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式
我矿采空区下极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浅析

布置构成不利因素 。
33 上覆K _ 。 煤层 工作 面煤柱 集 中压力的影 响
B 为煤柱影响角 ,其值一般为2 。5 。 5~ 5 ,此处 取最大值5 o 5; 0 的余角值 。 为B
则 S .7 21m ≥05 ~ .6
K。 煤层 被 采 出后 ,其 工 作 面 煤 柱 原 有 的 应 力 场 被 破 坏 ,采 空 区 上 方 岩 层 重 量 向 煤 柱 转 移 形 成 高 压 并 通 过 煤 层 底 板 传 播 到 煤 柱 下 方 附 近 的 一段 区域 ,形 成 应 力 增 高 区 ,特 别 是 K 煤 层
局部 留有煤柱未采 ,为走 向长壁式 回采 ,采空 底前进式掘进 ,后退式 回采 ,现所有巷道均 因 区管理为 自然垮落法 ,巷 道顶板 随回采 时的垮 采面结束而垮落报废 ,其底板即K 。 煤层顶板 已 落步距 而断裂或弯 曲下沉。下位煤层K 煤层厚 受炮掘影响产生次生裂隙而不完整 ,不利 于两 度1 ~ . . 3 m,煤质较松软 ,煤层直接顶为灰 白色 层 巷 道重 叠布 置 。 5 0
即受 煤 柱 影 响 分 层 平 巷 应 布 置 在 煤 柱 线 外 21m之外 ,巷道 受压 状 况 可 明显改 善 。 .6
距 已采K 煤层距 离仅0 ~ . . 1 m,应力集 中程度 6 8 较 高。如果 把巷道布置在 这些 区域 ,将 会 由于 支承压力 的影 响而使巷道支架遭 严重破 坏 ,使
巷 道产 生变 形 和破 坏 。
3 4 煤 柱影 响 角
4 K 煤层巷道布置 1
根 据 影 响K。 层 巷 道 布 置 的因 素 ,K 煤 。 煤层 开 采 不 宜 采 用 重 叠 式 的巷 道 布 置 。但 如 果 采 用
煤矿开采中的巷道布置及采煤技术解析

煤矿开采中的巷道布置及采煤技术解析摘要:近年来,我国对煤矿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煤矿开采越来越多。
目前,社会各界在煤炭资源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我国大部分地区拥有着相对复杂的开采环境,煤矿企业需要对巷道引起高度重视。
在开展煤矿开采工作时,煤矿企业必须对巷道进行合理布置,引进先进的采煤技术,保证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开展,进而提高煤炭开采效率,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本文首先分析了采煤技术的发展情况,其次探讨了煤矿开采中的巷道布置,最后就煤矿开采中的采煤工艺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巷道布置;煤矿开采;采煤技术引言煤炭资源是我国当前主要的能源消费方式,基于我国广大的幅员,在不同地区的煤矿开采也面临着不同的情况和困难,需要结合当地煤炭的赋存条件,做好煤矿的巷道布置工作,借助先进的采煤技术提高煤矿开采的总产量。
为此,巷道布置工作的开展,需要结合多元因素进行考量,保障巷道通风性和运输稳定性,结合不同煤层赋存条件制定出完备的巷道布置方案。
1采煤技术的发展情况煤矿开采过程中,采煤技术的选择十分关键,但是由于作业环境复杂,容易受到煤层结构、地质条件和硬度等因素影响,导致采煤效率和质量下降。
放顶煤采煤技术优势鲜明,属于前沿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大大提升采煤效率,但是部分地区由于地质条件复杂,一定程度上遏制采煤技术优化改进。
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煤矿企业如何有效提升综合竞争优势,应积极推动煤矿开采技术创新优化,完善配套设备设施来优化采矿流程,提升开采效率同时,为企业带来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
2煤矿开采中的巷道布置2.1近距离煤层巷道布置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开采效率和效益,保障作业全过程安全,一项重要内容则是做好近距离煤层巷道布置,结合实际情况优化改进,切实提升煤矿开采效率和效益。
近距离煤层巷道布置中,综合分析和考量下层顶板受力情况,规避上部煤层顶板冒落,全方位保障煤层作业安全、稳定。
另外,推行重叠式布置方式,在上下煤层回采巷道中设置长度相同的顶板,切实提升煤层开采效率。
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式研究

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式研究
王燕飞
【期刊名称】《山西化工》
【年(卷),期】2024(44)1
【摘要】为提升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回采的安全与效率,研究人员结合某地煤矿开采的实际情况展开研究,根据围岩稳定性分析结果,对回采巷道的布置方式进行了多角度的优化,确定了回采巷道布置方式的主要参数,而后对支护工作进行了补充说明,最后对整体效果进行初步检验。
检验结果表明,本次回采巷道布置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预计其将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总页数】3页(P214-215)
【作者】王燕飞
【作者单位】山西焦煤西山煤电西曲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823.9
【相关文献】
1.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回采巷道内错布置合理错距数值模拟研究
2.极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回采巷道内错布置合理错距的研究
3.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回采巷道合理布置的研究
4.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回采巷道布置研究
5.近距离煤层下行开采下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式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采空区下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布置优化

采空区下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布置优化王卫东(山西汾西贺西煤矿,山西吕梁033300)摘要贺西矿4号煤层回采巷道目前采用内错式布置方式,错距根据经验取为4.0+,但实际生产中,部分区段巷道围岩变形严重,造成巨大安全隐患。
本文利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计算 上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确定4号煤层回采巷道仍采用内错式布置,对巷道错距进行优化,认为要保证下煤层巷道围岩稳定 错距8.0+,采用此优化方 对相似条件下的 巷道布置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近距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式中图分类号:TD822.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0797( 2018 )06-0001-03Location Optimization of Mining Gateway under Goaf in Seam with Closed DepthWang Weidong(Shanxi fenxi group Hexi Coal Mine,Shanxi LvIiang033300)嫖矿规$%__________________2018年第6顧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47(Abstract:Hexi coal mine 4#coal seam are currently using the internal dislocated mode,the offset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of 4.0 m,but in practical production,some sections of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is serious,a huge security risk.This paper,by using the combined method of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the calculation of the coal floor damage depth,determine the 4#coal seam mining are still using the mode,optim^e the separation of roadway,think to guarantee the stability of coal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under,need to offset of 8.0 m,adopt the optimization scheme,effect is good,for the similar working fac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roadway layout to provide reference.Keywords:close distancecoal seams-Mining roadway-roadway l ayout0引言在我国,很多矿区都面临着近距离煤层开采的问题,与单一煤层开采相比,近距离煤层开采时,上、下 煤层相互影响较大,尤其是下煤层开采时,受到上煤 层的采动影响,顶板较为破碎,给巷道的支护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
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回采巷道合理布置位置理论分析

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回采巷道合理布置位置理论分析针对多次采动影响下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回采巷道围岩控制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条件下下部煤层回采巷道应布置于上部开采煤层实体煤侧下方的原岩应力区或采空区侧下方的卸压区中。
上部煤体开采后,在回采空间周围煤体上产生集中应力,该应力向底板深部传递,使底板岩层在一定范围内重新分布应力,在上部22201工作面采空区侧距22201工作面煤壁11.7m处为应力集中区和卸压区边界,下部煤层开掘回采巷道应在大于11.7m处的回采巷道处于卸压区。
标签:采动影响;近距离;煤层群;巷道布置;理论分析0 引言对于煤层群开采,随着煤层间距离减小,上下煤层间开采的相互影响会逐渐增大,特别是当煤层间距很近时,下部煤层开采前顶板的完整程度已受上部煤层开采损伤影响,其上又为上部煤层开采垮落的矸石,且上部煤层开采后残留的区段煤柱及一侧采空的煤体在底板形成的集中应力,导致下部煤层开采区域的顶板结构和应力环境发生变化。
从而使下部煤层开采与单一煤层开采相比出现了许多新的矿山压力现象。
而回采巷道的矿山压力显现尤其明显,由于应力传递规律特殊,矿压显现的时空关系复杂,造成巷道围岩变形量大,支护困难,特别是当回采巷道布置与各煤层开采的时空关系不合理时,这种现象尤其严重。
因此,研究近距离煤层群下部煤层回采巷道布置及围岩控制技术,对于近距离煤层群的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1 工程概况某煤矿井田走向长22km,倾斜宽4.5~8km,面积约135km2。
全井田地质储量2252.28Mt,工业储量2013.72Mt,可采储量1275.74Mt。
设计生产能力3.0Mt/a,后经过技术改造生产能力提升为5.0Mt/a。
矿井以两个水平开拓全井田,一水平开拓山西组2、3、4、5号煤,水平标高+400m,二水平开拓太原组6、8、9、10号煤。
矿井目前生产水平为+400m水平。
矿井北翼2、3+4、5号煤层属于近距离煤层群,24208工作面为北二采区第八个沿煤层倾向布置的长壁式回采工作面。
山区煤矿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式及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山区煤矿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式及围岩控制技术研究摘要:本文以贵州某煤矿近距离开采为背景,根据极限平衡理论,分析了上部煤层开采后剩余煤柱下方底板主应力差的分布情况,下部煤层回采巷道的最佳布置位置在主应力差最小的“螺旋”中心,进而提出了巷道“高强度”围岩控制技术。
关键词:近距离煤层;主应力差;最佳位置1 引言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原料。
由于历史原因和采矿技术的限制,许多煤矿优先开采单一厚煤层。
随着煤炭资源在适当条件下的枯竭,一些煤矿已经开始开采近距离煤层。
由于相邻煤层之间的距离较短,开采后上部煤层会影响下部煤层的顶板完整性,上部煤层的剩余煤柱会导致底板应力集中,从而显著影响下部煤层的应力环境。
当煤层距离较近时,煤层群开采通常比单一煤层更复杂、更难开采。
因此,研究上部煤柱的集中应力是十分必要的,这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近距离煤层开采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是确定下煤层巷道的合理布置位置。
目前,下部煤层巷道布置的主要形式有内部错位、外部错位或重叠布置。
由于内部错位布局用于在应力降低区域开挖巷道,一些学者将这种布局视为他们的首选。
然而,即使下煤层巷道位于应力降低区,现场实测围岩变形仍较严重。
研究表明,煤和岩体单元在不同方向上的应力相当不同,导致巷道周围岩石的应力不均匀。
因此,在确定下部煤层巷道的位置时,必须考虑围岩的应力均匀性。
2 工程概况贵州某煤矿主要开采11号和13号煤层,平均厚度分别为2.1m和6.2m。
两煤层构造简单,倾角为10°~13°,基本一致。
11号煤层的平均深度为223 m,两个煤层相距14 m。
这是一个典型的近距离煤层。
煤层顶底板岩性与巷道位置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目前,1309工作面正在开采中。
1103和1105工作面已回采完毕,两个工作面之间留下一个宽度为15m的煤柱。
为确保采矿和开挖之间的连接,1311回风巷道提前开挖,1311回风巷道和1309运输巷道之间为25m宽的煤柱。
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合理布置方案

·66·
煤 矿 安 全 ( Total 418) 技术经验
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合理布置方案
黄艳利 1, 2 ,张吉雄 1, 2 ,范 军 1, 2 ,巨 峰 1, 2 ,安泰龙 1, 2
(1. 中国矿业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2.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 徐州 221008)
整个电控系统使用元器件多 ,元器件之间连线 复杂 ,各输入 、输出控制接点在电路中是串联和并联 关系 ,各控制触点容易受电弧侵蚀和环境氧化而损 坏 ,每个节点的通断情况不能采用某种手段进行监 视 ,当出现故障时 ,全凭维修人员的经验去判断查找 事故点 ,使事故处理时间太长 。据北辰煤矿从 2005 年 11月到 2008年 11月 3a来的影响生产的非人身
技术经验 煤 矿 安 全 (2009 - 09)
·67·
1所示 。
结合木瓜矿的具体地质条件 ,在分析 9 煤开采 对 10煤的影响关系时 ,取影响角 θ= 40°。由图 3可 知 , 10煤层的巷道必须布置在支承压力影响线外的 煤层中 ,才能避开 9煤留设煤柱压力的影响 ,即要满 足式 (1) (图 3中 Ln 为 10煤层巷道的内错距 ) 。
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合理布置研究

区域治理综合信息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合理布置研究王辉1 吴向儒1 梁苗2 李波11.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2.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摘要:对于采煤采矿人员来说,在进行开采煤矿工作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开采环境,而近距离煤层开采也属于他们所遇到的开采环境中的一种。
近距离的煤层开采环境虽然是常见现象,但是对其回采巷道进行合理布置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如果近距离的煤层回采巷道布置得不合理,那么不仅会影响到采煤的工作,降低工作效率,损失煤矿企业的收益,严重时,还会造成人员伤亡,所以需要高度重视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的合理布置。
本文将针对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合理布置进行探究。
关键词: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合理布置对于近距离煤层回采环境而言,有着多种不同的回采巷道布置方法。
但重要的是就在于如何针对这个煤层的所在环境,合理的进行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布置。
因不同的回采巷道布置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清楚地了解煤层所在的地形环境,综合考虑之后,才能最终确定一种合理的回采巷道布置方法。
只有回采巷道布置的合理,才能提升煤层的回采率,提高煤矿企业的收益。
对于一些近距离的煤层回采巷道,虽然在回采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但也可以通过相对应的措施来解决,确保煤层回采工作的顺利。
一、工程地质概况以八连城煤矿西为例,其中的19-2号煤层需要进行相关的开采工作。
其具体的相关地理信息如下:2号煤层的平均深度在500米到600米之间,而煤层的厚度为0.6米到2.5米之间不等,平均厚度为1.5米左右。
在2号煤层的东面是山区,南面是断层和采区边界线,西面也是属于断层,上部则是属于采空区。
2号煤层在219-201区域之间的工作长度范围为910米左右,倾斜的长度为160米,平均倾斜角度为3°左右。
2号煤层的层理比较均匀,发育比较均匀。
煤层顶部存有伪顶,在开采的过程中容易冒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层采高、煤层强度、上覆岩层容重、应力增高系数、底板
岩层强度等变量有关,煤层采高、上覆岩层容重越大,底
板塑性屈服深度越大,底板岩层强度越大,底板塑性屈服
深度越小。
1. 2 极近距离煤层开采相互影响规律
极近距离煤层开采时,其相互影响主要表现为上部煤
层开采形成的采动应力场和下层煤的顶板结构的变化。极
近距离煤层条件下,上煤层开采后采空区冒落矸石、区段
内错式布置巷道避开了上层护巷煤柱产生的应力增高 区,由于煤层倾角平均 17°,倾角不够大,故不考虑水平 式。为了降低 9 上和 9 下两煤层间开采的相互影响,9 上和 9 下极近距离煤层开采,采用无煤柱护巷方式。考虑到巷道 支护方式,将巷道的布置方式设计为外错式和内错式相结 合的布置方式。上、下煤层回采巷道的布置方案采用留 3 ~ 5m 窄小煤柱沿空掘巷,即 9 上和 9 下巷道布置为: 下煤层 的回风巷与上煤层呈外错布置,下煤层的运输巷与上煤层 呈内错布置( 如图 3 所示) 。支护方式为: 9 上采用锚杆支 护; 9 下回风巷的巷道采用锚杆支护,运输巷巷道采用工字 钢支护。由于受上层煤开采的影响,9 下顶板较破碎,上层 开采时必须铺设金属网。
2 上部煤层开采区段煤柱载荷分析
上部煤 层 区 段 煤 柱 的 载 荷 是 由 上 覆 岩 层 重 量 两 侧 ( abcd) 采空区未垮落岩层的部分重量转移到煤柱上所产生 的( 如图 2 所示) 。
为 1. 5m,9 下 的 平 均 厚 度 为 1. 25m,层 间 距 平 均 厚 度 为 1. 5m。煤层总体走向为 65° ~ 90°,倾向 N335° ~ 360°,煤 层平均倾角 17°。9 槽煤层煤质较好,硬度较大,属 中 硬 煤。煤层结构复杂。顶底板均为粉砂岩,伪顶底为炭质粉 沙岩。局部顶板较破碎,岩石完整性较差。该区不受火成 岩的影响。该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除煤层顶板有裂隙滴 淋水外,不受老窑水的影响,煤层低瓦斯,无煤尘爆 炸 倾向。
论,可以推导出下层煤层顶板损伤深度 hσ 为:
hσ
=
1. 57γ2 H2 L
4
R2 rmc
( 1)
式中 γ———采场上覆岩层的平均容重为,kN / m3 ;
H———煤层埋藏深厚度,m;
L———工作面长度,m;
Rrmc ———岩体单轴抗压强度,MPa。 式( 1) 表明,采场边缘底板岩体最大塑性屈服深度与工
作面开采宽度成正比,与岩体中自重应力的平方成正比关
系,与岩层自身单轴抗压强度的平方成反比关系。
2) 运用滑移线场理论确定极近距煤层间距。运用滑移
线场理论,可以推导出下层煤层顶板损伤深度为:
( ) hσ
=
McosΦf ln
KγH + cctgΦ ξ( p1 + cctgΦ)
e(
Φf 2
+
π 4
)
tgΦf
2012 年 10 月
煤炭工程
设计技术
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式研究
李斌
(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 沈阳设计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15)
摘 要: 根据近距离煤层开采相互影响大,回采巷道布置、区段煤柱的留设需考虑煤层间开 采的相互影响的特点,在分析了近距离煤层开采采动应力分布、上部煤层区段煤柱载荷规律及近 距离煤层开采回采巷道位置关系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煤层工程地质条件,应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 拟的方法,确定了其回采巷道的布置方式和区段煤柱的尺寸。
层群层间距离较小,开采时相互有较大影响的煤层”。从定
性的角度分析,根据煤岩层的赋存条件和煤层层间距,不
同的层间距对下煤层产生的采动影响不同,随着层间距的
减小,煤层间的采动影响增大,特别是当煤层层间距小到
一定范围 时,邻 近 煤 层 间 开 采 产 生 的 相 互 影 响 非 常 明 显,
严重影响到采区内回采巷道的布置方式、回采巷道的支护 方式和开采顺序等[1]。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巷道布置; 回采巷道; 煤柱尺寸 中图分类号: TD822 +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 0959( 2012) S2-0027-03
1 极近距离煤层开采的相互影响分析
1. 1 近距离煤层与极近距离煤层分析
所谓近距离煤层, “煤矿安全规程” 中的解释为 “煤
煤柱载荷、工作面支承压力等产生的载荷共同组成了下部
煤层开采时的主要力源,而采空区冒落状态又与煤柱载荷
以及工作面支承压力相互影响。
工作面开采后,上覆顶板岩层形成冒落带、裂隙带和
弯曲下沉带,冒落矸石完全充填冒落空间。顶板岩层垮落
形式如图 1 所示。
收稿日期: 2012 - 08 - 20 作者简介: 李 斌( 1979 - ) ,男,辽宁营口人,工程师,2004 年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主要从事矿山开采设计工
上部煤层开采过程中,导致其底板中应力的重新分布,
并产生应力集中,应力集中程度随底板深度的增加而衰减,
当应力衰减至底板岩层的承载能力时,底板岩层深度 hσ 为 定义为损伤深度,以 hσ 作为划分极近距离煤层的依据,定 义当煤层间距 hj 满足时 hj≤hσ,该煤层群为近距离煤层群。
1) 运用弹塑性理论确定近距煤层间距。运用弹塑性理
作。
27
设计技术
煤炭工程
2012 年 10 月
图 1 工作面采空区顶板岩层非充分垮落形式示意图
工作面采空区上方顶板非充分垮落具有以下特征: 采 下部煤层时,垮落的岩石对下部煤层顶板形成静载荷; 随 下部煤层开采工作面的推进,上覆岩层结构下面出现新的 垮落空间,该空间的出现导致上覆岩层结构在一定条件下 失稳; 下部煤层开采时没有明显的周期来压。
3. 2 上、下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式分析
留设 10 ~ 15m 煤柱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巷道的稳定性, 留 4m 的小煤柱属于无煤柱护巷,煤柱主要起隔离采空区的 作用。在开采时,小煤柱会整体破坏,基本失去支护强度, 故不易产生应力集中区,同时考虑到无煤柱或小煤柱开采 会较大的提高回采率,降低应力集中,所以 9 槽煤层选择 无煤柱护巷[2]。
4ξfcos π + Φf
42
( 2)
式中 M———煤层开采厚度,m;
K———应力增高系数;
c———煤体的粘聚力,MPa;
Φ———煤体的内摩擦角,( °) ;
f———煤层与顶底板接触面的摩擦系数;
ξ———三轴应力系数,ξ
=
1 1
+ -
ssiinnΦΦ;
p1 ———支架对煤帮的阻力,MPa; Φf ———底板岩层内摩擦角,( °) 。 式( 2) 表明,采场边缘底板岩体最大塑性屈服深度与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