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学名著选讲考试要点

合集下载

中外名著选讲复习

中外名著选讲复习

第一编宋词赏读1.词:诗歌的一种,也称作诗采、曲子词、长短句,始于唐,发展于五代,至宋成熟。

2.词的分类:⑴长短规模:①小令:58字以内②中调:59-90字③长调:91字以上⑵拍节:令、引、慢(节奏的递减)⑶创作风格:婉约词、豪放词3.词牌:⑴词的名称或词的格式⑵来历①乐曲名称②词中的几个字(如忆江南)③词的题目④化用民间口语或方言4.词的派别⑴婉约派⑵豪放派第一章北宋名家名作1.苏轼:荣誉满身,千古一人2.秦观:多情种,伤心人,伤心词(鹊桥仙、望海潮、踏莎行)第二章南宋名家名作1.李清照:美、慧、悲2.陆游:千古伤心事,千古伤心词3.辛弃疾:自怜幽独、别有怀抱;爱国之志、报国之情*赏析:李清照《声声慢》苏轼《钗头凤》辛弃疾《青玉案》第二编元曲品赏1.戏剧⑴广义: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中各种冲突的艺术分类:从表演形式分:戏曲、歌剧、舞剧从性质分:正剧、悲剧、喜剧⑵狭义:指剧本2.戏曲:⑴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包括昆曲、京剧、地方戏⑵杂剧和传奇中的唱词3.元曲:⑴剧曲:杂剧、传奇⑵散曲:小令、套数4.元杂剧(北曲四大套)⑴定义: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了多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戏剧形式诸宫调:一种有说有唱,以唱为主的文艺形式。

⑵体制:①剧本体制:折;题目、正名②音乐体制:一宫到底,一人主唱(旦本、末本)⑶内容:①爱情婚姻剧②神仙道化剧③社会历史剧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⑷流派:①本色派:关汉卿(文笔本色当行)②文采派:王实甫(文笔清丽华美)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王国维提出)5.明清传奇⑴定义:明清时期的中长篇戏曲的总称。

⑵明清三大传奇:汤显祖《牡丹亭》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本色:语言质朴、自然、生动、活泼,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富有典雅的艺术韵味,“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无雕琢痕迹。

*善于用语言来刻画人物,无论曲词道白,皆符合人物身份、地位,充分体现了人物语言个性化。

中外文学名著选讲考试要点

中外文学名著选讲考试要点

赏析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的作品。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

全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赏析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

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赏析辛弃疾《清平乐·茅檐低小》。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全词以白描手法,有声有色、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中外名著选讲复习资料2

中外名著选讲复习资料2

中外名著选讲复习资料一、简述新闻与文学的关系新闻与文学相通,都是以人为本;文学为新闻保鲜,提高品位;文学是道,新闻是术,文学与新闻既相互独立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闻与文学的起源相互交叉;新闻也文学的语言相互交叉;新闻与文学的写作技巧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新闻是文学的幼体,即新闻文学;新闻与文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二、为什么说文学即人学?(一)、文学描写和表现的中心对象是人。

文学能够抒情言志,剖析灵魂、揭示人性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人,也是文学认识和反映的中心。

文学写的物、写的自然界是人化了的物、人化了的自然界,它们体现了人对自己生存环境的态度,它们本身就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

(二)、文学的服务对象也是人。

文学的任务和作用,就是要影响人、教育人、美化人,鼓舞和引导人们去认识生活,改造现实,提高自己,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

(三)、文学既以人为对象,以影响人、教育人为目的,在文学创作中就应该肯定人的本质力量,就应该体现人道主义。

所以说文学即人学三、学古代文学有什么好处?1、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提高自身的历史涵养2、增加内涵,培养爱国精神。

3、古典文学作为中国一种悠久的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形态,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对社会长期发生作用。

4、古典文学中包含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知行合一观念、内在修养与这精神世界的修养、爱国主义精神、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对我们综合素质和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分析诗经中的女性形象1、纯真热情的女性形象2、怯弱胆小的女性形象3、温柔贤淑的女性形象4、悲惋凄凉的女性形象。

五、七步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

外国文学名著选讲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名著选讲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名著选讲》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1904年卡夫卡结识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朋友,此人在卡夫卡去世后,整理出版了他的作品。

2、“默然无声,一人独操的心理语言,或者说是无声无息的语言意识。

”通常被称作“”。

3、这则希腊神话讲述了一个人物被诸神惩罚周而复始地推巨石上山的故事。

法国著名作家运用这则神话写出著名哲学随笔《》。

4、智利大诗人聂鲁达称长篇小说《》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

5、1985年瑞典皇家学院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一位作家,颁奖词中称赞说:“这位作家以诗和画的创造性,深入表现了人类长期置身其中的处境。

”这位作家是。

6、萨特的学说中最富于影响力的是“”的命题和“”的理论。

7、按照英国作家、文学理论家的说法,元小说是“有关小说的小说,是关注小说的虚构身份及其创作过程的小说”。

8、长诗《一九零五年》的作者是。

9、法国作家纪德认为,卡夫卡的作品有两个相反相承的世界,一是,二是。

10、作为一个文学流派的存在主义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

(填国名)11、乔伊斯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著作”。

12、意识流小说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

其中法国当代哲学家柏格森的和直接构成了意识流小说的哲学背景。

奥地利心理学家的精神分析学说构成了意识流小说的心理学基础。

13、萨特的主要戏剧作品有《苍蝇》、《》、《死无葬身之地》、《肮脏的手》、《》等。

14、1967年,危地马拉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代表作有《危地马拉传说》、《总统先生》、《》等。

15、文学评论界通常把赫尔博斯的小说概括为“”或“”。

16、托马斯·曼在20世纪最重要的两部作品是《》(1901)和《》(1924)。

二、单项选择题1、这一流派的小说家在艺术观念上极力主张文学应该客观摹写世界,主张在作品中抛弃任何作家主观的思想、见解和议论,作家所做的只是精细、如实地反映外部世界,尤其是刻绘外在的物质世界。

自考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考试重点

自考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考试重点

自考中外文学作品导读考试重点第一章中国古代文学概述(上)第一节先秦文学先秦是指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战国时期这个阶段,中国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中国文学处于萌芽、奠基阶段,主要包括诗歌、散文和神话传说。

一、诗歌(一)歌谣1、歌谣的性质:歌谣是人民的口头创作,最贴近社会生活,直接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愿望,其中原始歌谣标志着我国诗歌的起源。

2、歌谣的文学价值:先秦歌谣广泛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喜怒哀乐的感情。

在艺术表现上也是丰富多彩的,如铺陈、比兴、夸张、谐音双关、对答等形式和手法的运用,都体现了人民的创造性,它对以后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

3、《弹歌》选自赵晔编的《吴越春秋》,语言古朴,音节短促,用四组动宾结构的短语,极为精练而概括地反映远古时代狩猎生活的情景。

(二)《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大概五百年的诗歌305篇,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

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

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

诗经分为“风、雅、颂”,“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雅又分为小雅、大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比即比喻或比拟。

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2、《诗经》的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自学辅导143页)3、赋比兴和表现手法在《诗经》中的运用(自学辅导145)①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方式。

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直接叙事的如《七月》,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以春日为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

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都是如此。

②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中外名著高考知识点汇总

中外名著高考知识点汇总

中外名著高考知识点汇总在高考中,中外名著作为一个重要的考点,常常成为考生备考的难点之一。

通过系统地总结中外名著的知识点,有助于考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得分率。

本文将对中外名著高考知识点进行汇总,帮助考生快速而全面地了解这一考点。

一、中国古代名著1.《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

- 内容: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的沉痛现实,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人生遭遇和爱情悲剧。

- 知识点:人物及其关系,故事梗概,描写手法,主题思想等。

2.《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 内容: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为故事主线,描写了孙悟空等人的际遇和取经历程。

- 知识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佛教文化,神话传说等。

3.《水浒传》- 作者:施耐庵,明代小说家。

- 内容:以宋江领导的梁山泊起义为主线,描写了一百零八位好汉的英勇事迹。

- 知识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英雄精神,封建社会等。

4.《三国演义》- 作者:罗贯中,明代小说家。

- 内容:以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了刘备、曹操、孙权等人的政治斗争和武力对抗。

- 知识点:人物形象,战略谋略,历史事件,忠诚和背叛等。

二、外国经典名著1.《傲慢与偏见》- 作者:简·奥斯汀,英国作家。

- 内容:以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班内特为视角,描写了她与达西先生之间的误解与最终走到一起的爱情故事。

- 知识点:人物性格,社会地位,爱情观念,社会习俗等。

2.《雾都孤儿》- 作者:查尔斯·狄更斯,英国作家。

- 内容:描写了孤儿奥利佛的命运曲折,以及他与各种人物之间的恩怨纠葛。

- 知识点:人物形象,社会问题,人性善恶,人权与正义等。

3.《巴黎圣母院》- 作者:维克多·雨果,法国作家。

- 内容:以巴黎圣母院为背景,讲述了卡西莫多、埃斯梅拉达等人的悲剧命运和对爱情的追求。

- 知识点:建筑描写,伦理道德,人物命运,历史背景等。

文学:外国文学名著选讲考试题三

文学:外国文学名著选讲考试题三

文学:外国文学名著选讲考试题三1、问答题《变形记》的主要内容正确答案:(1)真实地表现了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异化。

(2)表现了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一种生存恐惧。

(3)表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江南博哥)漠关系。

2、问答题格列佛是怎样来到慧骃国的?正确答案:在最后一次航海中,格列佛以船长的身份出行。

他的手下阴谋^造**,把他长时间囚禁在舱内,然后把他送到了慧骃国。

3、问答题《高老头》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正确答案:(1)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2)夸张人物某种"情欲"即性格特征的写法。

如高老头的"父爱。

(3情节紧张而凝炼,极富于戏剧性。

4、问答题简述古典主义文学及其代表作家。

正确答案:古典主义是17世纪兴盛于法国,流行于西欧达年之久的文学思潮。

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被称为“古典主义”。

主要特征是:(1)鲜明的政治倾向,拥护歌颂王权、维护国家利益等。

(2)在理想上崇尚理性。

(3)在创作和理论上强调摹仿古代,崇尚希腊、罗马文学。

(4)在艺术形式上对各种文学作品的体裁都有严格的界限与文学法规。

如戏剧方面提出“三一律”。

代表作家有高乃依、莱辛、莫里哀、布瓦洛等。

5、问答题伽西莫多在乞丐进攻被镇压后却发现爱斯梅拉达不见了,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

正确答案:当天夜里,爱斯梅拉达害怕再次被捕,被甘果瓦和黑衣人骗上了船。

上岸后发现黑衣人是克洛德。

他威胁爱斯梅拉达,要她在绞刑架与他之间选择。

爱斯梅拉达宁死不屈服。

克洛德欲占有爱斯梅拉达,爱斯梅拉达奋起反抗,骂他,让他滚开,这激怒了克洛德,他将爱斯梅拉达交给痛恨她的隐修女。

6、问答题在等待了七年以后,欧也妮终于收到了查理(夏尔)的信,激动得不能自己的欧也妮读完信后,巴尔扎克这样写道:“可怕呀,好比天塌地陷!船沉了,在希望的茫茫大海上没有留下一截绳索,一块木板。

”请简要说说这封给欧也妮巨大打击的信的内容。

河北传媒学院中外文学史考试重点

河北传媒学院中外文学史考试重点

河北传媒学院中外文学史考试重点河北传媒学院中外文学史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神人同形同性2、荷马史诗3、希腊悲剧4、文艺复兴5、人文主义6、人文主义文学7、三一律8、古典主义9、浪漫主义10、拜伦式英雄11、湖畔派诗人12、批判现实主义13、“多余人”14、“小人物”15、象征主义16、表现主义17、意识流小说18、存在主义19、魔幻现实主义文学20、《诗经》21、风雅颂22、赋比兴23、《左传》24、《论语》25、赋26、《史记》27、汉乐府28、古诗十九首29、建安七子30、三曹31、“建安风骨”32、初唐四杰33、古文运动34、新乐府运动35、“传奇”36、词牌37、词谱38、“填词”39、唐宋八大家二、简答题1、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在哪儿?欧洲文学的两个源头?2、古希腊神话的内容包括什么?主要特点有哪些?4、5、6、7、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4、35、36、37、38、39、40、41、42、43、44、荷马史诗有哪些艺术成就?希腊悲剧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的特点?简析俄狄浦斯形象。

希腊悲剧的起源?古希腊悲剧与喜剧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是什么?希腊悲剧的特征?《普罗米修斯》有哪三部构成?《俄底浦斯王》在艺术上取得了哪些成就?《神曲》主题有几层含义?请结合作品谈谈。

分析《神曲》思想上、艺术手法的二重性。

为什么说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神曲》思想内容的二重性?《神曲》的艺术成就?《巨人传》的思想艺术特色?《堂·吉诃德》和《哈姆莱特》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人物性格有哪些?分析哈姆莱特悲剧形象的意义。

简析“答丢夫”的形象。

简析《伪君子》的艺术特色。

分析《巴黎圣母院》的艺术特色。

简析《人间喜剧》的思想内容。

简析《人间喜剧》的艺术特色。

简述《双城记》的艺术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的作品。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

全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赏析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

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

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赏析辛弃疾《清平乐·茅檐低小》。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全词以白描手法,有声有色、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赏析【滚绣球】这支曲子。

(出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①出自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第三折。

(出处)②语言通俗易懂,本色当行。

运用呼告、对比及对偶句、反问句、感叹句、词语反复等,直抒胸臆。

(艺术特色)典型的艺术形象,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悲剧氛围浓郁。

剧本矛盾高度集中,情节紧凑,冲突迭起,环环相扣。

语言通俗平易,明快洗练,雅俗共赏。

③窦娥对天地的埋怨、质问、斥责到否定、诅咒,是一个平凡女子到一个敢于指天责地的反抗者,其性质是随着现实矛盾斗争的发展渐渐变化的。

窦娥对天地的指责,实则为对最高统治者的诅咒,表达了广大人民对统治的强烈憎恨。

(思想主旨)赏析第四本第三折【正宫】【端正好】、【一煞】这两支曲子。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这是《西厢记》里的名句,出自《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

其宫调为《正宫》,曲牌名为《端正好》。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

语言上面,通俗、合律、自然流畅,文辞华丽。

曲中作者选取了四景,来烘托压抑痛苦的离愁别恨:蓝天,黄叶地。

北雁,丹枫。

一高一低,一远一近,构成了一幅暮秋郊野的景色。

而后两句“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更是把莺莺那满腔满腹的离愁别恨抒发的淋漓尽致。

枫叶丹红,离人泪染!莺莺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女性形象,她的“泪”即是鄙视功名利禄,鄙视等级观念,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的象征。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这是《西厢记》里的名句,出自《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

有景有情,景为情设,情由景生,浑然一体。

善于运用对比和烘托的手法。

这里的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了一幅黄昏时候秋天郊外的画面。

引起愁人的离情别绪。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表面看来,这是对当时景物的客观描写,实则紧扣莺莺此时此地的心理活动。

“无人语”莺莺感叹张生离去,欲语无人。

夕阳古道,本来就够冷落凄凉的了,偏偏在这个时刻,从秋风中传来马叫的声音,它打破了夕阳古道上的寂静,也撕裂了莺莺本来就破碎的心。

“无人语”、“听马嘶”是运用“无声”和“有声”两相映照的手法,这更能烘托当时环境的凄凉和莺莺痛不欲生的悲哀。

赏析《牡丹亭》中【皂罗袍】一曲。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出自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惊梦”。

刻画了杜丽娘千回百转的心态变化。

郁郁寡欢的杜丽娘到了繁花似锦的花园中,花园中的勃勃生机激发了杜丽娘心中被压抑的人生欲望。

杜丽娘抒发了古代待嫁女子普遍的幽怨,如此美好的春光却无人观赏,杜丽娘由此联想到自己,不仅悲从中来。

突出了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之间的矛盾,指出杜丽娘黯然的心情与艳丽春光间的不谐,春天的生机强化了她黯然伤感的情怀。

现实的苦闷,青春的觉醒使得杜丽娘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无限向往,这段【皂罗袍】既是景语,也是情语。

人物的感情和景色交织在一起,映衬了杜丽娘的对景自怜的伤感,其内心深处顾影自怜的哀愁在美好春光的感召下喷薄而出。

术语解释:元杂剧、明清传奇。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明清传奇是体制庞大,结构完整有序,人物生动丰富,画面瑰丽多彩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

其特点是审美趣味文人化,剧本体制规范化,语言风格典雅话。

简述元杂剧的体制特点。

1.剧本结构一本四折一个楔子,是通例。

也有特别:一本五折、两楔2.音乐结构一人主唱,一宫到底3.五音:宫、商、角、徵、羽以宫为主的叫宫,以其它为主的叫调。

简单地说,宫调就是音乐的曲调。

一般第一折用仙吕宫,第二折用南吕,第三折用正宫,第四折用双调。

4.角色因年龄、职业而定。

分末、旦、净、杂四种。

列举题:元曲四大家、元代四大爱情剧。

元曲四大家(两种说法):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王国维提出)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四大爱情剧: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关汉卿的剧作大致分为几类,各有什么代表作。

按题材、内容大致分为三类:社会剧《窦娥冤》、《鲁斋郎》爱情风月剧《救风尘》、《拜月亭》、《谢天香》历史剧《单刀会》、《西蜀梦》简要分析莺莺、张生、红娘的形象。

(1)张生:志诚种——忠于爱情,将爱情置于功名之上。

才气与勇气——追求爱情和解决危难果断、机智、大胆。

傻角——软弱、忠厚、傻气。

张生的性格,是轻狂兼有诚实厚道,洒脱兼有迂腐可笑。

他被去掉在功名利禄面前的庸俗,以及在封建家长面前的怯懦,被突出的则是对爱情执著诚挚的追求。

他是一个“志诚种”。

志诚,是作者赋予这一形象的内核。

当然,张生是个才华出众风流潇洒的人物。

不过,王实甫在塑造张生的形象时,没有把表现他的才华作为重点,而是表明一旦坠入了情网,这才子竟成了“不酸不醋的风魔汉”,把张生大胆追求爱情而又鲁莽痴迂的性格展现无遗。

他痴的可爱,也迂得可爱。

(2)莺莺:美丽而多情——离经叛道,不满父母包办的婚姻,追求理想爱情。

内热外冷——受封建礼教约束,感情丰富而外表贞静,常有“假意儿”。

她对张生的爱,纯洁透明,没有一丝杂质。

长亭送别,她给张生把盏时的感触是:“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在她的心中,“情”始终是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至于功名利禄,是非荣辱,统统可以不管。

然而,强烈追求爱情只是莺莺性格的一个方面。

莺莺长期受到封建礼教的熏陶,加上对红娘有所顾忌,因此,她的性格显得热情而又冷静,聪明而涉狡狯。

她有时一本正经,有时黠谲多端,有时又扭捏尴尬时,莺莺的形象具有两种不同的内心节奏,展示出她对爱情的追求,既是急急切切,又是忐忐忑忑。

(3)红娘:富有正义感——不满老夫人的背信弃义,同情崔、张为爱情而苦恼,成人之美。

机智——巧妙帮助崔、张,反驳老夫人的责骂。

泼辣——尖锐批评张生、莺莺的缺点,嘲讽郑恒配不上莺莺。

红娘在剧中只是一个婢女身份,却又是剧中最活跃、最令人喜爱的人物。

她机智聪明,热情泼辣,又富于同情心,常在崔、张的爱情处在困境的时候,以其特有的机警使矛盾获得解决。

她代表着健康的生命,富有生气,并因此而充满自信。

所以这个小小奴婢,却老是处在居高临下的地位上,无论张生的酸腐、莺莺的矫情,还是老夫人的固执蛮横,都逃不脱她的讽刺、挖苦乃至严辞驳斥。

她不受任何教条的约束,世上什么道理都能变成对她有利的道理。

分析《长亭送别》一折的语言特色及它是如何表现莺莺的心理活动的。

1.融情于景,借景抒情.选用一些有代表性的、本身就包蕴着许多特殊意义的事物(如柳、月、荷、枫、雁、梅等)组成典型意境。

在《长亭送别》中,这种方式较多,最令人称道的是【正宫·端正好】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景,北雁南飞……”,作者大块着色,点染了几种常见而又包融着无限诗意的形象,让人一来就如置身于凄恻缠绵的送别场面之中,替莺莺而忧恨。

2.借古典抒情.借典故抒情极大的好处是能将无尽意蕴潜藏在极精练的语言背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共鸣。

《长亭送别》中出现了几处,《二煞》中,莺莺唱:“我这里青鸾有信须频寄。

”青莺即传说中能报信的鸟。

李商隐也有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

此中即蕴含着莺莺盼张生频繁来信,怕他冷落、忘却自己的忧虑。

3.修辞的广泛而巧妙的运用.常见的如: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

在《长亭送别》中,即有大量的修辞运用,如【叨叨令】即用了排比:“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厣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作重重叠叠的泪。

……”,表现莺莺的重重怨恨、无助、凄惶。

【四煞】中“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通过夸张,强烈凸现莺莺悲苦恨绝无以复加的地步。

修辞的运用能增强表现力,使语言具有生动之美。

4.对比、衬托也是常用表现手法。

《长亭送别》中【三煞】唱:“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即用对比将张生在时莺莺的幸福、甜蜜和张生走后的冷清、凄楚对照,突出送别之人的哀怨。

5.化虚为实,以实写虚.《长亭送别》中:“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的起”,即是将无形的愁形象化为有重量的东西,且车都载不起,让读者可感可知.6.动词的用法、虚词的用法、叠字的用法.《长亭送别》【叨叨令】中有:“熬熬煎煎的气”、“重重叠叠的词”、“西西惶惶的寄”叠加起来,真是字字血泪,句句深情,让人为之掬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