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钻井液技术现状分析
低渗、特低渗透油藏综合治理技术

含油面积:1910km2 地质储量:11亿吨
帕宾那油田是加拿大最大的低渗透油田,其中 卡迪姆油藏是帕宾那最大的低渗透砂岩油藏。
1985-1989年,对卡迪姆油藏共压裂83井次。
筛 选 原 则
a、从压力恢复分析得出表皮因子,选 取表皮因子较高(污染重)的井。 b、选取比产液能力(目前的产液量与 峰值产液量的比值)较低的井
垦东18
优质低伤害钻井液完井液技术
强水敏性油层 中水敏性油层 弱水敏性油层 低压易漏失层 深层盐膏地层 海上油田 油基钻井液或仿油性水基钻井液 正电胶(正电性)钻井液 聚合物铵盐钻井液 泡沫钻井液 饱和盐水钻井液 海水低固相不分散钻井液
国内油层保护技术
粘土稳定技术
泵 丢手工具 双向锚定 封隔器 封隔层 液压平衡 式封隔器 单流控制阀 采油层 筛 管 丝 堵
芳707 祝三 芳6 肇291 州184
21 12 58 8 53 5.0 56 0 18 超前2个月
(1) 州184投产初期产量较高,采油强度大,虽有产量 递减过程,但递减幅度不大。 (2)州184油井受效后,单井产量的恢复程度较高。
7 6
累积产油,*104m3
5 4 3 2 1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采油 工程 油层 保护 技术
解堵工艺技术
作业屏蔽暂堵 技术 射孔技术
油气层保护管柱技术
(二) 低渗透油田主要配套技术
1、 井网部署 2、注水 3、油层保护技术 4、整体压裂改造和井筒举升技术 4、整体压裂改造和酸化技术 5、利用水平井技术 6、聚能射孔技术
将油藏作为整体进 行压裂优化设计
优选压裂液
丙基瓜胶(HPG)压裂液(工业品残渣不超过3%)、油基压裂液、 泡沫压裂液及液态CO2压裂液等无残渣压裂液。另外,防膨、防乳化、 杀菌、助排等一系列入井液添加剂都配套应用。
南堡油田中低渗储层损害机理及钻井液技术对策

南堡油田中低渗储层损害机理及钻井液技术对策南堡油田是中国辽宁最大的油田之一、在这个油田中,可发现中低渗透岩石,这些储层通常有较差的渗透率,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储层损害的影响。
储层损害是指原本具有一定渗透性的储层,在开采过程中由于一些外部因素导致储层渗透率降低的现象。
这些外部因素包括岩石形态改变、孔隙度减小、孔隙喉道失活、岩石结构破坏等。
储层损害会导致油井生产效率下降,使开采成本增加,甚至会影响整个油田的产能。
因此,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技术对策来降低中低渗透储层损害,并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
其中,钻井液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对策之一在中低渗透储层中,钻井液在钻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钻井液需要具有足够的密度和压裂性能,以保证钻头能够稳定地钻进地层;另一方面,钻井液的成分及性能也会对储层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钻井液中的化学物质渗透到储层中,可能会导致储层损害。
因此,在针对中低渗透储层的钻井液技术对策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适合的钻井液成分:在选择钻井液的成分时,需要选择对储层影响较小的物质,避免对储层产生损害。
同时,还需要根据地层特征和井轨要求选择合适的密度和黏度。
2.控制钻井液的注入速度:在注入钻井液时,需要控制注入速度,避免造成地层压裂,导致储层损害。
3.定期清洗井眼:定期清洗井眼可以有效地减少钻井液的残留,降低对储层的影响。
4.定期对井壁进行处理:对井壁进行处理可以增加井壁的稳定性,降低对储层的损害。
5.采用低损失钻井液技术:低损失钻井液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对储层的损害,提高钻井效率。
总之,通过合理选择钻井液成分、控制注入速度、定期清洗井眼、处理井壁等技术对策,可以有效地降低中低渗透储层损害,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低渗透油田是指储层渗透率较低(通常小于0.1 mD)的油田,储量大,但开发难度较大,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石油勘探开发的难题之一。
传统的油田开发技术在低渗透油田中往往效果不佳,研究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对于提高油田开发水平、丰富石油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一、低渗透油田的特点1.储层渗透率低,水驱能力差2.成本高,投资回收周期长3.目前技术手段难以实现有效开发二、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现状1.常规采油技术:包括常规油井开发、水驱开采、压裂等2.非常规采油技术:CO2驱替、聚合物驱替等3.先进采油技术:水平井、多级压裂、水力压裂等三、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方向1. 储层改造技术研究储层改造技术是指通过采用化学驱油、物理方法改造储层,提高储层的渗透率和油水驱能力。
目前,聚合物驱替技术、CO2驱替技术等储层改造技术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聚合物驱替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成本高、渗透率难以提高等问题,储层改造技术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 井网优化配置技术研究井网优化配置技术是指通过对油田井网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手段。
针对低渗透油田的特点,井网优化配置技术研究主要集中于井网布置密度、井网结构等方面的优化调整,以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3. 先进开采技术研究先进开采技术主要包括水平井开采技术、多级压裂技术、水力压裂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低渗透油田的采收率,但需要占用较多的资金和人力,如何降低开采成本、提高技术效率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四、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面临的挑战1. 技术难题: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面临着一系列的技术挑战,例如储层改造技术的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井网优化配置技术的井网结构优化方面的难题等。
2. 资金投入:开发低渗透油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目前市场上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投资回报机制,这也是制约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低渗储层的钻井完井液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低渗储层的钻井完井液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石油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而油气的勘探开发与钻井完井技术密不可分。
在当前的油气勘探开发中,低渗储层的勘探面临着很大的难度。
由于低渗储层井壁稳定性较差、储层压力小、渗透性差等原因,传统的钻井完井技术面临很大的挑战。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适用于低渗储层的钻井完井液技术,以提高钻井完井效率、优化勘探开发工作。
三、研究内容
1.低渗储层的特点及问题分析
了解低渗储层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
2.已有的钻井完井液技术综述
综述国内外已有的适用于低渗储层的钻井完井液技术,包括其优势和缺陷。
3.适用于低渗储层的钻井完井液技术研究
探讨适用于低渗储层的钻井完井液技术,包括其配方、性质、改进方向等。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实验验证。
四、研究意义
低渗储层勘探开发是当前油气勘探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在探讨钻井完井液技术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钻井完井效率,降低勘探开发成本,促进我国油气产业的健康发展。
五、研究计划
第一年:了解低渗储层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综述国内外已有的适用于低渗储层的钻井完井液技术。
第二年:探讨适用于低渗储层的钻井完井液技术,并进行实验验证。
第三年: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
钻井液漏失及漏失控制研究现状

钻井液漏失及漏失控制研究现状姓名:学号:专业:摘要:本文就井漏的地层类型、地质因素、漏层位置确定方法、堵漏室内模拟实验装置及评价方法、井漏处理技术以及国内外堵漏材料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明确了漏失发生的三要素,总结了常见的堵漏技术,并认为随着新型功能材料和智能材料的发展,智能材料在各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而多种堵漏材料协同作用于堵漏的思想也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堵漏材料、地层类型、堵漏技术、智能材料、综述1 前言近些年来,随着石油资源对我们生活产生的重要性日益加深,我们对石油储藏资源的勘探也进一步加深,这样一来,井漏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所谓井漏主要的漏失液体就是包括钻井液,水泥浆和完井液以及其他工作流体等,井漏是钻井过程中常见的井内出现的复杂情况,在平常大多数钻井过程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漏失[1]。
严重的井漏会导致井内压力失衡,影响正常钻井工作进行、引起井壁失稳、诱发地层流体涌入井筒并发生井喷现象,而且可能造成井塌、卡钻、井喷等其他井下复杂情况和重大事故,对钻井工作危害极大,甚至会导致井眼报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统计,全世界井漏发生率占钻井总数的20%-25%[2],而井漏的处理是石油钻井中的难点,特别是复杂井漏问题尤为棘手。
恶性井漏损失占井漏总损失的50%以上,且堵漏很难成功,因此亟需加强恶性井漏的防治研究[3]。
所以说堵漏问题是井下钻井作业人员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钻井技术遇到的一大挑战。
随着石油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钻井过程中对于堵漏的要求和标准也是逐渐升高,但是在实际的钻井工作中,多样性和未勘测的地层也是无形之中给钻井堵漏带来了难度性很强的工作,所以如何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点。
在堵漏过程中如果选择了一种性能非常良好的,并且非常适应漏失地层的堵漏材料,那对处理堵漏问题的作用是非常大的[1]。
但是现在井漏中应用到的堵漏材料性能都不是很好,首要的因素就是堵漏材料没有很好的膨胀能力,在没有人工作用的时候是不能稳定地停留在漏失地层中;其次,没有良好的堵漏材料变形性,较大的堵漏材料颗粒不能轻易的进入的相对狭小的空间中,所以颗粒无法深入漏层,只能堆积在楼层表面。
钻井液技术的现状、挑战、需求与发展趋势

钻井液技术的现状、挑战、需求与发展趋势随着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钻井技术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然成为石油勘探与开采的基石。
而钻井液技术,作为钻井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也随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实践应用中,钻井液技术还面临着很多挑战和需求。
本文将从现状、挑战、需求以及发展趋势四个方面来论述钻井液技术。
一、现状钻井液技术是钻井作业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它是为了保证钻井作业的正常进行,同时也是保障钻井设备的正常运转。
目前,钻井液技术主要应用在海洋石油勘探领域,特别是针对深海油田的开发需求。
市面上常见的钻井液有水基钻井液、油基钻井液和气体钻井液等,其中水基钻井液具有成本低、环保等优势,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钻井液。
在钻井液的配制和处理方面,目前采用的是某些特殊并且有毒的化学物质,如羧代酰胺基甲酸钾(K-PAM)、钙镁石、硅胶等。
这些成分的添加帮助控制钻井液的性能,如黏度、密度、pH 值等,使其适应不同的钻井条件。
二、挑战虽然钻井液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它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钻井液技术的环保性得不到保障。
在钻井液制备和处理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化学品,这些化学品会和水和土壤中的其他物质形成复合物,使得这些物质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变得更加复杂和不可控。
因此,制备出符合环保要求且能有效钻井的钻井液,成为了当前技术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其次,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钻井液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钻井液的性能要求越来越复杂,需要涉及到高温、高压、高盐度、高酸碱度等多个因素,而现有的钻井液技术仍无法满足这些要求。
如何优化钻井液成分、提升钻井液性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三、需求随着石油勘探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油气资源的进一步枯竭,对钻井液技术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未来将需要更加高效、环保的钻井液;更加具有适应性的钻井液;更加智能化的钻井液等。
四、发展趋势为了应对上述挑战和需求,钻井液技术也正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钻井液的智能化:随着工业 4.0 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在朝着数字化转型,钻井液技术也不例外。
低渗透油田开发现状

一、国内国外低渗透油田开发现状1、低渗透油田的划分世界上对低渗透油田并无统一固定的标准和界限,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不同国家根据不同时期石油资源状况和技术经济条件而制定。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生产特征,按照油层平均渗透率把低渗透油田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一般低渗透油田,油层平均渗透率为10.1~50×10-3μm2,油井一般能够达到工业油流标准,但产量太低,需采取压裂措施提高生产能力,才能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第二类为特低渗透油田,油层平均渗透率为1.1~10.0×10-3μm2,一般束缚水饱和度较高,必须采取较大型的压裂改造和其他相应措施,才能有效地投入工业开发;第三类为超低渗透油田,油层平均渗透率为0.1~1.0×10-3μm2,油层非常致密,束缚水饱和度很高,基本没有自然产能,一般不具备工业开发价值。
2、国内低渗透油田储量动用情况2004年,我国探明低渗透油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52.1×108t,动用的低渗透油田地质储量约26.0×108t,动用程度为50%。
从我国每年提交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看,低渗透油田地质储量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1989年探明低渗透油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9989×104t,占当年总探明储量的27.1%。
1990年探明低渗透油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21214×104t,占当年总探明储量的45.9%;1995年探明低渗透油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30796×104t,占当年总探明储量的72.7%,年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中大约三分之二为低渗透油层储量。
可见,今后低渗透难采储量的开发所占的比重逐年加大,如何经济有效做好难采储量的评价、动用和开发理论技术的研究是我们攻关的主要目标和方向。
从我国近些年来对低渗透油田的研究和开发水平看,有了较大的进展和提高,但与中高渗透油田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我国低渗透油田平均采收率只有21.4%,比中高渗透油田(34%)低12.6个百分点。
浅析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现状

浅析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现状低渗透油藏是指孔隙度较低、渗透率较小的油藏,由于储层条件差、油层粘度大、产能低等特点,使得开采难度较大。
针对低渗透油藏的开采,渗吸采油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就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的现状进行浅析。
一、渗吸采油技术概述渗吸采油技术是一种利用地层渗透性、压力差和化学物质的作用,将原油从岩石微孔隙中释放出来的一种采油方式。
其主要由地层渗透性改造、井筒处理和油藏压力维持等技术组成。
在低渗透油藏中,由于地层渗透性小,原油难以流动,因此采用渗吸采油技术可以改变地层渗透性,提高原油流动性,从而提高采收率。
1. 地层渗透性改造技术地层渗透性改造是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技术的核心部分,包括增压驱油、物理方法改造和化学物质注入三大类。
增压驱油主要包括水驱、气驱、聚合物驱和聚合物驱组合驱等技术,通过增加地层压力和改变地层物理性质来提高地层渗透性。
物理方法改造主要包括水力压裂、酸压裂和微波改造等技术,通过物理力学的作用来改变地层孔隙结构和提高地层渗透性。
化学物质注入主要包括聚合物、表面活性剂、酸性物质等,通过增加地层渗透性和改善岩石-油的协调性来提高原油采收率。
目前,地层渗透性改造技术已经在低渗透油藏中得到了较大的应用,如加拿大伦道夫油田的水力压裂、美国巴肯油田的聚合物驱等。
2. 井筒处理技术井筒处理技术是指通过改变井眼条件,提高原油采集能力的一种技术手段。
包括溶解气提升、井眼非生产层压裂和超级高渗生产层压裂等技术。
溶解气提升主要是指在井筒中注入一定的溶解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等),通过气体的溶解和释放来改变原油的流动性,提高采收率。
井眼非生产层压裂主要是指在井眼中通过压裂液将非生产层压裂,提高非生产层渗透性,降低压裂压力,提高采集率。
超级高渗生产层压裂主要是指利用高压压裂技术将生产层大幅压裂,提高生产层渗透性和产能,达到增产增储的目的。
目前,井筒处理技术已经在低渗透油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马来西亚皇后镇油田的溶解气提升、中国大庆油田的超级高渗生产层压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低渗钻井液技术现状分析
摘要:低渗透钻井液技术以其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在近年来钻井液技术中得到大力研究和应用。
通过对低渗透钻井液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性能特点分析,了解该钻井液技术的组成特点和优点,从低渗透钻井液技术的性能评价方法、作用机理两个方面对其研究现状和详细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低渗钻井液组成
一、低渗透钻井液组成及特点
近两年对低渗透钻井液的研究分析其组成主要有四个主要产品:滤失控制井眼稳定剂flc2000、井眼稳定剂lcp2000、多种组分组成的混合物dwc2000、kfa2000。
在现有的水基或油基钻井液中加入一定浓度和数量的flc2000及lcp2000就可以形成低渗透钻井液[7]。
flc2000产品是由植物衍生物、可水溶解的有机聚合物、不能溶解于金属氧化物等组合而成,具有温度稳定性,在任何钻井液中加入适量的flc2000均可转变成低渗透钻井液;使用flc2000可减少滤失、提高破裂梯度、提高渗透率恢复值等。
lcp2000是由多种混合聚合物和纤维等组成,可在水基和油基钻井液中使用,可以在钻井过程中防漏堵漏。
dwc2000比较简单,可以直接加入钻井液中,配合加重材料构成低渗透钻井液,最主要特点是无污染。
kfa2000是一种润滑剂,对环境无污染。
二、评价方法现状及作用机理
1.评价方法
对低渗透钻井液进行性能评价是研究低渗透钻井液技术的主要
工作,其主要内容是采用有效可行的评价方法对低渗透钻井液的相关性能指标进行评价。
如评价钻井液的滤失量、泥饼的质量等。
由于传统钻井液技术和低渗透钻井液技术存在较大的差别,传统钻井液评价方法也不适合低渗透钻井液评价工作,因此,在研究应用低渗透钻井液技术的基础上,分析探讨其评价方法十分重要。
1.1注射器测试评价法。
该方法是在注射器中倒入一定的沙粒和试液,进行手动推动观察渗透情况,评价方法简单,只能定性分析。
1.2可视滤失仪测试评价法。
该方法在钻井液评价中应用较为广泛也比较成熟,是目前低渗透钻井液评价中最常用、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评价过程中可以清晰的观察到试液渗透过滤的全过程,低渗透钻井液处理剂的研制和开发也是基于此评价方法进行。
1.3ga型低渗透滤失仪。
该方法采用的ga型滤失仪是一种新型技术设备,它将普通滤失仪和高温高压试验器具综合在一起,增加了可视化功能,主要评价钻井液滤液侵入性能和形成的封闭膜承压能力。
1.4多功能岩心流动实验评价法。
该评价方法主要用于测试低渗透钻井液进行超高承压能力的测试,可以对高温高压下的岩心动态流动滤失进行评价。
1.5高温高压井壁稳定模拟评价。
该评价方法是在常规高温高压滤失测试基础上简单改进而成,测试条件控制在150℃和16小时以
内,误差较小。
1.6压力传递试验评价法。
主要评价泥页岩压力差传递规律和定量测试,同时评价岩层下游封闭端的压力动态变化规律。
对低渗透钻井液技术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分析其功能和起到的作用,通过作用机理了解可以为研制新型低渗透钻井液提供依据,可以使钻井液效果越来越好。
通过当前国内外对低渗透钻井液技术作用机理的充分研究,具有亲水性和疏水性两性特点的聚合物在加入传统的水基钻井液中,可以迅速形成表面膜。
而且,在使用低渗透钻井液时必须满足足够的浓度和加量要求,才能形成岩层封闭膜层,以阻止钻井液侵入地层。
文中从低渗透钻井液吸附机理、成膜机理、油层保护机理、凝胶和胶束封堵机理进行其作用机理研究现状分析。
2.作用机理
2.1吸附作用机理分析
低渗透钻井液主要是主剂在井壁上迅速形成渗透膜,因此对钻井液主剂的吸附特性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在常温下,通过试验测定胶束聚合物在粒径为0.5~5mm左右的页岩颗粒上的吸附量,以此验证其吸附性。
研究分析得出,从150℃降到常温过程中,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2;然后改变浓度,随浓度变化的等温线情况如图3所示。
通过验证可以表明胶束在井壁上的吸附速度快,而随着胶束聚合物浓度的增加,吸附量也相应增多,这一研究现状表明了低渗透钻井液在岩层表面产生吸附作用,达到一定浓度后形成封闭膜。
2.2成膜作用机理分析
目前国内外对低渗透钻井液成膜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页岩本身是否存在渗透或半透膜性质,对钻井液能否形成封闭膜或成膜条件的研究较少,同时研究多以半透膜为对象进行。
成膜技术要求了封堵颗粒的尺寸和变形特性以及其化学特性,通过吸附成网进而卷曲形成致密膜。
一般情况下,封闭膜是经过多次膜结构积累沉淀而成的具有高承压能力和弹性的结构,而且在胶束收缩时会进一步降低膜的渗透率。
三、低渗透钻井液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发展和钻井要求的提高,低渗透钻井液技术在当前基础上会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并且出现各种新型技术和新的发明,以符合低渗透钻井液应用需求。
根据前述低渗透钻井液技术研究现状和技术体系相关内容的研究,总结提出发展趋势及展望:
1.钻井液体系方便快捷应用化
由于钻井液体系具有主剂、辅剂、处理剂等组成,是溶解性较高的各种材料的聚合物,实际使用时根据需要进行调配而成。
因此,在未来发展趋势下,低渗透钻井液主要以方便混合形成钻井液体系为主,快速形成效果良好性能稳定的钻井液。
2.钻井液技术体系多功能化
随着钻井工作印象因素的复杂多样化,低渗透钻井液技术在满足当前基本需求的情况下应该实现更多的功能,且要求更少的处理剂,是渗透钻井液体系趋向于现代化。
3.钻井液体系颗粒纳米化,技术智能化
研究具有纳米材料的颗粒,使钻井液体系具备纳米材料优势性能。
同时逐步降低钻井液技术智能化,加大钻井液技术使用时的可视化、动态监控、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应变等。
4.更加环保化和无害化
未来低渗透钻井液技术的发展将会更加符合环境发展和环保法
律规定,不但能够更好地满足本质应用需求,还能更好地符合环保要求。
同时实现零污染零危害。
四、总结
低渗透钻井液技术是钻井液发展体系最新研究和应用成果,经过国内外研究证明能够更好地满足钻井需求和发展。
其在压缩性、封闭性、岩心渗透率恢复性、无害性等方面相对于传统钻井液技术均有较大提高,有利于保护油层和油井钻井工作。
在未来发展下,低渗透钻井液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研究和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罗春芝,王越之,袁建强,等. 低渗透钻井液处理剂的研究及应用[j]. 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31(2):92-96.
[2]艾贵成. 超低渗透钻井液的评价和机理探讨[j]. 钻井液与
完井液,2008,25(5):49-52.
[3]齐从丽,纪常杰. 低渗透钻井液技术的应用[j]. 国外油田工程,2007,(5):21-26.
[4]于永新,樊松林,代礼杨,等. 超低渗透钻井液技术研究[j].
石油钻采工艺,2005,27(6):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