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度陈仓”还是“暗渡陈仓”

合集下载

“暗度陈仓”还是“暗渡陈仓”

“暗度陈仓”还是“暗渡陈仓”

“暗度陈仓”还是“暗渡陈仓”新高考新问题2010-04-26 1514在一套高三模拟卷中发现一道判断词语正误的题目,其中“暗渡陈仓”是正确的,这和我印象中的“暗度陈仓”有出入,于是立即查阅工具书。

这不查不知道。

一查还真发现了问题,不同版本的词典居然有不同答案。

综观查阅结果,目前工具书基本可分为两派。

一派主张用“暗度陈仓”,如《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辞源》《古今汉语词典》《应用汉语词典》等,都只收“暗度陈仓”。

一派主张用“暗渡陈仓”,如《中国成语大辞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都以“暗渡陈仓”为主条,而以“暗度陈仓”为辅条。

另外好几部工具书还存在矛盾现象如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与《264组异形词整理表(草案)》,前者收录为“暗度陈仓”,后者为“暗渡陈仓”;《中国成语大辞典》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词目中却用“暗度陈仓”,表现出该工具书也存在前后不一的矛盾之处。

我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到底是哪个“度”呢?要知道学生考试可是来不得半点模糊的。

其实,“暗度陈仓”这一成语是有出典的。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下咸阳,被项羽封为汉王。

都南郑。

他带着人马去南郑时,把经过的栈道都烧毁了,表示以后不打算再回关中,消除了项羽对他的疑忌。

不久他带兵绕道北上,在陈仓(令陕西宝鸡市东)打败章邯的军队,又回到成阳“暗度陈仓”和“暗渡陈仓”4月12日5版《汪海“削藩”双星“内战”》中,“汪海这是暗度陈仓”,此处所用成语“暗度陈仓”应为“暗渡陈仓”。

(田牛)编辑观点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楚汉相争时,刘邦采用韩信计策,表面上派士兵修整栈道,而实际上却暗中用主力偷取陈仓,直逼咸阳,获得大胜。

这就是“明修栈道,暗dù陈仓”的故事。

后遂以“暗dù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也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那么这里的“dù”是“度”还是“渡”呢?实际上,在文献材料中两者都有使用。

如《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臣已算定今番诸葛亮必效韩信暗度陈仓之计。

【陈的成语】_带陈字的成语_关于陈的成语

【陈的成语】_带陈字的成语_关于陈的成语

陈的成语:暗渡陈仓、暗度陈仓、出陈易新、陈言老套、陈言肤词、陈古刺今、陈辞滥调、陈师鞠旅、陈善闭邪、陈力就列、陈规陋习、陈谷子烂芝麻、陈词滥调、陈陈相因、陈言务去、贯朽粟陈、击钟陈鼎、具自陈道、敬陈管见、慷慨陈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棋布星陈、粟陈贯朽、水陆杂陈、拾陈蹈故、水陆毕陈、托物陈喻、推陈致新、推陈出新、新陈代谢、因袭陈规、讬物陈喻、严陈以待、一榻横陈、椎锋陷陈、在陈之厄、朱陈之好、朝梁暮陈、陈旧不堪、陈腔滥调、陈蔡之厄、陈雷胶漆、打破陈规、乏善足陈、翻陈出新、鞠旅陈师、迫切陈词、套言不陈、徒陈空文【成语解释】(1)暗渡陈仓: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

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

也隐喻男女私通。

(2)暗度陈仓:度:通“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要道。

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比喻暗中进行活动(3)出陈易新:犹吐故纳新。

去掉旧的换成新的。

(4)陈言老套:陈旧的言词和套数。

(5)陈言肤词:陈旧而肤浅的言词。

(6)陈古刺今:借古讽今。

(7)陈辞滥调:见“陈词滥调”。

(8)陈师鞠旅:陈:陈列;鞠:告;师旅:军队。

出征之前,集合军队发布动员令。

(9)陈善闭邪:陈:述说;善:善法美政;闭:堵塞。

臣下对君主陈述善法美政,借以堵塞君主的邪心妄念。

(10)陈力就列:陈力:贡献才力;就:担任;列:官职、职位。

能贡献才力,担任相应的官职。

(11)陈规陋习:陈旧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或习惯。

(12)陈谷子烂芝麻:比喻陈旧的无关紧要的话或事物。

(13)陈词滥调:陈:陈旧,陈腐;滥:浮泛不合实际。

指陈腐、空泛的论调。

(14)陈陈相因:陈:旧;因:沿袭。

原指皇仓之粮逐年增加,陈粮上压陈粮。

后多比喻沿袭老一套,无创造革新。

(15)陈言务去:陈旧的言辞一定要去掉。

指写作时务必要去掉陈旧的言辞(16)贯朽粟陈:钱串子断了,谷子烂了。

比喻极富有。

暗度陈仓的历史典故

暗度陈仓的历史典故

暗度陈仓的历史典故暗度陈仓:原指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后比喻暗中进行活动,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

今天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暗度陈仓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暗度陈仓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指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引申意: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敌人不备的策略,也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

这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的谋略。

陈仓,古县名,即今陕西省宝鸡市。

相关“夜游宝鸡城”。

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

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

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古代一种非常规的用兵法则,是一种军事谋略,在历史上曾有许多非常成功的战例。

所谓“栈道”,是指在悬崖峭壁的险要地方凿孔支架,铺上木板而建成的通道,可以行军、运输粮草辎重,也可供马帮商旅通行。

陈仓,是古代县名(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是汉中通向关中的咽喉要道。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后,就向各诸侯分封领地,其中把巴、蜀、汉中三郡分封给刘邦,立为汉王。

刘邦在去领地途中令部下烧毁了栈道,他这是向项羽表白没有向东扩张的意图。

刘邦待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后,便抓住时机迅速挥师东进,其野心是要与项羽一争,韩信便出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

陈仓是刘邦进入关中的必经之地,两地之间有险山峻岭阻隔,又有雍王章邯的重兵把守。

刘邦按韩信的计策派了最信任的大将——樊哙带领一万人去修五百里栈道,并以军令限一月内修好。

当然,这样浩大的工程即使三年也不可能完成。

正是这一点,迷惑麻痹了陈仓的守将。

陈仓的雍王章邯万万没想到刘邦的精锐部队摸着无人知晓的小道翻山越岭偷袭了陈仓。

2023年暗度陈仓成语

2023年暗度陈仓成语

2023年暗度陈仓成语2023年暗度陈仓成语1【成语名字】暗度陈仓【汉语拼音】àn dù chén cāng【成语解释】汉高祖刘邦听从韩信建议,表面上公开派人修筑栈道,暗中却由陈仓出兵,进而平定三秦。

比喻出其不意、从旁突击的战略。

典出《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后用“暗度陈仓”比喻暗中进行的活动,亦用于比喻男女私通。

【成语典故】《史记.卷八.高祖本纪》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

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四月,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

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

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

韩信说汉王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天下已定,人皆自宁,不可复用。

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

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

汉王遂定雍地。

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

令将军薛欧、王吸出武关,因王陵兵南阳,以迎太公、吕后于沛。

【成语注解】1、汉王:刘邦(公元前247~前195),字季,沛县丰邑人,汉代开国之君,也是中国第一位平民皇帝。

初为泗上亭长,秦末群雄并起,刘亦起于沛县,故时人称之为“沛公”。

刘邦先项羽入关中,降秦王婴,除秦苛法,与父老约法三章。

项羽封刘为汉王。

后刘邦定三秦,俟时机成熟,灭羽而有天下,国号汉,定都于长安。

在位十二年崩。

庙号高祖。

2、项王:项籍(公元前232~前202),字羽,秦末下相人。

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与叔父项梁起兵吴中,梁败死,籍继为将,大破秦军,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天下,战无不利,但垓下一战,楚军瓦解,项籍自刎于乌江。

3、栈道:在险绝的崖壁上凿孔架木而筑成的道路。

暗渡陈仓的意思_暗渡陈仓的成语解释

暗渡陈仓的意思_暗渡陈仓的成语解释

暗渡陈仓
成语解释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宝鸡市东;为关中通向汉中的交通要道。

①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战略;亦比喻军事或其它方面的秘密活动。

②也比喻男女私通。

成语出处《群音类选》:“就是韩信暗渡陈仓道,有贼兵来犯着,杀得他怎生逃。


成语繁体暗渡陳倉
成语简拼ADCC
成语注音ㄢˋㄉㄨˋㄔㄣˊㄘㄤ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暗渡陈仓多比喻暗中进行活动;常跟“明修栈道”连用。

一般作谓语、定语。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仓,不能读作“chānɡ”。

成语辨形渡,不能写作“度”。

近义词暗度陈仓
反义词明目张胆
成语例子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攻定三秦,动取五国。

(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
英语翻译make a feint in one direction while attacking in another
成语故事秦末项羽灭了秦以后,自封西楚霸王,背叛谁先攻入咸阳的人为王的约定,刘邦极为不满,领兵进入四川,沿途烧了巴蜀的栈道,封为汉王,刘邦得到韩信的帮助,明里在修栈道,背地绕道轻取项羽的大将章邯,进而取得中原为王。

暗度陈仓的成语解释

暗度陈仓的成语解释

暗度陈仓的成语解释暗度陈仓的成语解释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一个汉语成语,是指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表面的行动背后,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敌人产生错觉,并忽略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出奇制胜。

有时也可将“明修栈道”省略掉,把“暗度陈仓”单独来使用。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暗度陈仓的成语解释,欢迎阅读!【成语】:暗度陈仓【拼音】:àn dù chén cāng【简拼】:adcc【解释】: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

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示例】:臣已算定今番诸葛亮必效韩信~之计。

《三国演义》第九六回【近义词】:暗送秋波【反义词】:明目张胆、明火执杖【语法】:作谓语、定语;比喻暗中活动【英文】:do one thing under cover of another【成语故事】:秦末项羽灭了秦以后,自封西楚霸王,背叛谁先攻入咸阳的人为王的约定,刘邦极为不满,领兵进入四川,沿途烧了巴蜀的栈道,封为汉王,刘邦得到韩信的帮助,明里在修栈道,背地绕道轻取项羽的大将章邯,进而取得中原为王。

暗度陈仓成语接龙【顺接】:仓仓皇皇仓卒主人仓卒之际仓卒从事仓卒应战仓皇不定仓皇出逃仓皇失措【顺接】:暗度陈仓暗渡陈仓米烂成仓赘食太仓化色五仓钧折行仓乃积乃仓【逆接】:半明半暗不明不暗花明柳暗昏昏暗暗虑事多暗冥昭瞢暗名重识暗明珠投暗【逆接】:暗中作乐暗中作梗暗中倾轧暗中摸索暗中盘算暗室不欺暗室亏心暗室屋漏。

错词语料

错词语料

错词语料(网摘)首先说明一下,下面的众多错词语料是我整理紫光词库完美优化系列时曾经使用和借鉴过的语料,并不是表示我的词库就曾经错成了这个样子.对于下面诸多错词语料中的某些个别词,我有可能持反对意见,就保留在词库中了.比如"明日黄花"和"昨日黄花",大家知道,"明日黄花"出自名句"明日黄花蝶也愁".于是资料里说"昨日黄花"是杜撰,不提倡使用.可是在实际应用中,确实经常有人用"昨日黄花"来幽默的表示已经过时的曾经美好的事物,出于尊重用户考虑,我就依然将"昨日黄花"予以保留,以免用时临时组句.此外还有国家语委的第二批异形词整理表中,将成语"暗度陈仓"修改为"暗渡陈仓",实际上是望文生义的错误改法,我考证如下:查吉林大学出版社成语词典:为“暗度陈仓”,并无“渡”的用法。

查现代汉语词典为“暗度陈仓”,也无“渡”的用法。

查古语:“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

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

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也无“渡”的用法。

原因是因为在这里“度”表示“越过时间或空间”的意思,为什么不用“渡”呢?是因为陈仓古道,是用脚来走才能到达的,没有水,不能用“渡”。

所以这里不存在用“渡”的用法,“暗度陈仓”是唯一的写法。

所以在我的词库中,保留的是"暗度陈仓".整理成语部分,网上有不少关于“惹是生非”与“惹事生非”谁正确的争论,我们看了《现代汉语词典》的有关解释——惹事:引起麻烦或祸害:惹事生非;惹是非:引起麻烦或争端;惹是生非:惹是非。

可见在使用中个都是正确的。

但是,作为已经约定俗成的成语来说,还是宜用“惹是生非”,因为在成语词典中收录了“惹是生非”却并未“惹事生非”。

需要考证的很多,就不一一枚举了。

暗渡陈仓的意思是什么

暗渡陈仓的意思是什么

暗渡陈仓的意思是什么暗渡陈仓的意思: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作谓语、定语;比喻暗中活动。

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陈仓,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是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

中国典籍《史记·高祖本纪》:“……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

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

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近义词:暗送秋波。

常易误作“暗渡陈仓”。

英文解释do one thing under cover of another;[电影]The Sucker;【解释】: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

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

也隐喻男女私通。

【出自】:元·无名氏《暗渡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

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

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示例】: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攻定三秦,动取五国。

◎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暗中活动解释◎ 暗度陈仓àndù-chéncāng,àndù-chéncāng(1) [do one thing under cover of another]∶度:越过。

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

汉高祖刘邦用韩信计,偷度陈仓定三秦。

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2) [illicit affairs;have secret relations with one's sweetheart]∶也比喻男女私通——通常与“明修栈道”合用莫非他心里有这段姻缘,自己不好开口,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引证解释《三国演义》第九六回:“臣已算定今番诸葛亮必效韩信暗度陈仓之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暗度陈仓”还是“暗渡陈仓”
您可能更想看…
"暗度陈仓"还是"暗渡陈仓"
第八招:暗度陈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暗度陈仓
暗度陈仓
暗度陈仓的促销方略
综艺新面孔"暗度陈仓"
鲍尔默暗度陈仓
暗度陈仓
在一套高三模拟卷中发现一道判断词语正误的题目,其中“暗渡陈仓”是正确的,这和我印象中的“暗度陈仓”有出入,于是立即查阅工具书。

这不查不知道。

一查还真发现了问题,不同版本的词典居然有不同答案。

综观查阅结果,目前工具书基本可分为两派。

一派主张用“暗度陈仓”,如《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辞源》《古今汉语词典》《应用汉语词典》等,都只收“暗度陈仓”。

一派主张用“暗渡陈仓”,如《中国成语大辞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都以“暗渡陈仓”为主条,而以“暗度陈仓”为辅条。

另外好几部工具书还存在矛盾现象:如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与《264组异形词整理表(草案)》,前者收录为“暗度陈仓”,后者为“暗渡陈仓”;《中国成语大辞典》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词目中却用“暗度陈仓”,表现出该工具书也存在前后不一的矛盾之处。

我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到底是哪个“度”呢?要知道学生考试可是来不得半点模糊的。

其实,“暗度陈仓”这一成语是有出典的。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下咸阳,被项羽封为汉王。

都南郑。

他带着人马去南郑时,把经过的栈道都烧毁了,表示以后不打算再回关中,消除了项羽对他的疑忌。

不久他带兵绕道北上,在陈仓(令陕西宝鸡市东)打败章邯的军队,又回到成阳。

小说家把这段历史演义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暗度陈仓”比喻以假象作掩饰而暗中行动。

也喻指男女私通。

例如《元人杂剧钩沉·千里俐行》:“他更有韩信般暗度陈仓道,准备着大会垓十面将军吊。

”又如《金瓶梅词话》第七十回:“此是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

”按此观点该用“度”。

在现代汉语中,如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渡”的第1项释义是:由这一岸到那一岸,通过(江河)等,如飞渡太平洋。

引申为由此及彼,有时还带点比喻意义。

如渡过难关,比喻通过困难像通过江河一样艰险。

“度”的第13项释义是:过,经历,指经过一段时间。

跟通过江河没有直接关系,如欢度春节、度日如年。

陈仓(又称故道)作为地名,跟江河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按此观点“度”字也更为贴切。

但在古汉语词典中又是另一番情形。

如同样是商务印书馆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中,“度”的释义第5项是:“渡过,越过。

渡水的意义后来写作‘渡”’。

按这种观点看“度”是越过的本字,后来才将过河的“度”加上三点水变成“渡”。

可见古时“度”与“渡”在作“过”解时是相通的。

而“暗度陈仓”或“暗渡陈仓”的“度”和“渡”都是作“过”解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暗度陈仓”和“暗渡陈仓”两者都没有错。

而且历来古书也确有写成“暗渡陈仓”的。

如清·朱佐朝《轩辕镜》传奇:“军情事,令所当,须教暗里渡陈仓。

”再如《群音类选·桃园记·独行千里》:“就是韩信暗渡陈仓道。

有贼来犯着,杀得他怎生逃。

”即使到现在人们把“度”写作“渡”也是有工具书依据的,不信请看:
①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新华成语词典》列词条“暗渡陈仓”。

所附解释有:“渡。

越过。

”“渡,也作度。


②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王同亿主编的《现代汉语大词典》列“暗度陈仓”。

所附解释有:“度,也作渡。


③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甘肃师范大学编写《汉语成语词典》列“暗渡陈仓”词条,设有“渡也作度”的解释。

④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汉语成语词典》列词条“暗渡陈仓”,解释:“也作‘暗度陈仓”’。

⑤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中国成语大词典》两词都收,且以“暗渡陈仓”为主词条。

⑥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两词都收,并注明:现在多用“暗渡陈仓”。

及至查阅《汉字简化方案》,才发现原来在汉字简化之前,此成语一直是写为“暗渡陈仓”的,1956年以后。

把“渡”简化为“度”,“渡”字被废除。

按此规定,教师把“暗度陈仓”定为正确写法。

把“暗渡陈仓”定为错误写法,是有道理的。

后又查阅相关《教师教学用书》——该书反映了国家教育部门的观点——发现也是把“暗度陈仓”视为正确写法。

综上所述。

我的观点是:“度”是初文,“渡”是后起字,古人文中只写“度”,后来的人才写“渡”。

因此,成语中才会两字并存。

就如成语“莫名其妙”和“莫明其妙”、“好高骛远”和“好高务远”一样,两个都应该得到承认。

但既然已经简化,在成语中还是应以“暗,厘陈仓”为准。

在汉字简化之前,此成语一直是写为[暗渡陈仓]的,1956年以后,把“渡”简化为“度”,“渡”字被废除。

按此规定,教师把[暗度陈仓]定为正确写法,把[暗渡陈仓]定为错误写法,是有道理的。

但是,对于“成语”中的汉字,是保留原貌,还是予以简化,却属于未决之论,现代汉语字典是[暗度陈仓],成语字典是[暗渡陈仓],正是这一分歧的反映,难说谁是谁非。

老师把[暗度陈仓]定为正确写法,绝非偶然,他的依据就是《教师教学用书》(我父母就是中学老师)。

该书反映了国家教育当局的观点——所以,做为学生,我们就应当以国家教育当局的观点为准,把[暗度陈仓]视为正确写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