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考古研究成果提供重要依据
古代文物的考古研究

古代文物的考古研究古代文物是我们了解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而对于这些珍贵的文物进行考古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文明的发展以及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古代文物的考古研究方法以及其对历史学、考古学和文化研究的意义。
一、考古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古代文物的考古研究是通过发掘、整理和研究古代遗物和遗址,以还原古代社会、文明的场景,了解人类活动和文化特征,以及整理和保护这些文物,传承历史和文化。
考古研究的方法包括考古发掘、实地勘探、田野调查、文物鉴定等。
1.考古发掘:考古学家通过对遗址的系统发掘和记录,获取各种古代文物,包括陶瓷、金属器、石器、书法、绘画等。
通过发掘出来的文物,可以还原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科技水平等。
2.实地勘探:实地勘探是在距今的史前、古代遗址上进行的系统性勘察,用以了解遗址周边的环境特征和地质地貌等,结合考古发掘的结果,可以综合分析得出更为准确的结论。
3.田野调查:田野调查主要是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民俗风情等。
这种方法可以为考古发掘提供重要的背景资料,进一步加深对考古遗址的认识。
4.文物鉴定:文物鉴定是通过对考古发掘出来的文物进行分析、判断和鉴定,确定其时代、用途、材质等。
这些鉴定结果有助于还原古代社会的面貌,为历史学和文化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二、考古研究的意义古代文物的考古研究对于历史学、考古学和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还原历史:古代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通过对文物的考古研究可以还原古代社会的历史场景、社会结构、科技水平等,为历史学提供重要的依据和证据。
2.了解文化:古代文物承载着古代人类的智慧和文化,通过对文物的考古研究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特征、艺术风格、宗教信仰等,为文化研究提供珍贵的资料。
3.推动社会发展:考古研究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
通过对文物的研究、保护和展示,可以激发社会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历史考古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历史考古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一、考古学的定义与概念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学科,通过对遗址、遗物等古代文化遗存进行科学研究,以还原古代社会的面貌和揭示人类文明的发展演变。
它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分支,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文明、发展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二、考古学的发展历程1. 古代考古学:早期的考古学主要是贵族和探险家的个人爱好和兴趣驱使,如19世纪的沙利和斯基齐等。
他们通过发掘考古的方式揭示了一些重要的古代遗址和遗物。
2. 现代考古学:随着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的发展,考古学逐渐成为正规学科。
20世纪初,斯潘塞、摩根等人提出了一些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推动了考古学的发展和研究。
三、考古学的基本理论1. 文化演变理论:考古学的核心理论之一,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连续性的,人类文化是在历史过程中逐渐演变和发展的。
通过研究文化遗物和遗址,我们可以分析和了解古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2. 文化内涵理论:文化遗存不仅仅是物质的遗迹,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遗址、遗物和文字资料等的研究,可以揭示出古代社会的思想、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化和演进。
四、考古学的实践方法1. 考古调查方法:考古学家通过对地表的勘察、探测等方式,确定潜在的考古遗址。
这是考古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整个考古过程的基础。
2. 考古发掘方法:考古发掘是对遗址进行实地勘探和挖掘的过程。
通过挖掘,可以获得丰富的考古资料,并还原古代社会的面貌。
3. 考古资料处理方法:考古学家需要对挖掘获得的文物、遗址等进行清理、鉴定和分类等工作。
此外,对于一些有特殊价值的文物,还需要进行保护和修复,以保证其完整性和可读性。
五、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与意义1. 提供历史证据:考古学研究的成果为历史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证据,填补了文献史料所无法解答的问题,使我们对古代社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 保护文化遗产:考古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对于保护和发展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文物考古中的实验室分析技术

文物考古中的实验室分析技术文物考古是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领域,而实验室分析技术在文物考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一系列科学技术手段,实验室分析技术能够帮助考古学家揭示文物的年代、制作工艺、原料成分等信息。
本文将介绍文物考古中常用的实验室分析技术,包括放射性碳定年、X射线荧光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质谱分析等。
一、放射性碳定年技术放射性碳定年是一种常用于文物考古的技术手段。
该技术基于放射性碳-14在物质中的衰变速率进行测定,可以确定物质的年龄。
通过采集文物中含有有机物的样品,如木材、纺织品等,实验室可以测定其中碳-14同碳-12的比例,从而推测出文物的年代。
放射性碳定年技术在文物考古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考古学家确定文物的历史时期,为文物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二、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X射线荧光光谱是一种常用的非破坏性分析技术,可以用于研究文物中的元素成分。
该技术利用物质受到X射线照射后产生的特征荧光,通过分析荧光的能谱可以确定文物中含有的元素及其含量。
对于文物考古研究来说,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可以帮助考古学家识别文物的原料种类、制作工艺等重要信息。
例如,通过对青铜器等金属文物进行X射线分析,可以确定其成分并进一步了解其制作工艺和流传历史。
三、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成像技术,在文物考古中被广泛应用。
SEM技术能够提供高清晰度的文物表面形貌图像,并结合能谱分析技术,还可以确定文物中元素的分布情况。
这对于研究文物的制作工艺、表面处理方式以及使用痕迹等方面十分重要。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考古学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物的细节信息,从而推测文物的历史背景和使用方式。
四、质谱分析技术质谱分析是一种高精度的分析技术,常用于研究文物中的有机物质。
质谱分析技术可以对文物样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帮助考古学家确定文物的材料来源、工艺特征等关键信息。
在文物考古中,质谱分析技术可以应用于研究陶瓷、颜料、染料等文物材料的分析,为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考古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考古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化、文明和人类历史的学科,它通过挖掘、分析和解释文物、遗址和遗迹,揭示人类的过去。
考古学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改变了我们对历史的认知,还为社会经济的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探讨考古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展示其在不同方面的作用。
一、提供历史文化资源考古学在发掘和保护文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考古发掘,我们可以获得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记录着人类的历史和文化,是展示国家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
文物资源的发现和保护可以提高一个地区的文化价值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和研究者前来访问和研究。
这对于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和本地经济的繁荣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考古遗址和博物馆等文化遗产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
考古学为文化旅游业提供了丰富而独特的资源和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这不仅为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餐饮、交通等。
同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三、提供历史研究的依据考古学所提供的文物和遗址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通过考古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经济结构、生活方式和社会变迁等方面的信息。
这对于理解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学者们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研究对象。
同时,历史研究的深入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为决策者制定战略和政策提供了依据。
四、推动文物保护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考古学的发展推动了文物保护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而文化产业是一个富有潜力和活力的行业。
通过将文物保护与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可以实现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实现文物保护方面的经济回报。
这种融合发展的模式有效地推动了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并为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新的动力。
五、促进国内外文化交流和合作考古学作为一门国际性的学科,促进了国内外文化交流和合作的发展。
中国古代文明的考古学证据

中国古代文明的考古学证据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国家,其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深深吸引着考古学家的眼球。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考古学证据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探索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之处。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文明的考古学证据展开论述,包括古代遗址、器物和文字等方面。
一、古代遗址的考古学证据考古学家通过对古代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发现了大量的证据来证明中国古代文明的存在。
比如,发现的古代城市遗址,如河姆渡遗址、仰韶文化遗址和二里头遗址等,都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痕迹。
这些遗址中出土的遗物,如建筑物、陶器、石器等,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关古代生活和社会组织的信息。
二、古代器物的考古学证据古代器物也是考古学家研究古代文明的重要证据之一。
通过对各种各样的古代器物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和科技水平等。
例如,发现的青铜器,如商代的青铜鼎和战国时期的青铜剑,都是古代社会中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也证明了当时中国的冶金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此外,还有出土的陶器、玉器、铜镜等,也为我们提供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信息。
三、古代文字的考古学证据古代文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文明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对古代文字的研究,我们可以还原古代人们的语言、书写系统和思维方式等。
中国的古代文字体系非常丰富多样,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等。
这些文字的发现和研究,为我们解读和理解古代文献、历史记录和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线索。
例如,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对商代的了解,也为古代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明的考古学证据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线索,帮助我们还原和理解古代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对古代遗址、器物和文字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和思维方式等。
考古学证据的存在使得我们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了更为详细和全面的认识,也为我们的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古代文化的考古学证据

古代文化的考古学证据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学科,通过发掘、挖掘和研究古代的遗迹、遗址和文物,揭示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在古代文化研究中,考古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证据,帮助我们了解和 re的了解,并将其纳入我们的历史框架之中。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化的考古学证据,以及它们对我们的理解的重要性。
一. 文物与器物考古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文物和器物的研究,这些物品是古代文化的重要遗迹。
通过对古代遗址的发掘,我们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文物和器物,如陶器、铜器、玉器、金器等。
这些物品不仅仅是古代人类文明的重要见证,也是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中国的河南省郑州市发现了一件名为“任城青釉蟠龙纹甬”的青釉陶器。
这件陶器描绘了传统中国文化中的龙这一符号,而龙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被奉为神圣的象征。
通过分析这个文物的设计和制作技术,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化中对龙的崇拜和信仰。
二. 墓葬和遗址另一个重要的考古学证据是古代墓葬和遗址。
墓葬是古代人类的一种殡葬方式,而遗址则是古代人类居住、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通过挖掘和研究这些墓葬和遗址,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
比如,在埃及的金字塔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古代文物和墓葬。
这些墓葬中的陪葬品和墓室中的壁画,展示了古埃及人民对来世的信仰和他们生活的方式。
通过对这些墓葬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埃及文化的伟大和神秘。
三. 书籍和文献除了文物和墓葬,考古学还依靠书籍和文献作为重要的证据。
古代的文献记载了当时的历史事件、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通过对这些书籍和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获得古代文化的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例如,希腊的伊里亚德史诗被认为是古代希腊文化的重要遗产。
这部史诗描绘了特洛伊战争和古代希腊人的英雄故事,是了解古希腊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来源。
结论考古学证据在研究古代文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
文物和器物、墓葬和遗址、书籍和文献等各种考古学证据都提供了对古代文化的深入洞察。
初中历史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拓展知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备课拓展1.为什么说我国有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这一结论是基于多方面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得出的。
首先,从人类史的角度来看,我国境内发现了众多早期人类活动的遗迹和化石,如云南元谋人(距今 170 万年)等,这些考古发现为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提供了有力证据。
具体来说,从1929年周口店遗址发现北京人第一个头骨化石起,至今我国境内已有70多处遗址发现了史前人类化石,包括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等,这些发现共同构成了人类演化发展的直接证据。
这些考古发现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
在文化史方面,约一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在进入新石器时代阶段之际,农业起源也随之产生。
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和相关研究,对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有重要参照价值,也从侧面印证了我国一万年的文化史。
而对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以及众多的考古发现,如文字的传承(已知最早的成熟汉字是距今至少 3600 年的甲骨文)等,都实证了我国悠久的文明历程。
此外,几代考古工作者的严谨探索和研究,不断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也为这一结论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总之,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是经过长期的考古发掘、研究和阐释所证实的,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有力证明。
2.周口店遗址中发现的北京人头骨化石具体是什么年代,与其他史前人类化石相比有何特殊意义?周口店遗址中发现的北京人头骨化石属于旧石器时代,其年代约为 70 万至 20 万年前。
北京人被归入直立人。
这一发现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它不仅揭示了人类早期的演化过程,还为研究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
周口店遗址的发掘和研究,使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成为世界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些化石的发现,对于理解人类早期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研究人类与环境的互动提供了线索。
考古知识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历史便如同一条长河,源源不断地流淌着。
而考古学,便是这条长河中的一道桥梁,将过去与现在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在我国,考古学的发展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程,一代又一代的考古学家为我们揭开了历史的神秘面纱。
作为一名对考古学充满热情的普通人,我有幸接触到了这门学科,从中汲取了许多知识,也收获了许多感悟。
一、考古学的魅力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文化、艺术和社会的学科,它通过挖掘、研究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物质文化,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考古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让我们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古代人类的生活状态,了解他们的智慧与创造力。
在考古现场,我亲眼目睹了考古学家们辛勤工作的场景。
他们不畏艰辛,不惧恶劣的环境,只为寻找那些珍贵的文物。
这种敬业精神让我深感敬佩。
同时,考古学的严谨性也让我为之折服。
从发掘、整理、研究到出版,每一步都需要考古学家们严谨的态度和精湛的技艺。
二、考古学的历史价值考古学对于研究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考古学能够帮助我们填补历史文献的空白。
在古代,许多历史事件并未被记载在文献中,而考古学则为我们提供了实物证据,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
其次,考古学能够揭示古代社会的真实面貌。
通过对古代遗址、墓葬、器物等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等。
在我国,考古学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到夏商周、秦汉,再到唐宋元明清,我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充满了辉煌。
例如,1972年,考古学家在河南省安阳殷墟发掘出甲骨文,为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又如,1987年,考古学家在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发掘出战国时期的大型编钟,为研究古代音乐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考古学的现实意义考古学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具有现实意义。
首先,考古学能够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通过对古代遗址、文物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其次,考古学能够为现代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前考古研究成果提供重要依据
“五帝时代并不是传说”渐成共识2015年12月31日20 :发现稿件来源:辽宁日报
仰韶文化和红山文化南北交汇路线图
红山女神世峁古城出土的陶鬲
陶寺墓出土的陶礼器陶寺大墓及石器
“三皇五帝”常见于中国的神话传说中,随着考古成果的积累,五帝时代被证实确实存在。
目前,历史考古界已逐渐形成共识,五帝时代不是只有五个代表人物,更不是几个代表人物一脉相承的关系,而是呈众多部族集团并行发展、相互交流的形势。
日前,著名考古学家郭大顺将考古与文献进行整合,确定了五帝时代的时空框架和时代特点。
历史上确有一个“五帝时代”
五帝多见于传说,到底是哪5个人,一直以来争议不断。
12月22日,在“五千年文明见证”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上,记者采访了著名考古学家郭大顺。
据他介绍,有史学家做过统计,五帝说有好几种,最有代表性的是《史记》中的黄帝、颛顼(高阳)、帝喾(高辛)、唐尧、虞舜。
由于与黄帝同时期的有炎帝、蚩尤、少昊、太昊;与颛顼、帝喾同时期的有祝融、共工;与尧、舜同时期的有周稷、商契等,他们在传说中也都很有名,因此,后人统称其为“五帝时代”。
郭大顺介绍,在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锦西,也就是今天的葫芦岛市南票区沙锅屯乡发现了洞穴遗址,出土了一些彩陶和砂陶器、细石器和磨石器等遗物。
经鉴定,为距今五千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
不久,安特生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又发掘了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出土物也被认为与中华远古文化有关。
从那之后,逐渐在黄河中上游及周围地区确立了一种以彩陶为主要特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仰韶文化。
1930年,中国考古学家吴金鼎、梁思永在山东省历城县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发现以黑陶器为主要特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龙山文化。
考古学者们将仰韶文化遗迹和龙山文化遗迹所获取的资料与五帝时代结合分析,发现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关联。
郭大顺的老师苏秉琦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被誉为当代中国考古学界泰斗。
他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重建中国史前史”的设想,尝试用考古资料来复原五帝时代。
他提出,考古与古史中的五帝时代的记载,有越来越接近的趋势,可以说,历史上确有一个“五帝时代”。
“可喜的是,目前从中华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大势来看待史前时期,在历史考古界已渐成共识。
五帝时代不只是《史记》中所记的那五个代表人物,更不是几个代表人物前后一脉相承的关系,而是众多部族集团并行发展、相互交流的形势。
”郭大顺说,他于2000年发
表《追寻五帝》一书,又于2005年在郑州召开的“文明起源与五帝时代——考古与历史的整合”会上,以《考古追寻五帝时代续论》为题,遵照苏秉琦先生研究思路和观点,从时空框架和时代特点这两方面入手,尝试对史前考古与古史传说的五帝时代作进一步整合。
“从目前研究状况和成果看,确定五帝时代的时空框架和时代特点,是将考古与文献进行整合的最佳结合点。
”郭大顺说。
五帝时代前期,部族集团间频繁交汇
郭大顺认为,一般将五帝时代的下限定在龙山时代,可能与辛亥革命对黄帝纪年的综合认定有关。
事实上,早前苏秉琦先生就从考古学的年代、分期、社会变革等方面分析,除了将五帝时代的下限仍定在龙山时代以外,主要是将五帝时代的上限定在距今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后期。
考古与历史整合的结果还进一步证明,五帝时代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即以黄帝为代表的前期与以尧舜为代表的后期,这一点,与百姓熟知的传说符合。
有关五帝时代前期的考证,主要源自各部族集团的文化交汇。
各区域文化以发展个性为主并进行了频繁交汇,其中仰韶文化与红山文化的南北交汇、西北与东南的交汇为五帝时代文化交汇的主流。
郭大顺介绍,在七千年前,华山脚下的仰韶文化沿着太行山西麓的汾水北上,红山文化则沿着辽西大凌河流域南下,两种文化最终在河北省北部桑干河流域碰撞。
在文化的交汇中,接触、吸收、融合都是文化交汇的形式,碰撞是其中最高级的一种。
在文献记载中,碰撞即为战争,古史传说中的涿鹿之战也恰恰在此地发生。
在这一文化碰撞区域,吉林大学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曾一起合作发掘,发现仰韶文化的彩陶、尖底瓶和红山文化的彩陶和压印纹陶器有共存关系,这些考古新发现进一步增加了五帝时代前期代表人物在北方活动的可信性。
牛河梁文明是南北文化撞击出来的
这次南北文化交汇的意义不止于此,还为牛河梁祭祀遗址的出现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上世纪80年代,牛河梁祭祀遗址的发掘,引发了考古界的震动。
在辽宁西部山区牛河梁发现的红山文化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其规模之宏大,组合之齐全,结构之严谨,出土的女神像和玉雕龙等玉器之精美及含义之深邃,皆为同时期史前文化所罕见。
郭大顺表示:“如此大规模的祭祀遗址,绝非突然出现,它一定是文化交汇的产物,而这个文化交汇就是仰韶文化和红山文化南北交汇的最终结果,只不过交汇的对接点在桑干河流域,而撞击出的文明火花却出现在牛河梁。
”
牛河梁出现文明火花,是因为当时的东北亚以渔猎为主,比较开放,善于发现和吸收先进的文化,辽西处于东北的最前沿,向南和黄河流域的农业接触,向西和草原文化接触。
郭大顺解释说,吸收先进文化后,红山文化更显发达,除了建筑遗址的规模,在陶器、玉器上也多有体现,比如玉器上刻画的龙凤形象已十分成熟。
综合多方面的分析,可以说,红山文化是中华古文化“直根系”,辽河流域在中华文明起源进程中“先行一步”。
所以苏秉琦先生说,黄帝时代的时空框架,只有红山文化可以与之相对应。
另外,红山文化还是一个神权至上的社会,这又同古史传说中颛顼帝“绝地天通”的记载相吻合。
由此可见,古史所记颛顼的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人或一个部族的活动,而是五帝时代前期的重要时代特点。
(本文照片由郭大顺提供)
重点解读
文化聚合为中国形成奠定第一块基石
□本报记者/王敏娜
多位学者认为,陶寺文化是陶唐氏尧的遗存。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位于山东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陶礼器却在位于山西省的陶寺早期墓葬中大量出现。
由此,业界认为,陶寺文化遗址包括的部族可能并不单一。
另外,《孟子·万章上》中记载,“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也就是说,舜继尧位要“到”中国;另在《孟子·离娄章句下》记载,“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
郭大顺认为,古史传说中的舜可能来自东方,大汶口文化即虞舜文化是可信的。
关于在江浙一带的夏禹传说,通过考古发掘也已得到印证。
据郭大顺介绍,陶寺墓地常有良渚文化特有的玉琮和石俎刀出现。
良渚文化所在的江浙地区多有夏禹传说,如《国语·鲁语》:“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墨子·节葬下》:“禹东教乎九夷,葬会稽之山”;《史记·夏本纪》:“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等。
所以说,良渚文化即先夏文化是可信的,陶寺墓地出现良渚文化因素可能是夏人由东南进入中原地区的反映。
近年来,良渚遗址又发现了以防导水为主要功能的封闭式城墙、堤坝、沟泗和码头等规模宏大又相当完整的水利系统,特别是堤坝的设计不仅可疏通水还可防治水。
同时,良渚古城发掘者又提出良渚文化中心所在的余杭,原名“禹航”,传说是大禹治水在此停航登陆之地,这些新的考古发现与五帝时代后期夏禹父子治水传说相接近。
上世纪80年代,学界依据三袋足器判定三北(指冀北、晋北、陕北和内蒙古河套一带)地区为龙山时代的起源地。
近几年,石峁巨型石城址为代表的三北地区石城址的发现,更加证明了龙山时代起源于三北。
“根据这些研究成果,可以说五帝时代是非常伟大的。
”郭大顺说,“虽然各区域考古文化与它们所代表的五帝时代的代表人物、部族之间的文化传统和经济类型各不相同,却是向一起聚集,首先在…文化认同‟基础上实现了…认同的中国‟,从而为夏商周三代及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