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调研报告
双联行动调研报告

双联行动调研报告双联行动调研报告“党政机关联系困难企业、机关干部联系困难职工”的“双联”工作,是湖南省工会帮扶工作在逐步实现经常化、规范化、社会化进程中结出的硕果,不少企业和广大职工从中受惠颇多。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双联行动调研报告,欢迎大家阅读!双联行动调研报告一县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我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要求,迅速投入帮扶行动中,开展摸底调查,科学合理规划,扎实有效地推进了雷家沟村“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现将帮扶村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村基本情况长务城村位于泾明乡东边,东连本乡吊堡子村,西临本乡紫荆村,南靠飞云乡坡头村,北接泾河边,距乡政府2.5公里。
地形以山区为主,耕地总面积2168亩,其中山地1518亩,50%为退耕还林工程,川地650亩,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
有7个村民小组291个农户共1268人,其中劳动力867人,接近60%外出务工,其中家中有财政供给人员的12户,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31户,一般的120户,残困户12户,鳏寡孤独户1户,贫困户135户,贫困率46%。
帮扶户22户,95人,占6.3%。
(二)户基本情况白县长联系长务城村下城鲁怀勤、鲁小林两户和上城杜福郎一户,其中鲁小林家中4口人,孩子因学致使家庭生活困难,鲁怀勤与杜福郎家中均5口人,都是因病导致家庭困难。
(三)调研访谈内容第一、进入特困户家庭,具体了解其家庭成员、主要劳力、年龄、文化程度、从业情况、专业技能、收入情况、健康状况、调研报告种植与养殖、家庭住房、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矛盾纠纷、脱贫想法、致富规划及对“双联”行动工作的意见要求等。
第二、与乡、村两级领导班子成员座谈,了解帮扶村的基本情况、贫困原因、发展意愿、脱贫思路、致富规划、组织建设、和谐情况和对“双联”行动工作的意见建议及要求等。
第三、实地走访观察帮扶村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村容村貌、基本建设、农业及畜业发展状况等。
参观考察帮扶村临近的致富典型乡、村发展情况、致富思路,走访富裕家庭,了解致富路子。
双联行动调研报告

双联行动调研报告双联行动调研报告一、研究目的和背景双联行动是一种公益活动,旨在通过联合不同领域的组织和力量,共同解决社会问题。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双联行动在社会中的影响力,评估其对解决社会问题的贡献,为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双联行动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100份问卷,接受了90份有效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对双联行动的了解程度、双联行动的影响力评价以及对双联行动的期望等问题。
三、调研结果1. 双联行动的了解程度90%的受访者表示曾听说过双联行动,其中40%的受访者对双联行动有较为详细的了解,可以说对双联行动有较高的知晓度。
另外,10%的受访者表示对双联行动没有听说过或者不清楚。
2. 双联行动的影响力评价根据受访者的回答,对双联行动的影响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问题解决能力:80%的受访者认为双联行动在解决社会问题上具有较强的能力,能够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2)社会影响力:70%的受访者认为双联行动在社会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能够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参与。
(3)持续性影响:60%的受访者认为双联行动在问题解决后能够持续产生影响,不仅能够解决当下的问题,而且能够对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
3. 对双联行动的期望根据受访者的回答,对双联行动的期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合作:60%的受访者希望双联行动能够在组织间加强合作,进一步提高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2)扩大影响范围:50%的受访者希望双联行动能够扩大其影响范围,更多地参与到社会问题的解决中。
(3)提高透明度:40%的受访者希望双联行动能够提高其透明度,公开公正地展示其工作成果和资金使用情况。
四、调研结论双联行动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知晓度和较大的影响力,能够有效解决社会问题,并持续产生积极的影响。
然而,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组织间合作不够紧密、影响范围有限以及透明度不高等。
因此,在未来的推广和发展中,应加强组织间的合作,扩大双联行动的影响范围,并提高其透明度,以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
社区双联调研报告双联调研报告精品(一)2024

社区双联调研报告双联调研报告精品(一)引言:社区双联调研是对社区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一项重要举措。
本报告将以概述社区双联调研的目的和方法为开头,接着分析社区双联调研结果的五个大点,并分别提出具体的小点,以期对社区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和改进方案。
概述社区双联调研是为了更深入了解社区发展现状和问题,为社区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通过广泛的问卷和深入访谈,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了以下五个大点的分析和建议。
一、社区设施及环境问题1. 社区基础设施不完善:道路、供水、供电等设施存在问题。
2. 社区垃圾处理不当:缺乏合理的垃圾分类和回收机制。
3. 绿化覆盖率不高:社区缺乏公园和绿化空间,影响居民生活质量。
4. 噪音污染:社区周边存在过多的噪音源,影响居民的休息和安宁。
二、社区治安及居民安全问题1. 治安问题频发:社区存在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居民安全隐患较大。
2. 社区监控覆盖率不足:社区监控设施不完善,无法及时监控和记录违法行为。
3. 居民个人防护意识薄弱:部分居民缺乏对自身安全的重视和防范意识。
三、社区发展规划和服务设施1. 缺乏社区发展规划:社区未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方案。
2.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
3. 社区活动及社交网络薄弱:缺乏丰富多样的社区活动和交流机会。
四、社区居民参与和自治问题1. 社区居民参与意识不强:部分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意愿较低。
2. 社区自治机制不健全:缺乏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和运作机制。
3. 社区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一些社区规章制度执行效果欠佳。
五、社区公共信息传达与沟通1. 社区信息传达渠道单一:仅依赖传统媒体和传单等方式进行信息传达。
2. 社区沟通平台不完善:社区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居民表达意见困难。
3. 社区宣传推广不足:社区的品牌推广和宣传活动不够有力。
总结:通过对社区双联调研的概述和分析,我们发现社区设施及环境问题、社区治安及居民安全问题、社区发展规划和服务设施、社区居民参与和自治问题以及社区公共信息传达与沟通是当前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五个大点。
双联帮扶调研报告

双联帮扶调研报告第1篇:商务局双联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一、xx村基本情况xx村位于琥珀乡后梁片,东邻庆胡村,西接新*沟村,南与天水市秦州区相连,北接新阳地界,距离琥珀乡*20公里,海拔1520-155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0℃左右,年降平均水量50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小麦、花椒等农作物。
村庄处于山区,地形复杂,居民住宅呈台阶式坐落,村内地形高低落差较大。
截至xx年,全村共有57户,281人。
共有党员9名,预备党员1名。
二、xx村的经济发展情况全村主要经济收入为种植业和外出务工,全村种粮面积498亩,人均种粮面积1.77亩,种植业主要以种植花椒、小麦、玉米、油菜;外出务工者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甘肃省金昌市,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593.5元。
教育:xx村有一所小学,由于常住人口少的原因,适龄儿童不多,学校学生很少。
贫困人口:全村共有贫困户34户,164人。
其中低保户8户,29人。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通村道路已经硬化到村,村内道路尚未硬化,多数路段虽然已经铺沙,但由于土质所限,每逢多雨季节,村内道路泥泞满地,排水不畅。
群众文化生化:村上设立了图书室,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三、村上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条件亟待改善。
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成为xx村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突出表现在:至今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下乡帮扶调研报告范文根据县委统一安排部署,我对桃红坡村进行了帮扶前期的工作调研,深入桃红坡村召开村干部座谈会,听取村两委对本村情况的汇报和发展经济的设想与建议;深入25户农民家中进行家庭状况、收支构成和增收思路的抽样调研。
综合思考,该村的具体情况和帮扶思路如下:一、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的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
我县开展干部下乡住村帮扶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客观需要,是引导农民创业致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积极*,形成新农村建设工作合力的重要举措。
双联系 调研报告

双联系调研报告双联系指的是政府与企业、学校、农村等社会组织之间建立起密切而深入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这种“双联系”模式在中国应用较为广泛,其目的是加强政府与各个社会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双联系模式在中国的应用情况,并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调研的主要内容将围绕双联系的实施、效果评估以及制度改革等方面展开。
首先,双联系模式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政府与各个社会组织通过定期会谈、合作项目以及资源共享等方式,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双联系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责任感,有助于政府更加准确地了解社会组织的需求和状况,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其次,双联系模式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通过与企业合作,政府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与学校合作可以提升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与农村合作可以帮助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双联系模式为各方提供了平等的交流和合作平台,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局面。
然而,双联系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由于实施双联系需要政府与各个社会组织之间建立联系和协作,而不同的组织可能存在不同的利益和目标,因此在协商和沟通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摩擦和矛盾。
其次,在实施双联系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完善和管理不规范,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益的降低。
另外,双联系模式在推动社会变革和制度改革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综上所述,双联系模式在中国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通过加强政府与各个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双联系有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责任感。
然而,在实施双联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双联系调研帮扶调研报告

双联系调研帮扶调研报告双联系调研帮扶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双联系调研帮扶是指通过政府、企事业单位等负责人与基层群众进行联络,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促进基层群众的脱贫致富和社会发展。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双联系帮扶实施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二、调研方法本调研采取的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深入交流。
问卷调查:发放问卷给受帮扶群众,了解他们对双联系帮扶的满意度、帮助程度等方面的看法。
实地观察:通过实地走访受帮扶地区,了解基层群众生活状况、经济发展情况等。
深入交流:与受帮扶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听取他们的心声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从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深入交流中得出以下调研结果:1. 双联系帮扶工作落实不到位。
部分受帮扶群众表示,虽然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相关负责人会定期来受帮扶地区进行调研和帮扶,但具体的帮扶措施和政策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导致受帮扶群众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 帮扶政策宣传不到位。
大部分受帮扶群众对帮扶政策了解不够,对于一些相关政策的申请流程和审批标准也不清楚,这给他们的申请和获得帮扶资源带来了困难。
3. 帮扶资源配置不均衡。
部分受帮扶地区存在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情况,一些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得到了更多的帮扶资源,而一些资源匮乏的地区则面临较大的发展困境。
四、建议和措施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 加强双联系调研帮扶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确保帮扶政策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
政府与企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合作,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确保帮扶政策能够顺利推进。
2. 加大对帮扶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受帮扶群众对政策的了解度。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手段,将相关政策的申请流程和审批标准等信息传达给受帮扶群众,提高他们的申请和获得帮扶资源的能力。
3. 推动帮扶资源的均衡配置,减少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帮扶资源,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促进受帮扶地区的全面发展。
双联行动调研报告

双联行动调研报告双联行动调研报告双联行动是一种新型的工作模式,旨在通过两个或多个团队的合作,实现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本文对双联行动进行了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调研目的双联行动作为一种新兴的工作模式,其优势和适用范围尚不明确。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双联行动的应用情况、优点和困难,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调研对象包括具有双联行动经验的团队成员和管理者。
三、调研结果1. 应用情况: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有80%的企业在某种程度上采用了双联行动作为其工作模式。
其中,一半的企业将其应用于研发和制造领域,其余的企业主要应用于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等领域。
2. 优点:调研显示,双联行动的应用可以带来以下几个优点:a. 协同工作:通过双联行动,不同团队间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b. 知识分享:双联行动可以促进不同团队之间的知识共享和经验交流,加速问题解决的速度。
c. 创新激励:团队之间的合作可以促进创新思维的碰撞和激发,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3. 困难: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双联行动面临的困难:a. 文化差异:不同团队之间的文化差异可能导致合作困难,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管理来克服。
b. 信息共享:部分团队可能存在信息封闭的倾向,导致合作效果受限,需要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
c. 领导力问题:双联行动需要更强的领导力来协调和统筹不同团队的工作,但领导力不足可能会导致合作效果不佳。
四、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文化融合,提高团队合作的效果。
通过组织交流活动和跨团队培训,促进文化的融合和理解。
2. 建立信息共享的机制,提高团队间的沟通和协作。
可以通过使用在线工具和定期会议来促进信息的共享。
3. 提升领导力,确保双联行动的有效实施。
培养领导人才和加强领导团队的培训,以提高团队合作和协调的能力。
五、总结双联行动作为一种新型的工作模式,具有协同工作、知识分享和创新激励等优点。
县长双联行动驻点调研报告

一、在深入调研中掌握村情实际这次调研,我走访了10余户群众,分别召开了村“两委”班子和群众代表座谈会,从庄前屋后到田间地头,从产业发展到“和谐五星”创评活动,从群众家里到村部、学校、饮水工程,都实地进行了考察。
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的拉家常、谋脱贫、议发展,通过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了解了村情最真实的一面。
二、在吃透村情中深挖穷的根源贫穷是有原因的。
只有吃透基本村情、深挖穷的根源,方可“对症下药”。
通过深入调研以及层层剥茧、条分缕析的研究思考,制约枣子川村发展的根源逐渐在脑海中清晰起来:第一,主导产业短腿是制约村里发展的最大难题。
通过调研,我的看法是,无论从规模讲,还是从农民收入构成讲,粮食种植和养牛是枣子川的主导产业或者支柱产业,但由于发展层次低、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短等因素,主导产业难主导、支柱产业不支柱的问题十分突出。
以去年的情况为例,全村种植小麦1491亩、玉米936亩,实现收入53.1万元,农民人均1475元,占纯收入的三分之二强。
但种植小麦主要为了吃饭,只有玉米算是一项主导产业。
由此产生的问题是,粮食种植结构不合理,小麦过剩而玉米不足。
调研中,群众家家户户都有满仓满囤的小麦就是明证。
按人均每天0.4公斤口粮和该村225公斤的小麦亩产计算,全村只需种植233.6亩最多300亩小麦即可解决吃饭问题,也就是说有近1200亩麦地本可用于种植玉米。
而种植小麦没有玉米效益好,这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
这种状况说到底还是一种典型的以粮为纲的小农经济模式。
再拿养牛说,全村274头牛中绝大多数是基础母牛,养牛效益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每年出产犊牛的数量。
按每头母牛每年出产一头计算,收入不到3000元,并且由于养殖技术跟不上,养牛成本居高不下,收入按群众的话说基本是“零钱换整钱”。
除这两项外,村里也有一些群众外出务工或者经营农业机械,有的还零星种植一些蔬菜、油料等经济作物,但由于没有量的积累,谈不上是一项产业。
第二,基础条件落后是制约村里发展的最大困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
定西工贸中专张敬元张兆武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是省委实现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一项重大决策,县委要求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积极行动起来,竭尽全力,联系群众,为民富民,保持稳定,立足长远,促发展,建和谐。
根据县委安排,我们带领学校部分联户干部,先后四次深入联系点首阳镇石家磨村,调查了解农户情况,现将了解到的情况形成报告。
一、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咨询乡镇村组干部、走访农户、实地查看、发放宣传资料,翻阅村组档案等形式进行。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学校联系的60户双联户。
三、调查的内容
调查的内容共有九项。
即石家磨村基本情况;农户对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的看法; 不满意的问题; 最关心的事; 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最希望村里发展的产业;对“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要求;对村干部的要求;对自己脱贫致富的打算。
四、调查的情况
1、石家磨村基本情况
首阳镇石家磨村位于陇西县南部,距离镇政府约5公里,陇西县城25公里。
毗邻渭源县莲峰镇。
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7.7℃,年降雨量450毫米,无霜期160天。
降水分布
不均,主要集中在秋季。
属南部二阴区。
适宜种植马铃薯、玉米、党参、红芪、板蓝根等经济作物。
现有耕地面积4286亩,人均1.57亩,其中旱地2286亩,水浇地2000亩,有效灌溉面积1700亩。
全村共4个社,572户,2730人,其中劳动力人口1309人,每年外出务工人员约660人左右,2011年人均纯收人2790元。
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来源。
该村有贫困户82户244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群众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该村村庄分散,交通不便,农田水利设施落后,资源相对匮乏,产业开发不足,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没有形成,尤其是村内道路和田间道路路面狭窄,土壤疏松,雨季道路长期泥泞不堪,车辆无法通行,给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带来了极大不便,严重影响了全村经济发展。
2、农户对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的看法
中央、地方政府的惠农政策好,特别是实行“新农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了“以人为本、发展的结果与人民共享”的理念。
3、不满意的问题
有些农产品“卖难”问题比较严重,如去年的洋芋。
小额贷款困难。
4、最关心的事
惠农政策和子女上学问题。
5、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发展规模养殖缺乏资金和技术。
6、最希望村里发展的产业
规模养殖和种植高效经济作物。
7、对自己脱贫致富的打算
多种植经济作物和发展养殖业以增加经济收入。
8、对村干部的要求
结合当地实际,调查研究,谋划一条带动村民实实在在早日发家致富脱贫的道路
9、对“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要求
要用真心换真情,立足长远,切切实实为联系村户增收致富出主意、想办法,及早帮助谋划联系村帮扶户发展路子,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调查,归纳农户致困的主要因素为两大类:一是人多地少,二是缺少劳力和技术。
六、解决问题的措施
针对不同困难,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和实施办法,采取技术引领、政策扶持、示范带动等形式,从实际出发,坚持“输血式”帮扶和“造血式”帮扶并重,注重“造血式”帮扶。
实行物质帮助与观念转化相结合,解决临时性问题与健全完善长期性机制相结合,具体做法如下:
1、通过进村入户,政策法规宣讲,实地调研,座谈讨论等方式,结合生产,帮助双联户理清发展思路,落实发展计划,从调整种植结构、转换经营方式、扩大规模种植养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工夫,促进增收。
2、送温暖办事实。
在农忙季节和重大节假日进行物质帮扶。
送化肥、筹集建筑物资等农户必须的生产生活品。
3、做好政策宣传、信息服务。
为贫困户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带去致富信息项目,助农增收,脱贫致富。
4、做好帮扶贫困户劳动力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提高贫困户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增加贫困户收入。
5、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扶贫与扶志结合,引导贫困户转学习是
成就事业的基石
变思想观念,破除陈规陋习,克服过去养成的“等、靠、要”思想,牢固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政策引领、能人带动、自食其力、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定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