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经济现状及持续发展策略探析

合集下载

假日经济如何做大

假日经济如何做大

假日经济如何做大节假日经济是指在传统的节日、纪念日以及假日期间,人们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

随着经济发展,假日经济已经成为国家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发展不仅可以促进一些产业的繁荣,增加就业机会,还可以提高政府的税收收入,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将从假日经济的概念、发展现状、发展模式、发展方向和案例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假日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假日经济的概念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在节假日以及其他休息日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主要包括旅游、购物、餐饮、文化娱乐、体育运动、医疗保健等。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假日经济正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旅游业上的表现更加突出。

假日经济产值的不断增加,使得假日经济正变成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二、假日经济的发展现状目前,中国的假日经济总体呈稳步上升的态势,预计未来的增长空间依然很大。

国家有关部门相关统计数据表明,2019年春节期间全国旅游接待量超过4.1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国庆长假期间全国旅游人次达了8.73亿人次,同比增长7.81%。

同时,购物、餐饮等消费也呈现增长的趋势。

总体来看,假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国家经济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假日经济的发展模式1. 刺激型模式:政府通过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来吸引人们参与假日经济活动,例如有些城市会免收园林门票费、景区门票费等。

通过政策满足人们的需求,进而推动假日经济的发展。

2. 联合型模式:相关行业联合起来推出优惠活动、打折促销等吸引消费者参与假日经济。

例如商场、酒店、餐饮等行业联合起来推出假日促销活动,通过共同努力,推动假日经济的发展。

3. 特色型模式:根据特定的假日,制定出具有特色的活动,吸引人们参与,例如国庆节期间开展升旗仪式等,通过活动吸引人们到场,进而参与假日经济活动。

4. 多元化模式:将多种经济活动结合起来,吸引人们参与,例如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结合起来推出多种多样的假日经济活动,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生活的需求,还能够推进相关行业的发展。

假日经济调研报告

假日经济调研报告

假日经济调研报告假日经济顺应了潮流,满足了消费需求,促进了生活方式的提高,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假日经济产业覆盖面广,覆盖服务业、旅游业、餐饮业、交通、商业,特别是服务业包括交通、商贸、产品、医疗卫生,还带动了农业发展,产业链条比较长。

同时,假日经济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恰逢消费需求升级以及全域旅游时代,假日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假日旅游市场消费旅游对消费拉动力指数:春节旅游对泛消费行业拉动力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分城市线来看,一线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旅游产业成熟,旅游消费拉动力指数最高。

二三线城市旅游消费拉动力呈持续上升趋势,发展潜力充足,四五线城市受乡村旅游等特色旅游兴起带动,也逐步成为当地重要经济来源产业。

春节旅游对行业拉动力指数:旅游消费对餐饮、娱乐、住宿、购物四个行业的拉动力指数均在60%以上。

较去年分别提高2.6、4.9、2.2、4.5个百分点。

作为生活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消费为拉动相关行业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春节餐饮消费热度:餐饮消费逐年上升,美食成为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5-2018年春节餐饮消费热度逐年增长。

随着快餐、咖啡厅等轻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游客在小额餐饮的消费增长迅猛,同比增幅超50%。

春节餐饮消费金额:2018年春节餐饮类交易金额同比增长40%以上,餐饮类单笔交易金额同比增长35%,中高端餐饮服务增长明显。

其中,消费交易最高的5个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佛山。

国庆旅游市场数据:旅游业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而假日更是刺激了人们的旅游消费。

2018年国庆旅游收入达到近6000亿元,其中山东、河南、湖北以及广东四省份旅游收入超400亿元。

国庆餐饮企业收入:2018各地婚庆喜宴、家庭聚餐市场持续火爆,大众化、特色化餐饮广受青睐。

据数据统计显示:“十一”黄金周期间,陕西、江苏、湖北重点监测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3.2%、12.6%和12.5%,广西、吉林、四川分别增长11.2%、10.2%和9%。

江西省假日经济总体发展现状分析

江西省假日经济总体发展现状分析

江西省假日经济总体发展现状分析虎年春节长假,全省广泛开展各类内容丰富、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2022江西迎春消费季”主题促消费活动,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裕,居民消费旺盛,总体呈现购销两旺、繁荣稳定、稳中有升的喜人景象。

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全省实现商贸销售额398.39亿元,同比增长21.82%。

以节兴市、以节聚势。

今年春节长假,江西一手抓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松懈,一手抓假日消费“不断线”,节日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来江西过春节”和“买买买”成为虎年春节“七天乐”在赣鄱大地的主旋律。

无论是零售市场的稳步增长,还是餐饮消费热度不减,都让我们更加感受到全省经济“开门红”的喜人态势。

可以说,江西假日经济奏响“春的序曲”。

江西文化,让文旅消费“赣味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过节期间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是越来越多人的新选择。

而追求更有文化内涵、更高品质的旅游,也成为了人们对文旅体验的新需求。

近年来,江西把提升旅游品质、丰富旅游内涵作为实现旅游强省的重要路径和方式。

以虎年春节的文旅市场来看,江西各地组织了千余项具有本土特色的文旅活动,文化“创意游”就是一大亮点。

从“龙虎天下绝道都鹰潭年”到“来赣州过客家年”,从“游大美上饶·享古韵民俗”再到“才乡抚州乐享新年”等系列主题新年活动,各地传统戏曲、民俗活动、非遗展演精彩亮相,这种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古老与时尚的契合,不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江西年俗文化,而且为广大群众营造出了浓浓的江西“年味”。

转型升级,让数字消费“特色浓”。

当前,从舌尖到指尖、从田间到车间、从地下到天上,数字经济和数字生活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

这些年,江西不断加快互联网、大数据同生产、生活的深度融合,有力带动了电商销售、云端服务、直播带货等新业态的红红火火。

今年春节期间我省各地密集开展“网上年货节”、“赣品网上行”等网络促销活动,诸如泰和乌鸡、安福火腿、遂川板鸭等江西年货特产,将“乡味乡情”以电商的形式广为传播。

假日经济现状与经济学分析

假日经济现状与经济学分析

假日经济现状与经济学分析假日经济不仅是“节日经济”,更不仅因为在假日内旅游行为是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就说假日经济是“旅游经济”。

假日经济是以消费为主,包括旅游、休闲、娱乐等主要表现形式,涉及到商品消费、旅游服务消费和文化娱乐消费三个领域。

文化旅游也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旅游方式,其以“满足旅游者学习文化、了解历史、探索知识”的新概念比传统旅游更符合现代人增长见识、提高水准的旅游需要,各个历史文化景点的开发,和依附于节日的音乐会、戏剧的发展,将会对文化消费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文化建设目前在我国还相对薄弱,要发展文化旅游业,让其成为拉动经济中的顶梁柱,还需假以时日。

标签:假日经济;消费;经济学分析;可持续发展1 当前文化消费发展明显不够我国的文化娱乐消费产品仍然处于十分匮乏的状态中。

一方面,目前我国的城市中,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文化消费场所数量较少,艺术表演场所、电影放映场所、演艺娱乐场所、美术品经营场所等都明显不够。

其中,已经存在的美术品经营场所,所涉及的门类也不够丰富,主要集中在历史等方面,而自然、科学、艺术等门类数量还有待提高。

另一方面,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大,人们的文化消费素质也有待提高。

从整体上看,人们现在偏好集中在娱乐性较强的产品上,对文艺性的产品需求较低,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电影院更愿意放映娱乐片、音乐厅的票价只有演唱会门票的几分之一,其厅堂中却依然经常坐不满。

这样的现状对于我们的假日经济发展中的精神文明积极建设是十分不利的。

2 市场服务意识差目前我国的假日消费市场呈现一片繁荣之像,但是服务意识的缺乏却始终是个问题。

假日中商家大量的热卖促销,很容易造成各商场和商铺的人员爆满,许多服务人员只能匆匆应付,这样很容易造成服务品质的下降,甚至出现服务人员对顾客冷漠、缺乏礼貌和耐心、三言两语草率打发等行为。

在餐饮类时情况可能会更严重,由于客人的增多使得服务品质下降,甚至影响卫生环境。

这不仅仅影响人们的消费情绪,甚至有可能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假日经济”剖析

“假日经济”剖析

“假日经济”剖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假日经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在休息、旅游、娱乐等方面所产生的消费需求和经济活动。

假日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带动消费和就业增长,还对提高国家的软实力、促进文化交流和全球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假日经济的概念、发展现状、特点、影响等方面进行剖析。

一、假日经济的概念假日经济是指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休息、旅游、娱乐等方面所产生的消费需求和经济活动。

它源于人们排解疲劳、增进身心健康和享受生活的需求,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假日经济的概念是广义的,包括了旅游、餐饮、休闲、文化等多个领域。

二、假日经济的发展现状1、中国的假日经济发展近年来,中国的假日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不仅是人们传统的节日,还成为了假日经济的催化剂。

中国的法定假日包括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

在这些节日旅游、购物、休闲、文化活动都十分火爆。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国庆节期间全国旅游接待人次达到7.82亿人次,旅游消费总额达到5,545亿元。

2020年,全国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为55.15亿人次,旅游收入为5.72万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一年下降28.8%和21.3%,但是与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相比,仍旧呈现出了相对积极的态势。

2、国际假日经济发展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假日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趋势。

西方发达国家的假日经济已经相对成熟,而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地区,假日经济的发展也日益迅速。

在欧美地区,旅游、体育、文化和娱乐等活动都非常发达。

在短途旅游方面,国家类别鲜明,旅游主题鲜明。

在长途旅游方面,欧洲莫尔特骑士团、音乐节、贝尔维德管弦乐节等也都吸引了大量的海外游客。

在亚洲地区,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也相继发展了自己的假日经济。

作为亚洲最重要的旅游国家,日本旅游业总收入从2012年的4.88万亿元日元上升到2019年的7.85万亿元日元,一路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快速上涨态势。

假日经济现象浅析

假日经济现象浅析

假日经济现象浅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假日经济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

假日经济可以理解为在特定的假日期间,人们产生的消费行为所带动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它与节假日和休闲旅游密不可分,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于假日经济现象进行深入浅析,对于我们理解经济发展趋势和社会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假日经济的兴起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化密切相关。

在过去,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休闲娱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尤其是在大城市,工作压力沉重,人们往往面临着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假日成为了放松身心的最佳时机。

因此,人们对于假日休闲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了休闲产业蓬勃发展。

其次,假日经济的兴起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设施的完善,旅游已经成为了人们假日休闲的首选。

人们愿意花费时间和金钱去追求美好的旅行体验。

不论是国内短途旅游还是出境游,旅游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同时,旅游需求的增加,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如酒店、餐饮、交通等行业都从中受益。

此外,假日经济还对社会就业和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影响。

随着假日经济的兴起,相关产业的需求逐渐扩大,劳动力市场也适应性地进行了调整。

例如,在重要的假日期间,旅游景区需要招募更多的工作人员,餐饮业和零售业也需要增加员工,从而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与此同时,假日期间消费的增加也会刺激经济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假日经济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逐年攀升。

然而,假日经济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过度的商业化可能会使假日失去本质意义。

在假日经济的浪潮下,商家开始大肆打折促销,各类购物狂欢活动层出不穷,导致假日被视为消费的时机,而忽略了放松身心的初衷。

其次,在假日期间,旅游景点人满为患、交通拥堵等问题也日益突出,给游客和居民带来了不便。

为了更好地发挥假日经济的积极作用和应对相关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法定节假日的统计数据和趋势分析

法定节假日的统计数据和趋势分析

法定节假日的统计数据和趋势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法定节假日的关注越来越多。

法定节假日是国家法律规定的特殊节日,为人们提供了休息和放松的机会。

本文将通过对法定节假日的统计数据和趋势分析,探讨人们对假日的态度和消费习惯的变化。

一、法定节假日的统计数据要了解法定节假日的情况,首先需要关注的是人们对假日的关注度和假日经济的发展。

下面是一些关键数据:1. 假日人数统计: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假政策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法定节假日外出旅游或者休闲娱乐。

以春节为例,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人选择离开城市,回家与家人团聚。

据统计,春节期间全国旅游人数达到数亿人次。

2. 经济收入统计:法定节假日对旅游和服务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统计数据显示,在法定节假日期间,旅游业和服务业的收入大幅增长。

以国庆节为例,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人选择到国内各地旅游,旅游业收入以及相关服务业收入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3. 消费统计:法定节假日期间,人们的消费也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人们在外出旅游或者购物时更加开放,对于酒店、餐饮、娱乐等行业的消费也会大幅增加。

以劳动节为例,统计数据显示,各大商场的销售额在节日期间会增长30%以上。

二、法定节假日的趋势分析通过对法定节假日的数据统计,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趋势:1. 旅游需求的持续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假政策的完善,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

特别是长假期间,更多的人选择出游,这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2. 消费升级: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人们越来越注重假日的品质和享受,在酒店、餐饮、购物等方面的消费也逐渐升级。

人们开始追求更高端的产品和服务,这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3. 多元化的假期活动:相比以往,人们对于法定假日的活动选择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探亲访友、旅游休闲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加各类文化活动、体育赛事等。

我国假日经济发展利弊谈

我国假日经济发展利弊谈

假日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假日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假日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假日经济发展趋势
未来假日经济的发展将更加多元化,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将成为主要增 长点。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分析我国假日经济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研究意义
研究假日经济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扩大内需、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假日经济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多元化产业体系,提升地区经济的综合竞 争力。
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假日经济带动交通运输、餐饮、住宿、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升 地区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03
假日经济发展的劣势
旅游资源过度开发与破坏
旅游资源过度开发
由于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假日期间部分旅游景区过度开发, 忽视环境保护,造成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
02
假日经济发展的优势
推动旅游业发展
1 2
优化旅游资源
假日经济促使旅游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开发和 利用,推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提升旅游品质
旅游者在假日有更多时间深度体验旅游资源和 当地文化,提升旅游品质和旅游满意度。
3
创造就业机会
假日经济带动旅游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为更 多人提供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加强交通管理
实行智能交通和预约出行等措施,优化交通组织和管理,缓解 假日交通拥堵问题。
引导居民合理消费,平衡假日经济利益
培养消费者理性消费观念
通过媒体宣传、教育等多种方式,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 的旅游消费观念,避免盲目消费和浪费。
提供多样化旅游产品和服务
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提供不同类型和价格的旅游产品和 服务,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年论文题目:假日经济现状及持续发展战略探析姓名:曾德琴学号: 201109060033专业:经济学学院:商学院目录摘要Abstract一、假日经济在我国的形成和发展1.1 假日经济的形成条件1.2 假日经的发展二、假日经济的发展现状三、我国假日经济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制约因素3.1 基础设施薄弱3.2 当前文化消费发展明显不够3.3 市场服务意思差3.4 假日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配置不均衡四、促进假日经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4.1 分散消费,调节供需求4.2 创新假日营销观念4.3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施鼓励消费政策4.4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参考文献假日经济现状及持续发展策略探析摘要:假日经济是由各种资源供给和需求而形成的经济,假日经济是以消费为主,包括旅游、休闲、娱乐等主要表现形式,涉及到商品消费、旅游服务消费和文化娱乐消费三个领域。

对我国的消费市场有这巨大的拉动作用,并且逐步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假日经济不仅是“节日经济”,更不仅因为在假日内旅游行为是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就说假日经济是“旅游经济”。

文化旅游也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旅游方式,其以“满足旅游者学习文化、了解历史、探索知识”的新概念比传统旅游更符合现代人增长见识、提高水准的旅游需要,各个历史文化景点的开发,和依附于节日的音乐会、戏剧的发展,将会对文化消费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文化建设目前在我国还相对薄弱,要发展文化旅游业,让其成为拉动经济中的顶梁柱,还需假以时日。

近年来,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人们的消费观念并未彻底改变,服务设施对消费结构的变化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因素制约着假日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假日经济消费制约因素持续发展AbstractHoliday economy is the economic supply and demand from a variety of resources and the formation of holiday economy is consumption-based, including tourism, leisure, entertainment and other major manifestations related to consumption, tourism and consumer goods and services in three areas of cultural and entertainment consumption. On China's consumer market has a huge role in driving this, and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Not only is the holiday economy "holiday economy", but only because of the holiday the travel behavior is a major manifestation of said holiday economy is "tourism economy." Cultural tourism is emerging as a way to travel in recent years, its to "meet the tourists learning culture, learn about the history,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the new concept of tourism more modern than the traditional increase their knowledge and improve the standard of travel needs, vari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ttractions development, and attached festival concerts, drama development, cultural consumption will play a great role. However, the current culture in China is still relatively weak,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let it become a driving force in the economic pillar, will take time.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continues to improve, but it did not completely change consumer attitudes, services and facilities to the terms of changes in consumption structure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factors that restrict the holiday economy.Key words:holiday economy, consumption, restraining factor,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一、假日经济在我国的形成和发展1.1 假日经济的形成条件节假日集中消费的现象古已有之, 中外皆然。

由于国情的不同, 各国的节假日消费的方式、内容、规模差异很大。

由节假日集中消费现象发展为假日经济, 有几个必备的条件: (1)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经济总量的急剧增长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 人们收入的增加使之有能力支付生存必需品之外的其他消费, 是假日经济形成的经济基础; (2)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改变了人们的劳动方式、强度和时间, 人们的生活时间分配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闲暇时间大量增加, 是假日经济形成的社会基础; (3)民族文化的进步, 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和渗透日益加强, 逐渐影响并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特别是消费观念, 人们的生存目的转向了生活, 密切关注生活的内容和质量, 是假日经济形成的文化基础;(4) 休闲设施的供给增加, 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 以及社会的信息化和国际化, 为假日经济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环境基础。

1.2 假日经济的发展人类在20 世纪新创造的财富超过了以往财富的总和, 为生存而劳动的人们开始转变观念, 尽情地分享社会的繁荣和自己的劳动果实。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 人们收入的丰厚和假日的增多导致了“休息的革命”的发生, 休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此时, 假日经济应运而生。

所以说, 假日经济在发达国家是早已经历过了, 并且正在持续发展。

我国自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至20 世纪末, 我国已总体进入小康社会。

我国政府借鉴外国先进经验, 审时度势, 于1999 年国庆期间试行第一个长假———“黄金周”, 大获成功。

自此,“假日经济”也拉开了序幕。

二、我国假日经济的发展现状从1999年开始,我国开始实行春节、“五一”、国庆放7天长假的放假办法,自此,“假日经济”也拉开了序幕。

2008年,国家又出台了新的法定节假日方案,我国每年的公休假日达到了115天,占全年总天数的三分之一。

可以说,现在假日消费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假日消费大大地刺激了需求,活跃了市场,增加了就业,繁荣了经济,推动了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

据北京商业信息咨询中心对四大节假日的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监测20天,128家企业)、2011年(监测20天,121家企业)、2012年(监测21天,134家企业)分别揽金139.1亿,156.9亿和161.8亿元,销售额屡创新高。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各地旅游、餐饮业依然火爆,各商家也围绕“假日经济”做足了文章,抓住机会扩大品牌商品销售。

五一小长假期间,时尚个性商品、餐饮旅游、品牌服装、金银珠宝、家电商品、数码产品、文化休闲等成为消费热点。

可见,如今的假日经济已经不仅仅是旅游经济,它的内涵和覆盖面更加广泛。

随着老百姓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的进一步释放,假日消费的群体将继续扩大。

假日经济将成为我国市场经济新的增长要素,它将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特别是消费结构的升级,假日经济蕴含着无限的生机,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我国假日经济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制约因素3.1 基础设施薄弱随着假日经济的到来,基础设施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交通、旅游景点、通信、宾馆、饭店、公厕、银行、停车场、医院等基础设施。

假日消费最主要的特点是集中性,不仅体现在时间上,也体现在空间上,即人们于同一时间在同一地点进行相似的消费,这样对一些基础设施就会有短时间内过度使用的情况,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消费情绪和消费欲望。

比如,交通拥挤,火车、汽车超载,就连2012年国庆节假期施行的重大节假日收费公路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主要高速路段严重拥堵现象;宾馆、饭店客满;停车场及公共厕所设施落后;医疗救助设施难以满足实际需要;金融设施不完善,很多地方不能刷卡消费;等等。

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假日经济的发展,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3.2 当前文化消费发展明显不够我国的文化娱乐消费产品仍然处于十分匮乏的状态中。

一方面,目前我国的城市中,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文化消费场所数量较少,艺术表演场所、电影放映场所、演艺娱乐场所、美术品经营场所等都明显不够。

其中,已经存在的美术品经营场所,所涉及的门类也不够丰富,主要集中在历史等方面,而自然、科学、艺术等门类数量还有待提高。

另一方面,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大,人们的文化消费素质也有待提高。

从整体上看,人们现在偏好集中在娱乐性较强的产品上,对文艺性的产品需求较低,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电影院更愿意放映娱乐片、音乐厅的票价只有演唱会门票的几分之一,其厅堂中却依然经常坐不满。

这样的现状对于我们的假日经济发展中的精神文明积极建设是十分不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