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观察
分析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观察

分析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探究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新疆阜康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随机分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干预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相关指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CI、CO、EF心功能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治疗后有57例患者显示有效,占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两组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采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中医;冠心病;心律不齐;临床效果;心功能作为临床中一种极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发病率高,患者多伴随心律失常症状,冠心病于心律失常早期发病时,患者多感到心悸、胸闷、头晕、气短,若治疗不及时,将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
传统临床中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多给予西医治疗,其尽管能够控制患者病情,然而也伴随着一系列不良反应,疗效达不到预期。
近年来,临床中将中医应用到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中,为探究其疗效,研究收集我院120例冠心病心率失常患者的病例资料予以分析,并对研究结果做出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新疆阜康市人民医院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
干预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为47~72岁,平均年龄为(53.5±6.6)岁,病程为2~6年,平均病程为(1.7±0.4)年;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为45~76岁,平均年龄为(52.1±6.5)岁,病程为1~5年,平均病程为(1.6±0.7)年。
纳入标准:(1)经过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标准[2];(2)研究征得临床科室的同意及医学伦理会的支持,病例选择遵循自愿原则,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研究

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研究目的研究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分析讨论中医对于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在2012年5月~2013年12月,接受治疗的确诊为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40例,分成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采用的治疗方式都为常规治疗,而观察组不仅采用常规治疗,而且予以中医治疗,同过对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的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评估。
结果通过对比评估,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7.1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4.29%,两组对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在射血分数(EF)、心脏指数(CI)、心排出量(CO)和SF-36评分都与治疗之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在射血分数(EF)、心脏指数(CI)、心排出量(CO)和SF-36评分上产生变化比对照组要更明显,效果更佳,两组的对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没有产生毒副作用。
结论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产生的效果更好,能够减少毒副作用,值得使用推广。
标签: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效果近些年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同时冠心病导致产生的心律失常患者数量不断上升,在临床上非常的常见。
对于医学工作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随着心律失常检测手段的持续提高,药物的不断产生,在临床上治疗心律失常有较大的提升。
中医在心律失常上的医疗记载虽然没有病名记录,但有较为长远历史和丰富经验。
在当前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中,西药使用效果明显,但是不仅治疗费用昂贵,而且会产生较大毒副作用,使用受到限制,中医中药的使用对心律失常治疗效果好,而且价格相对于西医廉价许多,毒副作用较小,在临床使用较为广泛[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2012年5月~2013年12月,本医院接受治疗的确诊为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40例,患者的确诊都是通过《内科学》(第6版)和《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的诊断标准确定的,同时经过冠脉造影证实是冠心病心律失常。
炙甘草汤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探讨

炙甘草汤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探讨目的:探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给予对照组患者心律平、倍他乐克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炙甘草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5%(3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悸、气短及乏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上,炙甘草汤加减疗法可显著改善症状及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标签:冠心病心律失常;炙甘草汤;心律平;临床疗效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性较高,患者心悸、乏力,对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均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危害性不浅,并且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上,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1]。
但是近年来,由于医药市场的快速发展,用于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药物越来越多,不过安全、疗效问题也多发。
由于冠心病心律失常具有難治性,选择药物需考虑治疗的安全性,也需要考虑减轻患者经济和心理压力[2]。
在本研究中,收集选取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分为两组行对照研究,探讨炙甘草汤加减法的临床疗效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
观察组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2~78岁,平均(58.4±10.4)岁,体重52~84 kg,平均(60.4±12.40)kg。
对照组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42~80岁,平均(59.1±10.4)岁,体重52.4~80.4 kg,平均(62.3±11.1)kg。
探析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7 V ol.(9) No.16 -74-探析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Clinical efficacy of TCM on arrhythmia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孙冠珠(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佛山,528200)中图分类号:R54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7)16-0074-证型:BDG【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方法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研究病例为我院心内科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1月-2016年1月,共80例,随机分组,每组4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采取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明显提高,CO、CI、EF水平明显上升,数据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SF-36明显更高,CO、CI、EF水平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显著,对改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efficacy of TCM on arrhythmia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8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40)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n=40). The control group took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take TCM medicine. Results: The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5%,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SF-36 score and CO, CI, EF in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treatment, with a difference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P<0.05). After treatment, SF-36, CO, CI and EF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0.05). Conclusion: TCM was effective on arrhythmia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y improving cardiac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Keywords】TCM medicin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rrhythmia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7.16.033心律失常在临床发生率高,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的症状,许多心血管病患者都会发生该种症状[1]。
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结合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方法,之后观察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通过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的分析,验证了利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效果显著且毒副作用较小,值得在此后的临床治疗中得到推广使用。
标签:中医;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屬于常见疾病,虽然西医治疗效果显著,但却存在较大的毒副作用,且介入治疗费用较高,以致临床中应用并不广泛。
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几率较低,价格廉价,因此得到了广泛使用。
本文将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具体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内科疾病的诊断标准,且经冠脉造影证实均为冠心病心律失常疾病。
之后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其中观察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41至67岁;而对照组男32例,女22例,年龄44至69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病情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即采用降脂、抗凝等方法进行治疗。
且还应联合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比如盐酸普罗帕酮,为450 mg/d,分三次服用,也可以口服胺碘酮片,为0.6 g/d,分三次服用。
除此之外,还应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以及辅酶A药物等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利用中药治疗,其药方成分为甘草5 g;琥珀5 g;桂枝6 g;麦冬15 g;丹参30 g;人参、赤芍以及白芍各10 g;龙骨、生杜仲以及牡蛎各20 g。
治疗期间,医生应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加减治疗,若患者存在阳虚问题应增加附子、远志各10 g。
浅析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浅析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一、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理论基础中医理论认为,心脏是人体藏精神之所,主宰着人的精神活动、情感变化和生理功能。
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脏功能失调、气血不足、脏腑功能紊乱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医将心律失常归纳为“心悸”范畴,并认为其病因主要有情志失调、脾虚、肝气郁结、心阳虚等。
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关键在于疏肝解郁、益气养血、温补心阳等,以调节心脏的生理功能,达到平复心律的目的。
1. 治疗心动过缓心动过缓是指心率低于60次/分,导致供血不足而产生头昏、乏力、胸闷等症状。
中医治疗心动过缓主要采用益气健脾、理气和中的方法,以增强心脏功能。
常用的药物有人参、黄芪、熟地黄等,具有较好的疗效。
心动过速是指心率高于100次/分,常见的有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
中医治疗心动过速主要是疏肝解郁、清热凉血、宁心安神的方法,以平复心脏搏动节律。
常用的中药有丹参、黄芪、天麻等,针灸、艾灸等也有一定疗效。
3. 治疗心律不齐心律不齐是指心率规律性的变化,包括早搏、房颤、室颤等情况。
中医治疗心律不齐主要是调和心神、益气生血、调理阴阳的方法,以维持心脏节律的稳定性。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桂枝、五味子等,针灸、推拿等也有一定疗效。
1. 调节心脏功能中医药物能够调节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改善心脏搏动的节律性。
比如当归、丹参等中药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收缩力,从而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
2. 调和气血阴阳中医理论认为,心律失常主要是由于气血阴阳失调所致。
中药可以调和气血阴阳,平复心脏搏动节律,从而缓解心律失常的症状。
3. 调整情志情志是直接影响心脏功能的重要因素,情志失调易导致心悸、心烦等症状。
中医疗法能够调整情志,缓解心理压力,从而改善心律失常的症状。
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确实是显著的,但在应用中医治疗心律失常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对于急性心律失常和伴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应立即采取西医急救措施,以争取时间。
探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探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是冠心病,其是临床上属于非常易见的心脏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代谢异常导致其血液中的脂质不断沉附于动脉内膜而造成脂质堆积,进而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心律失常为一种最为典型的冠心病症状,此外,冠心病症状还包括:心悸、胸闷、头晕、眼花、晕厥及休克等,严重者可发生猝死。
目前,在临床治疗时,为促进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使用中药治疗,现本文就针对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探讨,详文见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率失常患者108例作为此次探讨的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4例、女性44例;年龄49~70岁,平均年龄(50.46±5.32)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1.36±0.44)年。
按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分成基础组和探讨组,各54例。
两组一般资料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54例基础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如给予抗凝治疗,选用华法林钠药物;同时进行降脂治疗,使用力平之药物;然后抗心律失常治疗,使用普罗帕酮药物,150 mg/次,每天3次;经静脉滴注辅酶A 50U+5%葡萄糖溶液500 mL。
54例探讨组患者则在基础组的治疗基础上进行中药治疗,药方组成:丹参30 g、生杜仲20 g、牡蛎20 g、龙骨20 g、麦冬15 g、人参10 g、赤芍10 g、白芍10 g、桂枝6 g、五味子5 g、甘草5 g。
对阳虚者,加附子10 g、远志10 g;对阳气稍虚者,加桂枝12 g;对血虚者,加夜交藤15 g、烧枣仁15 g、柏子仁10 g;对阴虚者,加百合20 g、生地黄20 g、龟板1 5g,去掉桂枝;便秘者,加大黄10 g、黄芩10 g;对高血脂者,加山楂15 g、何首乌15 g。
均经水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用。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 收稿 日 期: 2 0 1 3 — 0 4 — 1 5 )
1 . 2 . 2 治疗组
使用 中医药治疗 , 主要措施是根据患者 的
不 同临床表现 , 对证施药 。 ①寒凝心脉型。临床表现为 : 急性心
中医药治 疗 冠心 病 的 临床 效 果观 察
李 军辉
( 林州市中医院, 河南 林州 4 5 6 5 0 0 )
善患者的症状 , 而且副作用少、 不 良反应小 , 比其他方式治疗冠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 我国近年冠心病患者不断增
多。 在 上世 纪 5 0 年代 , 我 国冠 心病 的患 病率 仅为 6 . 6 4  ̄ /  ̄; 7 0年代 ,
心病具有明显 的优势 。 现将我 院应用中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资
心 病 疗效 明显 好 于 西 医 药治 疗 , 且 副作 用 小 、 不 良反 应 少 , 值 得
泛 推
计数 资料 采用 检验 , P < O . 0 5为差 异
【 关键词 】冠心病 中医药 临床效果
副作 用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 心脏病 的简称。由冠状动脉病变引起 心肌血液供应不 足 , 使心肌发 生病 变【 1 ] , 并发症有 心绞痛 、 心肌 梗死 、 心肌硬化等。 在 中医中并没有冠心病的名称 , 将其归纳为 “ 胸痹 ” 、 “ 心痛 ” 。 用 中药对冠心病进行治疗 , 不仅能够极 大地改
2 结果 见表 1 。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患者显效 3 4例 , 有效 2 1 例, 无效 5例 , 总有效 率为 9 1 . 6 7 %; 对
照组 6 o例患者显效 2 4例 , 有效 2 3 例, 无效 1 3例 , 总有效率为 7 8 . 3 3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好 于对照组。结论 中医药治疗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8-04-19T14:58:23.22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4期作者:万涛[导读] 采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医院 1610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随机分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干预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相关指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CI、CO、EF心功能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治疗后有57例患者显示有效,占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两组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冠心病;心律不齐;临床效果;心功能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rrhythmia.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between January 2015 and January 2017 in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120 cas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and give the randomized,60 case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60 case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based on the use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ardiac function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Results the levels of CI,CO,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patients with EF heart function after treatmen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57 patients showed effective,accounting for 95%,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1.7% in the control group,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trea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rrhythmia,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reatment,and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it is worth popularizing.[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coronary heart disease;arrhythmia;clinical effect;cardiac function作为临床中一种极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发病率高,患者多伴随心律失常症状,冠心病于心律失常早期发病时,患者多感到心悸、胸闷、头晕、气短,若治疗不及时,将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
传统临床中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多给予西医治疗,其尽管能够控制患者病情,然而也伴随着一系列不良反应,疗效达不到预期。
近年来,临床中将中医应用到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中,为探究其疗效,研究收集我院120例冠心病心率失常患者的病例资料予以分析,并对研究结果做出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
干预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为47~72岁,平均年龄为(53.5±6.6)岁,病程为2~6年,平均病程为(1.7±0.4)年;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为45~76岁,平均年龄为(52.1±6.5)岁,病程为1~5年,平均病程为(1.6±0.7)年。
纳入标准:(1)经过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标准[2];(2)研究征得临床科室的同意及医学伦理会的支持,病例选择遵循自愿原则,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疾病者;(2)存在意识障碍及精神异常患者;(3)中途退出研究患者。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凝、降血脂治疗,并配合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组方包括珍珠母30 g、生龙牡20 g、麦冬15 g、赤白芍与人参各10 g、甘草与桂枝各6 g、琥珀5 g。
根据患者的症形随症加减,对于阳虚者加用附子各10g,桂枝加至12g;对阴虚型去除桂枝,加用生地黄与百合各20 g、龟板15 g;针对血虚不寐者用柏子仁10g、烧枣仁与夜交藤各15 g,痰湿甚者去白芍,五味子加半夏10 g白术12 g血瘀者丹参10 g桃红各10 g;每日1剂,水煎服,1日2次,。
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对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相关指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根据国际临床疗效标准,将治疗总有效率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级别。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律稳定在75~80次/min;有效:患者症状得到改善,心律不齐有所缓解;无效:治疗后症状无变化或出现加重趋势[3]。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治疗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比较治疗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的CI、CO及EF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比较通过对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5.0%,远超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
3 讨论目前,临床中对冠心病心律失常多采用的是西医治疗方式,抗心律失常药物尽管也对有些类型的心律失常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同时也伴随着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起搏器、除颤器等介入治疗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再加上价格高昂,在临床中未能得到广泛推广[[]]。
中医学认为冠心病心律失常,属于“胸痹”“心悸”“怔忡”范畴,情志失调、饮食不当会引起患者心神不宁,进而阻碍心脉气血运行,产生心悸症状,在治疗时应以调和阴阳、双补气阴为主。
中药组方中的珍珠母具有安神静气、平肝潜阳的功效[[]];甘草、赤白芍能够对心肌血注、心肌缺血等起到改善作用;桂枝可溫经通脉。
根据患者的症形给予中药加减治疗,能够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取得显著疗效。
此次研究对干预组冠心病失常不齐患者给予中医治疗,结果发现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CI、CO等心功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到95.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现其治疗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给予中医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促进患者症状缓解,疗效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1]侯明桥,张春媛,邱玲.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5,13(5):508-510.[2]董晓瑞,韩纪昌.中医结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甲亢性心脏病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6):3834-3836.[3]曲娜,才江平.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4(4):109-110.[4]安莉.通脉复律汤治疗冠心病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110例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8):165-168.[5]李宁.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4):1641-1643.[6]吕冬,曾维富.通心络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11):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