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剧本节选《暖》

合集下载

电影《暖》色彩分析

电影《暖》色彩分析

电影《暖》的色彩分析《暖》是一部描写人性与爱情的电影。

故事是凄凉的,但是影片的整体意境却是倾向于“暖”的。

这部电影主要是用色调来叙事的,也许它不是最好的,但是却是特别的。

电影的开头是,阔别家乡十年的井河为了帮助中学老师而回到了家乡。

在这个时候,电影还是一种欢快的基调,井河骑着车,微风吹拂着芦苇,给人一种轻快的感觉。

这时候的色调,是暖的。

但是,情况在遇见她——暖的时候开始悄悄改变。

井河遇见的是他很怕见到,但又从未忘记的人,他的初恋。

再见到暖的那刻,井河心中的回忆渐渐展开。

回忆刚开始是在秋收的时候,乡民们在田里打稻穗,到处是金灿灿的,处处充满着暖意。

井河和暖走在乡间长长的小道上,道的两旁是金黄的稻穗,这样的回忆充斥着暖暖的色调。

回忆中还有那个高高的秋千架,无一不是美好而温暖的。

但是现实总是残酷的。

影片中的现实里总是充满了冷色调。

阴冷的房屋,阴暗的光线,阴沉的天空。

井河推迟了回城的时间,他决定去暖家里看看。

在那天,天空下起了雨,虽然不是很大但是给人一种潮湿的感觉。

井河打着一把红黑格子伞,走在冰冷的石头路上,小小的巷子,冷硬的墙,表现出了现实的凄凉。

而井河的心情就像那把伞一样,是复杂的。

即觉得高兴又觉得沉重。

但是总是要来的。

影片中有几处对红色的应用。

红灯笼的出现,是暖与井河及村里人参加村上的一场婚礼。

婚礼上,一切都是红的。

红色代表着热恋,然而这却与暖的心情截然相反。

暖喜欢的小武生迟迟不归,这让暖黯然神伤。

红色同时也会使人感到烦躁不安,这也预示着暖对小武生的悲剧爱情。

影片中,井河送给了暖一个红色的纱巾,暖把纱巾戴在头上,荡着秋千……那是多么美丽浪漫呀。

这又是暖另一段爱情的揭示。

但是,红色同时又代表着血,血总是预示着流血,总是残酷的。

而暖出事,就是在荡秋千的时候。

也许,红纱巾就像暖的爱情一样,薄而轻,随处飘零,终不成现实。

但是,影片中还是有很多的暖意的,纵使是在残酷的现实里。

在阴暗的房间内,总是会有淡淡的光,虽然不亮但是却足够使人内心温暖了。

编导影评分析 电影《暖》

编导影评分析 电影《暖》

编导影评分析电影《暖》《暖》讲解并描述了在城市工作的井河回到10年没有回过的农村老家,在家乡的桥头遇到了暖一个他很怕见到又从未遗忘的人,从而引发了一段他和曾经的恋人暖以及哑巴之间的一段回忆。

全片没有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也没有异彩纷呈的视觉奇观,它所表达的是只一种感受,一种追问。

尽管观众对这种感受和追问抱不同看法,但是其镜头叙事风格,还是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同。

电影采纳的是一种双时空转换的表达方式,将现实和回忆交叉在一起,在回忆与现实之前来回穿梭。

暖调的回忆,使得一切好像都是那样的美妙、舒适。

无论是打谷场上丰收的人群,欢乐的秋千,还是小武生给暖上妆时那种近乎金黄的晖光,都透出一种快乐的盼望之光。

而现实却恰恰相反。

现实的世界里,从前那个秀丽的暖由于从秋千上摔了下来而变成一个不再怀抱盼望的瘸子,她经受了两次没有结果的等待,只有接受残酷的现实,所以,她的世界是灰冷的,她的世界中,只有那永久也下不完的雨。

冷调和暖调的交替使用,很明显地将现实和回忆区分开来,也直接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影片中起用了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来协作影片主题,其中,秋千,在整部影片中占据了特别重要的一个地位,它主要消失在仆人公的回忆中。

下面,截取几段和秋千有关的场景,详细来分析一下。

第五场场院日外全(摇俯) 场院上一派繁忙景象。

井河旁白:记得暖问过我……特一人在扬场。

井河旁白:秋千为什么叫秋千。

在我们这里……特幼时的井河和暖在荡秋千。

井河旁白:……年年秋天要荡秋千……全众小孩荡秋千,众人围观数数。

井河旁白:这是村子里的男女老少惟一的消遣方式,不知道已经荡了多少年……全村妇荡秋千。

井河旁白:好象没人关怀这个问题,包括我在内……全老人、小孩在看荡秋千。

井河旁白:可是暖……全繁忙的场院。

井河旁白:就经常会冒出一些……全(摇) 众人将麦桔挑上草垛。

井河旁白:别人不会冒的念头。

……该场是仆人公井河的.第一次回忆,他将这个场景就设在了公社场院上,那里有劳作的人群,那里有荡秋千的人群,当然最重要的是,那里有秋千,那是暖快乐的开头,也是暖快乐的终止。

暖(白狗秋千架)

暖(白狗秋千架)

暖(白狗秋千架)观后感昨晚看了一部电影《暖》,它是由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而成的,讲述了初恋的等待与承诺的背叛,温暖的回忆与残酷的现实,美好的期待与命运的作弄。

电影结尾的自白精彩地表现了这部《暖》的核心......我的承诺就是我的忏悔人都会做错事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弥补过失如此说来我是幸运的我的忘却就是我的怀念一个人即使永不还乡也逃不出自己的初恋如此说来哑巴是幸运的我的忧虑就是我的安慰哑巴给予暖的我并不具备如此说来暖是幸运的电影的女主角叫“暖”,她美丽清纯,能歌善舞,一直渴望着追求着爱。

她对爱情的期待开始是华丽美好的,如小武生的爱,像戏剧团一样美妙的吸引,像黄昏时余晖抹在眼帘上的温暖,可是漫长无果的等待让她投降了;接着,她对爱情的要求只是一种呵护、温暖,如井河的爱,像村上的秋千架一样一直给予她欢乐和爱护,可是井河的承诺给她的仍是等待,也如同原本给予她欢乐的秋千一样,带来了痛苦与不幸。

最后,她知道爱情的飘忽与不可捉摸,她选择了被爱而不是去爱,这样的爱情才会守在身边,一直给予着温暖,就如哑巴的爱,那是一种不离不弃,一种总能在需要的时候出现的爱。

在电影中,美好的回忆与伤感的现实交错呈现。

美好的回忆中,仿佛暖是幸运的,她与小武生在芦蒿丛中相拥相爱,一切是多么的唯美温暖,即使小武生离开以后,她也没有太多的悲伤,因为一直有爱着她守候着她的井河在身边。

井河的爱是更深刻的,那是一种青梅竹马的爱情,让人有一种永恒的、永远不会离开的的感觉,而且每时每刻都给予着她欢乐和甜蜜,然而,井河的离开仿佛已经告诉了暖,这样的爱情就要结束了,所以,暖跟井河说,当他不再收到她的回信时就不用再等待了。

暖是知道的。

可是她还是抱着希望一次次地去相信井河,一次次地在关前等待井河的回来,然后,一次次地失望。

当再一次漫长无果的等待袭来,她失望,她知道井河已经像小武生那样一去不回了,所以当哑巴把信拿给她时,她只是平静地撕了,也许她爱井河,才把井河放开了,而代价就是,牺牲自己的爱情。

暖

《暖》是电影,出现的时候可它更像一首诗。

它酝酿的是绵绵咏叹和沉思的散点诗情它展示的片。

那是美《暖》中的红应该是象征美好,象征希望,不是那种植物生长的绿色希望,而是一直被隐藏但看上去即将迸发而出的欲望。

红色本身就是暖色调,自然而然地就切合电影的题目。

在《暖》中,有红色的头纱巾、红色的格子伞、还有村里人结婚的红灯笼、红喜字等等。

红色的头纱巾,盖住暖儿的头,随着秋千的荡漾,既是井河对暖儿的承诺,也是暖儿梦想的承载体。

纱巾薄而轻,预示暖儿的梦想如同纱巾一般随处飘零,终不成现实。

初看红色的格子伞,觉得非常突兀,心里在埋怨电影的道具组怎么会用具有现代感的格子充当电影叙事传情的工具。

但后来细想,可能格子的本身就是交错,是导演刻意地想要传达出简单的人物关系却有着复杂的情节发展。

在电影中,有一个镜头是井河打着红色格子伞去暖儿的家,在乡间小路上碰到一个打着纯红色伞的人,,在阴暗色调的全景里,两把红色的伞格外刺眼,它们相遇又各走各路,像是交代这男女主人公的命运结局,算是导演别有用心的创作。

格子伞被男主角拿着,象征着这一次他去暖儿家的复杂心情。

至于红灯笼的出现,是在暖儿与井河以及村里人参加村上的一场婚礼。

婚礼上,一切都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喜事;紧接着是暖儿的面部特写,先是羡慕有情人成眷属的笑容,不一会儿又换成对寄托着希望的小武生迟迟不归的黯然神伤,暖儿的脸一直被红色笼罩着,红色见证希冀也预示着悲剧。

红色,在《暖》中叙事是极其重要的,虽然它不像《大红灯笼高高挂》那样一直让红色贯彻整部电影,也不像《红高粱》那样是其电影传达主题的重要手段。

《暖》的红只在关键中出现,起着点睛传神的作用,让慢慢适应着电影的慢节奏的观众又很敏感地回到对人物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电影《暖》体现的人文关怀

电影《暖》体现的人文关怀

一、引言《暖》是霍建起导演根据莫言的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的电影,影片以秋千为叙事主线,采用双时空转换的叙事方式,现实与回忆交错呈现,讲述了一个很青春、很含蓄的爱情故事:十年后,在北京当干部的井河回到家乡替曹老师解决纠纷,临走时,他在木桥上偶遇了瘸着腿、形容枯槁的暖,由此展开故事情节,讲述了一段井河与曾经的恋人暖之间的往事。

影片借助唯美的音乐画面,淳朴的民风民情,生动的故事情节,触动了每一位观众心中最柔软的情怀,让人在无尽的回味中为暖感慨,为暖欣慰,为暖而心中充满暖。

诸多学人探讨了电影《暖》的美丽乡村映象[1]、意境与影像[2]、色彩运用艺术[3]、电影改编艺术[4]等特色,但并未见到从人文关怀角度对电影《暖》进行解析的作品,本文将从人文关怀角度对电影《暖》进行探讨。

二、电影《暖》中的暖元素电影是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塑造人物形象的。

可以这么说,人物形象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决定了剧本的成功与否,如果没有对人物形象的准确定位,电影作品就无法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因此,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是电影评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将通过分析影片《暖》中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认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感受剧中人物所释放出的暖元素。

(一)主人公暖身上的暖《暖》运用蒙太奇的结构形式,通过对各种视觉画面的剪接、组合,成功地塑造了暖这一人物形象。

暖就像她的名字一样,自始至终都散发着暖暖的光芒。

莫言在观看完这部片子后曾说,他看到了人物身上闪闪发光的美。

勇于追求爱情:由于省剧团的下乡演出,暖结识了英俊的剧团小武生。

小武生的英俊潇洒和精湛演技,引起了漂亮、能歌善舞的暖的关注,暖即使旷课也要如痴如醉地去看小武生演的戏。

暖跑去找小武生,小武生鼓励暖为理想而努力,并高兴地为暖化了戏妆,热情地赞美了暖的天生丽质,于是暖带着走出山村的梦想和小武生相拥于纤纤芦苇中,暖对小武生的爱毫不掩饰。

但郑重的承诺终究抵不住时间的考验,诺言也如同那柔弱的纤纤芦苇随风飘散,暖固执地等待小武生,并因此而荒废了学业。

暖

当和暖遇见清冷——对电影《暖》的色彩影调分析年事已高的老者,总会讲述一些繁芜冗长的故事。

语速难免有些缓慢,情节难免有些平淡。

但即便是这样,当一位阅尽人生沧海桑田的老人在讲述他的故事时,也不会有人去忍心打扰。

有时我们甚至还会选择去安静聆听,往往最后竟被故事感动得潸然泪下。

电影《暖》就像是一位老人所讲的故事。

几个热情执着的青年男女重复着许诺,重复着等待,重复着失言,重复着悔恨。

故事简单的甚至没有矛盾,没有冲突没有悬念,一切都是平庸直叙的,一切又都是顺理成章的。

一部电影,如果情节是安分的,那么毕竟孕育着其他元素的活跃。

《暖》的冷暖色调间的对比,便贯穿了整部影片,对情节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和暖遇见冷清,擦出的火花便成就了整部影片的光彩。

关于影片的整体色彩风格影片采用插叙的叙事方法,即现实与回忆两条线索交叉叠错。

与《阳光灿烂的日子》《我的父亲母亲》等影片等主人公对现实与回忆的态度相似,影片中的“我”同样认为回忆是美好的,显示则相对残酷。

上述两部电影将两个时态的色彩反用,即现实为黑白,回忆为彩色,突出了色彩在主观层面的象征意义。

而这部电影表达的却更为含蓄。

导演将现实与回忆同设为彩色画面,但现实部分是冷峻、严肃的色彩搭配,回忆部分则透露出温暖与生动。

冷暖两个色系随着情节的开展由最初的平行到逐渐相交,由相交又到相互的强烈碰撞,再由碰撞到最后的悄然融会。

所以与其说这是一部关于男女之情的爱情故事,倒不如讲它是一曲关于色彩的爱情绝唱。

整部影片都在力求运用大快色彩的写意手法表现画面的唯美与自然。

比如在影片的现实部分,男女主人公井河与暖短暂重逢后又要分手的那场送别戏,天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镜头所及都被笼罩在浓厚的晨雾中,背景则选择了斑斓不看的高墙,无形当中增加了画面的压抑感。

摄影师将影调关系处理的很暗、色彩感很浓厚你,就像有意在画面中酌加了几笔墨彩,影射出人物此时此刻复杂的心境,曾经的恋人在离别时却无语可诉。

这组镜头便体现了现实的禁锢、常理的束缚对人物的活动产生的影响。

百科--暖

百科--暖

暖目录[隐藏]汉字资料电影《暖》基本资料电影《暖》主创人员及演员介绍电影《暖》导演及作家莫言简介电影《暖》简介影片《暖》创作背景方大同——暖图书信息汉字资料电影《暖》基本资料电影《暖》主创人员及演员介绍电影《暖》导演及作家莫言简介电影《暖》简介影片《暖》创作背景方大同——暖图书信息暖(2003)(NUAN)[编辑本段]汉字资料纵横码:604五笔86:JEFC五笔98:JEGC仓颉:ABME笔顺编号:2511344311354四角号码:62047UniCode:CJK 统一汉字U+6696● 暖nuǎnㄋㄨㄢˇ◎温和,不冷:~和。

温~。

~色。

~洋洋。

◎使温和:~酒。

~一~手。

详细字义◎暖煖、餪、煗nuǎn〈形〉(1) (形声。

从日,爰( yuán)声。

“煗”,从火,耎( ruǎn)声。

本义:温度不冷也不热) 同本义[warm]煖,温也。

——《说文》。

字亦作煗、作暖。

海多大风,冬煗。

——《国语·鲁语上》孔席不煗。

——《汉书·系传上》七十非帛不煖。

——《礼记·王制》清暖寒热,不得不救。

——《韩非子·有度》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早莺争暖树。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狐裘不暖。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歌台暖响。

——唐·杜牧《阿房宫赋》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2) 又如:暖谷(冬温的山谷);暖阳阳(形容温暖宜人);暖景(春暖时的景色);暖丝(形容温暖的感觉);暖煦(温暖);暖意(温暖的意味;温暖的情味);暖炉(冬日御寒取暖的火炉);暖霁(雨止天气和暖)词性变化◎暖nuǎn〈动〉(1) 使温暖[warm]到来日牵羊担酒,与叔父暖痛去。

——李直夫《虎头牌》(2) 又如:暖心话(使人心里感到温暖的话);暖耳(保暖耳朵的器物);暖酒(温酒);把手暖一暖;兄弟情谊暖胸怀常用词组◎暖调nuǎndiào[warm colour tone;warm tone] 给人以温暖感觉的色调◎暖房nuǎnfáng[greenhouse] 温室◎暖房nuǎnfáng[call on sb.who has moved into a new home to congratulate him] 旧俗在结婚的前一天亲友到新房贺喜;备礼祝贺乔迁新居◎暖风nuǎnfēng[warm braw;genial breeze] 新几内亚北部海岸舒霍顿(Schouten)群岛东季风期间持续8天的一种干热焚风◎暖阁nuǎngé[warm room;heated room for entertainments]为防寒取暖而从大房间中隔出的小间◎暖烘烘nuǎnhōnghōng[nice and warm] 形容温暖宜人炉火正旺,屋子里暖烘烘的◎暖壶nuǎnhú(1) [thermos bottle]∶暖水瓶(2) [teapot with a cosy]∶用棉套或其他方法保暖的水壶◎暖和nuǎnhuo[warm up] 温暖;和暖◎暖流nuǎnliú[warm current] 水温高于周围海水的海流,通常自低纬流向高纬,水温沿途逐渐降低,对沿途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暖瓶nuǎnpíng[thermos flask] 暖水瓶◎暖气nuǎnqì[central heating] 锅炉烧出的热水或蒸汽通过管道进入建筑物内的散热器(俗称暖气片)中,散热后增高室温。

电影暖与原著的比较分析

电影暖与原著的比较分析

电影暖与原著的比较分析第一篇:电影暖与原著的比较分析电影《暖》与原著的比较分析电影《暖》改编自莫言小说《白狗秋千架》,电影和小说有很大的变动。

虽然内容跟框架上基本一致,但意义上有很大的不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两部不同的作品。

暖是小说和电影的女主人公,暖这个名字虽然给人很阳光的感觉,但实际上她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

不知道作者为她取这样的一个名字是不是为了突出她悲剧式的人生。

她本是个天真的乡下姑娘,但她的经历却让人为她捏一把辛酸泪。

电影中暖在省城来的表演活动中结识了小武生,她对小武生的痴迷就像井河对她一样。

她爱上了小武生,就算是这样,井河还是一如既往的爱她。

活动结束之后,小武生就要离开了,离开之前他送了一面小镜子给她,自此,暖就一直在等他,而井河也一直在等她。

而同村的哑巴也一直默默地喜欢她,会追着她,给她送鸭蛋,还为了她跟井河决斗。

文章中的暖是对蔡队长动心的,但结果却是差不多的,暖喜欢他,也愿意等她。

电影中她只是摔断了腿,而小说中她是瞎了一只眼睛,腿也有点瘸了。

如果没有那次意外的话,她的结局可能就会不一样了吧,可能会嫁给井河,再不济也可能会嫁给村里的好人家,而不至于嫁给那样不堪的哑巴。

电影中她生了一个很健康的可爱的女儿,可以陪暖说话,而小说中的暖却是一气生下三个儿子,而且是跟哑巴一样不会说话的孩子,她只能跟那条白狗说自己的苦闷。

电影中的结局是哑巴要井河带自己的老婆孩子离开,去城里过好日子,而暖却不愿意离开;小说中的结局是暖希望井河可以和自己生一个健康的可以陪自己说话的孩子。

电影和小说有几个相同的地方。

第一,无论是电影中的哑巴还是小说中的哑巴都对暖有极强的占有欲,小说中暖这样说“你也看到他啦,就那样,要亲能把你亲死,要揍能把你揍死……我随便和哪个男人说句话,就招他怀疑,也恨不得用绳拴起我来。

”而电影中哑巴也时刻监视着暖,让她感觉很害怕。

第二,井河最终还是放弃了暖,并没有如约回来跟暖在一起,而井河对暖心存愧疚,因为是他带着暖去打秋千的,双重愧疚使他刚开始回到村里见到暖就有种不敢直视她的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电影文学剧本节选《暖》(根据莫言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编剧:秋实
1、日外,乡间,阴
南方,平原,也许不远处有山的影子。

夏末秋初的季节,原野的色彩日渐丰富和厚重了,特别是芦苇,黄绿相间,白色的轻柔的飘絮充满了诗意。

不宽但平坦的田间小路,不知始于何处,也不知通向哪里,蜿蜒有致,路边是田畴,再远一点儿是水面,远远近近是一片一片的芦苇,高高的,在风中漫漫地摇摆。

远处的浓密,近处却略显稀疏。

2、日外,乡间
林井河,剧中的男主人公,三十来岁,城里文化人的打扮,戴着眼镜。

他骑在一辆自行车上,与其说是在赶路,不如说是漫游。

他骑得很慢,有意无意地划着“八”字,他的眼睛盯着路面,漫无目标地蹬着车。

不远处可以看到村庄错落有致黑白分明的屋宇的轮廓。

还有高音喇叭,正在放着最流行的歌曲。

(画外音)井河:从1980年考上大学,我已经有十年没有回来了。

家乡没有太大的变化,我却已经成了外人。

3、日内,村委会
南方高大陈旧的用作公用的房子,从墙上张贴的一些东西可以看出是村委会。

堂屋的中间摆了一张桌子,桌子上摆了很多盘菜,一个摞一个,满满当当。

桌子周围坐满了人,大家坐得挺挤,相互之间几乎没有距离。

主人的位置上坐着井河,他的两边坐着几个村镇干部模样的男人,下首坐着头发花白、神情有些忐忑的曹老师。

井河的身后是一扇窗户,这使得处在逆光中的他脸上很暗。

他站起来,手里端着一杯因为倒得很满而正在滴滴答答的白酒。

井河:镇领导能给我这个面子,帮曹老师解决了困难,非常感谢,在外面混了十多年,我没有多大出息,没能给家乡父老帮上什么忙,今天我的话都在酒里,我先干为敬。

井河一饮而尽,很痛快。

所有的酒杯在井河的眼前碰撞,酒滴到桌子上和人们的手上,人们喝酒,干杯,每个人的嘴唇都开始发亮,每个人都亮出干了的酒杯。

曹老师也干了,但是他因为不习惯这样喝酒而咳嗽不止。

4、日外,阴,村路
阴天,还是乡间的小路,近处的景物因为阴天反而显得很清晰,远处则是一片茫然。

自行车迎面而来,因为是下坡,车速不慢,井河骑着车,曹老师坐在车后架上。

曹老师显然喝了不少酒,脸上红红的,笑容放松了许多,真实了许多,他搂着井河的腰。

井河的嘴里哼着歌。

路上偶有拖拉机带着巨响开来,又开过去,曹老师在后面大声要井河小心。

曹老师:井河,把你叫来,你媳妇准生我气了,孩子太小,正使唤你。

井河:没事,客气话您别跟我说。

5、日外,路上
村路有些崎岖。

井河在这样的路上骑车,技术显然很有底子,他躲闪着可能造成颠簸的地方,很好地把握着平衡,自行车在颠簸的路上发出很大的声响。

井河:曹老师,您说神不神,我儿子,脚丫子和我这根手指头一样长(井河伸出食指对老师比画着)。

曹老师:你准备啥时候走?
井河:没想到事情这么顺利,要是您没有别的事,我今晚就回县里住,明天就能赶上早班的火车。

曹老师:你早点儿回吧。

让你大老远跑一趟,花工夫花钱,不合适。

井河:您又来了。

6、日外,路上
前面是一个十字路口,因为有桥,路高出一个坡。

桥头站着一只白狗,它显然是在赶路的过程中突然停下来的,它看着自行车来的方向,似乎感受到某个熟悉的人或某种熟悉的气息,所以才停下脚步。

井河看到白狗也愣了一下,他下意识地捏了车闸,车子猛地晃了一下。

曹老师差点儿掉下来,他赶紧抓住井河的腰。

这时,白狗真的朝井河跑了过来,它很亲热地在井河的车前停下来,看着他,似乎在等着他认出自己。

井河一只脚点在地上,车子一歪,曹老师也站在地上了。

井河抬起头,他一下子看到了白狗的主人。

7、日外,同上
这时,白狗的主人,已经从井河和曹老师的面前走过了路口,她背着一大捆长长的芦苇(或者别的什么秸杆之类),人整个被芦苇埋在下面,根本就看不到她的脸,如果你不仔细看,连她的头都看不见。

整捆芦苇就像长了腿。

但这显然不是一双好腿,由于有残疾,她走路的姿势很不协调,但是她自己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姿势,依旧可以做她要做的事情。

井河像被施了定身术一样站在那里。

他看看狗,又看看那个背芦苇的人。

白狗看看他,转身看看主人,还是决定转身找主人去。

井河:暖?
曹老师:(他站在井河的身后)是暖。

井河猛地回头看了曹老师一眼,他似乎感到有些突然,但又并不意外。

曹老师没有说话,他也看着井河,等待他做出决定。

暖已从桥上走过,拐上一条更窄的岔路。

井河把自行车支在路中间,大步朝暖跑去。

井河:(喊着)暖,暖。

曹老师摸出一支烟点上,蹲在路边埋头点烟。

他再抬头时,不远处井河已经追上了暖。

二、电影分镜头稿本节选《暖》分镜头稿本节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