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计算机组成原理》附录
计算机组成原理(李小勇)2-5-精品文档

计算机学院体系结构中心
2019/3/28
3. 算术逻辑运算的实现
上图示中除了S0-S3四个控制端外,还 有一个控制端M,它是用来控制ALU是进行 算术运算还是进行逻辑运算的。 当M=0时,M对进位信号没有任何影响。 此时F 不仅与本位的被操作数Y和操作数X 有 关,而且与本位的进位输出,即C 有关,因 此M=0时进行算术操作。 当M=1时,封锁了各位的进位输出,即 C =0,因此各位的运算结果F 仅与Y 和X 有 关,故 M=1时进行逻辑操作。
2.5 定点运算器的组成 2.5.1 逻辑运算
计算机中除了进行加、减、乘、除等基 本算术运算外,还可对两个或一个逻辑数进 行逻辑运算。所谓逻辑数,是指不带符号的 二进制数。利用逻辑运算可以进行两个数的 比较,或者从某个数中选取某几位等操作。 计算机中的逻辑运算,主要是指逻辑非、逻 辑加、逻辑乘、逻辑异四种基本运算。
(2.36)
计算机学院体系结构中心
2019/3/28
4位之间采用先行进位公式,根据上式(2.36),每 一位的进位公式可递推如下: 第0位向第1位的进位公式为 Cn+1=Y0+X0Cn 其中Cn是向第0位(末位)的进位。 第1位向第2位的进位公式为 Cn+2=Y1+X1Cn+1=Y1+Y0X1+X0X1Cn 第2位向第3位的进位公式为 Cn+3=Y2+X2Cn+2=Y2+Y1X2+Y0X1X2+X0X1X2Cn 第3位的进位输出(即整个4位运算进位输出)公式为 Cn+4=Y3+X3Cn+3=Y3+Y2X3+Y1X2X3+ Y0X1X2X3+X0X1X2X3Cn 设 G=Y3+Y2X3+Y1X2X3+Y0X1X2X3 P=X0X1X2X3 则 Cn+4=G+PCn (2.37)
计算机学院体系结构中心
2019/3/28
《计算机组成原理》(周建敏)414-9课件 第四章

是主存储器的后援存储器,用于存放当前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数据,不能与CPU直接交 换信息。辅助存储器速度慢、容量大、位价格低。
缓冲存储器 (3)
用于两个不同工作速度的部件之间,在交换信息过程中起缓冲作用。
存储器概述
存储器的分类可用图表示。
存储器
主存储器
随机存储器(RAM)
4.6 虚拟存储器
4.3 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 4.7 常见问题和易混淆知识点
4.4 并行存储器
存储器概述 4.1
存储器概述
4.1.1 存储器的分类
1.按存取方式分类
(1) 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
特点是,存储器中任何一个存储单元都能由CPU或I/O 设备随机存取,且存取时间与存取单元的物理位置无 关。这类存储器在一个存或取的周期内只能进行一次 访问,信息读取时间对任何地址都是相同的。且每一 个字(字节)都有唯一、直接和独立的寻址方法。随 机存储器常用作主存或高速缓存。
其中,x方向有A3A4A5A6A7A8,共6根,产生64条行选择线;y方向有A0A1A2A9,共4
根,产生16条列选择线。
② 数据线,本例中有4条,即I/O1~I/O4,它指定了存储器的字长是4位,因此,存储元
的总数是1 024×4=4 096 。
③ 控制线,本例中 CS 为片选线,低电平有效;WE 为读/写控制线,低电平写入,高电平
存取存储器的存取时间长,速度慢。这种存储器的存储容量
可以做得较大,位价格较低。
存储器概述
第8页
(4) 直接存取存储器(Direct Access Memory,DAM)
特点是,存储器的任何部位(一个字或字节、记录块等)没有实际的寻址机构,当要存取 所需要的信息时,必须执行两个逻辑操作。 ➢首先,直接指向整个存储器的一个小区域(如磁盘上的磁道); ➢然后对这一小区域像磁带那样按顺序检索、记数或等待,直至找到
《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四版 科学出版社版 第一章 课件

§3 计算机的硬件
1.3.1
1.3.2 1.3.3 1.3.4 1.3.5
硬件组成要素
运算器 存储器 控制器 适配器与输入输出设备
27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1.3.1
硬件组成要素
通过一个例子我们来了解数字计算 机的主要组成和工作原理。 假设给一个算盘、一张带有横格的 纸和一支笔,要求我们计算y=ax+b-c这 样一个题目。 解题步骤和数据记录在横格纸上, 请看过程,如表1.3所示。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第1章
home
计算机系统概论
1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1 计算机的分类
§2 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3 计算机的硬件
§4 计算机的软件
§5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2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1 计算机的分类
1.1.1
电子计算机的分类
1.1.2
1.1.3
数字计算机的分类
50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现代电子计算机组成
总之,现代电子计算机是由: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适配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组成的。 并用系统总线连起来
51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4 计算机的软件
1.4.1
1.4.2
软件的组成与分类
软件的发展演变
52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1.4.1
软件的组成与分类
计算机软件相对计算机硬件来说是 看不见,是计算机系统中不可少的无形 部件。主要有两大类:
5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数字计算机与模拟计算机的主要区别
数字计算机
数据表示方式 数字0/1
计算机组成原理ppt文档可修改全文

⒍性能价格比C/S
C是指存储器价格: S是存储器的总容量。
4.1.4存储器系统的层次结构 存储大量数据的传统办法是采用如图4-3所示的层次存储结构。
(a) 集中刷新
②分散刷新: 将每个读写周期分为两段。前一段时间tM为正常读/写操作,后一 段时间tR为刷新操作。设每个读/写周期为0.5 s,则分散刷新方法 中的读/写周期为1s,虽然消除了死区,但速度降低一倍。2ms内 只能进行2000次读/写操作,同时进行2000次的刷新操作(过于频繁), 没有充分利用2ms刷新周期的间隔。读/写次数比集中刷新少了1872 次。
计算机组成原理
图4-1 主存储器的基本组成
主存中可寻址的最小单位称为编址单位。
某些计算机是按字进行编址的,最小的可寻址信息单元是一个机 器字,连续的存储器地址对应于连续的机器字。 • 目前多数计算机是按字节编址的,最小可寻址单位是一个字节。 • 一个32位字长的按字节寻址的计算机,一个存储器字包含四个可 单独寻址的字节单元,由地址的低两位来区分。 • 地址寄存器
• 地址译码与驱动电路的作用 • 读写电路与数据寄存器的作用 • 时序控制电路 • 主存储器用于存放CPU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它和CPU的关系 最为密切。主存与CPU间的连接是由总线支持的,连接形式如图42所示。 • 存储器基本操作是读(取)和写(存)。
图4-2 主存与CPU间的连接
目前多数计算机采用同步方式,数据传送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内完 成,此时间间隔构成了存储器的一个存储周期。
FAMOS存储电路
⑶用电实现擦除的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EPROM)
计算机组成原理(附答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一.填空题1. 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的,前者是计算机系统的物质基础,而后者则是计算机系统解题的灵魂,两者缺一不可。
2. 存储程序是指解题之前预先把程序存入存储器;程序控制是指控制器依据所存储的程序控制计算机自动协调地完成解题的任务,这两者合称为存储程序控制,它是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重要工作方式。
3.通常将控制器和运算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CPU) ;而将控制器、运算器和内存储器合称为计算机的主机。
4.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包括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I/O接口和I/O设备等五大部分。
二.选择题1. 指令周期是指( C )。
A.CPU从主存取出一条指令的时间B.CPU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C. CPU从主存取出一条指令加上执行该指令的时间三.问答题1.存储程序控制是冯•诺依曼型计算机重要的工作方式,请解释何谓存储程序、程序控制?答:存储程序是指将解题程序(连同原始数据)预先存入存储器;程序控制是指控制器依据存储的程序,控制全机自动、协调的完成解题任务。
2.计算机系统按功能通常可划分为哪五个层次?画出其结构示意图加以说明。
答:.五级组成的计算机系统如图1.7 (课本P18)1)微程序设计级:微指令直接由硬件执行。
2)一般机器级(机器语言级):由微程序解释机器指令系统,属硬件级。
3)操作系统级:由操作系统程序实现。
4)汇编语言级:由汇编程序支持执行。
5)高级语言级:由高级语言编译程序支持执行。
这五级的共同特点是各级均可编程。
四.计算题1.设某计算机指令系统有4种基本类型的指令A、B、C和D,它们在程序中出现的频度(概率)分别为0.3、0.2、0.15和0.35,指令周期分别为5ns、5.5ns、8ns和10ns,求该计算机的平均运算速度是多少MIPS(百万条指令每秒)?解:指令平均运算时间:T=5×0.3+5.5×0.2+8×0.15+10×0.35=7.3 (ns)平均运算速度:V=1/T=1/(7.3×10-3)=137(MIPS)第2章运算方法与运算器一.填空题1.若某计算机的字长是8位,已知二进制整数x=10100,y=–10100,则在补码的表示中,[x]补=00010100 ,[y]补=11101100 。
计算机组成原理

基于手写键盘的的发展第一章键盘的发展历史 (2)1.1 键盘的产生 (2)1.2 键盘两次革新 (3)第二章键盘的分类 (4)2.1 薄膜键盘 (4)2.2 机械键盘 (5)第三章手写键盘 (9)3.1 智能手机的工作原理 (9)3.2 手写板的工作原理 (10)3.3 手写键盘的实现 (10)第一章键盘的发展历史键盘作为我们日常工作、生活和游戏娱乐必不可少的设备,我们每天都要和接触,但是很多人对键盘的了解又有多少呢?1.1 键盘的产生1873年美国人克里斯托弗·拉思兰·肖尔斯发明了第一款商用打字机键盘起源:第一款商用打字机发明者肖尔斯将键盘完全按字母顺序排列,发现只要打字速度稍快,键盘就会卡住。
肖尔斯请他那当数学老师的弟弟帮忙,弟弟解决方案是:将连用的字母在键盘上错开排列,使打字速度减慢,卡键问题迎刃而解。
当然对外不能这样说,于是肖尔斯就像本山大叔一样忽悠开了,声称这样排列是经过科学计算的,目的是使打折速度更快。
他太有才了,将那些不按这种方式排列键盘的打字机公司一个一个打倒,独霸天下,其地位至今不可动摇。
所以肖尔斯发明的键盘是现代键盘的真正鼻祖,又可以说键盘是由打字机演变而成的。
键盘非常悠久,早在1714年,就开始相继有英、美、法、意、瑞士等国家的人发明了各种形式的打字机,最早的键盘就是那个时候用在那些技术还不成熟的打字机上的。
直到1868年,“打字机之父”——美国人克里斯托夫·拉森尔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获打字机模型专利并取得经营权经营,又于几年后设计出现代打字机的实用形式和首次规范了键盘,即现在的“QWERTY”键盘。
为什么要将键盘规范成现在这样的“QWERTY”键盘按键布局呢?这是因为最初,打字机的键盘是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而打字机是全机械结构的打字工具,因此如果打字速度过快,某些键的组合很容易出现卡键问题,于是克里斯托夫·拉森·肖尔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发明了QWERTY键盘布局,他将最常用的几个字母安置在相反方向,最大限度放慢敲键速度以避免卡键。
计算机组成原理目录

计算机组成原理目录目录如下:第1篇概论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1.1 计算机系统简介1.1.1 计算机的软硬件概念1.1.2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1.1.3 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体系结构1.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1.2.1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1.2.2 计算机的硬件框图1.2.3 计算机的工作步骤1.3 计算机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1.3.1 机器字长1.3.2 存储容量1.3.3 运算速度1.4 本书结构思考题与习题第2章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2.1 计算机的发展史2.1.1 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2.1.2 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2.1.3 软件技术的兴起和发展2.2 计算机的应用2.2.1 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2.2.2 工业控制和实时控制2.2.3 网络技术的应用2.2.4 虚拟现实2.2.5 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系统2.2.6 CAD/CAM/CIMS2.2.7 多媒体技术2.2.8 人工智能2.3 计算机的展望思考题与习题第2篇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结构第3章系统总线3.1 总线的基本概念3.2 总线的分类3.2.1 片内总线3.2.2 系统总线3.2.3 通信总线3.3 总线特性及性能指标3.3.1 总线特性3.3.2 总线性能指标3.3.3 总线标准3.4 总线结构3.4.1 单总线结构3.4.2 多总线结构3.4.3 总线结构举例3.5 总线控制3.5.1 总线判优控制3.5.2 总线通信控制思考题与习题第4章存储器4.1 概述4.1.2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4.2 主存储器4.2.1 概述4.2.2 半导体存储芯片简介4.2.3 随机存取存储器4.2.4 只读存储器4.2.5 存储器与CPU的连接4.2.6 存储器的校验4.2.7 提高访存速度的措施4.3 高速缓冲存储器4.3.1 概述4.3.2 Cache—主存地址映射4.3.3 替换策略4.4.1 概述4.4.2 磁记录原理和记录方式4.4.3 硬磁盘存储器4.4.4 软磁盘存储器4.4.5 磁带存储器4.4.6 循环冗余校验码4.4.7 光盘存储器思考题与习题附录4A 相联存储器第5章输入输出系统5.1 概述5.1.1 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概况5.1.2 输入输出系统的组成5.1.3 I/O设备与主机的联系方式5.1.4 I/O设备与主机信息传送的控制方式5.2 I/O设备5.2.1 概述5.2.2 输入设备5.2.3 输出设备5.2.4 其他I/O设备5.2.5 多媒体技术5.3 I/O接口5.3.1 概述5.3.2 接口的功能和组成5.3.3 接口类型5.4 程序查询方式5.4.1 程序查询流程5.4.2 程序查询方式的接口电路5.5 程序中断方式5.5.1 中断的概念5.5.2 I/O中断的产生5.5.3 程序中断方式的接口电路5.5.4 I/O中断处理过程5.5.5 中断服务程序的流程5.6 DMA方式5.6.1 DMA方式的特点5.6.2 DMA接口的功能和组成5.6.3 DMA的工作过程5.6.4 DMA接口的类型思考题与习题附录5A ASCⅡ码附录5B BCD码附录5C 奇偶校检码第3篇中央处理器第6章计算机的运算方法6.1 无符号数和有符号数6.1.1 无符号数6.1.2 有符号数6.2 数的定点表示和浮点表示6.2.1 定点表示6.2.2 浮点表示6.2.3 定点数和浮点数的比较6.2.4 举例6.2.5 IEEE754标准6.3 定点运算6.3.1 移位运算6.3.2 加法与减法运算6.3.3 乘法运算6.3.4 除法运算6.4 浮点四则运算6.4.1 浮点加减运算6.4.2 浮点乘除法运算6.4.3 浮点运算所需的硬件配置6.5 算术逻辑单元6.5.1 ALU电路6.5.2 快速进位链思考题与习题附录6A 各种进位制6A.1 各种进位制的对应关系6A.2 各种进位制的转换附录6B 阵列乘法器和阵列除法器附录6C 74181逻辑电路第7章指令系统7.1 机器指令7.1.1 指令的一般格式7.1.2 指令字长7.2 操作数类型和操作类型7.2.1 操作数类型7.2.2 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存放方式7.2.3 操作类型7.3 寻址方式7.3.1 指令寻址7.3.2 数据寻址7.4 指令格式举例7.4.1 设计指令格式应考虑的各种因素7.4.2 指令格式举例7.4.3 指令格式设计举例7.5 RISC技术7.5.1 RISC的产生和发展7.5.2 RISC的主要特征7.5.3 RISC和CISC的比较思考题与习题第8章 CPU的结构和功能8.1 CPU的结构8.1.1 CPU的功能8.1.2 CPU结构框图8.1.3 CPU的寄存器8.1.4 控制单元和中断系统8.2 指令周期8.2.1 指令周期的基本概念8.2.2 指令周期的数据流8.3 指令流水8.3.1 指令流水原理8.3.2 影响流水线性能的因素8.3.3 流水线性能8.3.4 流水线中的多发技术8.3.5 流水线结构8.4 中断系统8.4.1 概述8.4.2 中断请求标记和中断判优逻辑8.4.3 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的寻找8.4.4 中断响应8.4.5 保护现场和恢复现场8.4.6 中断屏蔽技术思考题与习题第4篇控制单元第9章控制单元的功能9.1 微操作命令的分析9.1.1 取指周期9.1.2 间址周期9.1.3 执行周期9.1.4 中断周期9.2 控制单元的功能9.2.1 控制单元的外特性9.2.2 控制信号举例9.2.3 多级时序系统9.2.4 控制方式9.2.5 多级时序系统实例分析思考题与习题第10章控制单元的设计10.1 组合逻辑设计10.1.1 组合逻辑控制单元框图10.1.2 微操作的节拍安排10.1.3 组合逻辑设计步骤10.2 微程序设计10.2.1 微程序设计思想的产生10.2.2 微程序控制单元框图及工作原理10.2.3 微指令的编码方式10.2.4 微指令序列地址的形成10.2.5 微指令格式10.2.6 静态微程序设计和动态微程序程序设计10.2.7 毫微程序设计10.2.8 串行微程序控制和并行微程序控制10.2.9 微程序设计举例思考题与习题附录10A PC整机介绍10A.1 主板10A.1.1 主板的主要组成部件10A.1.2 CPU芯片及插座(插槽)10A.1.3 内存条插槽10A.1.4 扩展插10A.1.5 配套芯片和器件10A.1.6 主板结构的改进10A.2 芯片组10A.2.1 芯片组的功能10A.2.2 芯片组的组成《计算机组成原理》是2008年1月1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唐朔飞。
计算机组成原理(本全)ppt课件(2024)

I/O设备的分类
按数据传输方式可分为字符设备和块设备;按设备 共享属性可分为独占设备和共享设备。
I/O接口与I/O设备的连 接方式
包括并行接口和串行接口,其中并行接口传 输速度快,但传输距离短,而串行接口传输 速度慢,但传输距离长。
I/O控制方式与中断技术
I/O控制方式
包括程序查询方式、中断方式和DMA方式。程序查询方 式需要CPU不断查询I/O设备的状态,效率低下;中断方 式可以在I/O设备准备好数据后主动通知CPU,提高了 CPU的利用率;DMA方式则允许I/O设备与内存直接交 换数据,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经历了从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到超大规模集成 电路等多个发展阶段,性能和体积不断得到优化和改进。目 前,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 的工具。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要点一
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物质基础,包括中央处理器、 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部分。其中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解释和执行指令 ;内存储器用于暂时存储数据和程序;外存储器用于长期 保存数据和程序;输入设备用于将数据和信息输入到计算 机中;输出设备则将计算机处理结果以人们能够识别的形 式输出。
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熟悉的数制,每一位上的数码都是 0~9之间的数字。
十六进制表示法
在二进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数制,每一位上的数码由 0-9和A-F(对应十进制中的10-15)组成,常用于表示内 存地址和机器码等信息。
数的定点表示与浮点表示
定点表示法
小数点固定在某一位置的数制表示方 法,包括定点整数和定点小数,适用 于表示范围较小的数值。
总线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27
+5V
1
IN-0
IN-1
ref(+)
PIO76 PIO77
12
16
PS/2上接口
实验电路结构图
数码8 数码7 数码6 数码5 数码4 数码3 数码2 数码1 扬声器
译码器
译码器
译码器
译码器
译码器
译码器
译码器
译码器 PIO19-PIO16 PIO23-PIO20 PIO27-PIO24 PIO31-PIO28 PIO35-PIO32 PIO39-PIO36 PIO43-PIO40 PIO47-PIO44 SPEAKER FPGA/CPLD 目标芯片
D8
D7
D6
D5
D4
D3
D2
D1
CLOCK0 CLOCK2 CLOCK5 CLOCK9 PIO7--PIO2 PIO11-PIO8
PIO7
PIO6
PIO5
PIO4
PIO3
PIO2
D16
D15
D14
D13
D12
D11 HEX HEX 键1
PIO15-PIO12
键8
键7
键6
键5
键4
键3
键2
实验电路结构图 NO.0
ref(-)
GND
2-2
2-3
2-4
2-5
2-6
2-7
8
7
9
21
20
19
18
15
14
17
25
22
6
VCC
4 5 1 3 J7 PS/2下接口
拨码6
PIO23
PIO22
PIO21
PIO20
PIO19
PIO18
PIO17
PIO16
PIO32
PIO33
PIO35
拨码7
PIO46 PIO45
PIO8
PIO34
D6 PIO37
D5 PIO36
D4 PIO35
D3 PIO34
D2 PIO33
D1 PIO32
FPGA/CPLD 目标芯片 PIO39-PIO32 PIO49 PIO48 PIO15-PIO12 PIO11-PIO8 PIO7-PIO4 PIO3-PIO0
D16
D15 HEX HEX 键3 HEX 键2 HEX 键1
键8
键7
键6
键5
键4
实验电路结构图 附图2 实 NO.1 验电路结 构图NO.1
实验电路结构图
附图3 FPGA与LED显示器连接图
628128(PIN30->VCC,PIN3->A14, PIO48 PIO10 PIO47 PIO14 PIO39 PIO38 PIO37 PIO36 PIO35 PIO34 PIO33 PIO32 PIO24 PIO25 PIO26 GN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18/A19 A16 A14(A15) A12 A7 A6 A5 A4 A3 A2 A1 A0 D0 D1 D2 GND VCC A18/A15/WE A17/VCC WR/A14 A13 A8 A9 A11 OE A10 CS1 D7 D6 D5 D4 D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VCC PIO9 PIO49 PIO46 PIO45 PIO11 PIO12 PIO13 PIO62 PIO15 PIO31 PIO30 PIO29 PIO28 PIO27
附图1 实 验电路结 构图NO.0
实验电路结构图
8 7 6 5 4 3 2 1
CLOCK9 CLOCK5 CLOCK2
扬声器 译码器 译码器 译码器 译码器
CLOCK0
SPEAKER PIO19-PIO16 PIO23-PIO20 PIO27-PIO24 PIO31-PIO28
D8 PIO39
D7 PIO38
ROM使能
A/D使能
转换结束
DS8使能
5th使能
比较器
滤波1
VCC
4 5 1 3
ADD-B (24)
ADD-C (23)
ENABLE
msb2-1
START
ADD-A
lsb2-8
EOC
ALE
拨码1:ROM/RAM使能,即它们的CS1接地 拨码2:默认关闭 向上拨,由厂家通知升级 拨码4:8数码管显示开关,默认打开 拨码5:应用LM311使能,见下图 拨码6:ADC0809转换结束使能,见左图 拨码7:ADC0809使能,默认关闭,见左图 拨码8:DAC0832输出滤波使能
WR1 DAC0832 EU2 FB IOUT1
2 9 11 12 1 18 17 3 10 8 20 PIO37 51pF C27 2 3
+12
8 1 +12 4 2 3 LM311 -12 COMP 8
10K
FPGA/CPLD
目标芯片
IOUT2 PIO24 PIO25 PIO26 PIO27 PIO28 PIO29 PIO30 PIO31 7 6 5 4 16 15 14 13 +5 D0 D1 D2 D3 D4 D5 D6 D7 /CS WR2 XFER A GND D GND VREF VCC VCC
PIN29->WE, PIN31->A15 )
6264 62256 628128 2764 27256 27512 27010 27020 27040 27080
RAM/ROM
29C040(PIN31->WE,PIN1->A18, PIN30->A17,PIN3->A15,PIN29->A14) 27040(PIN31->A18,PIN30->A17, PIN3->A15,PIN29->A14) 27020(PIN30->A17,PIN3->A15, 27010(PIN30->VCC,PIN3->A15,
现代计算机组成原理
潘 明
科学出版社
潘 松 编著
附录
GW48-CP+实验系统 相关资料
GW48-CP+系统实验信号名与芯片引脚对照表
EP1C6/1C12 Q240 Cyclone 名称 引脚号 233 PIO0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1 2 3 4 6 7 8 12 13 14 15 16 17 PIO1 PIO2 PIO3 PIO4 PIO5 PIO6 PIO7 PIO8 PIO9 PIO10 PIO11 PIO12 PIO13 PIO14 PIO15 PIO16 PIO17 PIO18 PIO19 PIO20 引脚号 18 19 20 21 41 128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58 159 160 161 162 名称 PIO21 PIO22 PIO23 PIO24 PIO25 PIO26 PIO27 PIO28 PIO29 PIO30 PIO31 PIO32 PIO33 PIO34 PIO35 PIO36 PIO37 PIO38 PIO39 PIO40 PIO41 引脚号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3 226 225 224 223 222 219 218 217 180 181 182 183 184 名称 PIO42 PIO43 PIO44 PIO45 PIO46 PIO47 PIO48 PIO49 PIO60 PIO61 PIO62 PIO63 PIO64 PIO65 PIO66 PIO67 PIO68 PIO69 PIO70 PIO71 PIO72 引脚号 185 186 187 216 215 188 195 174 28 153 152 29 名称 PIO73 PIO74 PIO75 PIO76 PIO77 PIO78 PIO79 SPKER CLOCK0 CLOCK2 CLOCK5 CLOCK9
TL082/1
D16
D15
D14
D13
D12
D11
D10
D9
4 -12
键8
键7
键6
键5
键4
键3
键2
键1
实验电路结构图 NO.5
(拨码5:“比较器ON”即 连接PIO37与COMP)
SPEAKER
COMM
6
AOUT
R72 5.1K
CLOCK0 CLOCK2 CLOCK5 CLOCK9
VCC AIN0
D8 PIO15
D7 PIO14
D6 PIO13
D5 PIO12
D4 PIO11
D3 PIO10
D2 PIO9
D1 PIO8 PIO15-PIO8 PIO7 PIO6 PIO5 PIO4 PIO8
7
6
5
4
3
(拨码8:“滤波1 ON”即连接滤波电容)
滤波1 103 7.2K 7 5 TL082/2
译码器
译码器
译码器
译码器
译码器
译码器
译码器
译码器 PIO19-PIO16 PIO23-PIO20 PIO27-PIO24 PIO31-PIO28 PIO35-PIO32 PIO39-PIO36 PIO43-PIO40 PIO47-PIO44
注意,PIO62 同时是键11的信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