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危害

合集下载

塔里木河流域土地荒漠化的现状、成因及防治对策

塔里木河流域土地荒漠化的现状、成因及防治对策

塔里木河流域土地荒漠化的现状、成因及防
治对策
塔里木河流域位于中国北疆地区,经历了长期的干旱、风蚀和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加之人类开发和利用不当,导致该地区土地荒漠化问题较为严重。

以下是土地荒漠化现状、成因及防治对策的具体介绍:
一、土地荒漠化现状:
1. 土地沙漠化:随着塔里木河流域的火力发电、石油勘探和采矿等人类活动的增多,使得土地上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同时,干旱和风蚀的影响,导致大面积的土地沙漠化。

2. 沙漠化积沙:由于水分短缺,土地无法吸收水分,暴露在表面的沙子则不断受到风吹,导致沙漠化积沙的程度越来越深。

3. 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因为土地沙漠化,地上的植被无法生长,这样就影响到了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动物、植物数量都大幅度减少。

二、土地荒漠化产生的成因:
1. 水资源的严重缺乏。

2. 频繁的土地开发、采掘和农业用地的侵占,使得塔里木河流域的土地逐渐失去了原来的自然植被。

3. 土地荒漠化的常见成因是人为破坏,比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发和破坏性发展等。

三、土地荒漠化的防治对策:
1. 加大土地植被修复:对于已经荒漠化地区,需要开展植被修复和保护工程,增加土地上的绿色覆盖面积。

2. 加强水资源保护利用: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于历史上城市中心区域所需水分开展地下水的开发。

3. 加强生态保护:在塔里木河流域开展防治荒漠化的同时,同
时加强生态保护,积极进行环保。

综上所述,塔里木河流域的土地荒漠化问题需要通过多个方面的
合力才能够得到解决,只有通过加强土地植被修复、水资源保护利用、生态保护,才能够缓解土地荒漠化的影响,恢复土地的生态环境。

土地荒漠化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土地荒漠化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土地荒漠化的现状成因与对策1、土地荒漠化定义根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定义,“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或由于一种营力或数种营力结合致使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雨浇地、水浇地或草原、牧场、森林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的复杂性下降或丧失,其中包括风蚀和水蚀造成的土壤物质流失,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或经济特性退化以及自然植被长期丧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防治沙漠化办公室,1996)2、土地荒漠化现状截至2022年底,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2.3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3%,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海南、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8个县(旗、区)。

(国家林业局,2022)2.1、气候类型区荒漠化现状干旱区荒漠化土地面积115.86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44.16%;半干旱区荒漠化土地面积97.16万平方公里,占37.03%;亚湿润干旱区荒漠化土地面积49.35万平方公里,占18.81%。

(国家林业局,2022)2.2、荒漠化类型现状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183.20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69.82%;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25.52万平方公里,占9.73%;盐渍化土地面积17.30万平方公里,占6.59%;冻融荒漠化土地面积36.35万平方公里,占13.86%。

(国家林业局,2022)2.3、各省区荒漠化现状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5省(自治区),面积分别为107.12万平方公里、61.77万平方公里、43.27万平方公里、19.21万平方公里和19.14万平方公里,5省(自治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国荒漠土地总面积的95.48%;其余13省(自治区、直辖市)占4.52%。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主要表现在土地沙漠化和土地盐碱化两个方面。

土地荒漠化是怎幺形成的呢?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1土地荒漠化是怎幺形成的自然因素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过程,它是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异为荒漠化形成、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其过程缓慢,人类活动则激发和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成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异常的气候条件,特别是严重的干旱条件,容易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引起荒漠化。

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因而干旱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

全球变暖、北半球日益严重的干旱、半干旱化趋势等都造成荒漠化加剧。

气候因素
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在高空向两极方向流动,由于地球旋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南北纬30°附近,大部分空气不再前进,而在高空积聚,并辐射冷却下沉,近地面气层常年保持高气压,气象学上称之为“副热带高压带”。

这一地带除亚欧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区外,其他地区气候干燥,云雨少见,而成为主要的沙漠分布区。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使土地承受的压力过重,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使土地严重退化,森林被毁,气候逐渐干燥,最终形成。

防沙治沙知识点总结

防沙治沙知识点总结

防沙治沙知识点总结一、沙漠化的形成及危害沙漠化是指本来不是沙漠地区的土地,因为人为或自然因素的作用,导致地表土壤侵蚀、植被退化,最终形成沙漠的现象。

沙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严重危害着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人民的生存条件。

1. 沙漠化的形成沙漠化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土地过度开发和滥伐植被等因素导致。

当植被遭受破坏,地表土壤暴露在风力和水力的侵蚀下,就会导致土壤的流失和植被的减少,最终形成沙漠。

2. 沙漠化的危害沙漠化会导致土地的退化,食物链的破坏,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沙漠化还会导致水资源减少、土地贫瘠、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存条件。

二、防沙治沙的基本原则防沙治沙工作是为了保护土地和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在开展防沙治沙工作时,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生态优先防沙治沙工作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恢复生态平衡,保护当地的植被和土地资源。

2. 综合治理防沙治沙工作需要综合考虑气候、土地、植被等因素,采取综合的措施进行治理。

3. 应对气候变化在防沙治沙工作中需要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

4. 社会参与防沙治沙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包括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和民众等,共同开展防沙治沙工作。

5. 可持续发展防沙治沙工作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制定长期的防沙治沙计划。

三、防沙治沙的主要措施1.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防沙治沙的一种重要措施。

通过植树造林可以稳定土壤,阻止风沙的侵蚀,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2. 修复退化生态系统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包括采取生态土壤保护和植被恢复措施,以恢复土地的肥沃度和植被的密度。

3.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防沙治沙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修筑沟渠、修建绿化带等方式,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和水资源。

4. 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降低土地的干旱程度,改善土地的湿度,提高土壤的肥力,从而减缓沙漠化的速度。

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危害

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危害

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危害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异常的气候条件,特别是严重的干旱条件,由此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引起荒漠化。

人为因素主要指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并进行连续耕作等,由此造成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风蚀或雨蚀。

就全世界而言,过度放牧和不适当的旱作农业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发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同样,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用水管理不善,引起大面积土地盐碱化,也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从亚太地区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构成来看,植被破坏占37%,过度放牧占33%,不可持续农业耕种占25%,基础设施建设过度开发占5%。

非洲的情况与亚洲类似,过度放牧、过度耕作和大量砍伐薪村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荒漠化的主要影响是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和随之而来的农牧业减产,相应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一系列社会恶果,在极为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造成大量生态难民。

在1984-1985年的非洲大饥荒中,至少有3000万人处于极度饥饿状态,1000万人成了难民。

据1997年联合国沙漠化会议估算,荒漠化在生产能力方面造成的损失每年接近200亿美元。

198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进一步估算了防止干旱土地退化工作失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在未来20年总共约损失5200亿美元。

199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由于全球土地退化每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423亿美元(按1990年价格计算)如果在下一个20年里在防止土地退化方面继续无所作为,损失总共将高达8500亿美元。

从各大洲损失比较来看,亚洲损失最大,其次是非洲、北美洲、澳洲、南美洲、欧洲。

从土地类型来看,放牧土地退化面积最大,损失也最大,灌溉土地和雨浇地受损失情况大致相同。

从1980年和1990年所作估算的比较来看,由于世界各国防治土地荒漠化的进展甚微,在1978-1991年间,全世界的直接损失约为3000-6000亿美元。

这尚不包括荒漠化地区以外的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危害难点突破

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危害难点突破
答:中上游用水过度(水资源利用不当)、 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植被破坏)。
(海南高考)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如果乙地区大 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C )
A. 甲地区植被退化 B. 乙地区沙化 C. 丙地区荒漠化 D. 丁地区植被改善
(新课标 I 卷)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 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 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 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土地荒漠化危害分析
草场退化,载畜量下降



沙尘天气



威胁铁路、公路交通设施


吞没耕地、草场,土地丧失
(江苏高考)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 治区境内。下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问题。
弱水下游流入甲、乙两湖, 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 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 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人 为因素主要有哪些?
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危害 难点突破
看图思考: 我国土地荒 漠化严重的 地区主要分 布在哪里? 为什海 3600千米
距太平洋 2800千米
距印度洋1800千米
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水资源 利用不当
9.6%
过度农垦 26.9%
工矿交通建设中 不注意环保 0.7%
过度樵采 32.7%
过度放牧 30.1%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土地荒漠化原因分析
自然原因 土 地 荒 漠 化 原 因
人为原因
地理位置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高山阻隔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有多个。

首先,人类活动对土地的过度利用和滥伐森林导致了植被的破坏和土壤的侵蚀。

这会导致土壤水分的流失,降低无机盐含量,使土地变得贫瘠。

其次,全球气候变化也是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气候变暖导致了极端的天气事件增加,如干旱、严重的风暴等,进一步削弱了土地的保护能力。

另外,土地碱化、地下水开采和土地过度蓄水等行为也会加剧土地荒漠化。

为了治理土地荒漠化,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生态恢复是最重要的一步。

这包括重新种植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建设人工林和草原,恢复土地的植被覆盖度。

其次,要加强土地保护和管理。

通过合理规划耕地、封山育林、全面禁止乱砍滥伐等措施,减少土地过度利用的程度。

此外,应加大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过度开采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

另外,加强对于荒漠化土地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制定治理方案和措施。

最后,还需要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普及环保教育,提高人们对土地荒漠化的重视程度。

总之,土地荒漠化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通过综合措施从根源上进行治理。

只有保护好每一块肥沃的土地,才能为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1. 引言土地荒漠化,这个听起来有点吓人的词,其实就是指原本肥沃的土地因为各种原因变得贫瘠,甚至变成沙漠。

想象一下,一片绿油油的田野,突然被一层沙子覆盖,成了寸草不生的荒地,真是让人心痛啊!那么,这种现象到底带来了哪些危害呢?我们又该如何治理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轻松聊聊这个话题。

2.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2.1 生态环境的恶化首先,土地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不是小事,简直是如虎添翼。

想象一下,很多动植物失去了栖息地,鸟儿再也不能在树上叽叽喳喳,青蛙也只能默默无闻地躲在沙子里。

生态系统一旦失去平衡,各种生物都受到牵连,整个环境就变得暗淡无光。

而且,沙尘暴就像调皮的小孩,常常肆无忌惮地袭来,把空气搞得乌烟瘴气,让我们出门都得戴口罩,真是没法呼吸啊!对于那些有呼吸道疾病的人来说,这简直是雪上加霜。

2.2 经济损失接下来,咱们聊聊经济损失。

土地荒漠化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农民伯伯辛辛苦种的粮食没了,收入自然也跟着水落石出。

农田变成了沙漠,咱们的饭碗可怎么办呢?而且,荒漠化导致的水土流失,像是把资源给白白浪费了,真是心疼啊!再加上,由于土地退化,很多地方的旅游业也受到了影响,游客不愿意来,生意自然也就不好做。

3. 治理措施3.1 生态修复那么,面对这些危害,我们能做些什么呢?首先,生态修复是个好办法。

相关部门和科研人员正在努力尝试种植耐旱植物,像是在沙漠里种上小绿植,把干枯的土地变得生机勃勃。

还有就是搞植树造林,种下一棵树,就像种下一个希望,时间久了,荒地也能变成小森林,真是妙不可言!3.2 节水灌溉其次,咱们还可以从用水入手,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比方说,滴灌技术就像是给植物喝水的“自助餐”,让每一滴水都能被利用到极致。

这样一来,既能保证作物的生长,又能节约水资源,真是一举两得啊!更妙的是,这些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农民朋友们只需要学习就能轻松上手。

4. 结语最后,土地荒漠化真的是个让人揪心的问题,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总能找到办法治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危害
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异常的气候条件,特别是严重的干旱条件,由此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引起荒漠化。

人为因素主要指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并进行连续耕作等,由此造成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风蚀或雨蚀。

就全世界而言,过度放牧和不适当的旱作农业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发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同样,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用水管理不善,引起大面积土地盐碱化,也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从亚太地区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构成来看,植被破坏占37%,过度放牧占33%,不可持续农业耕种占25%,基础设施建设过度开发占5%。

非洲的情况与亚洲类似,过度放牧、过度耕作和大量砍伐薪村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荒漠化的主要影响是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和随之而来的农牧业减产,相应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一系列社会恶果,在极为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造成大量生态难民。

在1984-1985年的非洲大饥荒中,至少有3000万人处于极度饥饿状态,1000万人成了难民。

据1997年联合国沙漠化会议估算,荒漠化在生产能力方面造成的损失每年接近200亿美元。

198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进一步估算了防止干旱土地退化工作失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在未来20年总共约损失5200亿美元。

199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由于全球土地退化每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423亿美元(按1990年价格计算)如果在下一个20年里在防止土地退化方面继续无所作为,损失总共将高达8500亿美元。

从各大洲损失比较来看,亚洲损失最大,其次是非洲、北美洲、澳洲、南美洲、欧洲。

从土地类型来看,放牧土地退化面积最大,损失也最大,灌溉土地和雨浇地受损失情况大致相同。

从1980年和1990年所作估算的比较来看,由于世界各国防治土地荒漠化的进展甚微,在1978-1991年间,全世界的直接损失约为3000-6000亿美元。

这尚不包括荒漠化地区以外的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责任编辑:扎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