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54085
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一、基本程序
1.立题: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实用性 2.建立假说:预期结果 3.设计:实验研究的计划和方案 4.实验准备、预实验及正式实验 5.结果分析处理及撰写论文
二、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
1.实验对象:选择要求 2.处理因素:主要因素、标准化、非处理因素 3.观察指标:选择原则(特异性、客观性、重
横标目
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 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测定
【实验目的】 1. 测定药物LD50 和ED50 的方法 2. 理解其药理学和毒理学意义。
【相关知识】 ED50(median effective dose):
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一定数量的动物用药 后,约半数实验动物出现疗效的药物剂量。
LD1和ED99的比值,可靠性更高。பைடு நூலகம்
【实验步骤】
用改进寇氏法测定盐酸普鲁卡因的LD50
1. 4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称重编号 2. 按表剂量分别给药(i.p.普鲁卡因0.1ml/10g) 3. 观察30min内的中毒症状和死亡数 4. 列表,按公式计算LD50
用序贯法测定尼可刹米的LD50
LD50(median lethal dose):
药物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 TI):
LD50和ED50的比值,药物安全性指标。
安全范围(margin of safety):
LD5 ~ ED95之间的距离,其值越大越安全。
可靠安全系数(certain safety factor):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00 + +
20 2 6
700
-++
普鲁卡因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和计算

(2)计算LD50 logD与机率单位之间有线性关系,因此将logD作为X,机率单位作为Y,用计算器作直线 回归。LD50的对数值与机率单位5相对应,故输入5(Y值),连续按“SHIFT”和“…)]”键后显示的 X值,即为LD50的对数(称为m),取其反对数,就是LD50。在此例,结果为: m=logLD50=0.7891 LD50=log-1m=6.1532g/kg (3)计算LD50的95%可信限 由于实验求得的LD50存在抽样误差,因此须按统计学方法确定LD50值95%可能出现的 范围(95%可信限)。在此例,由于n数相等,计算方法如下: m±1.96Sm(Sm为m的标准误) m=logLD50=0.7891(见上述计算步骤) Sm2=1/b2[(m-X)2/∑W(X-`X)2+1/∑W]
其中∑W(X-`X)2=∑WX2(∑WX)2/∑W=0.1735、b=8.4605(从直线回归计算中得出)、`X=∑WX/∑W=0.7752,因而
Sm2=0.01397×[(0.7891-0.7752)2/0.1735+0.05266]=0.0007512
m±1.96Sm=0.7891±0.05372=0.73538-0.84282 分别取反对数,取LD50的95%可信限:5.4373-6.9634g/kg
权重 系数 0.343 0.576 0.637 0.343
权重* W 3.43 5.76 6.37 3.43 ΣW
WX WX2
2.1554 1.3545 4.1766 3.0284 5.2374 4.3062 3.1525 2.8975 ΣWX ΣWX2
* 权重=权重系数×各组动物数(n)
11.586 18.99 14.7219 6
(4)LD50及其95%可信限:6.1532g/kg(5.4373-6.9634g/kg)
药物半数致死量测定

士的宁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操作版【目的】1.掌握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的基本步骤;2.掌握按改良寇氏法计算LD50的方法。
【原理】半数致死量是衡量药物毒性大小的重要标志,LD50表示能使全部实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是以动物死亡或存活作为质反应指标。
LD50与毒性呈负相关。
当剂量取对数值时,曲线呈近似两端对称的S型,对称点位于LD50。
LD50处斜率最大,灵敏度最高;曲线两端平坦,在1%或100% 附近灵敏度最差,剂量不易确定。
对称点附近量效关系呈直线关系,即该段范围内效应百分率/比与对数剂量呈正比关系。
(见右图)测定LD50的方法有多种,但以改良的寇氏法计算简便,结果较准确,比较常用。
对于毒性低的药物测不到LD50,则按最高可用的浓缩浓度、以最大给药容积给药,即最大给药量,如能导致实验动物死亡,可检测其最小致死量和最大耐图质反应量效关系曲线受量,否则即以最大给药量反映其安全性。
【材料】动物:小鼠,雌雄兼用,18~22g。
药品:士的宁溶液(0.125mg/mL)。
器材:鼠笼,JY4001电子秤,1.0mL注射器,试管,试管架。
【方法】1.预实验:取小鼠8~12只,分成4~5组,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士的宁,摸索出可致小鼠大多数死亡的最小剂量(D m)及大多数小鼠不致死亡的剂量(D n)。
即找出引起0%到100%死亡率剂量的所在范围。
(参考剂量:D m为0.125mg/mL,0.1mL/10g)2.正式实验:以预实验所获得的D m和D n确定正式实验组数及组间剂量比(分5个剂量组,按1:0.8组间等比)。
每组取10只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
药液按等比稀释,腹腔注射,给药容量都为0.1mL /10g。
给药后观察30分钟。
(正式实验观察7~14天,并设阴性对照组)3.汇总实验结果,计算士的宁LD50及其95%可信限。
【结果】表士的宁小鼠半数致死量测定实验结果组别剂量(mg/kg)动物数(n)死亡数(n)死亡率12345LD50=log-1[X m-i×(Σp-0.5)]LD50的95%可信限=log-1(X50±1.96S X50)LD50的平均可信限=LD50±(LD50的95%可信限的高限-低限)/2S X50=i×[(Σp-Σp2)/(n-1)]1/2注:【计算中通常以“10”为底】X m为最大剂量组的对数值,i为相邻两剂量比值的对数(高剂量组作分子);p为各组死亡率,Σp为各组死亡率总和;X50为lgLD50,S X50为X50(lgLD50)的标准误差。
药理学-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

半数致死量(LD50)
特点:1、是药物的剂量反应曲线上最敏感的 一点。
死亡率
50%
剂量
LD50
2、 测量简单,准确性高,误差小,易重复。
2020/7/28
实验目的
测定药物的LD50 了解常用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2020/7/28
实验方法
改良寇氏法 可直接用实验动物的死亡率进行计算,方法简 单,计算简便。
2 一组小鼠编号1-25,另一组小鼠编号26-50。 标签上排写编号,下排写体重,体重取整数。
3 根据Excell软件取随机数字,排序随机数字。 4 按随机数字取小鼠于另一鼠笼20/7/28
实验结果
解磷定LD50的实验结果
组别
1# 2# 3# 4# 5#
小白鼠 浓度
(只) (mg/ml)
10
1.5%
10
1.2%
10
0.96%
10
0.77%
10
0.61%
剂量 (mg/kg)
300 240 192 154 123
对数剂量
2.48 2.38 2.28 2.18 2.08
动物死亡数 死亡率
(只)
(%)
注:动物死亡数只统计给药后2小时内的死亡数
2020/7/28
3
1.5%
300
3
2#
3
0.75%
150
1
3#
3
0.375%
75
0
4#
3
0.188% 35.5
0
2020/7/28
实验步骤
小鼠50只,称重,随即分为5组
1#组10只
腹腔注射 1.5%的解 磷定溶液
药理学-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

注意事项
每一实验组使用的解磷定溶液的浓度不 同,不能混用.注射器不能混用.
数据处理的方法
2020/7/28
思考题
什么叫LD50?测定的意义和根据是什么? 试讨论改良寇氏法和Bliss法测定 LD50的
根据和优缺点
2020/7/28
结果处理
1、如果最小剂量组的死亡率为0,最大剂量组的死亡 率为100%时,则
LD50=lg-1[Xm-i (∑P-0.5)]
2、如果最小剂量组的死亡率大于0而小于30%,或最大剂
量组的死亡率小于100%而大于70%,则
LD50=lg-1[Xm-i
(∑P-
3-Pm-Pn)] 4
注: Xm为最大剂量组的剂量对数, i 为相邻两组对数剂量之差值 (大剂量组减去小剂量组), Pm为最大剂量组的死亡率,P为各组 死亡率, n为每组动物数。
半数致死量(LD5的药物后,观察动物的 中毒症状与死亡率。
分类: 1 急性(一般72h) 2 亚急性(1-3月) 3 慢性(﹥3月) 4 特殊毒性(如遗传毒性,生殖毒性)
试验。
2020/7/28
药物毒性试验
目的: 1 揭示药物的毒性强度、选择性、
3
1.5%
300
3
2#
3
0.75%
150
1
3#
3
0.375%
75
0
4#
3
0.188% 35.5
0
2020/7/28
实验步骤
小鼠50只,称重,随即分为5组
1#组10只
腹腔注射 1.5%的解 磷定溶液
0.2ml/10g
2#组10只
腹腔注射 1.2%的解 磷定溶液
药物急性毒性实验

实验一药物急性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目的】了解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的意义、原理,掌握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方法和计算过程。
【原理】LD50是指在一群动物中能使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由于实验动物的抽样误差,药物的致死量对数值大多在50%质反应的上下呈正态分布。
在这样的质反应中药物剂量和质反应间呈S型曲线,S型曲线的两端处较平,而在50%质反应处曲线斜率最大,因此这里的药物剂量稍有变动,则动物的死或活的反应出现明显差异,所以测定半数致死量能比较准确地反映药物毒性的大小。
【实验材料】1、动物:小白鼠,体重18-24g,雌、雄各半,实验前禁食12小时,不禁水。
2、药品:盐酸普鲁卡因,苦味酸。
3、器械:小鼠笼,天平,注射器(1mL),电子计算器。
【方法和步骤】(一)预备实验1、探索剂量范围:先找出100%及0%死亡的剂量,此即上下限剂量(D m及D n)。
方法是先取出小鼠9-12只,每组3只,按估计量(根据经验或文献资料定出)给药,如3只小鼠全死则降低剂量一半,如全不死则增加剂量一倍,如部分死亡,则按2:1的比例向上、向下调整剂量,由此找出上下限剂量。
2、确定组数,计算各组剂量:确定组数(G):可根据适宜的组距确定组数,一般分5-8个剂量组。
计算各组剂量:要求各组剂量按等比级数排列,在找出D m及D n和确定组数后,可按下列公式求出公比r:r再按公比计算各组剂量D1,D2,D3,D4,D5……D m,其中D1=D n=最小剂量,D2=D1⨯r; D3=D2⨯r; D4=D3⨯r; D5=D4⨯r; ……D G=D G-1⨯r。
r值一般以1.7~1.15之间为宜。
计算举例:已知某药在致死毒性实验中,Dm=187.5 mg/kg; Dn=76.8 mg/kg, 确定组数G=5,求r及各组剂量。
先代入公式求r=1.25,再计算各组剂量D1=Dn=76.8 mg/kg,D2=76.8⨯1.25=96 mg/kg, 依次计算D3,D4,及D G(D5)分别为120,150,187.5 mg/kg。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条件】 1.剂量必须按等比级数(剂量对数按等级数)分组。 2.各组动物数应相等。 3.“反应”应大致呈正态分布。最小剂量组的死亡率 (Pn)应为0%,最大剂量组的死亡率(Pm)应为 100%;如果Pn<20%或Pm>80%用校正公式计算; 如Pn>20%或Pm<80% 用此法计算结果不太准确。 3 Pm Pn 校正公式:lg LD50=XK-d ( P 4 )
计算结果
铵碘消毒剂对建鲤的半数致死量在95%的置信 区间为:56.079ml/m3—61.572ml/m3。 即铵碘消毒剂使一半建鲤死亡的平均剂量最小 为56.079ml/m3最大为61.572ml/m3,做 出这一推断的置信度为95%。
计算结果
LD5099%的置信区间 Ig-1(lgLD50 2.58SlgLD50) =Ig-1(1.7688 2.58x0.0105)
特别注意
后一动物剂量上升或下降由由前一动物的死 亡或存活决定,从第一只改变算起到最后一 只止,最后的终止号也作为一次实验结果。 若最后一只动物死亡,下降一格画“x”, 以存活计数;若最后用一只动物存活,上升 一格画“x”,以死亡计数。
例题
为测定某试剂的安全性,用序贯法测定此试剂小 白鼠腹腔注射的LD50(mg/kg),选用1月龄小 白鼠22只,给药的对数剂量应从估计最可能接 近LD50的剂量开始,本例从1.85开始,死亡记 为“+”号,存活记为“-”号。
Xk :最大对数剂量 d:相邻两组对数剂量之差,即相邻剂量比值的对数
也可以直接按照前面的校正公式计算
计算步骤
2、求lgLD50的反对数LD50 3、求lgLD50的标准误SlgLD50 Pi(1 Pi) SlgLD50=d ni 4、求lgLD50的95%的置信区间 Ig-1(lgLD50 ± 1.96SlgLD50)
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对照原则
例二: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其抢救
空白对照组 单纯失血组 失血+抢救组 失血+右旋糖酐组 失血+NaHCO3组 失血+山莨菪碱组
两组比较证明休克 是由于失血引起。 两组比较证明休克 恢复是抢救的结果。
组间比较分析何种 抢救措施更好。
实验设计的三大原则
对照
医学科 学研究
随机 重复
随机分配:实验对象分配到各 组的机会均等。
LD50(median lethal dose):
药物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 TI):
LD50和ED50的比值,药物安全性指标。
安全范围(margin of safety):
LD5/ED95的值或 LD5 ~ ED95之间的距离。
LD50 、ED50的意义
药物半数致死量 (LD50)的测定
实验要求
▪掌握测定药物LD50和ED50的药理学 意义和方法(改进寇氏法) ▪熟悉序贯法的特点、实验方法和计 算方法
【相关知识】 ED50(median effective dose):
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一定数量的动物用药 后,约半数实验动物出现疗效的药物剂量。
3.实验设计
医学科 学研究
实验设计也称为科研构思,是针对 题意为验证假说所形成的基本思路和设 想。要掌握三要素和三原则。
实验对象 处理因素 观察指标
对照原则 随机原则 重复原则
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
医学科 学研究
1.实验对象 (相似性、特殊性、标准化、
规格化、 经济性原则)
1)人 2)动物
①合适、经济。
②品种、纯度。
③年龄、性别、体重、健康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横标目
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 和半数有效量(50 和ED50 的方法 2. 理解其药理学和毒理学意义。
【相关知识】 ED50(median effective dose):
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一定数量的动物用药 后,约半数实验动物出现疗效的药物剂量。
LD1和ED99的比值,可靠性更高。
【实验步骤】
➢ 用改进寇氏法测定盐酸普鲁卡因的LD50
1. 4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称重编号 2. 按表剂量分别给药(i.p.普鲁卡因0.1ml/10g) 3. 观察30min内的中毒症状和死亡数 4. 列表,按公式计算LD50
➢ 用序贯法测定尼可刹米的LD50
第六次实验
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生理科学实验的实验设计
100
氧 80
饱 和 60 度 40 % 20
氧分压(kPa)
2.67 5.33 8.00 10.7 13.3
图1 氧分压与氧饱和度的关系
纵标目 表2
三线表
表号、表题
氨中毒实验结果
动物 氯化铵(ml/kg) 中毒发生时间(min) 中毒症状 抢救效果 实验兔 对照兔
盐酸普鲁卡因和尼可刹米的毒性作用
• 局麻药
中枢抑制作用
• 中枢兴奋药
兴奋呼吸中枢
• 致毒原因:呼吸衰竭
生理科学实验的实验设计
时间安排
• 第7周 • 第8~12周 • 第13周 • 第14周 • 第15周 • 第16周
生理科学实验设计理论 实验设计的准备及初步方案 上交实验设计书 设计性实验的论证和方案确定 实验准备 设计性实验的实验
实验设计书
题目(居中) 设计者(居中) 专业、班别(居中) 指导老师(居中)
一、 二、 三、
1. 2. 3. 4. 四、 五、
实验目的 立题依据 (附2~3条参考文献) 实验方案 实验材料 实验分组 观察指标 实验方法与步骤 创新点 实验结果预测
新药如何进行LD50 或ED50的实验
▪ 根据文献或已有资料,确定效应指标和观察手段 ▪ 预实验,根据文献确定Dmin和Dmax ▪ 选择合理的动物分组(N) ▪ 计算各组剂量比值(R),R= N-1√Dmax/Dmin ▪ 正式实验,用“等比稀释法”配制药物 ▪ 选择适当的方法计算药物LD50或ED50
LD50(median lethal dose):
药物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 TI):
LD50和ED50的比值,药物安全性指标。
安全范围(margin of safety):
LD5 ~ ED95之间的距离,其值越大越安全。
可靠安全系数(certain safety factor):
1. 10只小鼠,称重编号
2. 按表从最大剂量开始给药(i.p.尼可刹米 0.1ml/10g),观察10min
3. 若死亡,则下一只小白鼠降低一级剂量,若没死亡, 则用高一级剂量,依次类推,直至10只小白鼠全部 做完
4. 列表,计算出结果
表 尼可刹米的LD50实验用表
剂量(mg/kg) 实验结果
S F R X*R
2. 分析实验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
【注意事项】
1. 要对实验动物进行随机化分组。
2. 各组给药浓度千万不能搞错,给药 剂量要准确。
3.注意选择正确的给药部位,进针的 深浅要一致。
LD50 、ED50的意义
▪ 反映药物急性毒性大小和药理作用的强弱 ▪ 药物之间急性毒性大小和效价强度的比较 ▪ 评价药物的安全性 ▪ 其它药学参数的测定 ▪ 申报新药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药效学资料
现性、灵敏性、精确性、可行性)
三、实验设计的三大原则
1.对照原则:空白对照、自身对照、组间对照、 标准对照、实验对照
2.随机原则: 3.重复原则:
四、实验设计纲要
1.选题:简单可行 2.分组设计 3.实验对象选择及分组 4.确定观察指标 5.实施实验设计
下次内容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节律的形成 呼吸运动的调节方式 实验步骤、注意事项 实验结果的处理、打印、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00 + +
20 2 6
700
-++
+
3 1 4 11.38
490
- + - + 2 2 4 10.76
343
-
1 0 1 2.535
LD50=lg-1(30.675/11)
=102.79
【实验后处理】
1. 完成表8-1和8-2。利用公式分别求出 盐酸普鲁卡因和尼可刹米的LD50。
一、基本程序
1.立题: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实用性 2.建立假说:预期结果 3.设计:实验研究的计划和方案 4.实验准备、预实验及正式实验 5.结果分析处理及撰写论文
二、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
1.实验对象:选择要求 2.处理因素:主要因素、标准化、非处理因素 3.观察指标:选择原则(特异性、客观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