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水文测站
水利单位水文测验课件

2021年2月
1 • 水文测站 2 3 4
一.水文测站
1.1 水文的概念
水文---是水利工作的基础。 是研究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存在、数量、分布、变化规律及其 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的一门科学。
1.2 水文测站
1 概念 水文测站是组织进行水文测验、收集水文资料的基本
场所。其任务是按一定标准对指定地点(断面)的水文要素 作系统观测和资料整编。
2.2 水位观测
水尺、自记水位计
(1) 水尺——人工观测 水尺分直立式、倾斜式、矮桩式和悬锤式四种。 水位的观读精度一般记至1cm。
➢ 水位变化不大时,每天8时和20时观测; ➢ 水位变化较大时,每天采用四段制观测(2、8、14、20时); ➢ 洪水期或水位变化急剧时,需增加测次。
直
倾
立
斜
式
式
水
浮标 浮标测流上断面
β α 测流断面
浮标 浮标测流下断面
1、确定浮标系数的方法 (1)实验法 (2)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法 (3)水面流速系数法 2、 浮标系数的选用 • 湿润地区的大、中河流一般取0.85~0.90,小河取0.75~
0.85。 • 干旱地区的大、中河流取0.80~0.85,小河取0.70~0.80。 • 在特殊情况下,湿润地区取0.90~1.00,干旱地区取0.65~
A
垂线 号数
测测 深速
起 点 距 (m)
水 深 (m)
仪器位置
流速(m/s)
测速测深垂线间
相对
测 点 深 (m)
测点
部分平 平均
间
垂线 均流速 水深
距
平均
(m/s )
(m)
(m )
断面面积 (m2)
水文测验测站布设

பைடு நூலகம்
四、基本水文站网的布设原则 基本水文站网中,流量站网是最主要的站网,因此重点介绍流量站网,并
简要介绍水位站网和泥沙站网。 (一)基本流量站网的布设原则
由于河流有大小、干支流的区分,因此流量站网的布设原则也不相同。 控 制 面 积 为 3000km2 以 上 的 大 河 干 流 流 量 站 , 称 为 大 河 控 制 站 。 干旱区在500km2以下,湿润区在300km2以下的河流上设立的流量站,称
选择布设代表站的河流和河段,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有较好的代表性和测验条件;②能控制径流等值线明显的转折与走向, 尽量不遗漏等值线的高、低中心;③控制面积内的水利工程措施少;④无 过大的空白地区;⑤综合考虑防汛,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管理运用等需 要;⑥尽量照顾交通和生活条件。
3.分类原则 布设小河站,应在水文分区的基础上,参照植被、土壤、地质及河床组
第一章 测站布设
第一讲
一、水文测站
水文测站是在河流上或流域内设立的,按一定技术标准经常收集和提 供水文要素的各种水文观测现场的总称。按目的和作用分为基本站、实验 站、专用站和辅助站。
基本站是为综合需要的公用目的,经统一规划而设立的水文测站。基 本站应保持相对稳定,在规定的时期内连续进行观测,收集的资料应刊入 水文年鉴或存入数据库长期保存。
二、水文站网及其作用
水文站网是在一定地区,按一定原则,用适当数量的各类水文测站构成 的水文资料收集系统。由基本站组成的站网,称为基本水文站网。
把收集某一项资料的水文测站,组合在一起,则构成该项目的站网。如流 量站网,水位站网,泥沙站网,雨量站网,水面蒸发量站网,水质站网,地 下水观测井网等。通常所称的水文站网,就是这些单项观测站网的总称,有 时也简称为“站网”。
第1 章 水文测站与站网

图中的流向是以某断面处若干个部分流量的 矢量了表示的。各部分流量的矢量和就是断 面的流量矢量,其方向代表水流通过断面的 平均流向。 水流平面图的测绘方法步骤如下: 1、拟设测流断面 在测流断面上下游平行布设1~5个断面,各 断面之间间距基本相等,且不小于断面平均 流速的20倍。
2、施测准备 包括经纬仪、平板仪、断面桩、水准点和水 面浮标等。 3、整理计算交会资料 整理计算各断面测角交会资料,绘制河段平 面图,标出每个浮标经过各断面的位置,按 顺序连成虚线,其走向代表水流情况。选择 走向比较一致处的断面作为初选的测流断面。
(五)比降断面: 用来测量水面比降的断面。测验河段根据需 要应设置上、中、下3个比降断面,其中的中 比降断面由基本水尺断面代替。 上、下比降断面间距Ls采用下公式计算: Ls=2/(△Z2Xs2)(Sm2+ (Sm4+2△Z2+Xs2Sz2)0.5) (1-4) 式中: Ls——比降断面间距,km; △Z——每km水面落差,mm; Xs——比降观测允许的不确定度,取15%; Sm——比降水准测量每km的标准差,3等水准,取 6mm,4等水准取10m; Sz——比降水位观测误差。
黑龙江省水文站网分布图
第二节 水文测验河段的查勘与选择 第二节 水文测验河段的查勘与选择
一、测验河段的选择原则
测验河段:是野外进行水文测验的场所。 (一)测验河段的选择 应满足以下3个条件: 1、满足设站的目的和要求; 2、保证测验信息的必要精度和工作安全; 3、方便、经济、有利于测验工作。
二、测站控制
若取浮标流速的相对误差 δu= 1.25 ~ 2.0%作为允许误差, 代入上公式得 LF=Vf/ δu= Vmax/0.0125 ~ 0.020 = (80~ 50) Vmax 2、山区中小河流,可适当缩短,但不得小于 20倍的Vmax; 3、WMO的水文气象指南中建议浮标漂流历 时宜大于20s,以确定上下浮标断面间距。
水文测验知识重点

水文测验知识重点第1章测站与站网1. 水文测站:是在河流上或在流域内设立的,按一定技术标准经常收集并提供水文要素的各种水文观测现场的总称。
(水位、流量、泥沙、水质和降水量及蒸发量观测等)2.测站的分类:(1)按目的和作用分类:基本站、专用站、实验站、基准站、辅助站、水情站(2)按观测项目分类:水文站、水位站、降水量站、蒸发站3. 水文站网是在一定地区或流域内,按一定原则,用适当数量的各类水文测站构成的水文资料收集系统。
4.按观测项目可把收集某一项资料的水文测站组合在一起,则构成该项目的站网。
(如流量站网、水位站网、泥沙站网等)按监测功能的水文测站结合在一起,组成这个功能的水文站网。
(如水资源管理监测站网、防汛监测站网等)5. 按江河治理、防汛抗旱、重要水利枢纽的管理控制运用,水资源评价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起码要求而设立的水文站网,称为容许最稀站网。
6. 目前我国水文站网存在的主要问题:(1)站网稀而且分布不均匀(2)水文站网规划技术不完善(3)基本水文站网受人为和自然变化的影响较大(资料还原问题)(4)水文站网管理体制不顺(不同管理部门分头管理问题)(5)水文站网方面研究人才缺乏7.水文测站的设立:设站时,首先要对测验河段进行勘测,选择;然后在测验河段布设各种测验断面,引测水准,确定基线,建造标志;设立各种观测设备(水位、流量等),建造站房和过河设施;填写测站考证簿。
8.测站控制有两种表现:断面控制和河槽控制(1)断面控制:低水(天然石梁、急滩),高水(卡口、急弯)(2)河槽控制:Q = f(z,Ω,n,S)决定河道流量大小的水力因素有水位、断面因素、糙率及水面比降。
9.基线的布设:在测验河段进行水文测验时,用经纬仪或六分仪测角交会法推求测验垂线在断面上的位置(起点距)而在岸上布设的线段,称为基线。
起点距是指测验断面上的固定起始点指某一垂线的水平距离。
10.收集水信息的基本途径:(1)根据测验方式的不同通常可分为驻测、巡测和遥测及流量间测(2)水文调查:是为弥补水文基本站网定位观测不足或其他特定目的,采用勘测、考察、调查、考证等手段而进行的收集水文及有关资料的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2016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2016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02.06•【文号】国务院令第666号•【施行日期】2016.02.06•【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水文水环境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2007年4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6号公布根据2013年7月1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水文管理,规范水文工作,为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灾减灾服务,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水文站网规划与建设,水文监测与预报,水资源调查评价,水文监测资料汇交、保管与使用,水文设施与水文监测环境的保护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水文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事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文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水文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充分发挥水文工作在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中的作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关心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艰苦地区水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
第四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水文工作,其直属的水文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工作。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范围内按照法律、本条例规定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权限,组织实施管理有关水文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水文工作,其直属的水文机构接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并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工作。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水文科学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保护水文科技成果,培养水文科技人才,加强水文国际合作与交流。
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L34-92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Tec0nical Regulations for 0ydrologic Network Design 1992-05-16发布1992-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主编部门:水利部水文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目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基本规定第一节水文测站第二节水文站网第三节水文站网的规划与调整第三章水文分区第四章流量站网规划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大河控制站第三节区域代表站第四节小河站第五节平原区水文站第六节水库水文站第七节设站年限第五章雨量、水面蒸发站网规划第一节雨量站网第二节水面蒸发站网第六章水质站网规划第七章地下水井网规划第八章其他项目站网规划第一节泥沙站网第二节水位站网第三节实验站第九章站网调整第一节受水工程影响的流量站网调整第二节雨量站网调整第三节水面蒸发站网调整第四节泥沙站网调整第五节水质站网和地下水井网的调整第一章总则1.0.1为使水文站网规划和调整工作系统化、规范化,促使各类站网更好地协调运行和发展,特制订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域机构水文部门有关基本水文站网的规划和调整工作。
1.0.3各类水文站网的总体规划每十年进行一次,站网的调整工作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需要确定。
1.0.4水文站网的规划与调整除执行本导则外,尚需执行国家有关水文方面的方针政策及规程规范。
第二章基本规定第一节水文测站2.1.1水文测站是在河流上或流域内设立的,按一定技术标准经常收集和提供水文要素的各种水文观测现场的总称。
按目的和作用分为基本站、实验站、专用站和辅助站。
一、基本站是为综合需要的公用目的,经统一规划而设立的水文测站。
基本站应保持相对稳定,在规定的时期内连续进行观测,收集的资料应刊入水文年鉴或存入数据库。
二、实验站是为深入研究某些专门问题而设立的一个或一组水文测组,实验站也可兼作基本站。
三、专用站是为特定目的而设立的水文测站,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基本站的特点。
水文测站建设管理制度范文

水文测站建设管理制度范文水文测站建设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水文测站的建设管理,提高水文测站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保证水文测站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根据《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条例》和相关法规,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水文测站的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和数据分析等各个方面。
第二章水文测站建设第三条水文测站的建设应遵循科学规划,确保布局合理、设备先进、技术先进、数据准确可靠。
第四条水文测站的建设应根据需要确定各测站之间的距离和布设数量,以覆盖区域内的水文监测需要,确保测站布设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第五条水文测站的设备选型应优先考虑市场上具有良好声誉、性能可靠的设备,并与国内外优秀水文测站进行技术交流。
第六条水文测站的建设应编制详细的设计方案,包括站址选取、设备选择和布置、建设进度安排等,并参照水工建设的安全和质量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
第三章水文测站运行管理第七条水文测站应设立专门的运行管理人员,负责测站的日常运行和设备的维护管理。
第八条水文测站的运行管理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准确度。
第九条水文测站的运行管理人员应制定水文监测计划,合理安排监测时间和测量频率,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十条水文测站运行管理人员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及时报告水情异常,防止水灾事故的发生。
第四章水文测站维护管理第十一条水文测站设备的维护管理应定期进行,包括设备的清洁、加油和更换易损件等。
第十二条水文测站设备的维护应记录在维护日志中,包括维护日期、维护人员、维护内容和维护结果等。
第十三条水文测站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报修,并做好故障记录和处理。
第五章水文数据分析第十四条水文数据应及时上传,并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存档。
第十五条水文数据的分析应由专业人员进行,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建立。
第六章监督与检查第十六条区域水利主管部门应定期对水文测站的建设和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水文测站的合理运作。
水文测验学(第一节)

③野外测量。包括地形测量、流向测量、水面纵比降测量。 ④编写查勘报告。
第三节 测站的设立 (Establishment of Hydrological Stations)
一、断面的布设
断面分类(依据用途):基本水尺断面、流速仪测流断面、 浮标测流断面、比降水尺断面。 (1)水流平面图 特征:反映测验河段水流流向分布;各部分流量的矢量和为 断面流量的矢量,其方向代表水流通过断面的平均流向。 用途:其流向是布设测站各断面的依据。
④绘制流速矢量线
在初选的测流断面上,计算各部 分流量及流量的矢量线。
⑤确定断面方向
将各部分流量的矢量连接成矢量 多边形,定出矢量和的方向。垂 直于矢量和的方向为最后的测流 断面线。将原断面校正到最后的 测流断面线,打好断面桩。
(2)基本水尺断面的布设
作用:为经常观测水位而设置,提供水位变化过程 资料,并靠它来推求流量等水文要素的变化过程。
一、测验渡河设备作用和分类 作用:测量水道断面面积和流速
分类(按位置): ①渡河测验设施设备(过河索吊船);②岸上测验设施设
备(水文缆道)③架空测验设施设备(渡河缆车);④ 涉水测验设施设备
二、几种主要的测验渡河设备
①过河索吊船设备 用于船上测流测沙,包括测船和过河索。 测船作用:测流。 过河索作用:稳定和移动测船。
第二节 水文测站河段查勘与选择 (Hydrological Stations)
一、测验河段的选择
测验河段:对水文观测现场作业和观测成果具有显著影响控 制作用的河段。 选择原则 ①根据设站目的,确定测验河段大致范围。 ②能保证各级洪水安全操作与测验精度,有利于建立尽可能 稳定、简单的水位流量关系。 ③尽可能照顾生活、交通、通讯上的方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容。
2、汛期工作 首先要全面掌握本流域内雨情、水情特性及测站各种仪器 的使用方法。测验工作包含雨量、蒸发、水位、流量、泥沙等
一些常规项目,它既是水文测站日常工作之一,测验工作是水
文工作的基础。 报汛工作包含雨量、水位、流量等。它是水雨情信息的来
源,是防汛决策的科学依据,报得准、报得及时是对报汛工作
流、斜流和死水等现象。
3)选择测验河段应避开受人为干扰的码头、渡口等。
尽量避免容易发生冰坝、冰塞的河段。
3.测验河段的勘测、调查工作内容 1)河流控制情况调查。了解测站控制情况,控制断面位置, 顺直河段长度,漫滩宽度和分流串沟等情况。 2)河流水情的调查。了解历年最高、最低水位情况,估算 最大流量、最小流量;了解变动回水的起源和影响范围、时 间,估算变动回水向上游传播的距离;调查沙情、水草生长 情况和冰凌情况。
3)基本流量站的分类
按精度分为三类水文站:
一类精度站,精度应达到现有测验手段和方法所取得的可能精度,主 要任务时收集、探索水文特征值在时间上和沿河长的变化规律上所需
要长系列样本和防汛需要资料。一般布设在大河的干流上。
二类精度站,精度可按测验条件拟定,任务是收集、探索水文特征值 沿河长的变化规律上所需要的具有代表性的系列资料。一般为区域代
三、水文测验的工作性质
1.重要性 水文测验从实际调查着手,为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建设、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他与水有关的建设事业的规划、设计、施
工和管理提供具体而准确的重要基础资料 。水文测验是一切 水文工作的依据。从世界上和历史上看,历代都很重视水文测
验。
2.挑战性 要求常年在江、河、湖、海等水域的基层测站,按照其 规范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观测和监测各项水文要素的每一个数据, 并作系统的整理分析,直至汇编成册、入库。
降水、蒸发、泥沙的观测以及泥沙颗粒分析,水质监测和分
析;经分析整编,刊印成为系统的水文资料,如水文年鉴等。
1、汛前准备
精心检查维护各类水文测报设施。各类水文测报设
施是水文工作者战胜洪水的武器,精心维护各类水文测 报设施,不但是汛前准备的主要内容,还应是水文人常 抓不懈的重要工作之一。水尺、桩点校测,水文缆道维 护,测验仪器养护,通信设施检查等都是重要的工作内
有“天池测雨”、“圆筒测雨”的具体计算方法。说明当
时或更早已经有了实测雨量的器具,建立了降雨深度的概 念。但实测记录没有保存下来。
清雍正二年(1724年),开始记录北京逐日天气和降雨、
降雪起迄时间、雨雪大小的定性描述,称《晴明风雨录》, 直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止。
(二)水位观测的发展 公元前251年,秦代李冰父子主持修都江堰,立三石人于水中 测量水面高低,是中国观测水位之始。隋朝时开始用木尺桩,水
呈单一关系。
卡口或急弯是高水时发生控制作用的地形。卡口指河宽急剧
束窄的地方,横断面急变形成水面曲线的转折而发生临界流。
急弯是由于主流位置的变化,在高水时形成水面纵向坡降的 急变,发生临界流。
(2)测验河段的选择 1)测验河段应选择在石坎,急滩、卡口河人工堰坝
等容易形成断面控制的上游河段。
2)测验河段宜顺直、稳定,水流集中,无分流、岔
(七) 蒸发站网规划
基本水面蒸发站网的布设具体要求:
在面上分布要大致均匀,以满足绘制年蒸发量(部分地区
为月总量)等值线图的要求;在蒸发量变化较大的滨海区,
蒸发总量较大的干旱区,大型水体较多的湖泊、水库区及 大型灌区等应适当加密;在高程起伏变化较大的山区,为 保证相邻蒸发站间相对的高程差不致过大,也应适当加密。
(九) 水质站网规划
水质站一般布设在干流控制段,较大支流汇入口,大型或重 要水体出入口,入海河流的河口处;河流出入国境的把口处; 大中城市附近,工矿企业集中区,大型灌区及风景区;不同 地质区,泉水丰富区,地方病发病区和自然资源保护区等。
(十) 蓄水工程对水文站网影响指标 影响指标ifi/F即流域内所有蓄水工程的集水面积ifi与测站
以上集水面积F之比值。 ifi/F<15%为轻微影响 ifi/F:15%~50%为中等影响 ifi/F:50% ~80%为显著影响 ifi/F>80%为严重影响
1.3水文测站的设立
(1)测验河段的选择 1)测站控制 测站控制是对水文站水位与流量关系起控制作用的断面或 河段的水力因素的总称.
如果测站控制良好,则水文站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就稳定;
第一章 水文测站与水文站网
1.1 水文测站
(1)水文测站基本任务
在流域内一定地点(或断面)按统一标准对所需要的水 文要素作系统观测以获取信息并进行处理为即时观测信息, 这些指定的地点称为水文测站。 水文测站最重要的任务是进行水文测验,包括水文观
测,“报汛”是水文站在汛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的基本要求。同时报汛工作是水文工作的对外服务窗口,是拓 宽水文服务领域的桥梁, 它体现水文在防洪决策 中的重要作用。
3、汛后整顿 汛后整顿工作的内容覆盖面较广,它既包括测验设施的 整改、水毁项目的修复,水文资料的整编也应纳入此段的工 作范畴。 测验设施的整改主要是针对汛期工作中暴露出来的不适 合、不先进的测验设施和测验手段而开展,以求达到减小劳 动强度、提高测验精度、测验设施逐步实现现代化的要求。 水毁项目的修复主要包括测船的修复、水尺的修复、测 验码头的修复等。 水文资料的整编是一个重要的工作环节,测验的所有工 作都能在整编过程中反映出来。
6)编制经费预算、制定
实施方案
(三) 水文分区
根据地区的气候、水文特征和自然地理条件所划分的不
同的区域称为水文分区。
高大的山脊,山地到平原的转折,湖泊、沼泽、水网、 荒漠的边缘、地质、土壤、植被和地貌形态等发生显著变化
的地点,常可作为分区的边界。
如果有一定数量的测站和一定实测年限的水文资料时, 应以内插水文要素某一精度指标为依据,确定水文分区。
表站。
三类精度站,精度应达到设站任务的要求,任务是收集、探索小河在 各种下垫面条件下,产汇流规律、径流变化规律及水文分析计算等所
需代表性资料。一般设在有代表性的小河上。
2)基本站的分类 水文测站所观测的项目有:水位、流量、泥沙、降水、蒸 发、水温、冰凌、水质、地下水位等。只观测上述项目中 的一项或少数几项的测站,则按其主要观测项目而分别称
(三)流量和泥沙测验的发展 中国古代在开始水位观测的同时,对流量也有了初步
的认识。在都江堰,对观测水位的石人的说明:“乾毋及足,
涨毋及肩,年中水量,以此为度”,其中的“水量”即是 流量的概念。中国对泥沙现象的观察可上溯至汉代,《汉 书· 河沟志》就记载了汉代泾河灌区的民谣:“径水一石, 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另说“河水重浊,号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
可供大家参考的文献资料
水文是水利、水电及一切与水资源有关的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前期工作的基础,是水利建设的尖 兵、防汛抗旱的耳目、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哨兵、资
源水利的基石,是一项必须适当超前发展的社会公益
性事业 。
绪
一、中国的水文测验历史
(一)降水量观测的发展
论
中国对降雨的观察,开始得很早。 南宋时著作《数 书九章》中说“今州郡都有一天池盆以测雨水”,并叙述
为水位站、流量站(也称水文站)、泥沙站、雨量站、蒸发
站、水质站等。
1.2 水文站网规划及调整
(一) 水文站网
因为单个测站观测到的水文要素其信息只代表了站址
处的水文情况,而流域上的水文情况则须在流域内的一些
适当地点布站观测,这些测站在地理上的分布网称为水文 站网。广义的站网是指测站及其管理机构所组成的信息采 集与处理体系。 水文站网布站的原则是:通过所设站网采集到的水文
(八) 泥沙站网规划
大河控制站可根据多年平均输沙量的沿程变化,按线的原则 布设。即在任何两相邻测站之间,多年平均输沙量的递变率 以不小于20%~40%为原则来估计布站数目的上限。下限为 干流沿线任何地点,内插年输沙量的误差不超过10%~15%。
区域代表站用泥沙多年平均输沙模数的递变来确定。上限为
沿多年平均输沙模数的梯度方向,任何两相邻测站之间的输 沙模数的递变率以不小于15%~30%为准则。其下限为分区 任何地点内插年输沙模数的误差以不超过15%~20%为准则。 在条件困难地区,其上限和下限都可以适当放宽。
(2)水文测站的分类
1)根据测站的性质,河流水文测站又可分为:基本站、实验站 、专用站、和辅助站。 基本站:是为综合需要的公用目的,经统一规划设立的水 文测站。水文主管部门为全国各地的水文情况而设立的, 是为国民经济各方面的需要服务的。 实验站:为深入研究某些专门问题而设立的一个或一组水 文测站。 专用站:是为特定目的而设立的水文测站,不具备或不完全 具备基本站的特点。 辅助站:为帮助某些基本站正确控制水文情势变化而设立的 一个或一组站点。辅助站是基本站的补充,计算站网 密度时,一般不参加统计。
信息经过整理分析后,达到可以内插流域内任何地点水文
要素的特征值,这也就是水文站网的作用。
(二) 站网规划的内容 1)进行水文分区 2)确定站网密度 3)选定布设位置 4)拟定设站年限
目的是在分区内布设区域代表站,
以满足内插水文特征值。
单位面积上水文测站的站数,是衡量 地区发展水平的一个指标。
5)各类站网的协调配套
(四) 流量站网规划
规划设立的流量站网要求:
1)采集设站地点的基本水文资料
2)为防洪提供实时水情资料
3)插补延长网内短系列资料
4)利用空间内插或资料移用技术,提供网
内任何地点基本数据
对于天然河道上的流量站,根据控制面积大小及作用,应设 立大河控制站、区域代表站和小河站。对于人类活动影响较
大的平原地区,应设立平原区水文站和在部分水库处设立水
库水文站。 大河控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