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5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

合集下载

42.5 C50砼配合比计算书

42.5  C50砼配合比计算书

C50砼配合比计算书一、设计依据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2.《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3.《公路工程水泥砼试验规程》JTJ053-94二、工程需要条件1.砼强度等级:C502.坍落度:70--90 mm3.搅拌方式:机械4.捣实方式:机械三、原材料选定1.水泥:2.碎石:碎石级配:3.砂子:4.外加剂:四、砼配合比设计步骤1.确定砼配制强度:f cu.o=f cu.k+1.645×δ=50+1.645×6=59.9Mpa2.计算水灰比W/CW/C=(0.46×42.5×1.1)/(59.9+0.46×0.07×42.5×1.1)=0.35 3.确定单位水量:根据骨料的最大粒径及砼坍落度初步确定每立方米用水量205kg,在根据外加剂的减水率为15%确定用水量为205×(1-0.15)=1744.计算单位体积用水泥用量174/0.35=497 kg/m35计算外加剂用量497×0.01=4.97 kg/m36选定砂率31%7首先假定砼湿容量为2400 kg/m3然后计算骨料用量:2400-174-497-4.97=1724 kg/m37.计算每方用砂量:1724×0.31=534 kg/m38.计算碎石用量:1724-534=1190 kg/m39. 根据以上结果得出基准配合比如下:水泥:砂:碎石:水:外加剂 W/C 砂率497 :534 :1190 :174:4.97 0.35 31%10. 根据以上数据试办m3砼,测得坍落度为mm,符合设计要求,测得湿容重为kg/m3,校正系数K=/2400=<1.02 可以不必调整11.于是再以基准配合比的水灰比为基准,分别上、下浮动0.05,同时砂率也增加或减少1%,又得出两个配合比如下:水泥:砂:碎石:水:外加剂 W/C 砂率 435 :572 :1215 :174 :4.35 0.40 32% 580 :492 :1148 :174 :5.80 0.30 30% 12、分别制作成型,测定7天、28天强度。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一、设计依据1、依据JGJ55-2O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2、依据JTG/T3650-202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3、依据JTG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4、依据JTG3420-2020《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二、原材料1.水泥:***水泥,型号:P.O52.5R o2、粗集料:碎石产地:***;级配:5-20mm连续级配。

3、细集料:砂,产地:***砂厂;中砂。

4、水:饮用水。

5、外加剂:***高效减水剂,***公司。

掺量1%,减水率取21%β三、坍落度:施工部位为桥梁上部构造,坍落度为70~90mm o四、施工工艺:采用机械强制搅拌,采用机械振捣成型。

五、养护条件:温度20±2°C,湿度>95%.六、配合比设计(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根据混凝土强度fcu,k=50Mpa,按。

=6.0MPa,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fcu z0=fcu z k+1.645σ=50+1.645×6=59.9(Mpa)(2)计算水灰比1)按强度要求计算水灰比1.计算水泥实际强度根据P.O52.5普通硅酸盐水泥fce z k=52.5MPa,水泥富裕系数取Yc=1.00,水泥实际强度为:fce=γcχfce,k=:1.OOX52.5=52.5(MPa)2.计算混凝土水灰比根据混凝土配制强度fcu z0=59.9MPa,水泥实际强度fce=52.5MPa,查表碎石A=O.46,B=0.07z计算水灰比:W=0.46×52.5=0.39C=59.9+0.46×0.07×52.5根据施工能力取0.362)按耐久性校核水灰比根据混凝土所处环境条件,查表得允许最大水灰比为0.60。

按强度计算水灰比0.36,符合耐久性要求。

采用计算水灰比为0.36。

(3)选定单位用水量根据要20mm,查表选用混凝土用水量为215kg∕m3Mw0=215*(1.-21%)=170(kg∕m3)(4)计算单位用灰量1)按强度计算求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70-90mm,碎石最大粒径为单位用灰量根据混凝土单位用水量mwo=170kg∕m3,水灰比W∕C=0.36,混凝土单位用灰量为:mcθ=170/0.36=472kg∕m32)按耐久性校核单位用灰量根据混凝土所处环境条件,查表得最小水泥用量不低于300kg∕m3,按强度计算单位用灰量472kg∕m3,符合耐久性要求。

c5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c5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C5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一、设计依据1.1.XX市XX公路南段公路工程设计图纸及招标文件1.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1.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1.4.《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1.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二、设计要求:混凝土设计强度f cu,k=50Mpa,坍落度采用120-150mm。

三、试配选用原材料水: 地下饮用水水泥: XX大宇水泥厂产 5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砂子: 绣针河砂场产中砂碎石: 莒县浮来山5-10mm和10-20mm的碎石减水剂: 淄博华伟集团产NOF-2B高效减水剂四、配合比设计步骤:Ⅰ.基准配合比1.计算配制强度f cu.of cu.o=f cu,k+1.645ó=50+1.645×6.0=59.9MPa2.确定水灰比水泥富余系数采用1.1w/c=αa·f ce/(f cu.o+αa·αb·f ce)=0.46×52.5×1.1/(59.9+0.46×0.07×52.5×1.1)=0.433.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之规定, 该混凝土塌落度采用120-150mm,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确定用水量: mwo=240kg/m3,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的用水量: mwa=mwo(1-β)=240*80%=192Kg/m34.计算水泥用量m com co= m wa/0.43 =447kg/m35.外加剂用量m Jm J=447*1.9%=8.5 kg/m36.选用砂率ßs=38%7.计算粗细骨料用量m co+m go+m so+m wa+m J=2420ßs= m so/(m so+m go)m so=674kg/m3 m go=1099kg/m38 .基准配合比m c:m g:m so:m w:m J =447:1099:674:192:8.5Ⅱ.试配、调整与确定1.以基准配合比之w/c上下浮动0.05即以水灰比为0.38、0.48及0.48分别拌制混凝土, 其配合比分别为:w/c=0.38 c:g:s:w:j =505:1062:651:192:9.6w/c=0.48 c:g:s:w:j =400:1128:692:192:7.6经试拌三个配合比的混凝土工作性能均能满足要求。

C50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

C50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

C50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自密实混凝土具有高流动性、均匀性和稳定性,浇筑时无需外力振捣能够在自重力作用下流动并充满模板空间的混凝土称为自密实混凝土。

自密实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工作性有很大的区别。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流动性。

保证混凝土能够在自重作用下克服内部阻力(包括胶凝材料的粘滞性与内聚力以及骨料颗粒间的摩擦力)和与模板、钢筋间的粘附性,产生流动并填充模板与钢筋周围。

(2)高稳定性。

保证混凝土质量均匀一致,在浇注过程中砂浆与骨料不会离析,浇注后不会泌水与沉降分层。

(3)通过钢筋间隙能力。

保证混凝土穿越钢筋间隙时不发生阻塞。

(4)填充密实性。

保证混凝土填充模板,并自行排出浇灌过程中带入的气泡达到成型密实。

是流动性、稳定性和间隙通过性的综合表现。

(一)自密实混凝土对原材料的要求(1)水泥。

水泥宜采用C3A和碱含量低,与外加剂适应性好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细骨料。

细骨料的质量对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和保坍性影响较大,因此应采用含泥量小(或亚甲蓝值合格),级配合理的砂。

(3)粗骨料。

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的连续级配或2个单粒径级配的石子,对于复杂结构粗骨料最大粒径宜小于16mm。

尽量选择粒形好,接近球形,针片状不宜超过8%(且不规则含量低)。

粗骨料空隙率尽量低,不超过40%为宜。

(4)矿物掺合料。

宜采用质量优良,需水量低(流动度比高)的掺合料。

(5)外加剂。

宜采用减水率在20%以上的高效减水剂,复合使用高效减水剂和普通减水剂也可获得较好效果。

减水剂的掺量以及与水泥、矿物掺合料的相容性应经试验确定除此之外,也可掺入增粘剂和引气剂等外加剂。

(二)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传统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通过合理确定水胶(灰)比、单方用水量和砂率三个基本参数,进而得出胶凝材料、水、砂和石子等组成材料的实际用量。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半定量设计方法,水胶(灰)比、用水量和砂率三个参数中,只有水胶(灰)比按计算确定,而计算公式中有的参数也是由回归分析所得。

C50普通砼配合比计算书(52.5)

C50普通砼配合比计算书(52.5)

C5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一、设计依据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GJ 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TG/T F50 -20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二、设计指标1.强度等级C50;坍落度要求14~18cm;2.使用部位:梁板及桥面铺装等;三、原材料试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选择的原材料与工程施工中所用材料相同。

1.粗集料试验粗集料是大冶牛角山石料场5~20mm碎石,其各项指标试验结果见表一:粗集料试验结果(表一)2.细集料试验细集料为仁和砂场砂,规格为中砂,其各项指标试验结果见表二:细集料试验结果(表二)3.水泥试验水泥为黄石华新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O52.5级水泥,其各项指标试验结果见表三:水泥试验结果(表三)4.水:饮用水;5.外加剂:武汉祺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QF-A2缓凝型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2%。

四、配合比设计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f cuo =fcuk+1.645*6=50+1.645*6=59.87 (Mpa)2.计算水灰比W/C =(αa* f ce)/( f cuo+αa*αb**f ce)=0.39根据耐久性要求采用水灰比W/C=0.33进行配合比试配,其中:富余系数取1.00,fce =52.5*1.00=52.5(Mpa),αa=0.46, αb=0.07。

3.确定用水量根据坍落度要求140~180mm,砂、碎石及减水剂情况,取单位砼用水量为198Kg,掺入减水剂(减水率25%)后用水量=198*(1-25%)=148(Kg)4.确定水泥用量M co =Mwo/(W/C)=148/0.33=448(Kg),,故水泥用量Mc=4485.确定外加剂用量根据设计坍落度和材料情况,选定外加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 1.2%,即单位外加剂用量为=448*1.2%=5.376Kg6.确定砂率根据粗集料最大粒径、细集料品种和水灰比选定砂率为37%,即βs=0.37。

C5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C5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设计强度:C50混凝土一、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8076-2008);5.施工设计图纸二、设计要求:混凝土设计强度fcu.K=50Mpa,坍落度设计初始值:160~200mm工程部位:预应力空心板,组合小箱梁,T梁,湿接缝,现浇横梁,桥面铺装。

三、原材料的选择:水泥:常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P.Ⅱ 52.5水泥物理性能力学性能试验表河砂:福建砂场细度模数2.8表观密度2.560g/cm3.堆积密度1.490g/cm3 空隙率41.8%含泥量2.2% 泥块含量0.4%碎石:天长岭碎石场表观密度2.580g/cm3.堆积密度1.480g/cm3 空隙率38.0%针片状颗粒含量8.9% 压碎值12.9% 含泥量0.6% 泥块含量0.1%掺配比例为: 4.75-13.2mm=10% 13.2-19mm=50% 19-31.5mm=40% 水:饮用水外加剂:江苏特密斯(TMS-YJ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掺量:1.0% 减水率25%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1、计算配制强度fcu.0;根据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

fcu.0=fcu.k+1.645×σfcu.k---混凝土设计强度1.645---混凝土强度达到95%保证率时的保证率系数。

σ---强度标准差(6.0Mpa)=50+1.645×6.0=59.9Mpa2、计算水灰比:(W/C)混凝土的水灰比W/C,根据下式计算。

W/C=(A×fce)/(fcu.0+A×B×fce)A、B---混凝土强度公式的回归系数,采用碎石时,A=0.53,B=0.20fce---水泥强度fcu.0---混凝土配制强度=(0.53×57.8)/(59.9+0.53×0.20×57.8)=0.46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取W/C=0.313、单位用水量mwo的确定根据水灰比W/C=0.32 碎石公称最大粒径为25mm,坍落度为160-200mm,单位用水量为:W=215kg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工作性,在混凝土中掺加水泥用量的1.1%高效减水剂。

C50混凝土配比计算书

C50混凝土配比计算书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计算单第 1 页共 5 页C5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一、设计依据TB 10425-94 《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 10415-2003《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JGJ 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TB 10005-2010《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 10424-2010《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T 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设计图纸要求二、技术条件及参数限值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设计强度等级:C50;要求坍落度:160~200mm;胶凝材料最小用量360 kg/m3;最大水胶比限值:0.55;耐久性指标:56d电通量<1000C;第 2 页共 5 页三、原材料情况1、水泥:徐州丰都物资贸易有限公司,P·O 42.5(试验报告附后)2、粉煤灰:中铁十五局集团物资有限公司,F类Ⅱ级(试验报告附后)3、砂子:(试验报告附后)4、碎石: 5~31.5mm连续级配碎石,5~10mm由石场生产;10~20mm 由石场生产;16~31.5mm由石场生产;掺配比例5~10mm 为30%;10~20mm 为50%;10~31.5mm为20%(试验报告附后)5、外加剂:山西桑穆斯建材化工有限公司,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试验报告附后)6、水:混凝土拌和用水(饮用水)(试验报告附后)四、设计步骤(1)确定配制强度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5-2003,混凝土的配制强度采用下式确定:)(a9.590.6645.150645.1,0,cu MPkfcuf=⨯+=+≥σ(2)按照《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设计规范》TB10005-2010规定,根据现场情况:1、成型方式:混凝土采用罐车运输,混凝土泵送施工工艺。

C50微膨胀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书

C50微膨胀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书

C50微膨胀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书一、设计指标:1、水泥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50微膨胀水泥混凝土;2、要求水泥混凝土和易性好,坍落度:120~160mm。

二、设计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55-2011)《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 E30-200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通用硅酸盐水泥》 (GB 175-2007)《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 (GB 8076-2008)图纸设计要求三、选用原材:1、水泥:P·Ⅱ52.5;2、粗集料:碎石5~10mm、10~20mm掺配比例为20%、80%;3、细集料:细度模数:2.76;4、高效减水剂: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水剂),掺量 1.4%,减水率为25%;5、膨胀剂:(粉剂),掺量6.0%;6、水:饮用水。

四、基准配合比的设计步骤:1、计算试配强度:由于无统计资料计算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因此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选取σ=6.0MPaf cu,o≥f cu,k+1.645σ=50+1.645×6=59.9MPa2、计算水胶比,根据规范查表αa=0.53 αb=0.20 f b=52.5MPW/B=W/B=0.53×52.5/(59.9+0.53×0.20×52.5)=0.43 ,取0.333、用水量确定,查表计算,因设计配合比坍落度为120~160mm,最大公称粒径为20mm碎石,故用水量m wo=213kg/m34、计算掺高效减水剂时用水量:m wo =213×(1-25%)=160kg/m35、计算水泥用量:m co ==160÷0.33=485kg/m36、计算高效减水剂:m ao=m coβa=485×1.4%=6.79kg/m37、计算膨胀剂:m a01=m c01βa1=485×6.0%=29.1kg/m38、计算粗、细集料用量(m so、m go),取βs为34%,假定砼容重为2450kg/m3m so=(2450-485-160)×34%=614kg/m3m go=2450-485-160-614=1191kg/m39、每方基准配合比混凝土材料用量:m co =485kg;m wo =160kg;m so =614kg;m go =1191kg单粒级mm 5~10 10~20 /掺配比例 % 20 80 /用量kg/m3238 953 /碎石(5~10mm)m go1=1191×0.2=238kg/m3碎石(105~205mm)m go2=1191×0.8=953kg/m310、基准配合比为:m co:m so:m g:m wo:m ao:m ao1=485:614:1191:160:6.79:29.1=1:1.27:2.46:0.33:0.014:0.06水胶比为0.33五、基准配合比试拌,试配用量24L:材料用量:1、水泥:11.64kg2、细集料:14.74kg3、粗集料:5~10mm:10~20mm=5.72kg : 22.86kg4、高效减水剂:0.163kg5、膨胀剂:0.6984kg6、水: 3.84 kg实测坍落度为160mm,和易性良好,容重为2450kg/m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配合比审批书
C50海工高性能混凝土
(大水P·O52.5水泥)
配合比编号:SGGSLJ3-PHB10
工程名称:丹东大东港疏港高速公路第三合同段
辽宁省路桥建设集团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丹东大东港疏港高速公路第三合同段
工地试验室
目录
一、混凝土配合比报审表
二、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书
1、设计依据
2、设计要求
3、原材料
4、计算过程
5、试配、调整
6、确定理论配合比
7、每m3混凝土中碱含量、CI-含量计算;抗裂性能比、电通量试验结果统计
8、强度分析
三、配合比检测报告
四、水泥检测报告
五、粉煤灰检测报告
六、细骨料检测报告
七、母岩检测报告
八、粗骨料检测报告
九、外加剂检测报告
十、拌合用水检测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报审表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依据Kg/m3
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4.《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5.《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 18736-2002
6.《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
7.《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2002;
8.《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
9.设计文件
二、设计要求
(一)使用部位:绞缝、支座锚栓、桥面铺装。

(二)要求坍落度:120~160mm
(三)混凝土设计强度f cu,k=50MPa
三、原材料选择:
1、水泥:唐山冀东盾石水泥P.O52.5。

2、粉煤灰:铁岭电厂。

3、细集料:清河砂场。

细度模数M x=2.72,表观密度:2606kg/m3,含泥量:0.8%,泥块含量:0.0%。

4、粗集料:建琅碎石场。

20-30mm碎石、10-20mm碎石、5-10mm碎石,
碎石按质量比3:5:2比例掺配成5~31.5连续级配碎石,表观密度:2694 kg/m3,针片状含量:9.6 %,压碎值:19.0%,含泥量:0.5%,泥块含量:0.0%。

5、水:饮用水。

6、外加剂:沈阳斯达博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混凝土的配制强度采用下式确定:f cu,0≥f cu,k+1.645σ,σ取值为5.0MPa,则:f cu,0=50+1.645×5.0 =58.2MPa 水泥28d胶砂强度无实测值,按照F ce=r c f ce,g=1.16×52.5=60.9;f b=r f r s f ce=0.75×1.00×60.9=45.7。

1、确定水胶比:
基准水胶比W/B=αa f b/(f cu,0+ αaαb f b)对于碎石αa=0.46,αb=0.07,W/B=0.38。

根据减水剂及配合比坍落度设计要求,W/B调整为0.38。

2、确定用水量:根据规范查表计算及混凝土性能要求,确定用水量w为179kg。

3、根据水胶比和规范要求确定胶凝材料及外加剂用量:水泥取370kg,粉煤灰取80kg,掺量为17%,硅粉取20Kg,掺量为4.25%,外加剂取4.7kg,掺量为1%。

4、确定砂率及砂、石用量:粗集料采用5-31.5mm的连续级配碎石,细集料为中砂,水胶比0.38,确定砂率为38%,计算后砂为703kg, 碎石为1148kg。

5、确定基准配合比:水泥(含粉煤灰):细集料:粗集料:水:外加剂=1:
1.50:
2.44:0.38:0.01。

五、试配、调整
1、设计配合比每立方米材料用量
2.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拌合物性能
六、确定理论配合比
1、设计配合比每立方米材料用量
七、每m3混凝土中碱含量、CI-含量计算;抗裂性能比、电通量试验结果统计:
1、混凝土总碱含量计算:
混凝土原材料的碱含量检测符合规范要求后,混凝土的总碱含量结果依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参数计算确定。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要求,对一般桥涵每m3混凝土中总碱含量不宜大于3.0kg/m3,对特大桥、大桥和重要桥梁不宜大于1.8kg/m3,,混凝土含碱量计算结果见下表:
混凝土碱含量计算结果
2、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计算:
混凝土氯离子含量的计算依据原材料的复验检测结果和混凝土的配合比参数计算确定,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要求氯离子含量之和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3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氯离子含量之和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

混凝土氯离子含量计算结果见下表:
混凝土氯离子含量计算结果
从混凝土的氯离子含量计算结果进行判定,所选试验配合比混凝土的有害物质含量符合要求。

3、混凝土抗裂性对比、电通量试验结果统计:
混凝土的抗裂性对比试验采用抗裂环法进行。

将混凝土成型于尺寸为Φ305×Φ425×100mm的试模中,24h后拆除外模后移入温度为20℃,湿度为60℃的环境中养护观测,定期检查混凝土表面,观察裂缝出现的时间和裂缝的宽度及长度,以比较混凝土抗裂性能的优劣。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的要求,高性能混凝土的电通量应不大于1000C。

八、强度分析:
28天强度满足设计强度要求,详见配合比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