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地质地貌概况
武夷山市地理环境

武夷山市地理环境
武夷山市位于中国福建省南部,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之一,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之一。
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是武夷山市的独特魅力所在。
山川起伏,地形多变。
武夷山市地处闽粤交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由武夷山脉和闽粤丘陵组成。
山峦叠嶂,峰峦奇特,有“世界奇观”之称。
武夷山、黄岗山、大王山等著名山峰屹立其间,巍峨壮丽,为武夷山市增添了神秘色彩。
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武夷山市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热,空气清新,四季分明。
春季百花盛开,夏季绿荫成荫,秋季金黄铺满,冬季银装素裹。
这种宜人的气候条件为武夷山市的旅游业和生态环境打下了良好基础。
水系发达,景色优美。
武夷山市拥有众多山间溪流、瀑布和湖泊。
九曲溪、天游河、武夷溪等水系纵横交错,水质清澈,景色优美。
武夷山市是中国著名的茶乡,茶园点缀在群山之间,茶山环绕,构成一幅独特的画面。
武夷山市的地理环境为茶叶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总的来说,武夷山市地理环境优越,山水相依,气候宜人,是一座自然风光秀丽的城市。
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为武夷山市的发展和繁荣增添了独特魅力。
武夷山介绍

福建武夷山介绍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市境内,在市区以南约15公里,处在武夷山脉北段的东南麓,景区面积约70平方公里。
这里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亿万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了奇峰峭拔、秀水潆洄、碧水丹峰、风光绝胜的美景,古人说它“水有三三胜,峰有六六奇”,被誉为“奇秀甲东南”。
武夷山风景区内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及一百零八景点。
不仅全年有景,四季不同,而且阴晴风雨,其山川景色亦幻莫测,瑰丽多姿。
现全区分为武夷宫、九曲溪、桃源洞、云窝天游、一线天——虎啸岩、天心岩、水帘洞七大景区。
它兼有黄山之奇、桂林之秀、泰岱之雄、华岳之险、西湖之美。
武夷山风景的精华在九曲溪。
九曲溪源于三保山,溪水碧清,折复绕山,形成“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的九曲之胜,武夷山中最著名的一些山峰和高插于悬崖峭壁上的神秘悬棺都列在九曲溪边。
景区内还有遇林亭宋代瓷窑遗址、武夷宫等游览景点,极具人文价值。
武夷山也有众多名胜古迹,如冲佑万年宫、虹桥和架壑船棺等,还有世界罕见的动植物,是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
这里并建有武夷山自然博物馆。
武夷山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古人称:“东周孔丘,南宋朱熹,北有泰岳,南有武夷”。
南宋理学家朱熹在此居住四十多年,设帐授徒,著书立说,使这里成为我国东南文化的中心,被誉为“道南理窟”。
道家也把这里称为“第十六洞天”。
历代文人雅士在此写下的赞美诗文不下二千多篇,题镌摩崖石刻有四百多处,这些丰富的人文史迹,也为名山增添风采。
而古越人的架壑船棺、汉代的古城墟、宋代的古瓷窑遗址和元代的御茶园等,使武夷山更成为人们访古探奇,寻幽览胜之地。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东南现存面积最大、保留最为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区内峰峦林立,原始森林茂密,景色融雄浑、古朴、隽秀于一体,而且有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被纳入联合国“人与自然”保护区。
武夷山!武夷山位于福建省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面积70平方公里。
相传唐尧时代的长寿老翁彭祖菇芝饮瀑,隐于此山,生有二子,长曰「武」,次曰「夷」,二人开山挖河,疏干洪水,后人为纪念他们,就把此山称为「武夷山」。
武夷山的特点

武夷山的特点
武夷山具有多个特点,以下是其主要特点:
1.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貌:武夷山是闽赣边界的一座天然屏障,山脉蜿蜒,地势险要。
它不仅是中国东南地区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也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
2.丰富的生态资源:武夷山的生物种类繁多,是众多珍稀和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这里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3.壮丽的自然景观:武夷山拥有独特的地质景观和壮丽的山水风光。
这里有奇峰、险崖、碧水、飞瀑等众多自然景观,让人流连忘返。
4.深厚的文化底蕴:武夷山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宝库,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这里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儒、释、道三教的汇聚之地。
5.历史悠久的古迹:武夷山有许多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如武夷宫、古村落、古民居等,见证了武夷山的历史沧桑。
6.发展中的旅游业:武夷山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武夷山已经成为一个集自然景观、生态旅游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著名旅游胜地。
总之,武夷山是一个集自然美景、人文景观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旅游价值。
武夷山

五夷概况
地理位 置
历史遗存
地质, 地貌
丰盛物 产
交通条 件
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省北部,属中亚热带 地区。东连浦城县,南接建阳市,西临光泽 县,北与江西省铅山县毗邻。境内东、西、
北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中南部较平坦,为山 地丘陵区
武夷山是中国东南丘陵中最大的一座山,往东直达
地
东海,向西也是福建与江西的分界线。与南岭,雪 峰山组成东南丘陵中最大的山脉群。
武夷山是柳永的家乡,有纪念馆。朱 熹的书院也在那里。武夷山与朱子理学有 首不可分割的联系。朱子理学在武夷山孕 育·形成·发展。朱熹从14岁到武夷山,直到 71岁去世,在武夷山从学·著述·授徒·生活 50余年。朱熹在武夷山创办的武夷精舍等 书院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书院,直接在武 夷山受业于朱熹的学者达200多人,许多成 为著名理学家,形成有影响的理学学派。
15
口公从的武短山每到大
,里武路夷途站天达部
较 为 方 便 。
, 可 乘 坐 公 交 或 出 租 抵 达 景 区 门
夷 山 市 区 到 武 夷 山 景 区 大 约 有
线 。
山 , 从 邵 武 或 上 饶 出 发 为 最 便 捷
旅 客 也 可 乘 坐 乘 坐 客 运 汽 车 前 往
。
有 数 十 趟 列 车 可 以 途 径 停 靠 武 夷
历 史 遗 存
丰盛物产
武夷山物种丰富,菜肴的主要原料有蛇、 野兔、山羊、麂等野味及猪肉、鲜鱼、禽蛋 蔬菜、豆类、香菇、红菇、笋等。当地特色 菜有鸡茸金丝笋、兰花蛇丝、菊花朋友一定 草鱼、泥鳅粉丝等,各地到武夷山旅游的朋 友一定要尝尝。
谢谢欣赏
武 夷 山 的 大 部 分 火 车 为 过 路 车 ,
(健康快乐悦读)地理常识悦读_碧水丹山——武夷山

武夷山贯穿于中国福建省西北边缘部位,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独特且稀有的自然景观,素有“碧水丹山”的美誉。
在武夷山主体区内(福建北部,与江西东部接壤),根据区内资源的不同特征,划分为西部生物多样性、中部九曲溪生态、东部自然与文化景观、城村闽越王城遗址这4个保护区。
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内,保存着世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完整、最典型、最大面积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东部,山与水完美结合,人文与自然有机相融,以秀水、奇峰、幽谷、险壑等诸多美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而享有盛誉;中部,联系东西部,涵养九曲溪水源,是保持着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区域。
武夷山有双竿竹、方竹、建兰等罕见的竹木,奇异的花卉,稀有的鸟兽和名贵的药材。
武夷山还是世界闻名的模式标本产地,已被中外生物专家采集的野生动植物模式标本就有1000多种,有“世界生物之窗”之称。
武夷山自然地理概况

武夷山自然地理概况武夷山地处中国福建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7°32′36″~27°55′15″;东经117°24′12″~118°02′50″。
根据区内资源的不同特征,将全区划分为西部生物多样性、中部九曲溪生态、东部自然与文化景观以及城村闽越王城遗址等4个保护区。
核心面积63575ha,核心次面积36400ha,同时,划定了外围保护地带--缓冲区,面积27888ha。
区内年平均降雨量为1486-215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8-84%,早霜10月份,终霜3月份,无霜期253-273天,平均雾日达120天,随海拔高度增加年照日数递增率为21.3小时/百米,年降水量递增率为44-54毫米/百米。
具有气温低,降水量多,湿度大,雾日长,垂直变化显著等气候特点。
武夷山植被的概况如下:一、植物概况武夷山已知植物3728种,有中国特有属27属31种,许多如银杏等为单种属孑遗植物3728种,有28种珍稀濒危种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如鹅掌楸、银钟树、南方铁杉、观光木、紫茎等。
区内发育有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山茶科(The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和杜英科(Elaeocarpaceae)树种。
11月7、8日:黄岗山简易公路、桃源浴,沿途认识植物。
其中,桃源浴18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
②、扁柏:柏科。
③、马挂木:木兰科。
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
⑤、金钱松:松科。
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
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
⑧、大花金鸡菊:菊科。
⑨、胡桐树:胡桐科。
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
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用途:观赏。
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
介绍旅游景点——武夷山

介绍旅游景点——武夷山武夷山位于中国福建省西北部,地处闽、赣两省交界处。
武夷山市全境东西宽70千米,南北长72.5千米,位于东经117°37'22~118°19'44、北纬27°27'31~28°04'49之间。
东连浦城县,南接建阳区,西临光泽县,北与江西省铅山县毗邻。
武夷山市境内东、西、北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中南部较平坦,为山地丘陵区。
武夷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夷山崖墓群)、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武夷山历史悠久,据考古资料表明,境内近4000年前已有先民聚居。
武夷山市的前身为崇安县,建置于北宋淳化五年(994年)。
1985年3月1日,崇安县经国务院批准列为中国首批对外开放县市。
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武夷山是三教名山,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
武夷山还曾是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
在唐朝时期,上将军彭迁在武夷山下定居并开发桑梓。
武夷山市在革命时期也是重要的根据地,是闽浙赣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0年,崇安县苏埃政府成立,标志着以崇安为核心的闽北根据地初步形成。
同年十月,崇安红军开破赣东北,编入红十军,支持闽北根据地与赣东北根据地正式合并成为赣东北根据地。
1931年9月,闽北分区党政军机关迁到大安大安,被誉为闽北红色首府。
武夷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著名景点有:武夷山印象大红袍演出剧场:是世界最大的茶馆,是世界上最长的舞台,史无前例地将15块电影银幕完美融入到自然山水之中,现场效果如梦似幻。
九曲溪:位于武夷山风景区,之所以叫九曲溪,是因为这条溪弯弯曲曲的,经星村入武夷山,折为九段,分为九曲。
天游峰:位于景区中心,东接仙游岩,南续清隐岩,西连仙掌峰,壁立万仞,高耸于群峰之上。
武夷山地质与地貌特征研究

武夷山地质与地貌特征研究一、引言武夷山作为中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其独特的地质和地貌特征吸引着众多游客和科研人员的关注。
本文旨在对武夷山的地质和地貌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其形成机制和演化历史,为进一步认识武夷山的自然奥秘提供一些参考。
二、地质背景武夷山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境内,属于中国东南沿海山脉的一部分。
它地处华南地区断裂构造带的交汇处,是典型的构造山脉。
在地质演化历史上,武夷山经历了多次造山运动和构造抬升,形成了现在崇山峻岭的地貌特征。
三、地貌特征武夷山的地貌特征丰富多样。
首先,武夷山由一系列高峰和山脊组成,其中最高的武夷山主峰海拔达到2158米,是中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之一。
其次,武夷山有大片连绵的山谷和悬崖峭壁,其中最著名的是九曲溪和大王溪。
此外,武夷山还有众多的岩洞和瀑布,如天游峰的武夷洞和飞来石瀑布等。
四、地质构造与地貌演化武夷山的地质构造和地貌演化是相互关联的。
在地质构造上,武夷山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和变质岩等组成。
这些岩石在抬升过程中发生了断裂和褶皱,形成了山脊和峭壁。
而地貌演化主要受到构造运动、侵蚀和风化等因素影响。
在长时间的侵蚀作用下,武夷山的地形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模样。
五、地理环境与生态保护武夷山自然条件独特,拥有丰富的植被和动物资源。
同时,武夷山还有大量的气候、水文和土壤等特征。
这些地理环境为武夷山的生态保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福建省政府和相关部门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保护武夷山的生态环境,建立了一系列自然保护区和景观保护区,限制了人类活动的范围,以确保武夷山的生态系统得以完整保持。
六、旅游开发与经济效益武夷山以其秀美的景色和独特的自然环境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这为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近年来,武夷山的旅游开发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不仅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然而,旅游开发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破坏和文化侵蚀等。
因此,要在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之间达到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依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夷山地质地貌概况
武夷山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
主要分布了前震旦系和震旦系的变质岩系,中生代的火山岩、花岗岩和碎屑岩,
在中生代晚期,本区发生了强烈的火山喷发活动,继之为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已发现本区有丰富的火山机构,为典型的亚洲东部环太平洋带的构造特征。
其后,武夷山地区发育了一套河湖相沉积,产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成为研究我国东部侏罗~白垩系地层及时代划分的典型剖面。
白垩纪晚期的红色砂砾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主体。
中生代的地壳运动奠定了武夷山地貌的基本骨架。
第四纪以来,武夷山西部的黄岗山大幅度上升了1000M。
,而东部崇安~武夷宫盆地上升幅度缓慢,使武夷山地区在30km的范围内,高度相差1950m,平均坡降6.5%.发育了从中山到丘陵盆地的系列地貌类型和从西到东的2100m~2200。
、1800rn~1900m、1100m~1200m、700m~800m、500m~550m 和400m左右等六级夷平面。
受地质构造的严格控制,西部发育了长达几十公里岩壁陡峭的深大断裂谷和断块山脊,如黄岗山~大竹岚的断层深谷川W和FW向断裂谷与NNE、NW断裂构成了典型的格子状构造地貌。
东部地区因受NNEJW和EW断裂构造的控制,发育了曲折多弯的溪流和柱状、锥状、悬崖等丹霞地貌,形成山水相融的九曲溪风光。
EW和SN向断裂构造产生了风景似画的章堂涧、倒水坑至牛栏坑、九龙窠和流香润的“王”字型断裂谷系。
告性对武夷山地貌发育也很明显,西部海拔1500m以上的山峰,基本上由坚硬的凝灰熔岩和流纹岩等构成,东部红色砂页岩地区则往往发育有较宽的谷地和盆地。
所以武夷山丰富的地貌类型是地质构造、流水侵蚀、风化剥蚀、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是我国同类地貌中山体最秀、类型最多、景观最集中、山十结合最好、视域景观最佳,可入性最强的自然景观区,为此,在中国名山中享有特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