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重要笔记背诵 (1)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笔记(通用8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笔记(通用8篇)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笔记篇120世纪初期的中国,战火连天,硝烟弥漫,神州大地充斥着血雨腥风,在这样的情况下,却有人穿越枪林弹雨,迎风而上,从光明走进黑暗之中,将一个鲜为人知的红色中国带到了世界眼前,并留下了一本宝贵的著作,他就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他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
近期读完这本书,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斯诺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是在苏区首都保安和主席同志进行长时间的对话时搜集到的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
然后,他前往宁夏南部的预旺县,最后,他冒着炮火,从新折回到保安,又从保安回到了西安。
当他到北平时,正值西安事变前夕,他在北平为英雄写了许多通迅报道,使西方世界第一次了解了真实的中国共产党。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让我们知道了中国共产党及军队所经受的苦难、牺牲。
我们今天所拥有的幸福生活,皆来自于共产党人的每一次浴血奋战,是无数共产党人用鲜血所换来的。
本书还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
红军战土以他们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的事业立下了不巧的功绩。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是一笔财富,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做祖国的栋梁之才,这样才能不负先辈的使命。
作为一名青少年,我要发奋图强,努力进取,用实际行动践行时代精神。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笔记篇2《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著作,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由弱小到强大和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发展历程。
在这本书中,最令我难忘的便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辛历程。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群众开展革命武装斗争,并逐步建立起革命根据地。
而国民党蒋介石反动派却一心想要消灭红军。
1930年5月开始对红军根据地展开围剿。
在前四次反围剿中,红军都取得了胜利,但是第五次围剿,由于博古同志错误的思想和指导,把红军带入了绝境。
关键时候,毛泽东等人在江西瑞金举行一次军事会议,决定进行撤退转移,建立新的根据地。
红心照耀中国阅读笔记摘抄

红心照耀中国阅读笔记摘抄《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原名《西行漫记》。
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它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克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是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以下是从该书中精选的一些阅读笔记摘抄,供您参考:1.“在中国西北的延安,我找到了真正的中国。
我看到了一群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不息的人,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他们的精神像红星一样照耀着这片古老的土地。
”2."毛泽东,这位中国革命的领袖,他的话语充满智慧,他的笑容温暖人心。
他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更是一个诗人,一个哲学家,他的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
3.“红军战士们。
他们穿若简陋,却拥有若钢铁般的意志。
他们翻山越岭,跨越江河,面对敌人的重重围堵。
从未退缩。
他们的英旁事迹,将永远镌刻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丰碑上。
4.'延安的夜晚,星光璀璨。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希望。
人们脸上的笑容,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也是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5.“长征,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红军战士们用双脚丈量了中国的万里河山,用鲜血和生命谐写了壮丽的诗筒。
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旁往直前。
6.“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
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力量。
他们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共同书写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7."《红星照耀中国》不仅是一部关于中国革命的历史记录,更是一部充满人性光辉的作品。
它让我深刻理解了什么是信仰,什么是坚持,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希望这些摘抄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作品的精髓和魅力。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笫一章方针政策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笫一章方针政策摘要:一、前言二、方针政策的背景三、方针政策的具体内容1.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发展抗日根据地3.加强红军建设4.土地改革和民生保障四、方针政策的意义和影响正文:【前言】《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介绍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的经典之作,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本书通过详细描述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在本篇读书笔记中,我们将重点关注第一章“方针政策”,以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制定的重要战略方针。
【方针政策的背景】在抗日战争爆发之际,中国正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大片国土,对人民实行残酷的统治。
为了抵抗外敌,保卫国家,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呼吁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
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在陕北建立了抗日根据地,为全面抗战做好准备。
【方针政策的具体内容】1.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团结各抗日党派、各民族、各阶层,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
这一方针政策的提出,旨在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加快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
2.发展抗日根据地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实行民主政治,加强根据地建设,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战争。
在抗日根据地内,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生活得到保障,这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加强红军建设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经历了长征等艰苦历程,军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为了更好地抵抗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加强了红军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为抗日战争胜利提供有力保障。
4.土地改革和民生保障中国共产党重视土地改革和民生保障工作,通过实行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同时,中国共产党还注重改善人民生活,为贫苦农民提供帮助,使他们在抗日战争中充分发挥作用。
《红星照耀中国》一二篇读书笔记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第一、二篇)作者:埃德加.斯诺1.本文作者斯诺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作家的一生经历以及写作《西行漫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背景。
2.斯诺编译了一部英文的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活的中国》,是首先把鲁迅著作介绍到西方的人之一。
3.一般历史,特别是革命的历史,总是比最优秀的政党、最先进阶级的最觉悟的先锋队所想象的更富有内容,更多种多样,更生动活泼,“更巧妙”。
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最优秀的先锋队也只能表现几万人的意识、意志、热情和想象;而革命却是在人的一切才能特别高度和集中地表现出来的时候,由千百万被最尖锐的阶级斗争所激励的人的意识、意志、热情和想象来实现的。
4.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
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
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
5.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
——凡是这些,断不是一个作家所能创造出来的。
这些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6.人类行动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往往会把人类在社会演变中的任务的性质和意义变换过来。
7.红军,由于他自己的斗争,从军阀手里,争得自由,而成了一种不可征服的力量。
反日义勇军从日本侵略者的手里夺得行动自由,也同样地武装了自己。
中国人民如果加以训练,武装,组织,他们也会变成不可征服的伟大力量的。
8.哪怕是最简单的事情,也是有争议的。
9.一个人青年时当过土匪,往往表示他有坚强的性格和意志。
10.对于一个中国旅客来说,在这条从西安府北去的大道上,每走一公里路都会勾起他对本民族丰富多彩的绚烂历史的回忆。
中国最近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共产主义行动,竟然选择在这个地方来决定中国的命运,不可不谓恰当。
11.中国的真正阶级战争,从民团和红军游击队的斗争上,可以看得最清楚。
因为这个斗争往往就是地主和他们以前的佃农债户之间的直接武装冲突。
12.这里什么人都是同志。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12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一):一、著作简介《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根据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而作的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状况。
因当时中国实际现状,该书最初以《西行漫记》为名出版。
二、书中主要描述人物及其非凡传奇的人生斯诺经实地采访,用真实而生动的笔调描述了诸多红军领袖及将领非凡传奇的人生经历,其中尤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为生动且极具代表性。
文中写毛泽东每一天工作十三、四小时,然而身体十分健康、生命时刻充满活力,身体仿佛如铁打的一般。
这一切都得益于小时候在田里干过农活,当他在一师范读书期间和好友组织斯巴达俱乐部似的团体、他们常常故意饿着肚皮,到华南山林中作长途的徒步跋涉、在严寒的日子中去游泳、在雨中光着脊背、于黑夜在狂风暴雨中跑完岳麓山并说是为了要体验纳于大麓,烈风骤雨弗迷的感觉说这些都是为了要锻炼自己。
毛从小喜欢读书,熟读《三国》、《水浒传》、《西游记》、、、、、、18岁的时候他在校六个月后退学,给自己拟定了自修计划,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
并且由始至终都认真执行着,每次他都是图书馆一开门就进去,到闭了门才出来。
期间他努力研习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于暑假中和好友肖子升故意不带分文、环绕洞庭湖徒步游行一周,走完湖南大部分地区;在北海湾的冰上散步;登上《三国》上的徐州城墙;绕行当时颇具盛名的南京城墙。
毛性格质朴纯真、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是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又很复杂的人,南京悬赏20万买他的人头,而他却时常在大街上和农民聊天、身边最多有一位警卫员。
朱德于云南讲武堂毕业,是著名将领蔡锷的军官。
他放弃荣华富贵毅然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
在长征中尤其是当张国焘决定南下的时候带领四方面军在川西北进行艰苦斗争并最终率部抵达陕北立下了永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每一章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每一章.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正式进入了历史舞台。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人民走向解放和社会主义进步道路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
1.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积极参加中国人民的斗争,参与反帝反封建运动,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机遇,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
2.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不断发展壮大,把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带到了胜利的彼岸。
3.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标志着中国人民走向解放和社会主义进步道路的深入发展。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第一章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第一章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第一章:探寻红色中国内容概述第一章《探寻红色中国》作为《红星照耀中国》的开筒,埃德加斯诺以一名外国记者的身份,表达了他对中国革命和红色中国的浓厚兴趣与好奇。
他概述了自己踏上前往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旅程的初衷,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和困难。
同时,他也简要介绍了当时中国的政治局势。
特别是国共两党的对立与冲突,为后续的深入报道奠定了背景。
读书笔记1.好奇心与探索欲:斯诺作为-名外国记者,对中国革命和红色中国的了解有限,但他却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这种精神驱使他克服重重困难,深入中国西北的革命根据地,为我们带来了第一手的珍贵资料。
2.政治局势的复杂性:通过斯诺的叙述,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中国政治局势的复杂性和动荡性。
国共两党的对立与冲突,不仅影响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也给普通民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不安。
3.旅途的艰辛与危险:斯诺在前往红色中国的路上,遭遇了白匪的追捕、国民党军队的封锁等多种危险。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退缩,而是凭借若坚定的信念和勇气,最终成功抵达了目的地。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
4.对红军的初步印象:在旅途中,斯诺对红军有了初步的接触和了解。
他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和坚韧,以及他们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献身精神。
这些印象为他后续的深入报道提供了重要的索材和灵感。
5.历史背景的重要性:斯诺在第一章中还简要介绍了当时中国的历史背景,包括辛亥革命、国共合作与分裂等重要事件。
这些历史背景为我们理解中国革命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总结第一章《探寻红色中国》是《红星照耀中国》的序章,它为我们揭示了斯诺踏上探寻红色中国之旅的初衷和动力,同时也为我们勾勒出了当时中国政治局势的轮廓。
通过斯诺的叙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作为一名记者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感,以及他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关注和热爱。
这一章不仅为后续的深入报道奠定了基础,也激发了我们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兴趣和思考。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第一章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第一章
第一章概括了作者埃德加·斯诺的实地采访经历,记录了他对中国革命的初步印象。
这一章主要涉及斯诺从上海出发,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西安,然后前往延安的旅程。
在这一章中,斯诺对中国的印象从一开始就表现得十分明显。
他对中国的贫苦农民、工业落后、战争威胁等问题都做了深入的思考。
这种思考基于他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的了解,以及他在中国的实地采访经历。
在旅途中,斯诺遇到了许多困难和危险。
他乘坐的火车被炸,行李被盗,甚至有一段时间他还生病了。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
相反,他坚持前行,最终到达了延安。
在延安,斯诺见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和红军士兵。
他对中国革命的印象更加深刻了。
他看到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社会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所体现出来的。
在这一章中,斯诺还记录了他与毛泽东等领导人的会面和交谈。
这些会面和交谈让他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革命的背景和目的。
同时,他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士兵进行了采访,记录了他们的生活和战斗经历。
第一章是《红星照耀中国》的开篇之作。
它不仅介绍了斯诺的实地采访经历和中国革命的初步印象,还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不同于西方社会的中国革命精神和历史背景。
同时,这一章也展示了斯诺
作为一个记者的职业素养和对中国革命的热爱和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作者: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2.体裁:纪实作品。
3.主要内容: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西行漫记》。
全书共12 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红星”的含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5.【艺术特色】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使西方人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它的魅力,还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
****6.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特写了(强渡大渡河)和“过大草地”两个重要事件,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长征的艰险和红军的伟大精神】
答:①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