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脑出血病人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应用效果

合集下载

脑出血患者80例临床护理观察论文

脑出血患者80例临床护理观察论文

脑出血患者80例临床护理观察目的观察总结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2009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脑出血住院患者80例,对其护理措施分析总结。

结果 80例患者中14例病情过于严重,家属及患者放弃治疗;5例发生脑疝治疗无效死亡;61例经治疗明显好转出院,其中有45例达到生活自理。

80例患者中对症治疗后出院,没有一人出褥疮现象。

结论加强对脑出血患者入院、住院、出院的护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减少致残率。

脑出血患者;护理;观察脑出血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破裂出血,脑出血患者病发后一般病急、发展迅速、死亡率、致残率极高。

我院脑外科于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对80例脑出血患者加强临床护理,采取相应的措施,治疗效果明显。

现将观察护理心得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本院脑外科收院治疗的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对80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

80例患者都根据他的头部ct或者磁共振检查确诊为脑出血,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为45—79岁,平均年龄为(63.2±2.5)岁;出血量12—91ml,平均出血量(40±1.4)ml;其中脑叶出血5例,小脑出血4例,脑干出血6例,基底节出血者65例。

80例患者中有意识障碍者65例,其中昏迷着25例,意识障碍者18例,嗜睡者22例;有高烧者14例;有尿失禁者54例;有肺部感染者16例。

2 护理方案2.1 入院的护理患者入院后必须把头部偏向一侧,使床有一定的倾斜度,大约十五度至三十度,头部垫软枕,让患者口腔、气管分泌物及时排出,减少肺炎发生率。

及时给患者吸氧,控制量适当。

注意对患者瞳孔大小、意识情况以及各项基本生命特征的观察,如果患者昏迷、瞳孔散大,可以疑为颅内压增高或者患者病情加重;如果患者瞳孔不等大,多光反射消失,可以疑为脑疝形成;如果患者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可以为脑疑干损伤,预后不良。

出现这些情况,及时和医师报告,进行紧急抢救。

脑出血重症80例临床护理论文

脑出血重症80例临床护理论文

脑出血重症80例临床护理目的通过重症脑出血80例的临床护理总结护理措施。

方法选我院1998年2月—2001年5月住院的重症脑出血患者80例,给予及时正确的护理措施。

结果重症脑出血患者危重6例经过治疗无效死亡,13例因病情重,家属同意放弃治疗。

61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其中50例生活自理,80例患者住院期间有4例发生泌尿系感染,2例合并肺部感染。

无1例褥疮发生。

结论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入院时、住院期间及出院时的护理措施,对降低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重症脑出血;护理;体会脑出血是脑血管常见病,发病急,病死率高,致残率高。

积极治疗合理护理,提高治愈率,对预后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是必不可少的。

我院选住院患者1998年2月—2001年5月80例重症脑出血积极治疗,加强护理,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取住院重症脑出血患者1998年2月—2001年5月80例为本组观察对象.8例患者行头部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

其中男45例,女35例。

年龄45岁—79岁,平均61.3±3.0岁,出血量为10—92毫升,其中脑叶出血者6例,小脑出血4例,脑干出血5例,基底节出血65例。

8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中,有意识障碍者58例,意识障碍程度昏迷者26例,浅昏迷18例,嗜睡14例。

高热10例,尿潴留或者尿失禁50例。

2 护理措施2.1 入院时护理患者入院后摆放体位,将头部偏向一侧,床头抬高倾斜15°—30°,并垫一软枕,使患者口腔、气管分泌物有效排出,降低吸入肺炎等发生。

给予吸氧,流量在2—4升/分。

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瞳孔大小,意识情况及各项基本生命体征,患者昏迷意识障碍加重,瞳孔散大,可疑患者有颅内压增高及病情加重,如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

要注意脑疝的发生;如果瞳孔散大。

对光反应消失,可疑脑干损伤,预后不良。

当出现这些情况时,应该立即报告医师进行抢救。

2.2 住院期间护理认真执行医嘱,检测患者生命体征:认真严格执行医嘱,患者入院后病情得到控制后,必须每天监测患者基本生命体征。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的前后顺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

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果: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于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面对脑出血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护理模式在实践工作中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应用价值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手段,其方式是根据患者疾病的具体特征,将患者的预后情况提前考虑,针对不同的患者,提供科学的、合理的适合患者的护理预案[1]。

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使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得以提升,同时也能促进患者临床护理的依从性[2]。

基于此,我院选取90例脑出血患者实施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案,进一步探索临床护理路径的有效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的前后顺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

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范围50~80岁,平均年龄(64.58±5.78)岁;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范围52~81岁,平均年龄(65.86±5.43)岁。

总结患者的资料发现,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基本资料差异不大(P>0.05),具有临床比较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测,比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等监测,指导患者正确的服药方式,为患者规划合理的饮食计划等。

观察组对患者实施的是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具体操作为:①成立护理小组:护理小组主要由护士长和护士组成,小组成员根据脑出血疾病的特点需求,结合自身的护理经验,对患者实施科学的护理措施,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入院基础检查、健康知识宣教、饮食和锻炼指导、负面情绪干预等方面,对护理人员要进行定期的疾病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并且在护理的过程中,若发现方案有不合理的部分要及时的进行修改,提高整体的护理效率。

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介入治疗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介入治疗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介入治疗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介入治疗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4月至2023年6月收治30例脑出血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15例(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干预时间为4周。

评估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行为。

结果:两组神经功能评分组间、时间点及交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2周、4周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评分评分组间、时间点及交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2周、4周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提升自我管理行为,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神经功能;生活质量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脑出血介入治疗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1]。

然而,脑出血介入治疗后患者的康复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护理方法。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它以患者为中心,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按照时间节点进行护理服务[2]。

这种模式可以提高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效果。

目前,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介入治疗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尚未得到广泛研究。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出血介入治疗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2年4月至2023年6月收治60例脑出血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并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

年龄在48-75岁之间,性别不限。

患者具有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能够理解和配合护理计划。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ol'Ho i lfNaw og Ct, a cog67 0 C ia i i g h cn e e s t S p s pa o rh n i N nh n 3 00,hn y
i e h 【 bt c】 0 jcv T p r te fc o cn a cr pt a e t euao o a in s wi ee rl A s at r b t e o xl e h eetf l il a a wyi hah dct n f rp t t t c r b a ei e o f ic e h n l

神 经 内科 现行 健 康 教育 模 式 。
12 2 临床护 理路径 对照组 采用 一般健 康教 育方法 , . . 定 期组织患者进行集 体讲 座 , 试验 组按 临床 护 理路径 , 为患者
制订住 院期 间健 康 教育 路线 图 , 并对 家 属进 行健 康 知识 指
种常见病 , 开针对 性 的健 康 教育 对减 少脑 出血 的发 生 、 展

h mo r a e.t u l h e t e l d c t n mo e . e h ds 9 p t n s o e e r lh mo r a e w r a d ml ii e e rh g o b i t e b s h at e u ai d 1 M t o 1 ai t fc r b a e rh g e e r n o y d v d d d h o e i t wo g o p .Ex e me tl go p r c i e h ah o l c ln ri g h at d c t n mo e ,T e c n r l o p r c ie n6t r u s p r n a r u e ev d t e p t fc i a u s e l e u a i d l h o t u e ev d i ni n h o og r t e e it g h a t d c t n mo e u oo y Re u t P te t n t e t o p c u r d t e rl v n n wl d e a d h x si e h e u a i d l o Ne r lg . s l n l o f s ai n s i h wo g u s a q i h e e a tk o e g n r e

健康教育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应用论文

健康教育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应用论文

健康教育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应用的效果。

方法:将8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于患者出院前1天调查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p﹤0.001),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01)。

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健康教育路径;脑出血;满意度【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592-01健康教育路径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时间表和计划表,使护士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1]。

它不同于日常的信息交流,它要求护士依据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从入院到出院的系统、动态、连续又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教育。

为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我们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对在我院住院的脑出血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80例,所有患者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标准[2]。

排除失语、智力障碍的患者。

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42~70(51.28±10.33)岁;文化程度:大学3例,中学28例,小学9例。

对照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41~71(52.37±9.96)岁;文化程度:大学4例,中学26例,小学10例。

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

观察组: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路径:①入院当天:介绍主管医师、护士;进行入院评估;说明绝对卧床休息的要求及其重要性。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作者:于霞苗春艳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脑出血患者护理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2%,观察组总满意度98%,对照组总满意度80%,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脑出血;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339-02脑中风也叫脑溢血,是属于脑中风中的一种,是一种在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疾病,也是一种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间层的脑部并发症,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因发病急,对患者及家属造成严重的痛苦和压力[1]。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主要是针对以时间为顺序的诊治护理标准流程。

在本组研究资料中,我们对50例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护理,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分别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在37-66岁,其中内囊出血14例,丘脑出血15例,脑干出血10例,颞叶出血5例,基底节出血6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在39-67岁,其中内囊出血16例,丘脑出血17例,脑干出血8例,颞叶出血6例,基底节出血3例;所有患者均经过检查诊断,确诊为脑出血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情上无明显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脑出血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及评价

脑出血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及评价

脑出血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及评价发表时间:2016-04-13T21:29:02.82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1月第1期作者:刘瑞娜高志红蒲海超王晋朝[导读] 对脑出血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其生活质量,促使神经功能最大限度恢复,进而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刘瑞娜高志红蒲海超王晋朝玉田县医院神经内科,河北玉田064100【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临床护理路径组,各组50例,比较两者护理效果。

结果: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神经功能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等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

结论:对脑出血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其生活质量,促使神经功能最大限度恢复,进而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关键词】脑出血;临床护理路径;效果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深入,临床护理路径得到广泛泛推广,其宗旨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以时间为节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使护理工作完整、持续、有效。

通过该护理模式的实施,不仅护理工作更为具体和清晰,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也更明了,配合性更强[1]。

脑出血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如何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各项功能,让其能够独立生活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

我院在脑出血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所选取的100例脑出血患者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58 -75岁,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出血的诊断标准,除外脑脑疝深度昏迷,未合并严重心、肺、肝等并发症。

根据护理模式,分为临床护理路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50例。

1. 2方法:采用常规护理组患者,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常规检查、基础功能锻炼指导等。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组,具体做法如下:①制定护理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单位:050800石家庄市正定县人民医院(邢贵平),香河县人民医院(窦建虹)邢贵平:女,大专,主管护师,护士长80例脑出血病人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应用效果邢贵平窦建虹摘要目的:建立完善的脑出血病人的临床护理路径,缩短病人住院时间,降低病人住院费用,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方法:随机将脑出血病人16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整体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护理。

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满意度明显提高。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脑出血病人中,可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效果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2.22.015临床护理路径(CNP )是以病人为中心,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1],该模式针对确诊的病例,以病人为中心,优化入院到出院诊治流程,缩短康复时间,减少资源浪费,使病人获得最佳的照顾质量。

我科于2010年引进临床路径表这一管理工具,病人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医疗费用下降,医护人员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0年5月 2011年12月,我科收治脑出血病人1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按临床路径对病人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护理。

病人均经CT 或MRI 证实,经临床医师及病史确认为初发者且神志清楚。

排除以下条件:既往脑出血病史;意识障碍和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严重心、肝、肾、肺并发症者。

1.2方法1.2.1临床路径的制定科室成立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组成的临床路径小组。

整合一套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内容包括入院检查、入院宣教(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功能锻炼。

1.2.2临床路径的实施责任护士从入院安排床位开始即对住院病人进行全面评估,观察组病人给予临床路径护理,采用CNP 制定的表格式病例,及时记录病情变化,对已打勾的内容进行签名,而未打勾的内容下一阶段要引起重视。

责任护士每次交接班时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

护理过程中要及时与病人和家属沟通、交流,取得配合。

每天护士长、主管护师、责任护士同时进行查房,检查病人情况和护理措施的落实。

针对发生的问题及时纠正,如路径实施过程中发生变异,值班护士要详细记录,全科交班,依据具体情况修订护理计划,记录护理偏差,出院前要评价护理措施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护士长要监督执行情况。

而对照组病人按照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即传统的医疗方法进行护理。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病人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 秩和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2.1两组病人平均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表1)表1两组病人平均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组别观察组对照组统计量P 值例数平均住院费用(元,x ʃs )平均住院天数(d ,x ʃs )并发症发生(例)802967ʃ13610.5ʃ1.07804641ʃ24113.85ʃ3.01654.10671)9.47521)4.11302)<0.05<0.050.0426注:1)为t'值,2)为χ2值2.2两组病人满意度情况比较(表2)表2两组病人满意度情况比较(例)组别观察组对照组u 值P 值例数满意较满意不满意80781180601734.0697<0.0013讨论临床护理路径是针对特定的病人何时做何种检查;何时给予何种治疗,病程到达何种程度;何时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说明和记录。

护理人员要评价每天的护理效果,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并提醒病人和家属怎么做[2]。

这样,护理就有计划性、预见性、效果性、针对性,减少差错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满足了病人需求,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留在病人身边,鼓励病人主动参与医疗护理过程,改善护患关系,满足病人的知情权,为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了有效途径,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本次研究证明,通过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组病人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满意度明显提高。

音乐疗法对择期剖宫产产妇术中应激水平的影响羊洁付东英摘要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择期剖宫产初产妇应激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200例择期剖宫产手术初产妇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干预组术中采用音乐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于术中关腹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AS,SDS分值评价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外周静脉血检测血糖及EIA测定产妇血浆皮质醇。

结果:干预组95例和对照组97例完成所有问卷调查,实施音乐疗法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术中SAS,SDS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皮质醇及血糖水平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术中音乐疗法可有效缓解初产妇剖宫产术中心理压力,但对应激相关皮质醇及血糖无影响。

关键词择期剖宫产;音乐疗法;应激水平;血浆皮质醇;血糖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2.22.016Influence of music therap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caesarean maternal stress level.YANG Jie,FU Dong-ying(Nanji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210004)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music therapy in the operation of 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 stress level.Methods:200cases of 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100cases in each group.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music ther-apy in operation,and the control group to receive conventional care.In art waist overspending questionnaire survey,using the SAS,SDS score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stress state.Peripheral venous blood testing blood sugar and determination of EIA maternal plasma cortisol.Results:The intervention group95examples and97cases of control group finished all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implementation of music therapy after intervention,patients operation in the SAS,SDS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but plasma cortisol and blood sugar level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Intraoperative music therapy could be effective in relieving editorial cesarean section of psychological pressure,but to stress related cortisol and no influence on blood sugar.Key words Musicotherapy;Music therapy;Stress Level;Plasma Cortisol;Blood Sugar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对手术分娩过程的担心与恐惧给围术期护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同时对产妇的早期恢复也产生不利影响[1]。

心理应激水平的变化与手术产妇围手术期护理关系密切,有效的缓解手术带来的应激对产妇术后早期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2]。

因此,采用何种方法有效的降低产妇的应激水平,使整个围手术期护理更加科学和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和多元文化护理概念的不断深入,音乐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但在剖宫产术中干预的报道较少。

本研究以择期剖宫产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探讨音乐疗法对产妇心理应激的影响。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10月 2012年2月择期剖宫产手术产妇200例,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入选先后顺序编作者单位:210004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手术室羊洁:女,本科,护师通讯作者:付东英基金项目:江苏省南京市卫生局重点课题项目(ZKX090)号,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100例。

纳入标准:年龄21 34岁,孕龄37 42周,初产妇,单胎,文化程度初中以上。

排除标准:精神病或精神异常;近期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或可能导致精神异常药物者;听力异常或不能进行正常沟通者;术中麻醉效果不佳和术后镇痛效果不佳者。

本研究最后完成所有问卷调查的产妇共192例,其中干预组95例,对照组97例。

两组产妇年龄、孕周、文化程度、生命体征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采用硬膜外麻醉,L2 3椎间隙硬膜外间隙穿刺置管,麻醉平面上界控制在T6。

手术过程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术中采用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程序:(1)保持手术环境安静,避免不必要的喧闹声和噪音。

(2)待麻醉平面固定后给予心理干预(语言暗示、音乐意境的诱导)。

(3)戴耳机听选择的音乐(以柔和、抒情音乐为主,音量以产妇感觉悦耳、舒适为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