 (27)4.2.2 浪涌电压的保护 (27)集电极电流过流保护 (28)过热保护 (29)5 全文总结及展望 (30)致谢 (31)参考文献 (32)摘要全文首先对IGBT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做了一个大致的介绍,重点突出了IGBT 发展的路线,智能化、模块化成为IGBT发展热点。
晶闸管保护电路反向极化 rc 缓冲电路

晶闸管保护电路反向极化 rc 缓冲电路晶闸管保护电路反向极化 RC 缓冲电路是一种重要的电路,用于保护电路中的晶闸管免受过压和过流的损害。
晶闸管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子元件,其工作状态必须完好无损,才能保证整个电路的正常工作。
因此,晶闸管保护电路的设计和应用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晶闸管保护电路反向极化 RC 缓冲电路的原理、功能和应用。
一、反向极化 RC 缓冲电路的原理反向极化 RC 缓冲电路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反向极化电路和 RC 缓冲电路。
其中,反向极化电路主要用于保护晶闸管免受过压损害;RC 缓冲电路主要用于保护晶闸管免受过流损害。
反向极化电路和 RC 缓冲电路的具体原理如下:1. 反向极化电路原理反向极化电路主要是利用二极管的正向导通和反向截止来限制晶闸管的反向电流,从而保护晶闸管免受过压损害。
具体来说,反向极化电路是由一个二极管和一个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
当晶闸管工作时,二极管处于反向截止状态,反向电流通过反向极化电路流回电源,从而限制了晶闸管的反向电流。
如果晶闸管由于某种原因(如故障、过压或过流等)发生反向击穿,反向电流会突然增加,二极管将进入正向导通状态,以吸收反向电流,并将电流引回来源,从而保护晶闸管不受损伤。
2. RC 缓冲电路原理RC 缓冲电路主要是利用电阻和电容构成的串联电路来限制电流的上升速度,从而保护晶闸管免受过流损害。
具体来说,RC 缓冲电路是由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组成的串联电路。
当晶闸管工作时,电容处于充电状态,电流逐渐上升。
但由于电容的存在,电流会逐渐增加,从而限制了电流的上升速度,保护了晶闸管不受过流损伤。
当晶闸管工作结束后,电容会逐渐放电,电流也会逐渐减小,从而实现了缓冲的效果。
二、反向极化 RC 缓冲电路的功能反向极化 RC 缓冲电路作为晶闸管保护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具有以下的功能:1. 限制晶闸管的反向电流,保护晶闸管不受过压损伤。
2. 限制电流的上升速度,保护晶闸管不受过流损伤。
晶闸管电路的保护与其他控制电路

晶闸管电路的保护与其他控制电路一、晶闸管保护电路1、主电路中的晶闸管保护电路晶闸管阳极、阴极两端或晶闸管电源输入端、输出端经常加设相关保护电路,以对晶闸管提供过电压、过电流等相关保护。
1)过电流保护产生过载的主要原因:负荷过载、线路短路、电源缺相、晶闸管本身击穿损坏或误触发等,因晶闸管元件体积小,过载时会造成结温过高而烧毁,所以必须严格限制过载电流,除控制(电子)电路实施的保护外,在主电路中经常采用在电源串入快速熔断器,对晶闸管的过载进行保护,在发生6倍晶闸管额定电流时,一个周波可以熔断。
此外,还可采用过电流继电器、直流快速断路器等用于过载和短路保护,但保护速度和效果不如快速熔断器。
快速熔断器的额定电流值为晶闸管电流平均值的1.25~1.5倍。
下图以直流调压电路为例,说明快速熔断器在主电路中的接法。
图1 快速熔断器在晶闸管主电路中的接法2)过电压保护产生过电压的原因一般因感性负载电路的开闭、电源电压波动、快速熔断器熔断、电源侧侵入的浪涌电压等,针对形成过电压的不同原因,可采取不同的抑制方法,如抑制过电压能量的上升速率、增加其能量的耗散等,目前最常用的是中主电路回路中接入吸收能量的元件,使能量得以耗散,称之为吸收回路或缓冲电路。
通常过电压具有较高的频率,因此常采用电容作为吸收元件,但为防止振荡,增加阻尼电阻,构成R、C吸收回路。
阻容吸收回路可以接在电源输入侧(交流侧)、输出侧(直流侧)和晶闸管的阳极和阴极之间。
但R、C阻容吸收回路的时间常数是固定的,对时间短、峰值高、能量大的过电压吸收能力有限,因而在输入侧,通常还并有硒堆、压敏电阻等非线性元件,用以对晶闸管的过电压进行吸收。
硒堆由多片硒片叠合而成,硒堆涌流容量大,对过电压抵制效果好,有自恢复特性等优点,但因体积大,价格高,在中、小容量的晶闸管装置中,已经很少应用。
压敏电阻的电压与电流呈非线性关系,当其两端所加电压低于压敏电压值时,压敏电阻的电阻值接近无穷大,为高阻状态,对连接电路没有影响;当压敏电阻两端电压高于压敏电压值时,迅速击穿导通(变为低阻状态),形成较大的泄放电流。
(完整版)晶闸管可控整流技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

目录1 绪论 (1)1.1 课题背景 (1)1。
2 直流电动机调压调速可控整流电源设计简介 (1)1。
3 课题设计要求 (1)1.4 课题主要内容 (2)2 主电路设计 (3)2.1 总体设计思路 (3)2.2 系统结构框图 (3)2。
3 系统工作原理 (4)2。
4 对触发脉冲的要求 (5)3 主电路元件选择 (6)3.1 晶闸管的选型 (6)4 整流变压器额定参数计算 (7)4。
1 二次相电压U2 (7)4.2 一次与二次额定电流及容量计算 (8)5 触发电路的设计 (10)6 保护电路的设计 (12)6.1 过电压的产生及过电压保护 (13)6。
2 过电流保护 (13)7 缓冲电路的设计 (14)8 总结 (17)1 绪论1.1 课题背景当今,自动化控制系统已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而自动调速控制系统的应用在现代化生产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直流调速系统是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形式.由可控硅整流装置供给可调电压的直流调速系统(简称KZ—D系统)和旋转变流机组及其它静止变流装置相比,不仅在经济性和可靠性上有很大提高,而且在技术性能上也显示出较大的优越性。
可控硅虽然有许多优点,但是它承受过电压和过电流的能力较差,很短时间的过电压和过电流就会把器件损坏。
为了使器件能够可靠地长期运行,必须针对过电压和过电流发生的原因采用恰当的保护措施.为此,在变压器二次侧并联电阻和电容构成交流侧过电压保护;在直流负载侧并联电阻和电容构成直流侧过电压保护;在可控硅两端并联电阻和电容构成可控硅关断过电压保护;并把快速熔断器直接与可控硅串联,对可控硅起过流保护作用。
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大力发展,该方面的用途越来越广泛.由于电力电子装置的电能变换效率高,完成相同的工作任务可以比传统方法节约电能10%~40%,因此它是一项节能技术,整流技术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1.2 直流电动机调压调速可控整流电源设计简介该系统以可控硅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构成系统的主电路,采用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本触发电路分成三个基本环节:同步电压形成、移相控制、脉冲形成和输出。
晶闸管的保护方法电子元器件

晶闸管的爱护方法 - 电子元器件晶闸管在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行业的应用范围增大。
晶闸管的功能也越来越全面。
但是有时候,晶闸管在使用过程中会造成一些损害。
为了保证晶闸管的寿命,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区爱护晶闸管呢?在使用过程中,晶闸管对过电压是很敏感的。
过电流同样对晶闸管有极大的损坏作用。
下面电工学习网我给大家介绍晶闸管的爱护方法,具体如下:1、过电压爱护晶闸管对过电压很敏感,当正向电压超过其断态重复峰值电压UDRM肯定值时晶闸管就会误导通,引发电路故障;当外加反向电压超过其反向重复峰值电压URRM肯定值时,晶闸管就会马上损坏。
因此,必需争辩过电压的产生缘由及抑制过电压的方法。
过电压产生的缘由主要是供应的电功率或系统的储能发生了激烈的变化,使得系统来不及转换,或者系统中原来积聚的电磁能量来不及消散而造成的。
主要发觉为雷击等外来冲击引起的过电压和开关的开闭引起的冲击电压两种类型。
由雷击或高压断路器动作等产生的过电压是几微秒至几毫秒的电压尖峰,对晶闸管是很危急的。
由开关的开闭引起的冲击电压又分为如下几类:(1)沟通电源接通、断开产生的过电压例如,沟通开关的开闭、沟通侧熔断器的熔断等引起的过电压,这些过电压由于变压器绕组的分布电容、漏抗造成的谐振回路、电容分压等使过电压数值为正常值的 2至10多倍。
一般地,开闭速度越快过电压越高,在空载状况下断开回路将会有更高的过电压。
(2)直流侧产生的过电压如切断回路的电感较大或者切断时的电流值较大,都会产生比较大的过电压。
这种状况常消灭于切除负载、正在导通的晶闸管开路或是快速熔断器熔体烧断等缘由引起电流突变等场合。
(3)换相冲击电压包括换相过电压和换相振荡过电压。
换相过电压是由于晶闸管的电流降为0时器件内部各结层残存载流子复合所产生的,所以又叫载流子积蓄效应引起的过电压。
换相过电压之后,消灭换相振荡过电压,它是由于电感、电容形成共振产生的振荡电压,其值与换相结束后的反向电压有关。
逆导晶闸管工作原理

逆导晶闸管工作原理逆导晶闸管(Reverse Conducting Thyristor,简称RCT)是一种集成了晶闸管和反向二极管的半导体器件。
它能够在电源的正、负半周都能进行导通和封锁,具有双向可控的特性。
下面将从工作原理的角度介绍逆导晶闸管的工作原理。
逆导晶闸管由四个区域组成,分别是N+区、P区、N区和N+区。
其中,P区是逆导区,N区则是正向导通区。
N+区和N区之间有一个PN结,形成了晶闸管的结构。
逆导晶闸管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导通状态和封锁状态。
当逆导晶闸管处于导通状态时,通过控制极施加一个正脉冲电压,使得PN结附近的N+区注入大量的少子。
这些少子通过PN结扩散到P区,形成了导电通道。
同时,控制极施加的正脉冲电流也会注入到P区,增加导电通道的电流。
由于逆导晶闸管是双向可控的,所以无论是正半周还是负半周,只要控制极施加正脉冲电压,逆导晶闸管就能够导通。
逆导晶闸管的导通状态可以用一个等效电路来表示,即一个由PN 结和一个可控开关组成的电路。
PN结代表了导通路径,而可控开关则代表了控制极。
通过控制开关的状态,可以控制逆导晶闸管的导通和封锁。
当逆导晶闸管处于封锁状态时,控制极不施加脉冲电压,或者施加一个反向脉冲电压,使得PN结附近的N+区没有注入少子。
此时,PN结处形成一个大的耗尽区,阻止了电流的流动。
逆导晶闸管处于封锁状态时,等效电路中的开关是关闭的,导通路径被阻断,电流无法通过。
逆导晶闸管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控制极的信号来实现导通和封锁的切换。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通过控制极施加一个脉冲信号来控制逆导晶闸管的导通和封锁,从而实现对电流的控制。
此外,逆导晶闸管还具有较高的电流承受能力和较低的导通压降,使其在大功率电子器件中得到广泛应用。
总结起来,逆导晶闸管是一种双向可控的半导体器件,能够实现正、负半周的导通和封锁。
通过控制极的信号,可以控制逆导晶闸管的导通和封锁状态,从而实现对电流的控制。
逆导晶闸管具有较高的电流承受能力和较低的导通压降,广泛应用于大功率电子器件中。
「电路赏析」使用缓冲电路的晶闸管

「电路赏析」使用缓冲电路的晶闸管缓冲电路是吸收能量搞得电路,用于舒缓因电路电感造成的电压尖峰。
有时候,因为过流,过压以及过热,元器件会出现损坏。
而过流保护的电路我们有保险丝,过热有散热器或风扇。
缓冲电路则用于限制电压或电流的改变速率(di/dt或dv/dt)以及电路开关时的过压。
缓冲电路是电阻与电容的串联,然后与晶体管或晶闸管这样的开关相连,起到保护和提高性能的作用。
开关和中继间的缓冲电路也可以用来防止电弧产生。
在该项目,我们将告诉你缓冲电路是如何保护晶闸管免受过压或过流影响的,整个电路由缓冲电路和晶闸管以及555定时器的频率生成电路组成。
所需元器件•晶闸管TYN612•555定时器•电阻(47kΩx2,10kΩx2,1kΩx1,150Ωx1)•电容(0.01uF,0.001UF,0.1uFx2)•二极管1N4007•开关•9V电源•示波器(用于输出确认)电路图电路的第一部分是555定时器组成的频率生成电路。
当555定时器以无稳态模式工作时,我们可以得到一个100kHz的脉冲。
电路的第二部分则用于获取加入缓冲电路后晶闸管的开关特性。
晶闸管-TYN612TYN612中的6代表着断态重复峰值电压,VDRM和VRRM为600V,而12代表着通态电流有效值IT(RMS)为12A。
晶闸管TYN612可以用于过压撬棍保护,电机控制电路,励磁涌流闲置电路,电容点火和稳压电路中。
它的门极触发电流IGT范围在5mA到15mA。
其工作温度范围在-40℃到125℃。
TYN612的引脚图TYN612的引脚配置缓冲电路的设计我们知道,缓冲电路是电阻与电容的组合。
电路中的电容则负责防止不必要的dv/dt来触发紧张管。
因为电路通电后,开关设备会产生一个瞬时的电压。
电容Cs起到短路的作用,也就使得晶闸管两端的电压为0。
一段时间过后,电容Cs两端的电压慢慢增加。
那么电阻Rs起到什么作用呢?当晶闸管打开时,电容通过晶闸管放电,并发出Vs/Rs大小的电流。
RC缓冲和散热总结

v .. . ..RC缓冲和散热总结1.IGBT缓冲电路的分类和作用缓冲电路又称吸收电路,在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应用技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可靠性与它在电路中承受的各种应力(电的、热的)有关,所承受的应力越低工作可靠性越高。
电力半导体器件开通时流过很大的电流,阻断时承受很高的电压;尤其在开关转换瞬间,电路中各种储能元件的能量释放会导致器件经受很大的冲击,可能超过器件的安全工作区而导致损坏。
缓冲电路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控制IGBT等功率器件的关断浪涌电压和续流二极管恢复浪涌电压,减少器件的开关损耗,充分利用工IGBT的功率极限。
缓冲电路将开关损耗从器件本身转移至缓冲器上,目的是使功率器件损耗减少,保证安全工作,但总的开关损耗并未减少。
缓冲电路可分为关断缓冲电路和开通缓冲电路。
关断缓冲电路又称为dv dt,减小/dv dt抑制电路,用于吸收器件的关断过电压和换向过电压,抑制/器件关断损耗。
开通缓冲电路又称为/di dt抑制电路,用于抑制器件开通时的电流过冲和/di dt,减小器件的开通损耗。
可将关断缓冲电路和开通缓冲电路结合在一起,称为复合缓冲电路。
在有缓冲电路的情况下,关断时/dv dt将被抑制,减小关断电压并且在IGBT关断时,负载电流向Cs分流,减轻了加在IGBT上的负担。
2.IGBT关断缓冲电路的常用拓扑结构设计IGBT缓冲电路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功率电路的布局结构、功率等级、工作频率和成本。
图2-1给出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四种关断缓冲电路拓扑。
DA B图2-1:常用四种关断缓冲电路缓冲电路A 由一个无感电容并在IGBT 模块的CE 极之间,这种缓冲电路适用于小功率等级,对抑制瞬变电压非常有效且电路简单,成本低,缺点是随着功率级别的增大,A 型缓冲电路可能会与直流母线寄生电感产生减幅振荡,安装时必须靠近IGBT 。
缓冲电路B 使用快恢复二极管解决了A 型缓冲电路可能会与直流母线寄生电感产生减幅振荡这个问题,该二极管可箝位瞬变电压,从而抑制振荡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晶闸管保护电路反向极化 rc 缓冲电路
导言
在电力系统中,晶闸管保护电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
晶闸管作为一种常用的功率器件,具备控制电流的能力。
然而,在电力系统中,晶闸管可能会面临反向电压的情况,这就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它们免受损坏。
本文将探讨一种常见的晶闸管保护电路,即反向极化 RC 缓冲电路。
反向极化 RC 缓冲电路的基本原理
反向极化 RC 缓冲电路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晶闸管保护电路。
它采用了简单的电路结构和原理来保护晶闸管。
原理1:使用二极管防止反向电压
在反向极化 RC 缓冲电路中,一个二极管被用于防止反向电压。
当晶闸管正常工作时,正向电流将通过晶闸管流动,二极管处于导通状态。
然而,当出现反向电压时,二极管就会截止,有效地将反向电压阻断,保护晶闸管免受损坏。
原理2:使用电容缓冲反向电压
在反向极化 RC 缓冲电路中,一个电容被用于缓冲反向电压。
当晶闸管正常工作时,电容将充电,储存电能。
一旦出现反向电压,电容将释放储存的电能,起到缓冲反向电压的作用,保护晶闸管。
反向极化 RC 缓冲电路的设计与实施
反向极化 RC 缓冲电路的设计与实施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下面将对其中的关键要点进行分析。
设计流程
1.确定晶闸管的额定电压和电流。
这是设计缓冲电路的基础,因为缓冲电路必
须能够承受晶闸管的额定电压和电流。
2.选择适当的二极管。
二极管必须能够承受晶闸管的额定电压和电流,并具备
低反向电流的特性。
3.选择适当的电容。
电容必须具备足够的容量来存储电能,同时也要能够承受
晶闸管的额定电压。
4.进行电路连接。
将选定的二极管和电容连接在晶闸管的反向电压端,确保电
路连接正确并可靠。
5.进行电路测试和调试。
通过实际测试和调试,验证反向极化 RC 缓冲电路的
效果。
设计注意事项
1.确保二极管具备足够的额定电流和额定反向电压,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保护
晶闸管。
2.选择合适的电容容量,过小的容量可能无法有效缓冲反向电压,而过大的容
量可能导致电路响应时间过长。
3.保证电路的连接正确可靠,避免因接触不良或连接错误而导致电路失效。
4.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参数调整和优化,以确保反向极化
RC 缓冲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反向极化 RC 缓冲电路的应用场景
反向极化 RC 缓冲电路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的晶闸管保护。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场景1: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晶闸管常用于流量控制和直流变换。
由于系统中可能存在大量的反向电压,因此使用反向极化 RC 缓冲电路保护晶闸管是必不可少的。
场景2:电力电子设备
在各种电力电子设备中,晶闸管被广泛应用于变频调速、电子制动等电路中。
这些电子设备的稳定运行离不开对晶闸管的保护,而反向极化 RC 缓冲电路正是一种常见且可靠的保护措施。
场景3:电动机控制系统
在电动机控制系统中,反向极化 RC 缓冲电路可用于保护晶闸管控制电路。
晶闸管的损坏可能导致电机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对晶闸管进行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
反向极化 RC 缓冲电路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晶闸管保护电路。
它利用二极管和电容的特性,能够防止和缓冲反向电压,并保护晶闸管免受损坏。
在设计和实施反向极化 RC 缓冲电路时,需要考虑晶闸管的额定电压和电流,选择适当的二极管和电容,并注意电路连接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该电路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电力电子设备和电动机控制系统等场景中,有效保护晶闸管的正常工作。
通过合理应用反向极化
RC 缓冲电路,可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