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沪杭考察报告_园林专业
园林专业苏杭实习报告

园林专业苏杭实习报告一、前言作为一名园林专业的学生,我深知实践对于理论学习的的重要性。
在2023的暑假期间,我参加了学院组织的苏杭园林实习活动,以期通过实地实物观察、绘图,提高自己的实际动眼、动手能力,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培养认知能力。
二、实习目的通过实习,我期望达到以下目的:1. 通过实地实物观察、绘图,提高实际动眼、动手能力,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培养认知能力;2. 听取老师现场讲授,增强自己对景观的理解和欣赏能力;3. 深入了解苏杭园林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和植物造景等特点,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提供宝贵的参考。
三、实习内容在实习期间,我参观了许多苏杭地区的经典园林,如拙政园、留园、网师园、艺圃、沧浪亭、狮子林、环秀山庄等。
通过对这些园林的观察和分析,我对园林的设计理念、建筑风格、植物造景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 设计理念:苏杭园林的设计理念以自然山水为基础,追求诗情画意的意境。
园林中的山、水、建筑和植物等元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同时,园林中的建筑布局和植物配置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理念。
2. 建筑风格:苏杭园林的建筑风格以江南水乡特色为主,建筑线条流畅,色彩淡雅,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园林中的建筑多为亭、台、楼、阁等类型,既有实用性,又有观赏性。
此外,园林中的匾额、对联等细节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魅力。
3. 植物造景:苏杭园林的植物造景丰富多样,运用了各种植物的形态、色彩和香气等特点,营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园林中的植物配置注重季节变化和空间层次感,使得园林在不同季节都能展现出独特的美丽。
四、实习收获通过实习,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对苏杭园林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和植物造景等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其次,通过实地观察和绘图,我提高了自己的实际动眼、动手能力,加强了对基本技能的掌握。
最后,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和互相帮助,使我更加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苏沪杭考察报告 园林专业

江西农业大学专业实习报告院系:园林与艺术学院专业:园林班级:园林062班学生姓名:彭向荣指导教师:张建平易军红二○○九年七月目录第一部分:实习概况一、实习目的二、实习内容三、实习地点四、实习时间五、实习指导老师第二部分:实习作业一、问题回答二、测绘留园可亭与沧浪亭三、速写第三部分:实习个人心得一、杭州二、苏州三、上海四、总结第一部分:实习概况一、实习目的:学习和总结我国具有代表性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城市园林、风景式园林的先进经验和成就,进一步掌握和扩大园林专业,了解园林工作的意义和承担的责任,为毕业设计和走向工作岗位从事园林设计及园林工程的思路提供感性认识和经验教训。
二、实习内容:通过参观实习、实地考察、分析讨论,学习和了解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和造园艺术手法,学习和掌握我国现代城市园林的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内容、形式、规划等特点,掌握现代城市各类公园规划布局原则、尺度、比例和方法。
三、实习地点1、杭州风景式园林:西湖(花港观鱼、三潭印月、小瀛州、曲院风荷等)、杭州太子湾公园、孤山(西泠印社)、西湖西进等。
2、苏州古典园林:留园、拙政园、网师园、沧浪亭、狮子林、虎丘、艺圃、环秀山庄等3、上海现代城市景观园林:人民广场、南京路、外滩、延中绿地、东方明珠、世纪大道、世纪广场、世纪公园等。
四、实习时间:2009年6月31日——7月20日五、实习指导老师:陆金森黄英第二部分:实习作业一、问题回答1、以参观苏州私家园林来分析我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手法。
第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
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的。
苏杭沪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为了深入了解园林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现状,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我于2023年7月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苏杭沪园林实习。
此次实习,我深入了解了园林景观设计的全过程,从设计理念、方案制作到现场施工,收获颇丰。
二、实习内容1. 设计理念学习在实习期间,我首先参观了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著名园林景观,学习了古代园林设计理念和手法。
通过实地观察,我深刻体会到了古代园林设计注重天人合一、因地制宜、意境营造等特点。
2. 方案制作实践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多个园林景观设计方案的制作。
从现场踏勘、资料收集、方案构思到最终成图,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设计技巧。
同时,我还学习了CAD、Photoshop等设计软件的操作,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3. 现场施工观摩实习期间,我有幸观摩了多个园林景观施工现场。
通过实地了解,我认识到现场施工的重要性,以及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
在施工现场,我学习了施工工艺、材料选择、施工组织等方面的知识。
4. 园林养护与维护在实习期间,我还了解了园林景观的养护与维护工作。
通过对绿化带、水体、园林建筑等的养护,我认识到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注重美观,还要考虑实用性、生态性。
三、实习收获1. 提升了专业技能通过此次实习,我掌握了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流程,熟悉了相关设计软件,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设计水平。
2.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了多个设计方案,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3. 了解了行业现状通过实地考察和与业内人士交流,我对园林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职业规划奠定了基础。
四、实习总结此次苏杭沪园林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我国园林景观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将珍惜实习期间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园林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苏沪杭园林实习报告[14页].doc
![苏沪杭园林实习报告[14页].doc](https://img.taocdn.com/s3/m/fc637db1ccbff121dc36835e.png)
园林专业实习报告院系:XXXXXXX班级:XXXXXXX学号:XXXXXXX学生姓名:XXXXXXX指导老师:XXXXXXX第一部分:实习概况一、实习地点:杭州、苏州、上海二、实习时间:7月7日至7月15日三、实习目的:学习和总结我国具有代表性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城市园林、风景式园林的先进经验和成就,进一步掌握和扩大园林专业,了解园林工作的意义和承担的责任,为毕业设计和走向工作岗位从事园林设计及园林工程的思路提供感性认识和经验教训。
四、实习内容、方法及要求:实习涉及课程内容包括园林艺术、园林设计、园林绿地规划、园林工程、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区规划、园林植物等。
实习通过师生实地参观,老师讲授、学生调查、测绘、分析等方法,要求学生学习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吸取现代园林和风景名胜规划设计的先进理念,收集有关园林案例的素材和资料。
丰富感性认识,并对参观的园林案例作出全面的分析评价,收获实习的学习心得。
五、实习准备实习工具:速写本、钢笔、铅笔、小号三角板、小刀、橡皮擦、卷尺、笔记本、相机等。
第二部分:实习参观内容及感受一、杭州:西湖西湖,旧称钱塘湖、西子湖,位于杭州市之西,故自宋代开始通称西湖。
杭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
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带着学习的目的,我们并没有在优美的景色上多做纠缠,而是认真地听老师讲解了风景区内的规划布局,以及各园林的建筑特色。
给我印象最深的有这样几个,具体介绍下苏堤春晓,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
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
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它命名为苏堤。
长堤横跨了整个湖面,连接了南山和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
六桥起伏,为游人提供了可以悠闲漫步而又观瞻多变的游赏线。
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她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园林专业苏杭实习报告

园林专业苏杭实习报告园林专业苏杭实习报告1今年4月,本人参与带领了09级专科班的两次市内实习,去过的景点有江滩、东湖听涛景区和武汉植物园,时间安排紧凑,学生组织有序,从讲解、任务布置与完成来看,实习整体效果良好,主要有以下几点心得:一、时间安排得当往年的实习在5月份,正直春夏交替之际,温度高,不便于组织,更重要的是很多春季开放的花卉已全部凋谢,不便于学生实习领悟其园林造景应用,包括江滩的樱花、紫荆、木绣球、红檵木等,以及植物园的郁金香展、牡丹展,都因错过花期,对学生的视觉冲击和学习效果造成一定影响,加之温度偏高,布置写生、平面图、效果图作业,就地勘察造成一定困难,影响效果,故认为四月是实习的最佳时期。
二、目标明确,组织得力每一辆车安排1至2名专业老师负责安全保障、联络及专业讲解,与学生的互动良好,目标十分明确,能保证实习的质量和安全性,其中也存在一些小问题,负责园林树木学和花卉学教学的张凤娇和杨琳老师因为课程安排冲突,未能安排参与带队实习,在今后实习安排中,需要考虑优先将所有骨干带课老师参加。
三、总结及时,有指导性意义今年不仅要求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实习作业,有专业老师批改,及时反馈。
同时,要求教师进行总结,通过与学生现场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不足的第一手资料,为今后教学提供有用信息,对课程建设和改革有推动作用。
整体上,实习中,教师认真组织、准备,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了活学活用的目的,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实践能力。
同时,也暴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如,学生没有养成“爱植物,认植物,用植物”的良好习惯,特别对拉丁名的认识十分生疏,今后在这方面需要加强,比如园林系可以通过在校园内主要园林植物和花卉上设立永久中文和拉丁名牌,以便提高本专业人员学习,同时也提高其他学生的植物识别素养;其次,少数同学对自己要求不高,对实习重视度不高,完成作业质量偏低,一方面可能与时间紧迫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实习考核评价方案未能调动大家积极性有关,还需认真总结,修改,以便今后进一步提高实习作品质量,使学生专业水平通过园林实习得到切实增长。
园林沪苏杭实习报告

园林沪苏杭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本次园林沪苏杭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实物观察、绘图,提高实际动眼、动手能力,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培养认知能力。
同时,实习还旨在听取老师现场讲授,增强我们对景观设计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本次实习时间为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地点分别为上海、苏州、杭州三地的著名园林景点。
三、实习内容和过程1. 上海园林实习在上海,我们参观了豫园和上海植物园两个著名景点。
豫园是一座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的古典园林,我们通过观察其建筑风格、景观布局、植物配置等方面,了解了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和艺术风格。
上海植物园则是一座集科研、科普、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我们学习了植物园的规划、设计和植物分类等方面的知识。
2. 苏州园林实习在苏州,我们参观了拙政园、留园和虎丘三个著名景点。
拙政园和留园都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我们通过观察其山水布局、建筑风格、植物配置等方面,深入了解了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和艺术风格。
虎丘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风景名胜区,我们学习了其独特的地貌特征和景观设计手法。
3. 杭州园林实习在杭州,我们参观了西湖、太子湾公园和西溪湿地三个著名景点。
西湖是杭州的标志性景点,我们通过观察其湖光山色、园林建筑、植物配置等方面,了解了西湖的美景和园林设计手法。
太子湾公园则是一座以花卉为主题的公园,我们学习了其独特的花卉种植技术和景观设计手法。
西溪湿地则是一座国家级湿地公园,我们了解了其生态保护和景观设计方面的知识。
四、实习收获和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园林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园林建筑、景观布局、植物配置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了解了不同地区园林的特色和风格。
此外,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和交流也让我收获颇丰,不仅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还拓展了我的视野。
五、实习总结本次园林沪苏杭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还让我对园林设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上海苏州杭州实习报告

**上海苏州杭州实习报告**报告日期:[[今天日期]]报告人:实习生一、实习背景与目的本次实习是由20级园林专业组织的一次赴上海、苏州、杭州的综合实习活动。
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加深我们对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的理解,同时,也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我们的专业技能。
二、实习地点与内容实习的第一站是上海辰山植物园,这里是一个集科研、科普、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
我们观赏了矿坑花园、展览温室、月季园等多个园区,并现场学习了各种特色植物的种植和养护知识。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广富林郊野公园,这里自然风光优美,山清水秀。
公园内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绿草如茵的草坪,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在这里,我们深入了解了如何利用自然元素进行园林设计,以及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空间。
实习的第三站是苏州,我们参观了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多个古典园林。
这些园林精美的建筑、独特的布局、丰富的文化内涵,都让我们深感震撼。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和手法,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园林建设中。
最后,我们来到了杭州,参观了杭州植物园和西湖。
杭州的园林景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西湖的美丽景色,让我们陶醉。
在这里,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自然地形地貌进行园林设计,以及如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园林景观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园林建设的重要性和责任感,深感作为一名园林专业的学生,我们有义务为打造更美好的环境而努力。
然而,这次实习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比如在专业知识掌握上还不够熟练,实践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
因此,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将来的园林建设工作做好准备。
四、总结这次上海苏州杭州实习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苏沪杭考察报告园林专业

苏沪杭考察报告园林专业江西农业大学院系: 园林与艺术学院专业: 园林班级: 园林062班学生姓名: 彭向荣指导教师: 张建平易军红二 ? ? 九年七月目录第一部分:实习概况一、实习目的二、实习内容三、实习地点四、实习时间五、实习指导老师第二部分:实习作业一、问题回答二、测绘留园可亭与沧浪亭三、速写第三部分:实习个人心得一、杭州二、苏州三、上海四、总结第一部分:实习概况一、实习目的:学习和总结我国具有代表性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城市园林、风景式园林的先进经验和成就,进一步掌握和扩大园林专业,了解园林工作的意义和承担的责任,为毕业设计和走向工作岗位从事园林设计及园林工程的思路提供感性认识和经验教训。
二、实习内容:通过参观实习、实地考察、分析讨论,学习和了解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和造园艺术手法,学习和掌握我国现代城市园林的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内容、形式、规划等特点,掌握现代城市各类公园规划布局原则、尺度、比例和方法。
三、实习地点1、杭州风景式园林:西湖(花港观鱼、三潭印月、小瀛州、曲院风荷等)、杭州太子湾公园、孤山(西泠印社)、西湖西进等。
2、苏州古典园林:留园、拙政园、网师园、沧浪亭、狮子林、虎丘、艺圃、环秀山庄等3、上海现代城市景观园林:人民广场、南京路、外滩、延中绿地、东方明珠、世纪大道、世纪广场、世纪公园等。
四、实习时间:2009年6月31日——7月20日五、实习指导老师:陆金森黄英第二部分:实习作业一、问题回答1、以参观苏州私家园林来分析我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手法。
第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
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农业大学专业实习报告目录第一部分:实习概况一、实习目的二、实习内容三、实习地点四、实习时间五、实习指导老师第二部分:实习作业一、问题回答二、测绘留园可亭与沧浪亭三、速写第三部分:实习个人心得一、杭州二、苏州三、上海四、总结第一部分:实习概况一、实习目的:学习和总结我国具有代表性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城市园林、风景式园林的先进经验和成就,进一步掌握和扩大园林专业,了解园林工作的意义和承担的责任,为毕业设计和走向工作岗位从事园林设计及园林工程的思路提供感性认识和经验教训。
二、实习内容:通过参观实习、实地考察、分析讨论,学习和了解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和造园艺术手法,学习和掌握我国现代城市园林的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内容、形式、规划等特点,掌握现代城市各类公园规划布局原则、尺度、比例和方法。
三、实习地点1、杭州风景式园林:西湖(花港观鱼、三潭印月、小瀛州、曲院风荷等)、杭州太子湾公园、孤山(西泠印社)、西湖西进等。
2、苏州古典园林:留园、拙政园、网师园、沧浪亭、狮子林、虎丘、艺圃、环秀山庄等3、上海现代城市景观园林:人民广场、南京路、外滩、延中绿地、东方明珠、世纪大道、世纪广场、世纪公园等。
四、实习时间:2009年6月31日——7月20日五、实习指导老师:陆金森黄英第二部分:实习作业一、问题回答1、以参观苏州私家园林来分析我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手法。
第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
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的。
因为不论是封建帝王还是官僚地主,他们既贪图城市的优厚物质享受,又想不冒劳顿之苦寻求“山水林泉之乐”。
因此,他们的造园,除了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达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
第二,中国古典园林因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
而且,除少数皇家宫苑外,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
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
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
一般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的最重要的手法,是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借景”的办法。
所谓曲折而自由的布局,是同欧洲大陆一些国家的园林惯用的几何形图案的布局相对而言的。
这种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在面积较小的江南私家园林,表现得尤其突出。
它们强调幽深曲折,所谓“景贵乎深,不曲不深”,讲的就是这种手法。
例如,苏州多数园林的入口处,常用假山、小院、漏窗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游客的视线,使人们一进园门只是隐约地看到园景的一角,几经曲折才能见到园内山池亭阁的全貌。
以布局紧凑、变化多端、有移步换景之妙为特点的苏州留园,在园门入口处就先用漏窗,来强调园内的幽深曲折。
至于园内的对景,也不象西方庭园的轴线对景方式,而是随着曲折的平面,移步换景,依次展开。
有的则在走廊两侧墙上开若干个形状优美的窗孔和洞门,人们行经其间,它就象取景框一样,把园内的景物象一幅幅风景画那样映入优美的窗孔和洞门。
至于“借景”这种艺术手法,更是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
它是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
这种手法在我国古典园林中运用得非常普遍,而且具有很高的成就。
例如,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建园历史最早的沧浪亭,它的重要特色之一便是善于借景。
因为园门外有一泓清水绕园而过,该园就在这一面不建界墙,而以有漏窗的复廊对外,巧妙地把河水之景“借”入园内。
第三,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
以常见的亭、廊、桥为例,它们所构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都是独具匠心的。
如亭,不仅是造型非常丰富多彩,而且它在园林中间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
如苏州西园的湖心亭、拙政园别有洞天半亭。
再如加廊,它在园林中间既是引导游客游览的路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
如苏州拙政园的水廊,则轻盈婉约,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苏州怡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墙上的形式各异的漏窗,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景中有景,小中见大,变化无穷,这种漏窗在江南古典园林中运用极广,这是古代建筑匠师们的一个杰出创造。
因为本来比较单调枯燥的墙面,经过漏窗的装饰,不仅增添了丰富的变化,那一个个各不相同的漏窗图案在墙面上成为一幅幅精美的装饰纹样,而且通过巧妙地运用一个“漏”字,使园林景色更为生动、灵巧,增添了无穷的情趣。
苏州的西园、狮子林的漏窗都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至于中国园林中的桥,则更是以其丰富多姿的形式,在世界建筑艺术上大放异彩。
如江苏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苏州拙政园的廊桥则又是另一种风格,成为这些园林中最引人注目的园景之一。
中国古典园林特征/建筑思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2、苏州园林中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是否可以原样搬用?精华:苏州园林战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
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
苏州园林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让人感叹园艺的巧夺天工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
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
糟粕:建筑上分布不均匀,有些地方稀疏,有的地方则稠密,有的建筑充斥而破坏园林的自然天成之趣,如狮子林,园林空间,四周围墙及建筑封闭性太强,颇有局促之感;水池四周叠石,琐碎凌乱。
对于苏州园林原样搬用,是不可取的。
处在当今世界的开放时代、新旧文化急剧碰撞的变革时代,开创中国新时代的新园林必须立足于现实情况,大力汲取其中的精华,弃其糟粕。
在对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景式园林体系的发展规律有一个比较全面、完整的了解,那么在创造新园林的过程中就可以较为自觉地把握传统及其与创新的源流关系,明确哪些应该扬弃否定、哪些能够继承发展,从而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
3、谈谈对留园各空间对比的感受留园各空间对此,曲折狭长封闭的空间先是极大地压缩人们的视野,过后,则使人感到豁然开朗。
留园入口部分正是利用这种既曲折狭长又十分封闭的空间来与园内主要空间进行强烈对比,进而使人们穿越它进入主要空间时,便顿觉豁然开朗。
对于入口部分的这一段空间极易给人产生单调、沉闷之感,留园则进行了巧妙的处理:进园后第一个小院一狭长多变的曲廊一又一个内院一又窄又封闭的廊子一隔漏窗窥见园内景物一位于末端的最后一个小院一穿过曲折、狭长、封闭空间后到绿荫进入主空间一豁然开朗。
建筑有些稀疏,有的稠密,对比异常强烈。
以东区为主,石林小屋附近,屋宇鳞次栉比,内外空间交织穿插,使人有应接不暇之感。
但西区部分的建筑则十分稀疏、平淡,从而使人弛而不张。
当然这种疏密的对比与变化,不仅体现在平面布局上,而且还关系到园林建筑的立面处理。
留园中部景区建筑沿园的四个周边排列,则使人处于园内可以同时环顾四个周边的建筑。
东南两面建筑排列很密集,另两面则较稀疏。
山石布局也是疏密有致,与建筑布局恰相反,以中区为主,西区为辅。
中央假山处于中区的西北部,而园西区则体现了山林野趣。
廊道蜿蜒曲折:中国园林自古以来崇尚的是“自然美”,讲究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所以在格局上忌平直而求曲折。
每经过一次曲折,便可以产生一种新的境界,而随着境界的层出不穷,便会产生一种玩味不尽的妙趣。
此外,曲折还可以导致意境的深邃。
曲折性是通过各种要素相互之间的组合形成的。
其中以建筑以及由建筑围合而形成的空间所起的作用最为显著,则借廊的连接可形成极富变化的群体组合。
但留园主要不是通过游廊来体现空间曲折变化的,而是通过借助于建筑物的直接衔接,特别是使其空间互相交错穿插,给人曲折迂回和不可穷尽之感。
留园在空间序列的组织上是这样体现空间的分割与联系的:借廊的交错而变得更加曲折一自绿荫至水阁部分的空间处理由于设置了一片临空的隔扇,从而增强了空间的曲折性和变化一自曲溪楼至西楼。
4、分析冠云峰景区设计特色冠云峰的特点是瘦、漏、透、皱,冠云峰是太湖石中的极品。
冠云峰那玲珑婀娜的姿态所透出的美的意蕴和境界,与古代文人雅士的踌躇满志、仕途失意、忧思郁闷的天命精神相关。
如果我们从它造型美中挖掘深层次内涵,它的自然形式不仅给人色彩与形态的感性认识,而且暗含了国人对生活理想和艺术追求的平和、稳定、娴静、自律的心境,它的文化意蕴始终保持着东方艺术“以意为象”的本色。
5、举例分析拙政园中园景点诗情画意的意境。
1、兰雪堂:取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诗意而名,堂中南面置漆雕拙政园全景图,北向饰翠竹图;2、荷风四面亭:亭名因荷而得,座落在园中部池中小岛,四面皆水,莲花亭亭净植,岸边柳枝婆娑。
亭单檐六角,四面通透,亭中有抱柱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3、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桥。
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名。
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
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是拙政园的经典景观。
4、梧竹幽居: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巧妙别致的梧竹幽居是一座亭,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
此亭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
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
“梧竹幽居”匾额为文徵明题。
6、举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拙政园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
曲折而自由的布局,表现得尤其突出。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幽深曲折,所谓“景贵乎深,不曲不深”,而拙政园运用的是恰到好处。
中国古典园林以常见的亭、廊、桥为例,它们所构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都是独具匠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