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合集下载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五章心搏骤停及心肺脑复苏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五章心搏骤停及心肺脑复苏教案

教案单位:护理学院教研室:临床综合教研室姓名:课程名称:急救护理学课程名称中文名称急救护理学英文名称Emergency Nursing课程简介《急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等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的学科,也是护理学专业本科护生的必修课程。

其内容涉及范围广,与医学、护理学基础知识及临床各科护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学好本门课程是胜任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明确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范畴,了解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熟悉临床常见急危重疾病如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创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中毒、昏迷等的病因、诱因、发病机制。

掌握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急救原则及护理措施。

掌握常用的急救技术,增强急救意识,提高应变能力。

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必需严肃认真地备课,精通本学科的内容,同时必需熟悉相关课程,教学中做到能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形态与功能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

2、教师必需深入研究教学法,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目标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分层次分专业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思想品德的培养。

教材选用《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关青主编参考书籍与常用网地址参考书籍:网络课件与常用网址:授课章节第五章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授课对象2010级护本1班学时 2 时间第5周授课地点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第2版)教学目的要求掌握:1、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2、基础生命支持的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方法及注意事项,成人与婴、幼儿基础生命支持的区别,电复律方法及注意事项。

3、心肺复苏的有效标志。

熟悉:1、进一步生命支持的控制气道方法、氧疗及人工通气方法、常用药物适应症及用法。

2、脑复苏常用药物及护理措施,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ppt课件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ppt课件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电除颤的能量选择
• 单向波形除颤仪: 360J • 双向波形除颤仪: 200J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除颤步骤
① 打开电源 ② 粘贴电极板 ③ 选择能量 ④ 确认安全后按电击按钮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起搏治疗
• 对心搏停止患者不推荐使用起搏治疗。 • 对有症状的心动过缓,尤其是高度房室传导
阻滞发生在希氏束以下时立即起搏治疗。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第四环节:有效高级心血管生命 支持
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通过建立高级 气道和用药进行的抢救治疗。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人工气道及机械通气
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 维持血液充分氧合和清除二
氧化碳潴留
BLS和ACLS阶段应给患者100% 氧,使动脉血氧饱和度达最大化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始终保持气道开放 吹气时不能漏气 连吹2次,注意让病人出气 确保胸部升起并维持1秒 频率:成人10-12次/分,
儿童/婴儿12-20次/分
注意事项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牙关紧闭时如何进行人工呼吸?
口 对 鼻 呼 吸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人工呼吸
球囊面罩通气装置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判断意识
• 拍打双肩,凑近耳边大声 呼唤: “喂!你怎么了?”
• 如均无反应,则确定为 意识丧失
轻拍重喊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成人颈动脉搏动检查
中、食指横放颈部中 央,向气管一侧轻按 滑动2~3cm
时间<10秒 力度适中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呼救
意识丧失即为危险状态,需立即呼救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C -人工循环

第五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测试题

第五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测试题

第五章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测试题一.单选题1.导致冠心病患者猝死的最常见心律失常是 [单选题] *A.心室颤动(正确答案)B.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C.无脉性电活动D.窦性心动过速E.心脏停搏2.如果疑似患者发生心搏骤停,判断的最重要指标是 [单选题] *A.意识丧失、一侧瞳孔散大B.意识丧失、牙关紧闭、抽搐C.意识丧失、没有呼吸或仅是喘息、颈动脉搏动消失(正确答案)D.意识淡漠、全身湿冷、触摸不到挠动脉搏动E.意识丧失、尿便失禁3.关于成人胸外按压的陈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按压频率100~120次/min(正确答案)B.胸骨尽量下陷C.随时停止胸外按压,查看心电监护D.按压放松时,手掌根部要倚靠在患者胸壁上E.双人心肺复苏时,按压与通气之比为15:24.下列判断心肺复苏有效的指标中,应除外 [单选题] *A.瞳孔由大变小B.每次按压可触及颈动脉搏动C.出现周身毛孔收缩(正确答案)D.出现睫毛反射E.面色由发绀转为红润5.关于口咽气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可用于清醒或半清醒的患者B.适用于意识丧失、无咳嗽和咽反射的患者(正确答案)C.应用目的是将舌推至咽后部D.可置于舌侧方,从而将舌推向一侧E.不能与球囊面罩通气装置一起应用6.关于心肺复苏时应用肾上腺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A.肾上腺素0.5mg静脉推注,每3-5min一次B.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每1min一次C.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每3-5min一次(正确答案)D.肾上腺素0.5mg静脉推注,每10min一次E.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每10min一次7.心肺复苏时首选经静脉给予的药物是 [单选题] *A.阿托品B.胺碘酮C.类固醇D.利多卡因E.肾上腺素(正确答案)8.脑复苏的主要措施是 [单选题] *A.维持血压和体温B.降低体温和血压C.防治脑缺氧、提高颅内压D.防治脑水肿、利尿、目标温度管理E.维持血压、防治脑缺氧、目标温度管理(正确答案)二.多选题1.基础生命支持的主要步骤包括 *A.在安全情况下,快速识别和判断心搏骤停,检查时间应至少5s但不超过10s(正确答案)B.胸外心脏按压:在胸部正中、胸骨下半部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进行胸外按压,按压深度至少为5cm,但不超过6cm,保证胸廓完全回弹,尽量减少按压中断(正确答案)C.开放气道:常用开放气道方法为仰头抬须法和托颌法(正确答案)D.人工通气:每30次胸外按压后,应立即给予2次人工通气,每次通气应持续1s,使胸廓明显起伏,但应注意避免过度通气。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一)、心搏骤停的常见心律失常
室颤
是指心室肌发生快速、不规则、不协调的颤动。心电图表现为QRS 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频率可为200400次/分
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因室颤而猝死的患者,常先有室性心动过速,可为单形性或多形性 室速表现,但大动脉没有搏动。
(一)、心搏骤停的常见心律失常
心肺复苏常用药物
●首选胺碘酮,序贯应用CPR- +电击-→CPR→血管收缩药治疗却无法取 得疗效的室颤或无脉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可静脉注射150~300mg胺碘 酮
●如果没有胺碘酮,可静脉应用利多卡因(初始剂量为1~1.5mg/kg,每 隔5-10min减半重复,最大剂量3mg/kg)心脏骤停期间不推荐常规使用 的措施
1.静脉通路(IV):推药后再快速推20ml生理
盐水利于药物进入循环;实验证明,从外周静脉 给药自然达到心脏约10-15s)
04
2.骨髓通路(IO): 药物剂量与静脉给药相同, 但国内难以实现3.中心静脉给药:熟练操作的急 救人员实施
3.气管内给药(ET): 如果不能建立以上通道
03
可气管内给药,通常气管内给药剂量是静脉剂量
4.其他可选择的声门上部高级气道
。 包括食管—气管导管、喉罩气道、喉导管等
(二)氧疗和人工通气 B
对心搏骤停患者,置入高级气道(气管插管)后,应每6 秒钟进行1次通气(10次/分),同时持续进行不间断的 胸外按压。
如果有氧气,应给予高浓度或100%氧(FiO₂=1.0)。
患者出现ROSC后,再根据动脉血气分析情况调节氧浓度 ,维持血氧饱和度大于或等于94%,避免体内氧过剩。
(二)、心搏骤停后病理生理变化
• 心搏骤停后,心泵的功能完全丧失,血液因失去推动循环的动力而停止 流动,血氧浓度显著降低,全身组织器官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导致细 胞内线粒体功能障碍和多种酶功能失活,造成组织器官损伤。缺血缺氧 时间过长就会发生不可逆性损伤。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

3.心电-机械分离:心肌仍有生物电
活动,而无有效的机械功能。多为严重心 肌损伤的结果,常为左心室泵衰竭的终期 表现。断续出现的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 QRS波群。
三、心肺骤停的表现和诊断 (一)临床表现
1.原来清醒的病人意识突然丧失,呼之不应。
2.摸不到大动脉(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测
不到血压,心音消失。 3.呼吸呈叹气样或停止。 4.面色死灰色或转为紫绀。 5.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3.立即将病人置于复苏体位(平卧位),触摸 颈动脉,未触及立即施行胸外心脏按压!
心肺复苏体位
将病员双手上举 一腿屈膝 一手托其后颈部 另一手托其腋下
头、颈、躯干 整体翻成仰卧位
一、基础生命支持(BLS)
初期复苏可归纳为CAB三个步骤:
1.C(circulation)人工循环
(1)心前区叩击:简便快捷,在发现患者心脏停跳而无法 获得除颤器时可考虑使用,对于终止室颤有一定的作用。
三、持续生命支持(PLS)
1.维持循环功能稳定 2.维持良好的呼吸功能 3.防止肾功能衰竭 4.脑复苏 (1)低温疗法: (2)脱水疗法: (3)其他药物治疗: (4)高压氧治疗:
第三节 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一.监测生命体征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三.末梢循环的观察 四.神志和瞳孔变化的观察 五.监测尿量、尿的颜色和尿比重 六.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持续性心动过速 心室纤颤或室性心动过速中止后,有恶
性心律失常危险。
3.阿托品
适应症:
1.心室静止和心电机械分离的心脏骤停病人 2.复苏成功后心率慢至50次/分以下的心脏骤 停
病人 3.伴室性期前收缩及低血压的心动过缓病人。
4.碳酸氢钠
适应症

急救护理技术(中职护理专业案例版) 第5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急救护理技术(中职护理专业案例版) 第5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h
24
(六)心肺复苏有效指标和终止抢救的指征
1.心肺复苏有效的指标 (1)颈动脉搏动 (2)面色由发绀转为红润 (3)眼球活动,甚至手脚抽动 (4)出现自主呼吸 (5)瞳孔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
h
25
2.终止复苏的指征 (1)脑死亡 (2)无心跳及脉搏,再加上心肺复苏持续30min以上无效
h
10
(三)心电-机械分离
心肌虽有生物电活动,但无有效的机械活动,断续出现间断而弱的“收缩”
h
11
三、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h
12
(一)临床表现 1.清醒病人神志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 2.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 3.呼吸断续,呈叹息样,后即停止,多发生在心搏骤停后30秒内 4. 瞳孔散大,多在心搏停止后30~60秒出现 5. 心音消失 6. 面色苍白兼有发绀
分钟后送至医院急诊科。接诊时发现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具体时间不详。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气管
插管、气囊辅助呼吸、电除颤及药物复苏等处理,约5分钟后患者自主窦性心律出现,15分钟后自主呼吸
出现,约6次/分,约30分钟后呼吸恢复至12次/分以上,心率、血压正常,但仍呈深昏迷状态,四肢神经








h
5
第一节 心搏骤停的原因、类型及诊断
h
6
一、心搏骤停的原因
(一)心源性 (二)非心源性
h
7
h
8
二、心搏骤停的类型及心电图特征
心搏骤停在心电图上有三种表现: (一)心室纤颤 心跳呈无效收缩的排血动作,但心室壁有快而不规则、不协调、如蠕虫蠕动状颤动。
h
9
(二)心脏停搏 肉眼见心脏完全静止,毫无动作。心电图上无心电波型,呈一条直线

第五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试题

第五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试题

第五章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试题一、单选题:1.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是:()A.是否除颤B. 是否气管插管C. 是否给药D. 时间早晚2.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现场救护的黄金时间是:()A. 4分钟B. 8分钟C. 10分钟D. 15分钟3.关于心跳骤停的诊断,下列哪项是最正确的?()A.意识丧失B. 无自主呼吸C. 瞳孔散大D. 颈动脉搏动消失4.心肺复苏时,判断颈动脉搏动的位置是:()A.气管正中部位向旁滑移1-1.5CMB. 气管正中部位向旁滑移1-2CMC. 气管正中部位向旁滑移2-3CMD.气管正中部位向旁滑移2.5-3CM5.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时,评估循环的时间是:()A. 至少3秒B. 3-5秒C. 至少5秒D. 5-10秒6.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是:()A.A-B-CB. B-A-CC. C-A-BD. B-C-A7..心跳骤停,最快速、最重要的抢救措施是:()A.开放气道B. 除颤C. 人工呼吸D. 胸外按压8.2010心肺复苏指南推荐心搏骤停的送气时间为:()A. 少于1秒B. 持续1秒C. 超过2秒D. 快速用力吹气9.2010心肺复苏指南中成人按压频率为:()A.至少60-80次/分B. 至少80-100次/分C. 至少100次/分D. 至少120次/分10.2010心肺复苏指南中成人按压深度是:()A.至少4CMB. 4-5CMC. 至少5CMD. 至少6CM11..最简单、快捷适于现场复苏的人工呼吸方式是:()A.口对口人工呼吸B. 口对面罩人工呼吸C. 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D. 呼吸机控制呼吸12.被目击的非创伤心跳骤停的患者中最常见的心律是:()A. 室颤B. 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C. 无脉性电活动D. 心室停搏13.心肺复苏中处理室颤最有效的措施是:()A.静脉注射肾上腺素B.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C. 同步电除颤D. 非同步电除颤。

第五章心肺脑复苏课件-《急救护理学》同步教学(高教版)

第五章心肺脑复苏课件-《急救护理学》同步教学(高教版)

一、基础生命支持
29
(四)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呼吸
(a)口对口吹气,可见胸廓上抬
(b)观察胸廓下沉
口对口人工呼吸
一、基础生命支持
30
(四)人工呼吸→ 2.口对鼻人工呼吸
口对鼻人工呼吸适用于牙关紧闭 不能张口或口腔有外伤的患者。开放 气道后,救护者深吸一口气,用口唇 包住患者鼻孔,用力向鼻孔内吹气。 吹气的同时,救护者用一手提起患者 的下颌,使患者口唇合拢,呼气时再 松开。
脉影响头部血供;③ 触摸颈动脉时不能压迫气管,以免造成呼吸阻塞;④ 颈动脉
处有创伤或颈肌肥厚(如儿童)时,可触摸肱动脉或股动脉。
一、基础生命支持
20
(二)胸外心脏按压
。 1.操作方法
➢ (1)定患者体位:确保患者仰 卧于硬板床或平地上,充分暴露患 者胸前区,并松解裤带,救护者位 于患者一侧。 ➢ (2)定按压部位:患者胸骨中 下1/3交界处(即两乳头连线与胸骨 中线交点处)即为按压部位。
托下颌法
一、基础生命支持
28
(四)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呼吸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开放气道后,救护者用置于患者额部的手的拇指和示指捏紧 患者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用嘴唇封住患者的口部,用力吹气,使 患者胸廓上抬。 (2)一次吹气完毕后,放开捏紧的鼻孔,同时将口唇移开,让患 者能被动呼气,胸廓下沉。 (3)重复上述步骤,进行第二次人工呼吸。
案例 导入
李先生,56岁,某日在家中沙发上看报纸时,突然 出现意识丧失、口唇发绀、抽搐。家人立即拨打120急救 电话求救。5 min后,救护人员赶到,检查发现李先生心 搏、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
请思考: 1.救护人员是如何判断李先生是否出现心搏骤停的? 2.确认心搏骤停后,救护人员应采取哪些急救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仰头抬颏/颌法(head tilt-chin lift)
适用于没有头和颈部创伤的患者。 三步曲: 头后仰、托下颌、张口
托颌法(jaw thrust)
疑似有头、颈部创伤者,此法开放气道比较 安全。
有一定难度,需要接受培训。
3.人工呼吸( breathing , B)
口对口呼吸,口对面罩、球囊-面罩、球 囊对
n 2005年8月17日晚,著名表演艺术家高秀敏在长春的家中因突发急性 心梗抢救无效去世,享年46岁。
n 2007年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因突发心脏病被送往北医三院,经
抢救无效去世,享年59岁。
第一节 心搏骤停
一、概述
心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
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医务人员检查脉搏时同时短暂检查患者呼吸 状态。
(3)启动急救反应系统 院外——120 院内——呼叫其他医护人员
按压部位的确定
成人——胸部中下1/2,两乳头连线之间 的胸骨处
婴儿——两乳头连线之间的胸骨处下一 横指
胸外按压方法
频率100次/分-120次/分 深度 5cm-6cm 按压/通气 30:2
心脏性猝死 :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
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由心脏原因引起的 死亡。
(一)引起心搏骤停的4种常见心律失常
1.室颤
最常见(77-84%) 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复苏成功率高。
(一)引起心搏骤停的4种常见心律失常
2.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一)引起心搏骤停的4种常见心律失常
3.无脉性电活动 极少(5-8%) 常为终末期心脏病,心泵衰竭 心脏应激性极差,复苏十分困难。
(一)引起心搏骤停的4种常见心律失常
4.停搏 较常见(16-26%) 多见于麻醉、手术意外和过敏性休克 其心脏应激性降低,复苏成功率低。
心搏骤停后主要器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
大脑——4分钟
小脑——15~25分钟 延髓——20~25分钟 心肌和肾小管细胞——30分钟 肝细胞——1~2小时 肺组织——>2小时
首次人工通气为2次,每次通气应在1秒 钟以上,使胸廓明显起伏,保证有足够 的气体进入肺部。
主要目的
迅速准确地判断心、肺功能衰竭或停止。 立即实施现场心肺复苏术,以从体外支
持患者的通气、氧合和心泵循环功能。 通过BLS,至少能维持人体重要脏器的
基本血氧供应,直致延续到建立高级生 命救护或恢复自主的心跳、呼吸活动。
关键步骤
立即识别心搏骤停和启动急救反应系统 早期心肺复苏 快速除颤终止室颤
部应与躯干保持在同一轴面上,将双上肢放置 在身体两侧,解开衣服,暴露胸壁。
(2)判断大动脉博动
成人检查颈动脉, 方法是示指与中指并拢, 从患者的气管正中部位 向旁滑移2~3cm,在胸 锁乳突肌内侧轻触颈动 脉搏动。
检查大动脉搏动注意事项
医务人员检查脉搏时间不应超过10秒钟。如 果在10秒钟内不能确定脉搏,则应立即开始 胸外按压。
心肺复苏(CPR)
是针对心搏、呼吸停止所采取的抢救 措施,即应用胸外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 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 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 达到恢复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
心肺脑复苏(CPCR)
指对心脏骤停病人采取机械、生理和 药理学方法使其恢复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 并尽早加强脑保护措施的紧急医疗救治措 施。
临床表现 三联征
2010年CPR与ECC指南 意识---呼吸---脉搏
2015年CPR与ECC指南 意识---呼吸+脉搏
注意事项
不要等待心搏骤停的所有临床依据均具 备才诊断
不要因为听心音、测血压而浪费宝贵的 抢救时间
更不要等待心电图证实以后才开始抢救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
心肺复苏的发展历史
院外急救
生存链
手机时代,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者
院内急救
院内急救应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早期预警系统、快 速反应小组(RRT)和紧急医疗团队系统(MET)。
心肺脑复苏的程序
基础生命支持(BLS) 高级生命支持(ACLS)
延续生命支持(PLS)
一、基础生命支持 ( basic life support,BLS )
时间就是生命
心搏停止抢:救时间: 10秒后昏迷<4分钟------60%成活率 20-30秒后4呼-6吸分停钟止-----40%成活率 60秒瞳孔散>8大分钟-------20%成活率 4-6分钟后大脑细胞可能发生不可逆损害
二、心搏骤停常见原因
心源性原因:1.冠心病 2.心肌病变 3.主动脉疾病
非心源性原因:1.各种原因所致呼吸停止 2.严重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衡 3.突然意外事件 4.其他:低血容量、各种药物中
毒或过敏反应、诊断性操作
三、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及判断
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 脉搏扪及不到,血压测不到 呼吸断续,呈叹息样,后即停止
瞳孔散大 面色苍白或兼有青紫 心音消失
1950 1960
1966
1985
人工 呼吸
心肺 复苏 术诞 生
电击除颤, 和人工呼 吸胸外按 压构成了 现代心肺 复苏术
强调脑和神 经系统功能 的恢复,诞 生了心肺脑 复苏的新标 准
2000 2005 2010
发展为心 肺复苏学, 每隔5年 更新心肺 复苏指南
心肺复苏(CPR) 心肺脑复苏(CPCR)
(一)心肺复苏的 基本程序
C (circulation) 胸外按压
A(airway) 开放气道
B (breathing) 人工呼吸
心肺复苏程序图解
判断
呼救
体位
胸外按压
畅通气道
人工呼吸
1.循环支持( circulation , C)
1.在安全情况下,快速识别和判断心搏骤停
(1)判断患者反应----拍 迅速置患者于复苏体位,即仰卧位,头、颈
8岁以下儿童——至少达到胸廓前后径的 1/3
婴儿——4cm 儿童——5cm
胸外按压的注意事项
按压与胸廓弹回/放松的时间接近1:1; 救护者必须竭尽全力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2015指南强调:按压间隙不依靠患者胸部!
2.开放气道( airway , A)
仰头抬颏/颌法(head tilt-chin lift) 托颌法(jaw thrus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