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炭生产工艺与技术指标(一)

合集下载

焦炭生产工艺流程

焦炭生产工艺流程

焦炭生产工艺流程
《焦炭生产工艺流程》
焦炭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钢铁、化工、建材等领域。

其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选用、炼焦、冷却、破碎等多个环节。

首先,原料选用是焦炭生产的第一步。

一般来说,焦炭的原料主要是煤炭。

在原料选用环节,需要挑选优质的煤矿,要求其灰分、固定碳、挥发分、硫分等指标符合生产要求。

接着是炼焦环节,这是焦炭生产的核心环节。

在高温和压力下,将煤炭进行干馏,使挥发分逸出,加热失去挥发分的残炭聚集,并形成焦炭。

整个炼焦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时间和空气含量,以保证焦炭的质量。

随后是冷却环节,焦炭在炼焦后需要经过冷却,使其温度降低至常温。

通常采用水冷和风冷两种方式进行冷却,以确保焦炭结构的稳定性。

最后是破碎环节,将冷却后的焦炭进行破碎,使其达到理想的颗粒度和形状,以方便运输和使用。

总的来说,焦炭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选用、炼焦、冷却、破碎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焦炭的质量和产量。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焦炭生产工艺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环保要求。

焦炭生产工艺与技术指标

焦炭生产工艺与技术指标

20.热回收焦炉的工艺流程热回收焦炉是指炼焦煤在炼焦过程中产生焦炭,其化学产品、焦炉煤气和一些有害的物质在焦炉内合理地充分燃烧,回收高温废气的热量用于发电或其他用途的一种焦炉。

目前热回收焦炉已经进入《焦化行业准入条件(2008 年修订)》管理序列。

清洁型热回收焦炉是由多个焦炉组、热回收装置、烟气脱硫除尘装置以及尾气集中排放简组成;工艺流程采用捣固装煤、炉内引火、二次燃烧、负压运行生产;在连续炼焦过程中不产生焦化废水,并可实现余热有效回收利用和废气低污染排放的一种炼焦炉。

每个焦炉炉组由多个可互相引火的炼焦室组合而成,具有共用总烟道进行二次燃烧并与热回收装置相联通的炼焦生产单元。

炼焦室具有炼焦煤同室加热、炭化和熄焦功能,在主燃烧室中以贫氧气分层、分隔燃烧层与结焦层,通过两侧立火道、底火道、分烟道与炉组总烟道相联接,在负压情况下实现二次燃烧,并实现炼焦煤上下与两侧四向加热成焦的一个封闭空间;在炼焦过程中经二次燃烧后的高温烟气,通过废热锅炉回收余热生产蒸气,并对其热能加以利用。

一般配套发电机组用以发电,对热能回收利用后的尾气采用脱硫除尘加以净化处理,对熄焦废水采用沉淀工艺加以净化后实现循环闭路使用,不产生焦化废水外排,是一种新型的大容积焦炉。

21.清洁型热回收焦炉的优势清洁型热回收焦炉与传统的大机焦炉相比,具有如下优势:(1)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清洁型热回收焦炉配煤要求生产冶金焦焦煤配入量不大于 20%~25%,弱粘煤与无烟煤不低于 50%;生产铸造焦焦煤配入量不大于 50%,弱粘煤与无烟煤配入量不低于 40%,与传统大机焦比,弱粘煤比例大大提高,还可以配入无烟煤用以炼焦。

目前焦煤资源越来越少,有利于节约宝贵的肥焦煤资源。

另外,肥焦煤与弱粘煤在价格上有明显的优势,每吨差价至少在 200 元以上,大大地降低了焦炭成本,以规模 60 万吨的焦化厂计,采用清洁型热回收焦炉炼焦用煤成本每年可降低 4800 万元以上,有力地提高焦炭企业的经济效益。

干熄准一级焦炭指标

干熄准一级焦炭指标

干熄准一级焦炭指标
干熄准一级焦炭是一种具有一定标准的焦炭,其指标通常根据生产工艺和市场需求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通常情况下,干熄准一级焦炭的一些可能的主要指标:
1.挥发分(Volatile Matter):通常在2% 到8% 之间。

挥发分是
焦炭中的有机物质,其含量较低通常意味着焦炭的热值更高。

2.固定碳(Fixed Carbon):通常在85% 到92% 之间。

固定碳是
焦炭中的主要成分,用于产生热能。

3.灰分(Ash Content):通常在4% 到10% 之间。

灰分是焦炭中
的无机矿物质和杂质的含量,灰分较低通常意味着焦炭质量较好。

4.硫分(Sulfur Content):通常在0.4% 到1% 之间。

硫分是焦
炭中硫的含量,较低的硫分通常更有利于环保。

5.水分(Moisture Content):通常在1% 到4% 之间。

水分是焦
炭中的水含量,较低的水分有助于提高热值。

6.灼净度(Coke Strength After Reaction,CSR):通常在60 到
75 之间。

CSR 是一个反映焦炭耐高温热塑性的指标,对于一些
工业用途的焦炭很重要。

请注意,这些指标可能会因不同的行业和应用而有所不同,因此您在具体采购或使用焦炭时,应根据您的具体需求和标准来查看相关的规范和质量控制要求。

焦炭通常用于冶金、能源生产和化工工业等领域,因此其质量和指标的要求可能会根据具体用途而异。

焦炭的品种及其指标

焦炭的品种及其指标

焦炭一、焦炭定义烟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950-1050 ℃,经过干燥、热解、熔融、粘结、固化、收缩等阶段最终制成焦炭,这一过程叫高温炼焦(高温)。

由高温炼焦得到的焦炭用于高炉冶炼、铸造和气化。

炼焦过程中产生的经回收、净化后的既是高热值的燃料,又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工业原料。

是高炉焦、铸造焦、焦和有色金属冶炼用焦的统称。

由于90% 以上的冶金焦均用于,因此往往把高炉焦称为冶金焦。

铸造焦是专用与熔铁的焦炭。

铸造焦是化铁炉熔铁的主要燃料。

其作用是熔化并使铁水过热,支撑料柱保持其良好的透气性。

因此,铸造焦应具备块度大、反应性低、气孔率小、具有足够的抗冲击破碎强度、灰分和硫分低等特点。

二、焦炭分布从我国焦炭产量分布情况看,我国炼焦企业地域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华北、华东和东北地区。

三、焦炭用途焦炭主要用于高炉炼铁和用于铜、铅、锌、钛、锑、汞等有色金属的鼓风炉冶炼,起还原剂、发热剂和料柱骨架作用。

炼铁高炉采用焦炭代替,为现代高炉的大型化奠定了基础,是冶金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为使高炉操作达到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冶炼用焦炭(冶金焦)必须具有适当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包括冶炼过程中的热态性质。

焦炭除大量用于炼铁和有色金属冶炼(冶金焦)外,还用于铸造、化工、和铁合金,其质量要求有所不同。

如铸造用焦,一般要求粒度大、气孔率低、高和硫分低;化工气化用焦,对强度要求不严,但要求反应性好,灰熔点较高;电石生产用焦要求尽量提高固定碳含量。

四、焦炭的物理性质焦炭物理性质包括焦炭筛分组成、焦炭散密度、焦炭真相对密度、焦炭视相对密度、焦炭气孔率、焦炭比热容、焦炭热导率、焦炭热应力、焦炭着火温度、焦炭热膨胀系数、焦炭收缩率、焦炭电阻率和焦炭透气性等。

焦炭的物理性质与其常温机械强度和热强度及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焦炭的主要物理性质如下:为;视密度为cm3 ;为35-55% ;散密度为400-500kg/ m3 ;平均为(kgk )(100 ℃),(kgk )(1000 ℃);热导率为(mhk )(常温),(mhk )(900 ℃);着火温度(空气中)为450-650 ℃;干燥无灰基低热值为30-32KJ/g ;比表面积为五、焦炭的反应性及反应后的强度焦炭反应性与二氧化碳、氧和水蒸气等进行化学反应的能力,CRI =(G0 —G1)/ G0× 100% (注:G0---------------------------------- 试验焦炭样重量,g ;G1 反应后焦炭样重量,g; )。

焦炭质量控制标准及考核办法(三篇)

焦炭质量控制标准及考核办法(三篇)

焦炭质量控制标准及考核办法焦炭是冶金行业和化工行业中常用的一种燃料和还原剂,其质量对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制定焦炭质量控制标准和考核办法是必不可少的。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焦炭质量控制标准和考核办法的内容。

一、焦炭质量控制标准1. 外观焦炭表面应光滑、无明显裂纹、空隙和破碎;色泽均匀,无明显的黑色或白色斑块;表面应无明显的炭灰、硫灰、粘结物等杂质。

2. 灰分焦炭的灰分是指焦炭中不挥发的无机物的含量。

一般要求焦炭的灰分不超过10%。

3. 挥发分焦炭的挥发分是指焦炭热解过程中挥发出来的气体的含量。

一般要求焦炭的挥发分不超过12%。

4. 个别物理性能指标焦炭的抗压强度、真密度、孔隙度、热收缩率等物理性能指标也是评价焦炭质量的重要标准。

一般要求焦炭的抗压强度大于85%,真密度大于1.4g/cm³,孔隙度小于50%,热收缩率小于6%。

5. 焦炭的化学成分焦炭应无明显的异质杂质,化学成分符合国家标准。

二、焦炭质量考核办法1. 抽样检验对生产的焦炭进行抽样,准备样品,进行化学分析、物理性能测试等。

抽样的方法和样品准备、检测的标准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

2. 质量评价根据焦炭的质量控制标准,对焦炭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确定焦炭的质量等级,给予相应的奖惩措施。

例如,优质焦炭可以享受相应的价格优惠或补贴,劣质焦炭可能会被要求进行返工或被拒绝接受。

3. 质量跟踪对焦炭的质量进行跟踪,确保焦炭的质量稳定。

可以采用定期抽样检验、现场检测、生产过程监测等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4. 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焦炭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架构、责任分工、工作流程、工作指引等。

培训员工,提高员工对焦炭质量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文件,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5. 不合格品处理对于质量不合格的焦炭,应制定相应的处理办法。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重新加工、回炉处理等,确保焦炭质量达到要求。

焦炭 生产工艺

焦炭 生产工艺

焦炭生产工艺
焦炭是高效能、高质量的燃料,广泛用于钢铁、化工、能源等行业的生产过程。

下面是焦炭的生产工艺的一个简单介绍。

焦炭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炼焦原料的准备、煤气化与洗煤、炼焦和焦炉运行四个主要过程。

首先是炼焦原料的准备。

常用的炼焦原料是冶金级焦炭煤,也可以添加一些高质量的无烟煤、褐煤等。

这些原料要经过采暖、干燥和筛分等工艺处理,以保证炼焦过程的质量和稳定性。

然后是煤气化与洗煤过程。

在一个高温高压的环境下,煤可以被转化为气体。

这个过程产生的煤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

所以需要通过洗煤来净化这些煤气,去除尘埃和硫化物等有害物质。

接下来是炼焦过程。

这个过程通常发生在焦炉中,是将经过预处理后的煤填入焦炉中进行加热和干馏的过程。

焦炉中的高温会造成煤中的挥发分和不挥发分的分离,最终产生焦炭和一些副产品。

最后是焦炉运行过程。

焦炉的正常运行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和经验。

焦炉的温度、压力、煤气流量等参数需要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以保证焦炭的质量和产量。

总的来说,焦炭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炼焦原料的准备、煤气化与洗煤、炼焦和焦炉运行四个主要过程。

每个过程都需要严格
的控制和操作,以保证焦炭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焦炭生产过程也需要注意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焦炭质量控制标准及考核办法范本(2篇)

焦炭质量控制标准及考核办法范本(2篇)

焦炭质量控制标准及考核办法范本焦炭作为钢铁生产中的重要原料,其质量控制标准和考核办法对于保证钢铁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制定了以下关于焦炭质量控制标准和考核办法的范本,以供参考。

一、焦炭质量控制标准1. 灼烧性能- 灼烧失重率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一般在10%以下为合格。

- 焦炭的灼烧吸附效率应达到90%以上。

- 焦炭的灼烧收缩率应保持在5%以下。

2. 化学成分- 焦炭的固定碳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一般在85%以上为合格。

- 焦炭的硫含量应控制在0.6%以下。

- 焦炭的灰分含量应控制在8%以下。

3. 强度指标- 焦炭的冷强度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一般在70%以上为合格。

- 焦炭的热强度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一般在80%以上为合格。

4. 粒度指标- 焦炭的粒度分布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 焦炭的块度应保持在80%以上。

5. 磁性指标- 焦炭的磁性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一般在6%以下为合格。

二、焦炭质量考核办法1. 质量抽检- 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焦炭样品进行质量检测,包括灼烧性能、化学成分、强度指标、粒度指标和磁性指标等。

- 检测结果作为判断焦炭质量是否合格的依据。

2. 定期评估- 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对焦炭生产过程进行评估,包括炼焦炉操作情况、原料配比、焦炭生产工艺等。

- 根据评估结果,对炼焦工艺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焦炭的质量。

3. 质量管理- 建立焦炭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质量抽检的组织、质量数据的分析等。

- 确保焦炭质量稳定,并及时采取措施改进质量不合格的问题。

4. 不合格品处理- 对于不合格的焦炭产品,应进行追溯,找出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 对于严重不合格的焦炭产品,应及时淘汰,以避免对钢铁生产造成损失。

5. 持续改进- 结合焦炭生产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质量控制标准和考核办法,以提高焦炭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焦炭质量控制标准和考核办法直接关系着钢铁生产的效果和成本,是保证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炼焦工艺及技术指标

炼焦工艺及技术指标

(一)焦炉的出炉操作
• 出炉操作是保证焦炉稳产、高产、优 质、长寿的关键环节,同时出炉操作 过程中还应加强对烟尘排放的控制。
• 装煤操作:装煤操作是通过加热车从 焦炉的煤塔受煤,然后将煤加入炭化 室。
• 推煤:推煤是把成熟焦炭推出炭化室 的操作。
熄焦
• 湿法熄焦: 早期建设的焦 化厂绝大多数采用该方法。 湿法熄焦操作是用熄焦水泵 将大量的冷却水通过熄焦塔 直接喷洒在焦炭上,使焦炭 的温度降至室温,一般全焦 水分不大于6%。
炭化室内膨胀压力
• 炭化室内的膨胀压力的产生是因为 成层结焦,两个大体上平行于两侧 炉墙面的塑性层从两侧向炭化室中 心移动,在炭化室内煤料的上层和 下层同样也形成塑性层,围绕中心 煤料形成的塑性层如同一个膜袋, 膜袋内的煤热解产生气体,产生膨 胀压力。
炼焦配煤与工艺条件
• 工业炼焦必须采用多种配煤合练焦, 将多种炼焦没按适宜的比例配合, 然后再装炉炼焦,故称为配煤炼焦。
配合煤的煤化度指标
• 煤化度指标是用来控制焦炭强度和块度的 重要配煤参数。表征煤化度的指标可用挥 发分Vdaf等指标。煤化度过低,焦炭的平 均粒度小,抗碎强度低,而且焦炭的气孔 率高,各向异性程度低,焦炭质量不好。 煤化度过高时,虽然焦炭的各向异性程度 可以提高,但是,由于煤料的黏结性变差, 成焦过程中熔融不好,焦炭的耐磨强度降 低,
焦炉的热工评定
• 评价焦炉热工操作的好坏,除考核分析焦炉 温度和压力制度的合理性、加热温度均匀性 和稳定性指标外,焦炉对加热量利用效率是 另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焦炉热效率
• η热=(Q总-Q废)/Q总×100% • Q废:随废气带走的热量,含不完全燃烧热
损失 • 对于现代大型焦炉,η热=79%~8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炭生产工艺与应用焦炭广泛用于高炉炼铁、冲天炉熔铁、铁合金冶炼和有色金属冶炼等生产,作为还原剂、能源和供炭剂,也应用于电石生产、气化和合成化学等领域作为原料。

据统计,世界焦炭产量的90%以上用于高炉炼铁,冶金焦炭已经成为现代高炉炼铁技术的必备原料之一,被喻为钢铁工业的“基本食粮”,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经济意义。

我国是传统的焦炭生产和出口大国,近年来焦炭产量一直占世界焦炭产量的50%左右,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60%左右,根据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的统计,我国2007 年和2008年焦炭产量分别达到3.3 亿吨和3.27 亿吨,出口为1400 万吨和1213 万吨,焦炭是我国目前为数不多排名世界第一位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资源型产品。

由烟煤、石油、沥青或者其他液体碳氢化合物为原料,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干馏得到的固体产物都可称之为广义的焦炭。

本报告中所指焦炭相对上述范围较小,是指以烟煤为主要原料,在隔绝空气条件下通过室式焦炉中加热至950~1050℃干馏形成而得到的固体产物,特征通常表现为质地坚硬、多孔、呈银灰色并有不同粗细裂纹的炭质固体块状材料,其真相对密度为1.8~1.95,堆积密度为400~520kg/m3,肉眼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纵横裂纹。

根据原料煤的性质、干馏的条件不同,可以形成不同规格和质量的高温焦炭,其中用于高炉冶炼的称高炉焦,用于冲天炉熔铁的称铸造焦,用于铁合金生产的称铁合金用焦,还有非金属冶炼用焦(以上统称冶金焦),以及气化用焦、电石用焦等。

一、炼焦煤1.世界炼焦煤资源的分布据统计,截止到2004 年底,全世界探明的煤炭总储量大约为4.3 万亿吨,其中前苏联、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世界前十名的主要产煤国的储量约占世界煤炭资源总量的95%。

其中,炼焦煤不到硬煤资源量的1/10,肥煤、焦煤和瘦煤约占炼焦煤总量的1/2,低硫、低灰的优质炼焦煤资源大约有600 亿吨。

在世界炼焦煤资源中,约有1/2 分布在亚洲地区,1/4 分布在北美洲地区,其余1/4 则分散在世界其他地区。

2.中国炼焦煤资源的储量与分布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仅次于美、俄,居于世界第三位,炼焦煤约占全部1 万多亿吨的“查明资源储量”中的26%,其中气煤(包括1/3 焦)占“查明资源储量”的12%,焦煤占6%,瘦煤、贫瘦煤和肥煤、气肥煤各占4%和3%。

中国的炼焦煤资源以山西省为最多,“查明资源储量”达1000 多亿吨,占全国炼焦煤“查明资源储量”的56%强,“查明资源储量”居于第二位、第三位的分别是安徽省和山东省,各在200 亿吨左右,其余各省“查明资源储量”依次为贵州、黑龙江、河北和河南,均不到100 亿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的地质勘探表明,新疆有较为丰富的煤炭资源,炼焦煤蕴藏量很可能要远远大于目前所知的80 亿吨的查明资源量。

3.煤中矿物质的来源煤中矿物质是除了水分以外无机质的总称,一般来源有三个:(1)原生矿物质。

原生矿物质是指存在于成煤植物中的矿物质,主要包括碱金属和碱金属盐类,有钠、镁、硫、磷、钒、钛等。

原生矿物质参与煤的分子结构,与有机质紧密结合在一起,在煤中呈细分散分布,很难用机械方法洗选出来。

(2)次生矿物质。

次生矿物质是指成煤过程中,由外界混入煤层中的矿物质,通常以多种形态嵌布于煤中,选除的难易程度与分布形态有关,若在煤中分散均匀,且颗粒很小,就很难与煤分离,若颗粒较大,在煤中较为聚集,则将煤破碎后利用密度差可将其选除。

(3)外来矿物质。

外来矿物质是指在采煤过程中混入矸石,主要成分是SiO2、AL2O3和FeS2等,其块度越大、密度越大,越容易与煤分离,用一般选煤方法即可除去。

4.煤的元素组成煤的组成以有机质为主体。

煤中的有机质主要由碳、氢、氧、氮和硫等元素组成,其中碳、氢、氧元素之和占煤中有机质的95%以上,这些元素在煤有机质中的含量与煤的成因类型、煤的岩相组成和变质程度密切相关。

此外,煤中还含有微量的磷、氯和某些金属元素。

5.炼焦煤中的灰分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煤的灰分是指煤中所有可燃物质完全燃烧时,煤中矿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经过一系列分解、化合等复杂反应后剩下的残渣。

煤的灰分与煤中矿物质有密切关系,对生产有不利影响。

(1)影响焦炭质量。

灰分在炼焦生产中是一种无用的杂质,不仅不易破碎,造成的炼焦煤料的细度不好,而且在炼焦时不熔融,不粘结也不收缩,较大的颗粒在焦炭内形成裂纹中心,降低焦炭的机械强度。

某些灰分还使焦炭的热反应性增强,焦炭的反应后强度降低。

(2)影响焦炉生产。

如果煤中灰分的成分是熔点低的化合物,则对焦炉的操作有害处。

例如在焦化室负压操作时,灰分很容易在炉墙表面熔融结疤,损害炉体。

灰分太高时,还会影响正常推焦。

(3)影响炼铁生产。

煤中绝大部分灰分转入焦炭中,一般认为,焦炭灰分增加1%,炼铁焦比增加2%~2.5%,石灰石增加4%,高炉产量下降3%,所以通常情况下炼焦用煤的灰分不应大于10%。

6.煤中硫的形态煤中硫通常以有机硫和无机硫的状态存在。

(1)煤中的有机硫。

有机硫是指与煤有机结构相结合的硫,其组成结构非常复杂,存在形式有硫醇、硫醚等,主要来自于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和微生物蛋白质,蛋白质中含硫量为0.3%~2.4%,而植物的总含硫量一般都小于0.5%,所以硫分在0.5%以下的大多数煤,一般都以有机硫为主。

有机硫与煤中有机质共生,结为一体,分布均匀,不易清除。

(2)煤中的无机硫。

无机硫主要来自矿物质中各种含硫化合物,形态以硫化物硫和少量磷酸盐硫为主。

硫化物硫清除的难易程度与硫化物的颗粒大小及分布状态有关,粒度大者可用洗选法除去,粒度极小且均匀分布在煤中者,就难以选除。

7.炼焦煤中硫的不利影响煤中的硫对于炼焦、炼铁、气化、燃烧和储运都十分有害。

(1)煤在炼焦时,大约60%的硫进入焦炭,而带入高炉内的硫分则有80%以上是由焦炭产生的。

硫的存在使得生铁具有热脆性,用这些生铁炼钢不能轧制能材。

为了除去硫,在高炉生产中需要增加石灰石和焦炭用量,因而导致高炉生产能力降低,焦比升高。

经验表明,焦炭中硫含量每增加0.1%,炼铁时焦炭和石灰石将分别增加2%,高炉生产能力下降2%~2.5%。

因此炼焦煤配合煤要求硫分小于1%。

(2)煤中的硫,特别是硫铁矿,能加速煤的风化和自燃,破坏煤的黏结性,由此降低焦炭的机械强度。

(3)对炼焦化学产品的精制带来困难,腐蚀设备,影响化学产品质量;煤气中含硫分高,直接影响钢铁加工的产品质量。

8.烟煤的黏结性和结焦性黏结性和结焦性是烟煤的重要工艺性质,煤的黏结性是评价炼焦用煤的主要指标,炼焦用煤必须有一定的黏结性。

煤的黏结性是指烟煤在干馏时粘结其本身或外加惰性物的能力。

煤的黏结性反映烟煤在干馏过程中能够软化熔融形成胶质体并固化黏结的能力。

测定煤黏结性的试验一般加热速度较快,到形成半焦即停止。

煤的黏结性是煤形成焦炭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炼焦煤中肥煤的黏结性最好。

煤的结焦性是指煤在工业焦炉或模拟工业焦炉的炼焦条件下,结成具有一定块度和强度焦炭的能力。

煤的结焦性反映烟煤在干馏过程中软化熔融黏结成半焦,以及半焦进一步热解、收缩最终形成焦炭全过程的能力。

测定煤结焦性的试验一般加热速度较慢。

结焦性好的煤除具备足够而适宜的黏结性外,还应在半焦到焦炭阶段具有较好的结焦能力。

在炼焦煤中焦炭的结焦性最好。

9.影响煤的黏结性和结焦性的因素烟煤的黏结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热软化时胶质体的数量和质量。

当胶质体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膨胀性,而且又有较宽的软化区间时,煤的黏结性好。

流动性好,说明在胶质体中液体的数量较多,能充分浸润煤粒的表面,使之相互滑动接触,有利于黏结和缩聚反应;膨胀度好,说明胶质体的黏度比较大,在析出的气态产物作用下,胶质体内部具有一定的压力,使液态物质容易填充煤粒之间的空隙,促使其相互紧靠、黏结和缩聚反应加快。

影响结焦性的因素除了烟煤的黏结性外,还有煤的岩相组分、煤料粒度、加热速度、堆密度、煤料混合程度和炼焦操作制度等因素。

10.煤的热解煤的热解是指煤在隔绝空气或者惰性气体条件下持续加热至较高温度时,形成气态(干馏煤气)、液态(焦油)和固态(半焦或焦炭)所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反应的复杂过程。

黏结和成焦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热解的结果。

11.煤的成焦机理煤的成焦机理是指煤在变成焦炭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目前比较有影响的成焦机理有熔剂抽提理论、物理黏结理论、塑性成焦机理、中间相成焦机理和传氢机理,其中最常用的是塑性成焦机理。

塑性成焦机理是炼焦煤高温干馏时经胶质体阶段而转变成焦炭的一种假说。

炼焦煤在加热时,其有机质经过热分解和缩聚等一系列化学反应,通过胶质体阶段(也称塑性阶段),发生黏结和固化而形成半焦,半焦进一步热缩聚,生成焦炭。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半焦收缩而形成裂纹。

由煤转变成焦炭的关键是胶质体的形成。

12.炼焦煤的划分炼焦用煤就是指在室式焦炉炼焦条件下,用于生产一定质量焦炭的原料煤,是高等植物形成的腐殖煤。

煤按照在炼焦过程中的性状,可以分为炼焦煤和非炼焦煤。

炼焦煤是指用单种煤炼焦时,可以生成具有一定块度和机械强度的焦炭的煤。

这类煤具有黏结性,主要供炼焦用。

烟煤中的气煤、肥煤、气肥煤、1/3 焦煤、焦煤和瘦煤都属于炼焦煤。

非炼焦煤在单独炼焦时不软化、不熔融、不能生成块状焦炭。

这类煤没有或仅有极弱的黏结性,一般不作为炼焦用煤,但是当配煤中黏结组分过剩或需要生产特殊焦炭(例如铸造焦)时,可以配入少量非炼焦煤,作为瘦化剂使用。

褐煤、无烟煤以及烟煤中的长焰煤、不黏煤和贫煤都属于非炼焦煤。

为了扩大炼焦用煤的资源,我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中,还划分了一些过渡性煤种,如贫瘦煤、1/2 中黏煤和弱黏煤等。

根据各地资源特点以及配煤和炼焦技术的发展水平,有的焦化厂可在配合煤中配入部分过度煤。

13.炼焦煤中的灰分、硫分和挥发分(1)煤中的灰分煤的灰分是指煤中所有可燃物质完全燃烧时,煤中矿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经过一系列分解、化合等复杂反应后剩下的残渣。

测定煤中灰分简单而直接的方法就是把煤完全燃烧,残留物即为灰分。

具体方法是,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放入马弗炉或快灰仪中,以一定速度加热到(815±10)℃,灰化并灼烧到质量恒定,以残留的质量占煤样的质量分数作为灰分产率。

煤灰成分及其含量与层聚积环境有关。

我国很多煤层的矿物质以粘土为主,煤灰成分则为SiO2、A12O3为主,两者总和一般可达50~80%,还有部分氧化钙、氧化镁、黄铁矿等氧化物。

在滨海沼泽中形成的煤层,如华北晚石纪煤层黄铁矿含量高,煤灰中Fe2O3 及SO3含量较高。

我国煤中灰分的构成煤中的灰分与煤中矿物质有密切关系。

按照主要来源,矿物质可以分为内在矿物质和外在矿物质两种。

内在矿物质是形成煤的原始物质中所含的矿物质,由此形成的灰分称为母体灰分,它又分为原生矿物质和次生矿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