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膳食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营养与膳食指导》课程标准(2019 护理专业高职高专)

《营养与膳食指导》课程标准(2019 护理专业高职高专)

《营养与膳食指导》课程标准(2019 护理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营养与膳食指导》是助产专业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一门专业拓展课,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对孕妇、产妇、乳母和婴儿开展合理营养的膳食指导而设立的一门课程。

先修课程有人体形态、人体机能和生物化学,后续课程为助产技术、儿科护理和顶岗实习。

1.2设计思路本课程按孕妇、产妇、乳母和婴儿4个特殊人群的营养指导进行设计和教学。

理论教学以任务-活动形式展开,与实训交互进行。

由9个任务和5个实训一起组成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践。

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平衡膳食和营养是现代医学综合治疗支柱之一的理念,培养自信、诚信和爱岗敬业的品质和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职业素养。

理解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和技能,为今后工作中开展临床膳食指导积累初步经验。

2.2具体目标2.2.1知识目标⑴理解合理营养和膳食指南的概念,熟悉合理营养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

⑵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106)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2016)。

⑶理解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VitA、VitC、铁、钙、膳食纤维和水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DRIs。

1.解中国妇幼人群膳食指南(2016).2.解体质分类的判断标准。

3.解24h回顾法的概念和步骤,熟悉膳食调查的评价方法。

4.悉SOAP的概念和步骤。

5.解医院膳食。

6.解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的概念、方法、目的和意义。

7.悉食物交换份法的概念和步骤。

⑾理解低能量饮食、高叶酸饮食、高铁饮食、糖尿病饮食、限盐(钠)饮食。

2.2.2能力目标⑴能正确使用《常见食物成分表》。

⑵能正确使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表》。

⑶能根据医院膳食原则对患者正确判断医院膳食的种类。

⑷能正确地应用食物模型进行膳食史的询问,能根据询问结果正确计算日常膳食中各类食物的摄入量。

⑸能用SOAP营养咨询方法进行大学生营养咨询。

《营养与膳食》授课计划

《营养与膳食》授课计划

《营养与膳食》授课计划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营养与膳食的基本知识,掌握合理营养与膳食的搭配方法,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授课内容1. 营养学基础知识(1)营养素的分类与作用(2)能量与体重的关系(3)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2. 合理营养搭配(1)根据性别、年龄、生理期等因素调整饮食(2)根据运动量、工作强度等因素调整饮食(3)常见营养不良的原因及应对方法(4)食物搭配的原则与技巧3. 膳食结构与平衡(1)平衡膳食的概念与重要性(2)膳食结构的分类与特点(3)膳食平衡的实践与方法4. 常见问题解答(1)减肥期间的饮食安排(2)素食者的营养问题(3)老年人、儿童的营养需求(4)疾病患者的营养支持三、授课方式1. 理论讲授:通过PPT、视频等形式,向学生讲解营养学基础知识。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食材选购、烹饪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合理营养搭配的方法。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饮食经验,提出问题,共同解决。

4.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营养与膳食问题,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应对能力。

四、授课时间与地点时间:3月1日至7月1日,每周2次,每次2小时。

地点:学校教室(具体教室待定)五、授课人员授课人员为学校营养师,具有丰富的营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

六、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3. 期末考试:组织一次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营养与膳食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注意事项1. 授课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学生坚持健康饮食。

2. 授课过程中,注意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营养与膳食知识。

3. 授课过程中,注意与学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4. 授课结束后,注意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课程质量。

营养膳食与卫生课程标准-精品

营养膳食与卫生课程标准-精品

《营养膳食与卫生》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营养膳食与卫生》为食品营养、家政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

前续课程为健康管理,后续课程为食品配餐及烹饪技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两大部分,食品安全部分主要介绍了影响食品安全的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食品的内源性、以及生产、加工、贮藏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如何去除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何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安全食品的类型及选择方面的知识。

营养健康部分介绍食品中的各种营养素及其生理功能,主要食物营养素来源及有效利用、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食物中营养素的种类、作用、有效利用的方法,利用所学的食品安全、营养和健康知识选择安全的食品,进行合理的膳食安排,将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保持健康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多做贡献。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本章教学目的: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市场上不断出现的一系列食品问题也一再给食品安全敲响警钟。

因此本章主要介绍食品安全问题提出的背景,国内外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让学生了解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着重介绍国内外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本章重点、难点:让学生不德当瑞山内外食品安全现状及主要问题,了解本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章参考文献:1.周兴文等,关于人类的营养与健康的认知例谈,生物学教学,2009(11)2.李凯年,国外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动态与发展趋势,世界农业,2004(12)3.张雨,我国食品安全先现状与对策,食品科学,2004(25)增刊4.吕宗恕等,双汇“瘦肉精”源头起底,南方周末,2011年4月14日本章思考题:1.食品营养的定义是什么?2.食品安全的定义?3.当前我国食品方面存在哪些安全问题?一、食品安全的概念二、国内外食品安全现状三、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第一章食品中的生物性危害本章教学目的:食品在生产、加工、贮藏和销售过程中还会受到各种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污染,本章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污染食品的微生物、寄生虫的种类和主要污染途径。

营养与膳食教学大纲

营养与膳食教学大纲

营养与膳食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营养与膳食是涵盖了生物学、化学、生理学、营养学和食品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营养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合理膳食的技能,以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课程目标1、理解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和需要量。

2、掌握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以及如何通过合理搭配来达到均衡营养。

3、了解营养与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之间的关系,并认识到营养在疾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

4、掌握膳食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技巧,包括个体和群体的膳食需求评估、食谱编制和调整等。

5、理解营养教育的意义和实施方法,能够进行基本的营养咨询和指导。

三、课程内容1、营养学基础知识:包括营养素的分类、生理功能和需要量,以及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2、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介绍各类食物(如谷类、蔬菜、水果、肉类、豆类、奶类和油脂等)的主要营养成分和特点,以及如何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

3、合理膳食的原则:讲解如何根据个体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活动水平等因素来确定其膳食需求,并介绍合理膳食的基本原则,如均衡、多样、适量和新鲜等。

4、膳食计划制定:介绍如何评估个体或群体的膳食需求,如何编制食谱,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对食谱进行调整。

5、营养教育与指导:介绍营养教育的意义和方法,包括如何进行基本的营养咨询和指导,如何帮助他人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6、营养与慢性疾病:探讨营养与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并介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预防和控制。

7、食品安全与卫生:讲解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如食品污染的来源、危害和控制方法,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障食品安全。

8、营养调查与评估:介绍如何进行个体的营养调查和评估,以了解个体的营养状况和需求,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9、健康生活方式:探讨健康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如运动、睡眠、压力管理和心理健康等,并介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营养与膳食》课程标准

《营养与膳食》课程标准

营养测评与膳食指导》课程标准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临床营养测评与膳食指导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生物化学》、《生理学》后续课程: 《儿科护理》、《妇产科护理》三年制中专护理、助产及相关专业适用专业:开课学院或教研室:执笔:主审:1. 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临床营养测评与膳食指导》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助产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及能量,常用食物的营养价值,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医院膳食及营养支持和常见疾病的营养治疗等。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前述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有关营养和膳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营养在增进健康和防治疾病中的作用,掌握各类人群的营养需求和膳食原则,初步能对人们的合理营养及平衡膳食进行正确指导。

2.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掌握人体所需各种营养素及其营养学意义。

2. 掌握各类人群的营养需求和膳食原则。

3. 熟悉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

4. 熟悉常用食物的营养价值。

5. 了解医院膳食的种类和住院病人的营养支持。

(二)能力目标1. 能为公众提供基本的公共营养指导。

2. 能对常见病病人进行正确的膳食指导。

3. 能将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素质目标1. 热爱本职工作,更好地为人们健康服务。

2. 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专业作风。

3. 充分认识理解我国制定的有关营养政策。

4. 认识合理营养及平衡膳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1. 考核性质:考查课2. 考试方式、分制与解释(1 )理论考核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占总评成绩的50%理论考核时间为90分钟。

(2)平时成绩为全面反映学员的实践技能和学习态度,从两方面对学员进行平时考核:课堂纪律、操作技能考核。

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其中,课堂出勤占总评成绩的35%操作技能考核占总评成绩的15%操作技能考核时间为40分钟。

4. 教材及参考书(1 )使用教材《营养与膳食》,王福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 )参考资料《营养与膳食》,科学出版社5.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1 )学时分配(2)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3)实训内容及基本要求。

营养配餐课程标准

营养配餐课程标准

营养配餐课程标准第一篇:营养配餐课程标准营养配餐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与任务 1.1课程定位《营养配餐》是营养配餐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该课程主要是通过对营养素、人体体格检查、营养配餐的计算调整以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等方面来研究人体营养的一门学科。

它的教学要求大致有四个重要方面:其一就是在对食物营养摄入量和食物本身所包含的营养素具有基本辨别能力基础上,掌握营养调查与分析的方法;其二,使学生能准确推荐合理营养搭配及标准膳食营养搭配方案;其三,使学生能够给个体和群体编制食谱,并在此基础上对一定的特殊人群进行营养指导。

因此本门课程为营养与配餐专业学生后期的学习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由于本课程是营养配餐专业的核心课程,并且与该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直接相关,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该课程开设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与后续课程衔接得当。

本课程的同步课程有《营养学基础》、《修养基础》、《饭店管理基础》、《基础英语》、《餐饮应用文写作》等;后续课程有《食品制作》、《烹饪基础》、《食品卫生安全》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都要建立在《营养配餐》课程开设的基础之上。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系统的了解营养配餐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该专业知识要求和能力、技能要求,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营养配餐》整个课程的设计是由浅入深、由概论到细化、由基础到专业,非常注重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

1.2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任务课程教学目标: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需求,结合酒店管理系营养配餐专业生源的基本情况以及市场的岗位需求情况,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与营养相关行业及餐饮业所需要的懂得营养基本理论知识并且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教学中要向学生完整地介绍营养配餐人员、营养师、餐厅服务人员、餐饮管理人员等的工作所需的营养配餐知识、方法与技能操作,积极为我国营养相关行业培养专业人才。

课程任务:《营养配餐》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基本的营养配餐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从事营养配餐服务、营养师、餐饮服务等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营养配膳》课程课程标准

《营养配膳》课程课程标准

《营养配膳》课程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营养配膳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中等专业学校“烹饪服务与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

它运用现代营养卫生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原则来研究饮食品的选料、加工、烹饪及原料搭配、合理膳食营养、营养配餐等一门综合性应用课程,为学习专业课打下营养配餐科学配菜的基础,并将其贯穿于整个烹饪的制作过程。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以中等职业学校西餐烹饪专业的学生就业为导向,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对西餐烹饪专业所涵盖的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星级酒店西餐部门涉及的典型西式面点为课程主线,以西餐烹饪专业从业人员所具有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递进与并列相结合的结构来展现教学内容,在组织课程项目时,主要将酒店真实的西式面点项目内容转化为课程项目,并将每一项目所具备的相同的知识点从每一个项目中摘出,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项目。

在组织每一个项目的内容时,其内容的标准严格按照企业对员工的职业能力要求进行组织,即内容中所使用的设备设施、原材料、制作工艺、产品要求、质量评价等均与企业相似。

建议本课程课时为36课时。

三、课程目标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能熟练地知道什么是合理营养,如何才能做到合理营养;了解世界膳食结构的几种模式,中国的膳食结构及改进的方向;熟悉合理烹调与合理配菜的具体做法;知道平衡膳食的意义;能够对菜点进行营养成分的计算和营养价值分析,并具备相应设计营养食谱,科学配菜和分析合理营养等能力。

四、课程内容与项目能力培养目标:五、课程建议1、教学评价建议(1)改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项目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表现、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2024《营养配餐》课程标准

2024《营养配餐》课程标准

《营养配餐》课程标准目录•课程概述与目标•基础知识与技能要点•食谱设计与制作方法探讨•不同人群营养配餐方案举例•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规范•课程总结与展望PART01课程概述与目标营养配餐定义与重要性营养配餐定义营养配餐是一种科学、合理的膳食搭配方式,旨在满足人体对能量、营养素的需求,促进健康。

营养配餐的重要性合理的营养配餐有助于预防疾病、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改善营养状况等,对于个人健康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目标与要求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食物营养与烹饪技巧,能够根据不同人群需求进行合理配餐,提高居民营养健康水平。

课程要求学生需要掌握营养学基本概念、食物营养成分与功能、膳食指南与食谱编制等基础知识,同时具备一定的烹饪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适用人群及就业前景适用人群本课程适用于对营养学、烹饪、餐饮管理等领域感兴趣的人群,特别是希望从事营养配餐、健康管理、餐饮服务等职业的人员。

就业前景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营养配餐师、健康管理师等职业需求逐渐增加。

同时,餐饮行业也需要具备专业营养知识的厨师和服务员,因此本课程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PART02基础知识与技能要点人体需要摄取足够的能量以维持生命活动,同时避免能量过剩导致肥胖等问题。

能量平衡人体需要多种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营养素需求不同年龄段、生理状况的人群对营养的需求有所不同,如孕妇、乳母、婴幼儿、老年人等。

特殊人群营养需求人体营养需求基本原理了解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含量和比例,为合理配餐提供依据。

食物成分分析营养价值评估食物互换与搭配根据食物成分和人体需求,评估食物的营养价值,选择适宜的食物来源。

掌握食物互换的原则和技巧,实现食物多样化,提高膳食营养价值。

030201食物成分与营养价值评估熟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为合理配餐提供指导。

膳食指南了解了解不同人群各种营养素的建议摄入量,确保膳食满足人体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养测评与膳食指导》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临床营养测评与膳食指导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生理学》
后续课程:《儿科护理》、《妇产科护理》
适用专业:三年制中专护理、助产及相关专业
开课学院或教研室:
执笔:
主审:
1.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临床营养测评与膳食指导》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助产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的主要容是介绍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及能量,常用食物的营养价值,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医院膳食及营养支持和常见疾病的营养治疗等。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前述容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有关营养和膳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营养在增进健康和防治疾病中的作用,掌握各类人群的营养需求和膳食原则,初步能对人们的合理营养及平衡膳食进行正确指导。

2.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人体所需各种营养素及其营养学意义。

2.掌握各类人群的营养需求和膳食原则。

3.熟悉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

4.熟悉常用食物的营养价值。

5.了解医院膳食的种类和住院病人的营养支持。

(二)能力目标
1.能为公众提供基本的公共营养指导。

2.能对常见病病人进行正确的膳食指导。

3.能将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素质目标
1.热爱本职工作,更好地为人们健康服务。

2.具有实事、谨细致的专业作风。

3.充分认识理解我国制定的有关营养政策。

4.认识合理营养及平衡膳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本课程的考核式
1.考核性质:考查课
2.考试式、分制与解释
(1)理论考核采用闭卷、笔试的式,占总评成绩的50%。

理论考核时间为90分钟。

(2)平时成绩为全面反映学员的实践技能和学习态度,从两面对学员进行平时考核:课堂纪律、操作技能考核。

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

其中,课堂出勤占总评成绩的35%;操作技能考核占总评成绩的15%。

操作技能考核时间为40分钟。

4.教材及参考书
(1)使用教材
《营养与膳食》,福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参考资料
《营养与膳食》,科学出版社
5.本课程的教学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1)学时分配
(2)教学容及基本要求
(3)实训容及基本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