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合集下载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

一、确定计算配合比1. 确定砼配制强度(f cu,o)f cu,o =f cu,k+1.645σ式中f 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混凝土σ可按表6.8.1取值。

表6.8.1 混凝土σ取值混凝土强度<C20 C20~C35 >C35 等级σ(MPa) 4.0 5.0 6.0 2.确定水灰比(W/C)αa、αb----回归系数,可按表6.8.2采用。

表6.8.2 回归系数αa和αb选用表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水灰比还不得大于表6.18中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如计算所得的水灰比大于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时,应取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

3. 选定砼单位拌和用水量(m w0)(1)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根据所用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及施工所要求的坍落度值,查表6.8.3、6.8.4选取1m3混凝土的用水量。

表6.8.3 干硬性混凝土的用水量表6.8.4 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计算a.以表6.8.4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的用水量。

b.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按下式计算:m wa=m w0(1-β)式中m wa——掺外加剂时,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 ;m w0——未掺外加剂时,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β——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试验确定。

4.确定单位水泥用量( m c0)未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由上式计算求得的 m c0还应满足表6.6.1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如计算所得的水泥用量小于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时,应取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值。

5. 确定砂率(ßs)(1)查表法—根据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水灰比按表6.8.5选用。

表6.8.5 混凝土的砂率(%)水灰比(w/c)卵石最大粒径(mm)碎石最大粒径(mm)10 20 40 16 20 400.40 26~32 25~31 24~30 30~35 29~34 27~32 0.50 30~35 29~34 28~33 33~38 32~37 30~350.60 33~38 32~37 31~36 36~41 35~40 33~380.70 36~41 35~40 34~39 39~44 38~43 36~41 (2)计算法α:拨开系数。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

600.72回归系数(碎石)a=0.53b=0.20/
52.5一、1、fcu,o=
fcu,o≥fcu,k+1.645σ本公式适用为设计强度小于C60fcu,o=fcu,o≥1.15fcu,k本公式适用为设计强度小于C602、W/C=此水胶比计算公式适用于无水泥实测强度,无矿粉
3、确定单位用水量m w0密度:
1000m w0=手动输入4、m c =TB/T3043-2005中胶凝材料总量不得大于500kg/m 3
5、密度:
2300m fo =掺量:
16%19%
6、密度:3120
m co =6、密度:2650砂率:
41%m so =含气量:3%
6、密度:2640手动输入粗骨料用量m c0
水泥实测强度fce =
细骨料用量m c0744.4745226412
粉煤灰用量m f0水泥用量m c0粉煤灰影响系数γf=
水泥富余系数γc=0.3078粉煤灰掺量占水泥质量为490胶凝材料总量m c
可查JGJ55-2011 表5.2147
手动输入 6.0配合比计算过程
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fcu,o(Mpa)
69.969计算水灰比(水胶比)W/C
水泥强度fce =矿渣粉影响系数γs=设计强度fcu,k =
1.10/标准差σ=
m go =水泥
粉煤灰细骨料粗骨料减水剂引气剂水412787441071 4.90.01147
配合比
1071.316996
粗骨料品
种 系数碎石αa 0.53
αb
0.2040
50
回归系数(α
a α
b )取值表君山制梁
卵石
0.49
0.13
a α
b )取值表
制梁场。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确定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质量比例,以满足结构设计、施工和环境要求,并符合经济原则的过程。

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55-2000于2001年4月1日开始实施。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满足四项基本要求:结构设计的强度等级、混凝土施工的和易性、工程环境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和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指要节约水泥以降低混凝土成本。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参数是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

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基础上,确定水灰比;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基础上,根据粗骨料的种类和规格确定单位用水量;砂率应以砂在骨料中的数量填充石子空隙后略有富余的原则来确定。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计算1m3混凝土中各材料用量为基准,计算时骨料以干燥状态为准。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有绝对体积法和重量法(假定表观密度法)。

绝对体积法假定刚浇捣完毕的混凝土拌合物的体积,等于其各组成材料的绝对体积及混凝土拌合物中所含少量空气体积之和。

重量法假设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为一定值,混凝土拌合物各组成材料的单位用量之和即为其表观密度。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包括: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和环境要求、确定水灰比、确定单位用水量、确定砂率、计算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用量、检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Design Basic n:1.___。

n management level。

durability requirements for concrete。

raw material varieties and their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concrete parts。

structural n ns。

___.2.Initial ___:1) ___ (fcu,0)fcu,0 = fcu,k + 1.645σcu,k___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formula (55-2000):Where fcu,0 ___ (MPa)。

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内容主要说明:等度等级C35塌落度50-70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4.0水泥普通42.5密度3.1水泥强度富裕系数1.13沙MX2.6二级配区PS2.65g/CM3石子碎石DMAX31.5连续级配,级配良好,Pg=2.70g/CM3(1)求混凝土初步计算配合比(2)根据初步称去各材料用量进行混凝土和易性使拌调整,测得混凝土踏落度T=20MM小于设计要求,并测得混凝土表观密度Ph=2360kg/m3,求基准配合比混凝土强度实验恰好满足设计要求,已知现场施工所用沙含水率4.5%石子含水率1.0%求施工配合比(3)若掺如减水率为18%踏落度增加值100mm的高效减水剂,并保持混凝土踏落度和强度不变,实测混凝土表观密度2400/M3,求掺入减水剂后混凝土的配合比,1方混凝土节约水泥多少千克(4)以上材料不变,落有条件用二级灰的情况下,才用泵送混凝土设计配合比并根据上述沙的含水率调整施工配合比求详细的计算步骤!★一、基准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01、试配强度:fcu,o=fcu,k+1.645σ02、理论用水量:mw0=(T0-90)÷4+坍落度为90mm时相应石子粒径的用水量。

03、掺外加剂时的用水量:mwa= mw0(1-β)β——外加剂的减水率。

04、砂率:βs=(T0-60)÷20+相应水灰比和石子粒径对应的砂率。

05、水灰比:W/C=0.46fce/(fcu,o+0.0322fce)fce——水泥实际强度。

06、水泥用量:mc0= mw0÷W/C07、水泥浆体积:VP= mc0/ρc+mwa ρc——水泥密度。

08、砂、石总体积:VA=1000(1-α)-VP α——混凝土含气量,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α可取为1。

09、砂子用量:ms0= VA&#8226;βs&#8226;ρs ρs——砂子密度。

10、石子用量:mg0= VA&#8226;(1-βs)&#8226;ρg ρg——石子密度。

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

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

第一章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1.1基本条件1.1.1设计要求本搅拌站为某建筑公司配套的专用搅拌站,其混凝土主要用在正常的居住或办公房屋内部件。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5,要求强度保证率95%。

要求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为35~50mm,施工单位为历史统计资料。

1.1.2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1.水泥:混凝土用的水泥,应与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相适应。

参照表1.1选P·O 32.5级1.1水泥强度等级的选择(MPa)2.集料:㈠、粗骨料:普通混凝土常用的粗骨料有碎石和卵石两类。

①碎石是由天然岩石经过破碎和筛分而成的粒径大于4.75mm的颗粒。

②卵石是由天然岩石经风力侵蚀、水流搬运和分选、堆积形成的粒径大于4.75mm的颗粒。

分类:碎石、卵石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三种类别。

Ⅰ类适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类适用于强度等级为C30~C60及抗冻、抗渗要求的混凝土;Ⅲ类适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

本设计采用的是Ⅲ类、最大粒径5~31.5mm的碎石。

㈡、细骨料:粒径在0.15~4.75mm之间的骨料,也俗称砂。

普通混凝土所使用的细骨料主要分为天然砂和人工砂两种。

本设计采用了天然砂。

粗、细骨料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3]规定,并根据设计配合比的需要进行选择。

3.拌合用水:常用的拌合用水为自来水、地下水。

应注意对水温的控制,防止水中含有异物。

按JGJ63—1989《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5]进行质量控制。

4.粉煤灰[6]是电厂煤粉炉烟道气体中收集的粉末,是一种颗粒非常细以致能在空气中流动并被除尘设备收集的粉状物质。

粉煤灰的选用应该根据《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注:以32.5级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取表中下限值;以52.5级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取表中上限值本设计所用的粉煤灰是莱芜发电站生产的粉煤灰,Ⅱ级,取代率15% 5.减水剂。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1立方混凝土配合比表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1立方混凝土配合比表

混凝⼟配合⽐计算⽅法,1⽴⽅混凝⼟配合⽐表⼀、搅拌站使⽤混凝⼟配合⽐的概念及调整步骤混凝⼟配合⽐是指混凝⼟中各组成材料之间的⽐例关系。

调整混凝⼟的步骤为设试验室配合⽐为:⽔泥:⽔:砂⼦:⽯⼦=1:x:y:z,现场砂⼦含⽔率为m,⽯⼦含⽔率为n,则施⼯配合⽐调整为: 1:(x-y*m-z*n):y*(1+m):z*(1+n)。

但以上的计算⽅法,真正需要知道混凝⼟配合⽐的能看明⽩的有⼏个呢?除了商混站技术⼈员及相关技术专业的,⼀些⼩⼯地估计可以算出来的不多吧,91搅拌站⽹这⾥为⼤家整理⼀下混凝⼟配合⽐的计算⽅法,我们认为提供⼀个常⽤的混凝⼟标号1⽴⽅混凝⼟配合⽐表,⼤家就可以清楚的去计算,这⾥的配合⽐数据供⼤家参考具体要结合原材料实际情况来计算。

⼆、混凝⼟配合⽐的重要性1、满⾜混凝⼟设计的强度等级。

2、满⾜施⼯要求的混凝⼟和易性。

3、满⾜混凝⼟使⽤要求的耐久性。

4、满⾜上述条件下做到节约⽔泥和降低混凝⼟成本。

三、混凝⼟配合⽐为什么每个地⽅数据都不统⼀呢?因为每个地⽅的地质、⽯材原料不⼀样,所以在实际施⼯当中需要考虑采⽤不同的混凝⼟配合⽐。

四、常⽤C15~c40混凝⼟配合⽐表参考数据C15:⽔泥强度:32.5Mpa 卵⽯混凝⼟⽔泥富余系数1.00 粗⾻料最⼤粒径20mm 塔罗度35~50mm每⽴⽅⽶⽤料量:⽔:180 ⽔泥:310 砂⼦:645 ⽯⼦:1225 配合⽐为:0.58:1:2.081:3.952 砂率34.5% ⽔灰⽐:0.58C20:⽔泥强度:32.5Mpa 卵⽯混凝⼟⽔泥富余系数1.00 粗⾻料最⼤粒径20mm 塔罗度35~50mm每⽴⽅⽶⽤料量:⽔:190 ⽔泥:404 砂⼦:542 ⽯⼦:1264 配合⽐为:0.47:1:1.342:3.129 砂率30% ⽔灰⽐:0.47C25:⽔泥强度:32.5Mpa 卵⽯混凝⼟⽔泥富余系数1.00 粗⾻料最⼤粒径20mm 塔罗度35~50mm每⽴⽅⽶⽤料量:⽔:190 ⽔泥:463 砂⼦:489 ⽯⼦:1258 配合⽐为:0.41:1:1.056:1.717砂率28% ⽔灰⽐:0.41C30:⽔泥强度:32.5Mpa 卵⽯混凝⼟⽔泥富余系数1.00 粗⾻料最⼤粒径20mm 塔罗度35~50mm每⽴⽅⽶⽤料量:⽔:190 ⽔泥:500 砂⼦:479 ⽯⼦:1231 配合⽐为:0.38:1:0.958:2.462 砂率28% ⽔灰⽐:0.38。

c3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

c3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

c3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
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机场、码头、水利等领域的人造材料。

为使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压强度,应按照设计需求进行合理的配合比设计,C30混凝土的配合比通常由水泥、沙子、碎石和水等基本材料组成。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C30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公式。

注:C30混凝土是指28天抗压强度为30MPa的混凝土。

C30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公式如下:
1、确定水泥用量
水泥用量的计算:水泥用量=干燥骨料总质量某所需水泥用量比率。

依据标准,C30混凝土水泥用量比率为320kg/m³。

2、确定水灰比
水灰比是混凝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用于描述水泥浆液的含水量与水泥质量的比值。

水灰比的计算:水灰比=所需混凝土浆液的质量/水泥的质量。

3、确定砂用量
砂用量的计算:砂用量=承重砂总量某(1+水泥用量比率)/水泥用量比率。

依据标准,承重砂总量为1440kg/m³。

4、确定碎石用量
碎石用量的计算:碎石用量=干燥骨料总质量-水泥用量-砂用量。

注:干燥骨料总质量是指骨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总质量。

5、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用量/(砂用量+碎石用量)。

一般情况下,C30混凝土的配合比为1:1.5:3。

以上就是C3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的介绍。

要求正确设计C30混凝土配合比,必须进行科学严谨的计算,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建筑的稳定性。

除了进行计算外,我们应该选择优质的材料,合理的搅拌,以加强混凝土的密实性、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配合比体积法计算公式

混凝土配合比体积法计算公式

混凝土配合比体积法计算公式一、混凝土配合比体积法基本原理。

混凝土配合比体积法是基于混凝土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经搅拌混合后,混凝土的体积等于各组成材料的绝对体积与所含空气体积之和的原理。

1. 设混凝土的体积为V,水泥用量为C(kg/m^3),水用量为W(kg/m^3),砂用量为S(kg/m^3),石子用量为G(kg/m^3),水泥密度为ρ_c(g/cm^3或kg/m^3),水的密度ρ_w = 1000kg/m^3,砂的表观密度为ρ_s(g/cm^3或kg/m^3),石子的表观密度为ρ_g(g/cm^3或kg/m^3),混凝土含气量为α(一般以小数表示)。

- 根据体积法原理有:(C)/(ρ_c)+(W)/(ρ_w)+(S)/(ρ_s)+(G)/(ρ_g)+α = 1- 另外,在配合比设计中,水灰比W/C是已知或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的,同时砂率β_s=(S)/(S + G)也是已知或确定的。

- 由水灰比W/C可得W=(W/C)× C- 由砂率β_s=(S)/(S + G)可得S=β_s(S + G),进一步可得G=(S)/( β_s)-S=(S(1 - β_s))/(β_s)- 将W=(W/C)× C、G=(S(1 - β_s))/(β_s)代入(C)/(ρ_c)+(W)/(ρ_w)+(S)/(ρ_s)+(G)/(ρ_g)+α = 1中,先求出S的值,然后再根据G=(S(1 - β_s))/(β_s)求出G的值,W=(W/C)× C求出W的值,从而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例如:已知水泥密度ρ_c = 3.1g/cm^3 = 3100kg/m^3,水灰比W/C = 0.5,砂的表观密度ρ_s=2.6g/cm^3 = 2600kg/m^3,石子表观密度ρ_g = 2.7g/c m^3=2700kg/m^3,砂率β_s = 35%,含气量α = 0.02。

设C = x(kg/m^3),则W = 0.5x(kg/m^3),S=y(kg/m^3),G=(y(1 -0.35))/(0.35)=(y×0.65)/(0.35)(kg/m^3)代入(C)/(ρ_c)+(W)/(ρ_w)+(S)/(ρ_s)+(G)/(ρ_g)+α = 1得:(x)/(3100)+(0.5x)/(1000)+(y)/(2600)+(frac{y×0.65)/(0.35)}{2700}+0.02 = 1解这个方程可先求出y(砂的用量),进而求出G(石子用量)和W(水的用量),得到混凝土的配合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幻灯片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是指单位体积的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质量比例。

确定这种数量比例关系的工作,称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达到以下四项基本要求,即:(1) 满足结构设计的强度等级要求;(2)满足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和易性;(3)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4)符合经济原则,即节约水泥以降低混凝土成本。

●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于2001.4.1施行幻灯片2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参数确定的原则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基本参数。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确定三个参数的原则是: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基础上,确定混凝土的水灰比;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基础上,根据粗骨料的种类和规格确定单位用水量;砂率应以砂在骨料中的数量填充石子空隙后略有富余的原则来确定。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计算1m3混凝土中各材料用量为基准,计算时骨料以干燥状态为准。

幻灯片3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原理(1)绝对体积法绝对体积法的基本原理是:假定刚浇捣完毕的混凝土拌合物的体积,等于其各组成材料的绝对体积及混凝土拌合物中所含少量空气体积之和。

幻灯片4(2)重量法(假定表观密度法)。

如果原材料比较稳定,可先假设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为一定值,混凝土拌合物各组成材料的单位用量之和即为其表观密度。

mc0+mg0+ms0+mw0= mcp式中 mc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 ); mg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 ); ms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 ); mw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 mcp ——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重量(kg );其值可取2400~2450kg 。

幻灯片5三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1. 设计的基本资料①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施工管理水平, ②对混凝土耐久性要求,③原材料品种及其物理力学性质,④混凝土的部位、结构构造情况、施工条件等。

2.初步配合比计算(1)确定试配强度(fcu,0)σ645.10+=kcu cu f f ,,幻灯片6混凝土配制强度可按下式计算(JGJ55-2000):式中 f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cu,k ——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MPa ); σ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σ645.10+≥kcu cu f f ,,幻灯片7●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又称均方差,其计算式为●对于 C20、C25级混凝土,σ计算值<2.5MPa时,计算配制强度时取σ≮2.5MPa;对于 C30级以上的混凝土,σ计算值<3.0MPa时,计算配制强度时取σ≮3.0MPa;幻灯片8●当施工单位不具有近期的同一品种混凝土的强度资料时,σ值可按下表取值。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1992幻灯片9●(2)计算水灰比(W/C)根据强度公式计算水灰比:●式中fcu,0——混凝土试配强度, MPa;fce——水泥28d的实测强度,MPa;αa,αb—回归系数,与骨料品种、水泥品种有关,其数值可通过试验求得。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提供的αa 、αb 经验值为:采用碎石:αa=0.46 αb=0.07采用卵石:αa=0.48 αb =0.33)(,b cea cu W C f f αα-=/0幻灯片10(3)选定单位用水量(mw0)用水量根据施工要求的坍落度(参考表4-1)和骨料品种规格,参考表4.0.1-2选用。

注:①本表系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时的坍落度,采用人工捣实其值可适当增大; ②需配制泵送混凝土时,应掺外加剂,坍落度宜为120~180㎜。

幻灯片11注:①本表用水量系采用中砂时的平均取值,采用细砂时,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可增加5~10㎏,采用粗砂则可减少5~10㎏。

②掺用各种外加剂或掺合料时,用水量应相应调整。

幻灯片12(4)计算水泥用量(mc0)根据已确定的 W/C和mw0,可求出lm3混凝土中水泥用量mc0:为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由上式得出的水泥用量还应大于表4.0.4规定的最小水泥量。

如算得的水泥用量小于表4.0.4规定值,应取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值。

幻灯片13幻灯片14(5)选择合理的砂率值(βs)合理砂率可通过试验、计算或查表求得。

试验是通过变化砂率检测混合物坍落度,能获得最大流动度的砂率为最佳砂率。

也可根据骨料种类、规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参考表4.0.2选用。

幻灯片15(6)计算粗、细骨料用量①重量法(假定表观密度法)应按下式计算:mc0+mg0+ms0+mw0=mcp幻灯片16②当采用体积法(绝对体积法)时,应按下式计算:通过以上计算,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各种材料用量,即初步配合比计算完成。

4.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通过计算求得的各项材料用量(初步配合比),必须进行试验加以检验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幻灯片18(1)调整和易性,确定基准配合比按初步计算配合比称取材料进行试拌。

混凝土拌合物搅拌均匀后测坍落度,并检查其粘聚性和保水性能的好坏。

如实测坍落度小于或大于设计要求,可保持水灰比不变,增加或减少适量水泥浆;如出现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可适当提高砂率;每次调整后再试拌,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当试拌工作完成后,记录好各种材料调整后用量,并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实际表观密度(ρc,t)。

此满足和易性的配比为基准配合比。

幻灯片19(2)检验强度和耐久性,确定试验室配合比基准配合比能否满足强度要求,需进行强度检验。

一般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其中一个为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灰比值,应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及减少0.05,其用水量应该与基准配合比相同,但砂率值可做适当调整并测定表观密度。

各种配比制作两组强度试块,如有耐久性要求,应同时制作有关耐久性测试指标的试件,标准养护28d天进行强度测定。

幻灯片20(3)配合比的确定①确定混凝土初步配合比根据试验得出的各灰水比及其相对应的混凝土强度关系,用作图或计算法求出与混凝土配制强度(fcu,0)相对应的灰水比值,并按下列原则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材料用量:用水量(W)——取基准配合比中的用水量,并根据制作强度试件时测得的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进行调整;水泥用量(C)——取用水量乘以选定出的灰水比计算而得;粗、细骨料用量(S、G)——取基准配合比中的粗、细骨料用量,并按定出的灰水比进行调整。

至此,得出混凝土初步配合比。

幻灯片21●②确定混凝土正式配合比在确定出初步配合比后,还应进行混凝土表观密度较正,其方法为:首先算出混凝土初步配合比的表观密度计算值(ρc,c),即●ρc,c= C十W十S十G再用初步配合比进行试拌混凝土,测得其表观密度实测值(ρc,t),然后按下式得出校正系数δ,即当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计算值的2%时,则上述得出的初步配合比即可确定为混凝土的正式配合比设计值。

若二者之差超过2%时,则须将初步配合比中每项材料用量均乘以校正系数得值,即为最终定出的混凝土正式配合比设计值,通常也称实验室配合比。

幻灯片225.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换算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计算用料是以干燥骨料为基准的,但实际工地使用的骨料常含有一定的水分,因此必须将实验室配合比进行换算,换算成扣除骨料中水分后、工地实际施工用的配合比。

其换算方法如下:设施工配合比1 m3混凝土中水泥、水、砂、石的用量分别为C ’、W’、S’、G’;并设工地砂子含水率为a %,石子含水率为b %。

则施工配合比1 m3混凝土中各材料用量为 C ’=CS ’=S · (1+a%) G ’=G · (1+b%)W ’=W -S ·a%-G ·b% 幻灯片23● 例1.某框架结构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 C30,施工要求混凝土坍落度为30~50㎜,根据施工单位历史资料统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5MPa 。

所用原材料情况如下:● 水泥: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密度为ρc=3.10g/cm 3,水泥强度等级标准值的富余系数为1.08;● 砂:中砂,级配合格,砂子表观密度ρos=2.60g/cm 3;● 石:5~30mm 碎石,级配合格,石子表观密度ρog=2.65g/cm3; ● 试求: 1.混凝土计算配合比;2.若经试配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强度等均符合要求,无需作调整。

又知现场砂子含水率为 3%,石子含水率为1%,试计算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幻灯片24 ● 解● 1.求混凝土计算配合比● (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fcu,0)● fcu,0= fcu,k + 1.645σ= 30 + 1.645×5 =38.2 MPa ● (2)确定水灰比(W/C )fce = γc ×fce,k = 1.08 × 42.5=45.9MPa53.09.4507.046.02.389.4546.0/0=⨯⨯+⨯=⨯⨯+⨯=ceb a cu ce a f f f C W ααα,由于框架结构混凝土梁处于干燥环境,由表4.0.4, 干燥环境容许最大水灰比为0.65,故可确定水灰比为0.53。

●幻灯片25●(3)确定用水量(mw0)●查表4.0.1.2,对于最大粒径为30㎜的碎石混凝土,当所需坍落度为30~50㎜时,1m3混凝土的用水量可选用185kg。

(4) 计算水泥用量(mc0)按表 4.0.4,对于干燥环境的钢筋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为260㎏,故可取 mc0= 349㎏/m3。

幻灯片26●(5)确定砂率(βs)●查表4.0.2,对于采用最大粒径为40㎜的碎石配制的混凝土,当水灰比为0.53时,其砂率值可选取32%~37%,(采用插入法选定)现取βs= 35%。

●(6)计算砂、石用量(ms0、mg0)用体积法计算,将mc0=349㎏;mw0=185㎏代入方程组●解此联立方程,则得:ms0=641㎏,mg0=1192㎏幻灯片27●(7)该混凝土计算配合比为:●lm3混凝土中各材料用量为:水泥: 349㎏,水:185㎏,砂:641㎏,碎石:1192㎏。

以质量比表示即为:●水泥:砂:石=1:1.84 :3.42,W/C=0.53● 2.确定施工配合比●由现场砂子含水率为3%,石子含水率为1%,则施工配合比为:●水泥 mc施 = mc0=349㎏●砂子ms施 = ms0×(1+3%)=641×(1+3%)=660㎏●石子mg施 = mg0×(1+1%)=1192×(1+1%)=1204㎏●水mw施= mw0-ms0×3%-mg0×1%=185-641×3%-1192×1%=154㎏幻灯片28●例2.某框架结构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0,施工要求混凝土坍落度为50-70㎜,施工单位无历史统计资料,所用原材料情况如下:●水泥: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密度为ρc=3.10g/cm3,●砂:中砂,Mx=2.70, 级配合格,●石:卵石, Dmax=40mm, 级配合格,●试设计C20混凝土配合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