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常用操作技术规范支气管造影术
支气管造影

支气管造影支气管造影介绍:支气管造影是直接观察支气管病变的检查方法,诊断效果好,但患者有一定痛苦。
支气管造影是胸部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对支气管疾病有肯定的诊断价值。
它能确定病变的部位、范围及病变的性质,为临床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支气管造影正常值:正常造影表现:各叶段支气管分支由粗变细,分级清楚,分布正常,管壁光滑,充盈均匀并容易充盈至远端。
两侧支气管阴影对称。
支气管造影临床意义:支气管造影的适用症范围有:(1)先天或后天性支气管和肺的疾患,如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和肺部肿瘤、机化性肺炎、慢性肺脓肿以及肺不张等。
(2)原因不明的长期咳嗽或咯血。
(3)反复发作的肺炎,尤其是反复发生在同一部位的肺炎。
(4)单侧肺门增大、性质不能肯定者。
(5)慢性空洞或囊肿的鉴别诊断。
(6)局限性肺气肿或肺不张。
检查结果分析:1.若支气管充盈后粗细不均且有局部下周或扩张,支气管固定僵硬、聚拢扭曲,造影剂排空延迟,常见于支气管扩张。
2.若有局部支气管狭窄或阻塞或有管腔的压迫变形,多见于肿瘤、外伤、异物、结核或炎症。
3.管壁不规则,造影剂突出管壁,可能是支气管胸膜瘘、食管瘘。
支气管造影注意事项:1.禁忌症:(1)周身情况衰竭,年龄过大,心肺肝功能不良者。
(2)支气管、肺部急性感染,浸润性肺结核患者。
(3)2周内发生大咯血者。
(4)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对碘过敏者。
2.术前向患者详细说明造影的目的、方法和可能出现的痛苦,以便取得患者的配合。
3.造影前4h及造影后2h应禁食。
4.痰量多时,术前应做体位引流。
5.造影剂的配制应稀稠适当,以免造影剂进入肺泡;注入造影剂时变换体位,使造影剂分布均匀。
6.麻醉应充分,防止咳嗽剧烈影响造影效果。
7.术后进行体位引流,促进造影剂尽快排出。
支气管造影检查过程:暂无相关信息。
胸外科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

目录第一章胸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1)第一节胸部外伤 (1)第二节食管癌 (7)第三节贲门癌 (17)第四节贲门失驰缓症 (19)第五节食管裂孔疝 (20)第六节肺癌 (22)第七节支气管扩张症 (34)第八节慢性脓胸 (36)第九节肺结核病 (39)第十节纵隔肿瘤 (41)第十一节电视胸腔镜诊疗常规 (46)第十二节电视纵隔镜术 (52)第二章胸部手术前后处理 (59)第三章胸外科常用操作技术规范 (63)第一节胸腔闭式引流术 (63)第二节纤维(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 (64)第三节支气管造影术 (67)第四节胸部CT针吸活检 (68)第五节颈部前斜角肌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70)第六节支气动脉造影及灌注化疗 (70)第七节环甲膜穿刺术 (72)第八节食管扩张术 (74)第四章常用临床技术操作 (77)第一节胸膜腔穿刺术 (77)第二节腹腔穿刺 (78)第三节心包腔穿刺术 (80)第四节骨髓穿刺术及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术 (81)第五节腰椎穿刺术 (85)附录一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 (87)附录二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 (95)附录三心肺复苏诊疗规范 (98)第一章胸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第一节胸部外伤一、肋骨骨折【定义】肋骨的连续性中断称之,分单根和多根肋骨骨折,常由外伤引起。
【诊断】(一)病史:有胸部外伤史。
(二)体格检查:1·骨折处有压痛,胸廓挤压痛,有时可能们及骨擦感。
2·严重肋骨骨折(特别合并血气胸者)有呼吸急促、鼻翼煽动、紫绀,脉搏增快,血压降低。
3·如有胸膜、肺损伤,胸壁可们及皮下气肿,合并血气胸可出现气管移位,患侧呼吸音减弱,叩诊鼓音(气胸)或实音(血胸)。
4,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可见伤处胸壁塌陷,有反常呼吸运动。
(三)辅助检查l·X线摄片:可明确诊断,了解肋骨骨折的部位、范围以及有无血、气胸。
如骨折在肋软骨处,X线片不一定能显示,如临床上疑有骨折应按骨折处理。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①原因不明的咯血或慢性刺激性咳嗽。
②有支气管阻塞表现,如局限性哮鸣音、局限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或任何肺不张等。
③疑有气管、支气管肿瘤者。
④原因不明的喉返神经或膈神经麻痹。
⑤痰中发现癌细胞或找到结核分枝杆菌,而胸片未找到病变者。
⑥疑有支气管异物、结石者。
⑦肺部弥漫性病变或肺周边肿块,需行肺活检、刷检或灌洗进行细胞学或细菌学检查,以明确诊断者。
⑧胸片有原因不明的浸润性病变。
⑨收集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查。
⑩支气管肺泡灌流、支气管内给药及抽吸(痰液或血液)治疗。
⑾气管切开后长期留置套管的病人,了解其气管有无粘膜损伤及坏死。
⑿肺门肿大、肺部原因不明的肿块,前者多考虑中央型肺癌。
肺内原因不明肿块可在胸透下进行肿块活检。
⒀选择性的某肺叶或肺段的碘油或碘水造影。
2.禁忌证:①病人不合作,必要时请麻醉医师协助在全身麻醉下进行。
⑦正在大咯血者。
⑧严重肺部感染并高热者。
④严重呼吸衰竭,供氧后Pa02<60mmHg(8kPa)者。
⑤主动脉弓瘤病人。
⑥近6个月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者。
⑦血压如超过170/100mmHg(22.7/13.kPa),应待血压降至140/90mmHg(18.7/12kPa)再做检查。
⑧严重心律失常。
⑨急性哮喘发作。
【操作准备】1.术前做全面的体检及胸部x线照片,血小板计数及出血、凝血时间。
高龄或疑有心脏病者,须做心电图检查。
肺功能不全者,做通气功能检查及血气分析。
2.向病人说明需配合检查的有荚事项,消除病人顾虑。
3.术前禁食4~6小时。
4.术前半小时肌内注射阿托品0.5~1mg或口服阿托品0.6mg。
肌内注射苯巴比妥0.1g或口服苯巴比妥0.06g,亦可肌内注射地西泮10mg或哌替啶50mg。
【操作步骤】1.麻醉:良好的麻醉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能否成功的关键,目前常用2%利多卡因。
一般情况下,成人应用利多卡因总量不应超过0.2g。
支气管造影术临床诊疗规范

支气管造影术临床诊疗规范【适应证】1.支气管扩张症,明确支扩的类型、范围、部位。
2.肺部肿瘤。
3.原因不明的咯血者。
4.其它胸部疾患:如支气管狭窄、阻塞、受压等。
【禁忌证】1.有严重的心、肝、肾疾病。
2.有明显的造影剂过敏者。
3.近期有大量咯血者。
【方法】造影前摄胸部正、侧位平片,了解肺部疾患发生的部位,并行碘过敏试验,造影在带有遥控(或有录像装置)的X线机上进行。
1.经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插管支气管造影法:用1%地卡因喷咽喉麻醉后经鼻腔插入纤支镜,进行纤支镜的常规检查、活检,刷检,随后经纤支镜的“活检孔”置入导引钢丝(退出纤支镜),在导引钢丝引导下插入F,心导管,在透视下把心导管放置在左或右支气管口处,经心导管注入1%地卡因或2%利多卡因2~3m1,1~2分钟后缓慢注入76%泛影葡胺至支气管呈灌注性充盈,立即摄片(或连续录像)。
若需对侧支气管造影,待病人咳出造影剂后(注意不要脱管),在透视下把导管放置在另一侧主支气管注入造影剂,摄胸片。
2.经鼻导管插管造影:用1%地卡因喷咽喉麻醉后经鼻腔插入F16导尿管(剪除末端闭塞部)至气管,随后经导尿管插入F7心导管(退出导尿管),在透视下把导管放置在左(或右)主支气管口处,然后注药、造影,摄片。
3.经纤支镜选择性支气管插管造影法:在纤支镜明视下,经“活检孔”插入塑料管至怀疑有病变的肺段支气管,然后注入造影剂,摄胸片。
【注意事项】泛影葡胺是水溶性碘剂,具有粘性小,流速决,有刺激性特点,所以(1)在造影中病人要密切配合,情绪安定;(2)注入造影剂前应先注入适量的地卡因或利多卡因,以减少呛咳;(3)要控制造影剂的注入速度,支气管灌注满意时需立即摄X线片;(4)避免导管插入过深,否则造影剂易扩散至肺泡;(5)造影侧的支气管宜位于较低位置,一般摄斜、侧位二片;(6)造影剂的剂量一般每次注入76%泛影葡胺10~2Oml,但应以电视屏上支气管充盈灌注为准。
胸外科常用操作技术规范纤维

胸外科常用操作技术规范纤维(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适应证】1.诊断方面:(1)原因不明的咯血或血痰需明确诊断及出血部位。
(2)原因不明的顽固性咳嗽,气道阻塞、声带麻痹、呼吸困难需查明原因者。
(3)胸部X线片发现块影、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或痰瘤细胞阳性而胸片无异常,需进一步明确诊断者。
(4)肺弥漫性病变或周边性病变需通过纤支镜行肺活检。
(5)需作叶、段支气管选择性造影者。
(6)肺叶切除前后检查,以确定切除范围及判断手术效果。
(7)长期气管切开留置导管者定期观察气管粘膜情况。
(8)疑诊结节病,肺蛋白沉积症等疾病需作肺泡灌洗检查。
(9)可用于胸膜腔内检查。
2.治疗方面:(1)对大量分泌物而无力咳嗽或引起肺不张者,协助吸痰有利于肺复张及加强通气。
(2)可用于支气管或肺内病变局部注入药物。
(3)对肺癌患者行局部激光照射治疗。
(4)清除气管内较小的异物。
(5)对咯血不止的患者通过纤支镜送入前端带气囊的导管填塞止血。
【禁忌证】1.绝对禁忌症:(1)极度衰弱不能耐受者。
(2)有严重心脏病,心律紊乱,主动脉瘤及血压高于21.3/13.3KPa(160/1O0mmHg)。
(3)有严重呼吸功能不全,PaO2低于6.65kPa者。
(4)有严重出血倾向及凝血机制障碍。
(5)肺动脉高压,肺部病变疑为动静脉瘘及肺化脓症者均不宜经纤支镜行肺活检。
(6)精神不正常不能配合操作者。
2.相对禁忌症:(1)新近有支气管哮喘或正在大咯血者宜缓解后两周再进行检查。
(2)新近有支气管、肺急性感染者,待炎症控制后再作检查。
(3)对肺大泡患者应持慎重态度,避免发生气胸。
(4)有上腔静脉阻塞,静脉压甚高,呼吸困难明显者。
(5)较大的气管异物者 (一般活检钳难以取出)【方法】1.术前准备:术前禁食4小时,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0.5mg 安定10mg。
2.麻醉方法:1%地卡因喷雾咽喉,每2~3分钟1次,共3次;必要时环甲膜穿刺,注入2%利多卡因2~5ml。
放射科胸部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

放射科胸部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一、胸部【适应证】1.肺部及支气管病变。
2.心脏及大血管病变。
3.纵隔和横膈病变。
4.胸膜和胸壁病变。
5.肋骨骨折及骨质改变。
6.常规体格检查。
【摄影前准备】1.认真核对X线摄影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摄影部位。
对检查目的、摄影部位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7.根据检查部位选择适宜尺寸的胶片与暗盒。
8.X线照片标记(包括病人片号、日期、照片的序号、体位左右标记等)要齐全、核准无误。
9.开机预热,拟定并调整摄影条件。
10清除病人胸部可造成影像伪影的衣服和饰物。
11对病人进行吸气、屏气训练。
(一)胸部一后前立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站立于立位摄影架前,取后前位,两足分开,站稳。
2.人体正中矢状面与暗盒长轴中线重合,下颌略仰,暗盒上缘超出两肩。
3.双肘屈曲,手背置于臀部,肘部尽量向前贴紧摄影架。
4.使用滤线器。
5.摄影距离为150s180cm。
6.中心线呈水平方向,经第6胸椎垂直射入暗盒。
7.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8.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1.设备条件具备时,应采用高电压摄影,滤线栅比值不小于10:Io2.进行病人呼吸屏气的训练。
3.去除胸部一切可能产生伪影的衣、物。
4.重症病人及婴幼儿可采取半卧位或仰卧正位摄影。
(二I胸部一一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侧立于立位摄影架前,被检侧靠近胶片。
5.双上肢上举,环抱头部。
两足分开,以稳定身体。
6.胸部腋中线对准暗盒长轴中线。
7.胶片上缘应超出肩部,下缘包括前后肋膈角。
8.使用滤线器。
9.摄影距离为150-180cmo10中心线经腋中线第6胸椎水平高度,垂直射入暗盒。
11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12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1.进行病人呼吸屏气的训练。
13去除胸部一切可能产生伪影的衣、物。
14重症病人及婴幼儿可采取侧卧位或仰卧水平侧位摄影。
临床基本操作操作规范(胸外科)

胸外科技术操作规范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1.准备物品:胸穿包一个(内有弯盘1个孔巾1条试管2个、载波片3-4片、小标本瓶2个、纱布5-8块、穿刺针2套、镊子两把) ,无菌手套2付,无菌盘1个(内有棉签缸、碘伏棉球缸、弯盘),胶布,注射器4个(5ml、20ml各2个),带金属标记物1个,2%利多卡因10ml,碘伏,定位纸。
2.患者准备:协助医生为患者做好必要的检查;化验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常规,肝功等检查项目;做心电图检测心功能情况;监测生命体征;术前禁食4h。
并且做好呼吸配合。
3.评估环境安全及患者病情。
4.手消,同时核对患者身份。
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姓名、年龄)核对腕带内容。
如“XX床是吧?叫什么名字?xx岁了是吧?”4.知情告知并保护患者隐私。
对患者目前情况及操作目的进行告知,充分征得患者同意。
5.操作步骤。
(1)术者必须仔细询问病史、体查患者和阅读CT片,然后根据CT片显示病变的部位选择相对舒适的体位如仰卧位、侧卧位或俯卧位,测量病灶的最大直径,并在相当于病变的体表穿刺点区放置定位器后,行包括病灶上下层面在内的CT 扫描,直径>3cm者,层厚5 mm,直径<3 cm者,层厚2.5 mm。
(2)确定穿刺点、进针方向、角度及深度,根据病灶位置选定穿刺针的型号和长度。
(3)在穿刺点常规消毒,用2%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至胸膜,保留针头再次局部扫描确认进针深度和角度。
(4)根据设定的穿刺计划,在患者屏气时快速进针至病灶后再次对病灶扫描,以确定针尖在病灶内的位置,当穿刺针尖达到预定位置后切割取材。
(5)一般切割槽内可获得(1.0~2.0)cm×0.1cm大小的线头虫样组织标本,放入10%甲醛固定液内,且把针上残余组织均匀薄涂于玻片,放入同样固定液内送病理检查。
若获得的组织标本不理想且患者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可再次穿刺。
(6)简单包扎后做全肺扫描,了解有无并发症。
休息1 h后离开,病情较重或有并发症者留观,给予止血、抗炎、吸氧等对症处理。
胸外科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目录第一章胸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1)第一节胸部外伤 (1)第二节食管癌 (8)第三节贲门癌 (17)第四节贲门失驰缓症 (20)第五节食管裂孔疝 (21)第六节肺癌 (23)第七节支气管扩张症 (38)第八节慢性脓胸 (41)第九节肺结核病 (44)第十节纵隔肿瘤 (48)第十一节电视胸腔镜诊疗常规 (54)第十二节电视纵隔镜术 (61)第二章胸部手术前后处理 (70)第三章胸外科常用操作技术规范 (74)第一节胸腔闭式引流术 (74)第二节纤维(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 (76)第三节支气管造影术 (78)【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第四节胸部CT针吸活检 (80)第五节颈部前斜角肌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82)第六节支气动脉造影及灌注化疗 (82)第七节环甲膜穿刺术 (85)第八节食管扩张术 (86)第四章常用临床技术操作 (89)第一节胸膜腔穿刺术 (89)第二节腹腔穿刺 (91)第三节心包腔穿刺术 (92)第四节骨髓穿刺术及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术 (94)第五节腰椎穿刺术 (99)附录一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 (102)附录二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 (112)附录三心肺复苏诊疗规范 (115)【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第一章胸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第一节胸部外伤一、肋骨骨折【定义】肋骨的连续性中断称之,分单根和多根肋骨骨折,常由外伤引起。
【诊断】(一)病史:有胸部外伤史。
(二)体格检查:1·骨折处有压痛,胸廓挤压痛,有时可能们及骨擦感。
2·严重肋骨骨折(特别合并血气胸者)有呼吸急促、鼻翼煽动、紫绀,脉搏增快,血压降低。
3·如有胸膜、肺损伤,胸壁可们及皮下气肿,合并血气胸可出现气管移位,患侧呼吸音减弱,叩诊鼓音(气胸)或实音(血胸)。
4,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可见伤处胸壁塌陷,有反常呼吸运动。
(三)辅助检查l·X线摄片:可明确诊断,了解肋骨骨折的部位、范围以及有无血、气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外科常用操作技术规范支气管造影术
【适应证】
1.支气管扩张症,明确支扩的类型、范围、部位。
2.肺部肿瘤。
3.原因不明的咯血者。
4.其它胸部疾患:如支气管狭窄、阻塞、受压等。
【禁忌证】
1.有严重的心、肝、肾疾病。
2.有明显的造影剂过敏者。
3.近期有大量咯血者。
【方法】
造影前摄胸部正、侧位平片,了解肺部疾患发生的部位,并行碘过敏试验,造影在带有遥控 (或有录像装置)的X线机上进行。
1.经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插管支气管造影法:用1%地卡因喷咽喉麻醉后经鼻腔插入纤支镜,进行纤支镜的常规检查、活检,刷检,随后经纤支镜的“活检孔”置入导引钢丝 (退出纤支镜),在导引钢丝引导下插入F,心导管,在透视下把心导管放置在左或右支气管口处,经心导管注入1%地卡因或2%利多卡因2~3m1,1~2分钟后缓慢注入76%泛影葡胺至支气管呈灌注性充盈,立即摄片(或连续录像)。
若需对侧支气管造影,待病人咳出
造影剂后(注意不要脱管),在透视下把导管放置在另一侧主支气管注入造影剂,摄胸片。
2.经鼻导管插管造影:用1%地卡因喷咽喉麻醉后经鼻腔插入
F16导尿管(剪除末端闭塞部)至气管,随后经导尿管插入F7心导管(退出导尿管),在透视下把导管放置在左(或右)主支气管口处,然后注药、造影,摄片。
3.经纤支镜选择性支气管插管造影法:在纤支镜明视下,经“活检孔”插入塑料管至怀疑有病变的肺段支气管,然后注入造影剂,摄胸片。
【注意事项】
泛影葡胺是水溶性碘剂,具有粘性小,流速决,有刺激性特点,所以(1)在造影中病人要密切配合,情绪安定;(2)注入造影剂前应先注入适量的地卡因或利多卡因,以减少呛咳;(3)要控制造影剂的注入速度,支气管灌注满意时需立即摄X线片;(4)避免导管插入过深,否则造影剂易扩散至肺泡;(5)造影侧的支气管宜位于较低位置,一般摄斜、侧位二片;(6)造影剂的剂量一般每次注入76%泛影葡胺10~2Oml,但应以电视屏上支气管充盈灌注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