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小说与散文知识点细分04分析概括文章主旨或情感散文
高考语文:归纳文章要点、概括文意和分析思想感情

归纳文章要点、概括文意、分析思想感情方法:①注意把握每段首尾句中的关键词②注意问题的定位:答案就近原则,需要概括总结一、知识梳理【考点知识】(一)“归纳内容要点”包括三层含义➢对具体的内容加以概括➢对抽象、含蓄的内容加以阐发、解说(二)“中心意思”包含两层含义➢文章论述了什么内容(指论述的中心或中心论点)➢作者的基本观点,对文章的价值判断中心意思一般在概括文章或段落后才能得出,少数以观点句的形式直接呈出。
(三)内容要点的具体呈现方式主要有➢论点及分论点➢论点的若干论据➢现象背后的本质➢产生现象的原因➢发展导致的结果➢分析得出的结论(四)高考对“归纳内容要点”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直接考查对全文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结合层次分析,考查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概括➢考查对段意、定义的某一具体材料的归纳概括(五)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概括、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揭示文章的目的、价值、意义、影响等(六)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个考点主要集中在文学类文本的阅读上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
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
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这是我们考试中所使用的概念。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散文的内容广泛,跳跃性很大,可涉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国计民生,花鸟虫鱼等诸多方面。
“形散”主要表现在:1、时间跨度大2、空间转换广3、事件牵涉多4、表达方式活。
“神不散”指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形散神不散”的特征增加了散文的阅读难度,考场上有的同学读了一篇散文后,往往不知所云,不得要领,这样硬着头皮去答题,结果自然是答不到要点上去,多为无效答案,考生只有依据文体特征分析散文的形式、内容以及主题,才能理解文章,提高答题准确率。
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

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散文是一种以散发思想情感为目的的文学形式,它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感受、呈现生活的片段、阐述哲理思考。
在高考中,散文常常是语文考试中的一道题目,因此对散文的了解和掌握对于高考备考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散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提供相关的备考建议。
一、散文的定义与特点散文是文学的一种体裁,与传统的诗歌和戏剧并列。
与诗歌相比,散文更注重真实性和文字表达的直接性,它以平实的语言展示生活的细节和社会的现象;与戏剧相比,散文更偏向于表达作者的个人感受和思想情感。
二、散文的分类1. 抒情散文:以表达作者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为主要目的的散文作品。
抒情散文常常表达情感和思想上的矛盾、悲欢离合等主题,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2. 议论散文:是对某一问题进行观点陈述和论述的散文作品。
议论散文常常通过列举事实、分析问题、提出观点等方式展开论述,旨在引发读者对于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3. 记叙散文:讲述真实的或虚构的事件、故事的散文作品。
记叙散文通常通过描写细节、塑造形象、叙述情节等方式将读者带入故事情境,给予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
4. 描写散文:以描绘事物形象为中心的散文作品。
描写散文通过对事物色彩、形状、质地等方面的描绘,使读者对事物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感受。
三、散文的写作技巧1. 简洁明了:散文追求真实、直接的表达方式,因此要尽量避免冗长的描述和概念性的修辞。
2. 以情动人:通过情感的表达与传递来感染读者,使读者有代入感和共鸣,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3. 运用修辞手法:散文中常常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
4. 文章结构合理:散文应具备引出、发展和总结的结构,使文章有清晰的逻辑和层次感。
四、散文的经典篇目1. 《烟雨漓江》:作者贾平凹,以他对桂林山水的亲身体验为背景,描述了漓江秀丽壮观的景色,情感丰富、描写细腻。
2. 《荷塘月色》:作者林则徐,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写,表达了对于生活的感悟和对于人世间的追求。
高考散文常考知识点

高考散文常考知识点高考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它通常以散文的形式呈现。
在高考中,散文的题材多样,内容涵盖了生活、情感、哲理等多个领域。
对于高考考生来说,了解和掌握散文常考知识点,对于我们的写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就来具体探讨一下高考散文的常考知识点。
一、散文的定义与特点散文是一种以平散的语言形式表达思想、感情、描写事物的文学作品。
与诗歌和戏剧相比,散文更加贴近生活,语言更具自然通顺的特点。
散文通过描写、叙述和议论等手法,表达情感、展示思想和观点。
高考中的散文作品也常常具有启发和感染的作用。
二、散文的分类散文可以根据内容和形式的不同进行分类。
按内容分,散文可以分为:散文小品、散文随笔、散文评论等。
按形式分,散文可以分为:抒情散文、游记散文、叙事散文等。
在高考中,常见的散文作品多是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考生需要熟悉这两种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三、散文的写作技巧散文的写作技巧多种多样,灵活运用这些技巧可以增加作品的深度和内涵。
常见的散文写作技巧有:1. 揣摩力量:通过描写细节,表现事物的真实本质,以达到感染读者的效果。
2. 类比对照:通过对比不同事物或事物的不同方面,来突出主题或突出作品中的某一情感。
3. 比喻象征: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方法,来联想和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
4. 连续句法:巧妙运用并列句、对偶句、排比句等句法结构,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 渐进推进:通过渐进的手法,逐渐展开故事或思想,以引导读者逐步体悟主题。
四、散文的经典名篇欣赏高考中常考的散文名篇包括:《记忆》、《流年》、《故人》、《乡愁》等。
这些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经典名篇,考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五、散文的阅读和分析在高考中,阅读理解是必考内容之一。
针对散文的阅读和分析题目,考生需要掌握一些技巧:1. 全面理解:要全面理解散文的主旨思想、情感表达和描写手法等内容。
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散文—概括内容要点

01【考情分析】本考点对应考纲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着重考查考生把握文章局部内容和理解整篇中心的能力。
本考点涉及的题型较多,考查形式比较灵活,同时也是考查热点,常与对文中词句的理解结合在起考查。
归纳概括是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
在复习中要掌握归纳、概括的方法,掌握住不同题型的解题规律和组织答案的技巧。
02【概念阐述】概括内容要点,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者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主要包括三大题型:层(段)意概括、特定信息概括、主旨概括。
其中特定信息概括是考查重点。
对于内容要点概括而言,要有立足全局的意识,作答时应做到“点要全、语要精”,条理简明。
1.层(段)意概括层(段)意概括就是对文章某几段或某段的段意进行概括。
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概括某段段意;二是概括多段落的层意。
2.特定信息概括特定信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3.主旨概括主旨,即作者对人、事、景、物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感情倾向,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
在散文阅读题中,对主旨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03【设问方式】1.层(段)意概括(湖北卷)请概括本文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
(《才子赵树理》)2.特定信息概括(1)(2021北京)作者写出了他对音乐的理解逐渐深入的过程,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这一过程。
[《心灵的呼吸》(取材于牛汉的同名散文)](2)(2018天津)请结合全文赏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
(《虹关何处落徽墨》)3.主旨概括(2017全国卷II)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窗子以外》)04【解题思路】一、层(段)意概括解题技法1.提取词句法。
高考语文复习 第3板块 专题4 散文阅读 考点2 概括内容要点分析散文形象

考点二概括内容要点,分析散文形象“概括”是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之后,经过提炼概括,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准确转述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
文章的内容要点,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概括中心意思往往直指散文的主旨。
散文是借助一定的形象来抒情的,对散文形象的概括分析,是散文的常考点。
设题角度一概括内容要点|相关知识|“内容要点”即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
内容要点可以是全文的,也可以是局部的。
归纳内容要点,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对语段乃至整篇文章进行总结与把握、筛选与提炼、加工与转化。
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在近几年的高考中直接设问的并不多,而较多的是指向特定信息的概括。
|方法思路|1.归纳概括常用的三种方法(1)摘取法需要归纳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这些重要的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重要的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或段的首或尾或中间。
归纳时需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
(2)舍取法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题干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故需要对次要信息和同类信息进行舍弃。
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求考生答某一方面,故需要对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进行提取。
(3)合并法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段),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的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提取合并内在“公因式”,概括出内容要点。
2.答案要点构成的方式对散文内容要点的概括可采用“要点①+要点②+要点③”的答题模式。
|解题示例|【例1】局部概括(2017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根河之恋根河是鄂温克人【注】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
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冽,水晶一般透明。
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
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知识点高考是每个学生都要经历的一次重要考试,其中语文是考试科目之一。
语文考试中,散文阅读部分是相对难度较大的一部分,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散文的主旨、情感和意义,并能够分析散文的结构和特点。
下面将从散文的定义、分类、特点和解读技巧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散文的定义和分类散文是一种以散漫的形式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作品。
它以平实、自然、白话的文字表达人类的生活经验和思想见解,给人以亲切的感觉。
散文根据题材和风格的差异,可以分为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散文等多种类型。
散文:以描写、抒发感情为主要特点,强调生活的真实性和自然性。
在高考中,大部分出题形式都是散文,因此考生需要掌握如何理解和解读散文。
抒情散文:以抒发个人的情感为主要特点,强调情感表达和情感交流。
叙事散文:以叙述事件和事物发展过程为主要特点,通过事件的叙述来传达一种思想和情感。
议论散文:以激发读者的思考和争论为主要特点,通过对一个问题的分析和论证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散文的特点1. 主题广泛多样:散文可以涉及人物、事件、自然、社会等各个方面的话题,主题广泛多样。
2. 体裁自由灵活:散文没有固定的韵律和格式,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发挥,表达方式更为灵活。
3. 表达真实自然:散文注重真实性和自然性,用平实、真实的语言描绘生活和人情世故。
4. 运用修辞手法:散文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三、解读散文的技巧1.理清主旨:读懂一篇散文首先要理清其主旨是什么,即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
可以通过标题、首段和结尾来推断。
2.把握情感:散文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情感,通过抓住散文中的情感线索,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义。
3.分析结构:散文的结构是作者表达思想的框架。
通过分析散文的段落划分、句子结构和语言表达,可以更好地把握散文的结构特点。
4.注重细节:细节是理解散文的关键,通过详细观察散文中的细节,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意图。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内容要点概括类题型解析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内容要点概括类题型解析内容要点概括类概括内容要点,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能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归纳、概括,需要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认真分析。
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是近几年高考中考查的热点,是针对分析概括作品内容、主题而设的常见题型。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主要从两个角度考查:主旨概括和特定指向概括。
题型1 主旨概括考点阐释主旨概括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它是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主观创作意图和文章客观表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的材料和文外相关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较准确的语言表述能力。
概括散文主旨,包含两点:一是文本思想意义概括,二是作者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
解题方略内容主旨概括“5法”1.标题提示法——从文章标题上直接获取文章的中心主旨这类方法适用于概括议论性、抒情性散文的主旨。
2.首尾归纳法——从文章的首尾段落中归纳出文章的中心主旨好文章大都是蕴含着作者的精心构思,许多散文往往是在开头、结尾,尤其是结尾部分表明中心主旨,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把握了首尾阅读法,就会很快抓住文章的主旨。
3.关键词句归纳法——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来概括中心主旨许多抒情和状物的散文中,常有一些词句表明作者对这一事物的观点或态度,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关键词句。
4.段意串联法——汇总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出文章的主旨概括不同于归纳,归纳指从不同事物中寻取共同点并抽取出带有共性的论断,概括不一定都寻找共同点,它更要求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在更高的层次上找到一个集中点。
也就是说将每段的中心联系起来,在整体上找出它们表达陈述的集中点,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中心主旨来。
5.因文而异法——借助不同的文体特点,概括文章主旨(1)写人叙事散文。
写人记事,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精神、人格;(2)写景状物散文。
高考小说和散文的知识点

高考小说和散文的知识点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小说和散文是两种常见的文学体裁。
对于考生来说,了解小说和散文的相关知识点是取得高分的必备条件。
在本文中,我们将针对高考小说和散文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1. 小说的基本定义和特点小说是一种以虚构的故事情节为主线,通过人物的行为与心理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长篇或中篇故事文学作品。
小说的特点是形象丰富、故事性强、篇幅较长。
小说可以分为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幻想小说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有各自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小说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小说的生动形象是通过丰富的描写展现出来的,描写手法多种多样,如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心理描写等。
其中,心理描写被视为小说的灵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除了描写手法外,小说还透过对话和独白等手法展示情节和人物的特点。
3. 高考常见的小说作品在高考中,通常会涉及到一些经典的小说作品。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等揭示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一面。
另外,茅盾的《子夜》、老舍的《茶馆》、巴金的《家》等作品也会在高考中出现。
考生要熟悉这些作品的内容和背景,理解其主题和思想内涵。
4. 散文的基本定义和特点散文是一种以抒发情感、叙述事实和描写景物为主要目的的文学形式。
散文通常短小精悍,没有严格的诗歌韵律和曲折的故事情节。
散文可以包括游记、杂感、随笔、手记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有其独具特色的表现手法。
5. 散文的表现手法和技巧散文注重情感的抒发和细腻的描写,借助修辞手法以及意象的运用,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对于散文来说,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都可以为作品增加色彩和魅力。
另外,运用意象也是散文的一种重要手法,通过形象的描写来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6. 高考常见的散文作品在高考中,散文作品通常涉及到一些名家的作品。
例如,鲁迅的《自序》、朱自清的《背影》、丰子恺的《故乡》等作品都是熟悉的经典散文。
考生要理解这些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手法,考虑作者的立意和表达方式,分析其艺术特点和价值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4 分析概括文章主旨或情感(散文)【归纳内容要点】1、常见题型①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②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并具体分析文章是怎样逐层表现主旨的③文章表现了什么感情?请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的?2、解题思路全文内容概括:第一种:概括某些原因。
很多散文,作家都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结尾的“果”)从何(“因”)而来?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因”的数量找全。
答案各点组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
第二种:围绕标题关键词语进行内容概括。
第三种:文中作者的多种情感概括。
多种情感,指的是对不同的人、事、物而表现出的不同的情感,或是对同一人、事、物的前后情感变化。
主旨概括答题要点:①关注文题。
标题能提供阅读的线索。
(隐含了信息-----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甚至可以借此把握文章的主题。
)②抓住文尾的议论、抒情语句。
这些语句常常是结尾点题,明确主旨。
③在概括段意、整合层次的基础上,再高度概括层意,概括出主旨。
3、答题格式内容概括:一划分本文或段的层次,二提取要点词语,三整合答案。
主旨概况:本文通过记叙(描写)……,表现了……,表达了……,揭示了……主题。
高考真题在线一、【2018年天津市高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6分)虹关何处落徽墨石红许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
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
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
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
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廷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
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里故园。
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
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溫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
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也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
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
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屐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勢,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
有权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宮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
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
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虹关徽墨,不小心逝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泛着黑色光泽的名片——“徽墨名村”。
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怎样捣鼓着黑色的诗篇。
不大的台面上摆放了刀、小锤、木槽、墨模等工具,还有一些看不懂的物品,想必都是与徽墨有关的器皿、墨料。
壁板上挂有制墨工序图《一块墨的前世今生》:点烟、和料、烘蒸、杵捣、揉搓、入模、晾墨、描金。
从采取数种原料到试磨鉴定墨质,一锭墨才得以面世,具体制作起来,其工序之繁复岂是图解所能说得清楚的,想想真不容易。
一锭墨,千杵万揉,浓缩的精华,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不经意间,我瞥见阁楼上稳站着一个白髯飘飘、仙风道骨的先生,便主动打招呼,他问询了我的来意,邀请上楼喝茶座谈,我,一个找寻徽墨的陌生人,沿着屋内与厢房连成一体的木质楼梯,漫步走上阁楼,轻轻地踏在楼板上,咿呀作响,我生怕踩醒了乾隆年间经营徽墨的原始账本,生怕踩碎了岁月的痕迹,更生怕踩破了一截遗落的留着明代指纹的徽墨。
先生姓叶,一个隐者、居士、制笔者,放弃大城市的舒适,只身走进虹关,设立工作室,执刀执笔,刻刻写写画画。
兴致来了,叶老师挥毫泼墨,正是徽墨磨出的浆液、芳香、光泽,正是新的徽墨传人制作出的徽墨。
磨墨时,细润无声,我却听到了墨与砚台的喁喁细语。
触摸着徽墨的韵律,我看到了,看到了徽磨沿着纸的纹理在翩翩起舞,“入纸不晕、书写流利,浓黑光洁”。
真想只做一个书者。
舀一瓢清清的湖水,每日轻柔磨墨,从容铺纸,蘸墨挥洒,过上一段墨落纸上荡云烟的幽静生活。
家里书桌内一角散落着几块早年留下的普通用墨,七公分长,其侧分别有描金楷书“金不换”“凝香”字样,背面还有莲荷、白鹤等图纹,虽谈不上金贵,但仍散发着幽幽暗香,还有儿时习书的悠悠往事。
回想小时候上学时,练毛笔字要买描红本、砚台,还有长条形的墨块。
磨墨时总是弄得满手漆黑,便到校外小水塘边去洗干净,再继续练字。
与墨的亲密接触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那几年,以后偶尔再接触毛笔,已经是蘸着液态的墨汁了。
我想,那时研磨的墨一定是虹关的徽墨吧。
这样一想便感到一丝慰藉,回头再看黄灿灿油莱花簇拥的虹关,一身原生态的粉墙黛瓦着装,仿佛特别的亲切,,烟雨蒙蒙中弥漫着老家的气息,一股乡愁莫名袭来。
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対文化敬畏的心。
在寻找徽墨中,我领略到徽墨走过的千年历程,也感受到浓淡相宜的虹关凸显出的古村文化。
这是墨润心灵的过程,这是沉醉馨香的过程,这也是国学照濯的过程。
虹关,坐落在和风细両敲开的绿茵茵帷幔里,是徽墨润开的一首唐诗,深入其中似穿越在一阕宋词里,时光铺陈,岁月静好。
蓦然间,发现村口一小店屋檐下旗幡招展——“有徽墨出售”,我加快脚步走去,带一截虹关徽墨,去描绘心中的故乡。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注]虹关,即虹关村,古徽州村落,是“徽墨”产地之一,位于今江西省婺源县。
18、请结合全文赏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
(6分)【答案】①喜爱徽墨,而徽墨式微,制墨技艺几近失传。
②墨,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浓缩的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③警醒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
专题模拟练习一、【2018年5月份安徽省六安市高三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6分)草木深晓寒在我的认知里,村庄是存在于一种秩序中的,山和水,土地和房屋,各安其间,井然有序。
村庄里的草木,同样遵从于一种秩序,沿着时间之足穿过风,穿过雨水,从来不知道偷懒,也不会有所偏倚,一生都在通向一条春荣秋谢的路。
它们以不同的姿势贴近村庄,把村庄覆盖,假使一个陌生人像翻书一样把它们轻轻地揭开,村庄的秘密便会毫无缓冲地暴露在眼前:黛色的屋顶,炊烟,牛羊,一垄一垄的稻子,弯着腰劳作的农人。
我是在草木里长大的,我从来不怀疑草木的忠诚,它们不会让一个外来者轻易地窥探,习惯了用自己的枝枝叶叶,守护着村庄的秘密。
进入城市以后,我经常会在无眠的夜里找寻最初的记忆,希望以此来安慰我内心的怀想,但在一番搜肠刮肚之后,发觉小时候的事情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我只记得端午节时插在大门边的蕲艾,菖蒲,还有缠绕的葛藤,它们看着我进进出出,有时候像恶作剧一样,借助穿堂风把泥土的气息塞进我的呼吸,令我猝不及防。
有些事情,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信,纵使生活困窘,我的童年也应该有意想不到的斑斓,几种平常的草木,怎么就这样轻松地收买了我那一段记忆?草木毫不费力地占领了我记忆的一端,但我那时不喜欢草木。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村庄的草木是一种不必要的存在。
我厌倦它们,它们长在路边,打湿早行人的裤脚,把枝丫伸向屋顶,吞噬阳光,堵塞瓦楞的沟壑,让雨水漏进屋来,潜入稻田和菜地,挖空心思抢庄稼的风头。
我拿着刀去砍它们,背着锄头去铲,用手使劲拔,连根拔掉,我大概还想过,要是能像赶牛羊一样,把村庄里的草木赶得一根不剩,只留下纯粹的庄稼,一条条光溜溜的泥巴路,天与地之间坦荡如砥,这样,村庄里的人便能省去大把的汗水。
就在我开始构思这个宏大理想的时候,我的喉咙突然痛了起来,痛得连喝水都要小心翼翼。
祖父见了说,没事,是上火了。
他从山上挖来一种树根熬成水端到我面前,笑着说赶紧喝了吧,喝了就好了。
当时我并不相信这种土办法能瓦解我的疼痛,我切一段稻草当吸管,一点点吸进去,苦,涩,酸,好像所有人类难以接受的味道都集中在这水里,弄得我头晕目眩,只是没想到几天后,竟奇迹般地好了。
从那时起,我感到了草木的神秘,我觉得它们的身上蕴藏着一股强大的力量。
我开始审视周围的草木,村庄里到底有多少草木呢?到处都是,从一座山头扑向另一座山头。
我想它们大约是被风吹来的,一阵大风,从山那边吹过来,它们落户以后,忙着开疆拓土,攻占所有的空隙,连一条石头缝都不放过。
它们带着露水,披着烟霭,把村庄揽在怀里。
村庄累了,困了,就躺在它们的怀抱之中,草木歌唱,歌声把村庄带进沉沉的梦乡。
母亲会在一家人闲着的时候,突然从屋角搬出一坛浸熟的野柿子,或者一大把板栗,或一袋子酸枣糕。
餐桌上也经常变换花样,一碗香喷喷的蘑菇,橡子豆腐,一盆子艾叶粑粑。
日子困顿,母亲以一个母亲的力量为一家人驱逐着贫穷的阴影。
霜降时节,父亲照旧从对面的山上挑回来一筐筐木炭,木炭乌黑,每一根都闪着光泽,还保留着树干的雏形,一根根木炭在寒冬里复活,变成亮堂堂的炉火,变成腊肉的香,最终以一种笑容的形式停留在我们的脸上。
草木赐予了我们一种不可复制的生活,成为我们获取快乐的源头,离开了草木,我们只能接受生活的种种苦难,即使愿意倾我所有,也难以抵御接踵而来的黯淡和荒芜。
时间固执地改变着一切,草木长高,村庄变矮,我在草木之下劳作,歇息,枕着泥土仰望草木,我看到阳光从它们身上流过,镶上一层绿油油的底色,我看到雨在上面冒出白烟,我看到不断改变的色彩,如同一万只蝴蝶的跌落,那是大地之上的一场蝴蝶雨。
我再一次感到秩序的可爱,村庄属于草木,草木也属于村庄,我们把自己交给草木,在草木的深处皈依。
(有删改) 6、文章中我对“草木”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详写我对草木情感的变化有什么用意?请通读全文,作简要分析。
(6分)【答案】(1)第一问:对草木曾经是忽视、嫌厌(或“厌倦”)的,以为它们的存在是不必要的;后来因草药治愈我喉咙痛而觉得草木“神秘”,认为它们身上蕴藏强大力量;再到后来体验到草木是获取快乐的源头,是战胜生活苦难的力量;最后产生皈依草木深处的心愿。