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年级下 课文内容汇总

合集下载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及知识点汇总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及知识点汇总

2023-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说课稿及知识点汇总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我们奇妙的世界》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们奇妙的世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八个方面来进行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我们奇妙的世界》。

本文通过描绘天地中的各种事物,展现了世界之奇、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这奇妙世界的喜爱。

文中所写事物都是生活中极普通的,但在作者眼里却有如此美的发现,也启发读者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课文篇幅较长,但结构清晰,围绕“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个关键句,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

第二、学情分析教学本课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说说平时有没有注意天空和大地的变化,交流自己的发现。

在此基础上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天空和大地两大部分写出了世界的奇妙,然后聚焦“文章选择了哪些事物来写天空和大地的?”这个问题展开教学。

最后借助课文最后一段话,激发学生去寻找、探索世界奥秘的兴趣。

从生活入手,问题引导,再结合板书梳理课文的顺序和写到了哪些事物,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本课“呈、蔚”等8个字,读准多音字“劲”,会写“呈、幻”等11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的奇妙所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世界的思想感情。

2.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的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天空。

202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前预习单》、课文内容、 主题思想归纳汇总

202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前预习单》、课文内容、 主题思想归纳汇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前预习单》、课文内容、主题思想归纳汇总1古诗三首质疑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默写卡一、生字新词默写。

二、直接型默写。

(默写《绝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理解型默写。

(根据意思写诗句)1.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路上苍翠的树荫,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用时______(分钟)错别字数__________(个)2燕子课后默写卡一、生字新词默写。

二、理解型默写。

补充词语。

__________的羽毛__________的湖面__________的天空__________的图画__________的春天__________的电线三、直接型默写。

1.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天上洒落着,______________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________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2.小燕子带了它的______________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______________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四、运用型默写。

春天来了,我家的屋檐下飞来了一对可爱的小燕子。

看,小燕子多可爱呀!它们(写一写燕子的外形)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编语文二、三年级下册必背内容(古诗、课文、日积月累)

统编语文二、三年级下册必背内容(古诗、课文、日积月累)

统编语文二、三年级下册必背内容(古诗、课文、日积月累)二年级必背课文内容汇总1.《古诗二首》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⑴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⑶妆:装饰,打扮。

⑷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⑹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⑻似:好像,如同。

【译文】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题解】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2.《找春天》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日积月累一《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内容理解归纳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内容理解归纳

部编三下课文内容理解归纳+考点归纳1.古诗三首:《绝句》描写了春天到来时江山美丽,花草飘香,燕子翻飞,鸳鸯安睡的情景,表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欢愉、闲适的心情。

《惠崇春江晚景》通过对竹外的几枝桃花、戏水的鸭子、满地蒌蒿和短短的芦芽的描写,表现出了早春时节春江的景色,抒发了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三衢道中》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2.《燕子》:作者通过对燕子的外形和在春光中飞行、休憩的燕子的动作的描写,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3.《荷花》: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情态、色彩明丽的荷塘景色。

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昆虫备忘录》:作者用清新、有趣的语言描述对复眼的琢磨,花大姐、独角仙和蚂蚱的样子和特点。

描述生动,特点突出,表现了童真童趣,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5.《守株待兔》:本文通过农夫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从此就丢掉农具整天守着树桩,结果再也没有得到兔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心存侥幸,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

6.《陶罐和铁罐》:本课讲了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无影无踪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7.《狮子和鹿》: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腿细长难看。

但是当凶猛的狮子向他扑来时,鹿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他狮口脱险;而美丽的角被树枝挂住,险些让他丧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各有所长,不要因为长处而看不见短处,也不要因为短处而否定长处;在认识事物时,不要只看美丽的外表,也要讲究实用。

8.《池子与河流》:这首寓言诗通过池子和河流的对话以及它们不同的结局告诉我们:不可贪图安逸,只想着享受生活,这样只会被人遗忘;应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为社会多做贡献,为人们带来幸福,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这样才会被人记住,成为“长流不断的河流”。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内容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内容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内容下面是三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内容。

一、课文1. 《水灵灵的眼睛》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女孩拥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通过她的眼睛看到了世界上的美好。

她爱上了小鸟、小鱼和小花,她爱上了大自然,看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用心去发现身边的美好。

2. 《大自然的音乐会》这篇课文讲述了大自然的音乐会,教会了我们大自然、生活的美好与魅力。

在大自然的音乐会中,我们可以听到小溪的潺潺流水声、树叶的沙沙声、鸟儿的啁啾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奇妙。

通过这篇课文,我们懂得要珍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3. 《啄木鸟的家》这篇课文描绘了啄木鸟的生活和生存状态。

啄木鸟爱干净,喜欢在树洞中生活,他们会利用爸爸啄木鸟嘴边的短而尖的喙,不停地啄击树木,取出树洞里的虫子。

他们也是非常勤劳的小鸟,他们知道怎样克服困难,生活得坚强而愉快。

4. 《小溪流的歌》这篇课文讲述了小溪流的生活状态和风采。

小溪流活泼无比,一会儿流淌,一会儿弄波。

它的声音清脆悦耳,好像在唱歌一样。

小溪流无私地为人们提供清澈见底的水,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让人感到温馨励志。

5. 《小蜜蜂忙不忙》这篇课文描绘了小蜜蜂的忙碌生活。

小蜜蜂为了采蜜,辛勤劳动,非常忙碌。

他们从不辜负自己的努力,为人们提供了甜美可口的蜂蜜。

通过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勤劳的重要性和价值。

6. 《松鼠的家》这篇课文叙述了松鼠的生活和家庭。

松鼠机警灵敏,体态优美,它们有一个美丽的家园,居住在树林里。

它们以勤奋和敏捷为标志,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总能克服,也因此取得了成功。

这篇课文教会我们要有勇气面对挑战。

7. 《坚挺的菜苔》这篇课文描绘了坚挺的菜苔的生活状态和品质。

菜苔一直屹立不倒,坚强勇敢。

在任何的风浪和试炼中都傲然挺立,不屈不挠。

这篇课文教给我们坚韧不拔的品质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8. 《春雨》这篇课文讲述了春雨的美妙神奇,春雨是大自然之母送给大地最柔美的馈赠。

春雨滋润大地的每一寸土壤,给大地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1--4单元字词句与课文内容知识点梳理汇总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1--4单元字词句与课文内容知识点梳理汇总

第一单元一、汉语拼音我最棒1.易错音融(róng )化 崇(chóng )高 沾湿(zhān shī)疲倦(juàn ) 姿势(zī shì) 随(suí)着鸳鸯(yāng ) 记录(lù) 款款(kuǎn )丝绸(chóu ) 益(yì)虫2.多音字正{zh èng (正在)zh ēng (正月) 尽{j ìn (尽头)j ǐn (尽管)杆{g ān (旗杆)g ǎn ( 枪杆) 散{s ǎn (散文)s àn (散步)挨{āi (挨着)ái (挨打) 骨{g ǔ(骨头)g ū(花骨朵儿)晕{y ūn (晕头转向)y ùn (晕车)二、精品生字归类屋1.易考字花瓣 露水 仿佛 姿势 聚拢 芦芽 小溪鸳鸯 随便 吹拂 形成 横掠 偶尔沾了一下 飞倦 纤细 几痕2.形近字组词{录(记录)绿(绿色) {凡(凡人)几(几个) {膜(膜翅)模(模样){崇(崇高)宗(祖宗) {泛(广泛)乏(缺乏) {减(减少)咸(咸水){瓣(花瓣)辨(辨别) {佛(仿佛)拂(吹拂) {掠(掠过)惊(吃惊){偶(偶尔)寓(寓言) {倦(疲倦)卷(试卷) {纤(纤细)迁(迁走)三、精品词语大盘点1.近义词乌黑—黝黑 轻快—轻巧 活泼—开朗聚拢—聚集 伶俐—聪明 纤细—纤弱光彩夺目—光辉灿烂 清早—早晨 饱胀—饱满本领—本事 仿佛—好像 挨挨挤挤—密密麻麻琢磨—思考 灵敏—机敏 曾经—以前如果—假如 款款—慢慢 收拢—合拢2.反义词乌黑—雪白 轻快—沉重 活泼—严肃横—竖 偶尔—经常 高—低 清早—傍晚饱胀—干瘪 破裂—完整 雪白—乌黑挨挨挤挤—稀稀拉拉 漂亮—丑陋益虫—害虫 捏住—放开 讨厌—喜欢灵敏—笨拙特别—一般3.好词运用(1)量词短语一(本)书一(个)形象一(段)距离一(对)复眼一(只)独角仙一(朵)荷花一(阵)微风两三(片)花瓣儿(2)动词横掠飞过摔晕吹拂聚拢荡漾休憩随风飘动(3)修饰性短语(完整)的形象(褐色)的口水(款款)地落下来(碧绿)的大圆盘(黄色)的小莲蓬(雪白)的衣裳(剪刀)似的尾巴(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光彩夺目)的图画(旷亮无比)的天空(4)四字词语波光粼粼光彩夺目挨挨挤挤翩翩起舞(5)表示颜色的词语(红)的(白)的(黄)的(青)的(绿)的四、文本佳句大荟萃1.仿写句子(1)排比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必背内容汇总(课文、古诗、日积月累)可打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必背内容汇总(课文、古诗、日积月累)可打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必背内容汇总(课文、古诗、日积月累)目录:第 1 课古诗三首(第 2-3 页)绝句[唐] 杜甫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轼三衢道中[宋] 曾几第 2 课燕子(第 4 页)第 3 课荷花(第 6 页)日积月累(第 14 页)忆江南[唐] 白居易第 5 课守株待兔(第 16 页)日积月累(第 30 页)第 9 课古诗三首(第 34-35 页)元日[宋] 王安石清明[唐] 杜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日积月累(第 46 页)第 13 课花钟(第 48 页)日积月累(第 58 页)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第 18 课童年的水墨画(第 72 页)日积月累(第 84 页)第 24 课火烧云(第 91-92 页)日积月累(第 96 页)日积月累(第 115 页)大林寺桃花[唐] 白居易第 1 课古诗三首(第 2-3 页)绝句[唐]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宋] 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第 2 课燕子(第 4 页)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这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第 3 课荷花(第 6 页)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知识点归纳汇总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知识点归纳汇总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知识点汇总一、学习目标1. 认识本课6个会认字,会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重点)4.通过朗读感受儿童诗的丰富想象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二、我会写注音及组词墨:mò(墨水、油墨、水墨画)染:rǎn(染色、染发、一尘不染)竿:gān(竹竿、钓竿、百尺竿头)腾:téng(扑腾、欢腾、折腾)碎:suì(破碎、粉碎、心碎)拨:bō(拨打、拨水、拨开)浪:làng(浪花、海浪、浪费)葫:hú(葫芦、水葫芦、葫芦丝)爽:shuǎng(清爽、凉爽、秋高气爽)蘑:mó(口蘑、白蘑、蘑菇云)菇:gū(蘑菇、香菇、金针菇)三、我会认注音及组词溅:jiàn(溅起、飞溅、水花四溅)四、多音字扇:shàn(扇子)shān(扇风)五、近义词梳妆——打扮平静——安静扇动——摇动戏耍——玩耍抖落——抖动明明亮亮——明明晃晃六、反义词平静——热闹开放——凋零欢叫——哀号笑哈哈——哭啼啼清清爽爽——混混浊浊七、理解词语水墨画:中国画的一种。

扑腾:原指游泳时用脚打水。

本课指重物落地的声音。

戏耍:捉弄耍笑。

拨动:手脚或棍棒等横着用力,使东西移动。

抖落:震动使(雨滴、水滴等)落下。

水葫芦:文中用来比喻水性极好的孩子。

梳妆:梳洗打扮。

虎牙:突出的尖牙,文中指孩子嘴里长出的比较突出的牙齿。

八、句子解析1.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梳妆的镜子”是指过去的妇女梳洗打扮时照的镜子,“平静”说明水面上一点波纹都没有。

2.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染”是把东西放在颜料里使着色,这里指人影倒映在溪水中是绿色的3.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鸭群”比喻一群小孩,用“翅膀”比喻小孩的胳膊,写出了孩子们戏水玩耍时的调皮、可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课文内容汇总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迟日]春季太阳落山渐晚,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湿软。

[鸳鸯]一种鸟,常在水边嬉戏,雄鸟与雌鸟常结对生活。

诗人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朝河南府巩县(河南郑州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释义: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赏析: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

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

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读者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

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

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

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

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

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肥而味美的鱼,有毒。

诗人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释义: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出嫩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赏析: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

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

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

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

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

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

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

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

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

《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三衢]即浙江衢州,境内有三衢山,所以又叫“三衢”。

[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

[却]再,又。

[阴]树荫。

诗人简介:曾几(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

南宋诗人。

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

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

释义: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绿树荫成,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加添了些幽趣。

赏析: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

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

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

“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诗还有个特点,就是通过对比融入感情。

诗将往年阴雨连绵的黄梅天与眼下的晴朗对比;将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幽静与眼前的绿树与黄莺叫声对比,于是产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

全诗又全用景语,浑然天成,描绘了浙西山区初夏的秀丽景色;虽然没有铺写自己的感情,却在景物的描绘中锲入了自己愉快欢悦的心情。

2 燕子郑振铎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二三月的春日里,清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这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赏析: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不长,但是用到的修辞手法有很多。

正是这些修辞使文章增色添彩。

如课文中用“剪刀似的尾巴”突出燕子尾巴的特点;用“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突出青草绿叶、各色鲜花的多而集中,表现了春天万物吐翠、百花争艳的美好景色。

在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可以抓住“斜”,让学生感受燕子的飞行姿势,以及它飞行时灵活、自由自在的身影;抓住“掠”,体会燕子飞行速度之快;抓住“叽的一声”,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

把以上几方面联系起来,学生就能感受到,这些自由飞翔的美丽的小燕子,为这湖光春色增添了动势和情趣,使这早春美景生气勃勃,令人神往。

课文中所描写的草、叶、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几痕细线”“小黑点”等,都要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仿佛见到了这样的景象。

3 荷花叶圣陶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封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赏析:本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文是按看荷花的顺序来写的。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

第一段讲清早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荷花的清香。

这里的“一……就……”说明荷花的香味传得很远。

第二、三自然段讲看荷花。

课文先介绍了荷叶的样子。

“挨挨挤挤”说明荷叶数量多,长势旺盛。

“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一比喻句十分形象地说明了荷叶的颜色、样子。

接着介绍白荷花的千姿百态,用“有的……有的……有的……”一组排比句分别描绘了荷花刚开时、全开时、未开时的样子。

可以想象得出来:满池的荷花各有各的姿态,该有多么迷人啊!“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是作者看到荷花的感想。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作者对荷花的赞美。

赞美了荷花千姿百态,并充满了生机;第二层是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因为只有大自然才能赋于各种植物以顽强的生命力,才能创造出如此美妙神奇的“一大幅活的画”。

第四自然段讲看荷花引起的想象。

想象是一种心理活动。

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因为面对这满池如诗如画的荷花,作者看得入了迷,如痴如醉,和眼前的景物融为了一体。

因此,一阵风吹来,“我”仿佛与花共舞;风停了,“我”仿佛与虫共语。

这种想象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把学生带入到童话的意境之中,而且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五自然段讲过了好一会儿,作者才想起是在看荷花。

这说明作者被深深地陶醉了。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把荷叶比作碧绿的大圆盘,突出了荷叶又绿又大又圆的特点。

挨挨挤挤,一个紧靠着一个,说明荷叶密密层层,数量很多。

这句话写出了荷叶旺盛的生命力。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句话中的:“冒”字用得好,荷花不是偷偷地钻出,也不是自然地长出,而是“冒”出,这不但与上句话中“荷叶挨挨挤挤”相呼应,而且说明了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3.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是一组排比句,写出荷花刚开、全开、未开时的三种状态。

这句话中用“两三瓣儿”“嫩黄色”“展开”“饱胀”等词语,写出了荷花花瓣的数量,花芯的颜色,以及花的样子,十分生动形象。

4.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这句话中的“仿佛”是好像的意思,作者并没有真的变成荷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