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安全案例分析(一)
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案例分析

21时55分,录井员发现泥浆溢流,向司钻报告发生 井涌,司钻发出井喷警报,井队采取多种措施未能控 制局面。至22时4分左右,井喷完全失控,硫化氢气 体大量逸出。22时30分左右井队人员开始撤离现场, 同时疏散了井场周边的居民。23时20分左右,井队 人员完全撤离,在外围设立了警戒线。
23日23时左右,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接到川东北气 矿事故报告,并要求协助事故抢险工作。随后,事故所涉 及的地方各级政府进行了组织危险区内群众撤离,向安全 地区转移的安置工作。24日15时55分左右,16H井放喷管 线点火成功,至此含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持续喷出了约 18个小时。
间接原因 现场管理不严,“三违”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 法劳动纪律)现象严重。安 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监督 检查不到位。工程设计有缺 陷,审查把关不严。事故应 急预案不完善,抢险救灾措 施不力。安全意识不强,一 些制度,标准不适应要求。
二、后果 造成243人死亡,直接经济 损失9262.71万元。
27日11时,罗家16H井压井成功,持续约85 小时的井喷得到控制。
在事故中撤离灾区的群众总计65632人。截至2004年2 月9日,累计门诊治疗事故伤员26555人(次);累计 住院治疗2142人,现住院治疗86人,重症病人9人。
工人违规作业 卸下回压筏
井侵、溢流 导致井喷
21点55分 井喷失控
一危害辨识评价与控制二重大风险危害因素的辨识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价四风险控制五安全检查六事故预防措施七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及对策一危害辨识评价与控制二重大风险危害因素的辨识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价四风险控制五安全检查六事故预防措施七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及对策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故事就这样发生了2003年12月23日2时52分罗家16h井钻进至井深井钻进至井深404948m时因更换钻具需要在仅进行了时因更换钻具需要在仅进行了35分钟泥浆循环后应循环90分钟就开始起钻
职业病危害案例分析

每天超越自我
时刻追求卓越
20
油田某社区“7.25”中毒溺水事故
(1)集水池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大
夏季天气闷热,气压低,集水池井下硫化氢、一氧化碳、氨气等有毒有害气
体挥发性高,易造成下井作业人员出现中毒或窒息现象。
(2)现场作业人员未按下井作业安全技术规程作业
一是于某某等现场作业人员未配备专业防护设备和用品,包括气体检测仪、
主讲人:
每天超越自我
时刻追求卓越
第 1 篇 化学中毒案例
每天超越自我
时刻追求卓越
CONTENTS
目 录
一
化学中毒案例
二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
三
涉苯作业安全
四
采样安全图解
五
员工巡检注意事项
六
急性化学中毒现场急救要点
七
石化企业检修时的职业卫生防护
每天超越自我
时刻追求卓越
某石油化工总厂硫化氢中毒事故
2004年11月28日23时50分,某石油化工总厂设备安装维修公司 仪表工王××、魏××接到某石化分公司三联合车间直柴加氢装置脱硫汽 提塔回流罐液位指示失灵的通知后,在三联合车间当班班长翟××的陪同 下一起到现场进行处理。29日零时10分左右,王××在处理回流罐液位 浮筒底部排凝阀时,含有硫化氢的烟雾突然从排凝阀排出,没有任何防 范的王××当即中毒晕倒。闻讯赶来的人员将王××转移到通风处,进行 人工呼吸抢救。零时15分,医护人员赶到并送往医院抢救,最终抢救无 效死亡。
每天超越自我
时刻追求卓越
14
某石化分公司在建原油储罐特 大爆炸事故 13人死亡
(3)施工单位要增强安全意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 监管,大力开展反“三违”活动。针对施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人员流 动性大等情况,要加大安全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要加强施工现场 安全监管力度,及时发现、消除事故隐患,及时纠正“三违”现象。
事故案例分析一

案例一:某电镀厂三氯乙烯中毒事故中毒事故的基本情况2001年5月6日,某私营五金电镀厂1名怀疑三氯乙烯中毒的患者吴××被送入省职业病院急诊,吴××全身出现皮疹、溃烂,且高热至体温41℃。
吴××诉说该厂还有一位女工黄××在不久前因为患上了同样的病而死亡,于是省妇联要求省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对此事件进行调查。
黄××,女,22岁。
广西百色人,无特殊病史和不良习惯,体健。
2001年3月4日她与表姐罗××一起入厂打工。
3月7日始工作中接触三氯乙烯,每天用三氯乙烯清洗工件。
4月1日黄××开始发病,先是手臂上起了一粒粒的红疹。
因为厂里许多人都有类似的“皮肤病”,黄××起初并不在意,病情发展很快,只有大半天时间,全身都布满了皮疹。
4月2日晚上,她请假到当地一家卫生院看病,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在4月3~4日两天继续到该卫生院看病,治疗同前。
到4月5日,她的脸部红肿了,皮疹也由红转为黑褐色。
罗××向厂方提出要带表妹到大医院去。
4月6日,厂人事主管把她送到了当地一家较大的医院,医生当即怀疑是药物中毒,建议“留院观察”,但由于病人交不起押金,病情被延误,患者于4月21日因抢救无效死亡。
当地医院的诊断结论是:剥脱性皮炎,肝肾功能衰竭。
市卫生防疫站2001年3月曾到该厂进行生产环境监测,发现车间三氯乙烯浓度全部超过了国家卫生标准,当时发出了整改指令书。
事故后的现场检查发现,该厂在防护设施方面做了一些改进工作,但效果未知。
调查发现,工人仍在使用有机溶剂,且均没有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在车间也可闻及有机溶剂的气味。
现场也未见有职业卫生的规章制度。
省职防院在调查中对现场的部分工人进行了体检,查出两名疑似三氯乙烯中毒患者,且发现该厂工人普遍患皮炎。
职业健康事故案例分析

职业卫生培训
后续情况
黄某医疗期间的医疗费用27.6万元及伙食费1.5万元约会同省妇联法律服务中心的律师 分别到劳动保障部门询问工伤认定事宜。
社保局工作人员认为:黄某的职业病诊断书是2000年12月1 日开具的,早就过了工伤认定的时效,只能通过协商解决。
职业卫生培训
【教训】
用人单位未为劳动者办理工伤保险,违反了法定义务,应当承 担由此带来的风险;
劳动者在发生工伤或患职业病后,应及时申请工伤认定. 我国现行民事法律制度中,对人身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 效规定为一年。参照这一规定,工伤保险法规规定,工伤职工或 者家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职业病确诊之日起一年 内,可以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贸然使用成分和毒性不明的化学品非常危险。 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卫生培训
职业卫生培训
二氯乙烷常识
属高毒类溶剂; 大量吸入可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精神错乱等“脑病” 表现; 严重者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中毒早期类似“重感冒”,易被误诊; 多发环境为鞋厂,皮革厂等,并有死亡病例; 防护要点:特别强调作业场所要通风,尽量改用低毒性的替用 品;早发现,早处理。
职业卫生培训
【裁判理由】
未办工伤保险有过错,“私了”协议显失公平。
此案经过一、二审法院审理,各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问题主要 是:上诉人黄某某的父亲和妹妹及其委托律师于2004年6月3日, 与上诉人某玩具厂签订的《协议书》是否有效。 法院认为:用人单位有为员工办理工伤保险的义务,现上诉人 黄某发生职业病,应由某玩具厂承担其享有的工伤保险待遇,尽管 上诉人黄某与某玩具厂签署的协议书声明协议生效后,对双方具有 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都不得就此事再向对方提出任何要求,但协 议数额与上诉人黄某依法应得赔偿数额相差较大,该协议显失公平; 上诉人黄某有权申请撤销、申请仲裁、要求相应的各项待遇,可视 为其申请撤销该协议,故上诉人黄某要求按法律规定计付其工伤待 遇,合法有据,法院予以支持。
职业病案例分析(讲义)

职业病案例分析汇编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汇编2014年6月案例一:农民工为维权开胸验肺证明自己患尘肺28岁的张海超从2007年8月开始感觉身体不适,还有咳嗽、胸闷症状,随后一直以感冒治疗。
10月份,张海超来到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拍胸片检查,显示双肺有阴影,但不能确诊病情。
意识到病情严重的张海超此后到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胸科医院等省会各大医院就诊,几家医院均告诉他患上了“尘肺”,并建议到职业病医院进一步诊治。
张海超工作的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振东公司)以生产耐火砖为主。
张海超在该公司打工期间,历经杂工、破碎、压力机三个工种,工作三了年,他说这三个工种都会接触到粉尘。
为了确诊,2009年1月,张海超到了北京,随后的近一个月,他先后在北京协和医院、中国煤炭总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医院就诊,得出的结论也为“尘肺病”。
需要说明的是,张海超就诊的上述省会各大医院和北京多家医院,因为不是法定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这些医院在出具的诊断结论中只能用“疑似尘肺”和“不排除尘肺”等表述。
但可以肯定的是,上述医院均排除了肺结核和癌变的可能。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职业病的诊断要由当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机构进行,整个过程复杂而繁琐,需要用人单位出具多种证明。
张海超从北京回来后,就去了具备资格的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就诊,但由于振东公司拒绝出具诊断所需的材料,张海超并没有如愿。
随后,在历经了多次上访甚至和振东公司发生冲突后,由新密市领导和信访局协调,张海超才得以在2009年5月12日去郑州职防所进行诊断,5月25日,张海超得到了郑州职业病防治所的诊断结果,让他难以接受的是,诊断结果却是“无尘肺0 +期(医学观察)合并肺结核”,建议进行肺结核诊治。
按照现行法规,郑州职业病防治所的诊断才是具有效力的,负责协调的新密市信访局和用人单位振东公司也只认同郑州职防所的诊断结果,因此张海超索赔无门。
职业安全与健康违规案例分析

职业安全与健康违规案例分析在现代社会,职业安全与健康不仅仅是企业的责任,也关系到每一个员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仍然有许多职业安全与健康违规的案例发生。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探讨职业安全与健康违规案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案例一:王某在工厂因娱乐设施不合格受伤王某是某家工厂的员工,该工厂有一个员工娱乐室,供员工休息和娱乐使用。
然而,该娱乐室的设施不符合相关安全要求,导致王某在使用健身器材时受伤。
经医院诊断,王某的伤势不轻,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针对此案例,首先应该由企业承担相应的责任。
企业应该对员工的娱乐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并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
对于王某受伤的情况,企业应该提供相应的医疗费用并给予一定的赔偿。
除了企业的责任外,相关监管部门也应该对该工厂进行调查和处罚,以确保类似的事故不再发生。
为了防止类似的案例再次发生,企业应该加强对娱乐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并定期进行安全演习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并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出台来保护员工的权益。
二、案例二:张某在施工现场因违规操作导致事故张某是某家建筑公司的员工,在一次施工现场上,由于他违规操作,导致一块重物掉落,砸中了其他员工,造成严重伤害。
针对此案例,首先要由建筑公司承担相应的责任。
企业应该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包括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并设立相应的安全警戒区域。
对于张某的违规操作,企业应该进行相应的处罚,并给予伤者相应的赔偿。
此外,相关监管部门也应该对建筑公司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为了防止类似案例再次发生,建筑公司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同时,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建筑公司的监管,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并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巡查和检查,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三、案例三:李某因工地上违规使用化学品导致中毒李某是某家化工企业的员工,他在工作中接触到了大量的有毒化学品。
职业伤害案例:工作场所安全疏忽导致员工受伤的案例分析

职业伤害案例:工作场所安全疏忽导致员工受伤的案例分析案例名称:工作场所安全疏忽导致员工受伤案例概述:本案涉及一起由于工作场所安全疏忽导致员工受伤的事件。
在此次案件中,雇主未能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导致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发生严重事故并受伤。
本文将详细分析事件的时间、事件经过以及律师的点评。
案例时间:本案发生于2008年5月1日至2008年5月3日。
事件经过:2008年5月1日,李明(化名)作为一名装配工在一家汽车制造厂工作。
他在该厂负责汽车发动机部件的安装工作。
当天早上9点,李明开始工作。
他的任务是将发动机部件A与部件B进行组装并完成相应的标准测试。
工作进行到中午时,由于厂内设备老化,配件组装区域的机器B 发生故障,无法正常工作。
李明上报了这个问题,但由于疏忽,工程师没有及时处理这个异常情况。
当天下午,李明接到工作调度通知,要求他跳过标准测试流程,直接安装发动机部件C。
然而,这一变更并没有经过相关部门以及工会的同意,并且没有提供相关的安全指南。
2008年5月2日,李明继续执行这一变更后的工作安排。
在一个忙碌的生产日子里,他在油渍地上不慎滑倒并摔伤了髋部。
李明立即向工作场所的安全人员报告了事故,并得到了医药费用的报销。
但他被告知,他在滑倒期间未遵守安全程序,因此无需为此事故负责。
在之后的一个月内,李明仍然无法正常行走和工作,他迫于无奈只得请了一个律师并将此次事故告上了法庭。
律师的点评:该案涉及到工作场所的安全疏忽以及雇主未能履行保障员工安全的义务。
根据劳动法和相关标准,雇主有责任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并确保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受到伤害。
然而,在此案中,雇主未能维护设备的正常运作,未能制定和遵循正确的工作程序,导致了员工受伤。
根据本案的事件经过,可以得出以下观点:1.雇主未能及时维修设备故障,使员工不得不在不安全条件下继续工作。
2.工作调度通知中的变更没有经过相关程序并缺乏安全指南,增加了员工的工作风险。
职业安全和职业健康案例分析

职业安全和职业健康案例分析职业安全和职业健康是关乎每个人生命健康的重要问题。
在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各种职业病和事故频频发生,给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职业安全与职业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通过分析两个职业安全和职业健康的案例,来探讨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如何加强职业安全和职业健康管理。
第一个案例是一家化工厂发生的爆炸事故。
该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存在安全隐患,却没有进行充分的安全措施,导致一次爆炸事故,造成数人死亡和大面积的环境污染。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对于高危行业来说,职业安全非常重要。
在这个案例中,化工厂作为一个高危行业,应该加强对化学物质的管理,确保工人的安全。
首先,化工厂应该对危险化学物质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安全培训。
通过对各种化学物质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确定其潜在的危险性和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紧急预案。
同时,对涉及危险化学物质的工人进行全面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其次,化工厂应该建立健全的职业安全管理体系。
职业安全管理体系应该包括安全设备、安全检查和安全监督等方面,确保全员参与,全程监督。
安全设备的配置应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行,确保能够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
安全检查要定期进行,并建立相应的安全检查机制,对安全隐患进行及时的排查和整改。
安全监督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人员的安全意识。
最后,领导应该加强对高危行业的监管。
领导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高危行业的职业安全要求,并对违法企业进行严厉的处罚。
同时,领导要加大对高危行业的监督力度,做好事前的审核、事中的监督和事后的追责。
只有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才能有效地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安全。
第二个案例是一名办公室职员因长时间使用电脑导致眼睛疲劳和颈椎病。
这个案例反映了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职业健康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办公人员需要长时间使用电脑,而这对眼睛和颈椎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安全案例分析(一)
2003年6月5日上午9:00,某公司管理处维修技术员李某、于某对小区配电中心低压配电柜进行带电除尘作业,在施工作业中,李某、于某觉得使用手动皮风器的除尘效果不好,便改用毛刷(刷毛宽5cm,长12cm;手柄长17cm)进行除尘作业,但未对毛刷的铁皮进行绝缘处理(刷毛与木柄连接处的铁皮长12cm,宽1.5cm)。
下午2:30时,于某在对一个配电柜除尘时,刷子横向摆动导致毛刷的铁皮将C相母排与零排短接,造成相对地短路,联络断路器总闸保护跳闸。
瞬间短路产生的电弧将于某的手部、头发和面部有不同程度的烧伤,李某也受了轻微伤(头发和眼眶)。
管理处即刻安排专人将于某送至医院医治,同时组织人员对配电系统进行检查,15:30设备恢复正常运行。
物业公司事后认定于某情况属于个人违规操作所致,故仅给与300元补助,未按照工伤处理。
于某不服申请了仲裁,目前此案正在进行中,请大家针对此案考虑我们日常管理中的注意内容。
案例分析:
李某、于某属于工伤,物业公司需要按《工伤管理条例》要求按工伤程序处理。
1、按《工伤管理条例》(2004年1月1日实施)中第三章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
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李某与于某属于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虽然违反操作规程,但属于工伤范围。
在条例上规定,只有以下三种情况可不认定为工伤:
(一)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二)醉酒导致伤亡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