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土壤吸力的测定

合集下载

土壤吸附实验

土壤吸附实验

综合实验: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质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农药、污泥和大气降尘等。

过量的重金属可引起植物的生理功能紊乱、营养失调。

由于重金属不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所降解,因此可在土壤中不断地积累,并为植物所富集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主要包括吸附作用、配合作用、沉淀溶解作用和氧化还原作用,其中又以吸附作用最为重要。

铜是植物生长所必不可少的微量营养元素,但含量过多也会造成植物中毒。

土壤的铜污染主要是来自于铜矿开采和冶炼过程。

进入到土壤中的铜会被土壤中的粘土矿物微粒和有机质所吸附,这种吸附能力的大小将影响着铜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因此,研究土壤对铜的吸附作用对于正确评价土壤中铜的环境生态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验目的1.了解土壤对铜吸附作用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2.学会建立吸附等温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不同土壤对铜的吸附能力不同,在不同的条件下同一种土壤对铜的吸附能力也有很大差别。

而对吸附影响比较大的两种因素是土壤的组成和pH值。

为此,本实验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一定数量的腐殖质和调节待吸附铜溶液的pH值,分别测定上述两种因素对土壤吸附铜的影响。

土壤对铜的吸附可采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来描述。

即:nQ/1KC式中:Q—土壤对铜的吸附量(mg/g);C—吸附达平衡时溶液中铜的浓度(mg/L);K,n—经验常数,其数值与离子种类、吸附剂性质及温度等有关。

将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两边取对数,可得:C nK Q lg 1lg lg += 以Q lg 对C lg 作图可求得常数K 和n ,将K ,n 代入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便可确定该条件下的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方程,由此可确定吸附量Q 和平衡浓度C 之间的函数关系。

三、仪器和试剂1.仪器(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恒温振荡器。

(3)离心机。

(4)酸度计。

(5)复合pH 玻璃电极。

(6)容量瓶:50mL ,250mL ,500mL 。

土的吸附实验报告

土的吸附实验报告

土的吸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土壤类型对溶液中溶质吸附的影响,并研究土壤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

实验器材和试剂1. 土壤样品:包括粘土、壤土和沙土2. 离心管和试管3. 盐酸和硫酸4. 氨水5. pH计和离子计6. 试管架和移液器实验步骤1. 实验开始前,将土壤样本分别收集并加以标记,以区分粘土、壤土和沙土。

2. 取不同土壤类型的样品,经过筛网筛选,并确保土壤颗粒均匀细小。

3. 准备不同浓度的溶液,包括盐酸、硫酸和氨水。

4. 取一定体积的土壤样品,放入离心管中。

5. 向土壤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溶液,并轻轻摇动离心管,使土壤充分接触溶液。

6. 让土壤与溶液进行反应一定时间后,使用离心机将土壤和溶液分离。

7. 收集上清液并使用离子计测量其pH值和离子浓度。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土壤类型对溶液中溶质的吸附能力存在差异。

粘土对溶液的吸附能力最强,而沙土对溶液的吸附能力最弱。

这是因为粘土的表面积较大,其内部存在丰富的微孔和孔隙,能够较好地吸附和固定溶液中的溶质离子。

而沙土的颗粒较大,孔隙较少,无法有效吸附溶质离子。

此外,我们还发现不同土壤类型对溶液的pH值有一定影响。

溶液在与土壤接触时,土壤中的碱性或酸性物质会与溶液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发生反应,使溶液的pH值发生变化。

例如,粘土中富含的碱性物质可以中和溶液中的酸性物质,从而提高溶液的pH值。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土壤类型对溶液中溶质的吸附能力存在差异,粘土的吸附能力最强,沙土的吸附能力最弱。

2. 土壤可以影响溶液的pH值,富含碱性物质的土壤可以提高溶液的pH值。

3. 土壤的吸附能力对环境中的污染物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起到净化土壤和水体的作用。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对溶液中溶质的吸附能力,深入了解了土壤在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对溶液的吸附能力有直接影响,这对于我们理解土壤对污染物的吸附和分解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吸附实验报告

土壤吸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吸附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2. 掌握土壤吸附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分析土壤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能力。

二、实验原理土壤吸附是指土壤颗粒表面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对溶液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吸附的现象。

土壤吸附能力受土壤性质、污染物性质、溶液浓度、pH值、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有机污染物溶液、蒸馏水、NaOH溶液、盐酸溶液、pH试纸、温度计等。

2. 实验仪器:恒温振荡器、离心机、电子天平、比色计、pH计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土壤样品:将土壤样品风干、研磨、过筛,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放入锥形瓶中。

2. 配制有机污染物溶液:根据实验要求,配制一定浓度的有机污染物溶液。

3. pH值调节:用盐酸溶液或NaOH溶液调节土壤样品和有机污染物溶液的pH值至实验所需值。

4. 吸附实验:将配制好的有机污染物溶液加入土壤样品中,放入恒温振荡器中振荡一定时间。

5. 离心分离:将吸附后的土壤样品和溶液进行离心分离,取上层清液。

6. 测定吸附效果:用比色计测定清液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计算土壤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量。

7. 分析实验数据,绘制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曲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吸附等温线:通过实验,得到土壤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等温线,分析土壤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类型和吸附能力。

2. 吸附动力学曲线:通过实验,得到土壤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分析土壤吸附速率和吸附平衡时间。

3. 影响因素分析:分析实验过程中,pH值、温度、溶液浓度等因素对土壤吸附能力的影响。

六、实验结论1. 土壤对有机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吸附类型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2. 土壤吸附能力受pH值、温度、溶液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3. 通过调整实验条件,可以提高土壤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效果。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采用恒温振荡器进行吸附实验,是否会影响吸附效果?2. 在实验过程中,如何避免土壤样品的污染?3. 实验结果是否具有代表性,如何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土壤吸附实验,掌握了土壤吸附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了解了土壤吸附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吸湿水实验报告

吸湿水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吸湿水的概念和测定方法。

2. 掌握土壤吸湿水测定的实验原理和步骤。

3. 通过实验,学会使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吸湿水含量。

二、实验原理土壤吸湿水是指土壤在温度和大气压力一定的条件下,从大气中吸收的水分。

土壤吸湿水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土壤的保水性能、通气性能和微生物活动等。

本实验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吸湿水含量。

将土壤样品在恒温条件下烘干,烘干后的土壤质量与烘干前土壤质量的差值即为土壤吸湿水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风干土样2. 实验仪器:烘箱、天平、温度计、称量纸、剪刀、镊子等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风干土样研磨,过筛,使土样均匀。

2. 称量:用天平称取一定量的土样(如10g),记录土样质量。

3. 样品处理:将土样放入称量纸中,用剪刀剪成小块,使土样分布均匀。

4. 烘干:将土样放入烘箱中,设定温度(如100℃)和烘干时间(如6小时),待土样烘干后取出。

5. 称量:用天平称取烘干后的土样质量,记录土样质量。

6. 计算吸湿水含量:吸湿水含量 = (烘干前土样质量 - 烘干后土样质量) / 烘干前土样质量× 100%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土样质量(g) | 烘干后土样质量(g) | 吸湿水含量(%) ||--------------|-------------------|----------------|| 10.0 | 9.5 | 5.0 |2. 结果分析本实验中,土壤吸湿水含量为5.0%,说明该土壤具有一定的吸湿能力。

吸湿水含量越高,土壤的保水性能越好,有利于植物生长。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土壤吸湿水测定的原理和步骤,学会了使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吸湿水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土壤吸湿水含量对土壤的保水性能、通气性能和微生物活动等具有重要影响。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和烘干时间,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在称量土样时,要注意防止土样吸湿,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十九土壤吸力的测定(张力计法)

实验十九土壤吸力的测定(张力计法)

实验十九土壤吸力的测定(张力计法)土壤是一种非均质的多孔体,当其孔隙未充满水时,都有吸水的能力,并将水保持在土中,这一性质发自土壤固—液界面上的界面张力和固体颗粒的吸附力,二者统称为土壤吸力(或称为基质吸力)。

土壤中的溶质也对水产生吸力,称为溶质吸力。

土壤吸力与溶质吸力之和称为土壤总吸力,它决定着植物对土壤水的吸收利用。

溶质吸力一般以测定土壤可溶性盐的浓度或土壤溶液的渗透压来估计。

土壤吸力的测量有土壤湿度计(张力计、负压计)法、负压法、压力薄板(膜)法、离心法、蒸气压法、冰点下降法等。

但以土壤湿度计(张力计)法最为方便。

虽然这种方法的测量范围有一定的限度,但因它能在田间直接测量,并且一般能用它来指示作物的丰产灌溉,所以应用得相应广泛,下面介绍这一方法。

一、原理土壤湿度计(见图1)由一个陶土管(1),一个负压表(2)和一个集气管(3)组成。

在仪器中充满水,密封之后插入土壤中,就可以进行测量。

陶土管是仪器的感应部件,它能透过水及溶质,但不能透过土粒及空气。

由于不(被水)饱和的土壤具有吸力,所以陶土管周围的土壤便(经陶土管壁)将仪器中的水“吸”出,使仪器系统产生一定的真空度,这一真空度即负压力由仪器仪的指示部件——负压表指示出来。

当土壤吸力与仪器中的负压力平衡时,仪器不再有水流出,负压表所指示的负压即为土壤吸力。

当土壤被降雨或灌溉重新湿润时,土壤吸力减小,与仪器原来的负压力不平衡,土壤水便会重新(经陶土管壁)“压”入仪器中,使仪器的负压力下降,而与土壤吸力达到新的平衡为止,当土壤饱和时负压力(即吸力)为零。

如果土壤水分过多,造成临时渍水,或者陶土管处于地下水位之下,那么会使仪器处于(正)压力状态。

如果仪器的指示部件能指示出(正)压力(例如用U型汞柱压力或压力——真空表),则这种(正)压力也会从表中指示出来。

由指示压力与陶土管的埋深,可算出临时渍水或地下水的深度[1]。

二、仪器仪的准备土壤湿度计可自行装配,或使用己装配好的仪器,但仪器各部件均应达到一定的要求。

土壤水吸力的测定

土壤水吸力的测定

土壤水吸力的测定土壤水吸力是反映土壤水分能态的指标,它是在水分随一定土壤吸力状况下的水分能量状态,以土壤对水的吸力来表示。

植物从土壤中吸水,必须以更大的吸力来克服土壤对水的吸力,因此土壤水吸力可以直接反映土壤的供水能力以及土壤水分的运动,较之单纯用土壤含水量反映土壤水分状况更有实际意义。

测定土壤水吸力是控制土壤水分状况,调节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测定原理本实验采用土壤湿度计(又名张力计或负压计)测定土壤水吸力。

当充满水、密封的土壤湿度计插入水分不饱和的土壤后,由于土壤具有吸力,便通过湿度计的陶土管壁“吸”水。

陶土管是不透气的,故此时仪器内部便产生一定的真空,使负压表指示出负压力。

当仪器与土壤吸力达平衡时,此负压力即为土壤水吸力。

(二)土壤湿度计构造土壤湿度计由下列部件所组成:l、陶土管:是土壤湿度计的感应部件,它有许多细小而均匀的孔隙。

当陶土管完全被水浸润后,其孔隙间的水膜能让水或溶液通过而不让空气通过。

2、负压表:是土壤湿度计的指示部件,一般为汞柱负压表或弹簧管负压表。

3、集气管:为收集仪器里的空气之用。

(三)测定方法1、仪器的准备:在使用土壤湿度计之前,为使仪器达到最大灵敏度,必须把仪器内部的空气除尽,方法是:除去集气管的盖和橡皮塞,将仪器倾斜,注入经煮沸后冷却的无气水,注满后将仪器直立,让水将陶土管湿润。

并见有水从表面滴出。

在注水口塞入一个插有注射针的橡皮塞,进行抽气,此时可见真空表指针移至400毫来汞柱左右,并有气泡从真空表中逸出,逐渐聚集在集气管中。

拨出塞子则真空表指针返回原位。

继续将仪器注满无气水,同上抽气,重复3—4次,仪器系统中的空气便可除尽,盖好橡皮塞和集气管盖,仪器即可使用。

2、安装:在需测量的田块上选择好有代表性的地方,以钻孔器开孔到待测深度,将湿度计插入。

为了使陶土管与土壤接触紧密,开孔后可撤入少量碎土于孔底,然后插入仪器,再填入少量碎土,将仪器上下移动,使陶土管与周围土壤紧接。

土壤水吸力的测定实验(张力计法)

土壤水吸力的测定实验(张力计法)

土壤水吸力的测定实验(张力计法)一、目的、意义:土壤水吸力简称吸力,是土壤水能量状态的一种表示方法。

土壤是一种非均质的多孔体,当其孔隙未充满水时,都有吸水的能力,并将水保持在土中,这一性质,来自土壤固——液界面上的界面张力和固体颗粒的吸附力,两者统称为土壤吸力或称基质(基模)吸力,土壤中的溶质也对水产生吸力,称为溶质吸力,基质吸力与溶质吸力之和称为土壤总吸力,它决定着植物对土壤水的吸收利用。

溶质吸力一般以测定土壤可溶性盐的溶液的渗透压来估计,土壤水吸力的测定有张力计法,压力膜法,离心机法,冰点下降法等。

张力计法虽然只能测定<0.85 bar的吸力值,但因它能直接在田间定点测量土壤水分的能量状况,并可用来指示作物的丰产灌溉,所以得到相当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主要是学习在实验室条件下,张力计的安装与观测的基本方法,并了解土壤吸力的变化规律。

二、原理:土壤张力计由陶土管、真空表(负压表)和集气管三部分组成,在仪器完全充满水,密封,插入土壤后,仪器内处于气压下的自由水通过陶土管壁与土壤水有了水力接触,土壤的水势与仪器的水势必然要逐渐达到平衡。

设仪器的水势为ψWD,土壤的水势为ψWS,则ψWS =ψWD (1)当忽略了重力势ψg,温度势ψt溶质势ψs后,土壤的水势仪器的水势分别为:ψWS =ψPS+ψMS (2)ψWD =ψPD+ψMD (3)式中:ψ和ψMS——土壤水的压力势和基质势ψPD和ψMD——仪器水的压力势和基质势将(2)和(3)代入(1)式,则ψPS+ψMS =ψPD+ψMD(4)因为土壤水的压力势(以大气压为参比)为零,而仪器内无基质(土壤),故基质势为零,则ψMS =ψPD (5)或ψMS = V WΔP D (6)(6)式中的V W为水的比容——1cm3/g,ΔP D为仪器所示的压力。

故(6)式表示土壤水的基质势可由仪器所表示的压力(差)来量度。

当土壤被降雨或灌溉重新湿润时,土壤吸力减小,与仪器原来的负压力不平衡,土壤水便会重新经陶土管壁而压入仪器中,使仪器的负压下降,直至与土壤吸力达到新的平衡为止,当土壤饱和时吸力(负压力)为零。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华中农业大学目录实验一土壤质地的测定 (3)比重计速测法 (4)土壤质地测定(吸管法) (8)土壤质地手测法(适用于野外) (9)实验二土壤容重和孔性的测定和计算 (11)实验三土壤团聚体组成的测定 (14)实验四土壤结构形状的观察及微团聚体分析 (17)实验五土壤流限和塑限的测定 (20)实验六岩石及成土母质类型的野外认识 (24)实验七土壤剖面及棕红壤观测实习 (26)实验八土壤水吸力的测定 (31)实验一 土壤质地的测定土壤质地是土壤的重要特性,是影响土壤肥力高低、耕性好坏、生产性能优劣的基本因素之一。

测定质地的方法有简易手测鉴定法、比重计法和吸管法。

本实验介绍比重计法,要求掌握比重计法测定土壤质地的原理,技能和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并确定土壤质地类别的方法。

一、司笃克斯定律在土壤颗粒分析中的应用土壤颗粒分析的吸管法和比重计法是以司笃克斯定律为基础的,根据司笃克斯(Stokes,1845)定律,球体在介质中沉降的速度与球体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与介质的粘滞系数成反比,关系式为: 21229d d V gr η-=V :半径为r 的颗粒在介质中沉降的速度(厘米/秒); g :物体自由落体时的重力加速度,为981厘米/秒2; r :沉降颗粒的半径(厘米); dl:沉降颗粒的比重(克/厘米3); d2:介质的比重(克/厘米3); η:介质的粘滞系数(克/厘米.秒)。

这是由于小球在广大粘滞液体中作匀速的缓慢运动时,小球所受阻力(摩擦力):6F r v πη=(π为圆周率),而球体在介质中作自由落体沉降运动时的重力(F)是由本身重量(P)与介质浮力即阿基米德力(FA)之差:Fˊ=P -FA =3331212444()333r gd r gd r g d d πππ-=-当球体在介质中作匀速运动时,球体的重力(F ˊ)等于它所受到的介质粘滞阻力(F),即3124()3r g d d π-=6r v πη3122124()2369r g d d d d V gr r ππηη--==∴又 球体作匀速沉降时S=vt (S -距离,厘米;V-速度,厘米/秒;t 一时间.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土壤吸力的测定
土壤是一种非均质的多孔体,当其孔隙未充满水时对水有一定的吸持能力,并将水分保持在土壤中。

土壤的这一性质,来自土壤固一液界面上的界面张力和固体颗粒的吸力,二者统称为基质吸力。

土壤中的溶质也对水分产生吸力,称为溶质吸力。

基质吸力与溶质吸力合称为土壤总吸力,它决定着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利用,因此在田间测定吸力可以指导田间灌溉,非干旱地区的田间土壤吸力(通常小于0.8巴)可用土壤水分张力计或称土壤湿度计来测定。

一、方法原理
土壤水分张力计由陶土管、负压表和集气管等部件组成,陶土管是仪器的感应元件,通常由特殊多孔性素烧陶瓷制成,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一般在一大气以下)只能让水和溶液自由通过却阻止土壤基质和空气通过,当陶土管周围土壤未被水饱和时,土壤具有吸力,能将仪器中的水分从陶土管中吸出来,使从仪器内部产生一定的真空度,这个真空度便在仪器的指示部件——负压计上指示出来,当土壤的吸力和仪器中负压平衡时,水就不再从仪器中流出。

此时负压计指示的负压力即为土壤的吸力。

当土壤因降雨或灌溉增加水分时,则吸力降低而与仪器负压力不平衡,土壤水分就会进入仪器,使仪器负压力下降并和土壤吸力达到新的平衡,当土壤被水饱和时,土壤吸力为零,仪器负压力也为零。

因此,由张力计的读数可了解土壤水分的动态。

张力计中的负压计可用负压表,也可用U型水银管的水银柱的高差,算出土壤吸力(装置参见9-1)
二、仪器的准备
装配好的土壤湿度计在使用前必须预先除气,除气的方法是将集气管的盖子打开,使仪器倾斜,徐徐注入无气水,陶土管外有水珠出现,说明管道通畅,轻轻敲打仪器,使气泡集中到集气管中,再将仪器注满无气水,盖上塞子和盖子,加以密封,并将仪器垂直夹于试管架上,让陶土管在空气中蒸发,约1小时后即见负压表的指针指向400mm汞柱或更高,此时,从陶土管、负压表、塑料管和集气管中,会有埋藏的气泡逸出,轻轻敲打仪器,使气泡集中到集气管中。

将陶土管浸入无气水中,这时可见负压表指针回零,打开盖子和塞子,重新充满无气水,加上塞盖,再让陶土管在空气中蒸发,这时负压表的读数可升至更高,再轻轻敲打仪器,收集逸出的空气。

按以上步骤进行4-5次,每进行一次后,负压表的读数都升的更高。

当读数达到640mm汞柱左右时,仪器内的水便开始汽化,在集气管上部出现部分水汽,这时将陶土管浸入无气水中,负压表指针并不立刻回零,而是在这部分水汽重新液化后才自动回零,此时,仪器内的空气已基本除净,且能达到最大的灵敏度,在使用前,须将陶土管浸入无气水中,不让其再蒸发。

三、土壤吸力的测定
张力计可以在田间直接测定,指示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指导田间灌溉,亦可用于实验室中研究不同质地的土壤吸持水分的能力。

1、田间测定:
在需要测定的田块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方,用与陶土管直径相同的取土钻钻孔达到待测的深度,然后将张力计插入孔中,灌少量水于孔中,再用细土填入仪器和土之间的空隙中,并将仪器上下移动几次,使陶土管与周围的土壤紧密结合,最后再在仪器四周填上些干土培实。

仪表部件要套上塑料袋加以保护。

仪器装后一般要2小时至一天才能和土壤吸力到平衡,方可观察读数。

2、实验室测定:
分别称取砂质、壤质、粘质和风干土各500克于三只500ml烧杯中,加入等量的水调匀,使之含水量相等(达15%左右),将张力计分别埋入其中,并使陶土管与周围紧密接触,待平衡2小时后观察读数。

3、零位校正和结果计算:
埋在土壤中的陶土管和地面之间有一段距离,在仪器充水条件下,对陶土管产生静水压力,负压表的读数实际上包括了这个静水压力,要更准确地测出陶土管的所处深度的土壤吸力,就要消除这个静水压,即为零点校正。

土壤吸力是以厘巴表示的,如果用弹簧管负压表,量出陶土管中心部位至负压表的垂直距离,以每10厘米为一厘巴计算校正值,将测量的读数值减去校正值,即为测定点的土壤实际吸力,一般在测定表层土壤的吸力时,校正值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用汞柱负压表,其零位校正值为陶土管中心部位至U型管“O”点的距
离加上连接陶土管一边的U管中汞柱高h1,在计算吸力时已把零点校正值纳入其中,无需另行校正,使用U型汞柱负压表的吸力计算公式为:
S=(h1+h2)×13.6—(H+h1)
S:土壤吸力,厘米水柱;
h1:与陶土管相连,一侧汞柱至“O”点的距离,以厘米表示。

使用U型汞柱负压表计算土壤吸力图h2:U型管另一侧汞柱至“O”点的距离,以厘米表示。

H:H=H1+H2,即陶土管中心至U型管“O”点的垂直距离,以厘米表示。

H2:土管中部至地面的距离,以厘米表示。

H1:地面至“O”点的距离,以厘米表示。

四、记录格式和思考题
土壤吸力测定结果记录(室内测定)
1、实验用了三种不同质地的土壤,加入等量的水,用湿度计测土壤吸力时,所得到的读数相同吗?为什么?
2、湿度计测土壤吸力的范围多大?在这个吸力范围内所保持的土壤水分有效性
如何?
五、注意事项
1、必须使从陶土管的压力表之间有连续的水力联系,所以应小心除去系统中所有的气泡以避免出现间隙,它可能中断水力联系,或至少使仪器变得较迟钝。

2、温度明显地影响土壤基质势和仪器的性能,为了缩小温度对仪器的影响,田
间测定时可在清晨6—7点进行,因为此时太阳还来不及晒暖仪器,使其温度与
土壤的温度基本相同。

当土温接近冰点时,应将仪器回收,以免冻坏。

3、因为要求的是水势平衡而不是含水量平衡,所以仪器和土壤之间必须有水力上的联系,必须注意保证土壤干燥时,陶土管不致因土壤收缩而与土壤失去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