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一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合集下载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将一定浓度的药物按一定剂量比值给小鼠腹腔注射,记录小鼠的死亡情况,计算药物的半数致死量。
4、精确配制一号药液
应取原液的量:
40*5%=x*25% x=8ml
取原液8ml加入32ml水(一号药液) 从中取出每组药液量供一组使用, 在加入等量生理盐水,从中取出每 组药液量供二组使用,依此类推。
四、试验
[方法] 一、预试
快速找出0%和100%估计致死量(Dn,Dm)
首先用原液尼克刹米(25%)10倍稀释
液的一系列药液以不同容量各试4鼠,进而 2ml / 10g =6ml。
动物:小鼠,体重18-22g ,雌雄各半 将一定浓度的药物按一定剂量比值给小鼠腹腔注射,记录小鼠的死亡情况,计算药物的半数致死量。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 [Bliss法]
(综合性实验)
[目的]
1.掌握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的基本步骤 2.掌握用Bliss法计算药物的半数致死量。
[原理]
将一定浓度的药物按一定剂量比值给小鼠腹腔 注射,记录小鼠的死亡情况,计算药物的半数致 死量。
[材料]
动物:小鼠,体重18-22g ,雌雄各半 药物:25%尼克刹米、生理盐水 器材:注射器、量筒、烧杯、鼠笼、 电子天平
则可逐渐递增或递减剂量,找到4/4和0/4剂 将一定浓度的药物按一定剂量比值给小鼠腹腔注射,记录小鼠的死亡情况,计算药物的半数致死量。
=每组药液量/(1-K) 器材:注射器、量筒、烧杯、鼠笼、 电子天平
量即(Dm,Dn)。(0.2X0.7=0.14ml, =10*30g* 0.
快速找出0%和100%估计致死量(Dn,Dm)
1、每组均取10只小鼠,腹腔注射尼克刹米按照不况。(40分)

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实验 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的 测定——序贯法
实验目的
1. 掌握测定药物LD50的药理学意义、序贯法 的实验方法和计算方法;
2.熟悉盐酸普鲁卡因的毒性作用。
实验动物与实验器材
1. 实验动物: 小白鼠(18-22g),雌雄各半 2.实验器材:
仪器:注射器、鼠笼、函数型计算器 药品:2%普鲁卡因、苦味酸溶液
实验步骤
1. 实验前按表3-6拟定实验的药物剂量,相邻两剂 量按等比安排。相邻两剂量对数差为0.046。
2.每实验组取取小鼠10只,雌雄各半,称重后用 苦味酸标记;
浓度
剂量D (mg/kg)
r= 0.046
2.22 %
2%
1.8 %
1.62 %
1.45 %
合计
表3-6 小鼠半数致死量实验结果
4. 实验结果的计算与表达 LD50=log-1(C/N)mg/kg
式中: C=∑(R·logD) R=剂量组的动物只数
logD=剂量D的对数值; N=实验动物总数=∑R
注意事项
1. 对实验动物进行随机化分组; 2.各组药物浓度不能混淆; 3.给药剂量及部位要准确,进针的深浅一致;
教师:康白
药理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二、注意事项:1.分组,组长负责,穿隔离衣,轮流操作; 2.预习指导做到心中有数,注意观察结果;3.节约药品动物, 爱护仪器,不要大声喧哗,结束后清点仪器,打扫卫生;4. 轮流值日,拿送动物。 三、实验设计:(P11)对照、随机、重复的原则。 四、报告的书写:目的、器材、方法、结果、讨论、结论 五、成绩分配:理论80%,实验20%(报告5%、设计5%、 实验测验10%)
LogD
实验结果
R
R·log D

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2
0.25
LD50= lg-1 [Xm-i(Σp-0.5)] =lg-1[2.3522-0.0457(3.375-0.5)]
序贯法
取10只小鼠编号、称重 从最大剂量开始给药(尼可刹米0.1ml/10g) ,
观察10min. 若死亡,则下一只小白鼠降低一级 剂量,若没死亡,则用高一级剂量,依次类推, 直至10只小白鼠全死. 记录结果 计算X·R、∑(X·R) 按公式计算尼可刹米的半数致死量
LD50(median lethal dose):
药物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 TI):
LD50和ED50的比值,药物安全性指标。
安全范围(margin of safety):
LD5/ED95的值或 LD5 ~ ED95之间的距离。
LD50 、ED50的意义
-⑧
0 1 1 2.535
LD50=lg-1( C/n ) = lg-1(30.675/11)
= (mg/kg)
注意事项
要对实验动物进行随机化分组 各组药物浓度不能搞错,给药剂量要准
确 注意选择正确的给药部位(腹腔注射),
进针的深浅要一致
实验后处理
列表显示实验数据 统计全班实验结果,计算出普鲁卡因和
实验设计书格式
题目(居中) 设计者(居中) 专业、班别(居中) 指导老师(居中) 1.实验目的 2.立题依据(包括参考文献) 3.实验方案
(1)实验材料 (2)实验分组 (3)观察指标 (4)实验方法与步骤 4.创新点 5.实验结果预测
实验设计书评分标准
1.设计内容为学生原创,有创新性 2.设计依据充分,阐述相关理论知
列表统计P值 按公式计算普鲁卡因的半数致死量 LD50=lg-1 [Xm-i(Σp-0.5)]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Xk :最大对数剂量 d:相邻两组对数剂量之差,即相邻剂量比值的对数
也可以直接按照前面的校正公式计算
计算步骤
2、求lgLD50的反对数LD50 3、求lgLD50的标准误SlgLD50 Pi(1 Pi) SlgLD50=d ni 4、求lgLD50的95%的置信区间 Ig-1(lgLD50 ± 1.96SlgLD50)
测定结果
某试剂的LD50值测定结果
对数剂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 + + + + + + + -
20
21
22 23
1.95 1.90 1.85 1.80 1.75
+ + + x
整理与计算
对数剂量x 1.95 1.90 1.85 1.80 1.75 死亡 1 2 6 3 0 存活 0 1 2 5 3 合计n 1 3 8 8 3
寇氏法在实际工作中较常用,计算简便,结果 较准确。
【条件】 1.剂量必须按等比级数(剂量对数按等级数)分组。 2.各组动物数应相等。 3.“反应”应大致呈正态分布。最小剂量组的死亡率 (Pn)应为0%,最大剂量组的死亡率(Pm)应为 100%;如果Pn<20%或Pm>80%用校正公式计算; 如Pn>20%或Pm<80% 用此法计算结果不太准确。 3 Pm Pn 校正公式:lg LD50=XK-d ( P 4 )
特别注意
后一动物剂量上升或下降由由前一动物的死 亡或存活决定,从第一只改变算起到最后一 只止,最后的终止号也作为一次实验结果。 若最后一只动物死亡,下降一格画“x”, 以存活计数;若最后用一只动物存活,上升 一格画“x”,以死亡计数。

实验普鲁卡因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实验普鲁卡因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DJY
2
测定LD50的方法很多 本实验用的是简化机率单位法
y = a+bx
机 率 单 位 y
对数剂量x
DJY 3
药物的剂量与效应关系
死 亡 数 累 积 死 亡 率
剂量
累 积 死 亡 率 对数剂量
DJY
剂量 机 率 单 位 对数剂量
4
测定药物LD50的设计方法 1.预实验:摸索接近100%和0%死亡的剂量 2.按比例设5-7个剂量组(0.65~0.90) 3.随机分组,动物数不少于10只(小鼠) 4.实验条件均应相等
【注意事项】
1.动物应随机分组
2.各小组的动物标记要统一
3.剂量由小到大,注射量要准。
DJY
9
思考题
1.什么是LD50?
2.测定LD50的根据和意义何在?
DJY
10
【结果与统计】
对数剂量 动物数 死亡率 机率单位 死亡数 (mg/kg) (x) (n) (%) (y) 剂量 1 2 110.8 147.7 2.0445 2.1694
3 4
5
196.9 262.5
350.0
2.2942 2.4191
2.5441
y = a+bx
用直线回归法求 a, b, r
DJY 8
DJY
5
测定LD50的用药设计方法 同一浓度 不同浓度 不同剂量 同一剂量
DJY
6
【方法与步骤】
1.分组:随机分成5个剂量组,每组2只小白鼠。
2.给药:采用不同浓度,同一剂量的方法
0.20ml/10g,腹腔注射,涂上标记
3.观察:用药1小时后,观察小白鼠死亡情况,并记
录各组动物的鲁卡因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Reed-Muench法[参考内容]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Reed-Muench法[参考内容]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Reed-Muench法[参考内容]Reed-Muench法是一种中和试验,通过测定病毒的感染力和免疫血清中和病毒的能力来判断中和抗体的存在。

中和试验有两种常用方法,一种是固定病毒量与等量系列倍比稀释的血清混合,另一种是固定血清用量与等量系列对数稀释的病毒混合。

中和试验不仅可以定性而且可以定量,可应用于病毒株的种型鉴定、测定血清抗体效价和分析病毒的抗原性。

毒素和抗毒素也可进行中和试验,其方法与病毒中和试验基本相同。

用组织细胞进行中和试验,有常量法和微量法两种,近年来微量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定血清-稀释病毒法(病毒中和试验)中,病毒毒价的测定单位一般使用半数致死量(LD50)。

LD50是经规定的途径,以不同的剂量接种试验动物,在一定时间内能致半数试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在测定疫苗的免疫性能时,则使用半数免疫量(IMD50)或半数保护量(PD50)。

用鸡胚测定时,毒价单位为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或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用细胞培养测定时,使用组织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50)。

测定方法:以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为例,先接种病毒并让小鼠发病濒死,然后采用无菌法取脑组织,称重并加入稀释液充分研磨,最终制成10-1悬液。

接着,将悬液离心20分钟,取上清液后逐步进行10倍递次稀释,分别制成10-1、10-2、10-3……10-9的稀释液。

每个稀释度分别接种5只小鼠,每只注射0.03ml的悬液到脑内,然后逐日观察和记录各组的死亡数。

表2-24LD50的计算(接种剂量为0.03ml)如下:病毒稀释度活鼠数死鼠数活鼠死亡死亡比鼠数(%)10-4 5 5 0 10010-5 5 10 50 66.710-6 5 15 75 5010-7 5 11 55 45.810-8 5 1 5 1010-9 5 0 0 0LD50的计算:按照Reed和Muench氏法计算,距离比例为0.5,高于50%的死亡分数为83%,低于50%的死亡分数为17%。

药理学-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

药理学-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
2020/7/28
半数致死量(LD50)
特点:1、是药物的剂量反应曲线上最敏感的 一点。
死亡率
50%
剂量
LD50
2、 测量简单,准确性高,误差小,易重复。
2020/7/28
实验目的
测定药物的LD50 了解常用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2020/7/28
实验方法
改良寇氏法 可直接用实验动物的死亡率进行计算,方法简 单,计算简便。
2 一组小鼠编号1-25,另一组小鼠编号26-50。 标签上排写编号,下排写体重,体重取整数。
3 根据Excell软件取随机数字,排序随机数字。 4 按随机数字取小鼠于另一鼠笼20/7/28
实验结果
解磷定LD50的实验结果
组别
1# 2# 3# 4# 5#
小白鼠 浓度
(只) (mg/ml)
10
1.5%
10
1.2%
10
0.96%
10
0.77%
10
0.61%
剂量 (mg/kg)
300 240 192 154 123
对数剂量
2.48 2.38 2.28 2.18 2.08
动物死亡数 死亡率
(只)
(%)
注:动物死亡数只统计给药后2小时内的死亡数
2020/7/28
3
1.5%
300
3
2#
3
0.75%
150
1
3#
3
0.375%
75
0
4#
3
0.188% 35.5
0
2020/7/28
实验步骤
小鼠50只,称重,随即分为5组
1#组10只
腹腔注射 1.5%的解 磷定溶液

普鲁卡因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和计算

普鲁卡因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和计算

3.观察试验结果:给药后即观察小鼠活动改变情况和死亡数,存活者一般都在15~20分 钟内恢复常态,故观察30分钟内的死亡率。
4.计算LD50及其95%可信限:
LD50计算方法有多种,这里介绍最常用的加权直线回归法(Bliss法)。此法虽计算步骤稍 繁,但结果较精确,实际应用时可借助于计算机。
首先,用较大的剂量间距确定致死剂量的范围,进而在此范围内设定若干剂量组,剂量按 等比方式设计,相邻两个剂量间距比例在0.65~0.85之间,给药后观察7~14天内动物一般情况 和死亡数,根据死亡率计算LD50。请注意:若死亡率为100%和0%的数据,其机率单位为+∞ 和-∞,数据可列于表格中,但不能用于计算。现用下述例子具体说明计算方法。
(4)LD50及其95%可信限:6.1532g/kg(5.4373-6.9634g/kg)
结果 1.报告实验日期,药品批号,生产厂名,小鼠的性别和体重范围,给药途径,给药后的中毒 症状;并将剂量(单位体重所用药量,mg/kg),死亡率等LD50的计算数据归纳简明的表格(参照 表11-6),报告LD50及其95%可信限主要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 2.如实验失败或结果不理想,可按同样要求对下述练习题中的一个进行计算和报告。 练习题 1.将某种中药制剂给小白鼠灌胃后,48小时内各剂量组的死亡数如下,求该药的LD50及 其95%可信限。 灌胃剂量(g/kg): 5.12 6.40 8.00 10.0 12.5 死亡数/实验动物数: 1/10 2/10 4/10 7/10 9/10 2.小鼠皮下注射有机磷制剂对硫磷(1605) 1.8mg/kg,立即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氯磷定进行抢救,观察生存率(即氯磷定的有效率)如下: 氯磷定剂量(mg/kg): 12.8 16.0 20.0 生存数/实验动物数: 1/10 6/10 9/10 求氯磷定的ED50及其95%可信限;如果氯磷定的LD50为173.6mg/kg,那么它的治疗指数 (TI)为多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验一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半数致死量(LD 50 )是药物、毒物及病原微生物等毒力水平的一个标志。

它表示能使全部实验对象死亡半数的剂量或浓度。

由于生物间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LD 50 需用一批相当数量的实验对象进行实验方能测得,并且每种药物不同实验对象的LD 50 值不相同。

测定LD 50 的方法很多,如目测机率单位法、直线回归法、累计法及序贯法等。

由于寇氏法较常用,
并有计算简便,结果较准确等特点,故专门介绍之。

[ 目的] 用寇氏法测定敌百虫对小白鼠的经腹腔注射的LD 50 和95 %可信限。

[ 方法] 寇氏法(K ?rbar氏法)
[ 条件]
1 剂量必须按等比级数(剂量对数按等级数)分组。

2 各组动物数应相等。

3 “反应”应大致呈正态分布。

最小剂量组的死亡率(P n )应为0% ,最大剂量组的死亡率(P m )应为100% ;
如果P n <20% 或P m >80% 需用校正公式计算;如P n >20% 或P m <80%
则不能用此法计算。

[ 步骤]
1 预备实验
( 1 )摸索上下限:即用少量动物逐步摸索出使全部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D m )和一个动物也不死亡的最大剂量(D n )。

方法是据经验或文献定出一个估计量,观察2~3 只动物的死亡情况。

如全死,则降低剂量;如全不死,则加大剂量再行摸索,
直到找出P m =100% 和P n =0% 的剂量,此两量分别为上下限。

( 2 )确定组数,组距及各组剂量
①组数:一般 5 ~8 组,可根据适宜的组距确定组数,如先确定5 组,若组距过大,可再增加组数以缩小组距。

有时也可根据动物死亡情况来决定增减组数。

②组距:指相邻两组剂量对数之差,常用“ d ”来表示。

D 不宜过大,因过大可使标准误增大;也不宜过小,因过小则组数增多,
各组间死亡率重叠造成实验动物的浪费。

组距大小主要取决于实验动物对被试因素的敏感性。

敏感性大者,死亡率随剂量增加(或减少)
而增加(或减少)的幅度大,组距可小些;反之,敏感性小者,死亡率随剂量变化的幅度小,则组距应大些。

上下限之间的距离可作为
敏感性大小的标志。

距离大,说明敏感性小;距离小,则说明敏感性大。

一般要求d 应小于0.155 ,多在0.08 ~0.1 之间。

③确定组距方法:把上下限的剂量换算成对数值,设上限剂量的对数值为X k ,下限剂量的对数值为X 1 ,组数为G ,则:
d =(X k -X 1 )/ (G-1 )
④确定各组剂量:由X 1 逐次加 d (或由X k 逐次减 d ),得出各组剂量的对数值,再分别查反对数,
即得出各组剂量(呈等比级数排列)。

( 3 )配制等比药液,并使每只动物在给药容量上相等(如0.5ml/20g )。

⒉正式实验
( 1 )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分组
①选择原则:可根据不同实验而选取动物,应选择对被试因素敏感的动物。

同时也应考虑动物来源,经济价值及操作简便等条件。

LD 50 常用小白鼠进行实验来测得。

②分组原则:每组动物数必须多于组数。

因为每组动物数如少于组数,就不能充分反映各组死亡率的差别。

(如共8 组,
每组10 只动物,高剂量三个组的死亡数分别为6 、9 、10 ,但如果每组只用6 只动物,则高剂量三个组的死亡数可能都是6 。


③分组方法:见附录,实验对象分组法。

首先,按性别将动物雌雄分开或各半混合编组,然后按体重分群,再随机分组,
为求使各组平均体重相等。

( 2 )给药、观察死亡数、求出死亡率
①给药途径:可据不同药物及动物而定,小白鼠多用腹腔注射或灌胃法;也可静脉注射。

②给药顺序:宜采取间隔跳组方法。

如共7 组,先按2 、 4 、 6 组顺序给药,然后逆行按7 、 5 、 3 、 1 组的顺序给药。

这样可避免药物放置过久或动物饥饿造成的偏向性误差。

而且当第3 组给药后,如第2 组动物已经全死,则可省下第1 组动物及
1 号药液。

如第7 组已死亡,可补做第8 组,争取做出0 ﹪死亡率的组来。

每只动物的给药容量可按个体体重或平均体重确定。

③观察时间:直到动物不再因药物作用而死亡为止。

在观察期间应注意保证食、水、温度等生活条件,严防非被试因素引起的死亡。

最后将死亡情况及各种数据填入下表中。

3. 计算公式
①基本公式㏒LD 50 =X K -d( ∑ P-0.5)
式中:X K 死亡率为100 ﹪组的对数剂量
d 对数组距
∑ P 各组死亡率之和
②校正公式
当Pm>0.8 或Pn<0.2 时可用下公式计算
3-Pm-Pn
㏒LD 50 =X K -d( ∑ P - ───── )
4
③LD 50 =㏒-1 ㏒LD 50 ,单位应换算成mg ∕ kg 或g ∕ kg 表示。

④95 %可信限:
LD 50 ± 4.5S ㏒LD50 .LD 50
S ㏒LD50 =d√∑p(1-p)/(n-1)
式中:S ㏒LD50 ㏒LD 50 的标准误
P 各组死亡率
n 每组动物数
[ 测定LD 50 的原理及公式来源]
为了解LD 50 测定原理,首先需了解剂量与反应的关系。

某被试因素对动物的毒性也是一种反应,
其大小往往以其使动物致死的量表示。

致死量小说明毒性大,反之说明毒性小。

根据剂量与反应的关系,
可绘出剂量反应曲线(量效曲线)。

图中表示的是以死亡频数和死亡率为反应指标的质反应量效曲线,它们具有如下特点:
1. 剂量与死亡频数的关系:是一条中间高,两侧低,右侧延长较远的曲线(图5-a )
2. 对数剂量与死亡频数的关系:是正态分布曲线(图5-b )
3. 剂量与死亡率的关系:是一条长尾“ S ”形曲线(图5-d )
4. 对数剂量与死亡率的关系:是一正“ S ”形曲线(图5-c )
从对数剂量与死亡频率的正态分布中(5-b )可见,㏒LD 50 恰在正态曲线中点所对应的横轴上,按此剂量给药动物恰好死亡一半。

因在正态曲线中,其中点恰是均数所在处,所以㏒LD 50 就是全部实验动物最小致死剂量对数的算术平均值(也是真数剂量的几何平均值)。

从对数剂量与死亡率关系的正S 形曲线(图5-c )中可见,㏒LD 50 恰为正S 形曲线中点所对应的横轴上的对数值,
因此正S 形曲线中点对应的纵轴(死亡率)恰为50 %。

这条曲线的特点是:①死亡率为50 %(即LD 50 )时的斜率最大,
由于其位于曲线中央,故灵敏度最高。

②曲线两端平坦,接近0 %或100 %附近灵敏度最差,剂量不易确定,而且即使确定了也常不可靠。

所以采用半数致死量做为判定某因素毒性大小的指标是恰当的。

总之,如果求出正态曲线中点所对应的横轴上的对数值或正S 形曲线
中点所对应的横轴上的对数值,即可求出㏒LD 50 及LD 50 。

公式推导:根据对数剂量与死亡率关系的量数曲线,通过面积法可得出公式:
LogLD 50 =X K –d ∑(p i – p i+1 )/2
图中横坐标为对数剂量X ,纵坐标为死亡率P ,G 为正S 形曲线中点,它对应
的纵坐标H 点P =50 %,
横坐标 F 点X =㏒LD 50 ,A 点P =0 %=0 ,D 点P =100 %= 1 ,B 点X K 为P =100 %的对数剂量。

由图可知:矩形AFED =AF×AD =㏒LD 50 ×1 =㏒LD 50
又:曲边△X 1 FG ≌曲边△GCE (二边一角相等)
∴矩形AFED =曲边形AX 1 CD =㏒LD 50
则㏒LD 50 =矩形AX K CD -曲边形X 1 X K C 。

∵曲边形X 1 X K C 相当于多个梯形面积之总合。

∴曲边形X 1 X K C =d× ∑ (P i +P i+1 )
又矩形AX K CD =AX K ×CD =X K ×1 =X K
∴㏒LD 50 =X K - d ∑ (P i +P i+1 )
上述推导过程用直观图表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