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题专项训练
材料题专题训练

材料题专题训练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20世纪8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材料二: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材料三:(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邓小平(1)材料一中的“改革”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农民获得的“红利”是什么?(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主要原因。
(4分)(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
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殊之处。
(4分)(4)我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有哪些?(4分)28. (11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同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材料二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
但是不应该是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相互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
……16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开始走向世界并改变世界。
请回答:(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根据材料一,“这些原则”指的是哪一外交原则?指出这一原则产生的国际意义。
(6分)(2)写出材料二中的“会议”名称及召开时间。
结合材料与所学,概括周恩来提出的方针。
这一方针对该会议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分)(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举两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
应用材料综合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金属的力学性能2.强度3.塑性4.硬度5.韧性6.疲劳强度二、填空题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等。
2.拉伸低碳钢时,试样的变形可分为、、和四个阶段。
3.通过拉伸试验测得的强度指标主要有强度和强度,分别用符号和表示。
4.金属材料的塑性也可通过拉伸试验测定,主要的指标有和,分别用符号和表示。
5.洛氏硬度采用了不同的压头和载荷组成不同的硬度标尺,常用的洛氏硬度标尺有、和三种,其中应用最为广泛。
6.530HBW5/750,表示用直径的硬质合金球,在 kgf( N)的载荷作用下,保持 s时测得的硬度值为。
7.工程技术上常用来测定金属承受冲击载荷的能力。
8.材料经过无限次载荷作用而不发生断裂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度,用符号表示。
三、选择题1.拉伸试验时,试样在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材料的()。
A.屈服强度 B.抗拉强度 C.弹性极限2. 测定淬火钢件的硬度,一般常选用()来测试。
A.布氏硬度计 B.洛氏硬度计 C.维氏硬度计3.金属材料的()越好,则其压力加工性能越好。
A.强度 B. 塑性 C.硬度4. 做疲劳试验时,试样所承受的载荷为()。
A.静载荷 B. 冲击载荷 C.交变载荷四、简答题1.什么是强度、塑性?衡量它们的指标各有哪些?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2.什么是硬度?常用的硬度测定方法有哪几种?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各适用于哪些材料的硬度?3.下列硬度标注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210~240HBS (2)450~480HBS (3)15~20HRC (4)800~850HBW4.下列零件用什么硬度测试方法测定其硬度?(1)钳工用锉刀、手锤(2)供应态碳钢型材(3)渗氮层5.什么是冲击韧性?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6.什么叫金属的疲劳?疲劳强度用什么符号表示?为什么疲劳断裂对机械零件危害较大?如何提高和改善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7.有一标准低碳钢拉伸试样,直径为10㎜,标距长度为100㎜,在载荷为21000N时屈服,拉断试样前的最大载荷为30000N,拉断后的标距长度为133㎜,断裂处最小直径为6㎜,试计算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历史材料题专项训练题

历史材料题专项训练题中国近现代史1、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引发的社会生产方式与人类生活方式的大变革,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货能尽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效仿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
革命成功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材料三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
为达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材料四“中国他日必以工业立国。
”“衣食之源不以地为界,不以人为界,不以日为界,当以力为界。
凡欲加力使之大莫如机器,〃〃〃〃〃〃一人所作工,能给百人食。
”“机器固为富国第一义。
”——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五简而言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机器(生产),不是手工(生产)。
我们现在还没有获得机器,所以我们还没有胜利。
如果我们永远不能获得机器,我们就永远不能胜利,我们就要灭亡。
〃〃〃〃〃〃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还是我们的革命任务。
——《毛泽东书信集》材料六据统计,到2010年底,我国GDP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并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1)根据材料一,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孙中山要求改变中国现状的方式发生了怎样变化?(2)根据材料三和课本知识,孙中山为实现“民族革命”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里做出了哪些努力?(3)材料四、材料五阐述的观点最大的相同点是什么?(4)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五的主张在20世纪50年代经过努力取得了怎样成效?(5)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六说明“统计数据”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建筑材料》专项训练(一)单项选择题

《建筑材料》专项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生产石灰的主要原料是()。
[单选题] *A.CaCO3(正确答案)B.CaOC.CaSO4·2H2OD.Na2O·nSiO22.生产石膏的主要原料是()。
[单选题] *A.CaCO3B.Ca(OH)2C.CaSO4·2H2O(正确答案)D.Na2O·nSiO23.氧化镁含量为()是划分钙质石灰和镁质石灰的界限。
[单选题] *A.5%(正确答案)B.10%C.15%D.20%4.石灰的陈伏时间一般为()左右。
[单选题] *A.10dB.14d(正确答案)d B.14dd B.14d C.20d D.28d5.下列工程中不适宜选用石膏制品的是()。
[单选题] *A.影剧院的穿孔贴面板B.制作建筑雕塑C.非承重隔墙板D.冷库的内墙贴面(正确答案)6.石灰制品长期受潮或被水浸泡会使已硬化的石灰溃散,是由于石灰()。
[单选题] *A.耐水性好B.耐水性差(正确答案)C.耐湿性差D.吸湿性好7.石膏制品表面光滑细腻,形体饱满,干燥时不开裂,又可单独使用,这是因为石膏具有()的特性。
[单选题] *A.孔隙率大B.防火性好C.微膨胀(正确答案)D.吸声性好8.水泥熟料矿物中,其凝结硬化速度最快,水化时放热量最大的是()。
[单选题] *A.硅酸三钙B.硅酸二钙C.铝酸三钙(正确答案)D.铁铝酸四钙9.下列水泥中抗渗性最差的是()。
[单选题] *A.矿渣硅酸盐水泥(正确答案)B.火山灰硅酸盐水泥C.粉煤灰硅酸盐水泥D.普通硅酸盐水泥10.有抗冻性要求的混凝土,应优先选用()。
[单选题] *A.普通硅酸盐水泥(正确答案)B.矿渣硅酸盐水泥C.火山灰硅酸盐水泥D.粉煤灰硅酸盐水泥11.制作水泥胶砂试件时,水泥与胶砂和水的比例是()。
[单选题] *A.1:2:0.5B.1:2.5:0.5C.1:3:0.5(正确答案)D.1:3:0.612.普通水泥的代号和在包装袋两侧印刷字体颜色正确的是( D )。
高考备考材料作文训练题(整理精校版)

高考备考材料作文训练题(整理精校版)0427 2022年2022年材料作文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当今社会上盛行各种“秀”,瓦釜与黄钟齐鸣,草根与精英共舞。
“秀”的意思是“表演、演出”,如“时装秀”、“达人秀”;也可以是指“展示、表现”,如“秀风采”、秀才艺”。
当今社会上有各式各样的“秀”,有人参加比赛秀歌艺,有人写文章秀才学,也有人上网秀学历,更有人发帖秀身家对于形形色色的“秀”,社会上众说纷纭。
你对“秀”有何看法?怎样秀才是真精彩?请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受,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权贵、明星说:要能像普通百姓一样随便逛街吃饭该有多么幸福啊;大款说:要能像农民那样天天呼吸新鲜空气多幸福啊;有的慕富者说要能住上豪华别墅,开上高级轿车多幸福啊;跑官者说:能够大权在手该多好啊!有吃有喝,还能荣华富贵,“一人飞升,仙及鸡犬”,该多好;打工者说:能像城里人那样有个城市户口、住上商品房,一家人在一起该有多美啊!对于“什么是幸福”可谓众说纷纭,但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请以“幸福是”为题(空线处填上你选的词语或短语),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800字左右,不得抄袭。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俞洪敏在《成功是“逼”出来的》一文中说:我最近在读《我在美国做妈妈》(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这是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讲述自己育儿经验的一本书。
她对两个女儿的要求十分严格,甚至到了残酷的地步。
她一开始就不给孩子选择“不努力”的机会,最终把两个女儿培养成了杰出的钢琴家和小提琴家,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
至于这两个女儿未来是否会更加成功我们不妄加评论,但至少可以说正是蔡美儿用爱的心情“逼”两个女儿走向了成功。
我自己小时候也被母亲“逼”过。
我家祖辈种地,我母亲从小就念叨着要我长大当个“先生”(老师),所以尽管她自己都不识几个字,却每天要求我做作业、读书。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专项训练题(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专项训练题单选题1、为了探究影响铜生锈的因素,设计如下实验,有关分析正确的是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实验④铜生锈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22B.对比实验①和③可知:影响铜生锈的因素是H2O和O2C.对比实验①和④可知:影响铜生锈的因素是CO2和O2D.此实验设计运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答案:D实验①中,铜与水、氧气、二氧化碳同时接触,发生了锈蚀。
实验②中的铜片没有与二氧化碳接触,没有发生锈蚀。
实验③中的铜片没有与氧气接触,没有发生锈蚀。
实验④中的铜片没有与水接触,没有发生锈蚀。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知:影响铜生锈的因素是CO2,选项说法错误;B.对比实验①和③可知:影响铜生锈的因素是O2,选项说法错误;C.对比实验①和④可知:影响铜生锈的因素是H2O,选项说法错误;D.由以上分析可知,此实验设计运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现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完全反应所需时间:丙>甲>乙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C.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答案:CA、由题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与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金属完全反应,根据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可知,金属乙反应的氢气质量最先达到最大值,其次是金属甲,最后是金属丙,即金属乙最先反应完,其次是金属甲,金属丙最后反应完,因此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的关系为丙>甲>乙,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如图所示曲线平行于x轴时,生成的氢气质量达到最大值,三种金属生成氢气的质量甲最大,其次是乙,最小的是丙,即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题意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若金属元素的符号为M,与稀硫酸反应的通式为M+H2SO4=MSO4+H2↑,设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金属的质量为m金属,生成氢气的质量为m氢气,根据方程式可知x2=m金属m氢气,则有x=2m金属m氢气,已知甲、乙、丙三种金属的质量相等,则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x与生成氢气的质量成反比,如图所示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关系为甲<乙<丙,C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由题意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若金属元素的符号为M,与稀硫酸反应的通式为M+H2SO4=MSO4+H2↑,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的氢气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于硫酸,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守恒,生成的氢气质量越大,消耗的硫酸质量越大,如图所示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消耗硫酸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材料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历史必修一材料题专项训练1、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
在世界不同的地区,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传统等因素,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
材料一在雅典,几乎所有的国家机构都对全体公民开放,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由全体公民组成,决定雅典的大政方针……议事会由500人组成,为行政权力而划分为10个主席团,轮流当职,但每个主席团仍有50人之多……----------《走进古希腊文明》材料二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历史上,故宫因火灾和其它原因曾多次重建,但基本格局没有改变,整个皇宫建筑分为前朝和后廷两部分……界限分明,不可随便逾越,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
-----------世界遗产目录(中国篇)材料三代议制最早在英国产生,以后被欧美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
代议制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君主立宪制总统共和制议会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材料四图一: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图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图三: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图一图二图三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填写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雅典民主制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哪些经验?政治制度雅典民主制明清政治制度政治基础小国寡民大一统帝国特点决策机构或人经验:(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美、法、德四国最终确立本国政体的共同形式是什么?简述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作用。
(3)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曾尝试走“美国人的路”请指出这次实践活动及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4)材料四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的哪些政治制度?(5)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推进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中你有何启示?2、阅读下面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后面的问题。
高中材料作文训练题及例文

高中材料作文训练题及例文高中材料作文训练题及例文作文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材料作文是高中阶段的重要一环,它要求学生在给定的材料基础上进行写作。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高中材料作文训练题及例文。
一、社会热点话题类材料:马路边清一色的摩托车,人流攒动的马路,这是人们对于东南亚国家的印象。
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内地游客开始选择穿越东南亚国家。
但是随着人数的增加,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旅游安全问题、文化差异问题、社会环境问题等等。
近年来,针对这些问题,不少旅行社开始推出“文化旅游”、“智慧旅游”等不同的旅游产品,旨在为游客提供更优质、更个性化的旅游服务。
请你以“文化旅游”为主题,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材料作文,要求:论述“文化旅游”的意义及发展现状,提出旅行社可以从哪些方面改进旅游服务。
例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而文化旅游则是一种以文化为主题,以体验为主要目的的旅行方式,也是当前旅游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于不同地区的文化、历史、人文等方面的探访,游客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不同地区的文化魅力。
同时,文化旅游也可以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
比如旅游安全问题,文化差异问题,社会环境问题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旅行社可以从以下方面改进旅游服务。
首先,在旅游安全方面,旅行社可以加强对游客的安全教育,引导游客注意安全事项。
其次,在文化差异方面,旅行社可以推出更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文化。
最后,在社会环境方面,旅行社可以提倡游客爱护环境,保持文明旅游的行为。
总之,文化旅游是一种重要的旅游方式,旅行社也可以从多个方面改进旅游服务,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更加个性化的旅游体验。
二、环保类材料: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显示:全球有超过17000种物种处于灭绝的边缘,其中包括熊猫、白鲸、大熊猫、北极熊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材料题专项训练60年峥嵘岁月,60年光辉历程,新中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沉积着不同时期的中国人民的深刻记忆。
材料一: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材料二:到1956年底,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材料三: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1.据材料一,为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什么计划?该计划的基本任务什什么?2.为保证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一届全国人大在什么时候召开了?会议上颁布了一部什么重要的法律?3.据材料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哪三项内容?4.材料三中的民歌创作于1958年开展的哪一次运动中?同年,我国在农村中还开展了哪次运动?右图是“大包干纪念馆”里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 这个纪念馆应建在何处?一、2011年是改革开放33周年,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2.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_________;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是_________;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沿海开放城市→( )→内地4.谈谈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道——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1.“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这句话说的是什么事?这件事发生的背景是什么?2.“老人”指哪位领导人?3.1992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4.“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什么事?有何意义?5.试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列举这位“老人”的成就。
政治: 经济:外交: 香港、澳门问题产生的最终解决,反映了我国从贫穷走向独立富强的历史进程。
依据史实回答问题。
1.19世纪40年代,西方哪个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哪一次侵略战争使香港问题出现?并举出与此相关的不平等条约名称及其签订时间。
2.香港、澳门分别是什么时候回归祖国的?3.香港、澳门最终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有哪些?4.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5.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得益于谁的什么创造性构想的提出?你认为这个构想的创造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哟,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选自歌曲《东方红》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选自歌曲《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材料一歌颂的“大救星”是谁?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材料中的二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都有哪些功绩?在党的领导集体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从我与周恩来握手的时刻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1.“25年没有交往”的原因是什么2.1972年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什么条约?这个条约同意按照什么原则来处理两国关系?3.中美正式建交是在哪一年?同时期中国外交还取得了哪些成就?列举两例。
4.中美关系的改善有何历史意义?“863计划”在实施的前10年间,取得研究成果1200多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的有540多项,国家级567项,获国内外专利244项,创造经济效益两三千亿元人民币。
据此回答问题。
1.“863计划”是哪四位老科学家提出来的?2.我国的“863计划”从哪几个方面展开?八:材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存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材料一反映的主题是什么?(抗美援朝)(2)这支部队叫什么?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这支部队的总指挥是谁?(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彭德怀)(3)试列举几位在战争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他们被称为什么?我们做为中学生应该向他们学习哪些品质?(黄继光、邱少去;最可爱的人;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4)说出这场战争的起止时间?(1950.10-1953.7)(5)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场战争对新中国产生什么影响?(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提高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⑹根据材料二: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个农民,你的生活会有哪些变化?(分得土地、农具或牲畜,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生产得到发展,生活条件改善了。
)⑺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给新中国带来的共同影响是什么?(巩固了新中国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九:列出这一五时期我国取得的主要成就。
(①1953年底,鞍钢轧钢厂建成投产;②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中国第一辆汽车;③制造出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⑤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形成了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重工业基地;十、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几条内容:(第21页)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新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什么时间哪一次大会上制定颁布的?在此之前,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文件?(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人民)(3)根据材料说明这部宪法的主要特点?(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4)假若你受教育的合法权利被侵犯,你讨回这种权利的法律依据是1986年颁布的什么文件?(《义务教育法》)十一:三大改造指什么?哪年开始,哪年完成?它的完成有什么意义?从今天的眼光看,三大改造有什么缺点?(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开始;1956年完成;十二、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根据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50-----70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也出现了严重失误,请你举出两件具体事例。
(1958年,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3)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英雄模范有哪些?(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雷锋等;他们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有:艰苦创业,勤俭节约,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
)十三、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内容、意义?(P27)(1956年。
内容:①大会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生产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意义: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十四、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P39—40)(时间:1978年底。
地点:北京。
内容:①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使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十五、根据提示写出相关的重要会议(1)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中共八大)(2)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中共八大)(3)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的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4)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7)(5)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会议。
(中共十二大)(6)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会议。
(中共十三大)(7)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定为我国新时期改革目标的会议。
(中共十四大)(8)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的会议。
(中共十四大)(9)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单,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中共十五大)(10)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十六、读〈春天的故事〉部分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1)上面这首歌颂的是谁?怎样评价他?(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喻意是什么?“春天”到来与我党历史上的哪一次会议有关?(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3)“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4)“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哪一事件?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些内容吗?它有何重要意义?(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他在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特区姓“社”不姓“资”。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
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十五、歌曲〈走进新时代〉里写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向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1)材料中的让我们“站起来”“富起来”“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的核心人物各是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2)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各形成于党的哪次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四大)(3)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的开始事件分别是什么?这两件事对中国历史产生什么重大影响?(“站起来”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