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ining PPT冠脉介入手术入路介绍
合集下载
冠脉介入治疗基本知识介绍ppt课件

理想支架的特点
• 生物相容性:防止血栓形成和支架腐蚀 • 柔韧性:无论是附在球囊上还是植入后支架都具有好的
柔韧性。该特性与支架的通过性以及支架植入后对血管 的拉直程度有关。
• 径向支撑力:指支架撑开后对抗压力的能力。该特性
与支架植入后血管的弹性回缩有关。
• 可视性:处于最适状态,不太弱,不太强 • 可靠的扩张:协调一致
RBP)
mm:球囊的长度和直径 bar:球囊的压力(NBP,
• 医生通常会问到的性能参数:外径(profile);
通过性(trackability);穿过性(crossibility);NBP; RBP;有几个显影标记,位于什么位置;
• 冠脉手术中常用的尺寸:标准尺寸3.0/20;
范围:直径:2.0-4.0mm;长度:10-40mm;直径1.5mm 的球囊偶用于狭窄的预扩张
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变异性心绞痛,介入治 疗引起的心绞痛
• 心肌梗塞:持续心肌缺血所致。一般是在相关冠脉
狭窄超过75%的基础上合并血凝块或血栓形成。包括急 性和陈旧性心梗
• 缺血性心肌病/心衰:
冠心病的诊断
诊断方法
• • • • 临床症状 心电图(运动试验) 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 冠脉造影
冠脉造影的适应症
冠脉造影/PTCA/+支架的基本程序
• 关于直接支架术:不行球囊预扩张,直接植
入支架。操作程序基本相同,只是所需步骤及 手术时间缩短。对病变,手术操作者及支架的 要求较高。
冠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 最主要的并发症: • 急性期: 动脉夹层 ,出血,急性心梗,猝
死
• 亚急性期:亚急性再闭塞,再狭窄,再次
冠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1:动脉鞘 2:导引导管
冠脉介入术PPT课件

学习目的
• 了解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概念 • 掌握心脏的解剖 • 掌握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术后护理
目录
• 心脏解剖学 • 冠状动脉介入术 • 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护理
1心脏位置
1心脏的结构 与心脏相连的血管:
上下腔静
与右心房相连的是
脉;
与右心室相连的是 肺动 脉;
与左心房相连的是 肺静 脉;
与左心室相连的是 主动 脉。 记清楚哦
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11
2 冠状动脉介入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是用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 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方法。 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冠状动脉内 旋切术、旋磨术和激光成形术等。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股动脉
常用
2 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CAG)
• 定义:是利用导管对冠状动脉解剖进行放 射影像学检查的一种介入性诊断技术。是 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 目的:检查全部冠状动脉(自身冠状动脉及 桥血管)的冠状动脉分布、解剖及功能病理 学(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先天畸形及冠 脉痉挛)。
正常的冠状动脉
3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护理 4、对于卧床期间排尿困难者,应及时导尿,以免引起 心率和血压的波动。 5、植入支架者,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至少12个月 (阿司匹林100mg每次1次;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 之后阿司匹林长期服用,定期检测血小板的数目、凝聚 功能及有无消化道出血等情况。
3术后护理 6、术后应鼓励患者多饮水:行冠脉造影者应该适当的多饮水,一般要求达3000ml 以上,术后4小时内应排尿800ml。 7、术后饮食:患者返回病房后先饮水,再进食少量 流食。如果患者食欲欠佳,可以喝一些平时喜欢的不 产气的饮料,不要强迫进食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如果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食欲好,可以根据病人喜 好选择食物。但注意禁食牛奶,豆制品及产气的饮料, 防止出现腹胀。
• 了解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概念 • 掌握心脏的解剖 • 掌握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术后护理
目录
• 心脏解剖学 • 冠状动脉介入术 • 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护理
1心脏位置
1心脏的结构 与心脏相连的血管:
上下腔静
与右心房相连的是
脉;
与右心室相连的是 肺动 脉;
与左心房相连的是 肺静 脉;
与左心室相连的是 主动 脉。 记清楚哦
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11
2 冠状动脉介入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是用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 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方法。 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冠状动脉内 旋切术、旋磨术和激光成形术等。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股动脉
常用
2 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CAG)
• 定义:是利用导管对冠状动脉解剖进行放 射影像学检查的一种介入性诊断技术。是 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 目的:检查全部冠状动脉(自身冠状动脉及 桥血管)的冠状动脉分布、解剖及功能病理 学(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先天畸形及冠 脉痉挛)。
正常的冠状动脉
3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护理 4、对于卧床期间排尿困难者,应及时导尿,以免引起 心率和血压的波动。 5、植入支架者,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至少12个月 (阿司匹林100mg每次1次;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 之后阿司匹林长期服用,定期检测血小板的数目、凝聚 功能及有无消化道出血等情况。
3术后护理 6、术后应鼓励患者多饮水:行冠脉造影者应该适当的多饮水,一般要求达3000ml 以上,术后4小时内应排尿800ml。 7、术后饮食:患者返回病房后先饮水,再进食少量 流食。如果患者食欲欠佳,可以喝一些平时喜欢的不 产气的饮料,不要强迫进食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如果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食欲好,可以根据病人喜 好选择食物。但注意禁食牛奶,豆制品及产气的饮料, 防止出现腹胀。
麦瑞通全系列冠脉产品冠脉介入手术入路PPT课件

5
冠脉造影常用入路
• 下肢:
– 股动脉途径:最早用,常用
• 上肢:
– 桡动脉途径:渐渐发展为常用 – 尺动脉途径:极少用 – 肱动脉途径:少用
6
几种常见入路技术比较
应用 经验 导管操作 操作者X线照射 并发症
出血 搏动消失 输血 外科修复 操作 经皮 反复应用 卧床8h
股动脉 早,常见
丰富 容易
• 1992.08.14.Ferdinand Kiemeneij—第1例TRI
(ADIC of OLVG Hospital Amsterdam )
• 1993.Kiemeneij F,Laarman GJ—经桡动脉径路植入冠脉内支架
(Cathet Cardiovasc Diagn 1993;30:173)
P:Percutaneous 经皮
T:transluminal 腔内
C:coronary
冠状
A:angioplasty 血管成形术
在整个手术中起始步骤是:进入管腔,即建立入路。 在动脉较浅表,体表标志明显处,选择合适的动脉,建立入路。
4
选择建立入路处的要求
1:血管内径够粗-------空间足够,便于操作 2:体表标记明显-------利于穿刺,减少失败 3:周围组织简单-------便于穿刺,减少误伤 4:术中术后护理-------利于手术,利于康复 5:患者尊严舒适-------接受治疗,配合手术
18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穿刺步骤
充分伸展患者腕关节 – 以便进入动脉
利多卡因给药并作皮肤切开(具体取 决于临床医生)
穿刺针(21g 或 20g) – 穿刺针与皮肤保持30° – 从外侧向内侧进行穿刺
术后卧床严格 血管封闭器费用 昂贵 血管局部并发症 、输血、神经病 变、尿潴留常见
冠脉造影常用入路
• 下肢:
– 股动脉途径:最早用,常用
• 上肢:
– 桡动脉途径:渐渐发展为常用 – 尺动脉途径:极少用 – 肱动脉途径:少用
6
几种常见入路技术比较
应用 经验 导管操作 操作者X线照射 并发症
出血 搏动消失 输血 外科修复 操作 经皮 反复应用 卧床8h
股动脉 早,常见
丰富 容易
• 1992.08.14.Ferdinand Kiemeneij—第1例TRI
(ADIC of OLVG Hospital Amsterdam )
• 1993.Kiemeneij F,Laarman GJ—经桡动脉径路植入冠脉内支架
(Cathet Cardiovasc Diagn 1993;30:173)
P:Percutaneous 经皮
T:transluminal 腔内
C:coronary
冠状
A:angioplasty 血管成形术
在整个手术中起始步骤是:进入管腔,即建立入路。 在动脉较浅表,体表标志明显处,选择合适的动脉,建立入路。
4
选择建立入路处的要求
1:血管内径够粗-------空间足够,便于操作 2:体表标记明显-------利于穿刺,减少失败 3:周围组织简单-------便于穿刺,减少误伤 4:术中术后护理-------利于手术,利于康复 5:患者尊严舒适-------接受治疗,配合手术
18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穿刺步骤
充分伸展患者腕关节 – 以便进入动脉
利多卡因给药并作皮肤切开(具体取 决于临床医生)
穿刺针(21g 或 20g) – 穿刺针与皮肤保持30° – 从外侧向内侧进行穿刺
术后卧床严格 血管封闭器费用 昂贵 血管局部并发症 、输血、神经病 变、尿潴留常见
冠状动脉介入穿刺技巧以及穿刺路径的选择ppt课件

ppt课件
10
局部麻醉的技巧
●应用“两步法”给予局麻药物—穿刺前皮下少
量注射麻药,穿刺成功后在鞘管置入前再补充一 定剂量的麻醉药物
●在注射麻醉药物时进针不宜过深,以免误伤桡
动脉
ppt课件
11
穿刺的手法(1)
将患者的腕部垫高,保持腕关节处于过伸状 态。穿刺时将穿刺者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 自穿刺部位由远至近依次轻放于患者桡动脉搏动 最强处,指示患者桡动脉的走行方向。食指所指 部位即为穿刺的“靶点” ,三指所指线路即为进 针的方向
多年高血压未正规治疗者,常常锁骨下动脉弯曲明显,可 能导致导管无法通过或操作困难
经桡动脉路径,导管支撑力不如股动脉路径强,在遇到冠 状动脉弯曲或病变复杂时无法提供足够支撑导致操作失败
由于桡动脉细小,只能容纳6F导管(内径2毫米)
ppt课件
29
两种途径的选择
对于存在心功能不全、腰椎疾患等无法长时间平卧者,应 优先选择桡动脉途径
ppt课件
4
穿刺角度
ppt课件
5
注意问题:
1、穿刺点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1厘米,太高不易 压迫止血,并发腹膜后血肿,穿刺点太低,不易 穿刺成功,并且容易进穿支。
2、进导丝不能有任何阻力,预防夹层形成,一般应 在透视下完成。
3、动脉切割伤,穿刺针进入皮下不要左右摆动找动 脉,容易切割动脉。
4、动静脉瘘,穿刺方向问题,特别用第一种方法穿 刺时,对穿刺的方向把握比第二种差,容易改变 穿刺方向。
ppt课件
12
穿刺的手法(2)
●进针的角度一般为30~45° 。进针后如果针 尾部见血液流出,可再前送穿刺针少许后,缓慢 回撤直至针尾部喷血后再送入导丝
冠脉介入治疗 ppt课件

ppt课件
2
正常冠状动脉:左支,右前斜30度+足位20:看 左冠整体较好
ppt课件
3
正常冠状动脉:右支,左前斜45度:看右冠主干较好
t课件
4
前降支病变,箭头处显示狭窄
ppt课件
5
前降支病变支架置入后血流恢复正常
ppt课件
6
右冠病变,箭头处显示狭窄
ppt课件
7
右冠状动脉病变支架置入后
ppt课件
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
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后心肌缺血引起 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等,主要的治疗方 法有解痉、扩张冠脉、抗凝、溶栓(全身 用药或局部用药)、经皮腔内冠脉形成术 和安装支架等等,效果较好的是冠脉内安 装支架。
ppt课件
1
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
冠脉内安装支架作介入治疗的技术难度 和要求均较高,要求特殊设备和专业的技 术人员。
ppt课件
13
右冠开口闭塞病变
ppt课件
14
右冠开口闭塞支架置入开通后
ppt课件
15
谢谢观看
ppt课件
16
8
前降支近段病变,箭头处显示狭窄
ppt课件
9
正 前降支近段病变支架置入后 ,血流恢复 头 位 30 度 : 看 右 冠 远 端 分 支 较 好 , 如 后 降 支
ppt课件 10
后降支病变
ppt课件
11
前降支加回旋支病变,箭头所示
ppt课件
12
前降支加回旋支病变支架干预后
正 足 位 : 看 回 旋 支 较 清 楚
冠脉介入治疗ppt课件

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自身 状况对冠脉介入治疗的预后产生影响。
术后护理和药物治疗对冠脉介入治疗 的预后起到关键作用,需严格遵循医 嘱,定期复查。
病变严重程度
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病变部位 和数量等因素也会影响治疗效果和预 后。
04
冠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与处理
常见并发症
出血
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可能导致 穿刺部位出血,严重时可能引
利用基因检测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预测患者对不同治疗方法的反应,为个体化治 疗提供科学依据。
开展多学科协作,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制定全面的个体化治疗 方案。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探索更加安全、有效的介入材 料和器械,提高治疗的远期效 果和安全性。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 进冠脉介入治疗领域的科技进 步与发展。
特点
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点, 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历史与发展
历史
冠脉介入治疗始于20世纪70年代, 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不断改进和完 善。
发展
目前,冠脉介入治疗已经成为全球范 围内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技 术仍在不断进步和创新。
适用范围与限制
适用范围
适用于冠状动脉狭窄、心肌梗死等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
术前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药物 过敏史,减少并发症的
发生。
规范操作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冠脉介入治疗,减少血 管损伤和过敏反应的发
生。
术后观察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如出血、血管损伤等。
药物治疗
对于过敏反应和心肌梗 死等并发症,及时使用 药物治疗,减轻症状、
03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培训课件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 疗(PCI)
学习目标
了解PCI发展史 了解PCI操作过程(难点) 掌握PCI术前后护理☆(重点)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
2
主要外语词汇
PTCA(percutaneous coronary angioplasty):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27
病情观察
心电监护 自觉症状 穿刺局部 患侧肢体末梢循环 药物副作用 排尿 并发症的观察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
28
血压
与术前对照基础压及脉压差 低血压/休克先兆:术后30分-3小时恶心 不明原因低血压:
腹膜后出血—下腹痛 穿刺部内出血—血肿、脉搏消失 冠状动脉破裂或穿孔—心包填塞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
29
自觉症状
心悸 胸闷 胸痛 皮肤瘙痒 腰背酸痛、制动关节麻痹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
30
穿刺局部
—采取正确压迫止血方法(压迫动脉不是静脉)
鞘管 血肿 瘀斑 渗血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
31
患侧肢体末梢循环
颜色 温度 动脉搏动 感觉 活动
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定义: 由于冠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 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与冠状动 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称为冠心病或 缺血性心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
5
适应症
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或不稳定性 心绞痛,有明确的心肌缺血证据,左室的功能良好。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搭桥术后心绞痛; PTCA术后再狭窄者。
学习目标
了解PCI发展史 了解PCI操作过程(难点) 掌握PCI术前后护理☆(重点)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
2
主要外语词汇
PTCA(percutaneous coronary angioplasty):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27
病情观察
心电监护 自觉症状 穿刺局部 患侧肢体末梢循环 药物副作用 排尿 并发症的观察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
28
血压
与术前对照基础压及脉压差 低血压/休克先兆:术后30分-3小时恶心 不明原因低血压:
腹膜后出血—下腹痛 穿刺部内出血—血肿、脉搏消失 冠状动脉破裂或穿孔—心包填塞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
29
自觉症状
心悸 胸闷 胸痛 皮肤瘙痒 腰背酸痛、制动关节麻痹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
30
穿刺局部
—采取正确压迫止血方法(压迫动脉不是静脉)
鞘管 血肿 瘀斑 渗血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
31
患侧肢体末梢循环
颜色 温度 动脉搏动 感觉 活动
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定义: 由于冠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 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与冠状动 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称为冠心病或 缺血性心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
5
适应症
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或不稳定性 心绞痛,有明确的心肌缺血证据,左室的功能良好。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搭桥术后心绞痛; PTCA术后再狭窄者。
冠脉介入的发展史PPT培训课件

第一阶段: 单纯球囊扩张(PTCA)阶段 1977年 第二阶段: 裸金属支架(BMS)阶段 1987年 第三阶段: 药物洗脱支架(DES)阶段 2003年 第四阶段: 全吸收式生物可降解支架(BVS) 2013年
近几年来随着DES在PCI术中的应用,临床实验和研究均表明:在预防再狭窄中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因为其一方面可以减少球囊扩张后的冠脉弹性回缩,另一方面可对冠脉病变局部提供缓慢和长期高浓度的药物释放,抑制细胞过度增生和抗血管重塑。 DES的临床应用已成为介入心脏病学领域继球囊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后的第三个里程碑.
谢谢听讲
1959年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儿科心脏病专家Mason Sones等进行了第一例选择性冠脉造影。
1966年Amplatz、1967年Judkins进一步改进了导管顶端形状、弧度和导管插入技术,使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得到广泛应用。
发展 Development
1959年, Sones:第一例选择性冠脉造影; 1964年,Dotter:第一例PTCA(股动脉栓塞); 1966年,Judkins:研发选择性冠脉造影管; 1977年,Gruentzig:冠状动脉PTCA。
Andreas Gruentzig教授(1939-1985),于1972至1973年发明并改进用于血管成形术的球囊导管,之后30多年,冠脉介入诊疗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普及.作为开创这一领域的先驱者,人们称他为介入心脏病学之父.
1956年,由于他前期的创新式研究对心脏介入诊断和治疗的贡献,他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 在领奖时,Forssmann不无感慨地说“心导管术是打开未知大门的一把钥匙,但在这之前的20多年里,没有人理解我”。纽约时报将Forssmann誉为超越生活时代的科学家,是他拉开了人类心脏导管介入治疗的序幕。
近几年来随着DES在PCI术中的应用,临床实验和研究均表明:在预防再狭窄中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因为其一方面可以减少球囊扩张后的冠脉弹性回缩,另一方面可对冠脉病变局部提供缓慢和长期高浓度的药物释放,抑制细胞过度增生和抗血管重塑。 DES的临床应用已成为介入心脏病学领域继球囊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后的第三个里程碑.
谢谢听讲
1959年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儿科心脏病专家Mason Sones等进行了第一例选择性冠脉造影。
1966年Amplatz、1967年Judkins进一步改进了导管顶端形状、弧度和导管插入技术,使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得到广泛应用。
发展 Development
1959年, Sones:第一例选择性冠脉造影; 1964年,Dotter:第一例PTCA(股动脉栓塞); 1966年,Judkins:研发选择性冠脉造影管; 1977年,Gruentzig:冠状动脉PTCA。
Andreas Gruentzig教授(1939-1985),于1972至1973年发明并改进用于血管成形术的球囊导管,之后30多年,冠脉介入诊疗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普及.作为开创这一领域的先驱者,人们称他为介入心脏病学之父.
1956年,由于他前期的创新式研究对心脏介入诊断和治疗的贡献,他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 在领奖时,Forssmann不无感慨地说“心导管术是打开未知大门的一把钥匙,但在这之前的20多年里,没有人理解我”。纽约时报将Forssmann誉为超越生活时代的科学家,是他拉开了人类心脏导管介入治疗的序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血管内径较细,较大直径导管使用受限:6-7F以下 – 导管直径过大极易导致内膜损,出现桡动脉闭塞 – 使用可能—PTCA球囊、支架 、切割球囊、冠脉超声、内窥镜、 压力导丝、激光导管、对吻球囊技术 – 使用受限:放射治疗、旋切、旋磨 • Allen试验 • 桡动脉容易痉挛 —穿刺失败 —内膜损伤,桡动脉闭塞 —造影失败 • CABG桡动脉桥、血液透析:慎用 • 腕管综合征
通过穿刺针插入一根导丝。沿导丝取出 该入路针,将导丝留置于动脉内。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穿刺步骤
然后,将鞘管和扩张器组套顺着导丝插 入再移除扩张器和导丝。 – 注:此处所用的鞘不是麦瑞通的 鞘!!! 鞘插入到位后,临床医生将注射一些解 痉剂,以防血管痉挛(通过该鞘的侧支 注入)。
桡动脉入路的困难
新型Merit Ultimate共用型造影导管
Merit Ultimate 1 – Terumo (Modified) Tiger Merit Ultimate 2 – Terumo Jacky (3.5) Merit Ultimate 3 - Terumo Sarah (4.0) Merit Ultimate 4 – True Tiger Curve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穿刺
桡动脉浅表,有明显体表标记,管径较细 桡、尺动脉共同供应手部血供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穿刺
• • • • 1992 Fuhrman— 改良的Allen’s试验 1989 Campeau L—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
(Cathet Cardiovasc Diagn.1989; 16:3-7.)
1992.08.14.Ferdinand Kiemeneij—第1例TRI
(ADIC of OLVG Hospital Amsterdam )
1993.Kiemeneij F,Laarman GJ—经桡动脉径路植入冠脉内支架
(Cathet Cardiovasc Diagn 1993;30:173)
•
– RXP®
Merit冠脉器械的研发方向
问题或备注
版权所有© 2010 Merit Medical。 幻灯片演示归Merit Medical所有。 未经Merit Medical的书面同意,不得分发或复制。
15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穿刺优势
• • • • • • 精神负担小:桡动脉穿刺点远离躯干,恐惧感小 患者舒适:痛苦少,不卧床 护理方便:即刻拔管,轮椅搬运 穿刺点距心脏距离与股动脉相近 桡动脉周围无软组织—血肿、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低 费用低、节省时间、减少X光照射-- 1根导管可左右冠脉插管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穿刺劣势
麦瑞通产品: 介入设备和附件
产品
压力泵
– Basix™ COMPAK – Monarch®
– Intellisystem®
止血阀和导丝导引器
– MBA™ ; Access PLUS™ ; Access-9™ – Honor®; Double Play™; Passage®
快速交换注射器(PTCA球囊/支架配备)
产品
一次性锐器安放座 – ShortStop®; ShortStop Advantage®; Grandstand® 废物管理系统 – BackStop®; MiniStop® 输液加压袋 – 500ml, 1000ml, 3000ml 专用注射器 – 色码和标签 。。。。。。
麦瑞通产品: 建立桡动脉入路
少 较少 较难 多 少 较常见 少 罕见 是 可 否
桡动脉
普及化 丰富中 较难 渐少 少 较常见 罕见(<0.1%) 罕见(<0.1%) 是 难 否
并发症
出血 搏动消失 输血 外科修复
操作
经皮 反复应用 卧床8h
桡动脉入径和股动脉入径优缺点比较
入 径 优 点 缺 点 股动脉 应用广泛 穿刺容易 无需特殊器材 血管内径大、适用于各种介入器材 术后卧床严格 血管封闭器费用 昂贵 血管局部并发症 、输血、神经病 变、尿潴留常见
• • • • • • • • • •
等待一定时间 穿刺点移向近端 硝酸甘油静滴或舌下含服 嘱患者松紧握拳
另取其他入径
透视下转动导引钢丝前进 通过动脉鞘行桡动脉造影 使用亲水性导引钢丝
导引钢丝行进困难 • 血管扭曲、痉挛、狭窄、阻塞 • 导引钢丝进入分支甚至夹层引
起
拔除动脉鞘管困难
使用0.018/0.025”PTCA钢丝 鞘内注射血管扩张剂
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穿刺弊端
一:穿刺部位容易发生血管并发症 穿刺部位出血 腹膜后出血或血肿 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 动脉夹层 血栓形成 急性肺动脉栓塞
二:容易发生血管迷走反射
三:长期卧床制动带来患者严重不适
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穿刺弊端
最大的弊端是术后要求卧床、腿部制动 • 患者床上二便难解决 • 腿部制动难以坚持 • 穿刺点软组织丰厚,压迫止血效果难保证 • 肥胖患者穿刺和术后护理难度增加 • 副作用影响面大:整条腿,乃至于其他脏器
在整个手术中起始步骤是:进入管腔,即建立入路。 在动脉较浅表,体表标志明显处,选择合适的动脉,建立入路。
选择建立入路处的要求
1:血管内径够粗-------空间足够,便于操作 2:体表标记明显-------利于穿刺,减少失败 3:周围组织简单-------便于穿刺,减少误伤 4:术中术后护理-------利于手术,利于康复 5:患者尊严舒适-------接受治疗,配合手术
17
Allen’s(艾伦氏)试验
1) 抬高手,要求患者紧握拳头约30秒。 2) 对尺动脉和桡动脉施加压力,以闭塞尺动脉和桡动脉。 3) 手继续保持抬高状态,然手松开拳头,手应变白(指甲 可观察到苍白)。
4) 释放尺动脉上的压力,颜色应在 8秒内回复。这表示,尺动脉向手பைடு நூலகம்进行充分供血,可安全对桡动脉插 管。 如果在7-10秒后不能恢复颜色,则 表示尺动脉不能向手进行充分供血, 因此不能安全对桡动脉插管。
桡动脉
缺血并发症少见 血管内径小 适用于严重主动脉、髂动脉病变,背部疾病 器材选择受限 及肥胖患者 痉挛常见 早期活动 无需血管封闭器、止血容易 受患者欢迎
中国的趋势:患者和医生越来越接受桡动脉入路
经肱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穿刺的可能性
• 肱动脉穿刺点位于关节弯曲部
– 极易造成血肿、假性动脉瘤
• 肱动脉与正中神经伴行
导管的形状都适合施行左右冠状动脉插管
Merit Ultimate 共用型桡动脉造影导管
中国供应:Ultimate 1,2,3,
Ultimate 1
Ultimate 2
Ultimate 3
Ultimate 2 和Ultimate 3的唯一区别, Ultimate 2 的主弯曲部分与次弯 曲部分间隔 3.5cm,而 Ultimate 3 为 4.0 cm 。
冠脉造影常用入路
• 下肢:
– 股动脉途径:最早用,常用
• 上肢:
– 桡动脉途径:渐渐发展为常用 – 尺动脉途径:极少用 – 肱动脉途径:少用
几种常见入路技术比较
股动脉
应用 经验 导管操作 操作者X线照射 早,常见 丰富 容易 少 较常见 少 较多(2%~4%) 罕见(2%~3%) 是 可 是
肱动脉
麦瑞通全系列冠脉产品 冠脉介入手术入路
杜新 2013 JUNE
PTCA 介入器械系统图
建立入路处
冠脉介入器械研发的方向
医护以患者需求为第一位 患者的需求日益提高 器械供应商的最终客户是患者
何为入路
PTCA: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的简称 在体表某处,穿刺进入动脉管腔,溯源而上,直到心腔,完成手术。 P:Percutaneous T:transluminal C:coronary A:angioplasty 经皮 腔内 冠状 血管成形术
•
1997.Wu CJ等(台湾) —中国人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
(Cathet Cardiovasc Diag 1997;40:159-163)
1999.Saito等; 2001.Saito等—日本人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
( 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 1999;46:37-41 ; 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 2001;53:269-70)
– 极易造成神经损伤
一般情况,不选择肱动脉穿刺
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穿刺
股动脉上、下行都是粗而直的血管,非常适于冠脉介入术
股动脉穿刺点附近解剖特点
收肌管亦称股腘管或亨特(Hunter)管
股三角:位于股前上1/3部、呈底边在上,尖向下的三角,下续收肌管。其上界是腹股 沟带;外侧界为缝匠肌的内侧缘;内侧界是长收肌的内侧缘;前壁凹陷,自外向内是 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及筋膜组成。 内含:股鞘、股管、股动、静脉、股神经、淋巴管、淋巴结及脂肪组织。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穿刺步骤
充分伸展患者腕关节
–
以便进入动脉
利多卡因给药并作皮肤切开(具体取 决于临床医生) 穿刺针(21g 或 20g) – – 穿刺针与皮肤保持30° 从外侧向内侧进行穿刺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穿刺步骤
见到血液回流,略微调整穿刺针的方向, 使其与桡动脉平行后,再慢慢向前推动 穿刺针。
• 少见,由桡动脉严重痉挛引起
导引导管对位冠脉困难
• 用血管扩张剂和止痛镇静剂 • 拔除前轻轻旋转血管鞘 • 前进导引导管至冠状窦底部使头部上翘后再
缓慢回撤,使导管顶端对位冠脉开口 • 嘱患者深吸气以方便操纵导管
• 导引导管操作技术与股动脉入
径不同
Merit冠脉器械的研发方向
麦瑞通产品: 配套器械
桡动脉动脉较细小导致难以穿刺进入 动脉旁边有丰富的神经,易引起不适感
– 患者可感受到导管的每次移动
通过穿刺针插入一根导丝。沿导丝取出 该入路针,将导丝留置于动脉内。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穿刺步骤
然后,将鞘管和扩张器组套顺着导丝插 入再移除扩张器和导丝。 – 注:此处所用的鞘不是麦瑞通的 鞘!!! 鞘插入到位后,临床医生将注射一些解 痉剂,以防血管痉挛(通过该鞘的侧支 注入)。
桡动脉入路的困难
新型Merit Ultimate共用型造影导管
Merit Ultimate 1 – Terumo (Modified) Tiger Merit Ultimate 2 – Terumo Jacky (3.5) Merit Ultimate 3 - Terumo Sarah (4.0) Merit Ultimate 4 – True Tiger Curve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穿刺
桡动脉浅表,有明显体表标记,管径较细 桡、尺动脉共同供应手部血供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穿刺
• • • • 1992 Fuhrman— 改良的Allen’s试验 1989 Campeau L—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
(Cathet Cardiovasc Diagn.1989; 16:3-7.)
1992.08.14.Ferdinand Kiemeneij—第1例TRI
(ADIC of OLVG Hospital Amsterdam )
1993.Kiemeneij F,Laarman GJ—经桡动脉径路植入冠脉内支架
(Cathet Cardiovasc Diagn 1993;30:173)
•
– RXP®
Merit冠脉器械的研发方向
问题或备注
版权所有© 2010 Merit Medical。 幻灯片演示归Merit Medical所有。 未经Merit Medical的书面同意,不得分发或复制。
15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穿刺优势
• • • • • • 精神负担小:桡动脉穿刺点远离躯干,恐惧感小 患者舒适:痛苦少,不卧床 护理方便:即刻拔管,轮椅搬运 穿刺点距心脏距离与股动脉相近 桡动脉周围无软组织—血肿、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低 费用低、节省时间、减少X光照射-- 1根导管可左右冠脉插管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穿刺劣势
麦瑞通产品: 介入设备和附件
产品
压力泵
– Basix™ COMPAK – Monarch®
– Intellisystem®
止血阀和导丝导引器
– MBA™ ; Access PLUS™ ; Access-9™ – Honor®; Double Play™; Passage®
快速交换注射器(PTCA球囊/支架配备)
产品
一次性锐器安放座 – ShortStop®; ShortStop Advantage®; Grandstand® 废物管理系统 – BackStop®; MiniStop® 输液加压袋 – 500ml, 1000ml, 3000ml 专用注射器 – 色码和标签 。。。。。。
麦瑞通产品: 建立桡动脉入路
少 较少 较难 多 少 较常见 少 罕见 是 可 否
桡动脉
普及化 丰富中 较难 渐少 少 较常见 罕见(<0.1%) 罕见(<0.1%) 是 难 否
并发症
出血 搏动消失 输血 外科修复
操作
经皮 反复应用 卧床8h
桡动脉入径和股动脉入径优缺点比较
入 径 优 点 缺 点 股动脉 应用广泛 穿刺容易 无需特殊器材 血管内径大、适用于各种介入器材 术后卧床严格 血管封闭器费用 昂贵 血管局部并发症 、输血、神经病 变、尿潴留常见
• • • • • • • • • •
等待一定时间 穿刺点移向近端 硝酸甘油静滴或舌下含服 嘱患者松紧握拳
另取其他入径
透视下转动导引钢丝前进 通过动脉鞘行桡动脉造影 使用亲水性导引钢丝
导引钢丝行进困难 • 血管扭曲、痉挛、狭窄、阻塞 • 导引钢丝进入分支甚至夹层引
起
拔除动脉鞘管困难
使用0.018/0.025”PTCA钢丝 鞘内注射血管扩张剂
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穿刺弊端
一:穿刺部位容易发生血管并发症 穿刺部位出血 腹膜后出血或血肿 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 动脉夹层 血栓形成 急性肺动脉栓塞
二:容易发生血管迷走反射
三:长期卧床制动带来患者严重不适
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穿刺弊端
最大的弊端是术后要求卧床、腿部制动 • 患者床上二便难解决 • 腿部制动难以坚持 • 穿刺点软组织丰厚,压迫止血效果难保证 • 肥胖患者穿刺和术后护理难度增加 • 副作用影响面大:整条腿,乃至于其他脏器
在整个手术中起始步骤是:进入管腔,即建立入路。 在动脉较浅表,体表标志明显处,选择合适的动脉,建立入路。
选择建立入路处的要求
1:血管内径够粗-------空间足够,便于操作 2:体表标记明显-------利于穿刺,减少失败 3:周围组织简单-------便于穿刺,减少误伤 4:术中术后护理-------利于手术,利于康复 5:患者尊严舒适-------接受治疗,配合手术
17
Allen’s(艾伦氏)试验
1) 抬高手,要求患者紧握拳头约30秒。 2) 对尺动脉和桡动脉施加压力,以闭塞尺动脉和桡动脉。 3) 手继续保持抬高状态,然手松开拳头,手应变白(指甲 可观察到苍白)。
4) 释放尺动脉上的压力,颜色应在 8秒内回复。这表示,尺动脉向手பைடு நூலகம்进行充分供血,可安全对桡动脉插 管。 如果在7-10秒后不能恢复颜色,则 表示尺动脉不能向手进行充分供血, 因此不能安全对桡动脉插管。
桡动脉
缺血并发症少见 血管内径小 适用于严重主动脉、髂动脉病变,背部疾病 器材选择受限 及肥胖患者 痉挛常见 早期活动 无需血管封闭器、止血容易 受患者欢迎
中国的趋势:患者和医生越来越接受桡动脉入路
经肱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穿刺的可能性
• 肱动脉穿刺点位于关节弯曲部
– 极易造成血肿、假性动脉瘤
• 肱动脉与正中神经伴行
导管的形状都适合施行左右冠状动脉插管
Merit Ultimate 共用型桡动脉造影导管
中国供应:Ultimate 1,2,3,
Ultimate 1
Ultimate 2
Ultimate 3
Ultimate 2 和Ultimate 3的唯一区别, Ultimate 2 的主弯曲部分与次弯 曲部分间隔 3.5cm,而 Ultimate 3 为 4.0 cm 。
冠脉造影常用入路
• 下肢:
– 股动脉途径:最早用,常用
• 上肢:
– 桡动脉途径:渐渐发展为常用 – 尺动脉途径:极少用 – 肱动脉途径:少用
几种常见入路技术比较
股动脉
应用 经验 导管操作 操作者X线照射 早,常见 丰富 容易 少 较常见 少 较多(2%~4%) 罕见(2%~3%) 是 可 是
肱动脉
麦瑞通全系列冠脉产品 冠脉介入手术入路
杜新 2013 JUNE
PTCA 介入器械系统图
建立入路处
冠脉介入器械研发的方向
医护以患者需求为第一位 患者的需求日益提高 器械供应商的最终客户是患者
何为入路
PTCA: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的简称 在体表某处,穿刺进入动脉管腔,溯源而上,直到心腔,完成手术。 P:Percutaneous T:transluminal C:coronary A:angioplasty 经皮 腔内 冠状 血管成形术
•
1997.Wu CJ等(台湾) —中国人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
(Cathet Cardiovasc Diag 1997;40:159-163)
1999.Saito等; 2001.Saito等—日本人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
( 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 1999;46:37-41 ; 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 2001;53:269-70)
– 极易造成神经损伤
一般情况,不选择肱动脉穿刺
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穿刺
股动脉上、下行都是粗而直的血管,非常适于冠脉介入术
股动脉穿刺点附近解剖特点
收肌管亦称股腘管或亨特(Hunter)管
股三角:位于股前上1/3部、呈底边在上,尖向下的三角,下续收肌管。其上界是腹股 沟带;外侧界为缝匠肌的内侧缘;内侧界是长收肌的内侧缘;前壁凹陷,自外向内是 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及筋膜组成。 内含:股鞘、股管、股动、静脉、股神经、淋巴管、淋巴结及脂肪组织。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穿刺步骤
充分伸展患者腕关节
–
以便进入动脉
利多卡因给药并作皮肤切开(具体取 决于临床医生) 穿刺针(21g 或 20g) – – 穿刺针与皮肤保持30° 从外侧向内侧进行穿刺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穿刺步骤
见到血液回流,略微调整穿刺针的方向, 使其与桡动脉平行后,再慢慢向前推动 穿刺针。
• 少见,由桡动脉严重痉挛引起
导引导管对位冠脉困难
• 用血管扩张剂和止痛镇静剂 • 拔除前轻轻旋转血管鞘 • 前进导引导管至冠状窦底部使头部上翘后再
缓慢回撤,使导管顶端对位冠脉开口 • 嘱患者深吸气以方便操纵导管
• 导引导管操作技术与股动脉入
径不同
Merit冠脉器械的研发方向
麦瑞通产品: 配套器械
桡动脉动脉较细小导致难以穿刺进入 动脉旁边有丰富的神经,易引起不适感
– 患者可感受到导管的每次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