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麦穗公开课教案图文稿

合集下载

《拣麦穗北师大版》课件

《拣麦穗北师大版》课件

04
艺术特色赏析
语言特色赏析
总结词
质朴自然、节奏感强、语言生动
详细描述
作品的语言风格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给人以清新之感。同时,作品的语言节奏感强烈,读来朗朗上 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此外,作品中的语言生动形象,刻画细致,使得作品中的形象更加鲜明,给读者留下深 刻的印象。
结构特色赏析
总结词
创作背景对故事的影响
03
作者的成长经历和创作动因影响了故事的创作风格和主题思想
,使得故事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深刻的人文内涵。
03
故事情节分析
情节梳理
故事开篇描述了一个小女孩在拣麦穗 时,对烤红薯和糖人产生了向往,展 现了乡村生活的纯真与美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女孩逐渐长大, 她对老汉的依赖也愈发强烈,但老汉 的去世给她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都发生在这个特定的地域范 围内,反映了黄土高原地区农村社会的风土人情 和人文精神。
故事的创作背景
作者张洁的成长经历
01
张洁在农村长大,对农村生活有深刻的了解和体验,这为她创
作《拣麦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创作动因
02
张洁希望通过作品反映农村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美好,唤起人
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明确本课程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理 论和方法。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优秀传 统文化的尊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学鉴赏水 平。
教学内容概述
01
02
03
课程结构
简要介绍本课程的总体框 架和章节安排。

拣麦穗课件正式.演示文稿

拣麦穗课件正式.演示文稿
• ③我们的梦想都破灭了; • ④我:寄托对人间至真、至善、至美的信念;
村姑们:对梦想破灭表现出麻木、顺受的姿态 。
第八页,共23页。
两种 梦想
• 第一种梦想:姑娘们拣麦 穗(姑娘们的梦想 )
• 第二种梦想:我要嫁卖灶 糖的老汉 (我的梦 )
梦想破灭 感情基调 忧伤、惆怅
第九页,共23页。
拣麦穗,备嫁妆
第四页,共23页。
• 张洁的许多回忆性的散文,都是以华北地区的农 村为大舞台,让人物活动在广阔的背景中,从而 多角度多方位地展示北方农村的旧习俗旧风情,
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本文叙述的故事就发生 在农村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的时期,很多妇女、 儿童在农忙的时候,挎着篮子到地里捡拾麦穗 以贴补生活。
第五页,共23页。
第二十一页,共23页。
• ①强调她们为准备嫁妆做了许多,而这一 切在她们出嫁时全都成为一场虚空,更显 出惆怅和伤感。
• ②“依依顺顺”有这样的意味:梦幻破灭 就破灭吧,认命吧。这里有对现实的无可 奈何,屈服和认同。作者对她们依依顺顺 的出嫁有否定,更多的是同情和理解。
第二十二页,共23页。
• 3.真的,我常常想念他,也常常想要找到 那个皱皱巴巴的,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 包。可是,它早已不知被我丢到哪里去 了。
在是多么傻啊!她们要嫁的那个男人,和她们
在拣麦穗、扯花布、绣花鞋的时候所幻想的那 个男人,有着多么大的不同,又有着多么大 的距离。但是,她们还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 ,只不过在穿戴那些衣物的时候,再也找不到 做它,缝它时的那种心情了。
• 第一处加横线的部分与前文“拣呀、缝呀、 绣呀”似乎有些重复,换成“当初”,不是 更简洁吗?“依依顺顺”去掉之后,表情达 意有什么不同?作者在这里流露出怎样的感 情?

高中语文 第11课《拣麦穗》课件 粤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第11课《拣麦穗》课件 粤教版必修1

“烟荷包”在文中寄托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它不仅仅是一个农村小姑娘的幼 稚幻想,还代表了作者对自己纯真 童年的缅怀,对人类美好情感和美 好事物终究逝去的惆怅,对逝去的 美好的一切仍然抱有的不灭的怀念 与追求
“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 任何企望”的朴素的爱在 我们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 体现在哪里?
写一篇散文,表达 你对爱的看法(300 字左右)
思考:
文章讲述了两个梦想的破灭, 分别是什么?
略 带 也没有梦想的灰暗人生。 感 伤 “我”的奇特梦想的破灭 “我”的奇特梦想的破灭
老汉深深的思念
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 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美丽梦想 的破灭 麻木、顺受 不再梦想、 美丽梦想的破灭 略带伤感
爱的破灭
我对
友谊之爱 仍在
感伤农村妇女的命运, 感伤农村妇女的命运,感伤一 种情怀的失落 感伤一种情怀的失落
课文开头写农村姑 娘们拣麦穗时的梦,删 掉开头的部分,文章也依 然是一个整体,可以删 掉吗?为什么?
请找出大雁与卖灶糖老汉的对话, 你认为这段对话好在哪里?对刻画 人物有何作用?
简洁、有个性、幽默、机智 写出“我”的天真幼稚、 活泼可爱及老汉的纯朴、善 良。
那棵柿子树的顶梢梢上,还挂着一个小 火柿子。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 红得透亮。那个柿子多半是因为长在太高的 树梢上,才没有让人摘下来。真怪,可它也 没让风刮下来、让雨打下来、让雪压下来。 …… 我仍旧站在那个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 梢上的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它那红得透 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是人生最美好、最纯真的时光 你对自己的童年有什么样 的回忆呢?
张 洁
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小说散文集有 《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 母绿》。而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得全国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国家一级作家,并被国务 院授予“有特殊贡献的作家”称号。她是中国 第一个获得短篇、中篇、长篇小说三项国家奖 的作家,并获1989年度意大利马拉帕蒂国际文 学奖。作品被译为英、法、德、俄、丹麦、挪 威、瑞典、芬兰、荷兰、意大利等十多种语言, 近30部译本。 作品以“爱”和“美”为创作主题。

拣麦穗公开课 教案

拣麦穗公开课 教案

《拣麦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赏析文中的景物、人物描写,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题;②品味作者含意丰富的语句中流露出淡淡的伤感的散文语言;③探究文章写作技巧,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本文的教学应以“整体感知——研读赏析——思考探究——拓展延伸”的过程进行。

②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解疑的能力及自我感悟能力。

(采用师生对话互动的形式进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贯穿全文的人与人之间至真、至善、至美的纯朴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赏析文中的景物、人物描写,品味文章语言,体悟贯穿全文的人与人之间至真、至善、至美的纯朴感情。

【教学难点】“烟荷包”的象征意义。

【教学步骤】一、歌曲导入,创设情境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爱,渴望得到父母的疼爱,师长的关爱,朋友的友爱等等,每个人都是一条追寻爱的小溪,千万条小溪汇聚成爱的海洋,这个世界才充满爱作家张洁就是其中一条默默追寻爱的小溪,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品味她的散文《拣麦穗》来体味她对爱的追寻。

二、作者及其作品(学生介绍)张洁,当代女作家,原籍辽宁,1937年生于北京。

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

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获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79年加入中国作协。

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爱是不能忘记的》等。

其中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得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三、字词积累1、难读字麦穗(suì)磕(kē)碰蚂蚱(màzha) 戏谑(xuè)害臊(sào)山坳坳(àoào)蹒跚(pánshān)嘎嘎(gāgā)叫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谁拣麦穗?拣麦穗的人有着什么样的梦?梦实现了吗?姑娘们拣麦穗:备嫁妆(嫁个好男人)————梦想破灭大雁拣麦穗:“备嫁妆”(嫁给卖灶糖的老汉)——梦想破灭2、摡括文章主要内容,可以分成几部分?第一部分:姑娘们拣麦穗及拣麦穗时的幻梦(1-9)第二部分:大雁拣麦穗及她的幻梦(10-35)第三部分:老汉去世,大雁梦的破灭(36-42)五、研读赏析,披文入情——“我”与卖灶糖老汉的交往1、赏析第一部分学生齐读,思考作者在这部分具体写了哪些内容?明确:(1)写了自然环境(2)写了社会环境2、精读赏析文章二、三部分。

《拣麦穗》.-教学教案-word课件

《拣麦穗》.-教学教案-word课件

《拣麦穗》.-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和体味作品的复杂思想感情、丰富的象征意义。

2、探讨爱的真谛和农村姑娘的情感世界。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组织、探究等能力。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舒缓从容而略带伤感的语调中所蕴含的感情。

2、体味作品丰富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1、探讨爱的真谛。

2、品味作者在对话描写、行为细节描写及含意丰富的语句中流露出淡淡的伤感的散文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1、让学生分扮三个嘉宾角色:作者张洁、“她”(作者张洁姑娘时的同伴)、“我”(姑娘时的作者)。

2、布置学生收集作者张洁的材料,对其经历、个性、地位、职业、专长、兴趣等有所了解。

3、引导学生研读《拣麦穗》,深入理解作品多元化主旨和象征、对比等表现手法的艺术作用,把握作者在文中的所写所议、所思所想、所悲所悯、所爱所忧。

除此之外,还应广泛阅读同题材的作者其他作品,以利全方位地解读作家作品和爱的真谛。

4、在现场直播前还应做好以下三项工作:选择理想的主持人;由主持人与问题提出者一起详细分析要解决的问题;提前几天将问题通知嘉宾、观众,以使大家对问题有较充分的准备,开阔解题思路,理解问题实质;根据《拣麦穗》的内容,制作电脑课件。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多媒体展示:我曾和一个无形的人握手一声惨叫我的手被烫伤留下了烙印——北岛《触电》以为忘却的东西,原来一直潜藏在心灵的某个角落,像潮水一样涌来;一位了无痕迹的童年,却鲜活在我们的眼前;每个拣麦穗的少年,都依恋着田野和早期的岁月。

因为那里不仅有艰难困苦,也有歌声欢笑;不仅有心的春播,也有爱的秋收;不仅有单纯、稚嫩,也有思索、审视。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伴随着“艺术人生”栏目走去《拣麦穗》。

二、现场直播:1、节目主持人闪亮登场,宣布节目主题(放映幻灯片),逐一介绍到场嘉宾。

2、放映电脑课件。

3、由作者张洁介绍《拣麦穗》的创作经历和创作意图,要点如下:我近来的写作越来越注重去捕捉、度量一种心态,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绪或情感环境,而这样一种情感或心态,由于其包含的深重的歧义性,往往只会随着叙述的展开而变得更加浓烈、更加不可排遣。

拣麦穗PPT教学课件

拣麦穗PPT教学课件

8.文章第五段中“等到田野上腾起一层薄雾,月亮, 像是偷偷睡过一觉重又悄悄地回到天边”的景物 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 一是交代姑娘们起得很早,二是朦胧的景 物描写烘托了姑娘们朦胧而美丽的梦。
9.“我”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卖灶糖的老汉” 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我”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卖灶糖老汉”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由“我”拣麦穗时“看不见地里的麦 穗,却总是看见蚱蜢和蝴蝶”,而且“我”还去 追赶它们,“好不容易拣到的麦穗,还会从篮子 里跳出来,重新回到地里”,绣荷包给老汉等的 动作、细节描写;“大言不惭”的回答;不以那 个孤苦卖糖老汉为丈夫为不体面;担心老汉早晚 有一天会死去;为老汉的死“哭了”可见,“我”
每年 1000 多人
亚 洲 之 最
九寨沟风景区83年前后游客人数
道路状况 交通方式 人数
83年 只有一条土
每年
以前
石路
步行 不足万人
与外界相通
83年 以后
有两条公 路干线
直升机场
公路
每年
直升飞机 逾10万人 次
江 苏 上海
浙 江
13% 10%
37%
40%
上海 江苏省 浙江省 其余省市
第一,到杭州旅游的人主要来自周围 地区(上海、江苏和本省其他地区)
课堂小结
1.结构图解
①(第1~11段)拣麦穗备嫁妆⇒凄凉的爱 人间有情②(第12~37段)童年真情⇒人世的悲苦 ③(第38~47段)沐浴人间大爱⇒情满人间
2.中心主旨 《拣麦穗》这篇叙事散文,以童年女孩“我” 的天真单纯的视角,记叙了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小女 孩的失落的梦,同时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充满爱与美 的童年世界。还表现出作者对扭曲的人生形式的否 定,对理想的人生形式的执著追求。作品给人的整 体感觉是:忧伤而美丽,充满了爱与感动、天真与 纯洁。

拣麦穗 上课课件7

拣麦穗 上课课件7
执教者: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青云中学 陶霞
【整体把握 美的认知】
谁拣麦穗?在拣麦穗时她们有着什么样的梦? 梦实现了吗?她们对梦的态度有怎样的不同?
拣麦穗
姑娘们
“我”
拣梦想
姑娘们换取 嫁妆幸福
麻木、顺受
梦想 破灭
“我”嫁卖 灶糖老汉
执着渴求
【深入文本 美的感悟】
(自主研习文本,找出最能打动你的文段,直接在
文中作旁批点评,说明理由。)
学习步骤: 1、自读课文 2、找出文段 3、说明理由 4、交流合作 5、代表发言 6、点评补充
美的感悟
文章如一幅“幽雅淡泊的泼墨 山水画”。
既有清纯美好的感受,又有一
种想哭的感觉。
对人生、爱情、人性的完美进
行了执著的追求。
他们相互依恋,都从对方身
上感受到人间温暖,但又丝毫 不想得到任何回报的真情——
“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 望。”
【 拓展延伸 美的创造】
选一部分精读,挑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场 景,设计特写镜头
(完成1处设计为达标,完成2处为良好,完 成2处且设计独特、摄人心目者为优秀。)
例:场景:姑娘们在麦地里拣麦穗。 背景:一望无际的金色田野。 表情:开心、兴奋、伤心。 特写:一位新娘坐在红红的花轿里,一 双呆滞的眼睛。
愿同学们梦中的 小火柿子永远挂在 你岁月的枝头!
【走进生活 美的传承】
爱是朴素的,除了亲人, 生活还有许多不经意的感动, 请用笔写下你身边点滴的爱与 温暖。(要求:表达流畅、有 细节描写。250字为优秀,200 为良好,150字为达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拣麦穗》教案

《拣麦穗》教案

《拣麦穗》教案教案:拣麦穗一、教学目标:1.了解麦穗的形态特点和采摘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3.引导学生积极体验农田劳动的辛苦和乐趣。

二、教学重点:1.麦穗的形态特点和采摘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麦穗样本和实物;2.相关图片和视频;3.提前准备好采摘所需的工具。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 (5分钟)1. 与学生分享一个与农田劳动相关的小故事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引导学生讨论麦穗是什么,以及麦穗的用途。

Step 2:了解麦穗的形态特点和采摘方法 (15分钟)1. 展示麦穗样本和实物,让学生观察麦穗的形态特点,并引导他们描述麦穗的颜色、形状和结构。

2. 结合图片和视频,介绍麦穗的生长过程和采摘方法。

3. 与学生一起讨论麦穗的采摘时间和注意事项,如防止弄伤自己,避免伤害植株等。

Step 3:现场实践 (30分钟)1. 带领学生走进学校或附近的农田,让他们亲自体验采摘麦穗的过程。

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里有一个领导者指导其他成员采摘麦穗。

领导者负责观察和指导,其他成员负责实际操作。

3.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采摘时要轻轻拧动麦穗,避免将其弄碎或损坏。

Step 4:总结和评价 (10分钟)1. 让学生归纳麦穗的形态特点和采摘方法。

2. 分享学生在采摘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3. 鼓励学生就农田劳动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进行思考,以及它们对社会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请学生在家庭中观察和探索农田劳动的其他方面,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实地采摘麦穗,使他们亲身体验农田劳动的辛苦和乐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图片、视频和实践,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和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考,加深了他们对农田劳动的认识和理解。

改进的地方是可以多安排一些与农田劳动相关的活动,如种植蔬菜、捕鱼等,从而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拣麦穗公开课教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拣麦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赏析文中的景物、人物描写,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题;
②品味作者含意丰富的语句中流露出淡淡的伤感的散文语言;
③探究文章写作技巧,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本文的教学应以“整体感知——研读赏析——思考探究——拓展延伸”的过程进行。

②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解疑的能力及自我感悟能力。

(采用师生对话互动的形式进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悟贯穿全文的人与人之间至真、至善、至美的纯朴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赏析文中的景物、人物描写,品味文章语言,体悟贯穿全文的人与人之间至真、至善、至美的纯朴感情。

【教学难点】“烟荷包”的象征意义。

【教学步骤】
一、歌曲导入,创设情境
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爱,渴望得到父母的疼爱,师长的关爱,朋友的友爱等等,每个人都是一条追寻爱的小溪,千万条小溪汇聚成爱的海洋,这个世界才充满爱作家张洁就是其中一条默默追寻爱的小溪,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品味她的散文《拣麦穗》来体味她对爱的追寻。

二、作者及其作品(学生介绍)
张洁,当代女作家,原籍辽宁,1937年生于北京。

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

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获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79年加入中国作协。

着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爱是不能忘记的》等。

其中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得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三、字词积累
1、难读字
麦穗(suì)磕(kē)碰蚂蚱(màzha) 戏谑(xuè)害臊(sào)山坳坳(àoào)蹒跚(pánshān)嘎嘎(gāg ā)叫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谁拣麦穗拣麦穗的人有着什么样的梦梦实现了吗
姑娘们拣麦穗:备嫁妆(嫁个好男人)————梦想破灭
大雁拣麦穗:“备嫁妆”(嫁给卖灶糖的老汉)——梦想破灭
2、摡括文章主要内容,可以分成几部分?
第一部分:姑娘们拣麦穗及拣麦穗时的幻梦(1-9)
第二部分:大雁拣麦穗及她的幻梦(10-35)
第三部分:老汉去世,大雁梦的破灭(36-42)
五、研读赏析,披文入情——“我”与卖灶糖老汉的交往
1、赏析第一部分
学生齐读,思考作者在这部分具体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1)写了自然环境(2)写了社会环境
2、精读赏析文章二、三部分。

(1)学生上台,分角色朗读
①第一个场景:小姑娘和二姨在麦地里拣麦穗。

②第二个场景:卖灶糖老汉与小姑娘的对话。

(2)人物分析:(1)文中的“我”和卖灶糖的老汉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我”:贪玩不懂事、天真无邪、幼稚纯真。

(从“我”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中体会“我”的年龄、性格特点。

)
老汉:贫穷孤苦、勤劳乐观、慈祥和善。

(从外貌、语言、动作来分析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3)“卖灶糖老汉”与“我“之间是怎样的一种爱?
我们看到的是天真幼稚、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和充满爱心的老汉两颗纯朴善良的心灵的沟通,是一种充满真诚,没有遭受污染的纯真之情!
(4)“烟荷包”在文中寄托了作者的什么情感?“我”为什么“也常常想要找到我那个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呢?
“烟荷包”
是我对老汉纯真情感的寄托,它还是“我”梦想犹存,追求仍在的一个象征。

它的丢失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美好情感和美好事物逝去的惆怅。

虽然它再也找不到了,但我“常常想念它”,表明作者对于逝去的美好的情感和事物仍然抱有的不灭的怀念与追求。

3、小结:两个拣麦穗的梦的对比
姑娘们的梦和小女孩大雁的梦都破灭了,可是,两种美梦有着巨大的反差。

农村姑娘们的梦随着梦想的破灭永久地失去了,而“我”的梦虽然一度失落,但还会常常想起他,想起烟荷包,说明我的梦长存心中。

六、品味语言,思考探究
1.觉得多少年来,她们拣呀、缝呀、绣呀,实在是多么傻啊!她们要嫁的那个男人,和她们在拣麦穗、扯花布、绣花鞋的时候所幻想的那个男人,有着多么大的不同,又有着多么大的距离。

但是,她们还是依依顺
顺地嫁了出去,只不过在穿戴那些衣物的时候,再也找不到做它,缝它时的那种心情了。

学生读,四个同学一组思考讨论问题:
第一处加粗部分与前文“拣呀、缝呀、绣呀”似乎有些重复,换成“当初”,不是更简洁吗?
“依依顺顺”去掉之后,表情达意有什么不同作者在这里流露出怎样的感情
(①强调她们为准备嫁妆做了许多,而这一切在她们出嫁时全都成为一场虚空,更显出惆怅和伤感。

②“依依顺顺”有这样的意味:梦幻破灭就破灭吧,认命吧。

这里有对现实的无可奈何,屈服和认同。

作者对她们依依顺顺的出嫁有否定,更多的是同情和理解。


2.真的,我常常想念他,也常常想要找到那个皱皱巴巴的,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

可是,它早已不知被我丢到哪里去了。

学生读,思考讨论问题:
把“常常”换成“很”,好吗?“皱皱巴巴的,烟肚子一样的”用词既不美,又与前文重复,删掉也不影响句子表达,那么可否删掉最后一个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①“很”表明感情的程度深,刻骨铭心,“常常”指从那时到现在思念频率之高,过去的经历,和老汉之间纯真的情意从未忘怀,表达“我”对逝去的美好事物仍抱有不灭的怀念与追求。

②多次提到“皱皱巴巴的,烟肚子一样的”烟荷包,是因为它会让人想到纯真的童年时代,寄托了“我”儿时纯真的梦想和对美好感情的憧憬。

最后一句传达出作者对美好感情和美好事物逝去的惆怅与感伤,与作品开头营造的淡淡的哀愁这种感情基调相一致。


3.提问学生:让每个小组谈一谈所找的喜欢句子,谈谈他们的感受。

以小组为单位,多鼓励,一个成员发言,其它成员可以补充。

看哪一个小组说得好。

七、主题归纳——守护心灵的纯真
《拣麦穗》是一曲对人性美、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赞歌。

文章以微带感伤的情调,从旧时的农村拣麦穗的特定风情写起,描述了姑娘们和“我”
梦想的破灭,从而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充满爱与美的童年世界,同时表达出对美好感情与美好事物逝去的惆怅,以及对真、善、美不灭的信念与追求。

这种信念与追求一直深藏于“我”的内心,让“我”能够坚持守护心灵的纯洁与天真。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分享了这段令人感伤的儿时经历,感受到作者对至真至纯的美好感情的渴求与追求。

八、拓展阅读
阅读张洁的“大雁系列”作品,如《挖荠菜》、《哪里去了,放风筝的姑娘》、《梦》、《我不是个好孩子》等,结合本文内容,体会作品的内在情感,写一段感悟。

(不少于5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