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冲击地压灾害防治与思考
煤矿冲击地压灾害及防治技术分析

煤矿冲击地压灾害及防治技术分析要: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冲击地压灾害属于一种矿山压力现象,这种现象十分特殊,将会对井下作业质量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是煤矿井下灾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
为实现煤矿冲击地压灾害的有效防治,本文对其产生条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
希望通过本次的分析,可以为这种灾害的防治有所帮助。
关键词:煤矿;井下开采;冲击地压灾害;防治技术应用1.煤矿冲击地压灾害的特征及破坏机理在当前煤矿生产过程中,由于存在较多的不安全因素,冲击地压是其中较为常见的灾害。
冲击地压发生时,煤岩内部会积聚大量的能量,当其达到最大临界承载强度时,巷道和采煤工作面周边岩体会释放出变形能,岩体被破坏,导致煤矿地下支架塌坍,出现冒顶现象。
冲击地压发生后会造成较大的损害,比较严重的情况会导致煤或是岩石从巷道两侧爆裂开来,出现煤岩弹射的情况,导致巷道直接被摧毁或是产生巨大的能量,威胁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破坏地下的设备和设施。
而且冲击地压发生时,还易引发一些基础潜藏的矿井灾害,在巨大震动下巷道顶板出现冒落,影响通风和运输,特大冲击地压发生时,还易激起井下煤层或瓦斯爆炸、出现地表河流湖软质泥岩等二次威胁,造成地面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
冲击地压对矿井的威胁性大,发生的机理复杂和多变,这也导致无法找到一套治理冲击地压的既定理论,需要针对不同问题不同对待,从而针对不同问题以基础理论为依据,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解决问题。
作为一种特殊的矿压显现形式,存在较多的影响因素,显现形式也更具多样性,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在煤矿开采作业过程中,需要对冲击地压给予充分的重视。
2.煤矿冲击地压的分类2.1依据应力状态分类冲击地压分类时,当根据煤体应力状态进行划分时,以重力型、构造应力型和重力构造型3类冲击地压为主,具体要以构造应力诱发冲击地压形成的强弱程度及是否是由于主体承重力与构造力联合而引发的冲击地压,以此来对冲击地压的类型进行判定。
矿井基建时期冲击地压的防治分析

矿井基建时期冲击地压的防治分析矿井开采过程中,地质条件、矿井基建、采煤方式等因素均能对矿井的地压产生影响,其中,矿井基建时期的冲击地压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针对这种情况,有效的防治方案能够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
1、矿井开拓难度较大:在矿井开采之前,需要进行地下隧洞建设、巷道穿挖等基建工程。
而这些基建过程,需要对地质环境进行破坏,同时会对已有的地压状态产生影响,使地压发生变化,难以预测所产生的冲击地压。
2、煤岩体力学性质差异较大:在基建过程中,采用的破碎方式对煤岩体力学性质影响很大,且不同区域之间煤岩体的力学性质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基建过程中的破碎方式可能使原本相对稳定的地压状态产生变化,从而形成冲击地压。
3、采煤方式的不同:由于矿井基建时期通常是采取非机械化采光的方式,而且未来的采煤方式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不同的采光方式会对煤岩体的应力状态产生影响,从而可能产生地压变化和冲击地压。
二、防治措施1、预测和预测:在进行矿井基建之前,需要对目标区域的地质结构进行详细的测量和分析,以便预测可能存在的冲击地压。
同时,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基建方式和采光方式,进行合理的地压预测和预测。
2、通风工程:通风是防治冲击地压的关键措施之一。
在基建过程中,需要确保通风系统能够及时排出煤尘和有害气体,并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积聚,从而保证矿井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支护工程:当出现冲击地压时,需要进行适当的支护和加强。
通常,采用钢架、木架或混凝土等,对矿井进行加强和支护,以防止其出现安全隐患。
4、必要的停产:如果发现冲击地压达到一定程度,采取加强和支护措施已无效时,应采取必要的停产措施,以排除危险因素,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
总之,矿井基建时期的冲击地压是矿井安全生产中的重要问题,需要采取严格的预测和预测措施,加强通风工程和支护工程,做好必要的停产措施,以保障矿井的安全稳定生产。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培训心得体会_0.doc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培训心得体会6月25日至26日,我有幸参加了国家煤监局在**举办的第一期《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研讨培训班。
作为一名普通监察员,我倍加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整个培训时间虽短,学到的知识却使我受益匪浅,深受启发。
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和开采强度的增大,冲击地压灾害已成为制约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的主要威胁。
《细则》的出台对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冲击地压防治工作,有效遏制和防范重大冲击地压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次培训班邀请了《细则》编写专家组潘一山、齐庆新、窦林名、陈学华四位教授亲自授课。
专家们围绕冲击地压发生理论,冲击地压预测、监测、防治、防护,冲击地压防治队伍组织、建设等内容详细解读了《细则》中的重点条款。
培训第二天,下井现场考察了老虎台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
通过此次培训、考察,结合工作实际,我有四点体会:一、辖区矿井开采深度不断增加,部分矿井压力显现愈发明显,巷道变形严重,煤炮时有发生,按照专家讲解存在此类情形的煤层(岩层)有很大的可能存在冲击倾向性,应根据《细则》第十条,督促企业进行煤层(岩层)冲击倾向性鉴定,对开采有冲击倾向性的煤层,必须进行冲击危险性评价,按要求报送鉴定和评价结果。
倘若真存在冲击地压矿井,该“带帽”的必须“带帽”,严格落实冲击地压矿井各项防冲措施并进行效果检验,检验不合格的严禁采掘作业。
二、高度重视开拓布局,重视源头治理。
不合理的煤层开采顺序、采区巷道布置、采煤工艺、推进速度等因素极易导致应力叠加,造成冲击地压矿井的先天不足,此时采取再多的防治措施也难以避免矿震频发,冲击危险性加大这一现实,甚至可能导致经鉴定不存在冲击危险性的矿井发生冲击地压事故,这已有先例。
另一方面科学的布局从很大程度上可以取代防冲措施。
三、明确了孤岛煤柱开采时的防冲要求。
《细则》第三十七条明确了“无冲击地压煤层中的三面或者四面被采空区所包围的区域开采或回收煤柱时,必须进行冲击危险性评价、制定防冲措施,并组织专家论证后方可开采。
冲击地压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冲击地压事故的预防和处理井下煤巷掘进工作面受埋深、地质构造、煤层及顶底板物理性质影响,处于较高的静载应力水平,随着掘进、顶板运动等多因素叠加影响,易发生冲击地压显现现象,造成巷道底鼓、炸帮、顶板下沉、锚杆、锚索拉断等情况,严重时可造成设备损坏,威胁职工生命财产安全。
第一节冲击地压事故的隐患分析一、埋深大,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当前工作面顺槽掘进期间,煤层虽然具有矿压显现,但由于煤体应力不大,未能达到临界破坏条件,因而不会出现动力灾害事故。
随着掘进深度的加大,煤岩体中聚积的弹性能也因此增加,矿压显现程度将不断升高。
整体来看,xx井田范围内煤层埋深呈西部大,东部小的趋势。
井田大部分区域埋深均远超xx矿区冲击地压临界深度。
尤其xx背斜轴部西侧及井田东南部区域,煤层埋深接近1000m。
xx煤矿受大埋深影响,冲击地压危险性会明显增强。
二、煤层厚度变化造成应力集中程度高井田范围内2煤、5煤及8煤层厚度变化较小,规律稳定,但也出现了煤层局部缺失,出现无煤区,无煤区边缘区域属于煤层厚度变化带,势必存在应力局部集中,冲击地压危险性会明显增强。
其次,在煤层等厚线图中,曲线密集位置煤层厚度变化较大,也容易形成高应力集中区。
在采掘过程中应加强高应力集中区域的地质预测预报,以提高冲击危险性评价的准确性。
三、煤层顶板坚硬层岩层对冲击地压的影响在xx背斜轴部副井及井田西南部,2煤层顶板近距离出现厚度超过36m的半坚硬型岩层,尽管该类砂岩强度不高,但由于厚度较大,容易积聚较大能量而引起冲击地压的发生。
井田内其他大部分区域,在煤层上方50m范围,出现多层较薄的砂质泥岩、泥岩、泥质粉砂岩,强度不高,未出现厚硬顶板。
总体来讲,再出现较厚半坚硬型顶板区域,顶板因素会造成冲击地压危险性明显增强。
四、地质构造对冲击地压的影响根据xx井田煤炭勘探报告,井田主要受xx背斜和里河向斜控制,两条构造走向大致相同,两翼倾角较小。
其余6个褶曲均为长度1km左右的宽缓构造。
煤矿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与防治技术的研究

煤矿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与防治技术的研究煤矿冲击地压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地层发生破裂导致地面下沉,进而影响矿井的稳定,威胁矿工生命安全和矿山持续生产的一种地质灾害。
煤矿冲击地压的发生是由于煤矿开采过程中,岩层应力分布的改变、破裂、滑动以及煤体收缩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煤矿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应力分布的改变:煤矿开采会导致煤层应力分布的改变,原来受到约束的应力将会释放,导致地面下沉。
2. 破裂与滑动:煤层和岩层的破裂与滑动也是冲击地压发生的重要原因。
在煤层开采过程中,煤层与岩层之间形成的裂隙会扩大,进而导致地面下沉。
3. 煤体收缩:煤炭层中的煤体在开采过程中会发生收缩,导致地面下沉。
收缩主要是由于煤炭中的挥发分被释放出来,煤体的体积减小。
1. 改善采煤方法:合理选择采煤方法是防治冲击地压的关键。
应优先选择安全稳定的采煤方法,避免采用容易引发冲击地压的采煤方法。
2. 采取支护措施: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对煤层和岩层进行支护是防治冲击地压的重要手段。
可以采用支柱法、木材和钢材支护法等方式,增加矿井的稳定性。
3. 引导地应力:通过采取措施改变地层应力分布,减轻地面下沉的程度。
在开采过程中适当增加地应力,可以减轻地面下沉的程度。
4. 加强监测预警:及时监测地压的变化情况,预警煤矿冲击地压的发生。
可以采用地压仪、应力应变仪等设备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冲击地压的发生。
煤矿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想有效防治冲击地压,需要从采煤方法的选择、支护措施的加强、地应力的引导以及监测预警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只有不断完善技术和措施,才能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煤矿冲击地压产生机理及防治措施探讨

煤矿冲击地压产生机理及防治措施探讨煤矿地压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煤层失稳或者岩层运移等原因造成的地质压力增加,从而给采煤工作面和巷道带来压力的现象。
地压问题一直是困扰煤矿生产的重要难题,尤其是冲击地压更是造成矿井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煤矿冲击地压产生机理的研究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显得至关重要。
一、煤矿冲击地压产生机理1.地质构造因素地质构造是冲击地压产生的基础。
构造简单的煤层往往地压较小,而构造复杂的煤层则容易发生地压。
构造因素是冲击地压产生的基础,冲击地压的程度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质构造状况。
2.煤层及其周围地层的力学性质煤层及其周围地层的力学性质也是影响冲击地压产生的重要因素。
不同地层的力学性质不同,其中以围岩的稳定性最为重要。
当围岩稳定性较差,易发生破裂、变形,从而引起冲击地压。
3.煤层开采方法煤层开采方法对冲击地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常用的采煤方法主要有综采法和釅放法。
综采法在开采过程中会对煤田构造、地质条件造成破坏,加剧地质压力,从而增加了冲击地压的危险性。
4.采空区域的规模采空区域的规模也是造成冲击地压的重要原因。
当采空区规模太大,超过了围岩承载的能力时,就会发生冲击地压。
二、煤矿冲击地压的防治措施面对煤矿冲击地压的严峻形势,科研工作者们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以期减少冲击地压带来的危害,保障煤矿生产的顺利进行。
1. 合理的采煤方法选择选择合适的采煤方法对于防治冲击地压至关重要。
在煤层围岩条件相对较差时,可以选择合理的采煤方法,如适量放煤、顺层多次回采、分段采煤等,以减小围岩开采扰动的影响,降低冲击地压的危险性。
2. 优化的矿山结构设计通过合理的矿山结构设计,可以减小冲击地压的危害。
在设计巷道时,应合理设置支柱、预留足够的空间以及科学合理的布置,以增加巷道的稳定性,减小地压的危害。
3. 强化巷道支护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巷道,需要进行加强支护措施。
通过加强巷道的支护,包括加固巷道结构、增加支柱数量以及设置合理的支护材料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巷道的稳定性,从而减小地压的危害。
煤矿冲击地压产生机理及防治措施探讨

煤矿冲击地压产生机理及防治措施探讨一、引言煤矿冲击地压是指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矿体失稳、岩层移动等因素造成的地下压力突然释放,导致矿井内部岩层发生错动或破裂,对矿井设施和人员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一种地压灾害。
煤矿冲击地压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一种地压灾害,严重影响了煤矿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深入了解煤矿冲击地压的产生机理,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冲击地压的产生机理1. 煤层、顶板和底板岩层的相互作用煤矿冲击地压的产生机理首先与煤层、顶板和底板岩层的相互作用有关。
煤层开采会破坏原有的地质构造,使得煤层、顶板和底板岩层之间的应力分布发生变化,导致地下应力集中和释放,从而引发冲击地压。
2. 动力学因素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爆破、钻孔、支架移动等作业会产生动力学因素,这些因素在煤层和岩层中的传播、积累和释放过程中可能引发冲击地压。
3. 矿柱失稳煤矿中的矿柱是支撑煤层周围岩体的重要构造,矿柱失稳会引发岩层错动和破裂,从而引发冲击地压。
4. 地表活动地表活动如采煤沉陷、地震等也会引发冲击地压的产生。
煤矿冲击地压的产生机理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煤层、顶板和底板岩层的相互作用、动力学因素、矿柱失稳以及地表活动等。
三、冲击地压的防治措施1. 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是预防冲击地压的重要手段之一。
采用局部开采、宽厚煤柱和安全柱等技术可以有效地减轻地压的影响。
2. 加强地质预测和监测加强地质预测和监测工作是防治冲击地压的关键。
通过对矿井地质情况和岩层移动进行精准的预测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地质异常现象,为防治冲击地压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3. 合理布置支护措施合理布置支护措施也是防治冲击地压的重要措施之一。
采用强化支柱、注浆加固、岩层打压等支护措施可以有效减轻地压的影响、保障矿井设施和人员的安全。
4. 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地压应急预案是防治冲击地压的重要保障。
在发生冲击地压事故时,能够及时、迅速、有效地组织应急救援,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煤矿冲击地压灾害的预防与治理论文

煤矿冲击地压灾害的预防与治理论文冲击地压是采场周围煤岩体,在其力学平衡状态破坏时,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间释放而产生一种以突然、急剧、猛烈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
冲击地压是一种特殊的矿山压力显现。
其显现强度特征一般为弱冲击、强冲击、弹射、矿震、岩爆、煤炮、冲击波、弹性振动等,常伴有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其发生突然剧烈,冲击波力量巨大,瞬间摧毁巷道、采煤工作面和设备,伤击人员。
据统计,山东省从1996年至xx年3月份,先后有13处煤矿发生冲击地压灾害,发生破坏性冲击地压353次,死亡28人,重伤65人,摧毁巷道8 000余米。
冲击地压发生原因有内因、外因2种因素:内因包括煤层本身的物理属性、煤层原岩应力状态;外因包括采深、采动集中应力(主要为超前支承压力、煤柱集中应力等)、放炮诱发等。
1.1 冲击地压发生的内因(1)煤层具有冲击倾向性冲击地压的发生与煤岩体物理力学性质有直接关系。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对华丰煤矿4层煤冲击倾向性试验结果表明,华丰煤矿4层煤具有强烈冲击倾向性,其直接顶具有中等冲击倾向性[1]。
(2)砾岩活动是发生冲击地压的主要力源华丰煤矿4层煤上方基本顶为70余米厚的砂岩层,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周期性跨落;其上为40余米厚的红土层,随基本顶的跨落而弯曲下沉;再上部为500~800 m的巨厚砾岩层,砾岩层完整性较强,抗压及抗拉强度均较大,采后不易冒落下沉,导致砾岩层与红土层之间产生离层空间。
随着采空面积的加大,巨厚砾岩层形成板状悬空岩梁,砾岩层原来的应力状态发生改变,从而增加了未采4层煤的应力水平。
当板状砾岩层悬露面积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始缓慢下沉并周期性断裂跨落,砾岩层的断裂跨落对下部的煤岩体产生冲击载荷,从而加剧了4层煤工作面煤体的应力集中程度,导致4层煤工作面冲击危险增强,因此,巨厚砾岩层是发生冲击地压的主要力源。
1.2 冲击地压发生外因(1)采深大应力高华丰煤矿首次冲击地压发生在-538 m水平,垂深为668 m,即冲击地压发生临界深度为668m,开采大于该深度就有可能发生冲击地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岩震动异常诱发冲击地压的地球物理分析
60
冲击地压
50
能量/10^6J
次数/次
40 能量释放期
30
20
10
0
日期
微震事件揭示煤岩冲击规律
能量/J
4.00E+05
能量/运输巷
400
3.50E+05
能量/回风巷
350
频次/运输巷
3.00E+05
频次/回风巷
300
2.50E+05 2.00E+05
空白包络
E静 E动 EC 0
集中动载荷型冲击地压发生原理 案例2:高瓦斯双巷布置时滞性型冲击地压(600m)
底板被震裂
集中静载荷型冲击地压发生原理
案例1:义马深部特厚煤层实体煤巷道(780m)
2021/3/14
11
(集1中)静集载中荷静型载冲荷击型地冲压击启地动压能启量动判能据量判据
E0
[σ12
1.44E+07
9.E+07 7.97E+07 8.E+07
134
7.E+07
6.E+07
81.6
5.E+07
4.E+07
3.E+07
2.E+07
1.E+07
0.E+00
2012-6-1 2012-5-1 2012-4-1 2012-3-1 2012-2-1 2012-1-1
日期
扩修期间月扩修进尺对微震活动的影响
日期
回采工作面推进速度与煤岩破裂的关系
频次 能 量 /J
推进度/m 推 进 度 /m
II类开采技术因素与煤岩冲击启动
•巷道掘进速率对煤岩破裂的影响
35
10
掘进速度/m
微震频次
9
30
8
25
7
20
6
5
15
4
10
3
2 5
1
0
0
2011-10-10 2011-9-10 2011-8-10 2011-7-10 2011-6-10 2011-5-10 2011-4-10 2011-3-10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Tiandi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煤矿冲击地压灾害防治与认识
开采设计事业部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Tiandi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提纲
冲击地压发生出现的新特点 目前冲击地压防治应思考的几个问题 II类开采技术因素及其激发煤岩冲击启动 结语
以上都是外围因素,虽然复杂多变,但最终都得归结于 为冲击启动提供载荷源 (集中静载荷或集中动载荷)!
集中动载荷型冲击地压发生原理 案例1:新疆矿区(埋深317m),单巷布置型
2021/3/14
6
P0
P0
巷道
B
B
N
集中动载荷型冲击地压启动能量判据
集中动载荷 冲击启动区 集中静载荷
B
q
pu 采空区
O
日期
1.00E+08 9.00E+07 8.00E+07 7.00E+07 6.00E+07 5.00E+07 4.00E+07 3.00E+07 2.00E+07 1.00E+07 0.00E+00
掘进速度/m
微震能量
10
9
8
7
6
5
4
3
2
1
0
2011-10-10 2011-9-10 2011-8-10 2011-7-10 2011-6-10 2011-5-10 2011-4-10 2011-3-10
II类开采技术因素与煤岩冲击启动 •间断性停采对煤岩震动异常的影响
II类开采技术因素激发煤岩冲击的机理
微震能量/次数 8-6 8-7 8-8 8-9 8-10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8-17 8-18 8-19 8-20 8-21 8-22 8-23 8-24 8-25 8-26 8-27 8-28 8-29 8-30 8-31 9-1 9-2 9-3 9-4 9-5 9-6
地音事件揭示煤岩冲击规律
频次
II类开采技术因素激发煤岩冲击的机理
目前对于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因素,视角还主要 集中在地质因素、常规的开采技术因素(例如开拓 开采方式、开采顺序、采煤方法、巷道布置等), 开采过程中作了较好的应对措施,使得人、机、围 岩系统达到灾害控制平衡点。
但是II类开采技术因素往往是因正常生产受到限 制或影响,临时采取的措施,这些技术行为的临时 加入,将迅速打破原有平衡状态,使得煤岩宏观调 整,微观破裂突然无序,表现出微震事件,地音事 件的异常。
日期 8.00E+07 7.00E+07 6.00E+07 5.00E+07 4.00E+07 3.00E+07 2.00E+07 1.00E+07 0.00E+00
推进度/m 微震能量
2.5
2
1.5
1
0.5
0
2010-12-25 2010-12-18 2010-12-11 2010-12-4 2010-11-27 2010-11-20 2010-11-13 2010-11-6 2010-10-30 2010-10-23 2010-10-16 2010-10-9 2010-10-2 2010-9-25 2010-9-18 2010-9-11 2010-9-4 2010-8-28 2010-8-21 2010-8-14 2010-8-7 2010-7-31 2010-7-24 2010-7-17 2010-7-10 2010-7-3 2010-6-26 2010-6-19 2010-6-12 2010-6-5 2010-5-29 2010-5-22 2010-5-15 2010-5-8 2010-5-1
D` D
O
N C
集中静载荷型冲击地压发生力学模型
XΩ0处煤体破坏所需最小能量EC
EC C 2 / 2E
全煤巷道冲击地压启动的能量判据为: E静 EC 0
案例2:浅部集中静载荷型冲击地压 (埋深371m)
冲击灾害发生巷道
远场集中动载荷源监测结果
围岩主应力分布图
冲击发生段应力实测图
II类开采技术因素与煤岩冲击启动
第2页
开采设计事业部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Tiandi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冲击地压发生出现的新特点
➢冲击地压发生的临界开采深度越来越浅
传统的认识是深部开采发生冲击地压,而近几年新疆、平庄、华亭等矿 区打破这一认识。
➢高瓦斯软煤层开采冲击地压发生
屯规留律矿性f系认数识为不0.7断8。被刷新,理性认识,精细化研究势在必行!
➢褐煤种发生冲击地压
原有的教科书里称除了褐煤,其他煤种都会发生冲击地压,而平庄矿区 就是褐煤。
➢新矿井建设期间开拓大巷冲击地压发生
原有的认识认为只有充分采动或进入深部的生产矿井才会发生冲击地压。
第3页
开采设计事业部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Tiandi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日期
II类开采技术因素与煤岩冲击启动
地音揭示的巷道掘进与煤岩破裂的关系
II类开采技术因素与煤岩冲击启动 •爆破作业对采动煤岩的异常震动效应
煤层卸压爆破的 效果随时间而变化, 卸压爆破后7-18h内是 解危措施发挥作用的 主要时段,应合理的 安排爆破时间和巷道 其它作业之间的关系, 尽量将巷道支护、扩 修等作业安排在该时 间段内进行。
目前冲击地压防治应思考的几个问题
➢ II类开采技术因素及其激发煤岩冲击启动
➢ 冲击地压类型确定再防治
➢ 冲击地压分源、权重综合监测预警
➢ 解危技术的“双刃剑”作用
➢ 强支护存在临界点,不是越强越好
➢ 防冲安全法规自身的错误与矛盾
第4页
开采设计事业部
冲击地压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分别以“冲击地压”、“冲击矿压”为关键词,对近10年间的科技文献进行 检索,共检索了367篇,分析了 87个矿井冲击地压发生地域,主要影响因素。
σ
2 2
σ32
2μ
σ1σ2 2E
σ1σ3
σ3σ2
]
Pa
Pa=nP0
Pa
P`a
P`a
P`a
P`a
巷道围岩形变P0 势能的集聚取决于该位置主应力P0 大小。
巷道
B
B
N
主应力最大区,弹性势能最大,越容易失稳, XΩ0为冲击启动区。
巷
道
B
中 轴
q
B
pu
线
pu
O`
A` a
N`
V`
C`
F a a F` a A V
结语
根据我的实践与思考总结出冲击地压防治的三个理念:
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因素有几十种,并且煤矿开采最大的特 点就是条件一直在变,没有绝对相同的开采条件,也就没有绝 对成熟的防冲技术可以复制,抓住载荷源进行监测与处理以不 变应万变,才能沉着应对冲击地压灾害,将使得冲击地压“复 杂问题简单化”,这是防冲第1理念。
II类开采技术因素与煤岩冲击启动 •巷帮扩修对煤岩震动异常的影响
扩修前后微震活动对比示意图
微震频次 微震能量/J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