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八大山人简介
八大山人的介绍

八大山人的介绍八大山人,字士干,号八大山人,原名徐澹,是明代末年至清代初年的文学家、书画家。
八大山人以山水画闻名于世,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和诗词家,他的作品以自然主义和清新淡雅的风格著称。
这篇文章将对八大山人的生平事迹、艺术作品和影响力进行介绍。
八大山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出生于江苏高邮,本姓徐,后改姓唐。
他从小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山水画。
八大山人幼年生活在江南水乡,这里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也让他从小就对山水之美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他师从于画家黄道周,受到了良好的艺术教育,并且努力模仿和掌握传统绘画技法。
八大山人的画风受到了明代画家文征明和仇英的影响,但他又在他们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深入探索了山水画的表现手法,不拘泥于传统的规矩,追求个性化和艺术自由。
八大山人善于用墨色表现自然界的景色,他擅长运用疏密有致、潇洒自然的笔触,将山与水的变幻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他独特的山水画风。
八大山人的山水画作品以意境深远、笔墨濡湿和形象具象为特点。
他善于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揣摩,用简洁的笔墨勾勒出山川河流的轮廓,同时又能穿插细节描绘出山水中的景物和动物。
他喜欢画石、水、云,尤其擅长描绘奇石和怪石。
他的画作常常给人一种超脱尘俗、悠然自得的感觉,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除了山水画,八大山人还涉猎书法和诗词。
他的书法以行草为主,字迹工整、流畅。
而他的诗词作品则以自然风景和山水为题材,以深沉含蓄、简约优雅著称。
他的诗词作品自成一派,被誉为"八大山人诗"。
他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当代学者和后世人的高度评价,并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八大山人一生追求自由和独立,崇尚自然和自然之道。
他避开了世俗的纷扰,选择退隐山林,过上了隐居生活。
他的隐逸生活以及他的独特艺术风格,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位独特的艺术家和文人。
八大山人的艺术作品在当时就受到了一定的赏识,但是在他的晚年才真正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认可和赞美。
朱耷简介

八大山人是指?朱耷(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画家,明朝宗室。
号八大山人,又号雪个、个山、入屋、驴屋等,入清后改名道朗,字良月,号破云樵者,汉族,南昌(今属江西)人。
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
绘画以大笔水墨写意著称,并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
在创作上取法自然,笔墨简炼,大气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
朱耷以绘画为中心,对于书法、诗跋、篆刻也都有很高的造诣。
在绘画上他以大笔水墨写意画著称,并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
在创作上他取法自然,笔墨简练,大气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
三百年来,凡大笔写意画派都或多或少受了他的影响。
清代张庚评他的画达到了“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的境界。
他作画主张“省”,有时满幅大纸只画一鸟或一石,寥寥数笔,神情毕具。
他的书法具有劲健秀畅的气格。
篆刻形体古朴,独成格局。
朱耷在形成自己风格的发展过程中,继承了前代的优良传统,又自辟蹊径。
他的花鸟画,远宗五代徐熙的野逸画风和宋文人画家的兰竹墨梅,也受明林良、吕纪、陆治的技法影响,尤致意青藤白阳的粗放画风。
他的山水画,远尚南朝宗炳,又师法董、巨、米芾、倪、黄以至董其昌等人的江南山水。
在书法方面,他精研石鼓文,刻意临写汉、魏、晋、唐以来的诸家法帖,尤以王羲之的为多。
八大山人画风豪迈沉郁,笔墨简朴雄浑,书法线条狂放不羁,恣纵奇古,以其简约、概括、夸张、变形的水墨大写意,为中国绘画艺术进一步向前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既体现了明末清初的时代风貌,又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度。
马未都先生在解释朱耷画中动物喜欢“翻白眼”,是因为朱耷在表达对清朝政府不满和仇视的情绪,以及对明朝的怀念,我认为未必是这样,也可能朱耷承袭了瓷器中鱼的形态,而未必是表达某种情绪,先生也是猜测,我也是猜测,因为没见过朱耷本人,所以我们谁也没有问过他,为啥“翻白眼”?。
八大山人研究

八大山人研究八大山人(公元1697年-公元1765年),原名朱耷,字少云,号临安,浙江绍兴人,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
八大山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人画艺术家之一,以山水画和花鸟画著称,被誉为“明末清初第一山水名家”。
一、八大山人的生平简介八大山人出生于绍兴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好学,喜爱文学和绘画。
他辍学后专攻绘画,对明代画家文徵明、沈周等人的作品十分推崇,努力模仿他们的技法和风格,并加以发展。
八大山人的画作形式独特,注重意境的表达,以个性鲜明的笔墨风格和独特的构图手法著称。
同时,他还擅长书法,字迹瘦劲有力,自成一体。
八大山人一生好古,热爱自然,常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画题,以’‘心境自在’’为画风,力求表现出自然景色的宁静和生动。
他善于运用水墨的变化和淡墨的渲染,将自然景观与心灵感悟相结合,使人物、山水和墨色达到完美的统一。
二、八大山人的艺术特色1. 极具个人风格的画作八大山人的画作以其个性鲜明的笔墨风格而著称。
他独特的笔墨运用和构图手法凸显了他的独到才华和独特的审美观。
他以极简主义的方式表现自然景色,不拘泥于传统的写实手法,而是更注重意境的表达。
他的笔墨简练而不失细腻,让观者在简约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2. 深入人物心灵的刻画八大山人擅长通过山水画和花鸟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悟。
他的作品往往融合了他的思想和情感,通过绘画来表达自我对大自然和人生的理解。
观赏八大山人的画作,可以看到他对自然的深入思考,以及对人性情感的体悟和描绘。
他的作品给人以深远的思考和触动,让观者在无言的画作中感受到心灵的共鸣。
3. 简约而不失精深的画风八大山人的画风非常简约,以极少的笔墨展现了丰富的表情和情感。
他善于用笔墨的变化表现自然景色的变幻和生动,同时又能通过线条和墨色的运用刻画人物形象和情感状态。
八大山人的画作展现出了画家自在自得的艺术风格,同时也融入了他对自然的深入思考和对心灵的感悟,这使得他的画作在艺术上具有独特而深远的意义。
八大山人的绘风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八大山人的绘风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八大山人(公元1626-1705),名王日休,字觉民,号八大山人,清朝杭州府桐庐人,是中国明末清初时期著名的文人画家。
他以擅长山水画著称,八大山人的绘风格独特,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一、八大山人的绘风格八大山人的绘风格可以概括为“壮丽奇绝、自由洒脱”。
他对山水的表现充满了豪放、奔放的气息,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首先,八大山人的作品注重奇特之处。
他喜欢表现山水的险峻和壮美,经常选取险峻的山脉和深邃的峡谷作为画面的主题。
他的画笔流畅而奔放,用墨浓淡相间,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其次,八大山人的作品自由而洒脱。
他对传统的画法不拘一格,喜欢自由发挥,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去描绘山水之美。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一些与传统山水画不同的元素,如画面中的小人物、树木和建筑物等,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最后,八大山人的作品充满了诗意。
他擅长书法,经常在画作中配以自己的诗句,使画作更加意境深远,情感丰富。
他的绘画与文学结合,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使人赏心悦目。
二、八大山人对后世的影响八大山人的绘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画坛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八大山人的创作理念开拓了传统山水画的思路。
他以自己独特的画风打破了传统山水画的固有模式,追求个性和自由,使得中国山水画发展出多种风格和形式,丰富了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力。
其次,八大山人的作品启发了后世画家的创作。
他的奔放风格和诗意表现影响了许多后来的画家,如黄宾虹、齐白石等,他们在八大山人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和创新,使得中国画艺术不断更新。
最后,八大山人的艺术追求也影响了后世文人的审美趋向。
他的作品注重个人情感和表达,强调文人的独特个性和审美追求,引导了后世文人的艺术观念,对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总结起来,八大山人的绘风格独特,充满奇特之处,自由而洒脱,充满诗意。
他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画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他的艺术追求和创作理念成为后世画家的借鉴和启发,同时也影响了后世文人的审美趋向。
八大山人——朱耷

笔简形具 构图险绝
格调简淡
现在对八大山人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 近年来,八大山人的书画作品也成为海内外 收藏家的关注重点,如今,南昌市郊的青云 谱道院是享誉世界的八大山人纪念馆。198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八大山人列为“中 国十大文化艺术名人”。他的画作构图缜密、 意境空灵,笔简意赅、引入入胜。一幅《竹 石鸳鸯》曾拍出1.187亿元,
孔雀名花雨竹屏,
竹梢强半墨生成;
如何了得论三耳, 恰是逢春坐二更。
诗中“三耳”的典故出 自《孔丛子》里所记的 “臧三耳”。臧是个奴 才,奴才的本性是:逢 迎拍马、唯命是从和告 密他人,所以比平常人 要多一只耳朵。 “坐二更”更是直 截了当地讽刺奴才的。 当年康熙下江南巡行之 时,这些官员纷纷来接 驾,本来皇帝是五经天 才到,他们二更时便早 早赶在那里等着皇帝的 到来。
秋 花 危 石 图
雪个精神,天空壑古,“孤” 不同流合污,孤高傲岸。
八大山人花鸟画的特点
1.最突出特点是“少”,一是描绘的对象少;二是塑造对象时用笔少。
2.形象的塑造。八大的花鸟造型,不是简单的变形,而是形与趣、与 巧、与意的紧密结合 。
3.布局,充分利用空白,即前人所谓“计白当黑”。在恰当的位置题 款和押印。
竹 石 鸳 鸯
谢谢观赏!
清代官员中顶戴“三 眼花翎”者是高等级 的官。花翎是皇帝赏 赐的,画中孔雀只有 三眼花翎,用来影射 那些只晓得奉承溜须 的高官,说他们是奴 才。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最能说明他 以物喻人的个性化的刻画手法。
古 梅 图 轴
梅花画里思思肖,
和尚如何如采薇
眠 鸭 图
荷 花 翠 鸟 图
孤 鸟 图 轴
八大山人--朱耷
耷
十九岁
八大山人

四僧中,有朱耷,号山人,称八大;
奇特字,合辛辣,哭无泪,笑欲哑。
绘残山,写剩水,抒伤感,无艳媚;
画八哥,眼睛大,用白眼,观天下。
画鸳鸯,冷如霜,画小鱼,善夸张;
模样怪,眼睛方,品格坚,富反抗。
清代著名画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八大山人是他名号之一。他生于1626年,卒于1705年,为明朝皇族江宁献王朱权的后裔,是第九世孙。19岁时国破家亡,心情悲愤,便装哑扮傻,在门上贴个大哑字,不与人语。23岁在奉新山出家为僧,由于长期积忧抑郁,遂患颠狂之疾,颠态百出。
八大论画八大的诗文还反映了作为文人画家对绘画的见解和追求。“击碎须弥腰,折却楞伽尾。浑无斧凿痕,不是惊神鬼。”诗的中心题旨,显然是落在“浑无斧凿痕”上。凡作画,笔墨自然,形象生动,没有纵横造作习气,这就是达到无斧凿痕的妙处。 以上所举之例大略地表明山人对“外师造化”的基本看法。有诗自云:“高挥大抹惹寒烟,果实飘香道自然。”
八大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在明末清初,以“四王”为首的摹古风气笼罩了整个画坛,八大山人能够不务时尚,自树一帜,创造出超越前人楷模、具备鲜明特色的减笔画风,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意义,可说是自徐渭以后又一座文人画高峰。画史所载“江西画派”以八大的个性、创造性、时代感,为其首领是当之无愧的。近人潘天寿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说:“石□开金陵,八大开江西,石涛开扬州,匹马驰驱,各有奇径。”
八大山人,籍贯盱眙的绘画大师

八大山人,籍贯盱眙的绘画大师八大山人,名朱耷(1626—约1705),清初画坛巨匠,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
宁献王改封南昌后,后裔散居江西各地,共分宜春、临川、弋阳、石城、乐安、瑞昌、钟陵、建安等八个支系,八大山人属于弋阳分支。
八大山人笔下的山水多为残山剩水,一派荒寒萧索;花鸟则怪异冷峻、一派凄凉,寄寓了深切的身世感伤和亡国悲痛。
他有一首题画诗说自己的画“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
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点出了他独特的绘画艺术特色和思想情感。
近年来,一本流落到美国的宁献王朱权家族的家谱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这部家谱就叫《盱眙朱氏八支宗谱》。
称“盱眙朱氏”,含义十分明显,表明其祖上来自盱眙。
这部家谱首记“朱氏盱眙始祖,明太祖元璋”,再记“江西八支始祖,宁献王权”,可见包括朱元璋、朱权及八大山人在内的明朝宗室朱氏的祖籍的确是盱眙。
《明史》称盱眙为“帝里盱眙县”,意思为皇帝的家乡,是有充分根据的。
在明朝早期,盱眙百姓沾朱皇帝的光,享受缴纳半税的优厚待遇,每逢新年还要派一位代表赴京朝贺,朱皇帝亲自接见,浓浓乡亲由此可见一斑。
顺治二年,清军入赣,江西盱眙朱氏后裔遭到残酷屠杀。
《盱眙朱氏八支宗谱》记载说:“明祚式微,改姓易氏,匿迹销声,东奔西走,各逃生命”,宁王府一夜之间九十余口惨遭杀害。
八大山人仓皇逃至荒野避难,瞬间从贵胄沦为贱民,亲历国破家亡的劫难。
为了生存,他被迫遁迹空门,薙发为僧,专攻书画,遂自成一派,成为清初“四大画僧”之首。
(载2013年9月8日《淮海晚报》》)有学者认为八大山人致死也从未在江西或南昌落籍。
这一点,我们不仅可以从后人修宗谱仍然按照朱元璋安徽凤阳的籍贯而冠以《盱眙八支宗谱》(盱眙原为安徽凤阳府,后划归江苏省,现为江苏所属)的做法中看出来,更可以从八大山人以局外人的态度,来对待江西人的一首诗中找到答案。
诗曰:“江西真个俗,挂画挂四幅,若非春夏秋冬,便是渔樵耕读。
八大山人

猫蝶图
• 总之,无论是从八大绘画的审美趣向亦或 绘画题材,还是绘画的笔墨中,我们都可 以感受到禅的影子。
四、小结
• 八大山人怀着国破家亡的痛苦心情,借花鸟, 木竹,山水来抒发对满洲贵族统治者的不满 和愤慨,表现他那倔强傲慢的性格可谓是 “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但同 时,八大的艺术又深受禅宗的影响,简远淡 真,禅味黯然。他留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对人 生的思考,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我们对八大 的敬慕之情依然长存于心,他的画也必将流 传千古。
二、怪
• 1)怪石头
• •
2、鱼 他笔下的鱼很独特,鱼眼的变化十分丰富, 一般在鱼头的中部一笔或者两笔画成大圆 圈内靠上点上有力的黑圆点,或是在鱼头 的笔墨皴擦过程中留下圆的空白,再点睛, 从而通过眼睛的大小与眼眶的变化以及黑 白对比产生不同的效果。而眼睛的整体比 例与鱼的整体比较,又具有极度的夸张性。 《鱼石图轴》、《鱼图轴》及《鱼图》等 都是这方面的力作。
• 3、鸟 • 他画面上的鸟或鹿、猫之类的动 物,不是站在危石就是站在枯枝 之上,被枯枝残叶和败花压在头 上,让人窒息。他对鸟眼睛的处 理,夸张而奇特,眼眶很大甚至 变成方形,而黑眼珠却点在眼眶 上沿,同样显示出白眼向人的神 态。
《荷花小鸟图》
• 《牡丹孔雀图》 讽刺意味最具典 型。画中题诗曰 “孔雀明花雨竹 屏,竹梢强半墨 生成。如何了得 论三耳,恰是逢 春坐二更。”
• 柄长而荷高 • 有种凋零之 感 •与怪石长在一 起。 • 仿佛是在陆地 上的荷花,显 得很怪异。 • 格格不入的感 觉
• 石 涛 • 墨 荷 图
• 4、造险 • 传统中国画讲究造险化险,八大山人的 构图则纯粹是在造险,如《松鹿图》中, 鹿在画面中无转身之余地,让观众为之 揪心,这鹿的处境与八大山人的命运又 何其相似,这可以看出他在构图营造时 的良苦用心。在其作品中,通过鱼、鸟、 荷、松、石这些对象异乎寻常的安排与 组合,构图险怪,大开大合,黑白相映, 纵横驰骋,表现出离奇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名画家八大山人简介
八大山人是朱耷的号,朱耷是明末清初的画家,并且被誉为一代宗师,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八大山人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大山人,本名朱由桵,又名朱耷,字雪个,号个山、驴屋八大山人等,江西南昌人,是明末清初有名的书画家,也是画坛“四僧”之一。
八大山人的祖父和父亲都擅于书法和绘画,对他也是细心地教导,因此朱耷对绘画、书法从小耳濡目染,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八岁的时候就能自己作诗,十岁左右便能画山水画,从这可以看出朱耷极其聪慧。
明朝灭亡之后,他削发为僧,不想与清朝有任何的瓜葛,更是以明朝遗民自居,更不愿接受清朝的施舍与恩惠。
八大山人对山水画和花鸟画有很高的领悟能力,他的画苍劲有力、笔触豪放,与自己孤傲、冷峻的性格又相之辉映。
画里的鸟、鱼、草、虫形象逼真,鸟和鱼的眼睛向上,来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表达他对现世的不满。
画中的鸟,展翅欲飞,翅膀扑闪有力,同时体现出他想要冲破现世的枷锁。
八大山人除了对绘画有很大的成就外,对诗文写作也有自己的独家见解。
他的诗文以神秘、幽深而著称,令人十分费解,不知所云。
在他还在为僧之时,他的诗文大多借书来表达自己高尚的人品以及自己的遗民思想。
但在他改为做道士之后,所作的诗文更显成熟,大胆而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
八大山人的作品八大山人朱耷的一生充满悲愤和孤寂,所以他的
书画中包含了他复杂的情感。
八大山人朱耷现存世作品有《孔雀竹石图》、《孤禽图》、《眠鸭图》、《猫石杂卉图》,以及《荷塘戏禽图卷》、《河上花并题图卷》、《鱼鸭图卷》、《莲花鱼乐图卷》、《杂花图卷》《杨柳浴禽图轴》、《芙蓉芦雁图轴》、《大石游鱼图轴》、《双鹰图轴》等,书法作品有《临兰亭序轴》、《临“临河叙”四屏》。
八大山人朱耷的作品十分受欢迎,他的《竹石鸳鸯》在2010的成交价已达1.187亿。
《杨柳浴禽图》是八大山人晚年的作品,能够从画中看出八大山人朱耷的一种与世无争的心境。
八大山人朱耷出生的年代让他背负了太多悲痛,在这个末路王朝子孙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充满生命意识的艺术世界。
在中国绘画史上,能如此得心应手运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的痛苦和意识的画家是在少有。
八大山人朱耷虽然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以自身的魅力,在艺术领域留下了他的印记,是在令人敬佩。
八大山人的画多少钱八大山人的画主要以山水、花鸟、石等水墨画著称,那么这些画在如今的拍卖市场中又能卖出一个怎样的价格,在对拍卖的视频、记录等相关资料进行查阅之后,发现八大山人的画的价值如此之高,而且拍卖作品的成交率也非常高,下面来看一下具体的情况。
近几年来,有超过20件的绘画作品超过百万元,甚至超过千万元,使得人们对八大山人的绘画作品充满着极大的好奇心,都想亲眼目睹它的真身。
他的画虽多处取法与其他画家有相似之处,但是他的画又有别于其他的画家,整幅画形象夸张生动,笔法充满灵性,技艺
精湛又显得稀奇古怪,把人带入一个空灵神秘的世界。
2004年以484万元拍出了八大山人“鱼”的作品,此作品中的鱼画法精美、精神饱满,有种跃然于纸上的感觉。
本来估价是100-150,结果却以如此高的价格卖出,这还是中国到目前为止拍卖出最有价值的一条鱼。
另外,八大山人的绘画作品构图缜密,特别喜欢留白的方式。
2008年在北京瀚海拍卖会上一幅“孤禽图”以440万元的价格成交,一张偌大的白纸上,却只有一只小鸟,形成的反差之大,让人不禁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