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江苏省常州市)
江苏省常州市2009—2010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苏教版

某某市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九年级语文试卷2010年1月一、积累运用(共20分)(一)积累(共12分)1.把下面语段中拼音表示的汉字和加点汉字的注音依次分类填入文后方格内。
(2分)恰在此时,我见到以长绳系.(▲)腰,下临绝壁采集石耳的山民,他上上下下,如lǚ(▲)平川,神色自若。
如此天天搏命,lǚ(▲)死神的虎须,却能习以为常。
我抱紧树干,下瞰.(▲)深谷,犹自胆战心惊。
细一寻思,山民采集石耳,为它不fěi(▲)的价钱,与)2.默写。
(8分,答案不能重复)(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猛浪若奔。
(3)晏殊的《浣溪沙》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充满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心态。
(用《某某楼记》中的原句作答)(5)请你从陈涉、曹操、X仲淹三位人物中任选一位,写出他表示自己雄心壮志的名句。
我选__________,他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对《格列佛游记》表述不准确...的一项。
()(2分)A.英国小说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之一,小说抨击了当时议会、司法等方面的黑暗,揭露了英国统治者的殖民政策,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具有鲜明的某某主义思想特色。
B.小说描绘了主人公英国外科医生格列佛周游“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
主人公格列佛勤劳、勇敢、机智、善良。
作品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勾画出一个五彩缤纷的神奇世界。
2009年常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2009年常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试题共三部分,6页,计21题。
总分值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卷有试题卷和答题卡两个部分。
考生须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试卷、答题卡一并上交。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填写在试卷上,并填涂好答题卡上的考生信息。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一)积累(共11分)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汉字的拼音分类填在方格内。
(2分)乌镇是中国江南的封面,传承着千年的历史文化。
淳朴秀美的水乡风景、风味独特的美食佳y áo(▲)、bīn(▲)纷多彩的民俗节日、深厚的人文积淀.(▲)和gèn(▲)古不变的生活方式使乌镇成了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
智慧的传承伴随着脉脉.(▲)书香,在这儿展现出一幅迷人的历史画卷。
(摘自《课外阅读》2009年第6期)2.默写。
(7分)(1)▲,身世浮沉雨打萍。
(2)▲,恨别鸟惊心。
(3)何当共剪西窗烛,▲。
(4)但愿人长久,▲。
(5)无丝竹之乱耳,▲。
(6)请写出古诗文中表现作者雄心壮志的两个名句:▲▲3.选出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2分)【▲】A.保尔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母亲死得早,父亲则做苦力以养家糊口,哥哥是个铁路工人;小学时的保尔就嫉恶如仇,敢想敢做。
B.达雅陪同患伤寒症病愈后的保尔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墓前默念的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名言成了保尔人生的准则,同时也揭示了全书的主旨。
C.到后来,保尔完全瘫痪,双目失明。
但他从没有灰心丧气,从没有一点自杀的念头,坚强的革命信念激励他用文学创作跟病魔与困难作斗争。
D.这部长篇小说是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当时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艰难写成的,出版后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运用(共9分)4.下面的语段有好几处语病,请根据文后要求,用规定的符号直接在原文上修改。
江苏省常州市语文中考仿真试卷及解答参考

江苏省常州市语文中考仿真试卷及解答参考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惬意(xiá)镌刻(juān)B. 贮藏(zhù)模样(mó)C. 粗犷(guǎng)氛围(fēn)D. 恣睢(zì)倔强(juè)【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拼音的掌握情况。
选项A中的“惬意”的正确读音应为“qiè”而非“xiá”;选项B中的“模样”的正确读音应为“mú”而不是“mó”;选项D中的“倔强”的正确读音应为“jué”而非“juè”。
只有选项C中的“粗犷”和“氛围”的读音是正确的,分别为“guǎng”和“fē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B. 在这次比赛中,他表现出众,技压群雄,一举夺魁。
C. 这本书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让读者爱不释手。
D. 他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在他的研究领域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书写的准确性。
选项A中的“心旷神怡”书写正确,但句子中其他部分过于常见,不是最佳选项;选项B中的“技压群雄”应为“技压群芳”,“群芳”通常用来比喻众多有才华的人;选项C中的“爱不释手”书写正确,但句式同样普通;选项D不仅没有错别字,而且表达准确无误,因此选择D项。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A、C项没有错别字,但在实际考试中可能会因为句子的完整性和表达效果来选择更合适的答案。
这里我们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故选D。
3、下列句子中,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恍若(huǎng ruò)——(huàng ruò)B. 欣慰(xīn wèi)——(xīn wēi)C. 拔擢(bá zhuó)——(bá zhùo)D. 沉默(chén mò)——(chén mù)答案:C解析:A项中“恍若”的音应为“huǎng ruò”,B项中“欣慰”的音应为“xīn wèi”,D项中“沉默”的音应为“chén mò”。
常州市历年(2010-2021)中考语文卷作文题目及例文汇集

常州市历年(2010-2021)中考语文卷作文题目及例文汇集【2021年】三、作文(共55分)音乐,用特殊的语言,形成优美的旋律,丰富着多彩的文化……她给我们带来惬意的享受、难忘的交流、珍贵的记忆……生活,因音乐而色彩斑斓。
请以“音乐让这一刻闪闪发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说明:①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考感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题解】这是一篇命题作文。
请以“音乐让这一刻闪闪发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音乐,用特殊的语言,形成优美的旋律,丰富着多彩的文化……她给我们带来惬意的享受、难忘的交流、珍贵的记忆……生活,因音乐而色彩斑斓。
“我”与音乐相伴的日子里,“我”学到了什么,“我”在学音乐的同时,受到了音乐的哪些熏陶。
行文时要在脑海里构思好文章整体结构,文章适合写记叙文,可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并巧妙地运用排比,拟人等手法使文章整体看来有韵味,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也可使文章显得更有深度。
【例文】音乐让这一刻闪闪发光望着书柜里那张“北京市第十六届学生艺术节班级合唱队展演二等奖”的奖状,我不由得想起在那比赛前的“魔鬼训练”。
那真是苦不堪言啊!从开始的积极参加训练到想要放弃再到继续坚持直到在合唱比赛中脱颖而出,拿到奖状,取得成功。
这其中是多么地艰辛啊!我那是还是个刚刚上初一的小孩子,那时的我很喜欢音乐,于是报名了合唱团。
但是没有顽强的毅力,吃不了苦的我,根本适应不了那么艰苦的训练。
天气又闷又热,像我的心情一样。
我们呆在那没有空调的“桑拿屋”唱着歌。
我瞥见了那个站在前排的一个男同学,他的汗在他的头发尖处形成汗珠滴落在地板上,好像发出“啪嗒,啪嗒”的响声。
汗浸湿了他的白色T恤,我想那T恤大概能拧出水吧!我也热得要命,拿出谱子夹子不停地扇着风,那微微凉的小风,稍稍让我凉快了一些,但还是特别热。
再加上刚才站了好半天,腿也很酸。
霎那间,闷热和劳累像被施了魔法似的缠绕着我的全身,想甩也甩不开,让我的心情变得焦躁不安。
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一)

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一)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备考资料,因为在中考中,语文科目的考试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对这份试题的认真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考语文考试的特点和难点,提高自己的语文应试能力。
一、试卷结构与分值分布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一般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其中选择题占总分数的70%,非选择题占总分数的30%。
选择题主要考察考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能力,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非选择题则更注重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往往都是开放性的题目,要求考生自主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具体来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的分值分布如下:选择题(70分):包括单项选择题、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等类型,其中单项选择题和完形填空一般占主要比重,阅读理解较少,每种选择题的分值分配不同。
非选择题(30分):包括作文和阅读表达两个部分,作文一般占20分,阅读表达占10分。
其中,作文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自主创作一篇小作文,语言得当、结构合理;阅读表达要求考生根据所阅读的材料回答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二、试卷难点分析在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中,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词汇词汇在语文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
在中考语文试卷中,考生需要掌握基本词汇、词义、词形等知识点,并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熟练应用。
在选择题中,词汇的考察多为填空题或选词填空,难点在于辨析词义、掌握多义词的应用以及正确使用词形变化等方面。
在作文中,要注意用词得当、灵活应用并用语汇丰富,以展现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2.语法语法是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对语言的规则和语言结构的研究。
在中考语文试卷中,考生需要掌握基本语法知识和常见句式,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
在选择题中,语法考察主要包括单句语法、句子成分、语法基础等方面,考生需要掌握句子的基本成分、语序、重点句式等知识点,并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灵活应用。
2009年江苏省常州市九年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考试3

常州市二○○九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金坛市友情提醒:本卷有试题卷和答题纸两个部分。
考生须将答案书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的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上交答题纸即可。
一、积累运用(共20分)(一)积累(共10分)1.把下面语段中拼音表示的汉字和加点汉字的注音依次填入文后方格内。
(2分)才智平平的人往往成就更大。
金yōng小说中的郭靖就是一个例子。
郭靖hān厚质朴,但懂得用功不chuò,也把握得住善恶界限,有这两条,就有了后来的郭大侠。
像杨过这样飞扬跳脱、聪明外溢.的,如果不是受尽挫折,性情大变,估计最终一定是泯.然众人矣。
选自《文章阅读》2.默写。
(6分)(1)写出李白《行路难》中用山川的险阻比喻世路艰难的句子。
(2)写出《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张养浩对全诗以至对整个封建时代历史进行总结的句子。
(3)《论语》中强调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3.下面是对《汤姆·索亚历险记》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长篇小说,以汤姆·索亚的传奇式经历为线索,颂扬了汤姆·索亚和他的小伙伴们天真纯朴的心灵,鞭挞了印第安人乔之流的贪婪和凶残。
B.在汤姆身上集中体现了智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也是映射当时美国村庄生活的一面清晰明亮的镜子。
C.少年汤姆·索亚十分淘气,一天半夜,他和伙伴波特一道在坟场玩死猫,无意中目击了一个凶杀案:一个名叫印第安人乔的坏家伙杀了人,却嫁祸于哈克。
汤姆勇敢地在法庭上提供了证词,揭穿了印第安人乔的罪行。
D.在汤姆去野餐会的时候,哈克跟踪印第安人乔,得知印第安人乔报复的对象是寡妇陶格拉斯,于是他跑到山下敲开一户人家的门请求救助,保护了寡妇陶格拉斯。
寡妇陶格拉斯很喜欢哈克,便收下哈克作自己的养子。
(二)运用(共10分)4.下面是某位同学的作文片段,请根据文后要求,用规定的符号在原文上直接修改。
2008~2009学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第二学期模拟考试

座位号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得 分
评卷人
(一)阅读姚安隆《千万别折腾汉字》,回答7~10题(共12分)
①这两年,总有人拿汉字说事。一会儿说繁体字要进课堂,一会儿又说用十年时间,放弃简化字、恢复繁体字。如果你像小某某那样问一句“为什么呢?”他会说出一大串的理由:第一,现在已是电脑时代,不存在书写困难的问题;第二,某某至今还在用繁体字,大陆恢复繁体字,有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第三,简化字太粗糙,破坏了汉字的审美效果。一副振振有词的样子,真像是真理在握似的。
6.今年5月12日既是某某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一周年纪念日,又是我国首个“防灾减灾日”。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阅读下面材料,归纳“防灾减灾”的原则(4分)
材料一:防灾减灾日的确定是灾害发生后人们对过去伤痛的反思,以警醒世人对灾难的预防。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2008年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凸显了重大自然灾害对人类的严重威胁,也显示了防灾减灾的必要性。我们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政治敏感性,深刻认识防灾减灾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把自然灾害预测预报、防灾减灾工作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进一步抓紧抓好。材料二:各级各部门要加强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能力建设,强化应对各类自然灾害预案的编制工作,切实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加强救灾物资仓库和救灾物资储备工作,以备应急之需。材料三: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应急社会动员机制,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巨灾,本着预事在先的原则,明确一定数量的避难场所,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和恢复重建计划。同时,当地驻军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应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培训提到日程上来,并经常地单独进行应急演练或与地方联合开展应急演练。通过实施“减、防、抗、救”并重的灾害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整体水平。材料四:要将灾害预防等知识纳入群众教育,纳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通过公共安全教育向全民普及减灾防灾科普知识,夯实综合减灾工作基础,提高全民防灾意识、知识水平和避险自救能力。
2009年江苏省常州市九年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考试4

常州市二○○九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一、积累运用(共20分)(一)积累(共10分)1、阅读下面语段,把文中拼音表示的汉字及加点字的拼音依次写在文后的方框内。
(2分)当主权面临挑战,我们亮出利剑!当圣火遭遇qū辱,我们义无反顾!当病毒吞噬.生命,我们用爱mí补!当列车冲出轨道,我们jié诚互助!当地震撕裂大地,我们开山辟路!勇敢面对磨难,挺起中国人的脊.梁!2、默写(6分)(1),草色遥看近却无。
(2)学而不思则罔,。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正面揭示“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矛盾心理:思念家乡,但却无法回去,因为没有达到建立军功的目的”的两句是,。
(4)我们读过的古诗词中,有许多写到了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请写出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两句。
(课内外均可)(2分)示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传统节日联句:。
3、名著阅读,请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2分)A、豹子头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中陆谦奸计误入白虎堂,在刺配沧州的途中大闹野猪林,后又在山神庙手刃仇人陆谦,雪夜逼上梁山。
B、梁山泊中最终排名的前五位是:及时雨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托塔天王晁盖智多星吴用入云龙公孙胜C、《水浒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最值得玩味的是宋江。
他抱“雄才异志”,题反诗是他真心的再现,借着仗义疏财、待人诚恳赚取了江湖好名声,又因他极力反抗朝廷“替天行道”得到了众好汉的拥戴。
D、“眼如丹凤,眉似卧蚕。
大耳垂珠,唇口方正。
额阔顶平。
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心机。
志宇轩昂,胸襟秀丽。
”这段话描写的人物是宋江。
(二)运用(共10分)4、下面是一位高三学生参加某高校中文系自主招生的一段自荐文字。
请根据提示加以修改。
(4分)①贵校是一所闻名遐迩的著名文科重点大学,②能进入贵校学习是我的人生梦想。
我是一个全面发展的高中毕业生,③无论对文史哲还是对理化生都有较广泛、较深入的了解,④我尤其喜爱理科,去年在全国高中化学联赛中,取得了江苏赛区一等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常州市二○○九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一)积累(共11分)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汉字的拼音分类填在方格内。
(2分)乌镇是中国江南的封面,传承着千年的历史文化。
淳朴秀美的水乡风景、风味独特的美食佳yáo(▲)、bīn(▲)纷多彩的民俗节日、深厚的人文积淀.(▲)和gân(▲)古不变的生活方式使乌镇成了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
智慧的传承伴随着脉脉.(▲)书香,在这儿展现出一幅迷人的历史画卷。
(摘自《课外阅读》2009年第6期)2.默写。
(7分)(1)▲,身世浮沉雨打萍。
(2)▲,恨别鸟惊心。
(3)何当共剪西窗烛,▲。
(4)但愿人长久,▲。
(5)无丝竹之乱耳,▲。
(6)请写出古诗文中表现作者雄心壮志的两个名句:▲▲3.选出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2分)【▲】A.保尔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母亲死得早,父亲则做苦力以养家糊口,哥哥是个铁路工人;小学时的保尔就嫉恶如仇,敢想敢做。
B.达雅陪同患伤寒症病愈后的保尔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墓前默念的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名言成了保尔人生的准则,同时也揭示了全书的主旨。
C.到后来,保尔完全瘫痪,双目失明。
但他从没有灰心丧气,从没有一点自杀的念头,坚强的革命信念激励他用文学创作跟病魔与困难作斗争。
D.这部长篇小说是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当时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艰难写成的,出版后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运用(共9分)4.下面的语段有好几处语病,请根据文后要求,用规定的符号直接在原文上修改。
(4分)换用号:增补号:调位号:①1954年,巴西足球队在世界杯上意外地输给法国队,与冠军失之交壁。
②足球是巴西的国魂,输球的意外使得球员们分外沮丧、懊悔,他们准备承受。
③可是,当飞机降落时,眼前却是另一种景象;④总统和两万名球迷默默地站在机场,人群中打着一条醒目的横幅:“这也会过去!”⑤球员们心中悬着的石头顿时放了下来。
⑥4年后,巴西队耿耿于怀,终于赢得了世界冠军。
⑦在宏大而激动人心的欢迎场面上,人群中依然打着那条格外醒目的横幅:“这也会过去!”要求:(1)画线处与现场氛围以及球员们的心情不协调,请加以修改。
(1分)(2)片段在语言表达及标点使用上有毛病,请选择3~4处加以修改。
(3分)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5~6题。
材料一:兰花被誉为“国香”、“香祖”、“天下第一香”,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栽培史,是我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
我国爱兰人士多倾心于淡雅类的兰花,寻求内外统一,内涵与外在俱佳的赏心悦目的感受。
爱兰者喜欢采兰、种兰、赏兰、养兰并重,把快乐幸福贯穿赏兰、侍兰全过程。
材料二:一组兰花图。
材料三:一组兰花的诗文。
①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
(魏〃王肃《孔子家语》)②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唐〃杜牧《兰溪》。
楚国大夫,指屈原)③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芳妍不浮华。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张学良《咏兰》)材料四:唐朝慧宗禅师酷爱兰花,手栽数十盆。
禅师要云游,行前嘱众弟子看护好兰花。
某夜,风雨大作,弟子们恰巧未将兰花搬回室内,兰花毁损严重。
禅师归来,弟子们惶恐不安,以为必受重责。
不料,禅师得知实情后,只淡淡地说了一句:“当初,我可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呀。
”5.请运用兰的相关材料对出下联。
(2分)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下联:▲6.“一株兰草千幅画,一箭兰花万首诗”,中国人对兰真是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呢?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3分)▲二、阅读理解(共40分)(一)阅读短文《魔术的科学原理》,完成7~8题。
(共4分)魔术师把观众的注意力从保密动作上转移开的方法,归根结底就是误导。
魔术“误导”的心理原理:一是观众会注意正在动的物件,或者发出声响的物件;二是观众会看魔术师正在看的地方;三是魔术师觉得很重要的东西,观众也会觉得很重要。
科学家发现至少存在两种类型的隐性误导:一种叫做变化盲视,除非观察者把变化前后的状态直接进行比较,否则这种变化不会被发现;还有一种隐性误导,叫无意盲视,是指人们对一些出乎意料的事物会视而不见。
误导之外,利用视觉系统的特点,运用道具也可以产生非同寻常的效果。
例如:弯曲的勺子:魔术师晃动一把勺子,让勺子柄看起来好像是柔软的。
原理:视皮层里有些神经元对移动的影像和线条末端的影像都很敏感,但它们对振动影像的反应不同于其他视觉神经元。
结果坚硬的物体此时看起来就好像中间变柔软了。
三维空间扭曲:观众先盯着一个旋转的碟子看一段时间,这个碟子有三个区域会发生扩张和收缩运动。
再让观众看静止物体时,他们会感觉静止物体也在扩张和收缩。
原理:神经元分别适应了视野中的三个区域产生的运动影像。
(选自《青年文摘》2009年第8期,有删改)7.下列表述合乎文章内容的一项是:(2分)【▲】A.“魔术的科学原理”就是魔术师故意把观众的注意力从保密动作上转移开来的方法。
B.“魔术的科学原理”具体指魔术“误导”的心理原理和视觉系统的相关原理。
C.隐性误导就是无意盲视,是指人们对一些出乎意料的事物视而不见。
D.因为视皮层里的有些神经元对振动的影像和物体的末端、中段的反应很敏感,所以勺柄看起来好像是柔软的。
8.魔术师没有运用“魔术的科学原理”的一项是:(2分)【▲】A.让观众注意发出声响的物件或看某个地方。
B.让观众跟着数数或计时。
C.表演前问候观众来营造氛围。
D.抖动或旋转相应的道具来营造氛围。
(二)阅读《关掉你那个破浏览器》,完成9~11题。
(共10分)①有个20出头的记者来采访我,我跟她聊了一个多小时,发现她并不知道该怎样采访,她的脑子是乱的。
这个记者告诉我,她经常上网看别人怎样采访,怕自己被淘汰。
我告诉她,以后不要总是上网浏览,去看书吧,五年后你或许就能成一个名记者了。
②我不建议中学生上豆瓣这样的传播知识的网站,我不喜欢被太多种类的知识骚扰,我只喜欢了解我想知道的知识。
互联网对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有些信息是有用的,(A)但对中学生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是碎片,没有任何用处。
就像那个记者一样。
③现在,接受知识的方式与过去有些不一样了。
那时接受知识有限,所以才有很大的想像空间,才有更多的时间去消化。
现在,所有人对互联网带来的知识共享津津乐道。
对于一个有判断力的成年人来说,的确方便了许多,但是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弊多利少。
互联网上只会告诉你答案,不会告诉你产生这个答案的过程,它会让你慢慢丧失思考能力。
你想变成那样的人吗?④知识共享要有可以接受知识能力的前提。
如果你对文艺感兴趣,别去看那些影评、乐评、书评等各类评论。
我就是写书评的,我写出来自己很爽,别人看了只知道我是评论了,不知道我是为什么评论的。
真正的体验要靠你自己。
这些评论看似有帮助,实际上却是在绑架你的判断力。
看那些所谓的文艺评论,跟吃别人嚼了一遍吐在你嘴里的馍的感觉是一样的——多恶心啊。
我知道吃第五个馒头饱了是什么滋味,你直接吃第五个馒头能有饱的感觉吗?即使有了也是假饱,时间长了你就会营养不良甚至饿死的。
⑤如果你想真正掌握一些知识,并且通过这些知识让你更加明白清楚,那你就关掉你的浏览器。
有时间去看看书,不要看我这个岁数(包括我)以下的人写的书,因为他们不比你高明多少。
去看那些比你大五十岁以上的人写的书吧。
另外,(B)千万不要让别人推荐你看什么书,因为你不是他。
按照你的兴趣去买书,别看封面腰封上那些推荐语,很多人自己都没有看过这本书就不负责任地加以推荐。
⑥珍爱你的青春,关掉你那个破浏览器。
(摘自《视野》2009年第5期,作者王小峰,有删改)9.通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3分)▲10.第①、④段中的事实论据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作简要说明。
(3分)▲11.你同意文中两个画线句的观点吗?请选择一处表明你的态度并结合自身体验加以简要阐述。
(4分)▲(三)阅读《锄柄上的眼睛》一文,回答12~16题。
(共14分)①我家有把小锄头,原先是给菜地除草用的,我们兄弟相继长大后,小锄头派上别的用场。
我所说的长大,其实只有七八岁的光景。
土里扒食的父母不会让我们的力量闲置,一要下田,父母就让我们扛着锄,尾随他们下地去了。
先是我的大哥、二哥,后来他们的身高超过了锄柄,这把小锄头自然就交到我的手上。
生活在乡下的我,根本不用父母教育,也知道劳动是自己的本分,于是没有锄柄高的我就开始用它同坚硬的泥土抗争了。
②起初手心没有锄柄硬,手上起了很多泡,泡破了,流出的水由清到浊,后来夹杂着血丝,最后那些起泡的地方,皮全部蹭破了,只剩下一些微凹的小坑,血肉模糊。
原先只是火辣辣的疼,到后来犹如针扎了一般,锥心的痛,但我不敢喊出声。
父母也见惯不惊,看着我被血丝染红的双掌,说了声,这孩子还嫩了些。
③几天后,手上的伤口结痂了,从黑红到黝黑,那是炭和铁一般的颜色。
后来长茧子的地方皮又蹭破了,再结痂,反复多次,那些茧子就比木头坚硬了,锄柄就很难伤害到它们了。
我祖母曾经很形象地说,别看这是死木头,不喝你几滴血,你就别想拿起它。
④我很认真地看手上的锄柄。
锄柄吃饱了汗水,颜色渐渐变黑,越来越像我们被太阳曝晒和臭汗浸泡的肤色。
锄柄上的木纹跟手纹很相似,只是线条更粗犷些。
我还发现这些木纹逶迤向同一个方向,那是接近锄柄中间的位置,木纹渐渐变得密集,并拧在一起。
在木纹凝结的地方,有颜色特别深的木节,不规则的圆状。
⑤祖母说,这木节是树受的伤,结的疤。
我眼前仿佛看见旷野里的一棵小树,▲▲。
后来我曾向父亲求证过,父亲说,农人喜欢选有木节的木棍作锄柄,它们更硬,更不容易折断。
⑥受伤是树干的不幸,但这不幸成全了木头的坚硬,使它能够同铁相结合,成为挖凿坚硬泥土的利器。
我发现,这圆状的疤痕,极像木头长出的眼睛,总是不动声色地凝视着我这个最初的小农人。
⑦有多少把锄头长了这样的眼睛,我无法全部知道。
但我知道用过锄头的手掌,上面也会布满一些更小的眼睛,它们的通用名字是茧子。
要成为一个纯正的农人,手上、脚上、肩上等地方都要长出这样的眼睛。
别看这些眼睛显得眼神呆滞,只有它们,才能一眼看穿苦难和贫穷。
⑧乡村是落后的,繁重的农活并没有压垮我幼小的身躯,却磨炼了我的性格。
我不会去歌颂这些原始的劳作,但以往的乡村总让我想起锄柄上的木节,正是它使木头更坚韧,显示铁一般的品格。
⑨这锄柄上的眼睛,不会在老去的岁月里变得昏花,它是我人生的另一种视角。
(选自《神笔阅读与作文》,作者王清铭)12.选出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
(2分)【▲】A.文章采用顺叙方式记述了“我”作为一个农人的成长经历和真切感悟。
B.文中虽没有具体描绘“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农家生活景象,但字里行间仍体现了“我”对农家生活的反感和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