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全国中考历史真题演练及答案.doc
(完整版)历史中考卷子及答案

(完整版)历史中考卷子及答案历史中考卷子及答案(完整版)第一部分:选择题1. (D)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思想家和政治家,其主张的是()。
A. 经济独立,文化封闭B. 土地公有,富国强兵C. 民主宪政,儒家传统D. 舶来文化,国家整体性2. (B)以下哪个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冲击之一?A. 五四运动B. 辛亥革命C. 中共建党D. 文化大革命3. (C)下列哪种科技革命对于农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A. 工业革命B. 信息革命C. 农业革命D. 交通革命4.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中国和平解放的国际战争是()。
A. 中日战争B. 抗美援朝战争C. 中印战争D. 英国派遣训练队事件5. (D)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政策始于()。
A. 1952年B. 1966年C. 1976年D. 1978年第二部分:简答题1. 请简述五四运动的起因和影响。
答:五四运动是因为对于中国不平等条约的抗议和而爆发的,其核心要求是废除不平等条约、维护国家主权和民主。
2. 请简述中国的两次国共合作。
答:中国和国民党两次国共合作分别是在北伐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这两次合作是为了共同抗击外侮和实现国家统一。
3. 请简述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次对外战争。
答: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次对外战争分别是中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中日战争是针对日本的侵略行为,抗美援朝战争是为了抵抗美国及其盟国对中国的干涉。
第三部分:论述题论述中国历史上的三个重要人物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重要人物,以下是其中性的人物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 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儒家传统的建立和传承方面。
2. :(1893年-1976年)是中国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领导者。
他的思想和行动对中国近代史和现代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的国际地位方面。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部编版中考真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中考专题历史中考真卷考试总分:48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9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18分)1.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下列选项中体现的思想与这一主张属于同一派别的是()A.“与朋友交,言而有信”B.“法不阿贵,绳不挠曲”C.“俭节则昌,淫佚则亡”D.“民不畏威,则大威至”2.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你知道它形成于什么时候吗?()A.雍正年间B.道光年间C.康熙年间D.乾隆年间3.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成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
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 )A.师夷长技B.实业救国C.民主科学D.救亡图存4. 1979年,占中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群体人均存款不足10元。
2009年,中国人均存款超万元。
从1979年到2009年,中国GDP增长了近100倍,人民币总量增加了700多倍。
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国有企业改革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实行改革开放D.大量引进外来资金5. 我国政府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是()A.打退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B.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C.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6. “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深深铭刻在中国各族人民心中,也深深铭刻在全世界追求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心中。
”下列史实最能体现周恩来“深深铭刻在全世界追求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心中”的是()A.领导南昌起义B.解决西安事变C.参加重庆谈判D.出席万隆会议7.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中国现代史部分中考真题演练及参考答案

中国现代史部分中考真题演练2011年12.“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先进人物,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
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①艰苦创业②国际主义、人道主义③同仇敌忾抗击侵略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照片,能记载历史的瞬间;照片,能记录成长的足迹……下面两幅照片,成功记录了共和国成长史上一重大事件。
这一事件是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乔冠华(左)在联合国大会上开怀大笑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国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14.王伟的爷爷说:“爷爷象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5碗饭,你却连2碗都吃不了。
”王伟辩解道:“你们那时吃饭只求‘吃饱’,我们现在吃饭不但要求‘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A.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B.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C.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D.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15.小强同学深受《行知天下》一书的影响,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到某国际蔬菜博览会参观,看到了长1.45米、重17.5千克的“墨龙吊瓜”,外观奇特、长2米的盆栽蛇瓜。
他去的地方是A.高密B.寿光C.诸城D.青州16.飞天,自古以来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
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大厅里悬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最早发明和放飞风筝、被称为“鸢都”的是A.青岛B.烟台C.威海D.潍坊22.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
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6分)(1)观察上表,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2分)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二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2)上述图片反映的是同一重大历史事件,请你写出这一事件的名称。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部编版中考真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中考专题历史中考真卷考试总分:48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8 小题,每题 1 分,共计18分)1. 韩非子说:“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下列事件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B.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八股取士2. 以下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3世纪的是()A.商鞅变法B.秦王嬴政建立秦朝C.张骞通西域D.三国鼎立局面形成3. 他是中国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
他一心为民,提出了“对症治疗”、“预防疾病”理论。
当时疫情盛行,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不问政事,让有病的百姓进来,他端端正正地坐在大堂上,挨个地仔细为群众诊治。
现在南阳民间祭拜他,有“瞻仰医圣”、“叠纸求医”、“接圣水”等主要祭祀活动内容。
人们祭拜他、怀念他是因为他( )A.著有《伤寒杂病论》B.发明了“麻沸散”C.创编了“五禽戏”D.创立了太平道4.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中的“贵主和亲”指的是()A.金城公主入藏B.文成公主入藏C.王昭君出塞D.唐蕃会盟碑5. 唐朝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名句,宋代却出现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代()A.强干弱枝B.独尊儒术C.重文轻武D.用人唯才6. 朱元璋独揽大权后,每天要处理很多政务,即使日理万机也难以应付,这一现象促成了后来明朝政府()A.从中央到地方进行官职改革B.设立锦衣卫C.实行文化专制D.设置内阁7. 道光十九年(注:道光元年是1821年),一份英国密电这样写道:陛下政府感觉,对于中国人所加于不列颠人民和女王官吏的暴行,不能不表示愤怒。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部编版中考真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中考专题历史中考真卷考试总分:59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9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38分)1. 如图文物上的文字是我国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它被称为()A.刻画符号B.甲骨文C.金文D.楷书2. 历史推论离不开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A.三国鼎立﹣﹣加剧东汉末年封建割据局面B.王与马共天下﹣﹣反映了西晋初期的政治格局C.淝水之战﹣﹣江南出现混乱的局面D.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北方民族交融3. 两宋时期海外贸易活跃,政府在著名的海外贸易港口设置市舶司进行管理。
下列可能设置过市舶司的城市是()A.天津、上海B.苏州、北京C.海口、景德镇D.广州、泉州4. “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材料中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疆域版图()A.唐朝B.明朝C.元朝D.清朝5.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这段话说明洋务运动()A.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B. 创办近代民用企业C. 建立新式海军D. 没有改变封建制度,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6.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北京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这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与这些现象有关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 孙中山曾在一篇序言中描述“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结合右下图黄兴绝命书,判断是哪一历史事件()A. 护国战争B. 辛亥革命C. 戊戌变法D. 黄花岗起义8. 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的歌曲,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心声。
部编版历史中考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部编版历史中考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元朝统一的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是:A、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完成了对南宋的统一B、忽必烈建立元朝,实现了对南宋的征服C、忽必烈定都大都,元朝开始对南宋进行军事行动D、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关于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扩大明朝的影响力B、郑和的船队规模庞大,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C、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D、郑和下西洋后,明朝的海禁政策逐渐放宽3、唐朝时期,哪一项政策促进了文化的繁荣?A. 开疆拓土B. 崇文抑武C. 科举取士D. 封建亲戚4、明朝的建立者是谁?A. 朱棣B. 朱元璋C. 朱允炆D. 朱标5、题干:下列关于夏朝建立的历史事件,表述不正确的是:A.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B.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C. 夏朝的建立是由禹建立的D. 夏朝的都城是阳城6、题干: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的黄金时期B. “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指的是各种不同的学派C.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大变革D. 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在“百家争鸣”中最为突出7、题干:以下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A.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涌现B. 百家争鸣主要发生在秦朝统一之前,各个学派为了争取统治地位而激烈辩论C. 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的一种社会娱乐活动,各个学派相互取乐,并无实际意义D. 百家争鸣是汉代以后的一种文化现象,各学派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而相互辩论8、题干:以下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诸侯分封制度,实行郡县制C.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力推行法家思想,强化中央集权D.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焚书坑儒政策9、题干:明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项措施?A. 设立东厂B. 实行科举制C. 设立内阁D. 实行行省制 10、题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中,以下哪项不是主要矛盾?A. 技术落后B. 市场狭小C. 资本短缺D. 资本主义制度不成熟11、题干: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迅速发展,其中最著名的是:A. 晋察冀根据地B. 晋冀鲁豫根据地C. 陕甘宁边区D. 华中根据地12、题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终结,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 标志着中国人民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新民主主义社会C. 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D. 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的大国二、非选择题(本部分有4大题,每大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材料: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明不断交流、碰撞与融合。
2024年中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10. 研究“古代希腊、罗马历史”时,下列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A. 神话《月桂女神》B. 遗址帕特农神庙
C. 电影《斯巴达克斯》D. 传说罗马城起源
11. 这个帝国的重要性绝非仅体现在它的“武功”,更体现在“文治”成就,如深刻影响了后来欧洲各国法律发展的《查士丁尼法典》。材料中的“帝国”指()
15.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多年来,中国向44个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免关税待遇,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让全世界共享中国发展红利。这说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B. 适应了文化多样化趋势
C. 维护了国际和平与安全D. 推进了社会信息化建设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A. 目的B. 条件C. 经过D. 影响
5.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以监督西藏地方的管理事务;1762年,清朝设立伊犁将军,为新疆南北两路的最高军政长官。以上官职的设置旨在()
A. 加强海防B. 安定边疆C. 发展交通D. 繁荣经济
6. 某班设计主题为“中华大地·英才辈出”的板报,下列历史人物所在版块的标题是()
毛泽东写信给鞍钢全体职工祝贺:
“我国人民现正团结一致,为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你们的英勇劳动就是对于这一目标的重大贡献。”
——摘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材料中的成就得益于我国政府实行了哪一重大举措?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举措的历史意义。
19. 某历史小组以“赓续·创新”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19题答案】
【答案】(1)著作:《史记》;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①李时珍;②使人类对客观世界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中考专题历史部编版中考真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中考专题历史中考真卷考试总分:59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9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38分)1. 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A.铭文B.金文C.甲骨文D.钟鼎文2. “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俗……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此,孝文帝决定()A.地方建立县制B.实施汉化政策C.创立科举制度D.册封鲜卑贵族3. 如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最早出现于( )A.北宋前期B.南宋前期C.元朝D.明朝4. 元朝设置的管理西域军政事务的机构是()A.西域都护B.安西都护府C.北庭都护府D.北庭都元帅府5.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这段话说明洋务运动()A.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B. 创办近代民用企业C. 建立新式海军D. 没有改变封建制度,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6. 某校八年级学生举办主题为“窥探屈辱的条约,勿忘沉痛的国耻”的活动。
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条约是( )A.《马关条约》B.《南京条约》C.《辛丑条约》D.《北京条约》7. 孙中山曾在一篇序言中描述“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结合右下图黄兴绝命书,判断是哪一历史事件()A. 护国战争B. 辛亥革命C. 戊戌变法D. 黄花岗起义8.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 )A.国民大革命期间B.九一八事变后C.全面抗战时期D.解放战争期间9. 1945 年 8 月下旬,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市民纷纷向《新华日报》表达喜悦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全国中考历史真题演练及答案
2014年全国中考历史真题演练
一、选择题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为感知170万年前的生活,寻找远古人类的足迹,中考结束后,小刚准备和同学一起去参观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什么地方( )
A.北京
B.陕西
C.云南
D.河南
3、历史教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4、小华在阅读一本有关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生活情况的历史书时,了解到有一群距今约三万年的远古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并已会人工取火。
你认为这群远古人应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5、据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大约有180万年。
如果这一结论确凿的话,可以把中国已知最早人类的历史向前推进( )
A.10万年
B.20万年
C.100万年
D.110万年
6、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
关于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较为准确的是( )
A.聚族而居
B.原始农业
C.贫富分化
D.采集狩猎
7、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你能从哪个选项中找到证据( )
A.蓝田人遗址
B.大汶口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8、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 )
A.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
C.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D.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9、较早种植水稻并居住于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10、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11、2009年11月,被确认为我国发现的最早人工栽培水稻地区之
一的苏州草鞋山遗址又有新的考古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其文化
内涵。
在下列远古人类中,也已经种植水稻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