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翻译的基本知识

翻译的基本知识

一、翻译的定义什么时候有了一个民族或部落同另一个民族或部落的接触,什么时候就有了翻译。

西方自一世纪、中国自商周时期开始就有了跨语言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唐代贾公彦在《义疏》中写道:“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辞源》对翻译的解释是:“用一种语言表达他种语文的意思。

”《大英百科全书》:“将用一种语言或者一套语言符号所表示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或者一套语言符号进行转换的行为或者过程。

”对于翻译较为完整的定义,要数现代翻译家奈达的:Translation consists in 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即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上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且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在语义上,其次在文体上。

人物简介贾公彦-贾公彦(生卒年不详,活动期公元7世纪中叶)中国唐代学者。

铭州永年(今河北永年县)人,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发现指纹的特征及用途。

他官至太学博士。

撰《周礼义疏》50卷、《仪礼义疏》40卷。

指纹是手指远端掌面的凹凸花纹。

由长短、形状、粗细、结构不同的纹线组成,分弓、箕、斗三种基本类型,具有终生不变、各不相同的特点。

因此,指纹被广泛用作侦破案件、人身保险、研究遗传疾病和人的自然素质的依据,成为法医学和遗传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

据德国R·海因德尔撰写的《指纹鉴定》(1927年)一书中指出:“世界上第一个用作鉴定的指纹的著作者是中国唐朝的贾公彦,他是唐代的著作家。

他的作品大约写于公元650年,他是着重指出指纹是确认个人的方法的第一人”。

贾公彦,其字不详,唐州永年(今河北邯郸市东北)人。

翻译基本概念

翻译基本概念

《翻译》课程理论汇编(基本概念)1.1 翻译的概念一般地,我们将翻译定义为:将一种语言(口语或笔语形式)(译出语)转换或创造为另一种语言(译入语)。

翻译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人类高级语言活动,这种活动的整个过程是很难以图示、语言等其他方式阐释清楚的。

不同领域、不同派别的学者对翻译有着不同的定义。

1.1.1 语言学家对翻译的定义语言学家将翻译视为一种语言活动,同时认为,翻译理论属于语言学的一个部分,即研究译出语和译入语的转换关系。

解释如下:(1)Catford(1965:20)认为,翻译是译出语和译入语间的文本等效转换。

(2)Nida 和Taber(1969:12)认为,翻译是译出语和译入语间意义和形式上的最紧密联系转换。

(3)Newmark(1982/1988:5)认为,翻译理论源自于比较语言学,属于语义学的一部分,而所有语义学的研究课题都与翻译理论息息相关。

1.1.2 文化角度对翻译的定义从文化角度来看,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同时是文化的交流,尤其是“文化间交流”。

通常我们把这一术语又改称为“文化间合作”或“跨文化交际”等。

Shuttleworth 和Cowie(1997:35)认为,与其说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符号转换,不如说是两种语言所代表的两种文化间的转换。

译者在处理涉及语言文化方面的译务工作时,认为任何一种语言中都饱含着其文化中的相关元素(比如:语言中的问候语、固定搭配等),任何文本都存在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同时,由于各语言所代表的多元文化差异很大,语言间的转化和创造性生成模式千变万化。

Nida 认为,对于一个成功的翻译工作者而言,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语言中的词汇只有在特定的语言文化环境中才能具有正确的、合乎文化背景的义项。

王佐良先生指出(1989),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

译者不仅要了解外国的文化,还要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

不仅如此,还要不断的将两种文化加以比较,因为真正的对等应该是在各自文化中的含义、作用、范围、感情色彩、影响等等都是相当的。

翻译小白入门知识点总结

翻译小白入门知识点总结

翻译小白入门知识点总结导言翻译是一门复杂而精密的工作,涉及到语言、文化、专业知识等多个层面。

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翻译需要耐心和毅力,需要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本文将围绕翻译小白的入门知识点展开,帮助初学者了解翻译的基本概念、翻译过程、常见技巧等内容,希望能够为初学者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一、翻译的基本概念1.1 翻译的定义翻译是指把一种语言的书面或口头文字(包括声音)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行为。

翻译工作一般包括文学翻译、口译、笔译等多个领域,是跨语言、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环节。

1.2 翻译的分类根据翻译的不同特点和形式,可以将翻译分为文学翻译、口译、笔译等不同分类。

其中,文学翻译是以文学作品为对象的翻译,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多种形式;口译是通过口语进行的实时翻译,常见于会议、谈判等场合;笔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书面文字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行为,包括新闻报道、官方文件、商业文件等多种形式。

1.3 翻译的原则翻译的基本原则包括忠实原文、通顺流畅、准确无误、符合语言习惯等。

忠实原文是指翻译应该忠实于原文的内容、风格和意义,不随意增减或歪曲原文;通顺流畅是指翻译应该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语义和语用规范,表达清晰、连贯;准确无误是指翻译应该准确无误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和意义,避免翻译错误;符合语言习惯是指翻译应该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不脱离目标语言的语言环境。

1.4 翻译的难点翻译的难点主要包括语言差异、文化差异、专业知识等多个方面。

语言差异是指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词汇、语法、句式、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需要翻译者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和语言敏感度;文化差异是指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价值观念、习俗、风俗等方面的差异,需要翻译者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专业知识是指翻译作品涉及到科技、医学、法律、经济等专业领域的知识,需要翻译者具备相关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

二、翻译的基本技能2.1 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翻译的基本技能之一,包括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

实用文体翻译概述

实用文体翻译概述

团队协作意识增强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翻译任 务等方式,学生们增强了团队协 作意识,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沟 通和分享的精神。
对未来实用文体翻译发展趋势预测
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相 结合
专业化和细分化趋势加 强
翻译服务市场不断扩大
随着机器翻译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 实用文体翻译的趋势将是机器翻译与 人工翻译相结合。机器翻译可以辅助 人工翻译完成一些简单的、重复性的 工作,而人工翻译则可以在机器翻译 的基础上进行校对、润色等深加工, 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对原文句子结构进行调整和转换,使译 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表达习惯。
长句拆分
对于较长的句子,可以将其拆分成多个短句进行翻译,使译文更加 清晰易懂。
语序调整
根据目标语言的语序习惯,对原文语序进行调整,使译文更加自然 流畅。
文化因素处理策略
1 2 3
文化背景了解
深入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包括历 史、习俗、价值观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原 文的文化内涵。
05
实用文体翻译挑战与对策
语言差异带来的挑战
词汇差异
不同语言之间的词汇并非一 一对应,可能存在多义词、 同义词、近义词等,导致翻 译时难以准确选择对应词汇

句法结构差异
不同语言的句法结构可能存 在较大差异,如语序、时态 、语态等,翻译时需要调整 句子结构以符合目标语言的
表达习惯。
修辞手法差异
不同语言在表达同一概念时 可能采用不同的修辞手法, 如比喻、拟人等,翻译时需 要灵活处理以保持原文的生 动性。
通过多个实用文体翻译案例的分析,课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实用文体翻译的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翻译 能力和水平。

翻译基本概念2

翻译基本概念2
• ⑴ 人类起源于四肢动物。 ⑵ 人类经历了四个阶段。 • ⑶ 这个小孩已经四岁了。 ⑷ 孩子会爬了。 • ⑸ 这个小孩开始全面发育。 ⑹ 那个孩子开始四管齐下。 • ⑺ 这个男孩四周观望。 ⑻ 这个男孩开始闯荡四方。 • ⑼ 这个男孩每天四点出发。 ⑽ 孩子们开始四面离散。 • ⑾ 这个孩子四处奔波。 • ⑿ 这个孩子已经鼓足干劲,全力以赴。 • ⒀ 这孩子一年四季忙个不停。 • ⒁ 孩子们赤身裸足地玩起来了。 • ⒂ 这个小孩在接受四个方面的训练。 • ⒃ 小孩在满四岁时就什么都懂了。 • ⒄ 这个孩子已经开始跳在四个孩子当中。 • ⒅ 那个孩子已经同时进行四个项目了。
第三讲 翻译的基本概念(下)
•翻译过程 •翻译方法 •译者要求
• 小明上英文课时跟老师说:May I go to the toilet? • 老师说:Go ahead. • 小明就坐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小明又跟老师 说:May I go to the toilet? • 老师说:Go ahead. • 小明又坐了下来。他旁边的同学于是忍不住问: 你不是跟老师说要上厕所吗?怎么不去? • 小明说:你没听老师说「去你个头」啊!
• 作为幽默家的约翰,他的幽默感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享 受。 • 关系代词which只指代先行词身上所具备的特点。
• (6)搭配引起的理解障碍 • We were tired of waiting and doubted whether the bus would come before long.
• TT1:我们等得不耐烦了,怀疑汽车早就来过了。 • Before long(不久以后,马上,即将)与它的字面意思正 好相反,很容易被错译为“很久以前”。 • TT2: 我们等得不耐烦了,怀疑汽车会不会马上到来。

第一讲 翻译的基本概念和问题

第一讲 翻译的基本概念和问题


通顺: 译文语言通顺易懂,自然流畅,符合译文语言表达习惯, 没有文理不通、晦涩难懂等现象。
例1:Darkness released him from his last restraints. 原译:黑暗把他从最后的顾忌中解放出来。 改译:在黑暗中,他就再也没有什么顾忌了。 例2:语言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 可。 原译:Language is something difficult to learn well and to learn it well one has to study very hard. 改译:The mastery of language is not easy and requires painstaking effort.
例2:What is done by night appears by day. 原译:夜晚做的事白天就看见了。 改译: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例3:从小儿三灾八难,花的银子也照样打出你这么 个银人儿来了。(《红楼梦》) 原译:You‟ve had three mishaps and eight disasters since you were a boy, the money we‟ve spent on you would make a person made of silver. 改译:You‟ve had one trouble after another since you were a boy, the money we‟ve spent on you would make a silver statue bigger than you.

E. A. Nida(尤金· 奈达)提出的翻译标准(1964) 1. true to the original 2. vivid 3. smooth and natural 4. equivalent of response (忠实于原文、传神、语言顺畅自然、同等效应) “Readers of TL must have the same response to the text with that of readers of SL despite of different means of expressions.” (尽管语言表达形式不同,译文读者读译文取得的 心理反应要和原文读者读原文的心理反应基本相 同。) Dynamic Equivalence 动态对等 →Functional Equivalence 功能对等(p.8-9)

翻译研究中基本概念的辨析

翻译研究中基本概念的辨析

翻译研究中基本概念的辨析导言翻译是连接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桥梁,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翻译研究在语言学和跨文化交流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翻译研究中,有许多基本概念需要辨析和理解。

本文将围绕翻译研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辨析,以便更好地理解翻译研究的核心概念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翻译与传译翻译和传译是翻译研究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经常被混为一谈。

在实际应用中,翻译和传译是有区别的。

翻译主要指将一种语言的文字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文字,其重点在于语言文字的转换和对应。

而传译则更倾向于口译,即将一种语言的口头表达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口头表达。

翻译更注重文字层面的转换,而传译更注重口语层面的转换。

在研究实践中,需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当的翻译或传译方式。

翻译和译文是翻译研究中的另一个基本概念。

翻译是一个过程,而译文则是这一过程的产物。

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文字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文字的过程,而译文则是指完成这一过程后得到的最终文字成果。

在研究实践中,需要明确翻译和译文的区别,理解翻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译文是一个静态的结果。

翻译和口译是翻译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分别对应着书面翻译和口头翻译。

翻译主要指的是书面文字的转换,而口译则是指口头语言的转换。

在实际应用中,翻译和口译往往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在翻译研究中,需要充分理解翻译和口译的特点和要求,以便更好地进行相关工作。

四、翻译与跨文化交际五、翻译与语言学翻译和语言学是翻译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翻译是基于语言的转换和对应,因此翻译与语言学之间有许多交叉点。

翻译研究需要立足于语言学理论,深化对语言本质和语言规律的认识,以便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语言学的理论成果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方法论指导。

在翻译研究中,需要更加重视翻译与语言学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之间的理论交流和实践结合。

翻译与文化传播是翻译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二者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

翻译 基本概念理论汇编

翻译 基本概念理论汇编

《翻译》课程理论汇编(基本概念)1.1 翻译的概念一般地,我们将翻译定义为:将一种语言(口语或笔语形式)(译出语)转换或创造为另一种语言(译入语)。

翻译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人类高级语言活动,这种活动的整个过程是很难以图示、语言等其他方式阐释清楚的。

不同领域、不同派别的学者对翻译有着不同的定义。

1.1.1 语言学家对翻译的定义语言学家将翻译视为一种语言活动,同时认为,翻译理论属于语言学的一个部分,即研究译出语和译入语的转换关系。

解释如下:(1)Catford(1965:20)认为,翻译是译出语和译入语间的文本等效转换。

(2)Nida 和Taber(1969:12)认为,翻译是译出语和译入语间意义和形式上的最紧密联系转换。

(3)Newmark(1982/1988:5)认为,翻译理论源自于比较语言学,属于语义学的一部分,而所有语义学的研究课题都与翻译理论息息相关。

1.1.2 文化角度对翻译的定义从文化角度来看,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同时是文化的交流,尤其是“文化间交流”。

通常我们把这一术语又改称为“文化间合作”或“跨文化交际”等。

Shuttleworth 和Cowie(1997:35)认为,与其说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符号转换,不如说是两种语言所代表的两种文化间的转换。

译者在处理涉及语言文化方面的译务工作时,认为任何一种语言中都饱含着其文化中的相关元素(比如:语言中的问候语、固定搭配等),任何文本都存在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同时,由于各语言所代表的多元文化差异很大,语言间的转化和创造性生成模式千变万化。

Nida 认为,对于一个成功的翻译工作者而言,掌握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语言中的词汇只有在特定的语言文化环境中才能具有正确的、合乎文化背景的义项。

王佐良先生指出(1989),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

译者不仅要了解外国的文化,还要深入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

不仅如此,还要不断的将两种文化加以比较,因为真正的对等应该是在各自文化中的含义、作用、范围、感情色彩、影响等等都是相当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asic conceptsFill in the blanks with appropriate words. (10%)1. ADAPTATIONA TT where many textual modifications have been made, including modifications for a different audience. Adaptation involves modifying a cultural reference for the TT readership.2. BACK-TRANSLATIONA WORD-FOR-WORD translation of a TT back into the SL, often retain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TT. This can be used to expla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for an audience that does not understand the TL.3. CATEGORY SHIFTA translation at a different RANK in the TT (e.g. ST word by TT group).4. COMPENSATIONAn ADJUSTMENT technique resorted to with the COMPENSATION aim of making up for the LOSS of important ST features in translation with a gain at the same or other points in the TT.5. DYNAMIC EQUIVALENCEA translation which preserves the effect the ST had on its readers and which tries to elicit a similar response from the target reader.6. FAITHFUL(NESS), FIDELITYA general term, now less used in translation theory, which describes the close mirroring of ST sense by the TT.7. IDEOLOGYA body of ideas that reflects the beliefs and interests of an individual, a group of individuals, a societal institution, etc., and that ultimately finds expression in language. See DISCOURSE.8. INTERTEXTUALITYA precondition for the intelligibility of texts, involving the dependence of one text upon another. Horizontal intertexuality involves direct reference to another text. Vertical intertexuality is more an allusion and can refer to a mode of writing, a STYLE, etc.9. 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Translation between the written word and another medium (e.g. music, art, photography).10.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Translation within the same language (e.g. paraphrase or rewording).11. INVISIBILITYA term used by Venuti (1995) to describe translations which tend to be heavily domesticated (i.e. which conform to the expected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patterns of the target culture).12. LITERAL TRANSLATIONA rendering which preserves surface aspects of the message both semantically and syntactically, adhering closely to ST mode of expression.13. LOCALIZATIONA term in commercial translation referring to making a product linguistically and culturally appropriate to the target country and language.14. RE-WRITINGMetalinguistic processes, including translation, which can be said to reinterpret, alter or generally manipulate text to serve a variety of ideological motives.15. SEMANTIC TRANSLATIONOne of two types of translation described by Newmark, the other being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Semantic translation attempts to reproduce ST FORM and sense as precisely as possible while complying with the formal requirements of the TL.16. SHIFTA shift is said to occur if a ST element is rendered by a TL element that is different from the expected TL CORRESPONDENT. Shifts can occur at all levels, including TEXT, GENRE and DISCOURSE.17. TERTIUM COMPARATIONISA non-linguistic, intermediate form of the meaning of a ST and TT used for evaluation of sense TRANSFER.18. TRANSLATION MEMORY TOOLComputerized software which stores previous translations and assists in recycling them to achieve consistency and speed.19. TRANSLITERATIONThe letter-by-letter rendering of a SL name or word in the TL when the two languages have distinct scripts (e.g. Russian and English).20. The term “cultural turn” was first adopted by Andre Lefevere and refers to a shift that occurred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studies around the 1980s. In this perspective, translation was no longer thought of as a linguistic activity that was done in isolation, but as the product of a broader cultural context that encompassed plural belief systems. Translation needs to be studied in connection with power and patronage, ideology and poetics, with emphasis on the various attempts to shore up or undermine an existing ideology or an existing poetics.21. The three criteria proposed by Yan Fu for translation are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fluency, elegance/taste(信、达、雅)”.22. To overcome the sterile triadic translation model of literalism, paraphrase and free imitation(直译、释译、仿译), Steiner defines translation as a hermeneutic activity that consists of four parts: trust, aggression, embodiment and restitution(信任、侵入、吸收、补偿).23. Domestication means bringing the foreign culture closely to the reader in the target culture, making the text recognizable and familiar. It is a strategy in which a transparent, fluent style is adopted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strangeness of the foreign text for target language readers.24. Foreignization means taking the reader over to the foreign culture, and making him or her see the differences. The foreignizing method is a non-fluent or estranging translation style designed to make visible the presence of the translator by highlighting the foreign identity of the ST and protecting it from the ideological dominance of the target culture.25. Interpretation of a verbal sign according to Roman Jakobson can happen in three ways: intralingual, interlingual and intersemiotic.You may have use for the following words or idioms:ChargeThe deceasedCompanygreenambitiousturn up one’s nose atfish in troubled watersa good sword never gets dullto cut the feet to fit the shoesblow at the hair to look for a moteput fine timber to petty usemake a mountain out of a molehill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Swallow the insultcastle in the airone’s hair stand on endnot harm a hair on one’s headneither fish nor fowlfish in the airlive under one’s roofmake someone turn in his graveput someone in sb’s shoesadd insult to injurySENTENCE EXERCISES 1-5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Chinese. (20%)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 (20%)Translate the following passage into Chinese (30%) Passage APassage BTranslate the following passage into English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