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新词酒一杯、轻舟短棹西湖好、金陵城上西楼、如梦令》理解性默写、简答题【部编版八上】
《浣溪沙》晏殊阅读鉴赏题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浣溪沙》晏殊阅读鉴赏题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带答案)《浣溪沙》阅读鉴赏题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带答案)《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2.请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的含义。
“独”字写出词人因怀念友人而感到抑郁伤感,表现了孤寂、失意的情怀。
3.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子:“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
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怅惘情思。
(或“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表现了对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伤春惜时,以及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1意深刻,发人深省。
5.请简要分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蕴含的哲理。
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6、理解性默写(1)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人由景触情,由天然规律的变迁更替,显露出对美妙风景及难以忘记情事的留连,显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难过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2)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曲新词酒一杯、轻舟短棹西湖好、金陵城上西楼、如梦令》理解性默写【部编版八上】

期末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2、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3、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4、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原诗】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理解性默写:1、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2、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晏殊《浣溪沙》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旧”的对比,下片构成“来”“去”对比的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采桑子》欧阳修【原诗】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理解性默写:1、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的句子是: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2、词中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的句子是: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3、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写出风平浪静的句子是:无风水面琉璃滑。
3、《相见欢》朱敦儒【原诗】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理解性默写:1、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2、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3、朱敦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的诗句是: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

期末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课外古诗词诵读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2、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3、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4、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原诗】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主旨】词人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以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
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2、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3、晏殊《浣溪沙》词上片“”两句构成“新”“旧”的对比,下片构成“来”“去”对比的词句是:二、赏析简答题: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
2、“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
3、赏析“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的妙处。
【答案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2、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晏殊《浣溪沙》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旧”的对比,下片构成“来”“去”对比的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曲新词酒一杯、轻舟短棹西湖好、金陵城上西楼、如梦令》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期末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2、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3、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4、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原诗】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主旨】词人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以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
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理解性默写:1、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2、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晏殊《浣溪沙》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旧”的对比,下片构成“来”“去”对比的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采桑子》欧阳修【原诗】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文】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主旨】全词通过描绘了春日的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
水面波平如镜,不需要借助风的助力,小船就可以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
《采桑子》欧阳修阅读鉴赏题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采桑子》欧阳修阅读鉴赏题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采桑子》阅读鉴赏题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采桑子[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文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1.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
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3分)
2.这首词上片出现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
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意象。
描绘了一幅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春日西湖美景。
3.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
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
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
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2分)
4.首词下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4分)。
如梦令(李清照)理解性默写(带答案)优选全文

7.《如梦令》中,点出时间、地Fra bibliotek、背景的语句是:,。
8.《如梦令》中,表达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寻找出路的焦急之情的语句是:,,。
9.《如梦令》中,写鸥鹭受惊纷飞,主人公心惊酒醒的语句是:。
10.《如梦令》中,以反复的修辞方法,点明主人公焦急之态的语句是:,。
5.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6.《如梦令》中,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7.《如梦令》中,点出时间、地点、背景的语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如梦令》默写答案
1.《如梦令》中,包含词人为初秋溪边美景沉醉的语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如梦令》中,“误入藕花深处”一句生动有趣地写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憨态之状。
3.《如梦令》中,景色迷人,乐不思“宿”的句子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4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最新精选全文完整版
《如梦令》理解性默写
1.《如梦令》中,包含词人为初秋溪边美景沉醉的语句是:,。
2.《如梦令》中,“”一句生动有趣地写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憨态之状。
3.《如梦令》中,景色迷人,乐不思“宿”的句子是:,。
4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
5.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
《浣溪沙》理解性默写

《浣溪沙》理解性默写《浣溪沙》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为感慨抒怀之情,悼惜残春,感伤年华的飞逝,又暗寓怀人之意。
整理了《浣溪沙》理解性默写试题,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作者: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理解性默写1.蕴含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的词句是:2.表明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的词句是:3.表现对往昔留恋的词句是:4.表现作者寂寞孤独的词句是:5.用以形容景物依旧,时间难以逆转的词句是:6.借眼前之景,进而扩展到人生,暗含时间永恒而人生短暂的哲理的词句是:7.孔子有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告诫人们,时间如东逝水,一去不返。
晏殊《浣溪沙》中与此意思相似的词句是:8.请写出你所知道的古诗文中咏叹或珍惜时间的句子:9.暗含时间永恒而人生短暂的哲理的词句是:10.含有惋惜春光,怀思忆旧之意的词句是:11.除本词外,你还知道哪些“伤春”的名句?12.全词的警句,不仅景中寓情,还遇情入理,达到了情景相融,情理兼美的极致,恰当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的词句是:13.词句属对工丽,自然天成,情致缠绵,音调谐婉,深寓人生理趣,耐人寻味的词句是:14.写出一位要对所见所感所思来一番深沉的反省与思索的此人形象的词句是:15.与刘希夷《带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意境大体相似的词句是:《浣溪沙》赏析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写对酒听歌的现境。
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
八上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复习题及答案

八上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复习题及答案一、默写填空:1.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2.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晏殊《浣溪沙》)3.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欧阳修《采桑子》)4.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朱敦儒《相见欢》)5.晏殊《浣溪沙》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6.欧阳修《采桑子》一词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颍州西湖清丽、恬静的春景的句子是: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7.朱敦儒《相见欢》中回忆中原沦陷,达官显贵南逃的往事,抒发了对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8.李清照《如梦令》中写词人因景色迷人而乐不思归的句子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9.晏殊《浣溪沙》中体现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0.泛舟西湖时,一眼望去,春水碧绿,不禁让人想起欧阳修《采桑子》中的: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11.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12.朱敦儒的《相见欢》中,表现了作者对前线战事的关切和无限悲慨的句子是: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二、阅读提升:(一)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下列各项中,对本词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D )A.上阕感叹光阴易逝,既写现在,也写过去。
B.下阕借景抒情,重在写今。
C.后三句在情感上跌宕起伏;在技巧上化虚为实,一唱三叹。
D.晏殊,南宋著名词人,江西抚州临川人,官至宰相,喜好文学,一生富足。
2.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亭台、夕阳、落花、和归燕等景物,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3.暮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的变化引发了词人对年华易逝(年华流逝)的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
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
课外古诗词诵读
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2、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
3、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
4、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原诗】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主旨】
词人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以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
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2、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3、晏殊《浣溪沙》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旧”的对比,下片构成“来”“去”对比的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二、赏析简答题: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
答:任选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可以从“意象”角度赏析,如“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归燕”这个意象表达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可以修辞角度赏析,如对仗的工稳,音调谐婉,具有音乐美。
2、“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
答:①对比②“独字写出了词人独处时的寂寞,伴着萧条的春色和眼前时光的流逝,生出无限的悲凉,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
3、赏析“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的妙处。
答: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新——唱新词,旧——唱词喝酒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
2、《采桑子》欧阳修
【原诗】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主旨】
全词通过描绘了春日的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
水面波平如镜,不需要借助风的助力,小船就可以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
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诗人给予了西湖美景高度的赞美之情。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的句子是: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2、词中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的句子是: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3、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写出风平浪静的句子是:无风水面琉璃滑。
二、赏析简答题:
1、这首词的诗眼是西湖好这一短语。
2、词的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阙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答:上阙第一句总领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轻舟、绿水、芳草、长堤、乐声、歌声等意境,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3、词的下阙主要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
一、二句风平浪静,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
三、四句写水鸟掠过堤岸,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
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赞美之情,和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3、《相见欢》朱敦儒
【原诗】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
在金陵城(今南京)里独自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请悲伤的风把我的泪吹到扬州吧。
【主旨】
这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地展现了词人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以及比离愁更让人痛苦的亡国哀思。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2、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
3、朱敦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的诗句是: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二、赏析简答题:
1、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4、《如梦令》李清照
【原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怎么才能出去呢?怎么才能出去呢?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主旨】
这首词形象生动逼真,语言自然优美,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的深美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显现出一位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的女词人形象。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3、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二、赏析简答题:
1、试赏析“惊起一滩鸥鹭”中“惊”字的妙处。
答:“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
答: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焦急)
答: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愉悦、欢快、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