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传播谋略以《致青春》为例
《致青春》市场推广策划方案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市场推广策划方案班级:姓名:学号:《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市场推广策划方案一、市场背景何为青春片?好莱坞类型片定义中,青春片的场景主要是“高中”,主角是12-17岁的中学生,观众范围主要是基于青少年或者年轻的成年人,内容涉及初恋、青春期焦虑、成年、叛逆、和父母冲突等,“性爱”这个元素是不可或缺的,它是青春期最大的“矛盾冲突”之一,它多数时候以轻松幽默的形式出现。
青春片还和喜剧、歌舞、科幻、恐怖等类型精彩杂糅在一起。
近几年,国产青春电影的逐步增多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电影现象:2013年夏季,《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小时代》系列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绩,让人们注意到国产青春电影的存在;2014年,《怒放》《同桌的你》《小时代3》《后会无期》《匆匆那年》逐一面世;再加上于此前上映的《80后》(2010)《一只狗的大学时光》(2010)《甜蜜十八岁》(2012)《初恋未满》(2013)和《青春派》(2013)等作品,青春题材逐渐成为国产电影中颇为流行的一种题材。
在中国,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孕育之后,资本与市场在电影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影类型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近几年,像这样充满了青春感的影片越来越多,即使《青春派》因为高考情节的设置显得有些老套,《小时代》也由于过多的消费符号看上去有些俗气,但不可否认的是,包括它们在内的许多作品都饱含了浓浓的青春气息。
坚守爱情、珍惜青春、自我奋斗,这些是影片中的青少年正在经历和体验的,也是主流杜会所提倡和期许的,近几年的青春电影终于在既有秩序和青少年文化之间的约束下完成了一次电影实践,以神话或仪式的方式替代性地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让青春电影的合法表述成为可能。
它表明,在新的电影环境下,国产青春电影在经历了漫长的边缘状态的书写之后,终于找到了看似保守但是却行之有效的表达方式,逐渐向类型化的方向靠拢。
二、目标市场分析(一)宏观环境分析1.政治环境:早在2010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电影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扶持政策,5年来政府在扶持电影创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财税及融资政策、土地使用、院线建设、提升国产电影国际影响力方面实施了许多有力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为电影业高速发展提供了宏观政策保障。
传播学视野下的《致青春》

式与 网络等 ) 与隐性的因素 ( 从业者 自身 的技术 、职业道德 、
职 业 观 念 、 知 识 结 构 等 ) 。 由此 可 知 , 如 同商 品 的影 视 作 品 果打 下 了基础 。2 . 人物 。片 中人 物形 象 的塑造 符 合现 实生 在 传 者 编 码 这 一 环 节 中 ,作 为传 者 即 编 码 者 所 选 择 的符 号 必 活 ,符 合 青 春 岁 月里 人 物 应 有 的 性 格 特 征 ,人 物 的 好 与 坏 都
的好 莱坞大片 的博弈 中胜 出,意味着在 国产 电影与海外大片 因素 结 合 在 一 起 ,势 必 会 引 起 不 错 的 化 学 反 应 。
的抗 衡战役中 ,我们取得 阶段性的胜利 。任何人类 社会 活动 都属 于传 播行为 , 《 致青春 》无论是在传者编码过程 、符号 设置 过程 ,还是信息传递过 程, 以及隐含 的受者解码 过程都
一
青春” ,片名所 涵盖 的意义干净利 落让观众 一 目了然,影片
由于信 息的构建具有诠释性 、社会 性等特 征 ,就势必会 受到 的主题是青春 ,是我们 期待 、经历而又终将失去只 能怀念 的 系列 因素的影响 ,如 :可感知 的因素 ( 制度结构 、播送 方 青春 。这使得影片在传 播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准确地抓住受 众的注意力 ,契合观众 的心 理认同感 ,为取得 良好 的传播效
码过程、符号设置过程 、信 息传递过程 以及 隐含 的受者解码过程对其进行 了 简 要的分析 。 关键词: 《 致我们终将逝 去的青春》 ;传播 学视 野;编码 ;符 号;解码
中图分类号 :G 2 0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6 7 2 — 8 1 2 2( 2 0 1 4 )0 1 — 0 0 7 7 — 0 2
当代青春电影的叙事策略以电影《致青春》为例

当代青春电影的叙事策略以电影《致青春》为例一、本文概述青春,这个充满活力、热情与探索的词语,一直以来都是文艺作品热衷探讨的主题。
当代青春电影,作为一种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电影类型,更是以其独特的叙事策略,捕捉了青春的多元面貌和深刻内涵。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青春电影的叙事策略,并以电影《致青春》为例,深入分析其叙事手法、主题表达以及艺术效果。
我们将对青春电影的定义与特点进行概述,明确青春电影在叙事上的独特之处。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致青春》的叙事结构,分析导演如何运用时间跳跃、交叉叙事等手法,将青春的欢乐、痛苦、迷茫与成长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还将关注《致青春》中的角色塑造,分析如何通过对人物的细腻刻画,展现青春的多维面貌。
我们将对《致青春》的叙事策略进行反思与总结,探讨其在当代青春电影中的代表性及其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剖析《致青春》的叙事策略,为青春电影的创作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二、青春电影的叙事策略青春电影,作为一种深受观众喜爱的电影类型,其叙事策略往往以独特的视角和手法,呈现出青春期的独特情感和人生经历。
这些叙事策略旨在触动观众的情感,引发共鸣,使观众能够在电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回忆自己的青春岁月。
电影《致青春》便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
电影《致青春》通过叙事视角的选择,成功地构建了青春电影的叙事基础。
电影以女主人公郑微的视角展开,通过她的成长经历,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青春情感。
这种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感受她的喜怒哀乐,从而更加真实地体验青春期的情感波动和人生挑战。
电影在叙事结构上采用了多线叙事的方式,将不同角色的故事线索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丰富而复杂的叙事网络。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也使得人物之间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从而更加生动地展现了青春期的友情、爱情和成长。
电影还通过一系列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深化了叙事内涵。
例如,电影中的大学校园、毕业典礼、舞会等场景,都象征着青春的美好和短暂;而角色们的成长和转变,则隐喻着青春期的痛苦和收获。
青春题材电影传播特征解析--以《致青春》为例

青春题材电影传播特征解析--以《致青春》为例
王欣
【期刊名称】《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37)008
【摘要】近年来,青春题材电影成为市场的主力军,此类影片因其浓郁的怀旧情结,充满着对青春的深刻怀想与眷恋而受到观众的追捧。
2013年热映的电影《致青春》虽然已成“旧片”,但是青春狂潮却由它引发,并且引领此类电影的发展趋向。
因此,再次从文化传播的视角出发对其传播特征进行解析是十分必要的。
【总页数】2页(P153-154)
【作者】王欣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锦州 121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5
【相关文献】
1.青春题材电影的校园伦理叙事研究——以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为例 [J], 孙孟猛;念鹏帆
2.从叙事学角度浅析青春题材电影的走红原因——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为例 [J], 崔波涛
3.青春题材电影的滥觞与主题呈现——谈青春电影中梦想的缺席与情感诉求 [J], 龙明延
4.“微时代”的电影营销解析--以电影《致青春》为例 [J], 胡蕾;黄莹
5.浅析青春电影对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以《致青春》为例 [J], 吴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致青春》宣传方案

制作
证词法
1、赵薇的情感依赖
2、王菲献唱主题曲
3、幕后团队保驾护航 4、明星助阵宣传
宏运
XUHONGYUN Film 制作
乐队花车法
• 影片引发的青春怀旧情结,成为近日大众文化生活的 热议话题。自26日起,“致青春”这一关键词就雄踞 24小时热门微博、微博综合热搜榜、实时热词、影视 热搜榜等多个话题榜榜首。如果说娱乐新闻中《致青 春》随处可见的报道并不稀奇,那么同期各大商业网 站、广播、电视关于“青春”的风靡讨论,则更能说 明“青春”一词席卷了每个人的记忆。一部《致青春》 引发全民致“青春”狂潮 ,本没想去看甚至不知道 这部电影的人受身边人影响,会产生极大的兴趣,纷 宏运 纷去观影,切身体验。
宏运
XUHONGYUN Film 制作
《致青春》 故事梗概
《致青春》上映首日票房 突破4650万,首周3天票房达到 1.5亿,打破《人再囧途之泰囧》 的华语片首日票房纪录后,上 映三日又创下一个新纪录—— 票房1.4亿元,赵薇因此成为国 内首个凭借处女作票房过亿的 女导演。在票房一路高歌的同 时,还引发了网友怀念青春潮 流 。截止5月3日,票房破4.5亿。 不得不说此部影片取得了巨大 的成功。
宏运
XUHONGYUN Film 制作
宣传短片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宣传短片 致青春 .mp4
宏运
XUHONGYUN Film 制作
谢谢观看
宏运
XUHONGYUN Film 制作 ——12文化事业管理:许宏运
宏运
XUHONGYUN Film 制作
《致青春》 宣传主题创意
• 一、定位性谋略
• 二、证词法
• 三、乐队花车法 • 四、综艺节目宣传
青春题材电影传播特征解析——以《致青春》为例

青春题材电影传播特征解析——以《致青春》为例作者:王欣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8期王欣(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锦州 121001)摘要:近年来,青春题材电影成为市场的主力军,此类影片因其浓郁的怀旧情结,充满着对青春的深刻怀想与眷恋而受到观众的追捧。
2013年热映的电影《致青春》虽然已成“旧片”,但是青春狂潮却由它引发,并且引领此类电影的发展趋向。
因此,再次从文化传播的视角出发对其传播特征进行解析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青春题材;致青春;传播特征;文化传播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153-02赵薇导演的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讲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发生在大学校园里面的青春故事。
影片上映后取得了7.1亿元票房的传播效果,并掀起了国内青春题材电影的流行潮。
即使在当下,探讨此类电影,《致青春》依然具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致青春”——校园文化风潮青春题材电影毫无疑问地将故事的发生地和人物角色的设置等放置于校园生活中,“青春+校园”成为此类电影主要的传播背景。
电影《致青春》是一部具有里程碑式的青春校园型影视文化作品,赵薇在这里意图重构并再现一个逼真的、具有年代感的、能够引发观众集体共鸣的青春校园生活场景。
《致青春》几乎是“复制”了上个世纪90时代南京的京南理工大学的一切,《新白娘子传奇》、游戏机、午夜广播“知心姐姐”、《红日》、阮玲玉海报等,无不带有那个年代南京大学生活的主要特征。
在那段青春中,男生写过情书、耍过帅、打飞机、看毛片,女生在小回廊里喂蚊子等自己喜欢的男生……朋友们在伤心时一起哭泣,在高兴时一起欢笑,朋友难堪时想尽办法为她解围,朋友离别时在心底默默地为其祝福,最后的毕业聚餐时“泪如雨下”和慷慨激昂。
与《致青春》相似的校园故事是青春题材电影的核心所在,如2014年上映的电影《同桌的你》,令人倾羡初中、高中到大学时代校园的纯真感情,那时的感情可以不参杂半点的杂质。
电影《致青春》线上宣传策略解析 --- 新浪微博:@王义之

《致青春》线上宣传策略解析--- 新浪微博:@王义之“找你妹”,这款国内目前大热的手游,2013年4月,推出《致青春》关卡。
对于和热酷的合作,《致青春》的新闻通稿中有这样一句话:“合作源于目标人群的高度重叠,电影观众定位是在校学生,和毕业多年后依然对校园生涯保持眷恋和回思的白领阶层。
“用于描述目标人群的语言貌似比较含蓄,但电影从最早的筹备到最终的上映,商业企图却未必含糊。
下面结合可知的事实,以及个人的判断,我将尽可能还原致青春宣传策略成形的前后始末,以及引发全民话题的主要原因。
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
为了便于理解一部电影是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引发全民话题的,我将影响电影的近两百项事件整理成了一份详细的思维导图,并且根据片方的策略演变,划分成了六个阶段。
线上宣传时间轴:准备期:2013年1月12日前在《致青春》官方微博的页面左侧,有一项在2012年7月份进行的调查,参与人数一千余人。
调查罗列了一些青春的关键词,从最后的投票结果看,朋友、纯真、迷茫、阳光与青春关联度最高,爱情则是在其次。
这份调查或许影响了片方的宣传策略,一部讲述爱情的电影,最终的宣传中,却没有将爱情作为宣传的重点。
在2012年的12月,片方曾发布过零星的剧照,官方的第一批新闻通稿中,“复古小清新”是这部影片的宣传主题。
此时,宣传团队的思路并没有像之后那般清晰,采取的是婉约派策略,可能成片还未完成,对于宣传策略依旧在摸索中。
先导期:1月12日– 1月31日第二个阶段,围绕先导预告片,所形成的策略,已经不再是以小清新为重心,而是以反传统类型片的姿态出现。
导演在宣传中,开始频繁提及“重口味”,预告片的宣传通稿中,“怀旧、热血、伤痛”成为新的关键词。
不过,这个阶段是对市场反应的观察期,片方的各类措辞总结之后,约等于一句模棱两可的话:“这部电影是以青春史和大沧桑打底,小清新与重口味兼备“。
是不是觉得这句话有些耳熟,对了,外交部经常这么用。
预热期:2月26日– 3月18日先导预告片发布之后,进入春节,片方的宣传也因此暂歇。
以《致青春》为例,看新媒体时代下中国电影营销的变革

以《致青春》为例,看新媒体时代下中国电影营销的变革作者:文清瑶罗胜京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7期摘要: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欧美好莱坞大片始终占据了较大的份额,本土影片却经历了一段较长的低迷期。
然而,从2010年开始,国内不少小成本电影从中脱颖而出,拿到了高票房和好口碑。
2013年4月27日上映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更是引爆了社会话题,创造了中国影业又一新的传奇。
而这些辉煌的成绩除了好剧本、好题材外,主要取决于新的营销模式和理念,在新媒体时代下,中国的电影营销正在展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
关键词:新媒体;电影营销;微博;整合资源[中图分类号]:I2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7--02如今,中国人的生活正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变化不仅仅在日常的生活方式上,还体现在各个专业领域,例如电影营销。
2013年,一股有关“青春”、“怀旧”的浪潮充斥在人们的周围,尤其是在毕业季,以“告别青春”“致青春”为主题的毕业照、毕业视频频繁出现于网络上。
这些现象都与一部电影有关——《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这部由赵薇首次执导的电影《致青春》自4月26日上映后的第二天就拿到了4500万的票房,一个月冲破7亿,观影人数达2200万。
在《致青春》上映之前,有专业人士表示这部电影必会大获全胜,不仅仅是源于电影本身的内容和赵薇的影响力,更多的是在于一次周密策划、持久执行的营销方案,而这不禁让人们开始探究中国的电影营销究竟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它的未来又会带给人们怎样的期待。
一、中国电影营销发展在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一)营销意识欠缺,宣传力度不够“营销”这个词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对于中国电影业来说都是非常陌生的,大多数人认为电影的成功只能依靠好的剧本。
2002年张艺谋的电影《英雄》通过制造新闻话题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宣传效果,这才使一些人看到了营销的巨大魅力,此后,我们虽不断看见“电影营销”的影子,但仅仅是蜻蜓点水式的,并没有产生显著的成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王菲献唱主题曲
歌坛天后王菲作 为赵薇的闺蜜,不仅 在微博上助阵,更是 倾情献唱主题曲《致 青春》。电影还未上 映,主题曲已火爆荧 屏,王菲的高人气也 为电影吸引不少观众。
3、幕后团队保驾护航
曾成功投资过多部电视剧的 华视影视作为《致我们终将逝去 的青春》的投资方,也是第一次 投资电影作品。香港著名导演, 早期曾导演作品《阮玲玉》助张 曼玉勇夺金马、金像影后的关锦 鹏担任该影片的监制,电影编剧 李樯也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有这 样一个幕后团队保驾护航,也为 电影宣传加大了力度。
二、证词法
可以说,这部电影在 传播谋略上,证词法是 重头戏。我们具体来分 析一下。
1、赵薇的情感依赖
《致青春》吸引力之一是来自赵薇,赵薇 作为国内著名影视巨星,票房号召力是毋庸 臵疑的。一方面是多年来,赵薇积累了无数 忠实粉丝。另一方面是人们都好奇,这个让 不少人觉得疯疯癫癫的丫头究竟会拍出怎样 一部片子? 赵薇首部执导电影就是最好的宣 传标签!
《致青春》
--之传播谋略
《 致 梗 青 概 春 》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简 称《致青春》,是著名演员赵薇 的处女导演作,也是其在北京电 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的毕业作品。 影片改编自著名作家辛夷坞的同 名小说,由香港著名导演关锦鹏 担任监制,内地著名编剧李樯操 刀改编剧本,海峡两岸著名演员 赵又廷、韩庚、杨子珊、刘雅瑟 等领衔主演,华语歌坛天后王菲 演唱主题曲《致青春》,于2013 年4月26号全国公映。
谢 谢 观 赏 !
《致青春》传播谋略
一、定位性谋略
二、证词法 三、乐队花车法 四、综艺节目宣传
一、定位性谋略
《致青春》看片名就知道这是一部青春题材 的电影。 《致青春》将电影定位于大众青春文 艺片,将观影目标人群瞄准了大学生以及拥有 过大学生活的人,青春文艺片是最好的电影类 型。无论是青春已逝还是正值青春的人们都会 对这样一部电影充满期待,网罗了70后80后90 后一大批影迷。《致青春》上映后,央视的新 闻称这是“十年来内地最好的青春片”,称该 片用青春回忆成功吸引观众。人民日报的官方 微博也在推介该片:“好像所有人都在寻找青 春。在这个功名利禄、房价工资无时不牵绊住 手脚的年月里,不妨谈谈青春吧……有时,只 要勇敢一次,便有青春不腐。”片中的“青春” 二字,成为了法宝。
四、电视节目宣传
赵薇剧组积极上各种具有较 大影响力的综艺节目访谈节目为 电影宣传造势,例如《快乐大本 营》、《天天向上》、《鲁豫有 约》等,这些节目知名度都是很 高的,如此轮番轰炸,观众想不 知道这部电影都难。
快乐大本营
鲁豫有约
总结
《致青春》无疑是一 部成功的电影,从它的宣 传上就可见一斑。 俗话说得好酒香还怕 巷子深,一部好的电影要 获得成功,不仅要精良的 制作,还要有好的传播谋 略,双管齐下,成功是必 然的!Biblioteka 《 致 票 青 房 春 》
《致青春》上映首日票房 突破4650万,首周3天票房 达到1.5亿,打破《人再囧途 之泰囧》的华语片首日票房 纪录后,上映三日又创下一 个新纪录——票房1.4亿元, 赵薇因此成为国内首个凭借 处女作票房过亿的女导演。 在票房一路高歌的同时,还 引发了网友怀念青春潮流 。 截止5月3日,票房破4.5亿。 不得不说此部影片取得了巨 大的成功。
4、明星助阵宣传
舒淇说“滴儿~等得我颈子 都长了。”姚晨也说:“青春已 逝,理想不老。必须要去看。” 那英更是力挺还有文章等,这些 明星本身的粉丝不少,他们无形 中为电影宣传造势,成为拉动票 房的有力渠道。
三、乐队花车法
影片引发的青春怀旧情结,成为近日大众文化生活 的热议话题。自26日起,“致青春”这一关键词就雄踞 24小时热门微博、微博综合热搜榜、实时热词、影视热 搜榜等多个话题榜榜首。如果说娱乐新闻中《致青春》 随处可见的报道并不稀奇,那么同期各大商业网站、广 播、电视关于“青春”的风靡讨论,则更能说明“青春” 一词席卷了每个人的记忆。一部《致青春》引发全民致 “青春”狂潮 ,本没想去看甚至不知道这部电影的人受 身边人影响,会产生极大的兴趣,纷纷去观影,切身体 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