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知名画家简历
中国国画大师(22位)

中国国画大师(22位)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书画同源”是中国书画家的独得之秘,它的内涵幽远深邃,它使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中国之睿智运于虚,外国之聪明寄于实”(左宗棠语)。
证之书画,斯称至言。
这就使中国画具有了一个突出的特点:画上题诗或题字,使诗、书、画汇合成一个艺术整体,给人以更加丰富的美的享受。
所以一般学国画之人也都要学书法。
在中国画坛上,有很多的国画大师,他们的书法水平也具有相当的艺术造诣,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气象。
齐白石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
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自号。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绘画师法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其书法广临碑帖,历宗何绍基、李北海、金冬心、郑板桥诸家,尤以篆、行书见长。
诗不求工,无意唐宋,师法自然,书写性灵,别具一格。
其画印书诗人称四绝。
一生勤奋,砚耕不辍,自食其力,品行高洁,尤具民族气节。
齐璜是一位木匠出身而又诗、书、画、印无不卓绝的大艺术家,在艺术上的经历很有传奇色彩。
对这四绝,他自认为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
张大千张大千(1899~1983),原名张正权,又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省内江市人。
其二哥张正兰,即是著名的画虎大师张善子。
他们的画室名“大风堂”。
张大千的一生,才华横溢,极富传奇,建树甚伟,贡献极巨,声名遐迩。
张大千曾广泛学习唐宋元明清中国传统绘画,尤得石涛等大师神髓,被国内外艺坛称为“当代石涛”。
中国著名画家

中国著名画家
中国有许多著名的画家,他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才华横溢的绘画技巧,在艺术界享有盛誉。
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中国画家。
1. 张大千: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
他擅长山水画和花鸟画,在创作中融入了西方绘画技巧。
他的作品以写意的笔法和独特的色彩运用而闻名。
他的艺术作品展示了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艺术的结合,被誉为中国画坛的一代宗师。
2. 任伯年:任伯年是20世纪中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画家之一。
他以花鸟画和人物画闻名,作品风格独特,兼具写实主义与写意主义的特点。
他的画作细腻而精细,色彩鲜艳而生动,展现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观察。
5. 詹宏志:詹宏志是21世纪中国年轻一代的杰出画家之一。
他的作品充满了创新精神和想象力,风格多变,表现力强烈。
他善于通过色彩和线条的运用,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他的画作以花鸟画和人物画为主,呈现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艺术风格。
这些中国著名画家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才华横溢的绘画技巧,在中国画坛和国际艺术界取得了极高的声誉。
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展现了现代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
这些优秀的画家通过自己的创作,丰富了中国现代艺术的内涵,为中华民族的艺术创造做出了重要贡献。
世界著名画家的简单介绍

世界著名画家的简单介绍
以下是一些世界著名画家的简单介绍:
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多产艺术家、科学家和发明家,作品包括《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艺术家,以壮丽的雕塑和壁画而闻名,代表作有《圣母子像》和《创世纪》。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以独特的笔触和鲜艳的色彩表达情感,代表作包括《向日葵》和《星夜》。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法国印象派画家,注重捕捉光线和自然景观的变化,代表作有《睡莲》和《印象·日出》。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法国雕塑家,以其逼真的人物雕塑和动态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代表作包括《思想者》和《接吻》。
帕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西班牙现代艺术家,对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进行了革新,代表作有《亚娜·加维拉》和《基督受难》。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美国艺术家,代表着波普艺术运动,善于运用大
众文化符号和图像,代表作有《浓汤》和《玛丽莲·梦露》。
这只是一小部分世界著名画家的简单介绍,每位画家都有独特的风格和贡献。
他们的作品对艺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后世的艺术家们树立了榜样。
美术画家简介

美术:近代画家1、齐白石:(1863─1957)。
湖南湘潭人。
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代表作:是《虾》、《八骏图》、《蛙声十里出山泉》,<祖国万岁>,<八哥>,<荷花蜻蜓>贡献有:开拓了国画的题材,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都入了画。
使国画更加平民化。
其画以为根基,开掘民间传统,探讨雅俗结合,为传统注入了蓬勃生机,风格刚健鲜活、诙谐幽默。
且诗书画印兼能,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齐白石2、徐悲鸿:(1895-1953年),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汉族,江苏宜兴人。
代表作:《奔马图》、《桂林风景》、《黄山》、《风景》、《小孩》、《静物·水果》。
贡献有:徐悲鸿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搏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
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
徐悲鸿3、张大千:(1899年~1983年),四川内江人,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
中国近代著名国画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书法家﹑文学家﹑收藏家等,代表作:《爱痕湖》《》《四屏大荷花》贡献有:他以其深厚的文化学养以及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成为海内外知名的文化名人。
在20世纪的中国画家中,张大千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其画意境清丽雅逸。
他才力、学养过人,于山水、人物、花卉、仕女、翎毛无所不擅,特别是在山水画方面具有特殊的贡献:张大千4、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代表作:《长江三峡》、《》、《》、《黄山松》、《的故乡》贡献有:吴冠中是现代的代表画家之一,他为的传承、发展、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
长期以来,他不懈地探索东两种的不同美学观念,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
吴冠中5、吴作人:(1908—1997),安徽泾县人,是我国当代上承前启后的一代杰出的和美术教育家。
中国著名画家

中国著名画家中国有许多著名的画家,他们不仅在绘画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中国一些著名画家的简介。
1. 张大千(1899年-1983年):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最有名的画家之一,擅长绘制山水、人物和花鸟等各种题材。
他对传统绘画技法和意境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开创了中国新水墨画的先河。
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2. 齐白石(1864年-1957年):齐白石是20世纪中国最知名的花鸟画家之一,他的作品精细入微,富有生动感和艺术表现力。
他以勾勒出花鸟的灵动之态而著称,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潘天寿(1897年-1969年):潘天寿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山水画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壮美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山水意境而闻名。
潘天寿通过传统线描和水墨技法,创造出细腻、流畅的山水画风格,使他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山水画的代表人物。
4. 黄宾虹(1865年-1955年):黄宾虹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他以创造性地结合中国传统水墨画和西方绘画技法而著名。
他的作品中既有西方光影处理的表现手法,又融入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和传统元素,塑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5. 施葆端(1873年-1944年):施葆端是中国近代宫廷画家,他是清宫专门绘制花鸟画的官方画家之一。
他的作品以细腻、精细的画风见长,对于宫廷花鸟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6. 吴昌硕(1844年-1927年):吴昌硕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山水画家和篆刻家,他以绘制湖光山色和勾勒出中国传统山水之美而著名。
他擅长运用浅淡的水墨技法,表现出悠远、宁静的山水意境,堪称中国艺术界的瑰宝。
这只是一小部分中国著名画家的简介,他们的作品无一不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创造力,为中国艺术界开辟了新的道路,使中国绘画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中国当代十大画家及代表作品欣赏

中国当代十大画家及代表作品欣赏吴冠中作品1、吴冠中(1919—2010),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
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
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
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
文学代表作有《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赵无极作品2、赵无极,华裔法国画家。
1921年2月13日生于中国北京。
童年在江苏南通读书,并学习绘画。
1935年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林风眠。
1948年赴法国留学,并定居法国。
在绘画创作上,以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和油画的色彩技巧,参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意蕴,创造了色彩变幻、笔触有力、富有韵律感和光感的新的绘画空间,被称为“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
现为法兰西画廊终身画家、巴黎国立装饰艺术高等学校教授,获法国骑士勋章。
曾在世界各地举办160余次个人画展。
2013年4月9日下午,赵无极因病医治无效在瑞士沃州逝世,享年92岁。
丁绍光大型壁画《美丽的西双版纳》3、丁绍光,1937年生于陕西。
196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962-1980年,任教于云南艺术学院。
1979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制作大型壁画《美丽、丰富、神奇的西双版纳》,同年出版《丁绍光西双版纳白描写生集》。
1980年七月,赴美定居。
自1986-96年在世界各国举办个人展400次以上,作品收藏遍及五十个国家及地区。
著名美籍华人画家。
现定居美国加州洛杉矶。
杰出的现代艺术家,11岁时就显示出不凡的创造力和才华,开创出闻名中国画坛的“现代云南画派” 。
范曾泼墨写意国画作品4、范曾(1938.7.5-),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中国当代大儒、思想家、国学大家、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
中国著名画家

中国著名画家
中国有着悠久的绘画传统,自古以来就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画家。
他们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在绘画领域中广受赞誉,被誉为中国画坛的宝贝。
在这些杰出的画家中,有些人因其才华横溢而享誉中外,成为中国著名画家。
下面就来介绍一些中国著名画家。
张大千(1899-1983)
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的巨匠,被誉为中国当代最伟大的水墨画家。
他工力笔墨,画风豪放洒脱,擅长以泼墨写意的技法表现山水和花鸟。
张大千的作品深受古代名家的影响,但他又有自己的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代表作品有《千里江山图》、《将军台图》等,被誉为中国画坛的杰作。
张大千的艺术成就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推崇,也受到国外专家和收藏家的高度评价,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齐白石(1864-1957)
齐白石是20世纪中国画坛的又一传奇人物,他以其横溢的才华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画坛的代表人物。
齐白石的绘画风格独特,既有写意中的豪放俊朗,也有工笔中的精细细腻,他的作品多以山水、花鸟为主题,笔墨淋漓尽致,造型精湛无比。
齐白石的代表作有《溪山行旅图》、《白果图》等,被誉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齐白石深受民间的喜爱和收藏家的追捧,成为中国画坛的一代宗师。
以上介绍的几位中国著名画家都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巨匠,他们以其卓越的绘画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画坛的宝贝。
他们的作品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和收藏家的追捧,也受到国外专家和艺术家的高度评价,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耀眼明星。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欣赏中国的绘画艺术,让中国的传统绘画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
中国著名画家

中国著名画家
中国有许多著名的画家,他们的作品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成为中国艺术的瑰宝。
以下是一些中国著名画家。
郑板桥(1693年-1765年)是清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以崇尚自然、具有广阔山水意境的作品而闻名。
郑板桥擅长绘制细腻的柳树和江河流水,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山水情怀,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的巅峰之作。
齐白石(1864年-1957年)是中国现代画坛的泰斗级人物,他的作品以艳丽夺目的色彩和强烈的个人风格而著称。
齐白石的作品主题广泛,包括花鸟、山水、人物等,他以写意的精神和自由的笔墨展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观念。
他的作品《鹤鸣洞》、《虾》等被誉为中国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徐悲鸿(1895年-1953年)是中国著名的现代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是中国艺术教育改革的倡导者和实施者之一。
徐悲鸿擅长绘制人物画,他的作品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社会风貌为特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他的作品《奔马》、《图万寿康宁》等被誉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精品。
吴冠中(1919年-2010年)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画家和艺术教育家,他是中国艺术协会的创始会员之一。
吴冠中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新的观念在中国艺术界崭露头角。
他的作品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具有强烈的对比和冲击力而著称。
他的作品《三峡》、《祥云》等被誉为中国现代艺术的代表作品。
这些著名的画家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们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中国文化和传统,也展示了他们个人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
他们的艺术成就不仅享誉国内,也受到了世界各地的赞赏和认可。
他们的作品将会继续激励后人,为中国艺术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尚扬尚扬,(1942.11—),四川开县人。
擅长油画。
1965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1981年毕业于本院油画研究生班。
历任湖北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北分会副主席,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所长。
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华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会员。
作品参加全国历次重要学术性大展,曾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湖北省六届美展金奖、首届中国油画年展荣誉奖、广州艺术双年展学术奖、首届当代艺术学术邀请展贡献奖。
作品曾参加英国、法国、瑞士、德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及港、澳、台地区举办的国际艺术展,并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意大利雷维内皇宫青年博物馆、国外艺术机构及国内外私人收藏。
在当今中国画坛,尚扬先生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画家之一。
他潜心于艺术语言的多元化尝试和精神层面的深度发掘,以顽强的前卫探索、坚实的艺术功力,醇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创作出一系列优秀的表现主义作品。
尚扬的艺术观念建立在坚实的视觉基础上,在从容大度的视觉图像构成中,蕴含着令人品味的人文内涵。
他的作品既保持了抽象性的内在张力,又不乏即兴式的轻松与幽默,乃至涂雅艺术似的天真稚拙。
画面中那种异样的原始、单纯、净化的美,升华出中国文人画式的洒脱、大气。
尚扬的作品既有精神的表达又具语言的魅力。
我们从中不仅读到了画家哲学式的思辩、文化批判的勇气和精神的追求,也读到了他的艺术观及美学思考。
尚扬艺术以其题材选择上的自由无度,构图组合上的出奇制胜,色彩调度上的严谨华贵,思绪与情感上的曲折跌宕,展示了它的无限风采。
代表作品:代表作《黄河船夫》为湖北美院收藏;《爷爷的河》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以及《二十八宿图》系列等。
作品还有《黄土高原母亲》等。
出版过《尚扬画肖像》、《中国现代艺术品评丛书—尚扬》、《中国当代油画家自选集—尚扬作品选》等。
谭平1960年生于中国承德;籍贯:山东烟台1984年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获学士学位;1984-1989年为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讲师;1989-1994年获得德国文化艺术交流奖学金,就读于柏林艺术大学自由绘画系,获硕士学位和Meisterschule;2002-2003年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教授;2003-至今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八十年代末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青年教师的谭平,赴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考察学习。
从1989至1994年的五年中,谭平在柏大自由艺术系德国著名表现派艺术家贺迪克(H.K.HOEDICKE)教授工作室学习并获得硕士学位。
1994年谭平意气风发地回到中央美术学院执教。
此时的中国艺术界,正处在“政治波普”及“伪前卫”真艳俗的“高潮期”,时尚、装置、行为等表现方式尚未形成气候。
而中国各艺术院校美术教育亦处在进退两难的变革与固守之间。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谭平又迈出了他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步——筹办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系。
对于几十年来以绘画造型为纯正观念的中央美术学院来说,是一个战略方向性的举措。
十年弹指一挥间——谭平“洋为中用”的全方位艺术教学见了成效,中央美术学院站在了与世界各艺术大学同步的国际化艺术教学行列。
1980年谭平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并于1984年毕业留校任教。
毕业创作铜版画《矿工系列》极具现实主义风格。
为此,他曾到深山沟里的兴隆煤矿,与矿工一起下到百米深的地下巷道内体验生活。
《矿工系列》组画显现了谭平对造型艺术结构的准确创造能力。
阳光不能普照到的地下百米巷道内,一群如石像般兀立的汉子同黑暗融为一体,唯有双眼及头上的矿灯发出希望的生命之光。
1985至1989年,谭平作为班主任带了版画系85级本科班。
他充分发挥了教书育人的才能并培养了一批在中国现代艺术中“兴风作浪”的“时尚旗手”人物。
同一时期油画作品《童年回忆》、《大海》、《藏区印象》系列,简约、概括;天地、光影、人迹——在看似不经意间构成了极具营造法式的形而上空间画面。
1989-1994年在德国,谭平用丙烯颜料创作了一批既有德国表现派风格(现代艺术大师巴塞利兹是谭平留学院校的教授)又有在中央美院所练成的基础造型痕迹作品,如《灵魂的争斗》、《自画像》等。
而这一时期的铜版画《无题》系列作品则有了一个本质上的飞跃;抽象形态取代了带有具象因素的画面,在铜版材料运用上以极具完美的技法创作出散淡的、带着东方禅味的作品。
1995-2000年,谭平在铜版画创作上到了“胆大妄为”的无法无天之境,大块的黑油墨“赤裸裸”地涂在铜版、锌块、铁条上,随心所欲地印在手工制作的纸张上……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这黑白相生间顿现东方气概——天地日月、阴阳乾坤,在对立统一中道法着“极饰则素”的自然。
2001-2004年,谭平的创造能力转向了木刻版画。
放笔直取,以少胜多;刀刻斧劈、凛冽决然。
由此给中国版画界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波。
2004至2005年,谭平创作了一批顶天立地的架上绘画——团状而律动的分子细胞伴着大面积色彩在分割中构成独立不移的象征性画面。
生命与物质在精神上融会贯通并合二为一地升华到浑浑沌沌的宇宙空间…… 这是他积三十多年绘画功力与学力对现代艺术的诠释!东方也好,西方也罢;谭平在东西方文化的两极中确立着一个艺术交汇的新形态支点。
在此支点上,谭平举重若轻地用四两拨动了中国现代艺术的千斤……许江许江(1955.8—)福建人。
198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
1984年后历任浙江美院教师,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许江是一位才华横溢,集诗人的遐思、画家的激情、理论家的敏锐、演说家的风采集于一身的优秀油画艺术家。
他的艺术成就代表了表现主义艺术在中国当今艺术界的最新成果。
许江作品中气势恢弘的氛围除了源于场面的宏大和深厚有力的色彩和形体,更多的是由于具有重量感的空间给观者心理上造成的历史知觉,在大跨度的时空建构中隐喻了文明和精神历程中的兴衰,包含一种强烈的悲剧式的视觉震撼力。
他的作品有机的融合了传统思维与现代表现方式,那颤动疾飞的笔触,那晦涩沉厚的色块,交织成生存与殇逝之间强烈对峙着的战场,在史诗般的激越与悲怆的绝唱中,令我们体验到历史和生命的情殇。
许江的作品以严谨的理性思维和超然的感觉方式,以高度的艺术创作激情和对艺术风格的勇敢挖掘,以对历史和当下的透彻审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更深层次的当代文化精神和文化批判。
许江的作品既不是马远、夏圭式的寄情;也不是莫耐、塞尚的视觉印象。
它已超越了艺术的界限,融汇了东西方文化中某些深刻的内涵。
他从一个独特的艺术视角,向我们展示了许江艺术的无穷魅力。
作品油画《华侨姐妹》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军队鼓号手”参加建军60周年全国美展,水粉画《风向东南》、《窑厂女工》入选第一届全国水彩、粉画展。
张方白张方白,1965 年生于湖南衡阳,现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艺术设计系油画教研室主任,中国油画协会会员。
1981 年毕业于湖南艺术学校舞美系,1991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获学士学位,1993 年获首届中国油画双年展学院奖,1997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研究生课程班。
1991-1995 年任教于湖南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1995-2001 年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2002 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首届博士课程高研班。
举办个展:1991 年“张方白油画展” 中央美术学院画廊,北京。
1993 — 1996 年“张方白油画展” 台北高雄。
2004 年“天际,张方白油画展”酱艺术中心,北京。
2005 年“鹰的形象,张方白油画展”GALLERI ASTLEY 画廊,瑞典。
同时,自1988 年以来在国内外参加群展数十次。
张方白的艺术张方白不是一个“流行化”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不是那种“速成”的样式追模、符号制造或图像挪用等简单方法所能触及到的。
虽然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各种理论为这些平面化、拒绝深度的“艺术形态”提供了“暂时的庇护所”,让人暂且在貌似强大和宏伟的理论面前进行一种“前理解式”地“见证”图像和文本高深的“视觉仪式”,然而一旦潮流退去,作品的单薄不得不如实地言说出“创造性”的缺失与“实验精神”荒废的文化事实。
恰恰相反,自1980年代投身当代艺术的张方白没有盲目跟随外部风向的局部变动,多年坚定的行动表明,他选择的是一条沉潜于内心世界并反复锤炼语言表达思想的当代学路。
与那些生活在1980年代的艺术家一样,“改革开放”的起始为那代青年创造了接触外部世界的条件,大量的西方哲学与艺术流派涌入中国,使得他们有机会通过学习“西方现代艺术”来实现“与国际接轨”并“改良中国文化”的强烈愿望。
自那时起,张方白仿佛找到了自己和自己的事业,自然而然并充满热情地投入其中。
在他很早的一幅《风景》作品中,就能看到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子,这种艺术语言在八十年代的中国语境中无疑是具有先锋性的。
“八五新潮”期间,他从湖南动身前去浙江美术学院(今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在那里了解到了谷文达、耿建羿等一批前卫艺术家的最新动态;同时在“浙美”的图书馆,他接触到了日本版画家东方梽功的画册并开始思考“为什么现代化进程中的日本表现主义油画很少出现大师而东方梽功确可以成为那个时代能与西方对话的日本艺术家”,张方白得出的答案是在学习西方的同时,必须得有一种独一无二的民族性形式,这次分析也成为影响他日后多年艺术实践中潜移默化的艺术思想。
1987年,张方白考入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
如同大多数青年敏感于社会事件与新鲜事物一样,张方白首先选择了“行为”的方式与社会对话,1988年的作品《红色五0》将整个中央美院仿照新中国五十年代的视觉特征用红旗、大字报等元素整个包裹起来,并配合以人群充满激情且略带疯狂倾向的表演,以此来反思八十年代末的“躁动”、“疯狂”的社会精神与五十年代在“真诚、热情”以及“荒诞”等问题的思考。
与这个大型的综合性观念艺术伴随而来的是1989年实施的《四月雪》行为作品,漫天飞来的白纸从中央美院灰楼上方逐渐飘满王府井,这种区域式的“人工造景”通过对社会时事的反应表达了对那个时代“不平静”的种种文化心理的艺术表达与视觉记录。
两次“观念艺术”的成功实施,不但没有引导其往“中国早期观念艺术”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反而促使这个“爱好读书、喜欢探究事物本质”的年轻人产生了对这种前卫方式的反思。
他毅然选择了“回归架上”的方式,接下来推出的《家族——105个头像》通过有规律的将表情各异的105个头像排列并置的方式表达了他对时代精神状况的某种勾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