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习题课后题答案
《古代汉语》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全网精心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A.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艹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邻”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邻”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邻”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

练习四一解释下列名词:疏: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
读为: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
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
读若: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
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
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
两者合称句读。
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
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十三经注疏: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
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的一部古文选集,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等,依据文体分为十三类:论辨类、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箴铭类、赞颂类、辞赋类、哀祭类。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及答案解析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专业古代汉语练习题(上)一、解释下列术语。
(每題3分,共12分)1、六书2、四体二用3、本义4、词义扩大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8分)1、“姜氏欲之,焉辟害”一句中的“辟”与“避”是一对。
A、古今字,B、通假字,C、异体字,D、繁简字2、“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餘杯”一句中,“餘”今作“余”,它们是一对。
A、古今字,B、繁简字,C、异体字,D、通假字3、就词汇音节结构而言,古代汉语词汇中占多数。
4、下列各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
小人、仆、臣、不才、吾、予5、下列各词中属于疑问代词的有:、。
吾、谁、余、莫、斯、夫、奚、其、或、若6、“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一句中,“亟”字的词性是。
三、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每字0.5分,共10分)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莫十徒问既采马础鹿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每句1分,共13分)1、时: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②问君西游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④时与出游猎。
(《史记·吕太后本纪》)⑤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韩非子·心度》)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庄子·秋水》)2、间:①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前赤壁赋》)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左传·庄公十年》)④遂与外人间隔。
(陶潜《桃花源记》)⑤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史记·屈原賈生列传》)⑥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⑦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史记·陈涉世家》)六、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每题2分,共10分)1、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古代汉语》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A.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古代汉语课后题答案

二 “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
“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水经注·巫山、巫峡》) ..
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经注·巫山、巫峡》) .
自,假设连词,苟、如果。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
一,副词,皆、都。
四 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如:目、舟、鸟、手、网。
.字形同部,字义同源。如:考与
三 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
1.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 .
曾,副词,乃、竟。
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
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陶渊明《桃花源记》) .
巡(巛部) 希(巾部) 幽(幺部) 胡(肉部)
怡(心部) 攻(攴部) 书(曰部) 民(氏部)
煎(火部) 者(老部) 茁(艸部) 贰(贝部)
古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

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 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古代汉语课后题答案(完整小条版)

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与答案解析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专业古代汉语练习题(上)一、解释下列术语。
(每題3分,共12分)1、六书2、四体二用3、本义4、词义扩大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8分)1、“姜氏欲之,焉辟害”一句中的“辟”与“避”是一对。
A、古今字,B、通假字,C、异体字,D、繁简字2、“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餘杯”一句中,“餘”今作“余”,它们是一对。
A、古今字,B、繁简字,C、异体字,D、通假字3、就词汇音节结构而言,古代汉语词汇中占多数。
4、下列各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
小人、仆、臣、不才、吾、予5、下列各词中属于疑问代词的有:、。
吾、谁、余、莫、斯、夫、奚、其、或、若6、“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一句中,“亟”字的词性是。
三、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每字0.5分,共10分)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莫十徒问既采马础鹿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每句1分,共13分)1、时: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②问君西游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④时与出游猎。
(《史记·吕太后本纪》)⑤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韩非子·心度》)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庄子·秋水》)2、间:①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前赤壁赋》)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左传·庄公十年》)④遂与外人间隔。
(陶潜《桃花源记》)⑤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史记·屈原賈生列传》)⑥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⑦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史记·陈涉世家》)六、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每题2分,共10分)1、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請說明下列工具書之間的差別。
○1字典與詞典
答:從內容上來說,字典是以解釋單字的形、音、義為主要目的的工具書,常見的有《說文解字》、《康熙字典》;詞典則是以詞為解釋對象的工具書,常見的有《辭源》、《辭海》。
○2類書與政書
答:類書是一種分類匯編各種資料的工具書,比較有名的有《藝文類聚》、《太平御覽》;政書則是記載歷朝歷代政治經濟、典章制度沿革變化的書籍,“十通”是比較有影響的政書。
○3“十通”與會要、會典
答:“十通”是通記歷代典制的十部政書的總稱,包括唐杜佑的《通典》,宋鄭樵的《通志》等;會要、會典則屬於斷代政書,比如《唐會要》(宋王溥)、《明會典》。
○4會要與會典
答:會要、會典都屬於斷代政書,會要以事類為綱,分門別類地記載一代典章制度,以類相從,比如《唐會要》;會典則一般以官署機構為綱,重點記述國家政令、官吏職掌,匯編有關事例,以官統事,例如《明會典》。
三、請簡要說明下列工具書的主要內容和編排體例
○1《康熙字典》
答:《康熙字典》是在明《字彙》和《正字通》兩部字書的基礎上增訂而成的,收字四萬七千〇三十五個。
全書按《字彙》首創的二百一十四部首列字,同部首的字以筆劃的多少為次,共分十二集,以子、丑、寅、卯……名之,每集又分上中下。
解說包括注音、字義、書證。
○2《辭源》
答:《辭源》(修訂本)專收文言、古代文化知識方面的詞目。
共收單字一萬二千八百九十個,詞語八萬四千一百三十四條。
編排採用《康熙字典》的二百一十四部首列單字字頭。
解說包括注音、字義、書證。
○3《辭海》
答:《辭海》是一部綜合性的辭書,除收漢語一般詞語外,同時兼收人名、地名等百科詞語。
(一九九九年版)收單字一萬九千四百八十五個,字頭加詞目共十二萬二千八百三十五條,使用二百五十部首。
《辭海》用簡體字排印,按部首筆劃編排,單字注音採用漢語拼音字母,比較冷僻的字又加直音。
○4《詞詮》
答:研究古漢語虛詞,全書分四百八十六個條目,含各類虛詞五百四十五個,用注音字母編排,書前附有部首目錄。
釋詞體例是先標明詞類,然後解釋意義和舉例。
○5《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答:(第四版)收古漢語常用字六千四百多個,另外酌收雙音詞約二千五百多個。
義項基本上按本義、近引申義、遠引申義、假借義的順序列次,字頭按拼音音序排列。
○6《佩文韻府》
答:這是一部專為寫詩提供用韻、詞藻和借鑒的詞語匯編式的韻書,也是類書,在明代韻府群玉、玉車韻瑞的基礎上增修而成的。
規模宏大,正集四百四十四卷,拾遺一百一十二卷,共收單字一萬多個,詞語典故約一百四十餘萬條。
編排體例是以韻隸字,即按照“平水韻”一〇六韻的順序將同韻的字集中在一起。
每字之下,先注音釋義,然後按韻藻、增、對語、摘句四部份排列其內容。
四、利用課本中所列的各種工具書,查出以下句中帶點字、詞、典故的意思,并標明所用的工具書的書名及卷次或頁碼。
○1不知夫射者方將脩其碆盧
..,引微繳,折清風而抎
..,將加己乎百仞之上,被礛磻
..,治其矰繳
矣。
《戰國策·楚策四》
碆盧:用弓发射打鸟的石箭头。
(《漢語大詞典》中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12月,4518頁)
矰繳:系有丝绳,射飞鸟的短箭。
(《漢語大詞典》中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12月,4725頁)
礛磻:锐利的石制箭头。
(《漢語大詞典》中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12月,4539頁) ○2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
之一。
《左傳·隱公元年》 參國:
○3歸謝.
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國士乎?《三國志·魏書賈詡傳》 謝:告诉。
(《漢語大字典》,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新华书店,1986.10,4005~4006页) ○4起,矯命以責賜諸民,因.
燒其券,民稱萬歲。
《戰國策·齊策四》 因:连词,表承接,“于是”。
(《漢語大字典》,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新华书店,1986.10,711~712页)
○5在晉中興,玄風獨扇,爲學窮於柱下..
,博物止乎七篇。
《宋書·謝靈運傳論》 柱下:借指藏书之所。
(《漢語大字典》,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新华书店,1986.10,2255页) ○6僕之先非有剖符丹書....
之功。
司馬遷《報任安書》 剖符:犹剖竹。
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时,以竹符为印信,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其一,后
因以“剖符”、“剖竹”为分封、授官之称。
(《漢語大詞典》○
2,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4月第一版,711页)
丹書: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袭的享有免罪特权的证件。
(《漢語大詞典》○
1,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4月第一版,684页。
)
○7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
應啼別離后。
高適《燕歌行》 玉箸:喻眼泪。
(《汉语大词典·简版 下》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8.12,2142页) ○8先是,後元年,侍中僕射....
莽何羅與弟重合侯通謀爲逆。
《漢書·霍光傳》 侍中:古代官职名(《漢語大詞典》○1,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4月第一版,1313页。
)
僕射:古代官职名(《漢語大詞典》○1,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4月第一版,1669页。
)
○9陵未没時,使有來報,漢公卿王侯皆奉觴上壽..。
司馬遷《報任安書》 上壽:祝寿。
(《汉语大词典·简版 上》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8.12,52页)
○10太乙..
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王維《終南山》 太乙:山名。
汉张衡《西京赋》:“於前則終南、太一”。
(《汉语大词典·简版 上》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8.12,1138页)
六、翻譯以下古文
晏子去晉國,到達了中牟,看到一個戴著破帽子,反穿著裘衣,背著柴草在路邊休息的人,認為他是君子,就派人去問他。
問道:“您是幹什麼的?”回答說:“我是越石父。
”晏子說:“爲什麽到了這種地步?”回答說:“我是別人的臣僕,在中牟作僕人,見到使者就要回去。
”晏子問:“什麽原因讓你成了別人的僕人?”回答說:“我的身體免不了受凍挨餓,因此當了僕人。
”晏子問:“當僕人幾年了?”回答說:“三年了。
”晏子說:“可以贖回你嗎?”回答說:“可以。
”於是解下左邊的馬用來贖回他,然後用車載著和他一起回去,到了房子里,晏子不告辭越石父就進去了,越石父很生氣地要和晏子絕交。
晏子讓人回應他說:“我不曾和您交往過,您當了三年的僕人,我才在今天看到并把您贖回來,我對您還有什麽對不住的地方嗎?您爲什麽這樣突然粗暴地要和我絕交?”越石父回答說:“我聽說,士人在不瞭解自己的人面前會蒙受委屈,在瞭解自己的人面前會心情舒暢,因此,這就是君子不因為對別人有功就輕視人家,也不因為別人對自己有功就自己貶低自己的道理。
我在別人家當了三年僕
人,卻沒有人瞭解我。
今天您把我贖了出來,我以為您是瞭解我的。
剛才,您坐車的時候,不向我打招呼,我以為是您忘記了;現在又不告辭就進屋去了,這跟把我當做僕人看待的人是一樣的。
我還將要做僕人,請您把我賣給世人吧。
”晏子走出來,請越石父來相見。
說:“剛才,我只看到了您的外貌,而現在看到了您的內心。
我聽說,反省言行的人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體察實情的人不會譏笑人家的言辭,我能夠因為言辭而不被你嫌棄嗎?我真心實意地改正錯誤。
”於是,晏子讓人灑掃,重新安排席位,向越石父敬酒,很禮貌地對待越石父。
越石父說:“我聽說,最大的恭敬是不會因為路途遙遠,尊敬人的禮節是不會受摒棄的,您對我以禮相待,我真不敢當啊!”於是,晏子把越石父當做上等客人。
君子說:“一般人如果對人有功就會感到有德於人,而感到有德於人之後就會產生驕傲的心理。
晏子是有功的,使人免於厄運,卻反而處於謙恭的地位,他這樣離開(高出)一般人是很遠了,這才是保全功勞的方法。
”
郗超和謝玄關系不好。
苻堅將要攻奪晉國政權了,已經像狼一樣侵吞了梁、岐,又對淮陰虎視眈眈。
這時候在朝廷上商議派遣謝玄北上討伐,人們之間有些不同的說法。
只有郗超說:“這個人一定會讓事情成功的。
我以前曾和他一起在桓宣武府共事,發現他用人能盡其才能,就算是很小的事情,也能很好地處理,從這些事情推斷,想必他一定能夠建立功勳的。
”謝玄功成之後,時人都讚歎郗超的先見之明,又以他不因為個人愛憎而埋沒他人的長處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