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学
研究生医学肿瘤学一二章教学文案

农村地区
男
胃肝癌 肝癌 肺癌 食道癌 结直肠癌
女
胃癌 肝癌 食道癌 肺癌 结直肠癌 乳腺癌
我国恶性肿瘤的发展趋势
肺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 —— 发病和死亡有上升趋势
宫颈癌和鼻咽癌 —— 发病和死亡有下降趋势
CA Cancer J Clin. 2005;55(2):74-108
CA Cancer J Clin. 2005;55(2):74-108
第一节 对肿瘤认识发展的历史
一、中医对肿瘤的认识
在殷周时代, 甲骨文上就已记有“瘤”的病名。 两千多年前的《周礼》一书中也有肿瘤的记载, 称之为“肿疡”。 “癌”字自明代开始使用。 用“癌”字来翻译“cancer”,指各种恶性肿瘤, 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
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生是由于气血凝滞。
城市地区
男
肺癌 胃癌 肝癌 结直肠癌 食道癌
女
乳腺癌 肺癌 胃癌 结直肠癌 肝癌
农村地区
男
胃癌 肝癌 胃癌 食道癌 结直肠癌
女
胃癌 肺癌 肝癌 食道癌 结直肠癌
12909034-12909075年 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前5位)抽样调查结果
城市地区
男
肺癌 肝癌 胃癌 食道癌 结直肠癌
女
肺癌 胃癌 肝癌 结直肠癌 乳腺癌
1、1/3的肿瘤是可以预防的 2、1/3的肿瘤通过现有的诊治手段,早期发
现是可以治愈的。 3、1/3的肿瘤合理运用现有的医疗方法,可
提高疗效,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
肿瘤治疗的常用手段
近年来肿瘤治疗的进展主要表现在
1、强调采用循证医学指导下的个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 2、强调生存率与生活质量并重原则 3、各学科自身研究的深化,如
肿瘤学基础知识总结

1.肿瘤的概念,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点。
肿瘤〔tumor)是机体在各种在和外界的致瘤因子长期作用下,引起局部组织细胞遗传物质改变,伴随基因表达失常,呈现"自律性〞过度生长,并以遗传性方式产生子代细胞形成的新生物〔neoplasm 〕。
可以归结为:肿瘤是以分化障碍为特征的遗传性细胞过渡、自律性增生。
良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小,一般与其发源的正常细胞相似。
恶性肿瘤细胞常有明显异型性:1〕瘤细胞多形性瘤细胞大,且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有时出现瘤巨细胞。
2〕瘤细胞核的多形性核大,核浆比例增大,核大小、形状不一,出现巨核、双核、多核或奇异形核,核染色质分布不均,核膜厚,核仁肥大,数目多,核分裂像增多,出现病理性核分裂。
3〕瘤细胞浆的改变核蛋白体增多,常呈嗜碱性。
细胞骨架〔微丝、微管、中间丝等〕的变化。
2.何谓肿瘤异质性?良恶性肿瘤的主要区别?肿瘤中的肿瘤细胞并非均一群体,细胞的分化程度和增殖潜能存在差异,形成不同的肿瘤细胞亚群,称为异质性(heterogeneity),异质性:肿瘤细胞在遗传学上是不稳定的,在其生长过程中,细胞之间不断进展着异质化,即细胞的遗传性、构造与功能上的差异变化,一些瘤细胞获得了更强的生存能力,一些则导致死亡或凋亡。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分化程度分化好,异型性小 分化不好,异型性大 核分裂像无或稀少,无病理核分裂像 多见,并可见病理核分裂像 生长速度 慢 快生长方式 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前者常有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一般分界清楚,故通常可推动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前者无包膜,一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通常不能推动;后者每伴有浸润性生长继发改变很少发生坏死、出血 常发生坏死、出血、溃疡等 转移不转移 常有转移 复发 手术切除后,很少复发 手术切除等治疗后,常有复发 对机体影响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
如发生在重要器官也可引起严重后果 较大,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原发处和转移处的组织,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
专业解析-肿瘤学

肿瘤学一、专业介绍1、研究方向目前,各大院校与肿瘤学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都略有不同的侧重点。
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为例,该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主要有:01肿瘤分子分型与个体化治疗02肿瘤药理与个体化治疗03肿瘤信号转导与靶向药物04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的研究05恶性肿瘤发病及转移的分子标志06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及发病机制07EB病毒致癌机制的研究08肿瘤靶向药物09肿瘤信号传导和细胞周期调控10肿瘤免疫与免疫治疗11肿瘤免疫逃逸与细胞免疫治疗研究12肿瘤相关基因的研究13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理14肿瘤的分子病因学及基因治疗15肿瘤基因治疗16肿瘤病理学17靶向治疗分子机制18肺癌靶向治疗19乳腺癌综合治疗20食管癌的个体化治疗21肺癌分子分型研究22炎性器官功能损害的机制与防控方法23卵巢癌诊治24妇科肿瘤诊治进展25妇科肿瘤相关基因的研究26头颈肿瘤诊断治疗的基础研究27膀胱癌动脉化疗28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新型药物研究29肾癌的微创外科治疗30恶性肿瘤放射生物学行为31鼻咽癌分子指标的预后32鼻咽癌筛查指标的评价33肿瘤转移机制34肿瘤纳米靶向治疗机制研究35血液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36胶质瘤综合治疗基础研究37鼻咽癌综合治疗38肿瘤生物标志物的分子机理及其临床应用研究2、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肿瘤学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能够从事肿瘤学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3、专业特色作为临床医学的分支,肿瘤学无疑成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个桥梁。
肿瘤研究的主要方向在产生的原因及根治,这几乎覆盖医学基础和临床的绝大多数领域,其中与组织学:组织化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药理学、中医药学、放射学和临床的工作尤为密切,同时也涉及许多其他学科如物理、遗传学等。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初试科目:方向(01、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101思想政治理论(2)201英语一(3)306西医综合方向(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1)101思想政治理论(2)201英语一(3)306西医综合复试专业课:肿瘤学(注:以上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为例,各院校在考试科目中有所不同)二、推荐院校肿瘤学硕士全国招生较强的单位有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郑州大学、南方医科大学。
肿瘤学名词解释

一. 名词解释:1.重点控制9大肿瘤:胃癌、食管癌、肝癌、肺癌、肠癌、宫颈癌、乳腺癌、鼻咽癌、白血病2.放射敏感性:肿瘤细胞受到射线照射后的反应程度:缩小的程度以及速度。
3.分裂细胞增殖率:细胞周期的长段4.生长比例:GF:肿瘤内进行增殖的细胞数目与总数之比例。
5.亚致死性放射损伤SLD:细胞接受照射后,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完全修复的损伤。
SLD在放射后立即开始被修复。
低LET射线有SLD,高LET射线无SLD。
6.PLD:潜在致死性放射损伤:细胞接受非致死性剂量照射后,可以通过自身修复机制来修复放射损伤。
PLD介于SLD和致死性损伤之间。
PLD后的结局可以不一样,某种情况下死亡、某种情况下可以修复。
抑制细胞分裂的环境有利于PLD的修复。
7.胸腺瘤的病理组织学分类①上皮细胞型:;②淋巴细胞型:;③混合型:,8.524 神经源性肿瘤临床特点?●好发于后纵隔。
●成人多为良性,儿童约1/2为恶性;女略多于男。
●无论良、恶性,治疗首选手术9.溃疡癌变的可能1.指压痕2.裂隙征3.息肉样缺损4.小段环堤形成5.粘膜呈杵状增粗。
6.胃壁僵硬10.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原则●明确诊断、分期:制订合理治疗方案●全面考虑,选择合理的术式●两个最大”的原则,亦即最大限度切除肿瘤和最大限度保护正常组织和功能。
两者有矛盾时,应服从前者。
●根据患者年龄、全身状况和伴随疾病选择术式:●防止医源性播散:,●11.Karnofsky评分:●100 正常无症状●90 有轻微症状和体征●80 可勉强正常活动,有症状和体征●70 不能维持正常的活动以及工作,生活可自理自理●60 多数生活自理,有时需要人帮助●50 常需要人照顾以及医疗●40 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特别照顾●30 严重不能自理,需要住院●20 病重,需要积极住院●10 病危●0 死亡12.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基本原则●局部与全身并重的原则●分期治疗的原则●个体化治疗的原则:●生存率与生活质量并重。
临床肿瘤学概述

• 临床肿瘤学简介 • 肿瘤的诊断与评估 • 肿瘤的治疗方法 • 肿瘤的预防与控制 • 临床肿瘤学研究进展
01
临床肿瘤学简介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临床肿瘤学是研究肿瘤疾病的发生、 发展、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医学学科。
分类
根据肿瘤的性质和来源,临床肿瘤学 可分为内科、外科、放疗等多个专业 领域。
内窥镜检查是一种通过人体自然腔道或切口插入细长管道,观察组织内部情况的 检查方法。
详细描述
内窥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肿瘤的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同时可以获取组织样 本进行病理学诊断。常见的内窥镜检查包括胃镜、肠镜、支气管镜等。
病理学诊断
总结词
病理学诊断是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对肿瘤的良恶性、分化程度等进行判断。
临床肿瘤学研究进展
肿瘤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01
通过阻断免疫细胞表面的检查点,如CTLA-4和PD-1,来恢复
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细胞免疫疗法
02
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经过基因改造或激活后回输到体内,
以攻击肿瘤细胞。
肿瘤疫苗
03
通过接种疫苗来激发机体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反应,从而预防或
治疗肿瘤。
通过全身或局部给药途径,使用 化学药物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的
生长。
靶向治疗药物
针对肿瘤细胞特有的基因突变或异 常表达的蛋白,设计具有针对性的 药物。
免疫治疗药物
通过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增强机体 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放射治疗
放疗方式
包括体外照射和体内照射, 利用放射线杀伤或抑制肿 瘤细胞的生长。
详细描述
病理学诊断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通过获取肿瘤组织样本,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排列、染色等情况,对 肿瘤进行定性诊断。
肿瘤学名词解释

肿瘤学名词解释肿瘤学是一门研究肿瘤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的学科,其中涉及了大量的专业术语。
以下将对一些常见的肿瘤学名词进行解释。
一、肿瘤(Tumor)当人体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丧失正常的调控,出现无序的增生,形成的实体即为肿瘤。
依据肿瘤的良恶性程度,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其中恶性肿瘤又称为癌。
二、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肿瘤标志物是肿瘤细胞在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并释放到体液中的物质。
它包括多种蛋白质、酶、激素、血管生成因子等,对于肿瘤的诊断和疗效监测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癌症(Cancer)癌症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由肿瘤细胞失常增值所形成。
根据发病部位和组织形态,癌症有许多种类,如肺癌、肝癌、胃癌等等。
癌症的防治,主要是通过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免疫疗法等方式进行。
四、转移(Metastasis)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脱落后,通过血流和淋巴流等方式迁徙到脱落位点以外的组织器官,并在原位勃发,形成子瘤的过程。
这是肿瘤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并且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五、良性肿瘤(Benign Tumor)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不会对周围组织产生侵袭性生长,也不会进行远程转移。
虽然良性肿瘤可能会因为生长过大而压迫到周围组织,但一般不会引发明显的健康问题。
只需要定期进行观察,必要时进行手术切除。
六、放疗(Radiotherapy)放疗是利用放射线的生物效应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主要通过破坏肿瘤细胞的DNA、RNA等核酸分子,从而让肿瘤细胞丧失复制能力,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七、化疗(Chemotherapy)化疗是一种运用药物来抑制和杀死癌症细胞,阻止其分裂和扩散的治疗方法。
由于肿瘤表现为生物行为的严重失常,因此对化疗药物非常敏感。
八、癌基因(Oncogene)癌基因是具有诱导细胞恶性转化能力的基因,其活化或过度表达会导致细胞失去正常的生长调控,从而形成肿瘤。
九、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肿瘤抑制基因是人体中最重要的防癌基因之一,其主要职能是抑制肿瘤的发生。
肿瘤学专业名词解释

肿瘤学专业名词解释肿瘤学专业名词解释肿瘤学是一门研究肿瘤的学科,涉及肿瘤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在肿瘤学中,有许多专业名词需要我们来深入理解。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解释其中一些重要的肿瘤学专业名词,帮助您更好地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1. 肿瘤(Tumor)肿瘤指的是人体组织中异常增生的物质,它可以是良性的或恶性的。
良性肿瘤不会侵犯周围的组织或扩散到其他部位,而恶性肿瘤则具有侵袭性,能够侵犯周围的组织和器官,并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到远处,形成转移。
2. 癌症(Cancer)癌症是一种恶性肿瘤,它的特点是细胞无法正常生长和分化,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并形成肿块。
癌症可以发生在人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如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等。
3. 原发肿瘤(Primary Tumor)原发肿瘤指的是恶性肿瘤最初发生的部位,也就是肿瘤发生的起点。
在癌症中,原发肿瘤通常是最先被发现和诊断的。
4. 转移性肿瘤(Metastatic Tumor)转移性肿瘤是指肿瘤从原发部位扩散到其他器官或组织,形成的新的肿瘤灶。
转移是癌症最常见的特征之一,也是导致癌症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5. 转移(Metastasis)转移是指癌细胞从原发肿瘤转移到其他部位形成转移灶的过程。
转移可以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进行。
转移的过程中,癌细胞需要穿过血管或淋巴管壁,并在新的器官或组织中定居生长。
6. 细胞凋亡(Apoptosis)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的细胞死亡过程。
在细胞凋亡中,细胞通过程序性的自我降解来消亡,这是人体维持正常组织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机制。
然而,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细胞凋亡的机制常常受到损害,导致异常细胞的过度增殖。
7.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
在肿瘤学中,基因突变是癌症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它可以导致细胞增殖的调控失常、细胞凋亡的异常以及转移能力的增强。
8. 化疗(Chemotherapy)化疗是一种经过系统或局部给药的抗癌治疗方式。
全科医学中的肿瘤学和肿瘤疾病

从描述性病理学到现代分子肿瘤学,经历了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过程。
全科医学在肿瘤防治中作用
早期发现
01
全科医生通过对患者的全面评估,能够早期发现潜在的肿瘤迹
象。
风险评估
02
根据患者的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因素,全科医生可评估患者的
肿瘤风险。
防治策略
03
全科医生可制定个性化的肿瘤防治策略,包括生活方式干预、
联合应用方案
通过联合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化疗药物,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耐药性的发生。 常见联合方案包括ABVD方案(阿霉素+博来霉素+长春碱+达卡巴嗪)等。
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新型治疗方法
免疫治疗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 来攻击肿瘤细胞,如PD-
1/PD-L1抑制剂等免疫检查点 抑制剂的应用。
靶向治疗
个性化运动处方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运动能力 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 方,包括运动类型、强度、频率 和时间等。
运动处方执行情况
评估
定期对患者的运动处方执行情况 进行评估,包括运动完成情况、 运动中的不适反应等,以便及时 调整运动处方。
家庭护理和社区资源整合
家庭护理指导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包括日常照护、心理支持、营养支持等方面的知识 和技能。
白血病
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表 现为异常白细胞增生和浸 润。
神经胶质瘤
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 瘤,包括星形细胞瘤、少 突胶质细胞瘤等。
各类肿瘤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
吸烟
与多种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应积极戒 烟。
02
饮食
不健康饮食习惯可增加患肿瘤风险, 建议均衡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癌前病变:是恶性肿瘤发生前的一个特殊阶段,所有的 恶性肿瘤都有癌前病变,但不是所有癌前病变都会发展成 恶性肿瘤。当致癌因素去除,可恢复到正常状态,如其持 续存在,可变成恶性肿瘤。癌前病变不同于癌前疾病。 11 非典型:细胞学上的异常,表现为细胞尤其是细胞核的 不规则性。炎性或修复性增生细胞及肿瘤细胞,在形态学 上都可出现不同程度非典型。 12 异型增生:一种以细胞学和结构异常为特征的癌前病变, 肿瘤性的病变。
第二节 肿瘤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一、肿瘤的发展历史及发展的现状 二、肿瘤研究展望
一、肿瘤学的发展历史
人类肿瘤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古埃 及草纸文中已有记载。我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也有瘤 字的记载。1858年Virchow的《细胞病理学》对肿瘤 进行了科学的描述,为肿瘤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 础。
肿瘤学
哈医大病理教研室 赵瑞波
掌握:肿瘤的定义; 肿瘤的相关术语; 肿瘤的良恶性
了解:肿瘤学的发展历史; 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肿瘤的基本概念
一、肿瘤的定义 1. 概念: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下,局部组织
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 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2. 瘤细胞的特点:形态、代谢、功能异常;超微结构异常 但不特异。 3. 肿瘤性增殖的特点:单克隆性增生;不同程度失去分化 成熟的能力;生长旺盛具有自主性,相对无止境;与 机体整体生长不协调,破坏周围组织细胞,对机体有 害。
资料来源:肿瘤登记报告、患病普查、死亡调查、病理检验、 门诊和住院病例统计。 (一)恶性肿瘤登记
20世纪40年代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实行癌症登记开始,现已 在全世界发展起来,我国自1963年上海肿瘤研究所最先建立肿瘤登 记报告制度;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编制“五大洲癌症发病率”,目前我 国只有上海、启东、天津和香港地区将癌症发病率收录入‘“五大 洲癌症发病率”,仅占中国人口覆盖范围的1%。
非典型增生,宫颈,低倍镜
Dysplasia, cervix, high power microscopic 非典型增生,宫颈,高倍镜
Carcinoma-in-situ, cervix, high power microscopic
原位癌,宫颈,高倍镜
原位癌累及腺体
HPV16
HPV16
第二章 肿瘤流行病学
第一节 概述
一、肿瘤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
肿瘤流行病学是研究肿瘤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的发病情况和分布 规律,从而探讨肿瘤发病的有关因素、寻求预防措施的一门科学。
其根本任务在于描述不同地区、不同特征人群中肿瘤的分布情况,随 时间而变化的趋势,直接应用人类的有关资料联系各种暴露因素来研究人 类肿瘤发生的可能原因,进而根据肿瘤发生的主要因素提出对策并实施相 应的预防计划,以期降低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
6 囊肿:一种衬复上皮,充满液体的腔隙所形成的肿块。可 为肿瘤性、先天性、寄生虫性、潴留性或种植性囊肿。 7 间变:恶性肿瘤失去分化称为间变,相当于未分化。间变 性肿瘤通常用来指细胞异型性非常显著的未分化肿瘤。 8 上皮内瘤变:指上皮性恶性肿瘤浸润前的肿瘤性改变,可 出现细胞学和组织结构两方面的异常,包括异型增生和原位 癌。 9 浸润性癌:突破基膜侵犯间质的上皮性恶性肿瘤。
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Cancer Research, AACR)1907年成立,会员遍布世界60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肿瘤研究 专业组织。2007年,AACR成立百年之际,编辑出版了“肿瘤研究百年重 大进展”一书。
1907~1917: 发现皮肤癌与日光暴露有关(日光浴、船员)
宫颈腺癌
1937~1947:发现端粒--限制细胞分裂次数可抑制肿瘤的发生 化学致癌过程分两个阶段--激发阶段和促发阶段 移植瘤可生成血管 限制热量可减少肿瘤的发生(乳腺癌、肝癌、皮肤癌) 前列腺癌的激素依赖性被证实(物理、化学去势疗法) 氮芥首次用于肿瘤的化疗(淋巴瘤、白血病、49年用 于临床)
阴道涂片,巴氏染色检查宫颈癌(1960年才普遍接受) X线、苯并芘致癌 通过移植单个白血病细胞转染鼠白血病,发现不是所有 肿瘤细胞都具有相同特点(异质性),有些具有能生长 为肿瘤的能力--为寻找肿瘤干细胞提供理论依据。
角化型鳞癌
角化型鳞癌
非角化型鳞癌
非角化型鳞癌
(二)宫颈腺癌
宫颈腺癌
肿瘤的演进(progression):恶性肿瘤生长过 程中,其侵袭性增加的现象成为肿瘤演进,表现 为生长速度加快、浸润周围组织、远隔转移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1 组织分化程度 2 核分裂象:病理性核分裂象 3 生长速度 4 生长方式 5 继发改变 6 转移 7 复发 8 对机体的影响
三、肿瘤的基本术语
Hp感染可导致癌变、HPV导致宫颈癌 癌基因综合致癌理论(多阶段多步骤癌变)
发现端粒酶
Rb基因被确定 Her2基因成为乳腺癌分子治疗的良好靶点(抗Her2基因 的单克隆抗体Herceptin用于cerbB2过度表达的患者)
1984年中国抗癌协会成立
1987~1997:癌变过程中抑癌基因变异--致瘤病毒作用的靶点 肝细胞癌中p53基因变异与黄曲霉菌素有关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作为前列腺癌诊断的指标 正常组织中的干细胞在更新过程中最可能发展成癌细胞 RNA干扰提供一种转变基因行为的方法 PET-CT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
1 癌症:泛指一切恶性肿瘤。 2 碰撞瘤:两种不同的肿瘤发生在同一部位而形成的肿瘤。 3 瘤样病变:非肿瘤性增生所形成的瘤样肿块,如瘢痕疙瘩、
骨化性肌炎、结节性肝细胞增生等。 4 错构瘤:正常器官原有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增生且排列
紊乱所形成的肿块,如肺错构瘤、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等。 5 迷离瘤: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些组织异位到正常部位增生 形成的肿块。
之间。 交界性肿瘤分为局部侵袭性和偶有转移性两类,前者常 局部复发,伴有浸润性和局部破坏性,但无转移潜能;后者 除复发外,偶可发生远处转移。如卵巢交界性囊腺瘤。
肿瘤异质化(heterogeneity):由一个克隆来 源的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可出现不同的基因改 变或大分子的改变,使其在侵袭能力、生长速度、 对生长信号的反应、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 有所差异,形成具有各自特性的亚克隆的现象。
高危人群预警和早期发现的指标应具有以下特 征: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经济,无创性,易于大范围 人群推广应用。
Normal uterus
Normal cervix
Normal uterus squamous epithelium
Dysplasia, cervix, low power microscopic
1977~1987:亚硝胺致癌作用被证实 p53基因被发现 Northern印迹杂交技术(基因转录产物)、Western印
迹杂交技术(基因特定表型----转录蛋白)问世
肿瘤周围胶原蛋白的降解促进肿瘤的转移
揭示DNA甲基化在癌变过程中的作用(DNA甲基化可阻 止基因的转录表达,同一组织的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基因甲基化模式 不同,化疗药物可以影响基因甲基化)
建立鸡白血病、淋巴瘤、肉瘤模型
发展体外组织培养技术,观察瘤细胞的不同生长阶段
创立染色体异常导致肿瘤假说
建立第一个化学物质(焦油)诱导肿瘤的动物模型(皮肤癌)
发现卵巢激素可促进乳腺癌的发生
1917~1927:肿瘤代谢表现为乏氧代谢(肿瘤的一个标志) 1927~1937:认为“基因突变是导致肿瘤的根本原因” (第二个学说)
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始于二三百年前,1700年意大利医生发现修女的 乳腺癌发病率高,与其独身生活有关。
直到20世纪得到普遍重视和巨大进展,50年代英国和美国对吸烟与肺 癌的关系研究取得空前成功。
分子生物学的进步和发展,新技术和新方法日趋完善与应用,为肿瘤
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建立了分子流行病学。
4. 肿瘤的组织结构 肿瘤的实质 肿瘤的间质
5. 肿瘤的异型性
(1)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瘤细胞体积增大 瘤细胞的多形性 瘤细胞核的多形性 瘤细胞浆的改变 超微结构改变
肿瘤组织结构异型性
良、恶性肿瘤异型性的比较
二、肿瘤的良恶性
1. 良性肿瘤:无浸润和转移能力的肿瘤 2. 恶性肿瘤:具有浸润和转移能力的肿瘤 3.交界性肿瘤:组织形态和生物学行为均介于良恶性肿瘤
二、肿瘤流行病学研究任务
1.阐明各种肿瘤的地区间差异和影响其上升下降趋势 的因素;
2.研究不同社区间发病率与人们生活习惯和环境间的 相互关系;
3.比较患恶性肿瘤和不患恶性肿瘤人群间的异同; 4.对可疑致恶性肿瘤的因素进行干预,并评估其效果; 5.对发病的状况和疾病模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 阐明肿瘤发病的机制。
1957~1967:证明某些食品添加剂可致癌 证明DNA在放射损伤后可以修复 放射引起白血病与其剂量有关 放射免疫测定技术问世(检测溶液中特定的蛋白) 证明生长因子存在并纯化--信号传导通路作为肿瘤治 疗的靶点 影像技术用于预防结肠癌(乙状结肠镜) 化学预防在动物化学致癌模型中发挥作用 联合化疗和维持治疗延长白血病缓解时间 发现雌激素受体,为乳腺癌的激素治疗奠定基础
多有口唇粘膜、手指足趾皮 肤黑色素沉着。
息肉大,有蒂。
由树枝状增生的平滑肌束作 为支架,被覆黏膜,上皮由 吸收细胞、杯状细胞、潘氏 细胞和嗜银细胞组成。
易癌变。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PC基因突变所致。整个结直肠布满 成百上千个腺瘤,多为管状腺瘤。
箭头所指腺 瘤光镜证实 已癌变
Adenocarcinoma of stomach, invasive, low power
microscopic
胃腺癌 , 低倍镜
管状腺癌(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