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张力

合集下载

浅谈方言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普通话论文-语言学论文

浅谈方言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普通话论文-语言学论文

浅谈方言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普通话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方言丰富了我国语言的特点, 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使用价值, 但是方言的存在对普通话的学习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能够在对方言形成保护的过程中, 降低方言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的影响, 就必须了解方言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 从而相应地采取措施, 让学习普通话的过程更为合理化、高效化、科学化。

由此可知, 《浅谈方言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方言; 普通话; 影响; 特点; 策略;1 广东方言与海南地区方言的特点方言, 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地方性的语言, 其具有十分明显的地域特征, 有时候我们可以凭借一个人讲的方言而准确判断出其家乡的省份甚至市。

1.1 广东方言的特点粤语, 也称广东话, 当地人称白话。

粤语在我国属于一个应用较为广泛的方言, 在广东的东部、中部以及北部地区将这种方言的人数众多, 粤语几乎成为广东人的标志之一。

粤语这种方言, 在广东省一直以来都处于一种主导性的地位, 而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三种:一是, 就目前而言, 粤语仍然是广东省省会广州的主要语言之一, 本地人进行交流所使用的语言基本上以粤语为主, 这就使得广东方言仍然成为当地语言的主流;二是, 广东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几个经济特区基本上在粤语区的范围之内, 经济以及人员的大规模流动使得广东方言也就是粤语的更具影响力;三是, 香港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内大部分人日常交流使用的语言就是粤语, 这就又增强了其生命力。

广东方言有很多特点, 而这些特点就是在普通话被广泛推广过程中, 广东话仍然具有十分顽强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 广东方言有十大特色:一是汉语相比, 其音调以及音节较为丰富。

当前我们所推广的普通话只有四个音调, 即阴平、阳平、上声以及下声四种。

但是广东方言则有多达九个声调和两个变调的特点, 包括: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九声;还有高平和高升两个变调;所以, 与普通话相比, 这种方言所能够表达的情感也更为准确。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作者:赵丽萍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第44期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

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

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

关键词:语言方言语言习得意义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

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化音的北方口音。

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

方言对语言习得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鉴于语言学界对“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颇多,所以笔者认为深入解析语言习得对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1]一、什么是语言习得按照《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0年版)的定义,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

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学习称为“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称为“第二语言习得”。

“习得”这一术语通常比学习更为可取,因为后一术语有时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连在一起。

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习得,是为了了解语言学习所运用的方法,指出发展过程中的阶段并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

采用的方法包括对语言学习者的纵贯研究及实验方法,并着重研究音位、语法、词汇及交际能力的发展。

[2]二、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1.方言对母语习得的影响诚然,语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

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常通过对方言的喜爱表现出来。

乡音作为个人归属的最明显的标志,带有浓重感情色彩,标志某人是某一群体的成员。

浅析方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

浅析方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

浅析方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
语言是人类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而方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形式,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备受关注。

方言在幼儿语言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影响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对其认知、交流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浅析方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方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体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

方言的语音系统往往与普通话存在差异,因此幼儿在接触方言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方言语音的影响,从而对其普通话的语音产生干扰。

方言中常常存在一些特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会对幼儿的词汇积累和表达能力产生影响。

方言的语法结构也可能与普通话有所不同,这会对幼儿的语法习得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幼儿在学习方言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影响,从而影响其普通话的语言表达能力。

方言对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也会产生影响。

方言与普通话存在差异,因此幼儿在接触方言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方言的影响,导致其在与他人交流时产生理解和表达的障碍。

特别是在词汇和语法方面,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会导致幼儿在交流中产生误解和混淆,从而影响其语言交流能力的发展。

方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方言会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产生影响。

在语言认知方面,方言的差异性会对幼儿的语言认知发展产生影响。

在语言交流方面,方言的存在也会对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产生影响。

家长和教师需要注意,在幼儿的语言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方言意识和鉴别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对方言的影响加以引导和矫正,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

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范语言交谈极不方便。

而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

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

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

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

文章首先对我国语言学界关于“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议予以解析,然后分析了方言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建议。

笔者认为,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

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

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

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

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化音的北方口音。

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

方言对语言习得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鉴于语言学界对“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颇多,所以笔者认为深入解析语言习得对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解析语言习得按照《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0年版)的定义,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

浅析方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

浅析方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

浅析方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
方言是一种特定地区或群体所使用的独特语言变体。

在中国,方言种类繁多,包括粤语、闽南语、湖南话等等。

方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方言对于幼儿的语音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方言的语音系统与普通话有所不同,比如
粤语的入声、闽南语的重音、四川话的儿化等。

当幼儿暴露在方言环境中时,他们往往会
受到这些方言的影响,形成与普通话不同的语音习惯。

这可能导致幼儿在学习普通话时出
现发音错误或困难。

一些方言区的幼儿需要额外的教育和指导来纠正他们的语音发展。

方言对于幼儿的词汇发展也有影响。

方言与普通话之间有很多词汇上的差异,比如粤
语中的“嘢”和普通话中的“东西”具有相同的意思。

当幼儿在方言环境中成长时,他们
会接触到方言的词汇并加以使用。

这可能导致幼儿在学习普通话时出现混淆词汇的情况。

幼儿的语言教育应该注重普通话的词汇积累,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词汇系统。

方言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影响了幼儿的语音发展、词汇积累和语法
习惯。

幼儿的语言教育应该充分考虑方言的影响,帮助他们克服方言对普通话学习的障碍,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方言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幼儿在学习普通话的也应该了解和尊
重方言的存在和特点。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作者:江勇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21期【摘要】语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语言的习得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不同语言的习得方式也不同,而方言由同一母语衍生,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产生了差异性变化,那么方言是否会对母语的习得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如何发生作用的。

本文通过对语言习得理论、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等内容进行详细阐述,探究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关键词】方言语言习得【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1-0245-01一、前言方言母语是人的第一母语,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言语行为习惯,并在一定程度上使思维模式化,进而影响语言习得。

由于语言习得一般要通过它来学习和使用。

它必须经过受与原有方言母语系统相依存的思维结构的制约,到通过重组部分思维结构而融合于已有的语言系统。

二、语言习得的概念语言习得是研究人类如何让学习语言,第一语言习得是研究儿童如何学习第一语言,观察儿童的发展过程。

第二语言习得则是研究在第一语言的基础上在学习其他语言的现象。

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学习成为“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称为“第二语言习得”。

语言习得的概念实际上就是学习和掌握语言,也就是说,语言习得和学习语言实际上可以视为同义语。

这里我所说的语言习得就是语言的学习和掌握。

三、方言的概念方言最简单的定义就是指一个特定地理区域中某种语言的变体。

根据性质,方言可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

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四、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1.方言对母语习得的影响语言不只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它还是传递情感的良好载体。

每个人对于自己的故乡都有不可言喻的依恋,而人们对于故土的依赖一般通过语言表现出来。

函授本科《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二)(同名18335)

函授本科《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二)(同名18335)

函授本科《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二)(同名18335)函授本科《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二)标题: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

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范语言交谈极不方便。

而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

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

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

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

文章首先对我国语言学界关于“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议予以解析,然后分析了方言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建议。

笔者认为,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

关键词:语言方言语言习得意义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

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

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

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化音的北方口音。

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

方言对语言习得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鉴于语言学界对“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颇多,所以笔者认为深入解析语言习得对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解析语言习得按照《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0年版)的定义,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

浅析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浅析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
能舍 弃不 使用


,
仅可 以 用 现 代 标准 汉 语 和 方 言都 有 的




调 等 方 面 的差异


句型
,
这 就 导 致 了 词 量少
句 型单 一
,
不利 于 语
如此 才能 学好 现 代 标准汉 语
·
117
·
文化视 点
、、 EN H U A S H I D I A N
( 二 ) 建立一种
( 二 ) 表达 能力

作 为语 法规 范 的 声调

交 际 能 力受 到影 响
,
有 许 多公 民 认 为
,
现 代 标 准 汉语 就 是 方 言 加 上
,
方 言 区 人 的 现 代 标 准 汉 语 发音 不 正 确 人感 觉 吐 字不 清
,
就会 让

这个 观 点 是错 误 的
,
方 言在声 母


韵母
,
,
方 可 成 功 进 行跨 际 文化 交 流
,
所 以 在 掌握 现 代 标 准汉 语 时会 比 较 困 难
因 为这 些 隐性 的 心 理 困难
,
方 言 对 母语 习 得 的影 响
心 里 感 到畏 惧
域 性 交 流 传播 方式


在 人 们 日常 生

人 仅满 足 于 对 付低 层次 交 流 的 区 域普 通 话 掌 握 现 代标 准汉 语
,
方 言里 存 在 但
,
也 有 自 己 独 特 的 特色 这 便是 中 国 语 言的 特 色 所 以 各 个方 言 区 的 人要 学好 现 代 标 准汉 语 方 言 和 现 代 标 准汉 语 在 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专科调查报告《往事依依》教学设计*****学号:*************指导教师: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2011春学校:咸阳分校浅析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摘要: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

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

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的方言可以基本上相互理解,有的差别极大,好像是另一种语言,北京人听不懂广东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而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

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

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伏在情感文化的纽带。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

它通常与低于密切相关。

笔者认为,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

关键词:语言方言语言习得意义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

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

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

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化音的北方口音。

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

方言对语言习得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鉴于语言学界对“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颇多,所以笔者认为深入解析语言习得对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解析语言习得按照《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0年版)的定义,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

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学习称为“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称为“第二语言习得”。

“习得”这一术语通常比学习更为可取,因为后一术语有时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连在一起。

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习得,是为了了解语言学习所运用的方法,指出发展过程中的阶段并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

采用的方法包括对语言学习者的纵贯研究及实验方法,并着重研究音位、语法、词汇及交际能力的发展。

从以上的定义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语言习得的概念实际上就是学习和掌握语言。

换句话说,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实际上可以视为同义语。

可以说,Krashen的理论主要是建立在区分“习得”与“学习”之上。

Krashen认为:习得是无意识的过程,如同第一语言掌握的过程。

当习得发生时,习得者不一定总能意识到这个过程,他/她也不一定能意识到这个过程的结果。

他同时认为,学习是掌握有意识的知识,是“知道这种语言”(know about the language)。

需要澄清的是,Krashen并没有认为课堂教学只是学习,而没有习得。

由此可见,Krashen自己的主张是“习得”加“学习”。

在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Krashen认为,仅靠学习不能使得学习者达到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

所以在他看来,只有“习得”,而不存在“学得”。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作为一个通用的概念,在国外的文献中,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基本上是可以置换的。

关于“习得”与“学习”的区分,只是Krashen的一家之言。

比如,有“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之父”美誉的Ellis,就曾明确地在关于语言习得的专著中提到,他使用的语言习得的概念等同于语言学习(learning)。

二、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前面已提到语言包括主体语言或母语,以及客体语言或外语,方言对这两种语言的习得都有一定影响,现分析如下:(一)方言对母语习得的影响诚然,语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

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常通过对方言的喜爱表现出来。

乡音作为个人归属的最明显的标志,带有浓重感情色彩,标志某人是某一群体的成员。

从文化历史的层面上看,方言作为当地民俗文化的载体,承载着较为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财富,方言是保存这些历史文化财富的重要途径。

人们往往通过方言来反映本民族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反过来又通过体现本民族、本地区历史文化的一些文艺作品来显示自己的方言的魅力,树立自己语言或方言的威信。

人自出生,来到这个世界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必定是自己的方言,母语的习得从方言开始。

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范语言交谈极不方便。

而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

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

方言对于人们学习普通话大致有三大影响:1、普通话辨音与发音能力受到影响方言区人的听觉器官、发音器官已在掌握方言母语的过程中形成了某种定势,儿童时代所具有的语音感知能力、发音能力已经朝着方言的方向发挥了。

他们成年后对方言母语的语音知觉就很敏感,对标准普通话的语音知觉就很不敏感,往往感知不到普通话的正确发音,普通话辨音能力受到影响。

2、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受到影响方言区人的普通话如果存在发音错误或缺陷,往往给人口齿不清、说话含混的感觉,影响语言表达和交际。

普通话有而方言没有的词语和句型方言区人往往不熟悉,只能听懂却不能积极地表达出来,方言有而普通话没有的词语和句型又不便翻译,只好放弃不用,只能使用普通话和方言共有的词语和句型,以致词汇贫乏、句型单调,语言表达能力大受影响。

3、心理上受到影响方言区人对于方言母语有着难以割舍的认同心理,学习普通话时,心理上会发生碰撞,暂时不适应时,会对学习普通话产生抵触情绪,对普通话缺乏归附动机。

另外,从语言学习心理角度来看,成年人已过了最佳语言学习年龄,学习标准普通话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容易产生畏难心理。

由于这些潜在的心理障碍,使得很多人只满足于勉强应付低水平交际的地方普通话,不愿意努力学习标准的普通话。

(二)方言对外语习得的影响1、缓解学习者的文化紧张心理人们总是对陌生的事务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学习者初次接触一种语言,产生文化紧张心理是很正常的。

而方言能够尽快帮助学生熟悉并了解自己当前所处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以及当地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

2、缩短学习者的文化适应过程文化具有排他性。

一个从自己所熟悉的文化环境中突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化环境中的人,其对新文化的适应往往需要一个过程,而方言能够帮助他们缩短这种文化适应的过程。

3、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每一种方言都有其特定的文化源流、特定的地域范围和特定的使用人群。

而方言能够使学习者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这个最有利于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最终提高他们外语习得的速度和成效。

4、容易对标准外语的学习产生误导方言可以缓解外语学习者的文化紧张心理,缩短其适应过程,激发兴趣。

但是,方言对外语习得的“弊”还是显然易见的,例如刚开始若是跟着方言学会了不标准的发音,那么以后很难改正。

三、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1、缓解学习者的文化紧张心理。

人们总是对陌生的事物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学习者初次接触一种语言,产生文化紧张心理是很正常的。

而方言能够尽快帮助学生熟悉并了解自己当前所处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以及当地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对缓解学习者的文化紧张心理是十分有益的。

2、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每一种方言都有其特定的文化源流、特定的地域范围和特定的使用人群。

而方言能够使学习者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这个最有利于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最终提高他们外语习得的速度和成效。

四、结论方言是地方文化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我们要清楚认识到其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并做到“扬长避短”。

如此,才能够真正加强跨文化的交际,让多种文化相互交融、发展,形成美丽的新篇章。

我们要重视方言和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好地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

方言是地方文化语境的重要构成要素,我们要清楚认识到其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并加以“扬长避短”。

如此,才能真正的加强跨文化的交际,才不会出现那种仅会讲语言,但不懂文化的现象。

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1、陈松岑:《社会语言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35页。

2、龚亚夫:《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几个概念》,《英语教师》,天舟文化出版社 2008年第1期。

3、许菊:《文化适应模式理论述评》,《外语教学》2000年第3期,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张崇富:《语言环境与第二语言获得》,《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第3期,四川大学出版社。

5、吴艳令:《浅谈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论文6、豆丁网:《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7、戴炜栋:《新编简明语言学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175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