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桥承重设计
《活动三 纸桥承重》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纸桥承重》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不同结构纸桥的探索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学会评估纸桥承重能力,理解结构与稳定性的干系。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设计和制作出稳定的纸桥,并评估其承重能力。
2. 教学难点:在制作过程中,如何创新结构设计,提高纸桥承重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不同尺寸和厚度的纸张、胶水、剪刀等制作工具。
2. 设计纸桥承重测试装置,以便进行承重测试。
3. 提前规划,明确实验流程和时间安排。
4. 制作纸桥:根据设计,应用准备的纸张、胶水、剪刀等工具制作纸桥。
5. 测试承重:在规划好的时间,应用预先设计的纸桥承重测试装置,对纸桥进行承重测试。
6. 数据记录与分析:根据测试结果,记录并分析纸桥的承重能力,以及可能影响承重能力的因素。
7. 总结与改进:根据测试结果,总结纸桥制作与承重能力的经验,对纸桥设计进行改进,为下一次承重测试做准备。
总之,制作纸桥并测试其承重能力需要细心、耐心和创造力。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提前规划和明确实验流程也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组织学生讨论桥的种类和形状,引出纸桥的观点。
2. 介绍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制作纸桥并测试承重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桥的结构以提高承重能力。
(二)活动准备1. 发放材料:彩色卡纸、胶水、剪刀等工具。
2. 组织学生分组,每组推荐一名组长,卖力组织讨论和分配任务。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纸桥的承重能力,并确定测量方法。
(三)实践制作1. 引导学生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应用提供的材料制作纸桥。
2.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结构设计和材料搭配,寻求最佳方案。
3. 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建议和指导。
(四)效果展示与分享1. 组织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纸桥作品,介绍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
纸桥承重制作的原理和方法

纸桥承重制作的原理和方法
纸桥承重制作的原理是利用纸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来支撑和承载一定的重量。
纸桥的制作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设计桥梁结构:确定桥梁的形状、尺寸和支撑点等关键参数,根据所需承载重量进行结构设计。
2. 准备材料:选择坚韧的纸张材料,如卡纸、瓦楞纸板等,确保纸张的质量和稳定性。
3. 制作桥梁件:根据设计图纸,将纸张剪切成适当形状的桥梁件,如桥墩、桥面等。
可以使用剪刀、刀具等工具进行加工。
4. 组装桥梁:按照设计要求,将桥梁件进行精确拼接,使用胶水、胶带等辅助固定桥梁件,使其形成整体结构。
5. 强化桥梁:可以在桥梁面板下方加上横梁或加固桥墩,以增加桥梁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6. 调试和测试:完成桥梁的制作后,进行调试和测试,检查桥梁是否能够承受设计要求的重量。
可以通过逐步加重测试,或者使用设备进行负荷测试。
需要注意的是,在制作纸桥过程中,要确保桥梁件与连接点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同时,合理设计桥梁结构和合理分布荷载,可以有效提高纸桥的承重能力。
《活动三纸桥承重》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五年级上册

《纸桥承重》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会设计纸桥,掌握基本的纸桥结构设计原理。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 理解并应用结构平衡的原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设计并制作纸桥,理解结构平衡原理。
2. 教学难点:如何优化纸桥结构,提高承重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所需的纸张、剪刀、胶水等制作工具。
2. 准备一些已经设计好的纸桥结构供学生参考。
3. 准备一些重物,用于测试纸桥的承重能力。
4. 提前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和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组织学生讨论:桥的种类有哪些?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桥?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桥梁入手,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自己动手制作一座纸桥,并测试它的承重能力。
(二)活动探究任务一:桥的设计与制作1. 小组讨论:设计图纸,确定桥的形状、大小和材料。
教师提示:不同形状的桥对承重的表现是不同的。
设计要求:稳定性好、易于制作。
2. 学生根据设计图纸制作纸桥。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创新。
教师提示:注意保持桥的稳定,不要让桥倒塌。
任务二:测试纸桥承重能力1. 小组内合作,将书或笔等重物放在桥上测试其承重能力。
教师提示:注意保持桥的平衡,不要让桥倒塌。
测试后记录数据。
2. 小组分享测试结果,总结不同桥型的承重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能直观感受到纸桥承重的特点,从而加深对纸桥承重相关知识的理解。
同时,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交流分享1. 小组内交流:分享你们的桥和测试结果,说说你们在设计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内交流,学生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 全班分享:请各组派代表上台分享,其他组可以提问或补充。
教师总结:表扬表现优秀的同学,对仍有提升空间的项目给予建议和指导。
《活动三 纸桥承重》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五年级上册

《纸桥承重》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准备材料:学生需准备不同材质的纸张(如A4纸、卡纸等)、剪刀、胶水、尺子等;2. 设计纸桥:学生需根据课本提供的指导,设计一座能够承受一定重量的纸桥模型;3. 制作过程:学生需按照设计图纸,使用提供的材料制作纸桥模型;4. 测试承重:学生需在桥上放置不同重量的物品,测试纸桥的承重能力;5. 记录数据:学生需记录测试过程中的数据,包括承重物品的重量、桥的形状、桥的材质等。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学生需独立完成设计、制作和测试过程,家长可给予必要的指导;2. 安全第一:在制作过程中,要确保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3. 创新设计: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纸桥设计,培养创新思维;4. 记录数据:要求学生在测试过程中认真记录数据,为后续分析提供依据;5. 时间安排:建议学生在一周内完成整个作业过程,并在课后将相关材料带回。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制作的纸桥模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测试过程中的数据是否真实准确等方面进行评价;2. 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3. 评价内容:包括纸桥的设计、制作、测试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团队合作情况等;4. 奖励机制:根据评价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可向教师反馈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困难,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2. 教师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在制作和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馈,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通过本次作业,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一张纸桥承重制作方法

一张纸桥承重制作方法
以下是纸桥的承重制作方法:
1. 选择结实且厚度高的纸张。
2. 将纸张折成M形截面,以增加其承重能力。
3. 如果需要制作拱桥,先量出要搭桥的地方的长度,然后把每张报纸按长的2/3计算,计算出需要的报纸的张数(垫底的),然后把一张一张在1/6处叠起来,然后把宽的那一段的两边互相对折(两边的三分之一处互相对折),最后在那对折(正反正反),从宽的最左边折起,折的次数越多可以承受的就越重。
4. 如果有多的话,用同样道理多做几座桥搭在上面。
5. 桥面纸折成M形截面,相当于双槽钢形状。
6. 用双面胶把桥面两边的两条纸条连接起来,一共四条纸条,然后用八条纸条作为桥柱,六条纸条作为桥梁的连接点的支撑点甲板和5个纸棒桥面板的纸棒用双面胶带粘合。
7. 搭建纸桥时,要事先设计好纸桥的样子,并测量好尺寸。
8. 注意纸棒越结实称重可能会越好。
9. 在完成以上步骤后,请确保桥梁的结构稳定。
注意事项: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实际操作可能需要根据纸张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承重能力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纸张的质量、湿度、温度等。
因此,建议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尝试。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纸桥的承重力》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纸桥的承重力》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纸桥的承重力”。
通过让幼儿动手制作不同形状的纸桥,观察和比较它们的承重力,引导幼儿探索结构稳定性与承重力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纸桥的承重力与结构稳定性的关系。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纸桥承重力与结构稳定性的关系。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形状的纸桥模型、积木、小球等。
2. 学具:A4纸、剪刀、胶棒、尺子、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纸桥,让幼儿猜测它们的承重力,引发幼儿对纸桥承重力的兴趣。
2. 制作纸桥(15分钟)(1)教师发放A4纸、剪刀、胶棒等材料,讲解制作方法。
(2)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分组制作不同形状的纸桥。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观察与实验(15分钟)(2)幼儿观察不同形状的纸桥承重力,记录实验结果。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讲解纸桥承重力的相关知识,解答幼儿的疑问。
(2)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纸桥的承重力与结构稳定性关系2. 不同形状纸桥的承重实验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纸桥,观察承重力,并与爸爸妈妈分享实验过程。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分享实验过程和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本节课中,注意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探索其他结构稳定性与承重力之间的关系,如:三角形、正方形等形状的承重力。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有趣的科学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纸桥承重力与结构稳定性的关系。
科学实验纸桥承重原理

科学实验纸桥承重原理
一、科学实验纸桥承重原理
纸桥是一种古老的科学实验,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利用纸的弹性特性实现负载的转移和承载力,抗拉力和压缩力都受到纸张的弹性效应的影响,造成纸桥的特殊形状,使其达到最大的承载力,从而实现负载的传递。
纸桥的承载力主要受到纸张的厚度、材料和形状三个因素的影响。
纸张厚度是纸桥抗压能力最主要因素,当厚度越厚,抗压力自然越大。
材料决定纸桥的抗拉能力,纸张材料越坚固,抗拉力越大。
形状是控制桥梁弯沉的关键因素,桥梁的设计可以使桥梁平坦,从而有效提高桥梁的承载力。
二、科学实验纸桥承重原理的运用
1、纸桥的抗压原理可以用来设计各种车辆的悬挂系统,使车辆
的机身和轮胎更加平衡,从而提高行驶平稳性和安全性。
2、纸桥的抗拉原理可以用于设计和改善桥梁的结构,使桥梁适
应各种复杂的行走轨迹,同时保持桥梁的完整性,以抵抗外力的冲击。
3、纸桥的抗压原理可以用于设计屋顶,使其结构轻质,但又能
承受大的暴风雪。
4、纸桥的抗压和抗拉原理也被用于船只的设计,提高船体的刚度,使其能够承受来自海浪的振动。
- 1 -。
幼儿园中班科学纸桥的承重力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纸桥的承重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教材,主要围绕纸桥的承重力进行展开。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三章“有趣的纸”,具体内容包括认识不同类型的纸、探讨纸的特性以及进行纸桥承重实验。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不同类型的纸张,并掌握其基本特性;2. 通过实验,让幼儿探究纸桥承重力的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能力;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纸桥承重力的原理,并学会制作简单的纸桥。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实验发现影响纸桥承重力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类型的纸张、剪刀、胶棒、尺子、砝码、实验记录表等;2. 学具:每组一张桌子、若干张白纸、剪刀、胶棒、砝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纸张,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纸可以做成桥吗?那纸桥有多大的承重力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纸桥的图片,讲解纸桥的制作方法;(2)教师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纸桥,并让幼儿注意观察制作过程中的细节。
3. 制作纸桥(10分钟)(1)教师发放白纸、剪刀、胶棒等材料,指导幼儿按照步骤制作纸桥;(2)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纸桥承重实验(15分钟)(2)教师指导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讨论影响纸桥承重力的因素。
5.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让纸桥承重力更强?”让幼儿进行思考;(2)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制作纸桥步骤:(1)准备材料;(2)剪裁纸张;(3)折叠纸张;(4)粘贴纸张;(5)制作完成。
2. 影响纸桥承重力的因素:(1)纸张类型;(2)纸张大小;(3)桥的形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尝试制作不同类型的纸桥,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