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宗教信仰管理

合集下载

日本神道教与佛教简介

日本神道教与佛教简介
儒教 的经 典亦 同样



本 的 宗 教 信 徒 一 共 有2 2 亿 人
,
超过
,
日本
总人
: :

的 一倍
,

!
宗 教的 人 数 比
:
旧 《 约圣 书》 那 样广 泛制 约信 徒行 动和 思想
率为

:
神道教
,
8 8% . 8 5%佛教ຫໍສະໝຸດ 79%,基 督

佛教
日本

道教

1%
其他

,
人们 爱 谈
老子

,
口海外博览
日 本 导 道 小
教 与 佛 教 简 介
许 慈 惠
到了合法化 流
。 。
日 本是个 多宗教 国

据 日 本 19 9 4 年 宗 教
,
崇 拜 祖 先成 了 日 本 神 道 的 主

年 报 ( 日 本 文 化 事 务署 出 版 ) 统 计 宗 教 团 体 总数 是2 3 1 0 1 9 个
,
日 本的
,

交通 安
举行 七


全 等等

这 为神 道教式
,

,
每年 每 一个 葬 礼 的 平均 费 用 竟 有 2 0 3 9 万 日 元 之 高 其 中 支
日本葬 日本
.
礼情况 的调 查

五三仪 式
三岁

五 岁的 男 孩和 三岁
,
七岁
. 付 给 佛 寺 的 费 用 为2 4 9 %
,
饮 食 接 待 费 为2 0 8

中国和日本在宗教信仰和仪式上有何不同?

中国和日本在宗教信仰和仪式上有何不同?

中国和日本在宗教信仰和仪式上有何不同?宗教信仰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国文化的体现。

中国和日本是两个文明古国,宗教信仰和仪式有许多不同之处。

本文就介绍中国和日本在宗教信仰和仪式上的主要区别。

一、信仰的对象中国和日本的宗教信仰对象不同。

中国的主要宗教是儒教、道教、佛教三教合一,并融合了一些本土信仰,如庙会、民间信仰等。

而日本的主要宗教是神道教、佛教、基督教等。

神道教是日本本土的宗教信仰,相当于中国的儒教和道教的综合。

二、信仰的基础中国的宗教信仰基于自然观念,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

自然被看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因此中国宗教强调顺天应人、随天命而活。

而日本的宗教信仰基于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注重家族的荣誉和祖先的礼仪。

祖先在日本文化中被认为是神圣的存在,他们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仪式的形式中国传统的宗教仪式以祭祀和庙会为主,例如农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祭祀活动通常在庙宇进行,有礼仪性、宗教性和民俗性三个方面。

而日本的宗教仪式主要是神道仪式,例如新年祭、十五夜祭、桥祭等。

日本神道仪式也是一种庆祝和祭祀的活动,但形式更为庄重,通常在神社进行,包括音乐、舞蹈、演说等多种形式。

四、宗教建筑风格中国宗教建筑风格主要是寺庙和道观,建筑风格更加古朴、庄重、典雅。

寺庙的建筑设计通常取材于自然界的材料,例如木材、青瓦等。

而日本神社的建筑设计更加简洁、精致、美观,建筑风格通常采用天然材料,例如纸、竹、木等。

五、信仰的影响宗教信仰对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影响是广泛的,可以影响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道德规范等。

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文关怀、社会道德、文化艺术等方面。

例如,孔子的儒学思想注重人的思想、行为以及个人道德修养,以达到和谐社会和个人生活;道教强调顺天应人、养生延寿,注重文化、艺术等方面。

而日本的宗教信仰则更加注重社会道德和伦理,如侍道精神和荣誉感等。

综上所述,中国和日本在宗教信仰和仪式上有许多不同,但两国的宗教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两国社会和人民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日本人の宗教信仰——仏教、神道を中心に

日本人の宗教信仰——仏教、神道を中心に
L , 差 。
在 - 南 为新典 宗教 现 代亿教 0特 色 童 j C " j二 : 上 j。 - C 2 毛 扎 、神 道 注日本 固有 0民族 的信仰 c、 、 - 日本 民族 I = 行 扣扎 6天 照大 神 它中心 寸 右宗 教 t 南 6。 日本 民族 0全 生 活 体顾 生 圭扎育 一 神道 【 i 仫教 0积迦 、 u ・ ) 二c、 击 教0 . 【当 6教祖 呼 札 6 定 0佃 人 L 各 0 、 『 工z 二 特 、 古事 j 旧 本害 糸J各 P0神 典 教典 相 当 寸 5。 己 : 神道 法自然 崇挥 、 祖先 崇挥 、 多神 崇挥 各 0日本 0民族信仰 邑、 = 戈 厶0要 素 : L 合 々(凳连 L 亡 0 巴思 扎 混 ; , 5。 々慷必 中 L毛 先 c限 岛r 、 神 祖 i 山岳 、 川 、 河 凰雨 各 童神 巴 于 否神 社 毛多 L。山J 草木 各 0自然 物 c 人 同 共 【 、 I I 二 于 芊、 廿 于 { 二神 0生 a育 【 亡 毛口 L、 邑人 同、 同 巴自然 J)岜 神 人 物、 自然物 神 言 j j t 圉傈 - c 0 、 a 0 t 南 、 - 5 为 生 ' j - , 子 ℃南 、 同胞 c 南5 言 j祝念 一致 寸 5。 道 t神 人 同 瓶 神 :
子 L 税 札 5砚 念 6 ' 二女 , 二- 与出凳 L- L C 、5。 神道 【 I =打 为 神 c 一绝 对 0神 t L-现 扎 为0 c 扣各 <√ 万 0神 L- 唯 ,c 百 C现
札 为 0 - 南 6 。 C
日本文 部省 0『 日本人 0国 民性j 调查 【 蚕 、 二 宗教 它信 c【 L6人 法国民 0约三 四 ,一 七 ' 、 、 / 信 cL各0 宗教 啻大切 i、 、 : 巴 克( L 为人 c约 四九 , 一 七 、 t、 割 窑超 无6国民 、 考 i / 八 宗教 0直接 、 同接 0影 警 它受 c L 6 ' : 、 二邑 分 、 为。宗教 日 本人 0生活 【、 L保 扣 它 t。t L 6。 日0 日本 、 二深 、 、 今 仫教 、 神社 神道 、 u 缶 教、 宗教 、 々 系统 口 四百 它超 克为宗 新 檬 ) 教 南 9 干 0宗 教活 勤 c、 、 i 社会 全体 【 芒智影 警 窑及 L( 0 = 大 , 、

日本宗教

日本宗教
明治时代著名的内村鉴三事件,拒绝敬拜天皇签发《教育敕语》,就是这类冲突的集中表现。内村鉴三自称有两“J”崇拜,一个是日本,一个是耶稣。尽管一度遭受日本舆论的严重批评,但是他希望把上帝信仰与他对日本的民族性崇拜整合起来的个人努力,却意外地成为近代日本建构天皇崇拜与信仰上帝、这样一种双重信仰结构的宗教社会运动。
神道教、儒教或天皇、天子崇拜的宗教信仰结构,不是国教却胜似国教。它们依赖的,不是宗教组织或宗教教义,而是现实的国家权力及其秩序。为此,如果要改变这两个国家的宗教信仰结构,本质上就等同于要改变这两个国家的权力结构了。
明治年间日本发生了“内村鉴三不敬事件”。明治二十四年,也即1891年1月9日,在东京第一高等中学校的开学典礼上,基督教徒、教员内村鉴三在学校的“敕语奉读式”上,对大厅正中摆放的天皇签名的《教育敕语》只点了三下头,没有鞠躬“拜礼”,当校长提醒他这是不敬时,他还声称“小生自有小生的立场,何为辞仪!”于是学校以“不敬”、“无礼汉”的罪名将之解聘。
从宗教社会学的理论来看,一个基督教社会,未必就意味着国民教会。唯有地方教会才可能是国民教会;教会与社会的关系,正如一个人灵魂与身体的关系那样,如其为社会大多数成员所予认同,才有可能被称为“基督教社会”。在此社会之中,所有社会成员如果都能承认——基督教信仰为其社会共同存在的理由、价值基准及其理想目的,那么就可以大致构成一个“基督教社会”了。至于所谓的“公民宗教”,由此才能成为可能。否则,就是国民宗教,而非公民宗教了。
所以,日本的宗教惯习,实与中国很接近、很类似,真正的一衣带水。在某种程度上,了解日本宗教亦能对中国宗教的了解,具有异曲同工之效。
不过,认真阅读过杨熙楠、铃木正三主编的《现代社会转型中的天皇制与基督教》一书后,笔者发现日本基督教徒的某些认识,其实是难能可贵的。

日本的宗教及道文化介绍

日本的宗教及道文化介绍

(4)其他宗教
所谓其他宗教,是指除了前述神道、佛教、基督教以外 的宗教。这些宗教有些已经有比较长的历史,但更多的是 近代以后特别是二战以后创立的,因而也有人将它们称作 “新宗教”。1951年10月17日,这些宗教团体联合成立了 新宗教” 1951年10月17日,这些宗教团体联合成立了 全国性组织——新日本宗教团体联合会,并于1953 全国性组织——新日本宗教团体联合会,并于1953 年3月 9日被政府批准为财团法人。这个联合会(简称“新宗 日被政府批准为财团法人。这个联合会(简称“ 联”)代表“新宗教”与神社本厅、教派神道联合会、全 )代表“新宗教” 日本佛教会、日本基督教联合会一起组成了日本宗教界的 代表性组织——日本宗教联盟。“新宗联”的宗旨是“ 代表性组织——日本宗教联盟。“新宗联”的宗旨是“信 教自由、宗教合作、政教分离、国民皆信仰” 教自由、宗教合作、政教分离、国民皆信仰”。目前,新 宗联共有66个团体会员,在全国各大区设有11个 宗联共有66个团体会员,在全国各大区设有11个“总支 部”,在各个都道府县和地区设有55个协议会。 ,在各个都道府县和地区设有55个协议会。
神社神道与神社本厅 神社神道是日本的神道的主体。所谓“ 神社神道是日本的神道的主体。所谓“神社神 道”,是指以神社为中心的神道。换言之,是指 没有宗教理论或宗教教派基础的、以族缘或地缘 为基础、以神社为中心的崇敬祖先神、氏神、地 域神的信仰。日本几乎每个人口聚集地都至少有 一个神社。至今全国仍 有8万2千余家神社。这些 神社有的祭祀祖先(氏神),有的祭祀地域神, 有的祭祀专门保佑人们某一方面利益的神祗,如 农业丰收的稻荷神、保佑身体健康、生子繁衍后 代的神等。日本自古有“八百万神” 代的神等。日本自古有“八百万神”的说法 .
至2000年12月31日,日本共有佛教信徒9409万人, 2000年12月31日,日本共有佛教信徒9409万人, 其中天台宗系统348万人;真言宗系统1270万人; 其中天台宗系统348万人;真言宗系统1270万人; 净土宗系统1950万人;禅宗系统335万人;日莲宗 净土宗系统1950万人;禅宗系统335万人;日莲宗 系统1700万人;奈良佛教系统76万人;未加入横 系统1700万人;奈良佛教系统76万人;未加入横 向联合组织的所谓“单立宗教法人” 向联合组织的所谓“单立宗教法人”中的佛教信 徒(如创价学会等)3730万人。共有寺院等设施 徒(如创价学会等)3730万人。共有寺院等设施 85745处,神职人员204380人 85745处,神职人员204380人。 全日本佛教会是日本佛教界惟一的联合体组织, 下属团体达100余个。日本佛教在全国共有约8 下属团体达100余个。日本佛教在全国共有约8万 个寺院或布教所,分别属于各个宗派,其中 有 90%以上属于全日本佛教会及其下属的宗派、团体。 90%以上属于全日本佛教会及其下属的宗派、团体。

日本古代宗教信仰与神道教

日本古代宗教信仰与神道教

日本古代宗教信仰与神道教日本历史悠久,其古代宗教信仰与神道教是日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本古代,人们对于神灵的崇拜和信仰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这种信仰体系被称为神道教。

神道教起源于日本古代的原始宗教信仰,它强调与自然界的和谐与尊重。

日本人民相信,每一个自然物体都有灵魂,每一个山川、河流、树木、动物都是神灵的化身。

这种信仰体系使得日本人民对于自然界充满敬畏之情,他们相信通过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可以获得神灵的庇佑和保护。

在古代的日本,神道教的信仰与生活息息相关。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举行各种祭祀仪式,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例如,每年的春分和秋分时,人们会举行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仪式,以祈求丰收和平安。

此外,每个家庭也会在自己的家中设立神龛,供奉神灵,以保护家庭的安宁和幸福。

神道教的信仰也在日本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古代的日本,天皇被视为神灵的后裔,是神道教信仰的象征。

天皇作为国家的精神领袖,承载着神灵的意志和祝福。

因此,神道教成为了日本政治体系的一部分,与政治权力紧密相连。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社会逐渐受到其他宗教的影响,如佛教和儒教。

佛教的传入使得日本人民开始接受和崇拜佛陀的教义,而儒教的传入则使得日本社会开始注重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

这些宗教的影响渗透到了日本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与神道教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融合。

在现代的日本,神道教仍然是日本人民的主要宗教信仰之一。

虽然佛教和基督教等宗教也在日本广泛传播,但神道教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

许多日本人民仍然会参加神道教的仪式和活动,以表达对神灵的崇敬和敬意。

总之,日本古代的宗教信仰与神道教是日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和对神灵的崇拜,日本人民传承了古代的宗教信仰,并将其融入到现代的日本社会中。

神道教的信仰不仅是一种宗教,更是一种文化传统,它体现了日本人民对于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于和谐共处的追求。

日本宗教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日本宗教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日本宗教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日本是一个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国度,在这里,人们有着极其丰富多彩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

从传统的神道教到佛教、基督教等,日本各种宗教信仰在这个国度里相互交织着,为这个国家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文化魅力。

在日本宗教文化发展与传承的过程中,人们不断地探索着内在的价值和意义,使得这个国度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深邃和诱人。

一、神道教的发展与传承神道教是日本最古老的宗教信仰,它对于日本人来说,始终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神道教认为,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一种神秘的联系,它们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因此,在神道教的信仰中,人们认为神明是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而自然又是神明的体现。

在日本的神道教信仰中,有着许多的仪式和传统习俗。

比如,每年的正月十五日,人们就会举行“炉端祭”来祈求平安和健康。

此外,还有“神幸祭”、“帷子祭”、“除夜祭”等等重要的仪式和节日。

神道教的传承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本,神道教的信仰一直都是由家族或地区居民共同继承下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牢记神道的传统,积极地传承和发扬下去。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神道教的信仰一直都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传承力的原因。

二、佛教的发展与传承在日本,佛教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宗教信仰。

佛教是从中国和印度传入日本的,它在日本的发展历程中也经过了不少的演变和发展。

在日本的佛教信仰中,禅宗、真言宗、天台宗和浄土宗等各种宗派都有着不同的信仰方式和文化内涵。

在日本的佛教传承中,僧侣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将佛教的道理和信仰传承给后代。

在日本,许多的佛教寺庙都是由一个连续不断的家族或团体所管理和运营的,他们通过不断的修持和教育来推动佛教的发展和传承。

三、基督教等外来宗教的传入除了神道教和佛教之外,在近代以后,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外来宗教也开始传入日本。

虽然这些外来宗教在日本的本土化程度并不高,但是它们在日本的发展和传承过程中还是有着一些值得关注的特点。

日本企业文化和宗教信仰

日本企业文化和宗教信仰

日本企业文化和宗教信仰众所周知,企业文化一词是美国人提出来的,它的最早实践者却是日本人。

二战中日本国内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世人都以为它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不久便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当日本产品相继敲开世界各国国门,特别是电视、汽车等占领了美国大部分市场时,美国研究起日本经济发展的奥秘。

八十年代,美国学者纷纷发表文章,指出日本企业发展迅猛的原因在于日本企业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于是企业文化成了日本企业高速发展的首要原因。

本文尝试从宗教信仰这个角度对日本企业文化进行新的诠释,以便把握日本企业文化的实质。

与各国的企业文化相比,日本企业文化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就是日本企业文化最大的特点。

一、日本企业文化是由宗教和企业的发展决定的(一)日本企业文化的宗教现象与宗教发展有着很深的渊源在日本的宗教发展史上,儒教、佛教和日本的民族宗教神道对日本影响最大。

在5世纪前后和6世纪中叶,随着我国和日本的相互往来,我国各种文化和哲学思想传到日本,儒教和佛教也在此时传入日本。

这两种宗教对日本真正形成影响是在7世纪初,圣德太子为巩固对日本的统治,大力推广佛教,并以儒教、佛教教义为思想基础,颁布了“17条宪法“,从此在日本推行以两大宗教为主的"和"式统治。

神道是日本的土著宗教,最先是对自1/ 5然的崇拜,后来吸收了其他宗教的思想,形成以"忠"为代表的教义。

由于它提倡对国家、天皇的绝对忠诚而被指定为国教,对日本近代影响非常大。

因此日本在宗教上一开始就以多元体系为主,它并不象西方国家那样信仰主宰万物的"一神教",而是信仰无序列之分的"多神教"。

LoCaLHOST根据1981年日本的宗教统计,日本全国宗教教徒共达*****万人,是日本人口总额的1.8倍。

这点说明了-个问题,大多数日本人并不只信仰某-个宗教,他们信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宗教,由此可见宗教信仰对日本国民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一词是美国人提出来的,它的最早实践者却是日本人。

二战中日本国内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世人都以为它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不久便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当日本产品相继敲开世界各国国门,非凡是电视、汽车等占领了美国大部分市场时,美国研究起日本经济发展的奥秘。

八十年代,美国学者纷纷发表文章,指出日本企业发展迅猛的原因在于日本企业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于是企业文化成了日本企业高速发展的首要原因。

本文尝试从宗教信仰这个角度对日本企业文化进行新的诠释,以便把握日本企业文化的实质。

与各国的企业文化相比,日本企业文化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就是日本企业文化最大的特点。

一、日本企业文化是由宗教和企业的发展决定的(一)日本企业文化的宗教现象与宗教发展有着很深的渊源在日本的宗教发展史上,儒教、佛教和日本的民族宗教神道对日本影响最大。

在5世纪前后和6世纪中叶,随着我国和日本的相互往来,我国各种文化和哲学思想传到日本,儒教和佛教也在此时传入日本。

这两种宗教对日本真正形成影响是在7世纪初,圣德太子为巩固对日本的统治,大力推广佛教,并以儒教、佛教教义为思想基础,颁布了“17条宪法“,从此在日本推行以两大宗教为主的“和“式统治。

神道是日本的土著宗教,最先是对自然的崇拜,后来吸收了其他宗教的思想,形成以“忠“为代表的教义。

由于它提倡对国家、天皇的绝对忠诚而被指定为国教,对日本近代影响非常大。

因此日本在宗教上一开始就以多元体系为主,它并不象西方国家那样信仰主宰万物的“一神教“,而是信仰无序列之分的“多神教“。

根据1981年日本的宗教统计,日本全国宗教教徒共达20927万人,是日本人口总额的1。

8倍。

这点说明了个问题,大多数日本人并不只信仰某个宗教,他们信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宗教,由此可见宗教信仰对日本国民的重要性。

我国的儒教对日本的影响巨大,“仁、义,礼、智、忠、孝、和、爱“等伦理思想和日本“忠于大皇,拼死不憾“的神道精神从古沿袭到现代便形成了“忠““和“为代表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又利用宗教的形式得以实施。

日本企业家认为:人生两大需求是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为使人们的生活美满幸福,就要不断满足这两大需求。

物质需求通过大量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得以满足,精神需求则要依靠信仰。

当然,这里所讲的信仰并不能完全按西方的模式加以衡量,它可理解为一种追求、理想。

人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工作,作为工作载体的企业理所当然要负起这两大责任,于是宗教的痕迹在企业里随处可见。

(二)日本企业文化的宗教现象也是由日本企业的非凡发展过程决定的日本企业的现代化从明治维新开始,为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政府把大量的企业廉价卖给私人。

此时,武士阶级的特权也被废除了,大量的武土进入工商界,这些受神道思想和儒教教义熏陶的原武士一旦进入企业,就不可避免地给企业带来宗教的各种思想和习惯,作为治理阶级的资本家和般治理者很多本身就是武士出身,因此日本企业文化里包含有宗教色彩也就不足为奇。

其实在此之前,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工商界的宗教现象并不少见,只是到了此时因政府各种政策的作用,宗教影响才真正在企业间扩散开来,所以宗教和企业文化的真正结合是从此时开始的,这就是他们自称的“伦语加算盘“或“士魂商才“的企业文化。

日本企业文化与宗教的结合并不是某个企业家凭空捏造出来,它的出现是其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然性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也是其他国家不可能拥有象日本一样的企业文化的原因所在。

二、全面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宗教现象进行剖析作为企业文化神经中枢的经营哲学是企业家精神和宗教思想相互融合的产物。

经营理念、经营思想,经营哲学实质都是企业家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它是企业家治理的指导原则,通过它把企业的员工凝聚起来,形成共同的志向和精神动力。

企腹有诗书气自华业家日本的企业家把宗教思想融入到自己的经营哲学中,“产业报国、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和睦相处,上下一致“等思想正是和神道‘忠‘的思想和儒教的‘和“有着莫大的相似性。

在大多数日本企业的经营哲学中,绝对不会将“赚取利润“这个任何企业都必须达到的目标放在首位,相反,他们更多地是强调企业的责任一强调企业对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所负的责任.如松下电器公司就把“产业报国“放在第一位;丰田公司社训的第1条是:“上下同心协力,以至诚从事业务的开拓,以产业的成果报效国家“;日本TDK公司精神:“创造:为世界文化产业作贡献。

“日本企业家们在谈论企业目标、经营哲学时,与其说是产业者在发表经营心得,还不如说是一位宗教得道者在传教布道,他们的谈话布满了哲学思想,“企业生存目的,企业如何生存“这些现代治理问题经过他们的注解都提升成整个社会,整个人类的发展、生存的哲学问题。

企业有的企业直接将宗教问题导入企业的经营哲学中。

如丰田汽车公司就明确提出:“尊崇神佛,心存感激,为报恩感谢而生活“。

正是这种“感激““报恩“的思想,使企业员工的奉献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生产已不单单是满足个人物质生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能给员工这种精神上的满足。

由于日本宗教信仰上的多元体系和兼容性,日本员工对企业这种布满宗教色彩的思想也很轻易接受,反映到具体某家企业的经营哲学,则各种各样,没有统体现,但都以儒家的“和“,神道的“忠“为基础。

由于宗教的影响,导致了企业的经营哲学都以伦理思想为基础,再加上各个企业家的观点,到处开花结果,形成了仿如宗教的各种流派,而企业似乎是各种宗教,不过这只是局限在各个企业内部而已,我们把它称为“企业宗教现象“。

(二)企业企业日常的各种活动深受宗教的影响除经营哲学之外,日本企业日常的一些常规活动也带着浓厚的宗教色彩。

在松下王国里,它的每家公司都设有个神社,专门用来供奉神灵,公司的高级职员每周都要来这里,由主持神社的和尚给他们讲法,使他们净化心灵,更好地执行公司的有关命令。

员工作为松下创始人的松下幸之助被誉为“经营之神“,他一生中最尊重的顾问就是个和尚,通过各种宗教活动,企业民宗教的各种教义、精神和企业的巧妙结合起来,然后灌输给企业员工,使他们相信工作目的并不只是为了个人和社团,更多地是追求人类生活的共同幸福。

企业家在企业家的言词里,处处体现着种“因果报应““顺应同化“的宗教精神,他们用这种布满灵性的宗教手法来解释企业与社会、员工与上司以及员工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人与人之间必须以“仁爱“的态度来相处,企业企业发展以人为主,贯彻这种人本主义就是“和“的精神。

利用宗教活动,企业家很好地协调了企业治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把下属的思想引到他们所希望的境界,从而在治理层内部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避免了企业的内耗。

员工朝会、晚训、社歌等可谓日本治理方法上的一大特色,在公司天天上下班前的20分钟里,所有员工都必须集中一起高唱社歌,背诵社训或检查自己的过失。

他们深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所有员工心灵的一致。

更加令人惊异的是,他们真的做到让每个员工就同个问题作出完全相腹有诗书气自华同的回答,而且这是他们所达成的“共识“。

据说无论你问松下公司的任何一个员工,他们公司生产什么?他们都会致回答说:“我们公司是培训人才兼生产电器的公司。

“可见他们对人才的重视和对公司经营哲学的执著追求。

这些和佛教和尚天天敲钟念佛,基督教徒的祷告样,在天天不断地重复强调之下,每个人都不知不觉地被潜移默化了。

总结日本企业就像一个个的宗教,都具有自己的宗教思想,企业最高领导者就是教主,他为实施自己的教义,不断向他的教徒传播他的经营哲学,企业员工则是一群宗教的狂热信徒,为维护他们的信仰,可以舍身取义,因此日本企业能够取得令人难以想象的成绩来。

(三)员工日本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布满宗教气氛为使员工能更好地接受企业的经营哲学,成为企业集团的一份子,日本大多数企业从员工进入公司就开始进行精神上和技能上的培训,但最重要的是使员工在思想上和企业融为体,这就是所谓的“咨询制“,和田加津是日本八佰半集团的创始人之一,她为了使“成长之家“(实际上是日本一种宗教)的思想能在企业员工内深植,曾以67岁高龄亲赴新加坡对新员工进行培训,而引起宗教上的纠纷,差点导致员工的罢工。

日本的雇佣制度采用终身雇佣制,他们从大学刚毕业或刚踏上社会的青年人中间挑选,然后通过各种考验,选择合适人才,被录用的人将在这个企业里工作到退休为止.只要他们喜欢,可以一直工作到死。

有些大企业设立专门埋葬本企业员工的墓地,他们把死去的员工埋葬在灵塔下,在节日里企业的领导和员工一起到墓地举行大规模的宗教仪式,以表示对死去员工的缅怀之情,同时也是对新员工进行现场教育,使他们更忠于企业。

总结由以上分析可知,日本企业文化和宗教信仰的结合,是日本传统文化和现代治理方法相结合的个重要体现。

从一定程度上说,没有宗教信仰就没有日本企业文化,宗教信仰是日本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人们精神上所带来的凝聚力、向心力是任何其他形式很难达到的,这种精神上的作用反过来也促进了物质上的发展。

从唯物论的角度来说,日本企业文化上的这种宗教思想只不过是一种形而上学或唯心论,它强调精神、心灵的重要性而把物质放在次要地位,但对日本这个“大和“民族而言,它有着非凡的作用。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宗教信仰仍然是日本企业文化的重要因素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腹有诗书气自华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