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咏流传》观后感500字 - 观后感范文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想体会500字左右作文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想体会500字左右作文《经典咏流传》观后感想体会500字左右作文做人当如松看完《经典咏流传》给我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孙杨传唱的经典诗词《亭亭山上松》。
我不禁想到一句话:做人当如松!东汉刘桢的《赠从弟》这首诗,我初一就背过了,如今听着二十七岁的孙杨引吭高歌,才觉得品出了诗的滋味。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距离今天已经一千八百多年,他的“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经典之作。
节目把这首诗选出来传唱,尤其是让孙杨来唱,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策划。
因为,这首诗,似乎就是孙杨的写照啊!仍记得2016年8月14日,里约奥运会游泳比赛进入到最后一天。
中国人都期待着中国名将孙杨的佳音,然而,就在200米自由泳夺得冠军后,孙杨突发感冒,导致身体状态欠佳,在预赛中被淘汰。
这样,孙杨也失去了卫冕的机会,他以1金1银的成绩结束了里约奥的运会之旅。
我想那时候的孙杨,已经够难过了,可媒体不放过他,铺天盖地的评论向这个大小孩砸过来。
他如果没有松柏一样的毅力,如何挺得过来。
作为中国男子游泳队运动员、奥运冠军、世界游泳健将。
哪怕身上一直都有伤痛折磨,但他依旧坚持训练,尽职尽责地履行他对祖国的承诺,不言放弃!唱这首歌的孙杨,在经历了人生的无数风雨后,看起来更成熟了,他以一个体育人的身份,唱出了生命的自强不息,其实,这种松柏精神,应该是中国人一脉传承的文化基因,因为做人当如松的信念和追求,我们的历史才得以传承。
所以我希望将中国文化传承下去,让古代先贤的情怀、智慧能在时代语境里观照当下,并能扎根、发芽、开花、结果,赋予今人以积极的思考和无穷的正能量!传经典名作,赏千年神韵卓丽娜今年,央视大型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一经播出就好评如潮,被人们形容为传统文化大餐,这档吟唱古诗词的节目“燃”遍朋友圈。
就连教育部长也为这档节目点了赞!陈部长说:“《经典咏流传》,这个名字就很好,在中国古代,咏是朗诵和歌唱结合在一起,流传就是传承下去,要流行起来,这个咏又是双关语,既是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又是一种期盼,让经典能够永远流传,让它在歌唱中、在朗诵中传承下来。
观看经典咏流传观后感

观看经典咏流传观后感《经典咏流传》是一档文化类节目,通过音乐和歌曲的方式,让观众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档节目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永恒的艺术魅力。
首先,我被这档节目所选取的歌曲所打动。
这些歌曲都是经典中的经典,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例如《赛马》、《陈皮皮乐队》等,这些歌曲不仅旋律优美动人,而且歌词深情犀利,唱出了中国人民对自由、平等、公正的向往和追求。
听着这些歌曲,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在与歌曲中的故事和情感相结合的旅程中,感受到了远古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情感世界。
其次,我被这档节目所呈现的歌曲演唱者们的表演所震撼。
他们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对歌曲有着深入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
无论是传统的民族音乐还是现代的流行曲目,他们都能够将歌曲中的情感寄托得淋漓尽致。
他们的歌声不仅舒缓而动听,而且能够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尤其是一些在音乐界已经有了一定成就的歌手,他们能够用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方式,将歌曲演绎得更加生动有力。
最后,我被这档节目所展现的舞台设计和视觉效果所折服。
舞台设计上,将中国传统元素和现代艺术手法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美感。
光影、道具、服装等方面的运用,使得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歌曲中蕴含的深刻情感。
视觉效果上,导演和摄影师的精心构图和镜头把控,使得观众能够更加全面地领略到每一个细节和表情,进一步加深了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通过观看《经典咏流传》,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这档节目不仅给观众带来了音乐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这档节目通过歌曲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让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兴趣和热爱。
它告诉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
总之,观看《经典咏流传》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音乐的方式,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
这档节目不仅给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引发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热爱。
2024年《经典咏流传》观后感

2024年《经典咏流传》观后感2024年的《经典咏流传》是一档极具影响力的音乐节目,它以翻唱经典歌曲的形式,带来了一场音乐的盛宴。
整个节目充满了回忆和怀旧的情感,让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够重温过去的时光。
作为观众,我对这档节目感触良多。
首先,节目的舞台设计非常精美,营造了一个温馨而浪漫的氛围。
舞台上的灯光和布景与每首歌曲的氛围相得益彰,让整个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特别是在演唱经典情歌时,舞台上的浪漫气氛让人沉浸其中,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情感。
其次,演唱者们的表演也非常出色。
他们不仅有着优美的歌喉,更是能够将歌曲融入到自己的情感中,用心去演绎。
每一位演唱者都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们的演唱不仅传达了歌曲的内涵和情感,还表达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观众们在聆听歌曲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演唱者们的情感交融,这种共鸣让整个节目更加打动人心。
而我最喜欢的一部分是节目中融入了一些音乐元素的创新表演。
舞台上有时会出现一些舞者或乐器演奏者,他们的表演与歌曲完美结合,为整个节目增添了一丝别样的韵味。
例如,有一次在演唱一首经典流行歌曲时,舞台上的舞者使用了现代舞的形式进行了一段精彩的表演,这个创造性的结合让我感到非常惊喜。
此外,在整个节目中,嘉宾的互动也是一大看点。
每一位嘉宾都是音乐界的知名人士,他们在节目中分享了很多与音乐相关的故事和经验。
和主持人的对话,让观众更加了解他们的音乐心路历程,也让观众更加亲近这些音乐人。
而且,嘉宾还会和演唱者们进行合唱,这种跨代的音乐碰撞,让观众们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和力量。
总的来说,2024年的《经典咏流传》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盛会。
它通过翻唱经典歌曲的形式,将观众带回了过去的岁月,让人们重温了那些让人难忘的旋律和回忆。
演唱者们的才华和情感传达方式,让人们陶醉其中。
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为整个节目增添了几分魔力。
而嘉宾的互动,也让观众更加亲近音乐界的大家。
这场音乐盛宴让观众们不仅仅是听音乐,更是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
经典咏流传记录观后感

经典咏流传记录观后感
节目一开始,那舞台的布置就很吸引人眼球。
古色古香的风格,再加上现代灯光的巧妙搭配,就像是在古代和现代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我心里就想,这节目有点意思啊,肯定不简单。
还有那些演唱的歌手,不管是大牌歌星还是那些小歌手,他们在台上都特别投入。
尤其是那些小歌手,他们那清澈的嗓音,就像天使在唱歌一样。
而且他们演唱的时候,那种对经典诗词的敬意都写在脸上。
我就在想,这些孩子们这么小就和经典文化这么亲近,以后肯定不得了。
每一首歌背后还有故事呢。
主持人和嘉宾的讲解让我了解到了这些诗词背后的诗人的经历、创作的背景。
这就像是给每一首诗加上了一个幕后花絮一样,让我对这些诗词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就好比吃蛋糕,原本只吃到了蛋糕的美味,现在连这蛋糕是怎么做出来的,用了什么原料,在什么环境下做的都知道了,那吃起来就更有滋味了。
而且这个节目还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流行音乐完美地结合起来。
以前总觉得传统文化是那种高高在上,只能在博物馆或者书本里瞻仰的东西。
但是这个节目就像是一个魔法师,把传统文化变得很时尚、很接地气。
这就告诉我们啊,传统文化并不是老古董,它可以和现代的东西玩得很好。
就像一个老爷爷和一群年轻人一起跳舞,不但不别扭,还特别和谐,特别有趣。
《经典咏流传》500字观后感心得体会

《经典咏流传》500字观后感心得体会01我得承认,听完这首古诗新唱后,这两句歌词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
古人说,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大概能体会了。
歌手曹轩宾,来自陕西西安,用当地的方言演唱了这首别君叹,赋予了这首歌独特的魅力。
在如今普通话大力推广的时代,用方言演唱歌曲并不普遍。
传统印象里,方言作为地方特产,受众小,局限大,似乎难登大雅之堂。
然而,别君叹这首歌,偏偏就是例外,其在近几期节目中脱颖而出,令人感动。
西安话独有的韵调,碰撞上传颂千年的诗词,构建了一幅空旷辽远,隐隐有悲凉之意,又掺杂着洒脱豁达的多层次画面,挣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带领我们走近千年前的那个清晨,那家酒馆,那片黄土。
想象自己站在耸立的高台上,极目远望,故人的身影早已消失在漫天风沙之中,只有那山石林木默默地守着每一个日出日落,不曾改变。
纵观唐诗宋词,送别是诗人绕不开也是极为重要的创作情感来源,并因此给后世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从牙牙学语时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到课堂上背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请”,及至今日演唱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由别离生情,由情入诗,或赠别友人,或聊以慰藉,将内心情感落于笔尖,传颂至今。
随着交通和网络的便利,时空感大大压缩,如今的离别早已不像当年那般深刻,便也催生不出像样的创作了。
然而古时的送别习俗依然对当今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摆宴席这种仪式便是其中之一。
席间觥筹交错,大家无不带着“劝君更尽一杯酒”的诚意,推杯换盏。
酒过三巡,红了脑袋,粗了喉咙,早已分不清是你送我还是我送你。
离别的情绪被酒精调动的更加肆虐,语言似乎已经不能充分表达内心,男人搂着膀子,女人挽着胳膊,那一杯杯顺着喉咙灌下的此刻已不是酒,而是情感的宣泄。
离别不仅意味着空间上的远离,同时带来的还有人际关系上的疏远。
纵使交通再便利,网络再发达,忙于世俗的我们怕是也难有那份时间和心思去见一见昔日的故人。
从某种程度上讲,“经此一别,不知何年何月再见”对当今社会同样不算夸张。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经典咏流传》是一档以传唱经典歌曲为主题的音乐节目。
通常,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音乐节目更多地注重于娱乐性,而很少有节目能真正传承和演绎经典歌曲。
但《经典咏流传》不同,它将重点放在了逐渐消逝的经典歌曲上,旨在让观众重温那些美好的音乐时光。
看过《经典咏流传》后,我深受触动。
首先,这档节目给了我一种回到过去的感觉。
我记得小时候,父母总是放着那些经典歌曲,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音乐带来的快乐。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美好的时光似乎越来越远,我也逐渐忘记了那些曾经让我动容的歌曲。
然而,《经典咏流传》通过重温这些经典歌曲,让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重新感受到了那些动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
这让我感到很温暖和感慨。
其次,《经典咏流传》给了我一种音乐的启迪。
每一期的节目都邀请了一些音乐界的精英来解读和演唱经典歌曲。
他们不仅能够很好地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更能将自己的音乐才华融入其中,给予歌曲新的生命。
通过他们的演绎,我对这些歌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这让我对音乐有了更深的热爱和追求,也激发了我自己去尝试创作和演唱音乐的欲望。
最后,《经典咏流传》让我认识到经典是永恒的。
在现在这个快速更新和追求新潮的时代,很少有人还坚持传唱经典歌曲。
然而,《经典咏流传》向我们展示了,经典是不会被时间所抛弃的。
无论多少年过去,那些经典歌曲仍然能够打动人心,唤起共鸣。
通过重唱这些经典,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弘扬传统文化,让经典在时间的长河中流传下去。
这给了我一种文化自信和责任感。
总的来说,看过《经典咏流传》后,我对传唱经典歌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这档节目带给了我很多感动和启迪,让我重拾音乐的快乐,并且更加珍惜和推崇那些经典。
同时,它也提醒我,在追求新潮的时代,我们不能忘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音乐节目出现,让我们能够在音乐的海洋中感受到纯粹和美好。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八篇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八篇【篇一】近日我观看了央视全新推出的一档大型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不禁热血沸腾,为之点赞。
这档节目是央视xx年推出的创新节目之一,以“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为宗旨,邀请众多知名的明星和素人前来传唱,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自人类文明出现以来,中华文化就用它丰富的底蕴和深厚的情怀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衍生出辉煌灿烂的上下五千年文明。
而那些耳熟能详的诗词则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流传至今。
可如何才能让经典与时尚融合?如何才能让新时代的人们继续传承那些带有文化烙印的诗词?这是一个难题,却也是一个值得探索和思考的命题。
节目制作方、央视创造传媒总经理、总编辑——过彤表示他找到了两把钥匙。
第一把钥匙是“时代性”。
过彤认为如果想让大家接受那些晦涩难懂或默默无闻的诗词,节目组就需要选择对当下的中国社会具有普适性的代表作。
这样人们才能更好地从中体会到诗词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其实这点很好理解,一般人们不愿意学习看似与自己无关或无用的知识。
但一旦有人告诉你,现在有些知识被赋予了具体的指向和意义,变得与自己息息相关,那么自然就会有很多人乐意去学习和关注它。
那为什么节目组最终会选择公众人物担当传唱人呢?原因就是过彤说的第二把钥匙——“时尚性”。
因为明星本身就是时尚的载体和符号,他们用流行的元素去包装经典,让朴素的诗词得以创新,让静止的汉字幻化成音符在耳边萦绕,可以带给观众全方位的感官刺激和听觉享受,那么传播的效果肯定不错。
正如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说的那样:“我们用最流行和最易于传播的方式,让那些传世经典再度叩响当代人们的心灵。
节目的立意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立足当下,再造流行。
”给我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孙杨传唱的经典诗词《亭亭山上松》。
“亭亭山上松,瑟瑟古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在此送给大家,愿与君共赏。
【篇二】今天,学校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了央视的一档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
经典咏流传 活动感想

经典咏流传活动感想首先,经典咏流传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表演过程中,演员们通过传统的曲艺、音乐和戏曲形式,向观众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例如,在京剧表演中,演员们不仅用传统的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和唱腔,还演绎了古代传统剧目中的经典故事,让观众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魔力。
在其他曲艺、音乐表演中,演员们也用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这些表演,我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经典咏流传活动让我领悟到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深远影响。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一直以来都对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经典咏流传活动中,我看到了很多老年演员,他们深谙传统文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为我们赋予了更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我认为,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自我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力量,还为我们提供了在面对世界文化多样性和跨文化交流时的精神支撑和文化自觉。
再次,通过参加经典咏流传活动,我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现代社会里,娱乐方式多种多样,但其中包括一些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这些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因为观众对它们的认知度、语言表达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的差异,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遇,因而逐渐被人们淡忘。
经典咏流传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我发现了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审美要素,在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经典咏流传活动是一项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重要活动,它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领悟到了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深远影响。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会更加关注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和传承,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中去,也将会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在传统文化魅力的感召下,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500字-观后感范文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今天在翟老师的推荐下,我看了经典咏流传这部片子。
经典咏流传将诗词与歌曲、京剧等融合在一起,既好听又琅琅上口,让人耳目一新。
我首先看到了一名十一岁少年和我国著名的京剧大师李胜素,用京剧的强调唱出了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词。
他们的声音婉转动听,好似天籁之音。
最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和我差不多大的少年王洪祥,他的京剧唱得这么好。
而他从小却在加拿大生活,他在英语世界中还能将汉语说得如此之好,实在是太棒了。
最令我感到热血沸腾的就是七十四岁的陈彼得老先生唱得《青玉案.元夕》。
别看这问老爷爷满头白发,可他的声音却宝刀未老。
妈妈听了还觉得他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呢。
柯洁也进行了演唱《长相思.山一程》,他的声音时而大气豪迈,时而深情脉脉,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经典咏流传》真是一个难得的好节目,我以后一定要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