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创伤性颅脑损伤发生率最近几年来慢慢上升,死残率居高不下。
是神经外科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尤其术后并发症[1]的发生,对疾病的诊治带来必然的困难。
假设能及时防治,采取针对有效的预防及护理,可降低病死率,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有助于早日康复。
1 肺部感染颅脑损伤病人肺部感染是最多见的并发症之一,除给予抗生素来预防应侧卧位或平卧位,头侧向一侧或维持在头颈部稍后仰的位置。
维持呼吸道通畅,把握吸痰指征,及时有效的吸痰。
每2h翻身叩背,改善肺泡通气量。
舌后坠严峻患者应使颈部举高,必要时置口咽通气。
每日口腔护理2次,雾化吸入,增进痰液稀释,假设有频繁呕吐者,应行胃肠减压,避免误吸及胃液的反流。
若是痰多不易吸出,应初期气管切开,病人应单人房间,严格消毒隔离。
病室维持必然温度和湿度。
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杜绝一管多用,并观看痰液性质、颜色、量、有无臭味等,按期做痰培育。
气道内持续滴入湿化药液[2],增加雾化次数。
维持切口周围清洁干燥,及时改换局部敷料,避免交叉感染。
2 颅内感染颅脑损伤病人术后显现高热时[3],要分析缘故。
一样急性期可达到38℃~42℃,通过5~7天慢慢下降。
如体温持续不退,或下降后又上升,可考虑伤口及颅内感染。
护理中应周密观看热型及持续时刻,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物理降温,头部枕冰袋或冰帽,腋下夹冰块,温水擦浴,同时可利用退热药物,必要时用冰毯降温。
协助医生进行腰椎穿刺,标本及时送检。
3 体液平稳失调及高血糖症颅脑损伤及其处置进程中,由于脑损伤的阻碍,使机体的正常生理平稳和代谢发生障碍,病人常发生水电解质平稳紊乱。
在护理中,周密监测尿量,合理调整输液速度,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观看有无尿崩症现象,每日监测尿钠、尿密度及电解质。
依照监测结果及时补充输液量及鼻饲量,以保证出入量及电解质的平稳。
另外,由于创伤的冲击,体液和营养的失衡,麻醉对代谢的阻碍,使肾上腺素水平增高,代谢加速,致使血糖增高[4]。
重型颅脑损伤的术后护理

21 密切 观察 病 情 .
识 障碍 的 程度 是 反 映 病情 轻 重 的重 要 指标 , 注 意 患者 是 处 于 嗜 要
睡 、 胧 还 是 浅 昏迷 或 是 深 昏迷 , 通 过 唤 醒 、 叫 、 痛 刺 激 来 朦 可 喊 疼
判断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 。2生命体征: () 颅压增高的患者常常 出
术患者顺 利渡过 围手 术期 的有 力保障 , 是提高手术成 功率 、 减少
并 发症 的关 键 。0 9 5 ~ 0 4 , 院对 收 治 的 颈椎 手 术 患 20 年 月 2 1年 月 本 1
中 注意 观 察 患 者 的呼 吸 、 色 。 湿 化气 道 , 患 者 安 置 在 安 静 、 丽 ⑤ 将
出现一侧 瞳孑 散大 , L 对光反射不对称 , 护士及时发现 , 立即通知医 生处理 , 挽回了患者的生命 。 22 颅内高压的监测 颅内压(C ) 的方法有液压传导测量 . IP 测量
液或痰液渗湿应及 时更换 , 防止切 口感 染。 套管 口上覆盖有生理
盐水浸湿的双层 纱布 , 以起到湿化 空气 及防止异物 、 灰尘 吸入气
理模式 , 对照组按 常规方法护理 , 比较2 患者 的住院时 间、 组 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 , 满意度 高于对照
组( < . ) P O0 。结 论 采用舒适护理模式有效地加 强了预 防颈椎 手术 并发症 的健康教 育 , 高 了患者对治疗 的依从性 , 5 提 有利 持呼吸道通畅 l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或肘正中静脉 , 固定 输 液装 置 。对 于 循 环 较 差 、 管 塌 陷 的 患 血
者应 行 中心 静 脉 穿 刺 置 管 。
。
尤 其 急 性 重 型 颅 脑 损 伤 , 有 高致 残 率 和 高 病 死 率 的 特 具
点 。因 其 损 伤 部 位较 多 , 伤 范 围 较 大 , 发 症 较 多 , 治 挫 并 救 复杂 。开 颅 血 肿 清 除术 及去 骨 瓣 减 压 术 是 临 床 治 疗 重 型 颅 脑
用 拜 阿 司匹 林 抗 凝 治疗 , 防肺 栓 塞 。 预 3 体 会
[ 参 考 文 献 ]
[ ] 邹 卫 .普 胸 外科 围手 术期 处 理 f .南 京 : 苏 科 学 技 术 出版 1 M] 江
社 ,0 0:6 1 7 2 0 8 ;4
[ ] 李 秀 娥 , 继 芝 , 秀萍 .全 肺 切 除 患 者 围 手 术 期 护 理 [ ] 2 张 柴 J .齐 鲁 护 理 杂 志 ,0 7 1 ( )2 2 0 ,3 2 :8—2 9 [] 谭晓红 , 红 , 3 殷 夏振 莲 , .难 治 性 癌 症 术 后 肺 不 张 的 正 压 通 气 等
大 , 后 并 发 症 多 。正 确 的 围手 术 期 护 理 对 于 降 低 术 后 并 发 术
症 、 高 手 术 效 果 有 重 要 意义 。术 前 加 强 心 理 调 治 和 术 前 指 提
业 与 健康 ,0 3 1 ( ) 13 20 ,9 8 :5 [ 稿 日期 ] 2 1 0 收 0 0— 5—1 5
1 临床 资料 20 0 9年 1 一2 l 月 0 0年 3月 , 院共 收 治 重 型 颅 脑 损 伤 患 我 者4 2例 , 3 男 4例 , 8例 ; 龄 1 5 女 年 8~ 9岁 , 均 3 平 2岁 。全 部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各管道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各管道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各管道的护理体会。
方法: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6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并总结术后各管道的观察及护理要点。
结果:56例留置导尿患者,1例因未按时进行膀胱冲洗,发生尿路感染;22例气管切开患者因家属不配合治疗,2例伴肺部感染;56例鼻饲胃管因灌注液含渣滓3例堵塞,重新插管。
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做好各管道的观察及护理,是术后抢救成功的有力保证。
摘要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管道护理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急症[1],脑损伤严重,合并损伤多,伤后昏迷时间长,因此伤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2]。
在抢救患者时,护士迅速而有效打开各通道,确保各管道的通畅,是抢救成功的有力保证。
在全程护理中,有效维护各管道的通畅,避免发生各系统的感染,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2007年7月~2011年12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6例,通过加强各管道的护理,有效地控制了并发症的发生,为降低临床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提供了有利的保证,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56例,男38例,女18例,年龄18~80岁,平均45.3岁;交通事故50例,高处坠落伤6例;脑外伤类型:脑干损伤25例,脑挫裂伤合并脑内血肿15例,合并硬模下血肿5例,合并肺挫伤5例,合并肝脾伤6例。
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gcs)3~7分,平均4.80分。
手术类别包括血肿腔钻孔引流、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
术后头部引流50例,鼻饲胃管56例,气管切开22例,留置导尿56例,吸氧6例,静脉通道56例。
方法:2007年7月~2011年12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6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并总结术后各管道的观察及护理要点。
结果56例留置导尿患者,1例因未按时进行膀胱冲洗,发生尿路感染;22例气管切开患者因家属不配合治疗,2例伴肺部感染;56例鼻饲胃管因灌注液含渣滓3例堵塞,重新插管。
讨论术后护理:⑴头部引流管的护理:头部引流管要妥善固定,脑室引流管开口需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残腔引流袋应低于头部,高度不超过床沿。
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临床护理

24 1 鼻饲 饮食 : . . 目前 市 场 上 有 多 种 肠 内 营 养 制 剂 , 择 优 可
用之 。若经济条件 稍差 , 可用普 通食 物如牛 奶、 、 糖 鸡蛋 等经
过简单水解成大分子食物配制成流质 。
—
7 8去 骨 瓣 减
泌物 、 红肿及渗血。②掌握正确 的吸痰技术 : 要严格执 行无菌
操作 J定 时进行吸痰 , , 吸痰时 间每次不超过 1 , 痰液多 5s如
压 ,O例 行 钻 孔 引 流 。4 5 8例 因 脑损 伤 严 重 而 最 终 抢 救 无 效 死
③ 开 始 管饲 时液 用 量 应 小 , 以后 逐 渐 增 量 , 体 的浓 度 也 应 由 液
颅 脑外 伤 占很 大 部 分 。我 院 综 合 IU 20 C 0 5年 1月 ~ 20 0 9年 1 共 收 治 3 8例 重 度 颅 脑 损 伤 患 者 , 临 床 护 理 过 程 中 采 2月 5 在
亡或因经济原因而放弃治疗 。
2 护 理 方 法
时, 可间断吸痰 , 且间隔时间 3— i 5mn左右。拔 出气 管套管前
要充分吸净 口腔 内和咽部分 泌物。③充分 湿化气 道 : 4小 每
时 注 入 湿 化 液 , 8小 时雾 化 吸 人 1 。 每 次
2 1 观 察 瞳 孔 意 识 : 后 密 切 观 察 患 者 的 神 志 及 瞳 孔 的 变 . 术 化 , 意 识 别 脑 疝 。重 型 颅 脑 损 伤 患 者 均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意 识 注
1 临 床 资 料
生肺部感染 。① 目前 一般采 用一次 性合成材 料 的气 管套管 ,
重型颅脑外伤术后观察及护理

损伤患者36名 ,现将颅脑外伤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 资 料
1.1 一 般资 料
本组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男25例 ,女1 1例 ,年龄4个月~75
岁。重型脑挫裂伤伴硬膜下血肿 l】例 ,脑内血肿及多发血肿1咧 ,广
泛脑挫伤9例 ,硬膜外血肿4例 ,脑干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 。 GCS评分 3~5分 者21例 ,6 ̄8分 15例 。致 伤 原 因 :跌 伤 12例 ,车 祸 19例 ,
防止灌洗液 中断 ,气体进入而造成镜下视野模糊 ,影 响手术 的进 程 。还应 注 意 调 整液 压 灌 注泵 的 流量 和 压 力 ,流量 为300~4001hnin, 压 力上 限 调 到200~250mmHg,以形 成 连续 或 脉 冲较 强水 流 。
参 考 文 献 1 钱 火红 主 编 .内镜微 创技 术护 理 学[M】.北京 :人 民 军 医 出版 社 ,
维普资讯
当代护 士2008年第 5期 ·学 术版
·27 ·
3-2 术前调整好摄像系统保持视野清晰、气压弹道碎石机充气备 用 ,使碎石效率增加,手术时间缩短 。如需变动升降手术床 ,应告知 术者,避免任何 细小的震动都可能造成术野不必要的损伤 。同时护 士应该熟悉器械常见故障的排除 ,这一点在术中配合甚为重要。 3.3 注意室温及灌洗液温度对患者的影响。避免因手术暴露及大 量生理盐水持续灌注而致患者体温下降 ,引起寒战 、组织耗氧增 加 及 相 应 的 血 液 动 力 学 变 化 ,造 成 心 脏 应 激 而 加 重 其 负 担 ,从 而 影 响 手 术 的 安 全 性 。应 先 将 室 温 调 至 25~27℃ ,灌 洗 液 加 温 至 35~ 37℃罔,并 随时 为 患 者做 好 保 暖措 施 。 3A 术 中灌洗液的持续冲洗是保证手术视野清晰的必要条件 ,应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褥疮合并感染的护理

『 中图分 类号】R 7 . 4 36
【 标识 码】B 文献
【 编号 】 6 3 9 0 (0 2 O — 1 2 O 文章 1 7 — 7 1 2 1 )5 0 0 一 2
N rigo e sr fc o f r eeeb ani u ya dca itmy u s f do e net nat vr ri j r n rnoo n b i i es n
【 sr c]Obe t eT n et aeteme o sa def t o us gi eeebanijr n rnoo n e sr Ab ta t jci oiv sg t h t d n f cs f r n svr ri nuyad ca i myad bd oe v i h e n i n t
ifc o . t o sA rt set ea a s ed t f u e at n e t eeeh a jr p t nsi ee t er, net n Meh d er p ci n l i t aao rdp r i o v y sh o me tra d svr e di uy ai t nrcn as t e n e y
0 2 ainsw r etdwi f rdtea y idn n eo bnn u ne iema rw hf t rE F. h o — f 5p t t eet ae t i r e rp ,o iea drc m ia t ma pd r l o t co h G )T ecn e r hna h h g a r(
gopw ss nf at etr hnte ot l ru <00 1 toifc o s eerd cdatrh et n。 h be— ru a i ic nl b t a nr o p gi y et h c og .0 ) w et n r eu e f et ame t teosr ; n i w et r vt n go po C w ss nf a t o e h ntecnrl ru P <0O 1. n lso h p l a o frE F ai u f o r WB a i ic nl l rta h o t o p f gi y w og .O ) Co cu in T e api t n o h G , ci idn n f rdi a i ino us gi e sr fci f r eeebani uya dca i o a f c vl o e o ieadi r e rda o f ri b d oei et nat vr ri n r n rno mycne e t eys r n na r t n n n n o es j t f i ht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

切不良心理因素, 增加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 确保手术成功。
①皮瓣移植术后要保持室温在2  ̄,温度过 5C
32 病室的要求 .
渗液多时要及时更换敷料 , 保持伤 口清洁干燥。 换药时要注意无
菌 操 作 且 动 作 轻 柔 , 扎 敷 料 松 紧 要 适 当 , 防压 迫 皮 瓣 至血 运 包 以 障 碍 , 起 皮 瓣 坏 死 , 了预 防伤 口感 染 , 中 要 求 医生 对 组 织 引 为 术
足踝 及 小 腿 局部 组 织 少 , 旦挫 伤 严 重 , 致皮 肤 缺 损 坏死 , 一 导
肌腱骨外露 , 局部可供转移皮肤少 , 修复困难。 而腓肠神经营养血
管 皮瓣 的优 点 比较 多 , 临床 治 疗 小腿 及 足踝 部皮 肤 缺 损提 供 可 为
靠的手段。通过本组7 例腓肠神经血管皮瓣修 复小腿及踝部组织
缺损创面彻底清创 , 术后加强抗感染 、 活血 、 化瘀 治疗 , 尽量不用
止血药。
35 引流管的护理 .
为防止皮瓣下血肿形成, 术中常放置负压引
灯空气消毒1 , 次 保持室内物品、 地面清洁 , 每天用8 消毒液擦拭。 4
33 密 切 观 察 皮 瓣 的 血 供 . 术 后要 特别 注 意 观 察 皮 瓣 的色 泽 、 温 度 、 胀 程 度 , 细血 管 的 充盈 时 间 , 般 1 2 观 察 1 。1 肿 毛 一 —h 次 ( 正 ) 常 皮 瓣颜 色呈 淡 红 或 微 红 色 , 温 在3 ~ 5 或 与 健侧 温 度 差 在 皮 33 ̄ C 05 2O , 泽 较 健 侧 相 同 或 稍 红 于 健侧 , . . 色 当皮 瓣 出 现 潮 红 即应
维普资讯
・
2 ・ 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2月~ 2011年10月收治的8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资料。
结果88例患者,10例患者死亡,56例患者好转,22例患者治愈,术后患者的恢复状态良好,褥疮和感染的几率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精心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标签:颅脑损伤;开颅术;术后护理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创伤,占全身损伤的10%~20%,但其死亡率居各类损伤之首。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病情危急且多变,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极高,需要认真细致的临床护理观察,熟悉其护理特点,发现异常变化及时抢救,其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现将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有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2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中,重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需立即手术者88例,男76例,女12例,年龄32~82岁,平均(56.6±8.2)岁。
重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需立即手术者按Glasgow昏迷评分法均在3~8分,由CT扫描定位,其中硬膜下血肿29例,硬膜外血肿27例,脑挫裂伤32例。
1.2病情观察
1.2.1生命体征观察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血氧饱和度(第5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每15~30分钟检查1次,并做好详细记录。
一旦出现指征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采取急救措施。
1.2.2意识状态及瞳孔观察意识的变化标志着病情的好转或恶化。
临床上常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GCS):根据患者睁眼、语言及运动所得的GCS评分来进行评定,用总分表示意识障碍程度,最高分15分,表示意识清醒;13~15分为轻度意识障碍,9~12分为中度意识障碍;8分以下为昏迷,分值越低意识障碍越重[2]。
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见表1。
瞳孔的改变可以作为脑病情变化的可靠依据,尤其对已昏迷的患者,注意观察瞳孔的大小以及对光反射的敏感性,若患者双瞳出现大小不等,一侧进行性散大,对光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并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则表示患者脑组织受到压迫或者脑疝,应立即采取紧急降颅压处理或者进行手术治疗,若患者出
现双瞳扩散,对光的反射性消失并伴有重度的昏迷,则表示患者可能病危,应立刻采取相应的。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瞳孔变化,建议每15~30分钟观察1次,以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
1.2.3颅内压增高的动态度观察颅内压是指颅内容物(脑组织、脑脊液、血液)对颅腔壁的压力。
术后术后监测ICP结患者
生命体征、意识可以预测术后出血或脑水肿,颅脑术后出血易发生在术后24 h内;脑水肿一般在术后48~72 h达高峰。
因此,术后3 d内监测颅内压极具临床意义[3]。
如患者颅压>1.76 kPa(180 mmH2O)时,应警惕脑疝的发生,及时与医生联系采取措施。
2结果
88例患者,其中昏迷29例,中度意识障碍46例,轻度意识障碍10例,清醒3例。
经术后护理,10例患者死亡,占11.36%。
56例患者好转,占63.64%,22例患者治愈25%。
死亡原因主要是脑疝,原发性脑干损伤及多器官衰竭。
3护理措施
3.1体位及低温护理
患者回病房后采取平卧头,偏向一侧,待病情稳定后,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对头部进行物理降温以降低脑细胞耗氧量,减轻脑病理组织学和生化损害程度,降温前先行人工冬眠(常用l号即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待患者反射消失、进入冬眠状态后再开始降温,降温速度不宜过快,应以每小时1℃为宜,患者体温应控制在32~35℃之间[4],一般持续3~7 d。
护理时应注意冬眠期间不宜翻身或移动体位,以防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3.2呼吸道护理
由于患者意识障碍或手术全身麻醉的原因,术后常易出现舌后坠、吞咽反射迟钝,呕吐物误吸导致呼吸道堵塞,引起患者窒息,因此术后护理应时刻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经常帮助患者翻身叩背,及时吸出呼吸道的分泌物,痰液黏稠不易吸出者,采取生理盐水+氨溴索持续湿化气道。
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吸痰时应注意正确的吸痰方式,严禁一插到底,以免将外部痰液带入到深部的气管,到达一定深度时,要轻轻旋转再慢慢的退出进行吸引。
一定不要做上下抽吸,切忌不要有太大吸引的压力,否则容易引起黏膜的水肿、出血及血痂的形成。
已有呼吸道感染者,可从气管切开套管处用喷雾器喷入(生理盐水20 mL,α-糜蛋白酶4 000 U,地塞米松5 mg,庆大霉素8万U)混合液2 mL,2~3 h/次,以达到局部抗炎、解痉及稀释气管分泌物等作用。
3.3引流管的护理
颅脑外伤开颅术后一般会放置1~2根引流管,应时刻注意引流管是否通畅,有无压叠松动,同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以及流量大小,做好详细的记录。
若出现引流液增多,颜色由淡红变为鲜红,则表示患者脑内可能出现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做相应的处理。
及时更换引流袋,术后严密观察敷料渗湿的量及渗出液的颜色,渗出量多时及时换药,防止颅内感染[5-6]。
3.4加强营养支持
充足的营养对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所在科室采用鼻饲营养支持疗法,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为主,术后3~5 d给予鼻饲,采用少食多餐的原则,饮食配置严格无菌操作,防止胃肠道感染,同时做好口腔护理,每日用盐水棉签清洁口腔数次,以防止口腔炎症发生。
3.5脑脊液的护理
有血液及脑脊液从耳道及鼻腔流出时,抬高床头,防止逆行感染,切忌填塞,并应用消毒棉球擦洗,保持清洁或在外耳道放无菌纱布,随时更换[7]。
3.6躁动的护理
躁动患者要有专人护理,防止坠床,但不宜加强约束,否则患者会因反抗外力消耗能量而衰竭。
必要时遵医嘱肌注镇静药物。
3.7泌尿系护理
留置导尿管患者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每日用0.05%碘伏液消毒尿道口,注意保持阴部清洁,定期擦洗会阴,随时观察患者的尿道口黏膜、尿液的颜色、尿量等并做好记录。
及时更换无菌引流袋及导尿管,若出现尿液浑浊或血尿,可用0.2%的呋喃西林冲洗膀胱,2次/d。
3.8皮肤护理
重度颅脑损伤病情严重,患者卧床时间长,一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躯体运动障碍[8],长期卧床导致皮下血液循环受阻,受压部位易发生压疮,所以笔者所在科室采用充气式气垫床,每1~2小时翻身1次,避免同一部位长期受压,同时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进行有效地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褥疮发生,同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元清洁无皱,如有污染处及时更换。
4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术后极易产生并发症,应采取全方位的整体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护理并发症发生。
牢固地掌握患者的病情及预见性地观察到患者的病情变化,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极其重要
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江爱国..57例重型颅脑外伤的观察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8,14(2):72.
[2]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69-370.
[3] 孙艳杰.神经外科939例重症患者的监护及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7):20.
[4] 李真兰,刘玲,熊艳梅.重症颅脑损伤持续颅内压及灌注压监护与预后的关系[J].护理学杂志,1999,14(2):69.
[5] 王青,苏素.颅脑损伤患者心电图改变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1999,14(5):284.
[6] 陈惠珍,巴明.56例老年性颅内血肿血糖变化分析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1999,14(5):273.
[7] 赖兰萍.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持续负压引流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2):127.
[8] 江基尧,朱诚.1例亚低温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7,13(5):3l7.
(收稿日期:2011-12-01)
(上接第103页)
为原研发单位,在国内外同类上市的产品,占主导地位,其质量稳定可靠。
试验方法采用两制剂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抵消了试验周期和个体差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4批随行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达到0.997,质控样品均在真实值的基础加减20%,因此本试验的结果供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的结论是可以信服。
通过本方法质量控制实验,说明提取方法可行,能够考察人体内的药物代谢情况。
[参考文献]
[1] 乔逸,彭洁,贾艳艳,等. LC-MS/MS法测定美托拉宗血浓度及其药物动力学研究[J]. 中国药师,2011,14(5):606-60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新药转正标准西药第三十七[S].169-170,47册:
74-76.
[3] 刘锡钧,陈鹭颖,杨正管,等.国产富马酸比索洛尔胶囊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6(1):40-42.
(收稿日期:201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