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拙政园考察报告

合集下载

观拙政园的实习报告

观拙政园的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作为一名园林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参加了苏州园林拙政园的实习活动。

此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入学习,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文化、艺术和设计理念,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拙政园简介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姑苏区,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

园主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归隐故乡,修建此园以寄托其闲适的生活理想。

拙政园占地约78亩,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以水景为主,山水环绕,花木繁盛,具有浓郁的水乡特色。

2. 景观欣赏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入参观了拙政园的各个景点,包括远香堂、梧竹幽居、雪香云蔚亭、荷风四面亭等。

这些景点布局巧妙,风格各异,充分展示了苏州园林的精致与优美。

3. 设计理念与手法实习过程中,我还学习了拙政园的设计理念与手法。

园林采用了借景、对景等造园艺术,将有限的空间进行分割,营造出一步一景的效果。

同时,园林中的建筑、山石、植物等元素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4. 文化交流在实习期间,我还参加了园林文化讲座和实地考察活动,与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进一步了解了苏州园林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1. 专业素养的提升通过实习,我对苏州园林的历史、文化、艺术和设计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2. 实践能力的培养实地考察和深入学习使我掌握了苏州园林的基本设计手法,培养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3. 文化意识的增强深入了解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使我更加珍视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4. 团队协作的锻炼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协作完成任务,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习总结此次苏州园林拙政园的实习活动,让我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文化意识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努力学习,为将来的园林设计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拙政园采风调研报告

拙政园采风调研报告

拙政园采风调研报告近日,我们小组前往苏州市拙政园进行文化和旅游调研。

拙政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拙政园与其它传统园林不同,融合了诗、书、画、印、琴、棋、茶等文化元素,是一座集文化和旅游于一体的景点。

这次调研主要包括了场地考察、游客数据分析等几个方面。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报告。

场地考察拙政园建于明代,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整个园区占地面积约为50亩,园林复杂,建筑多样。

我们主要参观了圆洞主要景点,该景点有一座亭子和一个养鱼池。

在该亭子前面有一个琴台,不少游客在此合影留念。

另外,我们还参观了拙政园唐汉藏书楼,这是一座复制唐代建筑风格的楼房,内部展示了唐、汉、藏三国书籍、文物等。

整个场地的设计非常精致,给人一种宁静、雅致、美妙的感觉。

游客数据分析我们通过观察和与游客的交流,对拙政园的游客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拙政园的游客年龄层次较为广泛,以中老年人为主,尤其是女性。

游客数量主要集中在周日和节假日,这也与其他旅游景点类似。

此外,我们发现,不同类型的游客更加喜欢不同的景点。

如,喜欢文化的游客更喜欢参观唐汉藏书楼,而喜欢亲近自然的游客则更可能在养鱼池前停留。

根据我们的观察,约有30%的游客选择自己参观,其余游客多搭乘拙政园的电瓶车进行参观。

参观体验总结总的来说,我们在拙政园的采风活动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作为一座融文化、园林、旅游于一体的景点,拙政园游客众多,规模较大。

以我们的观察,虽然人流量很大,但是拙政园内整洁、干净、有序,游客安全如店员般周到地带领着游客参观,服务质量较高。

此外,拙政园对文化的强调也值得赞扬。

无论是建筑、景观、文物、书画、还是其他的礼制、太极等文化元素都给游客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

不得不说,我们真的为拙政园内的文化与建筑创造者点赞!在建本文时,我们回想起拙政园内走来,伴着的那一句“忍俊不禁”,在背景中飘过,彰显出园内独特的气质。

我们希望每个去拙政园的游客,都能被拙政园独特的文化精神所吸引,体验到蕴含在这个园内的美妙。

拙政园调查报告

拙政园调查报告

拙政园调查报告拙政园调查报告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为了深入了解这座园林的历史、文化和景观特色,我们进行了一次拙政园的调查。

一、历史渊源拙政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最初是一座私人园林,由苏州知府王熙凤所建。

王熙凤是一位文化素养极高的官员,他在园林设计中融入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和人生哲学。

园林以其精湛的建筑技艺和独特的布局而闻名,成为当时苏州园林的代表之一。

二、建筑风格拙政园采用了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注重自然景观和人文意境的融合。

园内的建筑物主要由亭、台、楼、阁等构成,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湖泊和花园之间。

建筑物以精美的雕刻和绘画装饰,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三、景观特色拙政园以其独特的景观特色而吸引了众多游客。

园内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石舫”、“萤光泉”、“夜明珠”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石舫”,它是一座仿古的船形建筑,坐落在湖中央。

从石舫上可以欣赏到园内的美景,尤其是夜晚的灯光效果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四、文化内涵拙政园不仅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园内的建筑、雕塑和绘画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诗词、书法和绘画等。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风采,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游客体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拙政园的游客体验非常好。

园内的服务设施完善,游客可以方便地找到导游和讲解员,了解更多关于园林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此外,园内还设有茶室和餐厅,游客可以在品茗品茶的同时,欣赏园内的美景。

六、面临的挑战尽管拙政园在吸引游客和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游客数量的增加给园区的管理带来了压力,如如何合理安排游客的流量、保持园区的整洁等问题。

其次,园区的保护与开发之间需要取得平衡,保护园林的原始风貌,同时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也是一个难题。

七、建议和展望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拙政园的文化遗产,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管理,合理分流游客流量,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

苏州拙政园的调研报告

苏州拙政园的调研报告

苏州拙政园的调研报告一、引言苏州拙政园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

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拙政园融汇了江南水乡的含蓄与典雅,被誉为“园中之园”。

令人称奇的是,拙政园在建造之初曾遭遇多次的毁坏与重建,但如今却以其独特的韵味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苏州拙政园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历史背景、园林构造、文化内涵以及对园林艺术的影响。

二、历史背景拙政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中期,是一位文人吴炳创办的私家园林。

然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拙政园曾经历过多次的改建、毁坏与重修。

特别是在19世纪末的太平天国战乱中,拙政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几乎被夷为平地。

幸运的是,后来有一位叫做荷花池的财主收购了这片废墟,并承担了拙政园的重建工作。

三、园林构造拙政园总占地面积约为5公顷,由东园和西园两部分组成。

整个园林的布局以水池为主,水池之间有小桥和回廊相连。

西园以假山为主要景观,其中的“去伪复真”假山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

东园则以花草树木为主,绿树成荫,花香四溢。

整个园林融合了人工和自然景观,给人以舒适宜人的感觉。

四、文化内涵拙政园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审美理念。

园林内的建筑、景观和园林构造都显现出中国园林的特点,如意境的追求、空间的布局和隐喻的运用。

拙政园中的假山、湖泊和花草都具有象征意义,与中国文化传统相契合。

五、对园林艺术的影响拙政园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在园林艺术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其精心设计的园林布局、独特的建筑风格以及艺术方面的创新都对后来的园林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少园林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借鉴了拙政园的特点,使其成为园林艺术领域的经典之作。

六、总结苏州拙政园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作,其历史背景、园林构造、文化内涵以及对园林艺术的影响都值得深入研究。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拙政园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并对其在园林艺术领域的地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园林艺术。

拙政园实践调研报告

拙政园实践调研报告

拙政园实践调研报告拙政园实践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拙政园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园林。

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拙政园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其独特的建筑和园林景观。

为了更好地了解拙政园在旅游管理和体验方面的运营,我们进行了拙政园的实践调研。

二、调研目的1. 了解拙政园的旅游管理模式和策略。

2. 分析拙政园的游客人流量和满意度,并找出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3. 探索拙政园在未来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三、调研方法1. 文献资料收集:收集拙政园的历史背景、旅游管理方面的资料。

2. 实地调查:通过拜访拙政园,观察游客服务、环境卫生等情况,并与工作人员进行访谈。

3. 数据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四、调研结果1. 旅游管理模式和策略拙政园实行了精细化管理,在人员配备、服务流程、安全保障等方面做到了精确和细致。

此外,拙政园还强调了传承与创新的平衡,通过保护和修复古建筑、注重文物保护等方式,使得拙政园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

2. 游客人流量和满意度根据调查数据,拙政园每年接待大量游客,其中包括来自国内外的游客。

游客对拙政园的建筑、景观和环境赞誉有加,但也有部分游客反映在旺季期间,游客数量过多导致拥堵和排队的情况。

3. 可持续发展策略拙政园已经考虑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努力保护和修复古建筑、保护水环境等。

然而,在游客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拙政园还可以进一步优化旅游管理模式,提高游客流动效率,减少排队时间,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五、调研结论拙政园在旅游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精细化管理和传承创新,实现了独特的园林文化体验。

然而,拙政园也面临着游客数量过多以及游客满意度不高的问题。

因此,建议拙政园在管理和服务方面进一步完善,通过提高游客流动效率、增加游客服务设施等方式,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受。

六、调研建议1. 提升游客服务体验:增加游客服务设施,提供更多的服务项目,提高游客满意度。

拙政园调研分析报告

拙政园调研分析报告

拙政园调研分析报告标题:拙政园调研分析报告引言:拙政园作为中国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为了更好地了解其吸引人之处,我们进行了一次拙政园调研。

本报告将通过调研结果,分析拙政园的特点以及对游客的吸引力。

一、调研方法和过程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访谈等方式,共有100名游客参与了调研。

问卷调查主要了解游客对拙政园的印象以及对其吸引力的评价。

实地观察包括对园林布局、景点设置等方面的考察。

访谈则通过与游客沟通,了解他们的游览体验和需求。

二、拙政园的特点1.园林布局精巧:拙政园以苏州园林的精致、雅致而闻名,园林内的建筑、石桥、湖泊等相互交织,形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2.文化内涵丰富:拙政园注重展示苏州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园林艺术、宜居理念等为主题,通过各种文化元素的展示,让游客领略到苏州的历史和文化。

3.历史价值突出:作为苏州历史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拙政园保存了许多古代的建筑和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4.园林氛围浓厚:拙政园的建筑、植物、水景等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园林氛围,让人身心舒畅。

三、对游客的吸引力1.文化体验:通过参观拙政园,游客可以感受到苏州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加深对中国艺术和历史的了解。

2.休闲放松:拙政园的园林氛围和环境非常适合游客放松心情,享受悠闲的时光,远离尘嚣。

3.知识获取:在拙政园,游客可以了解到园林建筑的构造和设计原理,对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4.艺术欣赏:拙政园内的建筑、石雕、绘画等艺术品都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髓,对于喜爱艺术的游客来说,是一场视觉盛宴。

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拙政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拙政园以其精巧的园林布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园林氛围,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光顾。

游客在拙政园中可以获得文化体验、休闲放松、知识获取和艺术欣赏等多重需求的满足。

然而,也要注意保护好拙政园的历史价值和环境,确保它能够长久地向游客展示苏州的独特魅力。

拙政园调研报告

拙政园调研报告

拙政园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拙政园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拙政园的游客量每年逐渐增加。

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和提升景区的管理水平,我们进行了此次拙政园调研。

二、调研目的1.了解拙政园的游客来源和游客满意度。

2.探讨拙政园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3.为拙政园提供具体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我们通过发放问卷收集游客的个人信息、游览感受、服务满意度等数据,共收集有效问卷100份。

2.实地观察我们以游客的视角,深入拙政园各个景点,实地了解景区的交通、景点安排、服务质量等情况。

3.专家访谈我们邀请了拙政园相关管理人员,与其进行深入交流并了解管理层的管理思路和对于未来拙政园的规划。

四、调研结果1.游客来源问卷调查显示,拙政园的游客来源主要分布在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等地,其中有35%为本地游客,65%为外地游客,其它省份的游客数量相对较少。

2.游客满意度问卷调查显示,拙政园的游客总体满意度较高,但存在景区拥挤、景区维护等方面的问题,有30%的游客表示对拙政园的综合评价为一般,建议景区在服务和维护方面更加用心,希望提高游客留存率。

3.服务质量从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数据中发现,部分服务人员态度不够热情,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如景区内指示牌不够明确等,需要加强培训和督导。

4.管理水平通过专家访谈得知,拙政园的管理层已经制定了长期的规划和改进办法,例如加强对景区的安全管理、加强人员培训等方面。

但需要注意的是,管理层也应更加了解游客需求,准确掌握市场变化趋势,加强管理和市场营销能力的培养。

五、建议和对策基于上述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1.建议加强拙政园的广告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

2.增加服务人员的数量和培训力度,提高游客服务质量。

3.加强景区的安全管理和维护工作。

4.对景区内方向指引标识进行优化完善,增加游客体验感。

5.加强对游客需求和市场变化趋势的了解,及时调整服务和管理策略,提高管理水平。

拙政园调研报告

拙政园调研报告

拙政园调研报告
《拙政园调研报告》
为了解江苏省苏州市拙政园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本次调研对拙政园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考察和专题访谈。

通过调研,主要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首先,拙政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其园林设计和建筑风格深受历史文化影响,成为了苏州古典园林中的一颗明珠。

园中的假山、小桥、流水等景观无不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精髓,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其次,园内的管理和维护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实地考察中发现,园内的一些古建筑和景观存在老化和损坏的现象,需要加大投入进行修复和保护。

同时,园区的环境卫生和管理也需要改进,以提升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最后,拙政园应进一步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提升景区的综合效益。

在专题访谈中了解到,目前拙政园在文化创意产品方面还有待加强,可以考虑开发与园林文化相关的纪念品、美食等产品,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消费选择,提升景区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拙政园作为苏州市的知名景点,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

在未来发展中,需要加大对园区的管理和维护力度,同时开发创新产品,提升景区的综合效益,为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和享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苏州拙政园考察报告
篇一:苏州拙政园调研报告
苏州拙政园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
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培养对自然风景的感受能力和观察力
3、加强对园林的了解,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掌握能力
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上独树一帜,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

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一)布局分析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

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
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

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岛屿山石相呼应,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

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

苏州拙政园在布局上属于风景式园林。

拙政园具有江南古典园林所特有的艺术特色:依造地势,顺其自然;布局灵活,变化有致;流动渗透,明暗开合;虚实结合,小中见大;诗情画意,意境悠远;曲径通幽,若隐若现。

(二)水体分析
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

通过人工的修饰,积成的水域就像湖泊一样。

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在巧妙用“水”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漏景的造景手法,通过漏窗,可以观看到外面的长廊美景。

漏景即通过花墙、漏窗,把墙外的景物透漏进来。

漏景不仅从漏窗、花墙取景,还可通过漏屏风、漏隔扇、树枝、疏林、飘拂的柳丝中取景。

拙政园中漏景手法的运用,使游客无处不能欣赏到美景,从而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水令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融为一体,简朴素雅,呈现出迷人的自然风光。

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

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

主景与配景,运用了动势向心的突出主景的方法,围绕中心岛屿进行布景。

(三)建筑空间分析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

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

中部的建筑密度达到了16.3%。

其次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

如小沧浪,从文征明拙政园图中可以看出,仅为水边小亭一座。

而八旗奉直会馆时期,这里已是一组水院。

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

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即枇杷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

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

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这种园中园式的庭院空间的出现和变化,究其原因除了使用方面的理由外,恐怕与园林面积缩小有关。

光绪年间的拙政园,仅剩下了1.2
公顷园地。

与苏州其他园林一样,占地较小,因而造园活动
首要解决的课题是在不大的空间范围内,能够营造出自然山水的无限风光。

这种园中园、多空间的庭院组合以及空间的分割渗透”、对比衬托;空间的隐显结合、虚实相间空间的蜿蜒曲折、藏露掩映;空间的欲放先收、欲扬先抑等等手法,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间的局限,收到小中
见大的效果,从而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

这种处理手法,在苏州园林中带有普
遍意义,也是苏州园林共同的特征。

(四)造园手法分析
本文从造园手法的角度对其进行赏析,如主景与配景、借景、对景、抑景、隔景、框景、夹景、漏景、添景、藏景、点景、移景等。

以中部景观为例进行分析:我觉得造园是一门艺术,它不仅涉及到建筑、土木工程、花木种植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文学修养和绘画艺术等内在素质。

立意是构筑园林的第一主旨,在
相地合宜的情况下,把建筑、花木、池沼、冈埠等进行艺术地构筑配置,这样
才能做到步移景换,人在画中。

中部景观如一幅青绿山水图轴,图中透出优逸
清淡的秀美情调。

图中建筑、花木、池沼、冈埠,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构图
艺术性极强。

(五)景观节点分析
芙蓉榭:就是建筑在水边的水榭。

榭是我国古代一种很美的建筑形式,凭借周围风景而构成,形式灵活多变。

芙蓉榭屋顶为卷棚歇山顶,四角飞翘,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灵空架于水波上,伫立水边、秀美倩巧。

芙蓉有木芙蓉和水芙蓉。

木芙蓉是一种变色花,早晨淡红色,中午紫红色,傍晚粉红色。

水芙蓉是指荷花或莲花。

框景手法:圆光罩、长方形落地罩:封闭与开阔对比加了镜框的中国山水画。

芙蓉榭是拙政园东部花园赏荷的最佳景点,位于溪东东西中轴线上,因周围植木芙蓉而得名。

榭是我国古代一种很美的建筑形式,凭借周围风景而构成,形式灵活
多变。

芙蓉榭屋顶为卷棚歇山顶,四角飞翘,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
面,灵空架于水波上,伫立水边、秀美倩巧。

此榭面临广池,池水清清,
是夏日赏荷的好地方。

漫步芙蓉榭,凭栏四顾,可见满池青翠,粉黛出水,风流丽质似亭亭玉立的仙子在碧波中美目流盼,微风骤起,掀起一片绿浪,送来阵阵荷香,尽情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