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的熔化问题
冰的熔化潜热

冰的熔化潜热冰的熔化潜热指的是将单位质量的冰完全熔化所需吸收的热量。
这个概念在物理学中非常重要,因为它涉及到物质的相变和热能的转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冰的熔化潜热的相关知识和应用。
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冰是一种固体物质,而水是一种液体物质。
当温度降低到0摄氏度时,水会结晶成冰。
这个过程涉及到水分子的排列和结构变化。
当温度升高到0摄氏度时,冰会融化成水。
这个过程也涉及到水分子的排列和结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就是冰的熔化潜热。
冰的熔化潜热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其数值为334焦耳/克。
这个数值表示,如果我们要将一克的冰完全熔化成水,我们需要吸收334焦耳的热量。
这是因为,在冰融化的过程中,水分子需要克服一定的吸引力才能脱离冰的结构,这需要吸收热量。
这个热量的大小就是冰的熔化潜热。
冰的熔化潜热的应用非常广泛。
一个重要的应用是在制冷和空调技术中。
在这些技术中,我们常常需要将热量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例如,我们需要将室内的热量转移到室外,以保持室内的温度。
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制冷剂,将热量吸收到制冷剂中,然后将制冷剂带到室外,将热量释放出去。
在这个过程中,制冷剂的相变起着关键作用。
当制冷剂从液态变为气态时,它会吸收热量,这个过程中需要用到冰的熔化潜热。
另一个重要的应用是在热能储存技术中。
热能储存技术是指将热量储存在一个物质中,然后在需要时释放出来。
这个技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中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能源储存的难题。
例如,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中,我们需要将热量储存在一个媒介中,然后在需要时将其释放出来,以产生电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一种叫做热储存材料的物质来储存热量。
这种材料可以吸收大量的热量,其热容量很大,同时也具有很高的熔化潜热。
冰的熔化潜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了解冰的熔化潜热的大小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相变和热能转化的过程,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更高效的制冷、空调和热能储存系统。
冰熔化实验报告

冰熔化实验报告篇一:冰熔化实验报告冰熔化实验报告实验目的:观察冰的熔化的过程,知道晶体的熔化特点,是吸热的过程。
实验器材: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大烧杯,酒精灯,冰,秒表(或手表)实验步骤:1、把装有冰块的大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
2、把温度计用铁架台上的架子固定,且温度计不接触大烧杯的底和壁。
3、把酒精灯放在石棉网下面。
4、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大烧杯。
5、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读数。
并记录下来。
6、根据记录的数据,在下表中做温度--时间图线。
实验表格:1实验结论:实验延伸:1.是不是所有物质的熔化都和冰的熔化一样具有相同的情况?2.水凝固成冰的时的温度--时间图线又是怎样的?2篇二:冰熔化实验报告篇一:冰熔化实验报告冰熔化实验报告实验目的:观察冰的熔化的过程,知道晶体的熔化特点,是吸热的过程。
实验器材: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大烧杯,酒精灯,冰,秒表(或手表)实验步骤:1、把装有冰块的大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
2、把温度计用铁架台上的架子固定,且温度计不接触大烧杯的底和壁。
3、把酒精灯放在石棉网下面。
4、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大烧杯。
5、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读数。
并记录下来。
6、根据记录的数据,在下表中做温度--时间图线。
实验表格:1实验结论:实验延伸:1.是不是所有物质的熔化都和冰的熔化一样具有相同的情况?2.水凝固成冰的时的温度--时间图线又是怎样的?2篇二:冰的熔解热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测定冰的熔解热一、前言物质从固相转变为液相的相变过程称为熔解。
一定压强下晶体开始熔解时的温度称为该晶体在此压强下的熔点。
对于晶体而言,熔解是组成物质的粒子由规则排列向不规则排列的过程,破坏晶体的点阵结构需要能量,因此,晶体在熔解过程中虽吸收能量,但其温度却保持不变。
物质的某种晶体熔解成为同温度的液体所吸收的能量,叫做该晶体的熔解潜热。
二、实验目的1、学习用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熔解热。
2、应用有物态变化时的热交换定律来计算冰的溶解热。
最新3.2熔化和凝固练习题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变成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热;物质从变成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热。
2.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的。
3.用手指触摸0℃的冰和0℃的水,会感觉更冷些,其原因是。
4.一般来说,冰水混合物拿到0℃的房间里,则冰的质量,水的质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北方的冬天菜窖里常放几桶水,这样做的目的是:当气温降低时,可以利用水在时,放出大量的,使菜窖里的气温不致而冻坏菜。
6.已知在标准大气压下,固态水银的熔点为-39℃,萘的熔点是80℃。
则在-40℃,水银是态;在0℃,水银是态,萘是态;到了90℃,水银是态,萘是态。
7.下表记录了某物质熔化时测得的实验数据,据此回答问题:此物质是(填“晶体”或“非晶体”),其判断根据是。
8.日常用的白炽灯的灯丝是用金属钨制成的,而不用铁、铜等金属做,这是因为钨具有较高的。
9. 冬天,湖水开始接冰时,湖面上方的空气温度必须 0℃。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0.融雪时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这主要是因为雪在熔化过程中要热。
11.温室气体的增加(主要是二氧化碳)导致温度普遍上升,即全球变暖。
因为气候变暖,南北极地的冰便会,从而导致海水量增大,引起海平面,沿海地区将逐渐淹没在水中12.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
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和,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
(填“晶体”或“非晶体)13.固体分晶体和________两类。
在松香、萘、冰、玻璃、铁、蜂蜡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都有固定的________。
晶体熔化有两个条件是和。
14.夏天喝饮料常加些冰块,这种做法用到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A.-40℃的水银变成0℃的水银B.冰变成水C.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D.玻璃在高温状态下变成液态玻璃16.萘的熔点是80℃,则80℃的萘:()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C.一定是固液共存的状态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17.用质量相等的水或冰冷却食品时:()A.用水效果好,因为水容易流动B.用冰效果好,因为冰温度低C.用水和冰的效果一样D.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熔化时吸热18.在寒冷的北方,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A.酒精的熔点高B.酒精的沸点低C.酒精的凝固点低D.酒精可染成红色19.水的凝固点是0℃,如果把0℃的冰放在0℃的房间里,则:()A.冰一定会熔化,但不会全变成水B.冰一定不会熔化C.冰可能会熔化也可能不会熔化D.冰将全部熔化20.下列属于熔化的是:()A.糖放在水中逐渐化成了糖水B.露水的形成C.夏天放冰棒的杯子外壁的小水珠D.冰棒变成糖水21.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B.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凝固点C.各种晶体的熔点相同D.非晶体熔化要吸热,温度不断上升22.雪天路面有积雪,为了使积雪很快熔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因为()A.盐水使冰雪的熔点降低B.盐水使冰雪的熔点升高C.盐水使冰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D.洒上盐水后,使冰雪变成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而使冰雪熔化23.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24.根据下表中所列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 .在-265℃时,氢是固态B .可用铝锅炼铜C .-50℃的地区要使用酒精温度计D .选钨丝做灯丝 25.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A.沥青、蜂蜡、明矾B.萘、铁、松香C.海波、冰、水银 D.水晶、玻璃、金属26.如下左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以判断( )A .甲、丙是晶体,乙是非晶体B .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C .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D .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27.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上右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也不熔化D.无法判断28.在北方寒冷的冬季,把室外冻得冰冷的一些冻梨拿到屋子里,浸没在冷水盆中,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盆中有一部分水结冰,梨的温度升高B.盆中有水结冰,梨的温度不变C.盆中的水都结成冰,梨的温度降低D.盆中的水都结成冰,梨的温度不变29.某同学测量一杯水的温度,选好一只量程适当的温度计,他将温度计插入热水中后立即拿出来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该同学操作的两点错误之处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冰会融化的原因是什么

冰会融化的原因是什么
冰是⾃然界⾮常常见的⼀种物质,它是⽔凝固形成的,当遇到阳光的时候,冰就会融化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冰为什么会融化
冰是晶体,晶体熔化的条件有两个:⼀、温度达到其熔点(冰的熔点是0摄⽒度);⼆、继续吸热。
只要冰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就会逐渐升⾼到熔点,然后继续吸热,就能熔化。
⽽吸收热量(就是物体内能增⼤)的⽅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法是等效的。
外界物体对冰做功,冰的内能增加;反之,冰对外界物体做功,冰的内能减少。
⼀种情况就是外界有物体对冰做功,冰就会熔化(也就是摩擦⽣热的原理)。
两个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就会发⽣热传递,内能由⾼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直到两个物体温度相同为⽌。
所以还有⼀种可能就是有温度⽐冰⾼的物体和冰之间发⽣热传递(⽅式有传导、辐射、对流),使冰的温度达到熔点后继续吸热⽽熔化。
熔化和凝固练习题及答案

熔化和凝固练习题及答案熔化和凝固是物质的两种常见状态变化,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通过熔化和凝固练习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种状态变化的原理和特点。
下面将给出一些熔化和凝固练习题及其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1. 问题:将冰块放在室温下,会发生什么变化?答案:冰块在室温下会逐渐融化,变成水。
这是因为室温高于冰的熔点,热量会传递给冰块,使其分子振动增强,从而使冰的结构变得不稳定,最终熔化成水。
2. 问题:为什么加热后的固体会熔化?答案:加热后的固体会熔化是因为加热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使固体的分子振动加剧,从而克服分子间的吸引力,使固体的结构变得不稳定,进而熔化成液体。
3. 问题:为什么加热后的液体不会一直升温?答案:加热后的液体不会一直升温是因为在液体的熔点附近,加热所提供的能量主要用于克服分子间的吸引力,使液体逐渐熔化成气体。
因此,即使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也不会显著升高。
4. 问题:为什么在液体的沸点处加热,液体会迅速变成气体?答案:在液体的沸点处加热,液体会迅速变成气体是因为沸点是液体和气体的平衡点。
当液体温度达到沸点时,液体内部的分子能量足够高,能够克服液体表面的压力,从而迅速蒸发成气体。
5. 问题:为什么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答案: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因为熔化和凝固都是物质的相变过程。
在熔化过程中,物质从固体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分子间的吸引力减弱;而在凝固过程中,物质从液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分子间的吸引力增强。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和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熔化和凝固的原理和特点。
熔化和凝固是物质状态变化的重要现象,对于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进一步加深对熔化和凝固的认识,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同时,熔化和凝固也在工业生产、能源利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通过熔化和凝固练习题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提高我们对物质状态变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冰融化是放热还是吸热

冰融化是放热还是吸热为什么冰融化吸热物质从固态转换为液态时,这种现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热,比如冰吸热熔化成水,在这些从固态转换为液态的固体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就是温度达到熔点时。
冰在标准大气压下(≥0)吸收周围的热量,使其体积增加,便化成了水。
当环境温度高于零度时,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
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在常压环境下,冰的熔点为0℃。
冰融化的方法1、冰融化过程需要吸热,因此要最快速的融化就必须加热,如冻成冰块的肉,想要冰快速的融化,可以让冰块放在热水里,很快就能融化。
2、需要冰的质量就敲碎。
这种情况适合于让冰快速融化,然后再喝冰水的情况,如冻成冰块的饮料。
这个时候不想加热,但是想让冰加速融化,而且融化后喝下去,这个时候可以想把法把冰块弄碎,至少让冰块变小。
同时可以辅助以晃动瓶子的过程,利用动能加速融化。
3、冰水迅速的分离。
为了使冰块尽快的融化,最好让冰水及时的分离,这样可以让冰块可以最大限度的与温度较高的空气接触,以加速融化。
什么是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在吸热反应中,破坏化学键吸收的热量大于形成化学键羧释放的能量例如赤热的炭和水蒸气作用生成水煤气(等体积的氢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的反应。
大多数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盐水解反应;电离反应;少数化合反应。
吸热反应是指在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例如赤热的炭和水蒸气作用生成水煤气的反应。
化学反应只有少数是吸热的。
注意:不是需要加热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燃烧大多数要“点燃”,都是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就是在化学变化中,需要不断吸收大量热量的反应。
不是所有需要使用催化剂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高中物理有什么特点1.知识比较抽象,知识点数量较少像加速度等等这些东西,都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比较抽象,所以不是很容易弄懂。
这就需要大家对基础知识不断的去复习。
但是高中物理的知识点数量却是比较少的,所以只要自己一个个的去攻克,学好高中物理还是很简单的。
初中物理冰块熔化问题教案

初中物理冰块熔化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冰块熔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通过实验和问题探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冰块熔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观察冰块熔化过程。
3.问题探讨:冰块熔化后水面是否会发生变化?4.浮力知识在冰块熔化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物质状态变化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解:介绍冰块熔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解释冰块熔化过程中质量、体积和密度的变化。
3.实验:分发实验器材,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冰块熔化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4.问题探讨: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物理学知识,分析冰块熔化后水面是否会发生变化,探讨影响水面的因素。
5.讲解:针对学生探讨的结果,进行总结,讲解浮力知识在冰块熔化问题中的应用。
6.巩固:出示一些有关冰块熔化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冰块熔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提醒学生注意生活现象与物理知识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冰块熔化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运用问题探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运用讲解法,清晰地阐述冰块熔化的原理和浮力知识,让学生易于理解。
4.运用巩固法,让学生通过解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准确地描述冰块熔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冰块熔化过程中水面是否发生变化。
3.学生能运用浮力知识,解释冰块熔化问题。
4.学生能解答与冰块熔化相关的问题,提高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实验器材:冰块、杯子、水、温度计等。
2.教学课件:冰块熔化过程的图片、动画等。
3.问题库:有关冰块熔化的问题及解答。
七、教学建议1.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冰块熔化过程中的现象,如冰块的大小、水面的变化等。
液面变化问题1—冰块熔化类

水
;
������
;
;
因为������前排 = ������后排,故当冰熔化成水后,液面高度不变。
b.比较浮力变化法: 判断冰块熔化前后的状态,再根据二力平衡列出关系式 熔化前冰块和木块都漂浮,此时������前浮 = ������冰 + ������木 ; 冰熔化成的水悬浮,而木块仍漂浮,此时������后浮 = ������水 + ������木 ; 冰熔化前后质量不变,即������冰 = ������木水 ,所以有������前浮 = ������后浮,熔化前后所受浮力不变,即液面 不发生变化。 (二)冰块中包含有石块(包含物密度大于液体) ,冰熔化后液面变化情况: a.比较体积变化法: 冰块熔化前,有������浮 = ������物 + ������冰 → ������水 �������冰 → ������前排 = 冰块熔化后,������后排 = ������水 + ������石 =
������物 +������冰 ������水 ������
;
������冰 ������水 ������
冰块熔化之后,对于熔化成水的冰,有������冰 = ������水 = ������水 ������ = ������水 ������水 ������ → ������水 = 因为������物 < ������液,物体依旧漂浮,有������浮 = ������物 → ������水 ������������后排 = ������物 → ������后排 = ������ 冰块熔化之后的������排总 = ������水 + ������后排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浮在水面上的一块冰融化后,水面是否变化?
解:如图,∵冰漂浮在水面上,∴F浮=G冰.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水;根据质量不随状态的改变而改变,G冰=G化水
∴G排水=G化水
即冰排开的水总是等于冰化成的水,冰化成的水恰好填补了排开的水,水位始终没有变化.
2、如果浮在水面上的一块冰内含了个木块,冰融化后,水面是否变化?
解:采用转化思想,把含在冰块内的木块转化成自由接触并都浮于水面上的冰块和木块,如图
∵浮在水面上的冰块融化后,水面不变;而木块又始终浮于水面
∴易知含了个木块的冰块融化后,水面依然不变
3、如果浮在水面上的一块冰内含了个石块,冰融化后,水面将如何变化?
解:依然采用转化思想,先把含在冰块内的石块看成是放在冰块,如图
∵先后都是漂浮且总重不变,
∴浮力不变,G排不变,水位不变。
此时的冰石相当于停在池塘中的载着石头的小船。
接下来,就是“把小船上的石头沉入水下”,由于总浮力减小,G排减小,所以水位将下降最后就看着冰融化,而此刻水位不再变化。
所以,如果浮在水面上的一块冰内含了个石块,冰融化后,水面将下降
4、浮在盐水面上的一块冰融化后,液面如何变化?
解:由于盐水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一些,所以冰在盐水中将再浮起一些。
假设冰先融化成水,而没有扩散,融化的水位将比周围的盐水位高一些。
又由于液体的流动性,高位的水便向低位的盐水流去,整个液面便升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