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传热与蒸发传热 ppt

合集下载

Chapter7传热与蒸发

Chapter7传热与蒸发

2、热对流:流体依靠其宏观流动而实现的 传递过程。 3、热辐射:将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 传递。 物体在不停的向外发出辐射能的同时,还 不断吸收周围其他物体发出的辐射能,并 将其转变成热能。

§7-2 换热器
一、管式换热器



(一)、蛇管式换热器 1、沉浸式蛇管换热器 2、喷淋式换热器 (二)、套管式换热器 (三)、列管式换热器 1、固定板式热交换器 2、U型管换热器 3、浮头式换热器 4、翅片式换热器
◎ 优点:流速高,表面传热系数大,结构简单,能 承受高压,拆卸和清洗方便。 ◎ 缺点:管间接头多,容易发生泄漏,金属消耗量大。

(三).列管式换热器
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 结构:两端的管板与壳体连结成一体。 ◎ 优点: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应用较广。 ◎缺点:清晰和检修困难。 ◎适用于壳程流体为较洁净的且不易结垢的 或腐蚀性小的物料。

2.板式换热器

结构:由一组长方形金属薄板平行排列,夹紧组 装于支架上而成。相邻板片的边缘均衬有垫片, 压紧后半间形成封闭的流体通道。 优点:结构紧凑;操作灵活性大;检修拆洗方便;

热损失小;应用广泛。

缺点:处理量小;耐温性差;操作压力低;密封
周边长;不适用于极易结垢、堵塞的物料。垫片
- 饱和蒸汽宜走壳程,易于排除冷凝液。
- 被冷却的流体一般选壳程,便于散热。 - 允许压力降小的流体走壳程。 - 冷热流体的温度差很大时,宜使对流传热系数大的流体走壳程,以 减小管壁和壳壁的温度差。
(2)流体流速的选择 (3)冷却(或加热)介质出口温度的选择 (4)换热管的规格和排列方法的选择 (5)折流挡板的选择 (6)管程和壳程的选择 (7)壳体内径的确定 (8)流体压力降的计算

7蒸发化工原理

7蒸发化工原理

降膜式
1200~3500
5/12/2020
26
第7章 蒸发
7.2.4 蒸发器的辅助设备
1 除沫器(汽液分离器)
蒸发操作时产生的二次 蒸汽,在分离室与液体分离 后,仍夹带大量液滴,尤其 是处理易产生泡沫的液体, 夹带更为严重。为了防止产 品损失或冷却水被污染,常 在蒸发器内(或外)设除沫 器。
图中(a)~(d)直 接安装在蒸发器顶部,(e )~(g)安装在蒸发器外 部。
溶液的热稳定性:热稳定性差的物料,应选用滞料量少,停留时 间短的蒸发器,如各种膜式蒸发器
有晶体析出的溶液:选用溶液流动速度大的蒸发器,以使晶体在 加热管内停留时间短,不易堵塞加热管,如外热式、 强制循环蒸发器
5/12/2020
22
第7章 蒸发
易发泡的溶液:泡沫的产生,不仅损失物料,而且污染蒸发器,应 选用溶液湍动程度剧烈的蒸发器,以抑制或破碎泡沫,如外热式、强 制循环式、升膜式等;条件允许时,也可将分离室加大。
➢去除杂质。
溶剂S
溶剂S 溶质A(不挥发)
加热
被蒸发的溶液可以是水溶液,也可以是其它溶液, 而工业上处理的溶液大多为水溶液,所以本章仅讨论水 溶液的蒸发。
5/12/2020
2
7.1.2 蒸发流程
5/12/2020
第7章 蒸发
蒸发流程的两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加热溶液使溶剂汽化—蒸发器 ➢不断除去气化的蒸发溶剂—冷凝器
适于处理易结垢,有晶体析出的溶液
5/12/2020
11
第7章 蒸发
(3)外热式蒸发器 这种蒸发器将加热室与分
离室分开,采用较长的加热管。
优点: ✓ 降低了整个蒸发器的高度,
便于清洗和更换; ✓ 循环速度较高,使得对流传

第七章-蒸发PPT课件

第七章-蒸发PPT课件

气体,否则不凝性气体在加热室内不断积累,将使此项热阻明显增加;
② 管壁热阻δ/λ一般可以忽略;
③ 管内壁液体一侧的垢层热阻Ri 取决于溶液的性质及管内液体的运动状
况。降低垢层热阻的方法是定期清理加热管,加快流体的循环速度,或加 入微量阻垢剂以延缓形成垢层;在处理有结晶析出的物料时可加入少量晶 种,使结晶尽可能地在溶液的主体中,而不是在加热面上析出;
②特点:
➢设计和操作时有较大的传热温差,以 使二次蒸汽获得足够的速度拉升液膜。
➢较高的传热系数,一次通过加热管即达 预定的浓缩要求
13
7.2 蒸发设备
编辑版ppt
第七章-蒸发
7 .2.1 各种蒸发器(evaporator)
图7-6
(二)降膜式蒸发器 图7-6所示
①原理:其结构原理与升膜式类似。区别在于: 料液在蒸发器顶部加入,经加热管顶部液体分布 器,使液体成膜向下流动。 ②特点: ➢蒸发温和,液体滞留量少,过程反应灵敏易于 控制,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长加热管,管长与直径之比: l/d = 50~100 传热系数增大
第七章-蒸发
➢液体下降管(又称循环管)不再受热。 增大密度差,强化循环。
➢液体循环速度可达1.5 m/s。
图7-3
10
编辑版ppt
7.2 蒸发设备
7 .2.1 各种蒸发器(evaporator)
(三)强制循环蒸发器 如图7-4所示 ①结构:1.加热室 2.循环泵 3.循环管 4.蒸发室 5.气液分离挡板
15所示:
图 7

15 蒸发 过程 溶液 浓度 变化
➢在初始浓度ω0 不太高的情况下,随水分蒸发量(W/F)的增加,溶液浓 度 ω 起初变化不大。只是在蒸发后期W/F较大时才显著上升。

化工原理蒸发优秀课件

化工原理蒸发优秀课件

26
(2)不计浓缩热的热量衡算 对溶液浓度变化不大、浓缩热不大的溶液
D roF c0(t t0) W r Q 损
蒸发器的热负荷为
Q Dro
2020/10/13
27
7.3.3蒸发速率与传热温度差
蒸发速率: 通常用单位时间的蒸发量W表示。
蒸发过程的速率是由传热速率决定的。
QD roKA(Tt)
溶液的沸点: 溶液的沸点不仅取决于蒸发器的操作压强,而且还与溶
的。
对真空蒸发,提高冷凝器的真空度虽然增加了传热推动力, 提高了生产强度,但功耗增大。
2020/10/13
45
冷凝器内的压强(或蒸发室空 间的压强)主要取决于什么?
蒸发室空间的压强约等于二次蒸汽冷凝器内的压强。而冷凝器内的压强,
不是仅取决于真空泵所能抽到的真空程度,因为真空泵及时抽出的主要是不 凝性气体。二次蒸汽在冷凝器内要及时的冷凝下来,因此,二次蒸汽冷凝器 内的压强(或蒸发室空间的压强)主要取决于冷凝器所使用的冷却水(直接 冷却)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冷却水温度愈低,蒸发室所能达到的压强愈低。
②各效浓度仅取决于端点温度及料液的初始浓度,在操作中 自动形成某种分布。对于一定的溶液,溶液的蒸气压大小取 决于温度和浓度,故蒸气压在操作中自动形成某种分布。
2020/10/13
43
2、多效蒸发效数的限制
①对同一蒸发任务,增加效数可以提高加热蒸汽的经济性W ,
但因为有温度差损失,故效数受限。
D
②效数越多,则温度差损失之和越大,使各效的传热推动力 减小,甚至无法完成蒸发任务。
2020/10/13
32
7.4 蒸发操作的经济性和多效蒸发
一、衡量蒸发操作经济性的方法

第七章 传热与蒸发-蒸发 ppt

第七章 传热与蒸发-蒸发 ppt

第九节 多效蒸发
一、并流(顺流)加料法的蒸发流程
并流加料的三效蒸发装置流程示意图
总结
蒸发
第七节 蒸发设备 第八节 单效蒸发
第九节 多效蒸发
第七节 蒸发设备
二、膜式(单程型)蒸发器
2. 降膜蒸发器
1-加热室 2-分离器
第七节 蒸发设备
二、膜式(单程型)蒸发器
3. 刮板式薄膜蒸发器
第七节 蒸发设备
二、膜式(单程型)蒸发器
4. 离心式薄膜蒸发器
第八节 单效蒸发
一、蒸发量
qmF
根据单效蒸发器作溶质的 衡算,得
qmF x0 (qmF qmw ) x1
中药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
第七章 传热与蒸发
蒸发
第七节 蒸发设备 第八节 单效蒸发 第九节 多效蒸发
第七节 蒸发设备
蒸发 使含有不挥发溶质的溶液沸腾汽化并移出 蒸汽,从而使溶液中溶质组成提高的单元操作 称为蒸发,所采用的设备称为蒸发器。
第七节 蒸发设备
蒸发操作的目的 ①直接得到经浓缩后的液体产品,例如稀烧 碱溶液的浓缩,各种果汁、牛奶的浓缩等。 ②制取纯净溶剂,例如海水蒸发脱盐制取淡 水。
水分蒸发量
qmw
x0 qmF (1 ) x1
第加热蒸汽 的汽化热
qmD r qmw r 'qmF c p0 (t1 t0 ) L
qmD
qmw r ' qmF c p 0 (t1 t0 ) L r
第八节 单效蒸发
三、蒸发器的传热面积 S
含有不挥发溶质的溶液,其蒸气压较同温 度下溶剂(即纯水)的低。
第七节 蒸发设备
(3)溶液性质 有些溶液在蒸发过程中有晶体析出、易结垢和 生泡沫,高温下易分解或聚合;溶液的黏度在蒸发过 程中逐渐增大,腐蚀性逐渐加强。

传热学-第七章newppt课件

传热学-第七章newppt课件
(2)特点:凝结放出的潜热不须穿过液膜的阻力即可传到冷却壁面上。 当凝结液不能润湿壁面时,凝结液在壁面许多点上以—颗颗小液珠的形式依
附于壁面,在重力的作用下,液珠滚下并与相通的液珠汇合成较大的液滴, 在向下滚动的同时.扫清了沿途的液珠,让出无液珠的壁面供继续凝结.凝 结过程主要是直接在冷壁面上进行的,没有凝结液膜引起的附加热阻,因此 有较高的换热强度。实验表明珠状凝结的换热系数比膜状凝结要高5—10倍 以上。 虽然如此,但到目前为止.在工业冷凝器中还没能创造出持久地保持珠状凝 结的工作条件。珠状凝结的机理及保证产生珠状凝结的条件正在广泛地研究 中。 如果冷凝壁面水平放置,壁面迟早会被冷凝液覆盖;如果冷凝壁面是竖直安 放,液珠会逐步变大而沿着壁面向下滚动,使得冷凝壁面始终能与蒸汽直接 接触,保持良好的热交换性能。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珠状凝结的表面传热系数定大于膜状凝结的传热系数。
量外,层流底层之外以紊流传递为主,换热大为增强
竖壁紊流膜段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C o875 508 PR r0.5c(eR0 c.7e525)3
对竖壁的紊流凝结换热,其沿整个壁面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计算式为:
hhl
xc l
ht
1
xc l
式中:hl 为层流段的传热系数; ht 为湍流段的传热系数;
xc 为层流转变为湍流时转折点的高度
u v 0 x y
Thermal boundary
x
layers
u(y)
( l u u xv u y)lg p xl y2u 2
Velocity boundary
layers
ut vt x y
al
2t y2
下脚标 l 表示液相
完整版PPT课件

大学化学《化工原理 蒸发》课件

大学化学《化工原理 蒸发》课件

pm p p p gL / 2
p:液面上的压强; L:加热管底部以上液层高; ρ:液体的平均密度。
§7.2 单效蒸发
14
=t( pp) t( p)
3. 管道流体阻力产生压降的影响
p < p′ 二次蒸汽饱和温度↓
⊿'''=1℃ (三) 蒸发器的生产能力和生产强度
生产能力: 单位时间内蒸发的水量, 即蒸发量 kg/h 大小取决于传热速率 Q
(1)循环速度较低,管内流速<0.5m/s;
(2)溶液粘度大、沸点高,有效温差小。
(3)设备的清洗和维修也不够方便。 应用广泛,适用于处理量大、结垢不严重的物系。
§7.4 蒸发设备
2. 悬筐式蒸发器(自然循环型)
优点:加热室可由顶部取出进行 清洗、检修或更换, 而且热损失也较小。
适用于易结晶或结垢溶液的蒸发
23
二、多效蒸发与单效蒸发的比较
多效蒸发单位生蒸汽消耗量D/W比单效蒸发小,
操作费比单效蒸发小; 注意:
操作费减小的幅度并不与效数成正比,
效数越多,操作费减小的幅度成下降趋势。
多效蒸发生产能力比单效蒸发小, 生产强度比单效蒸发小,
设备费比单效蒸发大。
效数越多,设备费增大的幅度越大。
§7.3 多效蒸发
§7.4 蒸发设备
34
缺点:
❖液柱静压头效应引起的温度差损失较大,要求 加热蒸汽有较高的压力。
❖设备庞大,消耗的材料多,需要高大的厂房。
4. 强制循环蒸发器
循环速度的大小可通过泵的流量调节来控制, 一般在2.5m/s以上。 适宜蒸发粘度大、易结晶和结垢的物料。 能耗大。
§7.4 蒸发设备
35
(二)单程型蒸发器

蒸发传热

蒸发传热

水平管降膜
实际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含有压缩机的润滑油。文献 研究了制冷剂中润滑油不同含油率时水平管降膜式蒸 发传热特性。工质为R134a,含油率分别为0.5%、1.2%、5.1%,蒸发温度为6℃,热流密度范围为30~65kW/m2, 工质喷淋密度分别为0.13kg/(s·m),0.17kg/(s·m)、0.21 kg/(s·m),测试段采用表面强化的铜管.实验结 果表明:含油率从0.5%增大到5.1%,管外传热性能逐渐提高,当喷淋密度增加,管外换热系数也会提高,但随着 含油率的增加,换热系数的增加幅度不大;一定含量的润滑油能增大R134a水平管降膜蒸发的换热系数.
文献 在综合考虑毛细管内扩展微细液膜和弯月界面上传热传质过程的基础上,对毛细管内的蒸发传热机理 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其传热性能的计算方法,并作了实例计算。毛细管内的蒸发弯月面可分为平衡稳定 液膜区、过渡液膜区和弯月面弯曲区。热质传递过程发生在过渡液膜区和弯月面弯曲区。计算结果表明:在过渡液 膜区具有很高的换热系数,毛细管径的增大将导致毛细管内换热系数的下降。
板式换热
板式换热器主要原理是利用强流空气与液膜之间的蒸发换热强化传热,板式换热器主要分为平板式换热器以 及波纹板换热器。相比较传统的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有以下优点。首先,板式换热器能节约能源,蒸发式换热器 不仅结合了传统板式换热器以及空冷式换热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水泵的输入功率,而且它内部的水温基本接 近于湿球的温度,比传统的换热器低了不少。其次它还能节约水资源,传统的换热器对水的利用率不高,但是蒸 发式换热器对水的利用率很高,经计算,蒸发式换热器的用水量为传统换热器的 5%~15%。此外,蒸发换热器不 仅安装维护简单,而且运行成本较传统的换热器更低,并不需要安装冷却塔。除了以上特点之外,蒸发式换热器 还有环保、排量小、占地面积小、节约整体成本等优点,所以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文献 主要采用了计算 机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板式换热器降膜蒸发换热过程进行模拟,对影响板式蒸发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各项因素进行了 研究,并且为板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和优化运行提供了相关的指导,为全面提升板式蒸发换热器的理论和技术水 平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概述
传热过程中热交换的方式
1. 直接接触式传热; 2. 蓄热式传热; 3. 间壁式传热。
1. 直接接触式传热
热冷流体的直接 混合进行热交换。 传热效果好, 设备简单。 允许两种流体相 互接触的工艺中 应用
2. 蓄热式传热
两种流体交替地 流过蓄热器。 设备结构简 单, 可耐高温。 不能完全避免 两种流体间的接 触。
◎ 缺点:管程内清洁较为困难,由于管子弯成U形,管板的利用率较差。 ◎适用于流体洁净,且不结垢及高温、高压的场合
3.浮头式换热器
3.浮头式换热器
◎ 结构:一端管板不与外壳固定连接,该段称为浮头。当管子受热(或冷) 时,管束连同浮头可以沿轴自由移动,而不受外壳热膨胀的影响。
◎ 优点:不仅可以补偿热膨胀,且由于固定端的管板通过法兰与壳体连接,
T t do bd o 1 dS o i di d m o dQ
总传热系数
d K (T t )dS
Ko
T t do bd o 1 dS o i di d m o dQ
do
i di

1 bd o
dm

1
o
总传热系数
污垢热阻(又称污垢系数)
i dSi
dS m
o dS o
总传热系数
移项后相加,得
(T Tw ) (Tw t w ) (t w t ) T t dQ 1 b 1 1 b 1 i dSi dS m o dSo i dSi dS m o dS o
dSo do dSo do 上式两边均除以 dSo ,并利用 dS d , dS d ,得 i i m m

T Tw Tw t w tw t dQ 1 b 1
i dSi
dS m
o dS o
第五节 传热计算
总传热系数
dQ i (T Tw )dS i

b
(Tw t w )dS m o (t w t )dS o

T Tw Tw t w tw t dQ 1 b 1
t1 t 2 导热推动力 r2 1 导热阻力 ln 2L r1
5.3.4 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
(2)多层圆筒壁稳定热传导
3 2 1
Q
通过各层圆筒壁截面的热流量相等
1 2 3
t 2 t3 t3 t 4 t1 t2 Q 1 r2 r3 1 r4 1 ln ln ln 2L r1 2L r2 2L r3
◎ 结构:两端的管板与壳体连结成一体。 ◎ 优点: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应用较广。 ◎缺点:清晰和检修困难。 ◎适用于壳程流体为较洁净的且不易结垢的或腐蚀性小的物料。
一、管式换热器
2.U型管换热器
2.U型管换热器

结构:是将每根管子弯成U形,进口分别安装在同一管板的两侧,封
头用隔板分成两室
◎ 优点:结构简单、重量轻
3. 间壁式传热
利用固体壁面将 进行热交换的两 种流体隔开。 传热通过壁面 进行,换热过程 中两种流体不互 相接触。
传热的基本概念
一, 传热的基本方式 (1)热传导 热量从
物体内温度较高的部分传 递到温度较低的部分或传 递的与之接触的温度较低 的另一物体的过程称为热 传导。 。
传热的基本概念
在设计时进行合理的优 化设计使其在满足工艺要求 其它设备 60% 传热设备 40% 的条件下投资费用最小;在 操作中进行强化传热操作过 程,进行最优化操作,对节 省传热设备投资,节省能源 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概述
制药生产中对传热过程的要求 1.强化传热过程,如各种换热设备中的传热;
2.减缓传热过程,如设备和管道的保温,以 减少热损失。
dQ i T Tw dSi
dQ o tw t dSo
第三节 对流传热
二、对流传热系数
牛顿冷却定律也是对流传热系数的定义式,

Q S t
对流传热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温度差下、 单位传热面积的对流传热速率,其单位为 W/(m2· ℃)。它反映了对流传热的快慢,α愈大表 示对流传热愈快。表7-1列出了几种对流传热情 况下α的数值范围。
一, 传热的基本方式 (2)对流传热
流体各部分质点发生 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 传递过程,只能发生在 流体中。
传热的基本概念
一, 传热的基本方式
因 热的原因而发出辐射能的 过程称为热辐射。
(3)热辐射

传热的基本概念
二, 热流量和热流密度
1. 热流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传热面的 热量,用表示,单位为W。 2. 热流密度是指单位传热面积的所传递的 热量,用q表示,单位为W/m2。
第三节 对流传热
对流传热速率方程
对流传热是一复杂的传热过程,影响对流传 热速率的因素很多,而且不同的对流传热情况又 有差别,因此对流传热的理论计算是很困难的, 目前工程上仍按下述的半经验方法处理。 对流热流量 = 对流传热推动力/对流传热阻力 = 系数×推动力
第三节 对流传热
对流传热速率方程
对流传热速率可由牛顿冷却定律描述
t1 t 4 Q r3 1 r2 1 1 r4 ln ln ln 2L r1 2L r2 2L r3
圆筒壁传热小结
单层圆筒壁的定态传热:
t1 t 2 Q 1 r2 ln 2L r1
三层圆筒壁的定态传热:
t1 t 4 Q r3 1 r2 1 1 r4 ln ln ln 2L r1 2L r2 2L r3
◎ 结构:多用于冷却管内的热流体。将蛇管成排地固定于钢架上,被
冷却的流体在管内流动,冷却水由管上方的喷淋装置中均匀淋下, 故又称喷淋式冷却器。 ◎ 优点:传热推动力大,传热效果好,便于检修和清洗。 ◎ 缺点:喷淋不易均匀,占地面积大。
一、管式换热器
(二)套管式换热器
◎ 结构:将两种直径大小不同的直管装成同心套管,并可用U形肘管把
b

Rso
1
o
2. 若传热面为圆筒壁,则
do do bdo 1 1 Rsi Rso K o i di di d m o
第六节 换热器
一、管式换热器
(一)蛇管式换热器 1、沉浸式蛇管换热器 2、喷淋式换热器 (二)套管式换热器 (三)列管式换热器 1、固定板式热交换器 2、U型管换热器 3、浮头式换热器 4、翅片式换热器
平壁的稳定热传导
(2)多层平壁稳定热传导
通过各层平壁截面的热流量相等
1 2 3
t1 t2 t2 t3 t3 t4 Q b1 b2 b3 1S 2 S 3 S
应用合比定律
t1 t4 Q b3 b1 b2 1S 2 S 3 S
平壁传热小结
单层平壁的定态传热:
t1 t 2 Q b S
三层平壁的定态传热:
t1 t4 Q b3 b1 b2 1S 2 S 3 S
t1 tn1 t 推广到n层平壁的定态传热: Q bi R S i
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
(1)单层圆筒壁稳定热传导
dt dt Q S (2πrL) dr dr
T Tw dQ T Tw dS 1/ dS
微分对流 传热通量 温度差
局部对 流传热 系数
第三节 对流传热
换热器的传热面积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 以是管内侧或管外侧表面积。例如,若热流体 在换热器的管内流动,冷流体在管间 ( 环隙 ) 流 动,则对流传热速率方程式可分别表示为
一、管式换热器
1. 沉浸式蛇管换热器
◎ 结构:这种换热器多以金
属管子绕成,或制成各种 与容器相适应的情况,并
沉浸在容器内的液体中。
◎ 优点:结构简单,便于制 造和检修,可用防腐材料制
造,能承受高压。
◎ 缺点:管外液体湍动程度 低,因此对流传热系数较小。
一、管式换热器
一、管式换热器 2.喷淋式蛇管换热器
第四节 辐射传热
第五节 传热计算
总热流量微分方程
通过换热器中任一微元面积dS的间壁两侧流 体的传热速率方程,可以仿照对流传热速率方程 写出,即 dQ K (T t )dS
局部总 传热系 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五节 传热计算
总传热系数
dQ i (T Tw )dS i

b
(Tw t w )dS m o (t w t )dS o
n
t t
t
t t
q 温度梯度与热流 方向的关系
grad t
dx
傅立叶定律(Flourier’s law) 描述热传导现象的物理定律。 对于一维稳态热传导,其表达式为
t d dS n
热流量 使传热速率 为正值 导热系 数
温度梯 度 传热面 积
平壁的稳定热传导
(1)单层平壁稳定热传导
使整个管束可以从壳体中抽出,方便清洗和维修。 ◎ 缺点:结构复杂,金属耗量大,造价高。 ◎适用于流体洁净,且不结垢及高温、高压的场合
4. 翅片式换热器
结构:普通金属管的外表面装有径向或轴向翅片。 优点:可以增大传热面积,而且传热效果较好
第六节 换热器
二、板式热交换器 1、夹套式换热器 2、板式换热器 3、螺旋板式换热器 4、板翅式换热器
传热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热传导 第三节 对流传热
第四节 热辐射
第五节 传热计算
学习目的 与要求
这堂课讨论的重点是传热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化 工中的应用。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传热的基本原理 和规律,并运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去分析和计算传热 过程的有关问题,并且按照生产需要来选择和优化 传热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